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4课时 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

第4课时 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

第4课时 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
第4课时 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

第4课时蚕变了新模样

【教材简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蚕蛹,是第3课观察蚕生长变化活动的延续。课前观察蚕吐丝是令人激动和充满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描述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既是对课外观察活动的检查,也能激发学生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因此适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有助于学生完善对于幼虫发育成蛹过程的认识。教材从四个方面安排了教学内容:

聚焦板块将目标集中在了学生通过饲养蚕得到的蚕茧上。通过课前的观察,学生已知此时的蚕包裹在蚕茧之中。那么蚕茧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茧中的蚕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学生非常想知道,也是需要进一步梳理的。教科书将话题聚焦到这里,意在引领学生去进一步研究蚕由幼虫变蛹的过程及蛹的形态特征。

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内容。活动一,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教科书提供了五幅图,用箭头将五幅图连起来,呈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提醒学生注意这是“蚕变蛹的过程”,引领学生关注结茧过程中蚕身体本身的变化。活动二,观察蚕茧中的蚕蛹,引导学生可借助放大镜等工具进行仔细全面的观察,并及时用画图等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

研讨板块包括三个问题。问题一,“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综合了两堂课的研讨活动,意在帮助学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并构建认知。问题二“推测蚕蛹还有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根据看到的蚕蛹出现的翅的雏形可以推测下一阶段的蚕可能会长出翅膀。问题三,“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蚕身体变化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拓展板块由对蚕的认识拓展到与其相似的一类动物的认识,为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积累着感性经验。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学生对于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随着蚕开始吐丝结茧,饲养观察活动也达到了高潮,学生对于获得的蚕茧也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因此,我们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汇报前期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另外,如果需要解剖蚕茧,学生肯定会有很多的不舍,教师可以准备一部分蚕茧供学生观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2.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2.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2.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3.能够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教师准备:蚕吐丝结茧过程的视频或图片,PPT等。

学生准备: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软尺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4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PPT展示学生前期养蚕过程拍摄的不同阶段照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的蚕宝宝已经生长到什么阶段了?(预设:结茧)

2.提问:经过前期的饲养,我们观察到了蚕卵从孵化到吐丝结茧的过程,同学们能根据拍摄的照片再给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排序吗?

3.学生移动图片排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蚕茧上,并适时小结:看来蚕宝宝不断生长,变出了新模样。(板书课题:蚕变了新模样)。

二、探索:蚕茧蚕蛹(预设22分钟)

活动一:观察蚕茧

[材料准备:学生的蚕茧、手电筒、放大镜、软尺、教学课件等]

1.师出示蚕茧图片,提问:蚕茧是怎么形成的?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如表述不是特别清晰可以借助视频进一步描述(可适时播放“蚕吐丝”视频)。

2.提问:蚕宝宝吐丝结茧时不断地把自己包裹再里面,此时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3.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预设:蚕宝宝是不是还活着?蚕为什么要结茧?蚕宝宝接下来会干什么?蚕宝宝接下来会变成什么……)

4.梳理学生的问题并呈现在板书或课件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蚕茧解决疑问。

5.提供手电、放大镜等器材观察蚕茧。重点指导学生说说形状、看看颜色、量量尺寸、摸摸质地、探探内部……

6.交流观察所得。

活动二:观察蚕蛹

1.师过渡:通过刚才对蚕茧的观察,似乎还有好多的疑问没有解决。特别是

内部的情况还是不明显,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观察蚕茧?(预设:打开蚕茧)

2.师提供蚕茧(因后期仍需观察或学生有所不舍,可以事先准备一部分蚕茧),PPT出示打开蚕茧的注意事项(安全提醒)。

3.学生小组合作,使用剪刀打开蚕茧,提供放大镜观察蛹,用图画的方法完成记录,并猜测后续的变化。

三、研讨:(预设10分钟)

1.展示学生画的蚕蛹,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和猜测。

2.PPT出示上节课展示的蚕宝宝幼虫的身体结构,比较蛹与幼虫的不同。

3.再次让学生补充交流“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问题的想法。

4.播放“蚕为什么吐丝结茧”视频,适时补充: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同时,我国人民的养蚕织丝技术改善了生活,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5.小结:蚕蛹未来的变化真的会和你们猜测的一样吗?期待你们继续饲养和观察。

四、拓展:(预设4分钟)

1.提问:自然界还有哪些小动物和蚕一样,会经过蛹的阶段?

2.观看视频:蝴蝶的一生。

3.推荐阅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没有在活动手册中安排记录,建议可使用自制的活动记录单。

我的蚕蛹

时间:

【作业设计】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

B.只有精心地饲养,蚕才能结出又大又好的茧

C.蚕只能吐出白色的丝,不能吐出彩色的丝

2.和蚕相比,蛹的外形变化是( B )。

A.身体呈圆柱形,颜色变成了黑色

B.身体呈纺锤形,颜色变成了深褐色

C.身体呈圆筒形,颜色变成了深褐色

3.蚕蛹之所以会被茧包裹着,是因为茧能够起到保护__蛹____的作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4. 蚕变了新模样 【教材简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蚕蛹,是第3 课观察蚕生长变化活动的延续。课前观察蚕吐丝是令人激动和充满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描述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既是对课外观察活动的检查,也能激发学生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因此适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有助于学生完善对于幼虫发育成蛹过程的认识。教材从四个方面安排了教学内容:聚焦板块将目标集中在了学生通过饲养蚕得到的蚕茧上。通过课前的观察,学生已知此时的蚕包裹在蚕茧之中。那么蚕茧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茧中的蚕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学生非常想知道,也是需要进一步梳理的。教科书将话题聚焦到这里,意在引领学生去进一步研究蚕由幼虫变蛹的过程及蛹的形态特征。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内容。活动一,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教科书提供了五幅图,用箭头将五幅图连起来,呈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提醒学生注意这是“蚕变蛹的过程”,引领学生关注结茧过程中蚕身体本身的变化。活动二,观察蚕茧中的蚕蛹,引导学生可借助放大镜等工具进行仔细全面的观察,并及时用画图等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 研讨板块包括三个问题。问题一,“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和不 同?”综合了两堂课的研讨活动,意在帮助学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并构建认知。问题二“推测蚕蛹还有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 根据看到的蚕蛹出现的翅的雏形可以推测下一阶段的蚕可能会长出翅膀。问题三,“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蚕身体变化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拓展板块由对蚕的认识拓展到与其相似的一类动物的认识,为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积累着感性经验。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学生对于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发现”编排了《花钟》和《蜜蜂》两篇精读课文及《小虾》一篇课文略读课。本组课文都是围绕自然界的动植物来展开的,有依时次第开放的花钟,有识图的蜜蜂,还有好胜的小虾。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 本单元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是教学重点。《花钟》以用美丽的花钟开启学生的观察之旅,学习一二段用一句话概括段意的特点。《蜜蜂》一课理清实验的步骤,概括实验步骤,学习文章语言严谨的表达方法,并明白科学实验要严谨。《小虾》要学会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并体会文章中细致生动的描写。这几篇课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由点及面,逐步让学生学会概括。 学会观察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是本单元的难点,《花钟》一课的小练笔练习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开放的写法;《蜜蜂》的实验步骤梳理则让学生明白观察和记录要有顺序,表达要严谨;《小虾》在练习概括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学习用细致生动的语句来记录观察到的事物。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并能用关键句概括一段的大意。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并能用关键句概括一段的大意。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走入花的世界,欣赏鲜花,感受鲜花的芬芳迷人。 (学生自由谈感想) 2.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板书课题)读课题,提问题。 【预设问题:花钟是什么?为什么起名字叫花钟?花为什么能做钟呢?花和钟怎么联系在一起,花怎么成为花钟呢?同学们读书有疑问很好,在心里记下你的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学生自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1.出示:芬芳、凌晨、苏醒、干燥、灼伤、适宜、淡雅、吻合、组成、修建、昆虫、展示 指生读,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生释疑 师出示:吻合:1.合拢。2.比喻两相符合;一致。 2.书写重点讲解: 凌:右半部分的上边是“土” 建:笔顺先里后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 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句子,注意读准生字。 (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 (1)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2)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习题

教科版三下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习题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蚕的这种形态叫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关于蚕结茧的照片。 ①②③ 根据蚕茧的变化过程,上面图片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第3幅图中蚕茧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年前,我国就开始饲养家蚕,生产蚕丝,并用蚕丝织成华丽的各种丝织品。悠悠文明史,漫漫丝绸路。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利用手工抽丝时,要把蚕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用________________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 4.蚕蛹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5.蚕蛹的头部有一对羽毛状的____________,背后长出了____________。 6.蚕蛹之所以会被茧包裹着,是因为茧能够起到保护____________的作用。 二、判断题。 1.现在人们利用科技手段,能养出彩色的蚕吐出彩色的丝,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2.蚕蛹的体型粗短,呈纺锤状,是淡黄色的。() 3.蚕茧里有蚕第5次蜕的皮。() 4.抽取蚕丝前,需要将蚕茧放入热水中浸泡。() 5.剥开蚕茧后,可以发现蚕茧内还残留有蚕蜕下的皮。() 6.蚕茧的大小和质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无关。() 7.抽取蚕丝时,将蚕丝绕在纸板上,是为了便于计量蚕丝的长度。() 8.在剪开的茧里,有一只蚕宝宝。() 9.蛹的颜色是白色的,与蚕宝宝身体的颜色一样。()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蚕变了新模样 反思一: 通过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对蚕的前一段时间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刻的印象,自然的过到本节所学的内容——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在学习新知的时候,我主要围绕着两个活动进行,第一个活动围绕着“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进行。在活动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想象一下,蚕宝宝把自己裹在蚕茧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学生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各抒己见,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蚕宝宝变成了蚕蛹,再组织学生对蚕蛹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学生观察蚕蛹的变化的过程,注意蚕宝宝和蚕蛹的比较,发现蚕蛹的身体特点。另一个问题是蚕变成蛹以后,还会不会变成其他形状做出猜测。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对蚕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接下来进行第二个活动对“蚕茧的观察”。在这一活动中,我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第二步指导学生拉蚕丝活动。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我对拉丝方法做了适当的指导。在两个活动完成以后,再对所学知识做以适当拓展。学生通过做这个实验不仅亲眼看到了蚕丝的如何制成,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科学方法的魅力,让学生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养蚕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科学研究活动,它也是一次对“蚕文化”的深刻体验。 反思二: 1.观察蚕蛹,发现蚕蛹的体形粗短,像一个纺锤,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让学生了解蚕蛹还有生命,要是受到外界的刺激时会动. 2.观察蚕茧个蚕丝,指导学生进行拉丝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蚕丝的长度和质地,了解抽取蚕丝织成丝绸的可能性.在课堂上,学生都不太了解蛾子,我让他们看书本的范图,再进行详细讲解,让他们了解蚕的这种形态叫做蛾.把它和蝴蝶蜻蜓做比较让他们找出不同处和相同处来,从而对蛾子有详细的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们进行了拉丝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非常好.最后我告诉他们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一、教材简析: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这一单元教材,就是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同年生活这一专题展开的。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为精读课文,《绝招》为略读课文。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要珍惜时间,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性和怎样珍惜时间。时间往往就在我们身旁。看电视的时候,时间顺着精彩的节目一分一秒过去;和别人说悄悄话的时候,时间带上这些小秘密轻悄悄过去;玩耍时,便从嬉闹的身影旁过去,我觉察他有匆匆流去;想把他挽留时,却不知他早已一去不回头;无聊而发呆时,时间把珍贵的一刻留给我们,我们却不懂得珍惜,他无奈地叹息,又从我的双眼前过去了……看,时间来去就是如此匆匆,关键看我们自己的把握,有限的时间往往可以无限把握。人在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也许那几小步就成了人生起步的奠基,受益无穷。所以,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和时间赛跑吧。 《检阅》讲述了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对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节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争吵》围绕课文“我”和克莱帝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绝招》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此外,在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分别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同学交流自己学本领的经过,这样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二、单元整体设计 教学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几个不同侧面的故事中,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应透过他们的成长故事,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取成长的营养。另一方面,还要会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实际,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在这一组课文学习中,一方面要通过几个不同侧面的故事,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并透过他们的成长故事,得到生活的启示;另一方面,还要联系实际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本单元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4.约分第1课时 最大公因数(1) 人教版

4.约分 第1课时最大公因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例1、例2及练习十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知道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经历探究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和12公有的因数。 小结:两个集合相交部分中的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4是这几个数中最大的公因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 课件出示例2,同桌合作完成。 方法一:列举法:先列举出18和27的因数分别有哪些,找出公因数,并找出最大的公因数。 1,3,9是18、27的公因数,最大的公因数是9。 方法二:筛选法:先写出一个数的因数,从中找出哪些数也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并找出最大的一个。 18的因数有1,2,3,6,9,18。 1,3,9是18、27的公因数,最大的公因数是9。 方法三:短除法:用短除法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3×3=9。 (2)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探索、交流,得出:最大公因数是所有公因数的倍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2、3题。(师生共同合作) 五、拓展提升 如果A=2×3×3×5,B=2×3×5×7,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30 )。 六、课堂总结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4.蚕变了模样 【教学目标】 1.知道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知道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4.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变成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教学准备】 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丝绸制品、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探索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中须考的问题:一是观察蚕在吐丝时有哪些动作;二是比较蚕蛹与蚕茧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吐丝过程的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开展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蚕在吐丝时头部会扬起,吐丝过程分为:形成结茧网、上簇、形成结茧衣、形成结茧层。 4.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蛹的观察。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五个问题: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2)你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最后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5.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第三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说课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第3课时教学设计

讲授新课(一)解决问题 1.知道了什么? 有()个珠子,()个穿一串 追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追问:怎样解决呢? 小结:10个穿一串,说明应该用“10个10个的数”。 提示:引导学生想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并根据条件想到前边所学几个几个的数数顺序。 2.穿一穿,圈一圈 追问:穿了5串,还剩下8个珠子,那么能穿几串呢? 继续追问:还可以怎样快速的数出几串呢? 小结: 根据两位数的组成: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提示:通过追问怎样快速的数,让学生想到按10个穿一串,也就可以根据两位数的组成几十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追问:58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个十和()个一 由此得出结论:58个珠子能穿5串,还剩8个。 再通过演示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问题。58 10 能穿几串呢? 5 5 8 让学生自己通过 观察图形发现问 题。锻炼学生自 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按10 个穿一串想到几 十是由几个十和 几个一组成而想 到可以直接说出 58个珠子按10个 珠子串可以串几 串。 通过动态演示让 学生理解58个珠 子可以穿几串。 让学生回顾以前 学过的知识,用 数学知识解决问 题。

追问:怎样来看自己算的对不对呢? 交流回答:5串是50个,再加上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所以穿5串是正确的。 提示:通过图片动态演示,然后让学生能清楚的知道所分的对不对。 归纳总结:解决问题中,10个穿一串,也就是十个十的数;能穿几串也就是说里边有几个十。 过渡:同学们,我们知道了10个10的穿珠子怎样穿,如果5个穿一串应该怎样穿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如果5个穿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呢? 学生交流回答:5个穿一串也就是5个5个的数,有几个5就可以穿几串。 追问:数一数,看有几串?(让学生数一数并动态演示,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 穿()串。 提示:让学生思考,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理解58个珠子可以穿成几串。 追问:还可以怎样数呢? 穿()串。 让学生思考:2个5是一个十,可以在前边十个十的数的基础上数。但是后边还剩8个珠子,那么应该穿几串呢?(通过思考,让学生不要忘记811 11 通过动态演示让 学生更直观的了 解怎样用数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 题。 发散思维,让学 生变换穿串的珠 子个数来来进一 步分析。 通过多种方法来 分析问题,并且 通过动态演示, 让学生直观的认 识和了解。 在用把前边按10 个珠子分的来 分,记得再把剩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这就是物候现象。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课堂实录 一、介绍物候学和竺可桢。 【设计意图:讲解物候学的知识,补充竺可桢的资料,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 1.物候学。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利用物候现象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作者介绍。 竺可桢,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

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论文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台风的源地和转向》等。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了解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分析层次,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 1.了解多音字读音。 连翘(qiáo)——翘起(qiào) 衰草连天(shuāi)——鬓毛衰(cuī) 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 2.明确词义。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周而复始:指循环往复。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色美丽动人。 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找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三、学习第一部分。 【设计意图:了解物候学的特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明确: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且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如果用“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就显得呆板,乏味。 3.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 第3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选择有效的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玩具店情境图。 师:六一儿童节到了,乐乐想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玩具,他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怎么买?你们能帮帮他吗?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出示例3主题图。 1.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个玩具熊6元,一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要解决的问题是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2.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及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应该用除法计算。 独立列式计算:56÷8=7(个) 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算) 3.迁移类推,自主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24元买了6辆玩具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巩固练习 1.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2题,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列式。 五、拓展提升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二单元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二单元教学设计 2.4蚕变了新模样

吗?我们怎么知道? 聚焦: 聚焦: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茧中的蚕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教师点拨: 蚕茧的形成:蚕吐丝了,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蚕茧的样子:拿着蚕茧摇一摇,放在耳边会听见声音,还能感觉到里面有东西在动。对着光亮照一照,可以看见蚕茧里有一个纺锤形的影子。我们用剪刀小心地把蚕茧剪开,会看到茧内有一个体型短粗的深褐色的东西,它与蚕的身体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是蚕宝宝变成的蛹。 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蚕的新模样,(板书课题:蚕变了新模样) 科学探索探索一: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播放视频《温故知新:观察蚕的吐丝结茧》 猜测蚕宝宝在蚕茧里面有什么变化,首先应对蚕茧进行细致观察,看能否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该如何观察蚕茧呢? 观察准备:熟蚕、硬纸板搭的格子房。 观察方法:重点观察蚕的行为及丝的特点。 观察分析: 图1是即将5龄蚕,这时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 图2是蚕依托用纸做的格子房吐丝的全景图; 图3是蚕吐丝的样子,此时蚕体头胸昂起,口吐丝缕,头部来回摆动寻找可以固定蚕丝的地方; 图4是蚕已经用蚕丝将自己包裹起来的样子,这时的蚕丝尚少,可以看到蚕的身

体已经开始变黄变干。蚕吐丝结茧时,它的头总是时而抬高,时而垂下,并不停地来回摆动,将自己的身体包裹在里面; 图5是一个蚕已经被完全包裹在里面的完整的蚕茧。 观察记录: 蚕在吐丝的时候,头部以S形或8字形方式摆动进行吐丝。 蚕在吐丝前后的变化: (1)吐丝前,蚕食欲下降,躯体发黄发亮,变透明。 (2)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3)吐丝后,蚕身体变小,潜伏在茧内。 观察结果:熟蚕吐丝结茧需要经历结制茧网、结制茧衣、结制茧层、结制蛹衬四个过程。 探索二: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1.观察蚕茧 (1)形状:椭圆形 (2)大小不同,长约3~4cm,宽约2cm。 (3)颜色:白色、黄色等。 (4)将蚕茧用热水浸泡,可以将蚕茧剥开。一只蚕所得到的蚕丝长度一般为1000米左右。 2.观察蚕蛹 (1)从蚕茧中取出蚕蛹。 将蚕茧倾斜竖起,让蚕蛹靠近下端。然后用剪刀或刀片从上端剖开一个细口子即可。 播放视频《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2)蚕蛹的结构等观察发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教学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动物的一生》这一单元的第四课,学生经历了养蚕的活动,体验到蚕从孵化到幼虫期的成长过程,继续探究蚕结茧吐丝成蛹的阶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探索蚕茧和蚕蛹的发育变化和功能,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观察实物。所以教学活动最好在蚕吐丝后几天进行。蚕结茧后经过2天一3天,就会变成蛹。相信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例如,蚕为什么要做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这个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疑问很有必要。同时,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让学生观察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地方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对下面的教学及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蚕茧;第二部分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2.科学探究目标 经历对蚕蛹和蚕茧的观察、描述过程,用画图、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并交流。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的过程。 3.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蚕的兴趣和爱好。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能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蚕蛹、描述蚕蛹的特点,组织好学生的交流。 2.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3.蚕变了新模样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蚕蛹和蚕茧,所以教学活动最好在蚕吐丝后几天进行。蚕结茧后经过2天一3天,就会变成蛹。相信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例如,蚕为什么要做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这个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疑问很有必要。同时,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让学生观察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地方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对下面的教学及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蚕蛹;第二部分是观察蚕茧和蚕丝。 【学生分析】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养蚕活动,知道了蚕的一生变化情况。前几课所学的科学概念,是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前单元观察、记录是学习本课的方法基础;前单元观察、记录和平时对动物生长变化中形成的经验是习本课的经验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 2.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3.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4.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过程和方法: 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XX年pep四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XX年pep四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第三 课时教案 www.5y kj.co m 课 时 教 案课题:Unit4 Atthefarm 第 3 课时 总序第 3 个教案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p40Let’sspell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组合or的单词发音和认读书写。 2、能听、说、读、写horse,fork,homework,worldmap 四个词语。知识与技能:能听、说、读、写horse,fork,homework,worldmap四个词语。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护植物。热爱动物。教学重点:能听、说、读、写horse,fork,homework,worldmap 四个词语。教学难点:正确书写horse,fork,homework,worldmap四个词语。教学方法:情景法合作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题 、师生做日常口语练习: ??A:whatarethese? ??B:Theyare... A:Arethese...? B:yes,theyare./No,theyaren't. 2、请学生表演A 部分Let’stalk的对话。二、教学新课 、播放Read,listenandchant的录音,让学生听歌谣。 2、让学生跟着动画学说歌谣,同时可用手打节奏。 3、播放Read,listenandnumber的录音,让学生给单词排序。

4、听音后反复读四个单词,在此基础上进行描红,达到书写格式正确的目的。三、巩固练习 、完成Look,listenandwrite部分的练习。四、布置作业 、抄本课单词4+1模式五、板书设计 horse,fork,homework,world,map教学(后记)反思:批 注 www.5y kj.co m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4、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5、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6、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7、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8、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9、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二、学习准备 1、面包虫蛹,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2、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三、学习过程 1、谈话:蚕到一定时期会吐丝,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 2、学生回答。 3、学生活动:(图片或实物)对蚕茧进行观察。 4、思考: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 (1)蚕变成了什么样呢? (2)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 (3)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4)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5)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6)在剪开的茧里会发现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7))其他发现。 5、学生思考并回答。 6、出示课件,验证以上问题。 7、提问:针对以上问题,面包虫又是怎样的呢? 8、学生观察面包虫的蛹 9、学生汇报。 10、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 11、学生活动:对面包虫的蛹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蛹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蛹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 12、解释:蛹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蛹的大小和重量与面包虫的生长发育有关。 13、讲述:(出示一些丝绸制品)如果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再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会得到蚕丝,可以加工成丝绸。

(完整word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花钟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芬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并能用关键句概括一段的大意。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并能用关键句概括一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走入花的世界,欣赏鲜花,感受鲜花的芬芳迷人。 (学生自由谈感想) 2.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板书课题)读课题,提问题。【预设问题:花钟是什么?为什么起名字叫花钟?花为什么能做钟呢?花和钟怎么联系在一起,花怎么成为花钟呢?同学们读书有疑问很好,在心里记下你的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学生自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1.出示:芬芳、凌晨、苏醒、干燥、灼伤、适宜、淡雅、吻合、组成、修建、昆虫、展示 指生读,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生释疑 师出示:吻合:1.合拢。2.比喻两相符合;一致。 2.书写重点讲解: 凌:右半部分的上边是“土” 建:笔顺先里后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 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句子,注意读准生字。 (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 (1)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2)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3)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4)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 (5)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3.交流“什么是花钟?”“为什么花可以做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一样,组成花的‘时钟’,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教师播放花钟的课件教师指着大屏幕说:这圆圆的花圃上,鲜花朵朵,陆续开放,就在告诉我们时间,这就是花钟,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时钟?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4课时练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4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 17× 10 13×30 21×30 43×20 32×40 51× 70 63×30 72×10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 32× 13 42×11 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 32× 13 42×11 21×23 23×32 41× 21 22×23 34×12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 31× 31 23×33 22×24 12×41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 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数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数的读写 2.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数数、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动脑筋填一填。 先把计数器上的数位补充完整,再在计数器上画珠子表示出“44”这个数,左边的“4”在()位上,表示()个(),右边的“4”在()位上,表示()个()。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前面所学习的数的认识进行专门练习,重点是读数和写数。 二、练习讲授 复习读数、写数。 出示计数器图。

师:根据图你能读出和写出每个计数器上的数吗?先独立读一读,写一写,再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读数、写数。 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图(一)中的数是多少?应该怎么读?怎么写? 生1:十位上有4个珠,表示4个十;个位上有3个珠,表示3个一。合起来读作四十三。 生2:十位上有4个珠,表示4个十,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有3个珠,表示3个一,在个位上写“3”。合起来写作:43。 师:图(二)的数是多少?怎么读?怎么写呢? 生3:十位上有5个珠子,表示5个十,个位上没有珠子,读作:五十。 生4:十位上有5个珠子,表示5个十,在十位上写5,个位上没有珠子,在个位上写0占位,写作:50。 归纳读数、写数的方法。 师:现在能说说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吗? 生: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读数时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写数时,百位上是几就写几,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占位。 三、课堂作业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4.蚕变了新模样

4.蚕变了模样 【教学目标】 1.知道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知道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4.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变成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教学准备】 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丝绸制品、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探索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确实验过程中须考的问题:一是观察蚕在吐丝时有哪些动作;二是比较蚕蛹与蚕茧有哪些相同与例外。 2.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吐丝过程的观察。(1)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开展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蚕在吐丝时头部会扬起,吐丝过程分为:形成结茧网、上簇、形成结茧衣、形成结茧层。 4.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蛹的观察。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五个问题: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例外? (2)你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最后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5.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测出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第二,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将拉丝过程介绍给学生。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欣赏。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练习三(第三课时)教案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练习三(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比的意义和求比值的方法,体会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 2.运用比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灵活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前面两节课我们已经对第四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分类练习,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综合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56 :1021 12:21 0.6:0.24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化简下面各比。 16:20 2:14 4.5:6 学生先独立化简,然后再说说整数、分数、小数分别怎么化简。 3.植树节学校植树450棵,四年级植了100棵,五、六年级植树棵数的比是3:4。六年级植 树多少棵?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用比的知识怎么解答。 (二)综合练习 1.小华和小林到图书馆买书,已知小华和小林所带钱数的比是2:3,还知道小林比小华多 15元钱,小华和小林各带了多少元钱? 学生独立思考,说说如何用比的知识解答。 2.修路队要修一条1500米长的水渠,将总工作量的23 按2:3分给甲、乙两个工程队,每队各修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提高练习 1.一块长方形菜地,测得其周长是42米,长和宽的比是5:2。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米? 提示:要求长方形的菜地面积,应该先知道什么?怎么求这块菜地的长和宽?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的页数与这本书总页数的比是3:7,如果再看15页,正好 看完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一)自主检测 1.填空。 (1)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5 ,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 ,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 。 (2)张明走路的速度比李芳走路的速度快14 ,张明走路的速度与李芳走路的速度的比是( )。 (3) 4:( )=( )÷15=15 ( )% 2. 李大伯家养了850只鸡,其中公鸡和母鸡只数的比是5:12。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 3. 从甲城到乙城,乘坐客车要用15小时,乘坐火车只要6小时。客车与火车的速度比是多少? 比值是多少? (二)评价完善。 一生汇报答案,同桌交换互相评价。 四、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1.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自己表现如何? *2.拓展延伸 学校有故事书和科技书共630本,故事书与科技书的比是1:4,又买进一些故事书,这 时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比是3:7,买进故事书多少本? 五、布置作业。 作业内容见附页。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一、填空。 1.在56 :518 =3中,( )是比的前项,( )是比的后项,3是比的( )。 2.把20克盐放入280克水中,盐与水的比是( ),盐与盐水的比是( ),水与盐水的比是( ), 3.从甲城到乙城,客车用了4小时,货车用了5小时。客车与货车所用时间的比是( ),客车与货车行驶速度的比是( )。 4.把4.8:3.6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