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唐初四杰都唐诗发展的贡献

唐初四杰都唐诗发展的贡献

唐初四杰都唐诗发展的贡献
唐初四杰都唐诗发展的贡献

唐初四杰都唐诗发展的贡献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试论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学生

指导教师

年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

系别中文系

学院文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年1月

试论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摘要:史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独具美学特质的唐诗始肇时期特别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的诗群;其诗作是中国诗史上的一座丰碑。无论是诗歌的题材内容还是诗体的形式,抑或是艺术风格,四杰都呈现出开唐诗发展风貌。本文将对初唐四杰诗歌的题材内容、诗体的形式和诗歌艺术风格进行分析,以明确四杰在唐诗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更好地把握初唐诗歌极其整个诗歌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初唐四杰、时代背景、诗歌风格、艺术贡献

初唐四杰”是指高宗武后时期出现在文坛上四位“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提倡刚健骨气,被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共同反对上官体的纤微雕刻、绮错婉媚,提倡刚健骨气,成为初唐诗歌准备时期的一股新生力量。而四个人的创作个性又有所不同,其中,卢照邻、骆宾王长于歌行,王勃、杨炯长于律涛。“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一、初唐四杰介绍

卢照邻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他一生只作过邓王府的书记,九品的新都县尉这类小官,后来久困长安市井,晚年又身患残疾;却心比天高,渴望做一番“名与日月悬”的大事业,这就使他的诗歌产生了“有时无命”的悲激不平之气。最著名的作品是《长安古意》。

骆宾王

骆宾王,曾在道王府供职,做过县主薄,升为侍御史后不久得罪上官入狱。被贬为临海丞,弃官而去。后来徐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任府属,兵败后不知所终。他才气纵横,一身傲骨,却长久不得升迁,又遭幽絷,内心的激愤不平可以想见。他也

写过少量五言律诗,其中《在狱咏蝉》最为工致: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王勃

王勃,是王绩的侄孙。14岁就应举及第,当过沛王府的修撰,因故被高宗逐出王府。后任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父亲受牵连贬到交趾。王勃在渡海省亲时溺水而亡,年仅27岁。他的诗以五言和绝句为多,也有少量七言。五律已有一部分合乎规则,其中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为著名: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杨炯

在“四杰”中,杨炯的诗歌数量最少,成就也较低。但他用乐府旧题写的一些诗篇,表现渴望保卫祖国建立功勋的意愿,节奏有力,颇有新意。《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此诗在工整的对偶和铿锵的音韵中写出慷慨激昂、勇往直前的气势,风格雄浑刚健。

二、特定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学是远离经济基础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这就是说,任何文学的发展与繁荣都离不开那个特定的时代。号称“四杰”的王杨卢骆,无一例外是初唐诗坛那一特殊时期的重要诗群。他们大都生活在唐太宗贞观中期以后至武则天期间,大唐王朝的建立,尤其是唐太宗所创造的贞观之治,不仅在物质文化上创造了空前的繁荣,而且在历经数百年的战争分裂、动荡压抑之后,在精神层面上对整个社会的鼓动具有更大的鼓舞力量,这对四杰一类的士人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激励,个个摩拳擦掌,渴望有所作为。初唐统治者还总结吸取了隋亡的历史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门阀制度的崩溃。科举制度逐渐推行,到武后当权后通过科举或直接从没有背景的士人中拔选、录用官员制度的形成,这对士人的心理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仕途充满自信。然而,在初唐这只在当时的政治经济上很快取得了进展,呈现出一派盛世景象,而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却不能迅速跟上初唐政治经济的发展,仍承袭浮艳绮靡的诗风。不但虞世南、李百药等陈隋旧臣继续在写宫体诗,就连“一代英主”唐太宗也喜欢宫体诗,写的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如《采芙蓉》中就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而当时,替唐太宗修改文稿、为唐太宗所宠信的上官仪,也是秉承陈隋的遗风,更是以写“绮错婉媚”的宫体诗见长。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诗人称他的诗为“上官体”。他的代表作

《八咏应制》,津津乐道于浮华侈靡的宫廷生活,除了金玉珠翠的堆砌外,还暗示色情,格调极低。他还把作诗的对偶,归纳为“六对”、“八对”,这虽对后来律诗的形成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绮错婉媚的风格和“六对”、“八对”的形式,对当时诗歌的发展起了不良的影响和束缚、限制的作用,造成了“诗以极衰”的局面。

然而,物极必反,衰颓到了极点,转机也来了。魏征、王绩的作品,开始透露了初唐诗风轻变的音讯。魏征的《述怀》,抒发了他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抱负。那种“执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的英雄气概,一扫唐初的柔靡格调。王绩的诗多数写田园生活的闲恬情趣,平淡自然,跟专事雕饰、华靡的时风完全不同。他那首著名的《野望》写他的隐居生活,开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声。王绩以他描写田园景色和闲适生活的诗篇,突破了初唐诗歌以描写宫廷诗为中心的狭窄范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进一步开拓诗歌的题材,转变诗歌的风格、发展诗歌的形式,把初唐诗歌从宫体诗的泥淖中解救出来的是“初唐四杰”。

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四杰》中对四杰概括的十分明确:“他们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四杰的出身、经历、生活道路也不同于时代的其他文人:他们虽多出身士族,祖上也曾有过显赫的时候,但随着整个社会门阀制度的衰落,到他们祖父、父亲一辈相继转入消沉,故没有什么大的政治基础,实际上他们已属庶族地主阶级。正因为他们这些特定的出身背景以及与社会的磨擦养成他们与世不融的性格。他们有着他们这一阶层所特有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他们饱读诗书、才华出众,有着强烈的仕进愿望,渴望建功立业。可是,社会并没有给他们提供一条坦途,仕途蹭蹬,这样更加强化了其行为的反常性,与整个社会保持一种距离感,对上流社会更具有一股强烈的批判精神。他们的诗歌观念、诗歌活动形式自然与流行的雕章琢句相左,他们反对游戏之文,要求抒发人生意气。

三、唐初四杰的诗歌风格

艺术风格是作家艺术家在其作品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中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艺术个性。“唐初,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①这是长期以来对初唐文学承传新变的普遍看法。四杰诗创作也常被误为齐梁余风的继续。古人有所谓“不脱齐梁之体”,“犹沿六朝遗派”的指责。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贞观诗坛虽然有理论和创作的纠偏改良,但诗歌创作并没有发展根本性质上的改变,艺术上那种尚典丽、重骈偶、研声律的风习一直是主要的美学趋势。随着宫廷诗人对音律偶对的刻意讲求,“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的表现形式正适合宫廷风尚,加之,上官仪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构成龙朔年间的一时风气。面对诗坛长期以来这种浮靡风尚,四杰深感不满,他们富于激情,锐意进取,追求昂扬阔大刚健有力的新的诗美理想。杨炯曾描述南朝绮靡轻艳诗风在唐的变本加厉的发展趋势,“尝以龙朔初载,争构纤微,竟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②“上官体”过分讲求烦琐的雕饰,僵死的对仗,铺陈

堆砌,以至于满纸金玉龙凤,朱紫青黄一派珠光宝气的色泽,四处句栉字节的浮词,缺乏昂扬劲健的艺术感发力,其根本原因也就在于用“绮错婉媚”的语言形式掩饰主体精神的卑弱空虚。在诗歌创作上,王勃声称大丈夫要“开辟翰苑,扫荡文场,得宫商之正律,受山川之杰气。虽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时步。思飞情逸,风云坐宅于笔端;兴洽神情,日月自安于调下。”(《山亭思友人亭》),推行“气陵云汉,字挟风霜”(《平台密略赞·文艺》)的美学风格,以使廓清绮碎的文风,“反诸宏博”,(杨炯《王勃集序》)无创新的美学境界。卢照邻主张“凡所著述,多以适意为宗;雅受清虚,不以繁词为贵”(《驸马都尉乔君集序》)③。骆宾王则更重视诗中情感的抒发:“事感则万绪兴端,情应百忧交轸”(《伤祝阿王明府序》),认为“情蓄自衷,事符则感,形潜以内,迹应斯通”(《上吏部裴侍郎启》)。

四杰诗的风格也是变化多样的,有的朴素清新,有的沉雄壮阔,有的铺张扬厉,有的声色华美,各有各的风格,正如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所概括的:“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藻厚,宾王坦易。”与齐梁以来的宫体诗相比较,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诗风开始转向刚健清新。一种积极进取的健康的思想感情,代替了宫体诗寄情声色的庸俗无聊的思想倾向。四杰诗也表现青年志士的英雄怀抱为主导内容,闪耀着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和乐观开朗的浪漫主义情调,有着生龙活虎的力量和欣欣向荣的情绪,即使抑郁愁苦,也是英雄受挫的悲鸣,而非庸人碌碌的颓丧,因而具有“刚健”、“雄壮”、“宏博”的特色,拉开了志在廓清“上官体”、“颂体诗”等浮华艳诗风,开创唐诗新境界的序幕和唐诗“风骨”美的先河。王勃自道:“若夫放旷寥廓之心,非江山不能宣其气,负郁怏不平之思,非琴酒不能泄其情。”(《春月孙学士宅宴序》)④这种不平之气,不同与中唐以后孟郊之流的“感士不遇”,也不是叹老嗟卑,是刚健的,有冲击力的。诗歌被他们认为是抒发个人情怀最适宜的形式,向上进取精神及不平之气发之于诗,就形成了“浓郁的感情和壮大的气势”。这与绮艳夺目而淡薄寡情的宫廷诗相比,显得生气勃勃,使长期以来生气萎绝的诗歌恢复了活力,呈现出感人的力量和“生龙活虎般腾卓的节奏。”这鲜活蓬勃的生命力就是四杰提出得“风骨”的精神实质所在。他们又汲取六朝以来诗歌语言的精美工致,色彩的艳丽鲜明,音律的调协和婉,从而形成了雄放刚健、柔润美丽两相兼济的总体艺术风格。如果说齐梁诗风犹如在浓厚的脂粉下掩盖着江南弱女贫血的面庞,呈现出一种病态美,那么四杰诗风则如燕赵十八女儿,虽丰姿美艳,却秀色天成,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矫健可爱。前人谓初唐诗“如池塘春草,又如未放之花,含蓄浑厚,生意勃勃”,借来比喻四杰诗风最为恰当。许学夷云:“四子才力概大,风气复还。故虽律体未成,绮靡未革,而中多雄伟之语,唐人之气象风格始见。”(《诗源辨体》卷十二)四杰的意义就在于开盛唐诗的道路。此后盛唐时期之李、杜、高、岑等人,无论其家庭背景如何,也无论其是否进士出身,最初都是以下层士子的面目出现的,他们对壮大劲健诗美的追求,与四杰是一脉相承的,往往呈现为刚健之力和飞动之势。

无可否认,四杰诗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南朝诗歌的流风余韵。譬如讲求骈偶,铺陈辞藻,时有堆垛之嫌,略露板滞之弊,谭元春批评骆宾王诗有时“极滞极拙⑤”,正是这个道理。有些字句雕琢过分,以至于语义难解,如

王勃诗“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就是如此。但是瑕不掩瑜,他们诗歌语言的主导倾向,却是发展了六朝诗歌绮丽而清新、藻绘而自然的长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形成了浏亮精工、美丽和婉的语言风格,这是在承继中新变和创造。在这总体语言风格统摄下,所以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语言又各具特色。五言趋向于偶对精切,疏朗工稳,时有刚健之气;七言则骈偶藻绘,秾艳动荡,流利畅达,和婉可歌。由于四杰遭受挫折后,缺乏拼搏到底的精神,不如盛唐诗人那样经受着生活得磨难而仍不失昂扬进取得胸襟和乐观开朗的情怀,诗境未免局促,清新有余,深厚不足,缺乏渊灏之气;又以文采与时争胜,对六朝诗弊病认识不足;语言上新创不够,未能将华茂词采提炼到纯熟自然,妙造天成的艺术境界。这是历史的局限,但这并不能抹杀四杰诗歌的光辉,此后陈子昂的成绩正是在四杰诗歌创作的基础上形成,把四杰创建唐诗的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四、对唐诗发展的艺术贡献

我们可以通过“四杰”的具体创作来看它们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水平。

首先,值得一谈的是咏怀诗,它可谓是四杰诗中的一大类。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艺术,是诗人生命中的艺术活动,是诗人心灵历程的艺术呈现。“四杰”生活在李、唐王朝政权获得巩固并向极盛的顶峰发展的时代。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在其“咏怀”诗中集中体现了自我的情志怀抱。四杰诗中表达自己不得重用,渴望建功立业,不甘碌碌一生的理想作品不在少数。卢照邻把自己比作“洗净月浦,涵丹锦津,映红莲而得性,戏碧浪以全身”(《穷鱼赋》)的东海巨鳞,很容易联想到李白笔下的大鹏,又如他“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长安古意》),“无由召宣室,何以答吾君”(《至望喜瞻言怀贻见外知己》),以及“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餐白玉兮饮琼芳,心里荃兮路阳长”(《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无不体现内心的苦闷和不得志的忧怨忧而又显梗慨而多气的情怀:杨炯在《出塞》、《紫骝马》、《从军行》中一再表示:“丈夫皆有志,会是立功勋。”(《出塞》):“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紫骝马》)⑥:“宁为百丈夫,胜做一书生。”(《从军行》),这些豪壮的诗句,洋溢着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没有一点伤感的情绪,这在唐以前的同类诗中是找不到的。隋代杨素的《出塞》、卢思道的《从军行》是当时的有名之作,前者写出了塞外的荒寒的景色,有一定的真实情感,后者描写了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哀怨佳丽,但是调子都较低沉,其它作品就不用说了。而四杰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开始用热烈、豪放的笔调来写,表现了唐代人民一度不以征战为苦的乐观、开朗的精神面貌。王勃把自己描绘成“奇秀兮异植,红光兮碧色,禀天地之淑丽,承雨露之华饰。”的莲花。他坚信,“莲有藕兮藕有枝,才有用兮用有时,何当婀娜花实移,为君香藻凤池。“(《金莲赋》)。卢照邻还在《咏史》四首中歌颂了汉朝的季布、朱云、郭泰、郑太四位著名人物。他称赞季布道: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

处身孤目直,遭时坦而平。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他借季布的“孤且直”来嘲笑封建社会里的那些“唯唯”的群公,对于季布的“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而由于“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的身世十分羡慕,羡慕他“处身孤目直,遭时坦而平”,表示“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同样,他赞颂了“愿得斩马剑,先斩佞臣头”的朱云,“诸侯不得友,天下不得臣”的郭泰,这些诗与左思的咏史诗相似,借历史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但较言之卢诗更显得激昂。胡震亨有云:“诗人咏史很难,妙在不憎一语,而情感自深。”(《唐音葵签》)。我们再将骆宾王的《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叙寄员半千》、《咏怀古意上裴侍郎》、《狱中书情通简知己》、《咏怀》等咏怀诗联系起来考察,不难发现诗人是淋漓尽致的书写了人生情怀为主题的,渴望为时所用的热情与长期坎坷失望的牢骚,投笔从戎博取军工的幻想与辗转边庭不得升迁的苦恨,豪侠放浪的性格与久遭幽挚的愤懑,错综交织,构成了诗人深沉的咏叹调。他把自己比拟成稀世的宝剑:“讵怜冲斗气,犹向匣中鸣”(《和李明府》),表示:“君恩如果报,龙剑有雌雄。”(《边城落日》)⑦。在《狱中书情通简知己》一诗中,他认为自己虽然暂时是东汉赵壹那样不得志的“汉阳穷鸟客”,但终究会成为大展经纶的“梁甫卧龙材”——诸葛亮!在《畴昔篇》中他自述了身世的悲凉,说是“垂钓甘成白首翁,负薪何处逢知己”。他还写过一首(《浮槎》序),他这样悲伤的吟道:

似舟飘不定,如梗泛何从?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

陡怀万乘器,谁为一仙客?

他的《咏怀古意上裴侍郎》也说过:“穷经不沾用,弹铗欲谁中,天子未驱策,岁月几沉沦!”这些都为个人的各位打算,应予以批评,但从中也多少看到贤才不得重用的封建社会的政治情况。在当时那个社会里,他也只有大叹“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在狱咏蝉》)⑧“生死交情异,殷忧岁序阑,空余朝夕鸟,相伴夜嘀寒。”(《宪台出絷寒夜有怀》)。在这些滚烫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完美的自我形象,刚直清醒的进步志士的社会黑暗腐恶势力的悲剧性冲突,以及和蓬勃向上的时代同步搏动的脉搏。因此,他们幻想着有朝一日“会当一举风尘,翠盖朱轩凌上春。朝升玉署调天纪,夕憩金闺奉帝纶”,坚信“长卿未达终希达,曲逆长贫岂剩贫?年年送春应未尽,一旦逢春自有人。”(王勃《春思赋》)字里行间充溢着浪漫主义色彩和乐观精神。

诚然,较之盛唐之音,四杰这些诗所反映社会面还不够深和广,还没有把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刻画出来。但是,我们应注意到,这是诗歌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其开山之力,功不可没。由于他们的遭遇,通过自身的阅历,不自觉的描写了社会的某些本质的东西,抒发了自己愤慨的感情,这些感情代表了众多的较正直的人士的感情,和人民的感情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他们的思想态度是积极的,不是回避而是敢于去面对现实。一旦理想落空,他们也绝不会自轻自贱,而是当歌则歌,想哭就哭,写悲写愁,诉怨诉怒,出于天性,不假矫饰。

即使四杰诗中所见不深广,比起前此齐梁诗和当时“上官体”的作者来却是值得我们加以肯定的,同阮籍《咏怀诗》以隐约曲折的比兴形式倾泻寓藏在内心深处无由发泄的痛苦愤懑相比,四杰咏怀诗不仅改变了艺术表现方式,少用比兴而多直抒胸臆,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闪耀着强烈的进取精神。比起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感遇》三十八首中那种沉郁苍凉的调子来,四杰诗高远的理想和报负,对自由人性的追求,浪漫主义的色彩,大开大落的笔法,与盛唐诗人代表李白非常接近,也早已透露出盛唐之音的消息。

咏怀诗如此,写景诗也是一样的。四杰的写景诗直接晋宋,把所谓山水派的诗提到了新的阶段。

四杰都是苦命才子,他们的一生都是坎坷不平的,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因此他们的思想成分是复杂的,除了儒家的用世,还有道家的出世,佛家的寂灭,在他们的作品中,求仙之章和山水田园之什也不少。其次,山川美景,风云奇色不但为四杰提供了新鲜丰富的创作营养和表现对象,而且是他们陶写胸臆的最好工具。因而他们“抑天汉而郁挫,临江山而慷慨。”创作了大量的写景诗,也勾勒出了社会生活的多种场面,画面要比宫体诗开阔得多,色彩也丰富得多。一方面,四杰尽力捕捉、摹写其游历生涯中所见所感的各种景观,绚丽如“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落芯翻风去,流莺满树来。”;“蒲夏荷香满,田秋麦气清。”,“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娴静如“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钓诸青凫没,村田百鹭翔”。另一方面,他们又将各种人生感触,如辞亲别友的乡关之思,羁旅行役的劳顿困苦,投闲致散的优游、放达,惜时伤春的人生惆怅,功名难就的失意悲愤,寄寓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

如王勃的著名的《滕王阁》诗就表现了诗人的极端的惆怅: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莺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溥云,

朱帘暮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白流。

此诗情景交融,以昔日的佩玉鸣莺,讨今日的歌沉舞歇,从而抒发万物是人非的感情。徐进评此诗曰:“抚今追昔,抒发景不长,年华易逝,江山不改,景色依旧的感慨。写得气势奔放,格调雄健,没有其它当今之作的那种消极悲观情绪。”(《滕王阁诗选》)同时,这首诗并不是一般的抚昔时今,而是在江水长流与帝子不存的对比中,寄托了时光悠悠、人生有尽而物质不灭、宇宙永恒的思想。意境开阔,气势奔放博大。可是像他著名的《仲春郊外》、《郊外即事》、《春日还郊》等诗对于事物的歌赞,给人又是另一种感觉,使人领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和热爱。他的《对酒春园》写道: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还有他的《深湾夜宿》、《泥溪》、《长柳》、《田家三首》等诗,写风景如山水画,可是不止于画画山水而已,而是进一步从写景中烘托出和引发出诗人对于世人的感情。

杨炯的三峡诗(《广溪峡》、,《巫峡》、《西陵峡》)既是写景,又是咏诗和抒情。这些诗展开了雄奇魂伟的山水画面,同时也披露了诗人的豪迈襟怀。如《西陵峡》最后云:“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作相赠言,风涛无极已。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水,千载伸知己。”这种以风涛为美的眼光和胸次,在那些习于吟咏月露的宫廷诗歌中是见不到的。此外他的《和石侍御山庄》和一些入道观的诗虽然写景细致,但不如三峡诗幽美。其《早行》、《途中》两首则颇有情意和王勃的《深弯夜宿》相类。

卢照邻的《入秦川界》、《山庄休沐》、《山林休日田家》、《奉使益州至长安发锺阳驿》所写景致都是美好的。他在成都写过一首《十五夜观灯》,他描写灯光是:“溽彩遥兮地,繁光远缀天,接天疑星落,依楼似月悬。”他又有《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写田园风光,“莺啼非选树,鱼系不惊纶”,这一切的美景使他感到:“年华已可乐,高兴复留人。”《唐诗归》卷一选此诗,并说:“清润可敌子安,此即其高于骆丞处”。

骆宾王的《秋日山行简梁大官》、《晚憩田家》所写景致也是清新的,他在《送吴七游蜀》诗云:“夏老兰犹茂,秋深柳尚繁,雾销山望迥,风高夜听喧。”《春晚从李长史游开道林故山》有句道:“幽寻极幽壑,春望陟春台,……落蕊翻风去,流莺满树来。”这样的写景都是美丽逼真的。

在四杰的写景诗中,山川风物,尽收笔底,完全冲破了宫体诗殿苑风光的藩篱。特别是诗人对自我理想与人生价值的强烈关注和执着追求,大大增加了感情的浓度。这对于在隐逸风气中产生并常常流露出超然世外情趣的晋宋山水诗来说,就是一种发展,一种主题的深化。其意义不但在于改变了初唐宫廷诗的体物方向,让江山景物取代了帝苑风光,而且在于融情入景,借景抒情,扫荡了穷妍极态地模山范水的写景模式,从而将写景诗引向抒情的健康轨道,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开辟了道路。但是四杰写景比诸陶谢王孟,还缺乏一种淡雅恬静的韵味,待盛唐王、孟一派的绝句诗作出来,进一步发展四杰写景诗精工明洁晓畅的艺术趋势,进一步将感情融化在景象中,诗情物景妙合无垠又兴象玲珑的唐诗境界就臻于成熟了。

四杰的送别诗亦别具一格,成就卓然。四杰在他们漫游、为官、从军的生活经历中,朋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奔走聚散也就不可避免,而一旦分手,前途莫测,种种人生阴影难免袭上心头。于是六朝以来那种“离群托诗以怨”的赠别诗便在四杰手中放出来新的时代光彩。既是送别,抒写离别者双方的深厚感情,就构成了送别诗的基本情调和要求。六朝优秀的送别诗,正是比较成功地表现了真实的离别情绪,但如果仅就离别情绪本身而吟咏,则很难在意境上翻新。四杰突破前人的地方就在于:写离别不作辛酸语,变凄怆为豪放,完全摆脱了过去送别诗中缠绵的儿女之情,从双方惜别的感情扩大到各自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将进步的人生理想和社会抱负以身世遭遇的感慨融入惜别的感情中,从

而增加了送别诗的感情容量,刷新了送别诗的艺术境界。此类诗以王勃写得最好。在其《送杜少府任之蜀州》尤为脍炙人口。

城厥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歧路分手,他乡送别,本令人感伤,但它非一般表现哀愁悲伤的送别诗不同,全诗笔力矫健,格调高昂,意气风发,在惜别情中容入了激昂慷慨的英雄气概和奋发进取的乐观精神,体现了奋发有为的时代脉搏,异响惊人,已是典型的盛唐之音。曹植《赠白马王彪》有云:“丈夫志在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兮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疚,无乃儿女仁!”王勃在这里浓缩成四句,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姚鼐评曰:“(海内寸知己,天涯若比邻,用陈思王《赠白马王彪》诗意实自浑转。”(《唐诗三百首注疏》引)。喻守真曰:“读了自有一种至友挚情油然而生,亢爽天真,不作悲酸之语,可以想见其为人。”(《唐诗三百首祥析》)可见此诗不愧为送别诗中的极品。

杨炯所写的诗现存者较少,但所写的离别诗却有几首,其《送临津房少府》是写得较好的:

歧路三秋别,江津万里长,烟霞驻征盖,弦奏侯飞觞。

阶树含斜阳,池风泛早凉,赠言未终竟,涕泪忽粘裳。

而《途中》一首写游子的悲哀,直似汉魏风致:

悠悠辞鼎邑,去去指金墉,涂路盈千里,山川巨百重。

风行常有地,云出本多锋,郁郁园中柳,亭亭山上松,

客心殊不乐,乡泪独无从。

又如《夜送赵纵》:赵氏连城壁,由来天下传,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山川。预祝赵纵此去前途光明,写得豪迈动人。

卢照邻也写一些送别诗,较好的如:

津谷朝行远,冰川夕望曛,……谁怨仙舟上,携手独

思君。(《晚渡滹沱敬赠魏大》)

还有“寥落百年事,徘徊万里忧”的浩叹。

骆宾王写的送别诗比杨、卢为多。他的《送吴七游蜀》、《别李峤得胜字》都是很好的赠别诗,《于易水送人》慷慨激昂,笔力遒劲:

此地别燕舟,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题虽为送人,实则是借燕舟送别荆柯的故事,表达诗人悲壮激昂的感情。马茂云评曰:“把思古之情和别离之感结合起来,表现了极为激昂的现实意义,惜所送之人与本事已不可考。”(《唐诗选》)

总之,四杰将南朝着重于惜别情绪抒发的送别诗发展到可以熔铸社会人生实感的新阶级,为唐人“送行数百首,各以铿其工。”的送别诗开拓了崭新的艺术道路。

四杰其他题材的诗歌也值得注意。怀古诗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垒;闺怨诗摹写思妇情怀,细致入微,情致缠绵;咏物诗比兴寄托,暗寓身世……总之,绝少无病呻吟之作。

由此可见,四杰诗歌创作从根本上完成了初唐诗对象的转变和表现范围的扩大,使之“从宫廷走到了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为唐诗的健康发展指示广阔的艺术天地:并由此改变了自六朝特别是贞观以来的诗歌路线,重新确立了诗歌反映显示和言志抒情的康庄大道。反映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抒发自己的人生情感是四杰诗歌的两大主题,后者更是经常咏叹的主旋律。他们诗中的浪漫理想和进取精神,仕途坎坷颠沛流离的人生命运,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勃郁之气,同样构成了当时文人的心灵历程。虽然他们的诗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不够广和深,还没有把那个时代人民的生活刻画出来,也比不上盛唐和中唐的某些优秀诗人,但是他们却代表了众多文人志士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文人志士的自我形象,正是诗歌的艺术准则。他们的歌唱,是唐代诗坛的第一个高峰,是南朝以来两百年间影响的第一阵春露,预示着诗歌繁荣时期的到来。其诗以表现社会化的人生情怀为主题,无疑已是盛唐之音的前奏。对于唐代诗歌的发展,其荜路蓝缕之功决不亚于陈子昂。

四杰诗歌创作在拓展题材和内容的同时,也大大推进了唐诗体式的完善。唐人将诗体作了鼎足而三的区分:“凡效汉魏以下诗,声律未叶者,名注体;其所变诗,则声律之叶者,不论长句、绝句,概名为律体,为近体;而七言古诗,于往体外另为一目,又或名为歌行。”值得注意的是唐人为何要将歌行单列到一目,从诗体的演进来看,五言古诗勃兴于东汉,建安正始间已取得辉煌成就,成为一种成熟的诗体。

综上所述:初唐四杰实为初唐九十年诗歌发展历程中关键性的诗人,不仅是六朝诗的变革者,更是唐风初见的先行者。无论题材内容还是诗体形式,抑或是艺术风格,四杰都呈现出开创唐诗独特美学风格的风貌,不仅给沈、宋,而且更给陈子昂、李、杜、元、白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他们得以把唐诗发展到完全新的阶段。诚然,四杰的诗歌还有“遣词华靡,固沿陈隋之遗”的特点,但一方面这也是由于骈偶文丽文的影响以及个人对于文采的美的追求,这与齐梁陈的浮艳之风是有着天壤之别的。总之,他们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起到

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即越过齐梁直接晋宋,下开盛唐)的作用。崔融说:“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固非常流所及,炯同照邻可以企之。”李白说:“骆宾王为诗,格高指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诗人玉屑》卷十二《李太白集》),可见四杰的诗文很受唐人的重视。杜甫也在其《戏为六绝句》中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可见,唐人对四杰作了很中肯的评价。这就是“四杰”,历史的“四杰”扬之不可高,抑之不可太低。时至今日,无论是毁是誉,他们作为唐诗的第一座丰碑,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①周汝昌等编著《唐宋诗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②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③张晶等:《中国古典诗学新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2月出

版;

④丁启阵:《诗歌与人生》,东方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⑤邓乔彬:《唐宋词美学》,齐鲁书社,2004年10月出版。

⑥朱光潜:《诗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⑦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年出版;

Try to talk about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four jie tang of contribution Abstract: the history said that "early four jie"

WangBo, YangJiong, this paper showed their own features, is unique aesthetics, the qualities of tang dynasty arises period beginning in the history of tang dynasty especially important dian poems, The poem is in Chinese history of a monument. Whether poetry of the subject matter or verse form, or artistic style, four jie are presenting open tang poetry development

view. This paper will examination four jie poetry of the subject matter, poetic forms and poetry style analysis, in order to make clear in four jie tang poetry history the function and position, grasp early tang poetry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poem is extremely.

Keywords: early four jie, era background and poetic style, art contribution

论文评阅人意见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评阅人评阅人职称意见

评阅人

评阅意见签字

论文评阅人意见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评阅人评阅人职称意见

评阅人

评阅意见签字

指导教师评语页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指导教师职称评语

指导教师

论文等级签字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过程记录

院系专业年级

答辩人姓名学号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过程记录:

初唐四杰对谈唐朝诗歌改革的影响

初唐四杰对谈唐朝诗歌改革的影响 3、文学主张: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8卷三种本子,皆不传。 (二)杨炯:

1、生平:(650~693年),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 2、诗歌: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止涉猎浮华”。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明胡应麟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诗薮·内编》卷四) 3、诗歌特点:以边塞诗著名,气势轩昂,风格豪放。辞藻雅丽,整肃浑雄。 (三)卢照邻: 1、生平:(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终于自投颍水而死。 2、诗歌: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幽忧子集》均为7卷。《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3、诗歌特点及影响: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初唐四杰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唐诗三百首详析

《唐诗三百首详析》读书报告 2006届教育硕士冯嘉莹 一、具体考察——基于泛读的 全书以诗歌体裁划大致分为六部分,分别是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由于取材上的不同,于是又在体裁的基础上,因题材而另辟四部分以专载乐府诗,跟在同一体裁的诗之后。把三百首唐诗作基础的归纳分类,这样在读者脑海中也有一个大致架构,便于理解、精读。 书中以“作者介绍——展示全诗——注释——作意——作法——声调分析”作为框架,逐一详细深入地分析探究各类唐诗。 ⒈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有利于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究,也便于读者对作者的认识立体化,而不仅仅构建在单一的文字基础上。例如,在五言古诗部分,收录了李白的《春思》,从作者介绍的字数就可知此人非同凡响。一般如王维、孟浩然等诗坛上也是名震一时、流芳百世的名家,作者于其介绍也不过两行。而李白则足有四行之多,个人生平之余,也添了句“其诗高妙清逸,世称诗仙”,昭然其地位之超然。再如杜甫,则尤更甚。两行生平简介后,“子美诗有变陈、隋浮靡之音,格律风调,都很纯正。在伤时悯乱的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忠君爱国的情绪。后世称为诗圣。” ⒉展示全诗。唐诗分为题目与正文部分。书中往往在题目之后,列出简要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介绍,或是作者自作的题跋。了解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主要是为了通过掌握与诗词有关的时代变化、国家动荡、重大事件、政策风尚等,从而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情感。作者写诗往往有着特定的写作背景,这主要包括作者自己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这些也是鉴赏诗词所必须了解的。如在七言古诗的乐府十六首中所记李颀的《古从军行》,题目之后就有“从军行在乐府中系相和歌词的平调歌曲,大概都是咏的军旅中愁苦怨恨的事。”通过这一句注释,可以了解“从军行”系列诗的声调与意境,便于理解性阅读。再如《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或是《桃源行》、《洛阳女儿行》等更有作者自序,当更佳。在诗的正文部分,作者巨细靡遗地用圆圈和三角形等符号标

唐诗宋词单选题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在律诗的定型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A、沈佺期 B、陈子昂 C、张若虚 D、刘希夷 2、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是()。 A、李颀 B、元结 C、张若虚 D、顾况 3、杨炯的《从军行》是一首()体诗歌。 A、七律 B、排律 C、歌行 D、五律 4、王维后期的诗作多刻画一种空寂的境界,如()。 A、《观猎》 B、《使至塞上》 C、《竹里馆》 D、《老将行》 5、以七绝著称的诗人是()。 A、孟浩然 B、岑参 C、王昌龄 D、杨迥 6、李颀以自己的()而成为高岑诗派重要成员。 A、赠别诗 B、宫怨诗 C、闺怨诗 D、边塞诗 7、唐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是()。 A、杜光庭 B、李朝威 C、白行简 D、蒋防 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谁评价李白的()。 A、杜甫 B、苏轼 C、李商隐 D、陆游 9、唐代以苦吟著称的诗人是()。 A、孟郊

B、卢仝 C、李贺 D、刘禹锡 10、唐代诗人中有意效法陶渊明冲和平淡诗风的作家是() A、韦应物 B、刘长卿 C、贾岛 D、李益 11、下列诗篇中以描写音乐为内容的是() A、《登岳阳楼》 B、《子夜吴歌》 C、《老夫采玉歌》 D、《琵琶行》 12、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白居易 13、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A、《秦中吟》 B、《秦妇吟》 C、《古离别》 D、《乌衣巷》 14、杜甫的()创作于他漂泊西南时期。 A、《丽人行》 B、《兵车行》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春望》 15、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A、晏殊 B、欧阳修 C、柳永 D、张先 16、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A、苏舜钦 B、王安石 C、苏洵 D、苏轼 17、下列作品用乐府旧题的是()。 A、《送社少府之任蜀川》 B、《长安古意》 C、《春江花月夜》 D、《登幽州台歌》

诗歌的发展历程

诗歌的发展历程 艺术起源于劳动。诗歌同样也起源于劳动。 鲁迅先生说:先民在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其中一个叫…抗育抗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门外文谈》)从集体劳作的节奏中直接孕育降生的初民文学可以说是中国最原始的诗歌。 早期的诗歌伴随着歌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这种传统一直贯穿于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中。 进行诗歌创作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还要有人生意识、空间意识、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与传统进行纵横思考,对当前的现实生活也要进行哲理的思索。为此,我们对中国诗歌发展史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脑中要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下面我们分几个阶段进行简要阐述: 一、先秦诗歌 (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的历史。全集分风、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如《关睢》,这是一首民间情歌,用起兴的艺术手法着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感情真挚大胆。由于此诗思想、艺术性都很强,且为《诗经》之首篇,故历来均受重视。 (二)屈原《离骚》 《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首抒情诗,在我国诗史具有独特地位。《离骚》篇名之意,据汉代班固所释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全诗共373句,2490字。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确为我国诗史上之骄傲啊。 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还有《九歌》、《天问》等。 二、秦汉诗歌 我国的诗歌发展至汉魏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 (一)乐府: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

唐诗三百首字帖(部分)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弹琴》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游子吟》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关山月》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终南别业》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走进唐诗宋词 感受经典魅力

走进唐诗宋词感受经典魅力 男:唐诗宋词-----文学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 女:它光彩夺目,摇曳多姿,千百年来,被人传诵不衰。 男女齐:走进唐诗宋词,便走进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男:走进唐诗宋词,顺境时可以锦上添花,逆境时可以雪中送炭。女:走进唐诗宋词孤独是一种意境,寂寞是一种享受,惆怅也不失一种潇洒。 男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女领: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主持人齐:只有香如故。 女生齐:只有香如故。 全班齐:只有香如故。 男:开在唐诗宋词里的梅花,透过书卷,透过岁月,透过历史的风尘,将幽香传送。 女:那缕缕的清香啊,直将我们的心情点燃,将我们的记忆唤醒,将我们的灵魂熏透! 全班齐: 梅花宋王安石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男:盛开在诗词里的梅呀!凌霜傲雪,暗香浮动。 女:起舞在唐诗宋词中的柳哇!婀娜多姿,仪态万方。 女领: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全班齐: 二月春风似剪刀。 男:走进唐诗宋词,你会发现“月”是一个最多情的意象。 女: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蕴含着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 水调歌头 宋苏轼 男: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女: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男: 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女: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男: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女: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男: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主持人齐: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全班: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男:走进唐诗宋词,你会发现,扬州是一个无论如何也躲不过的城市,女:置身扬州,你就如同置身于唐诗宋词的意境中。 男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文常用古诗名句

作文常用古诗名句 古诗名句分类一:善于写作 1.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不随大流,有创新) 2.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自然、真情。翻译;天上奏出的箫声由自己演奏出来,这种乐趣真是太让人愉快了。一首好的诗要贴近人物,写出真情实感) 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本真。此为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诗作,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本真、天然) 5.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古今皆学。不论今人、古人,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杜甫的文学主张是,不能一味推崇古人,一概否定今人。对今人不应妄加菲薄,对古人也要有所继承) 6.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推敲,严谨) 7.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推敲,勤奋) 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分享,研讨。翻译:共同欣赏奇文,一起剖析疑难文义的理趣)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阅读指导写作) 10.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锤炼,磨砺。翻译: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也可以用来制成美好珍宝。意思可引申为借助外力,改己缺失)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讽刺了上行下效而造成的迫求时髦的不良社会风气)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5.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世界时刻发展变化,不可扭转。翻译: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和今) 6.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万物兴败自由规律) 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1.自不量力;2.即使挑战巨大,依然有勇气尝试) 8.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把握重点) 9.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王迈《读渡江诸将传》(身居高位,更应谨慎) 10.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世事变迁,物是人非) 11.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李白《上李邕》(可作为年轻人自我鼓励之语。翻译: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1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13.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创新) 14.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15.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奉献精神;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 16. 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今天用来比喻那些反对真理、破坏伦理,企图诽谤历史文化者,到头来必定彻底失败,身败名裂;而正义事业,必将如长江大河,以排山倒海之势,

唐诗三百首测试题.pdf

1 唐诗三百首自测题给下列诗句找对偶句,将答案填在横线上1.大漠孤烟直_ _ _ ____ 2.细雨鱼儿出___ _ ___ 3.脚著谢公屐__ __ ___ 4.浮云游子意__ _ ____ 5.香雾云鬟湿__ _ ____ 6.慈母手中线__ __ ___ 7.山随平野尽__ _ ____ 8.草枯鹰眼疾__ __ ___ 9.绿树村边合___ __ __ 10.两水夹明镜__ _____ a、清晖玉臂寒b.游子身上衣c.江入大荒流d.长河落日圆e.微风燕子斜f.身登青云梯g.落日故人情h.青山郭外斜i.双桥落彩虹j.雪尽马蹄轻在下列横线上填出有关色彩的词11.一枝杏出墙来12.野径云俱13.千里莺啼___映红14.日照香炉生___烟15.风中___叶树,灯下头人16.___云生处有人家填地名17.即从___穿巫峡18.夜泊___近酒家19.西出___无故人20.春风不度___关21.___亲友如相问22.烟花三月下___ 23.此地空余___ 24.___寺北贾亭西25.坑灰未冷___乱26.___回望绣成堆让鸟儿栖息在诗句中27.几处早___争暖树28.谁家新__啄春泥29.___深浅入时无30.两只___鸣翠柳31.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___洲3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___春深锁二乔33.庄生晓梦迷___ 34.芳草萋萋___洲35.杨花落尽___啼36.___殷勤为探看填出下列各种形态的水37.桃花___水深千尺38.巴山夜雨涨秋___ 39.开窗放入大___来40.海上明月共___生41.奔流到___不复回42.遥看___挂前川43.最爱___东行不足44.独怜幽草___边生45.烟___江上使人愁46.渭城朝___浥轻尘让鲜花点缀诗句4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开。48.芭蕉不展___结,同向春风各自愁。49.待到重阳日,还是就___。50.___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51.遥知天上___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 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52.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___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53.忽见寒___树,开花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5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村。给诗句填上数字55.回眸一笑___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56.前村深雪里,昨夜___枝开。57.___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5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___古流。59.白发___丈,缘愁似个长。6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___人。61.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___古来稀。62.南朝四百___寺,多少楼台烟雨中。63.故国___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64.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___处同。有关描写“日”的句子:65.__________,半江瑟瑟半江红。66.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67.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68.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描写“月”的句子:69.________________,玉人何处教吹箫?70.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71.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72.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 2 73.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74.___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描写“雨”的句子:75.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76.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77.__________,花落知多少。78.__________,新炊间黄粱。填写下列诗句中与“酒”有关的句子:79.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80.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81.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82.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83._____________,欲饮琵琶马上催。84.李白斗酒诗百篇,_____________。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唐诗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些流派,根据题目填空:85.山水田园诗派。是盛 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_ ___、__ __。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主要特征。代表性诗句分别有:

唐诗宋词研究报告

唐诗宋词研究报告 一、研究题目: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研究 二、本课题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1、中唐诗歌在整个唐代诗歌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其中又尤以山水诗分量最重。中唐山水诗与前代山水诗相比又有着自身独特的气质。结合中唐历史,笔者发现中唐山水诗的独特气质与其时政治导致的贬谪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分析中唐贬谪文化对中唐山水诗人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倾向,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唐山水诗的文学内涵——清冷疏淡的意境和愤激哀怨的基调。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唐诗、中唐山水诗之特色以及中唐贬谪文化均分别有一定程度的深入探析。 1、有关中唐诗的论述: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 明高棅《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正变》; 郭延礼《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 许总《唐诗体派论》; 许总《论元和诗歌变态美特征的形成与走向》; 许孝萱《漫谈中唐诗坛》 2、专论中唐贬谪文学: 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 尚永亮《唐五代贬官之时空分布的定量分析》; 谭琳《浅论唐代贬谪诗流变》等。 3、稍涉中唐诗贬谪文化色彩: 戴伟华《唐代文学专论》; 郭延礼《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等 但是,对于鼎盛的中唐山水诗却少有专论,并且具体到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之间的关系者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而更多的是将中唐贬谪诗人的山水诗作或归为山水诗或类为贬谪诗研究,这样的做法都不利于分析了解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之间独特而深刻的关系。

四、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思路 本课题针对课题研究之意义以及目前研究现状,亟欲通过分析中唐山水诗独特的创作内涵和诗人因贬谪遭遇而引起的心理特征与情感倾向变化,从而探索出中唐山水诗中隐含的贬谪情绪,反映贬谪文化在诗人创作中所产生的影响。具体思路简列为以下提纲: 1、中唐山水诗的独特气象——与盛唐山水诗比较 中唐山水诗非常鼎盛,其山水诗风对盛唐山水诗风既有承袭又有突破,成了自身的独特气象。这主要体现在中唐山水诗清冷疏淡的意境以及愤激哀怨的情感倾向上。 (1)清冷疏淡、寂寞萧索的意境。相异于盛唐山水诗的清幽泓澄清远高妙的特征,中唐诗在继承盛唐山水诗代表王维、孟浩然的基础上,又大多在清远当中显露出因积极用世又受惨重打击而来清冷疏淡,寂寞萧索的情致。如钱起《忆山中寄旧友》、韦应物《游溪》、戴叔伦《精舍对雨》、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司空曙《送下雪》等。 (2)愤激哀怨的情感倾向。沉郁之调贯穿唐诗,尤以盛唐杜甫为宗。中唐诗人在很大程度上也继承了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现实情怀,但是中唐诗人更多的是愤激哀怨之调,在山水诗中时有对政治腐败以及自身无辜获罪的愤怨情绪。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正由于中唐山水诗承于盛唐又异于盛唐的特征,所以研究中唐山水诗背后的时代文化精神显得更加有必要。 2、中唐贬谪文化及其对诗人心理和情感的影响 (1)贬谪文化形成的原因 贬谪文化的形成有外部和内部两种因素。 外部即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在封建社会中,专制主义政治以及君权的集中,导致民主艰难地发展,即使得到短暂发展,比如元和中兴,那也只不过是统治者一时兴之所致,而真正主宰这些士人命运的是君主的利益,甚至乎君主的心情也能翻手为天,覆手为地。 “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间,有姓名可考并有贬地记载的贬官共2828人次。从其分布时期看,中晚唐人次最多;而列前九位者依次为宪宗、文宗、玄宗、宣宗、懿宗、德宗、武后、代宗、高宗诸朝。从其分布地域看,南方是唐王朝流贬官员的主要地区,岭南道、江南西、东道和山南东道因荒远偏僻,更成了处置贬官的首选之地,就中岭南道、江南西道所辖39州共有贬官721人次,占唐五代贬官总数的25.5%,故最值得重视。”“中唐自仙踪至敬宗二十余年是贬官高峰期。中唐虽时间不长,但贬官总数与年均人次都居首位”。(尚永亮《唐五代贬官之时空分布的定量分析》)这样的数据,可谓是道尽了中唐山水诗中诗人激愤悲伤心态的客观原因。 而内部因素则为士人们自身的心理性格,尤其是对于政治的热衷和浓厚的儒家士大夫精神。这种积极用世的心态,往往导致他们对于现实和政治怀有极高的理想和执着。然而他们“执着地坚持真理,追求理想,首先便已单方面地蕴积了与时代文化紧相关联的悲剧性因素”。 中唐许多著名诗人,如“元和五大诗人”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本身都是极具政治才能,有着崇高治世理想,并且也曾一再位于高位。如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当时积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提出许多创见,

中考作文常用古诗名句

中考作文常用古诗名句 古诗名句分类一:善于写作 1.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不随大流,有创新) 2.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自然、真情。翻译;天上奏出的箫声由自己演奏出来,这种乐趣真是太让人愉快了。一首好的诗要贴近人物,写出真情实感) 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本真。此为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诗作,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本真、天然) 5.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古今皆学。不论今人、古人,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杜甫的文学主张是,不能一味推崇古人,一概否定今人。对今人不应妄加菲薄,对古人也要有所继承) 6.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推敲,严谨) 7.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推敲,勤奋) 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分享,研讨。翻译:共同欣赏奇文,一起剖析疑难文义的理趣)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阅读指导写作) 10.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锤炼,磨砺。翻译: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也可以用来制成美好珍宝。意思可引申为借助外力,改己缺失)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讽刺了上行下效而造成的迫求时髦的不良社会风气)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5.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世界时刻发展变化,不可扭转。翻译: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和今) 6.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万物兴败自由规律) 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1.自不量力;2.即使挑战巨大,依然有勇气尝试) 8.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把握重点) 9.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王迈《读渡江诸将传》(身居高位,更应谨慎) 10.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世事变迁,物是人非) 11.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李白《上李邕》(可作为年轻人自我鼓励之语。翻译: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1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13.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创新) 14.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15.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奉献精神;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 16. 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今天用来比喻那些反对真理、破坏伦理,企图诽谤历史文化者,到头来必定彻底失败,身败名裂;而正义事业,必将如长江大河,以排山倒海之势,涤荡一切污泥浊水,而奔流不息,滚滚向前。翻译:你们(守旧文人),在历史中本微不足道,因此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文档标题]

唐诗的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洪荒时代,即便从《诗经》开始算起,也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了。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历朝历代都有杰出的诗人和作品问世,其中以唐代的诗歌最为出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极为亮眼的一颗明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繁荣的篇章。 关键词:初唐诗歌;盛唐诗歌;中晚唐诗歌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学生都要学习唐诗,甚至牙牙学语的小孩都会念《咏鹅》。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已经十分普及,那么,唐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它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初唐诗歌 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张若虚、宋之问等。大唐建国之初,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使这种风气发生了转变。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气和壮烈的抱负,拓宽了诗歌的题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盛唐诗歌 唐玄宗执政期间,唐王朝出现了历史上着名的“开元盛世”,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其中两大诗歌流派指“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双子星座”指李白和杜甫,二人合称“李杜”。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大美中华,传统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古典诗词。而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辉煌的时期。后世人总说“盛唐气象”,这样的底蕴,给了诗歌蓬勃发展的沃土。 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唐诗的创作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诗作。流传到今天,有近50,000首唐诗和2,500多位诗人的名字。 我们为什么读唐诗?我们为什么爱唐诗? 也许,答案就在这里—— 培养姿态: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一句说滥了的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这句话用在唐诗上也无不可,读诗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言行、气质和形象。读到一定程度,便应了苏轼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你看见苍茫大漠,你可以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唉呀妈呀,全是沙子!” 当你与恋人相隔两地,你可以说“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而不是“亲爱的我想死你了”。 当你失恋,你可以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蓝瘦,香菇。” 念着唐诗,一年、两年、数年,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所经历的人生境遇,你所学到的经验与道理,早在自己从小背诵的诗里就有。 人生的境遇,人生的道理,人生的姿态,都在唐诗里。唐诗是留白的,它开拓思维,而不替代它。多读一点,就多一种可能,你从中得到启发,并收获另一番天地。

读唐诗不止是为了“寻古”,它还可以让我们提升自己对这个世界人和事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以及表达的能力,给予我们更好的人生姿态。 开拓眼界:读万里书,行万里路 唐人喜欢旅游,很多游踪被记录在了唐诗里。翻开《全唐诗》,宛如面对华夏大地上的壮丽山河。 写长安和江南的诗最多,长安是唐代都城,车水马龙,繁华热闹。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而江南,从来都是诗人们心中舍不下的山水桃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山川美景、古迹文化从唐诗中缓缓呈现出来,激起人们的无限向往,想要追随着诗人的脚步,徜徉在如画江山中。 读书和行路从来都是相关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年少时哪能懂,但走过千山万水,自然就明白了。 唐诗很美,你若走过同样的山水,大概就可以明白唐诗的风骨与气韵了。 行路,行哪条路?无需再按着书卷一首一首去研究,只需循着“唐诗之路”行走即可。 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被这条路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村野牧歌、清流舟筏的景色所陶醉,一路载酒扬帆,击节高歌,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世人便将其命名为“唐诗之路”。

学习唐诗宋词的心得体会

学习唐诗宋词的心得体会 莱州市土山镇中心小学张斌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就是汉朝的赋、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在暑假的时间里,我有幸学习了其中的两个文化——唐诗宋词的部分内容,并颇有感悟。 唐诗宋词的魅力在于能够诠释出生活的精彩所在。走进唐诗宋词的世界,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观察身边的景和物而感受到的大自然带来的美好;作者在生活中经历的风风雨雨,或是希望,抑或是失望;作者面对着人类的感情,面对着人生的生老病死,面对着亲情、友情、爱情的交织与碰撞时做出的不同的选择。走近它们,我们可以在诗词的天地里体会着未曾感受过的情感,共鸣着已曾经历过的感受,从中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唐诗甲天下。唐诗是历史的沉淀,时代的产物。历史上如果少了唐代,今天我们的中华文学就将缺失最亮丽的瑰宝。可以想像,如果没有了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钟声将索然无味;如果没有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那心力交瘁的忧郁,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韵味;没了“我愿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柔情,今夜的星空将黯然失色;同样,若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豪放,今朝的美酒就显得寡然无味。唐诗就是诗化了的中国,几乎凝结了我们中国人所有的情感,读唐诗恰似与古人的一次情感对话,你可以在一刹那间抽离都市的繁华,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一种别样的心境,灵魂的乐土。 如果说唐是“诗王朝”,那么宋就是“词世界”。从南宋至今,流传下来的较有影响的宋词总集、选集有20余种。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收录宋词最全的《全宋词》,共录有近1300多家词人的两万首词,虽然其数量远远不及唐诗,但我们仍可以从中窥见宋词丰富多彩的全貌。晏殊、欧阳修、晏几道承续五代之遗风,呈现出或雍容淡雅,或含蓄摇曳,或精致婉转的风格;柳永一出,不但小令变成了复杂的慢词,而且带有极浓厚的市民语言成分和情感。一时风靡市井;秦观词多香软婉好,偶尔也有清新高旷之作;贺铸词多艳冶浓丽,但有时也不乏幽峭;周邦彦作专职词官,极讲词艺形式,音节文字两美,但内容空泛;笔力柔软的词到了苏轼面貌一振。词格始高,词境始大,词体始尊;两宋之交的巾帼词手李清照在婉约背后往往有深沉细腻的愁思;南宋辛弃疾悲凉慷慨与激昂豪迈交织,形成一个高峰,也带动一批词人;同时姜夔则沿着周邦彦的路数精裁巧制,创作了大量雅词……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工整,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诵读古诗文,可以从中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人格情操。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颗中华历史上的明珠,并把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高考作文常用古诗名句集锦

高考作文常用古诗名句集锦 古诗名句分类一:善于写作 1、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不随大流,有创新) 2、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问《论诗十二绝句》(自然、真情。翻译;天上奏出的箫声由自己演奏出来,这种乐趣真是太让人愉快了。一首好的诗要贴近人物,写出真情实感) 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本真。此为元好问评晋代诗人渊明的诗作,崇尚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本真、天然) 5、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古今皆学。不论今人、古人,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杜甫的文学主是,不能一味推崇古人,一概否定今人。对今人不应妄加菲薄,对古人也要有所继承) 6、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推敲,严谨) 7、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推敲,勤奋)

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渊明《移居二首》(分享,研讨。翻译:共同欣赏奇文,一起剖析疑难文义的理趣)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阅读指导写作) 1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锤炼,磨砺。翻译: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也可以用来制成美好珍宝。意思可引申为借助外力,改己缺失) 2、瓜田不纳履,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讽刺了上行下效而造成的迫求时髦的不良社会风气)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5、人事有代,往事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世界

唐诗发展历程、主要风格流派和代表作家

唐诗发展历程、主要风格流派和代表作家 一、初唐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就表现领域说,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调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就诗的形式说,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 1.“初唐四杰”:“四杰”指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亦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四杰”作诗,强调要有刚健骨气,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这种壮思和气势,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荡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四杰”所写的五律,尤其是王勃和杨炯的五律,也透露出一种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这主要反映在他们羁旅送别之作和边塞诗中。这种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是构成其诗歌“骨气”的重要因素, 2.陈子昂与唐诗风骨:陈子昂是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 二、盛唐开元、天宝盛世,唐诗全面繁荣。诗人的创作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前人所谓“盛唐气象”,指的就是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诗中的代表人物是隐士和侠少。 1.盛唐山水田园派:代表作家王维、孟浩然、常建、储光羲等。 孟浩然禀性孤高狷洁,虽始终抱有济时用世之志,却又不愿折腰曲从。他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 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饰的特点。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王维,人称“诗佛”,他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因心境空明,他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像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同时,王维却在描摹自然、歌颂隐逸之外,还曾将其诗笔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在另外许多同样成功的篇章中,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王维在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者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所以有些评论家就一方面将其与孟浩然相提并论,合称王孟;而另一方面,又将其与高适等相提并论,合称王、李、高、岑。当然,这种提法也包含有对诗歌样式的考虑在内。王维是兼有五七言古今体之长的,而王孟并提,偏指五律;王、李、高、岑并提,则偏指七古。 2.边塞诗派:唐代诗歌流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精神。这类诗篇,塑造了许多边塞健儿的英雄形象。其源出于鲍照、刘琨,更上一点,还可以追溯到建安作家群,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其它如王之涣、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也较著名。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采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诗人们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却并不是无原则地讴歌战争,往往还反对开边。在写胜利的喜悦或失败的痛苦时,也反映了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这些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极尽悲凉慷慨、缠绵宛转之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

四级《唐诗三百首》部分背诵内容

四级《唐诗三百首》部分背诵内容

————————————————————————————————作者:————————————————————————————————日期:

四年级《唐诗三百首》背诵内容 班级:姓名: 古诗题目首句古诗背诵等级第四十六首:《关山月》“明月出天山” 第四十七首:《予夜吴歌》“长安一片月” 第四十八首:《长干行》“妾发初覆额” 第四十九首:《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 第五十首:《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 第五十一首:《玉阶怨》“玉阶生白露” 第五十二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 第五十三首:《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 第五十四首:《春思》“燕草如碧丝” 第五十五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第五十六首:《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 第五十七首:《长相思二首》其一“长相思,在长安” 其二“日色欲尽花含烟” 第五十八首:《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五十九首:《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 第六十首:《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

第46首《关山月》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韵译】: 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 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评析】: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此夜,叹息未应闲。 第47首《子夜吴歌》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作者: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