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钨钼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钨钼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钨钼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钨钼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一节钨钼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返回

钨和钼是稀有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很低。许多优越的性能使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金属钨和金属钼具有熔点高、比重大、高强度、高硬度、导电和导热性能良好和耐腐蚀性强等一系列优异的综合性能,是理想的高温高强度结构材料。

钨和钼是钢和有色金属的重要添加元素。钨钢和钼钢在常温和高温下都具有相当高的强度,硬度和抗蚀能力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有色金属合金中添加钨和钼,也能提高合金的强度,耐磨性和抗蚀能力。

碳化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硬质合金材料,他具有很高的硬度和红硬性,普遍用于切削,耐磨部件、模具、量具和矿山采掘设备上。目前,钨在这方面的消耗量占其总消耗量的40%以上。

随着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钨和钼在这方面也开发了新的应用途径;如火箭发动机的喷嘴和高热流元件,以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的重要结构材料等。

在原子能工业中,钨和钼作为包套材料合金的不可缺少的添加元素和耐高温部件。在电子工业和电光源工业中,钨、钼及其合金用于制造各种焊接电极及其他结构元件,在机械工业和电气工业中,用于制造各种精密仪表中的弹簧丝,高温电阻中的发热体,真空喷镀用的螺旋线圈和舟皿等。

热工工业中的热电偶,采用钨铼热电偶具有理想的高温机械性能和热电性能。它可以测量的温度范围为-15.6℃~-3103℃,而且精确度高(误差仅为6.6℃),反应快(应答时间为1/4秒)

此外,钨和钼的化合物在纺织、医药、玻璃等工业中也有广泛的用途。

电真空用的钨钼制品的生产是钨钼冶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本教材着重要讨论的内容。

我国的钨矿储量占世界的50%以上,钼的储量也相当丰富,在钨钼粉末冶金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加倍努力,在尽量短的时期内,使我国的钨钼制品打入世界市场,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节钨钼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质返回

钨和钼都属周期表中的第Ⅵ族元素,都是银灰色的金属,具有相近的物理、机械和化学性质。

1.2.1 物理性质

钨和钼的某些主要的物理性质列于表1和表2:

基本物理常数表1

1.2.2 机械性质

钨与钼的机械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状态。某些机械性质列于表3:

第三节钨和钼的化学性质

1.3.1 与气体和蒸汽的反应

(一)与氧和空气的反应:金属钨和金属钼常温下:在空气中是稳定的,在约400℃开始氧化,在更高的温度下迅速氧化,生成三氧化钨和三氧化钼。

(二)与氮气反应:钨在低于2000℃时,不与氮气反应,高于2000℃与氮气作用生成氮化物WN2。氮气在600℃以上缓慢地溶解于钼中,1200℃以上使钼发脆,高于1500℃钼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物。

(三)与水蒸气的反应:钨和钼容易与水蒸气发生氧化反应,这种作用在600℃以上更为急剧。

(四)与碳和含碳的气体反应:各种含碳气体和固体碳(碳黑、煤、石墨)在1000~1200℃范围与钨和钼开始反应,生成碳化物(W3C、WC和Mo2C、MoC)1400~1600℃下,反应加剧。金属钨和钼中即使含有少量的碳化物杂质,也会使钨和钼脆化。

(五)直到熔点温度,氢气都不与钨和钼发生作用,使氢气成为钨和钼热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介质。但在低于1200℃时,钨轻微吸收氢气。

(六)金属钨加热至500℃时,直接与氯气发生作用,生成WCl6,温度更高时,WCl6分解成WCl5。碘蒸汽对钨不起作用。

1.3.2 与酸碱的反应

不加热时,钨不与任何浓度的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及王水作用。加热至80~100℃时,钨在氢氟酸中仍是稳定的,与盐酸和硫酸发生微弱的作用,硝酸和王水对钨则开始显著侵蚀。室温下,钨迅速溶解于硝酸:氢氟酸=4:1的混合液中。钼对酸的稳定性较差。不加热时,钼在盐酸和硫酸中是温度的,80~100℃时稍微溶解。硝酸和王水在不加热时就能缓慢地溶解钼,加热时则迅速溶解。5体积硝酸、3体积硫酸和2体积水的混合液用于溶解螺旋钨丝的钼芯线。

钨和钼在冷碱溶液中是稳定的,加热时,稍微被碱溶液侵蚀。

在通入空气或有氧化剂(NaNO3、NaNO2、KNO3、KCeO3、PbO2)的存在时,熔融碱强烈地氧化和溶解钨和钼,生成碱金属的钨酸盐和钼酸盐。

第四节钨和钼的化合物

1.4.1 氧化物

MeO3和MeO2型氧化物是钨和钼最稳定的氧化物。此外还有一系列的中间氧化物。

(一)三氧化钨和三氧化钼

三氧化钨和三氧化钼是钨、钼生产的重要化合物,某些物理性质列于表4。

和MoO的物理性质

褐色,冷却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三氧化钼是淡黄色粉末,加热时呈鲜黄色,冷却后颜色变淡。

三氧化钨和三氧化钼溶解于苛性碱、苏打等溶液中,生成钨酸盐和钼酸盐。

在高于600℃的温度下,三氧化钨开始升华,850℃时显显著升华。三氧化钼在高于650℃时显著升华。

在高于700℃的温度下,三氧化钨和三氧化钼可以被氢和碳还原成金属。

(二)二氧化钨和二氧化钼

用氢还原钨和钼的高价氧化物,可以制得WO2和MoO2。在不通入空气和高于400℃得条件下,煅烧金属粉末和高价氧化物得混合物,也可以得到MeO2型得氧化物。MoO2和WO2的物理性质如表5所示。

WO2和MoO2在高于1000℃时显著升华。

WO2和MoO2不溶于水、碱性水溶液、硫酸及盐酸中,硝酸能够将其氧化成高价氧化物。

第五节粉末的特性

自然界中的物质,按物态来分,可以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按照分散和连接程度来分,又可把固态物质分为致密体、粉末体和胶体,粉末介于致密体和胶体之间。通常把颗粒大小介于1毫米到0.1微米的粒子叫做粉末颗粒,由大量颗粒组成的聚合体叫粉末体——简称粉末。粉末中存在着大量的空隙。粉末的性能包括单个颗粒的性能和粉末体的性能。粉末的性能所包涵的内容列于表10。

颗粒形状等都取决于粉末的生产过程,由于粉末内部存在孔隙,粉末颗粒的实际密度即真实密度,总是低于理论密度。粉末具有很大的表面积,颗粒越细,表面积越大,表面氧化和吸附气体、水分的活性也越大。粉末的粒度和粉末的表面用于表征这一特性。

粉末的性能,一般可以分为化学成份,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粉末的工艺性能一般用松装密度、流动性和压制性来表征,是粉末其它所有性能的综合表现。

2.2.1 化学成分

在粉末性能的标准中,对其中杂质和主要金属的含量都有所规定,表11列举了美国钨粉的化学成分标准。

钨粉中杂质的来源包括:(1)与金属结合的杂质,如钨粉中的Fe、Ni、C、Mo、Ca等;(2)粉末颗粒表面的氧化;(3)未还原的氧化物;(4)生产过程中带入的杂质。

粉末的化学成份按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

粉末的颗粒形状随粉末生产的方法而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表12所示。

粉末颗粒形状与生产方法之间的关系表12

图5 金属粉末的不同形状

h—碎片状

g—多孔状

f—不规则形状

e—树枝状

d—树枝状c—多角状b—圆形

a— 球状h

g

f

e

d

c b

a

2、2、2、粒度和粒度组成

粉末的粒度是指粉末颗粒的大小。对于粉末体而言,粒度是指颗粒的平均大小。粉末的颗粒度也与生产条件有关。例如,用氢还原钨粉时,还原温度升高,颗粒变粗(表13)

钨粉的粒度与还原温度的关系 表13

粉末的粒度按粗细一般分为很多级(表14)

粉末粒度的级别 表14

按一定粒度范围把粉末分成许多级,用每一级粉末占整个粉末的百分含量(常用重量百分数)来表示粉末的粒度组成。

测定粉末粒度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筛分法。筛分法是用一套筛子,按筛网孔径的大小依次叠合,从上往下孔径是由大到小,把一定重量的粉末放入第一层筛子内,在振动机上

振动15分钟,粉末被各级筛子按一定粒度范围分成许多级。然后称出各级粉末的重量,换算出重量的百分数。

筛网孔径的大小以1英寸筛网上筛孔的个数来表示。例如:100目,筛就是1英寸筛网上有100个孔,网目数越大,筛孔的孔径越小,通过的粉末就越细。

筛粉法适用于粗粉和中等粒度的粉末,不适用于分析极细粉末和超细粉末。测定细粉末粒度的方法有显微镜法,沉降法和气体沉降法等。表17列举了测定粉末粒度的各种方法。

2.2.3 比表面

粉末的比表面是指每克粉末具有的表面积。用平方厘米/克或平方米/克表示。粉末比表面的大小影响粉末烧结过程及产品的性能。粉末的比表面又受粉末粒度和颗粒形状的影响。粉末的颗粒越细,形状越复杂,比表面就越大。

常用气体透过法和吸附法测定粉末的比表面。

2.2.4 流动性

粉末的流动性是指粉末充填一定形状容器的能力。粉末的流动性对实现压制的自动化就是非常重要的。粉末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颗粒间的摩擦力大小,也受颗粒度和颗粒形状的影响。

粉末的流动性可用粉末静堆放时的自然坡度角(θ)来表示。流动性差的粉末自然坡度角(θ)大,流动性好的粉末,静止堆放的自然坡度角(θ)小。

生产中,用霍尔流速计(粉末流动仪)测量粉末的流动性。测定时,取一定重量(一般用50克)的粉末倒入流速漏斗中,记录粉末全部通过漏斗孔的时间——秒数。在这里,是用流速表示流动性。粉末流出所需要的时间越长,流动性越差。

2.2.5 松装密度

粉末松装时单位体积的重量叫做粉末的松装密度。用克/立方厘米表示。粉末的松装密度是压模设计的重要依据,是整个粉末冶金过程中最重要的控制参数之一。在某些情况下,也使用粉末的摇实密度。粉末摇实时单位体积的重量叫做摇实密度。

粉末松装密度的大小受颗粒度、粒度组成、颗粒形状、颗粒内孔隙以及颗粒潮湿程度等因素影响。

(1)粒度和粒度组成:粉末的粒度越粗,松装密度越大。随着粉末分散度提高,颗粒间的摩擦增加,松装密度减小。

当粗粉和细粉按一定比例混合时,可以得到较大的松装密度。

(2)颗粒形状:粉末颗粒形状越规则,松装时越容易填充,粉末的松装密度越大。球形粉末的松装密度比不规则形状和树枝状粉末的松装密度大。

(3) 颗粒内部孔隙: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粉末颗粒越致密,松装密度越大。

(4) 粉末松装密度的测定:对于流动性较好的粉末,如铁粉、铜粉,使用图7的霍尔流速计测定,按下面的公式计算粉末的松装密度:

r

松 = V P P 1

2 克/立方厘米

式中:r 松——粉末的松装密度,克/立方厘米,V ——量杯的体积,P 1——量杯的重量,

P 2——总重量。

对于流动性差的钨粉、钼粉,不能用霍尔流速计测定,因为漏斗的孔径太小。而是使用图8所示的斯柯达粉末松装密度测定仪。

练习题 1、 金属钨、钼的物理性质? 2、 简述钨、钼的化学性质?

3、影响钨、钼加工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4、钨、钼用途?

5、影响粉末松装密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气溶胶物理与化学

课程名称:气溶胶物理与化学 Title: Aerosol physics and chemistry 课程编号:070602C02 Course Number: 070602C02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Course Type:Required major course 学时:60 Units: 60 hours 学分:3 Credit:3 实用专业: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研究生 Designed for: Atmospheric physics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有关气溶胶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一些基本测量方法。 Objectives: The course is designed to make student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inciples of aerosol and instruments used to measure them. 对选课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普通物理学和大气化学的基础知识。 Prerequisites: The student should have a good background in chemistry and physics and understands the concept of calculus.

主要内容: Major Contents: 气溶胶对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健康等有重要影响。本课程论述了大气气溶胶的基本特征和测量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气溶胶的排放和分布、布朗运动和扩散、碰并凝结和蒸发过程、电学和光学特性、气溶胶测量、干湿沉降、气溶胶化学以及气溶胶气候效应。 Aerosol particles affect visibility, climate, and our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This course covers the properties, behavior, and measurement of aerosol. The major contents include the e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erosol, Brownian motion and diffusion, coagulation, condensation and evaporation, electrical properties, optical properties, measurement of concentration, dry and wet deposition, aerosol chemistry, and climate effect of aerosol. 第一章绪论 Chapter 1 : Introduction 第二章大气气溶胶的排放与分布 Chapter 2: The E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tmospheric Aerosol 2.1 Properties of Size Distributions 2.2 Moment Averages 2.3 Weighted Distributions 2.4 Th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2.5 Log-Probablity Graphs 2.6 The Hatch-Choate Conversion Equation 2.7 Statistical Accuracy 第三章气溶胶运动 Chapter 3:Uniform Particle Motion 3.1 Newton’s Resistance Law 3.2 Stokes’s Law 3.3 Settling Velosity and Mechanical Mobility 3.4 Slip Correction Factor 3.5 Nonspherical particles 3.6 Aerodynamic Diameter 3.7 Settling at High Reynolds Number 3.8 Relaxation Time 3.9 Stopping Distance 第四章布朗运动与扩散 Chapter 4: Brownian Motion and Diffusion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为 基础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分析信号与物质内在关系为基础,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一类测定方法。仪器分析方法与分类:光学分析法非光谱法(nonspectrum method)光谱法(sepectrum method) 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分离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定义:利用待测组分的光学性质(如光的发射、吸收、散射、折射、衍射、偏振等)进行分析测定。理论基础:物理光学、几何光学与量子力学分类:吸收光谱法、发射光谱法,散射光谱法,旋光(偏振光)分析法、折射分析法、X射线及电子衍射分析法等紫外可见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电化学分析法定义:利用待测组分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理论基础:电化学、化学热力学分类:电位分析法、极谱与伏安分析、电导分析、库仑分析等分离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定义:利用待测组分间的溶解能力、亲和能力、吸附和解吸能力、迁移速率等性能方面的差异,先分离后分析测定。理论基础: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分类: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薄层色谱法、离子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等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性能参数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的程度。(重复性与再现性) 表示:标准偏差S表示或相对标准偏差Sr(或RSD)表示。是测量中随机误差的量度,S、Sr越小,精密度越高.准确度:多次测定的平行值与真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相对误差Er=(x-μ)/ μ×100% Er越小,准确度越高选择性:指分析方法不受试样中基体共存物质干扰的程度。选择性越好,干扰越少。灵敏度b:是指待测组分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所引起测定信号值的变化程度.(在浓度线性范围内校正曲线的斜率.)b=dA/dC(dM) 检出限——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能够被仪器检出的待测物质的最低量浓度。(最小浓度,最小质量,最小物质的量) 相对检出限,绝对检出限表示: AL=A0+3S0; 能产生净响应信号AL-A0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质量即为该分析方法对该物质的检测限D=(AL-A0)/b,AL为最小响应信号。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是评价分析方法的最主要技术指标仪器分析的特点(1)分析速度快。(2)灵敏度高,相对灵敏由10-4%(ppm)到10-7 % (ppb),绝对灵敏由μg到ng。(3)容易实现在线分析和遥控监测。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4)用途广泛——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外、结构分析。仪器分析的局限性仪器设备复杂。仪器分析一般需用已知组成的标准物质来对照。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不适于常量和高含量分析。分析质量保证体系包括:人员的考核、仪器的维护、分析质量控制、原始记录归档及查询等制度和措施。要求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和测定过程,防止伪造实验数据的可能性,并保证测定数据的责任性和追溯性。这是一项管理方面的任务,是一种防止虚假分析结果的廉价措施,是人品和诚信的保证。样品采集及制备原则:代表性,步骤:采集、综合、抽提;方法:随机与代表性取样相结合提取和消解溶剂提取:溶剂选择,提取过程与方法消化:干法消化与湿法消化.新技术应用:压力密封消解与微波加热消解样品纯化:色谱法、化学法、萃取法样品浓缩与衍生:浓缩目的:提高待测组分浓度,除去过多溶剂浓缩方法:常压、减压、氮气吹干、冷冻干燥衍生目的吸收定义:当光与物质接触时,某些频率的光被选择性吸收并使其取样强度减弱。本质:光能转移到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中。分来:分子吸收与原子吸收.特性:透射率T=I/I0,吸光度A=Lg(I0/I)朗伯-比尔定律: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物质的吸光度A 与吸光样品的浓度C及厚度L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光的吸收定律A=kCL 发射:当物质受到激发后,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往往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多余能量,可分为原子发射、分子发射以及X 射线光的透射:光通过透明介质时,如果只是引起微粒的价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振动, 它所需要的光能,只是瞬时被微粒所保留,当物质回到原来的状态时,又毫无保留地将能量(光)重新发射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净能量的变化,因此光频率也没有变化;只是传播速度减慢:以能源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原子、分子内部量子化能级之间迁移所产生的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波长与强度的变化关系为基础的光分析法,称为光谱法与光谱有关的能量是Er、Ev 、Ee ,E光= hν= E2-E1= △E= △Ee +△Ev+ △Er △Ee为外层电子跃迁所引起的内能变化;△Ev为振动能级跃迁所引起的内能变化;△Er为转动能级跃迁所引起的内能变化; 由于物质内部的粒子运动所处的能级和产生能级跃迁时的能量变化都是量子化的,因此,在产生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或发散与粒子运动相对应的特定频率的光能,形成相应的特征光谱。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组成和结构的不同,粒子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获得的特征光谱也不同,因此根据试样物质的光谱可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原子光谱主要是由原子核外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辐射或吸收,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E一般在2~20eV之间,按式△E=hν=h c/ λ可以估算波长多分布在紫外及可见光区(200~780nm)吸收光谱:当物质受到光辐射作用时,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以及强磁场中的自旋原子核吸收特定的光子之后,由低能态被激发跃迁到高能态,此时将吸收的光辐射记录下来,得到的就是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吸收了光能处于高能态的分子或原子,其寿命很短,当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时,有时以热或光的形式释放所吸收的的能量,由此获得的光谱就是发射光谱。散射光谱:无能量交换的为瑞利散射,有能量变化的为拉曼散射。非光谱法:圆二、旋光、折射、干涉、衍射等原子发射光谱法优点:多元素同时检测能力;灵敏度高(ICP);选择性好;准确度高;试样用量少,测定范围广。缺点:只能用于元素总量分析,无法确定空间结构及官能团;无法进行元素价态和形态分析;常见非金属元素如O、S、N等谱线在远紫外区,无法检测原子的基本状态:基态、激发态原子发射或发光: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有降低能级的趋势,即回跃迁到基态或能级较低的激发态.。此时电子以电磁辐射形式将多余能量释放出来。产生原子发射光谱.特征光谱:由于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特有的电子构型,即能级层次,所以各元素的原子只能发射出它特有的波长的光,经过分光系统得到各元素发射的互不相同的光谱. 定性分析:利用足够能量使原子受激发而发光,根据某元素的特征频率或波长的谱线是否出现,即可确定试样中是否存在该种原子。定量分析:分析试样中待测原子数目越多,则被激发的该种原子的数目也多,相应的谱线强度也越大,如与已知含量的标样的谱线强度相比,即可测定试样中该种元素的含量。谱线的自吸:原子在高温区发射某一波长的辐射,被处于边缘低温状态的同种原子所吸收的现象. 谱线的自蚀:但浓度达

物理化学考试题库完整

一 化学热力学基础 1-1 判断题 1、可逆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过程。(×) 2、Q 和W 不是体系的性质,与过程有关,所以Q+W 也由过程决定。(×) 3、焓的定义式H=U+pV 是在定压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只有定压过程才有焓变。(×) 4、焓的增加量ΔH 等于该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5、一个绝热过程Q=0,但体系的ΔT 不一定为零。(√) 6、对于一个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一定,热力学能和焓也随之确定。(√) 7、某理想气体从始态经定温和定容两个过程达终态,这两个过程Q 、W 、ΔU 及ΔH 是相等 的。(×) 8、任何物质的熵值是不可能为负值或零的。(×) 9、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10、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是不可求的。(×) 11、任意过程中的热效应与温度相除,可以得到该过程的熵变。(×) 12、在孤立体系中,一自发过程由A B,但体系永远回不到原来状态。(√) 13、绝热过程Q=0,而T Q dS δ=,所以dS=0。(×) 14、可以用一过程的熵变与热温商的大小关系判断其自发性。(√) 15、绝热过程Q=0,而ΔH=Q ,因此ΔH=0。(×) 16、按克劳修斯不等式,热是不可能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 17、在一绝热体系中,水向真空蒸发为水蒸气(以水和水蒸气为体系),该过程W>0,ΔU>0。 (×) 18、体系经过一不可逆循环过程,其体S ?>0。(×) 19、对于气态物质,C p -C V =nR 。(×) 20、在一绝热体系中有一隔板,两边分别是空气和真空,抽去隔板,空气向真空膨胀,此 时Q=0,所以ΔS=0。(×) 21、高温物体所含的热量比低温物体的多,因此热从高温物体自动流向低温物体。(×) 22、处于两相平衡的1molH 2O (l )和1molH 2O (g ),由于两相物质的温度和压力相等,因 此在相变过程中ΔU=0,ΔH=0。(×) 23、在标准压力下加热某物质,温度由T 1上升到T 2,则该物质吸收的热量为?=2 1T T p dT C Q , 在此条件下应存在ΔH=Q 的关系。(√) 24、带有绝热活塞(无摩擦、无质量)的一个绝热气缸装有理想气体,壁有电炉丝,将电 阻丝通电后,气体慢慢膨胀。因为是一个恒压过程Q p =ΔH ,又因为是绝热体系Q p =0,所以 ΔH=0。(×) 25、体系从状态I 变化到状态Ⅱ,若ΔT=0,则Q=0,无热量交换。(×) 26、公式Vdp SdT dG +-=只适用于可逆过程。 ( × ) 27、某一体系达到平衡时,熵最大,自由能最小。 ( × )

物理化学小论文题目讲解

物理化学期中课程小论文 一形式要求: 1.题目(见后) 2.背景介绍(提出问题) 3.基本物理化学原理(鼓励自学内容) 4.实际应用的例子 5.结论/感受/未来展望 6.参考文献 二文字数量要求: 1.论文必须独立完成; 2.论文应有自己的分析和观点,不能是文献资料的拼接; 3.论文的字数:最少不得少于2000字,最多不超过5000字,以2000-3000字为宜; 三打印要求:A4,电子稿(手写可以) 封面题目,目录,班级,姓名,学号,时间 包括封面在内不超过4页 四上交时间限定:14周周三(可以与该次作业一起上交),过时不候。 五论文格式:(见附页) 题目(不超过20个字,字体4号,居中);

姓名;(小5号字,居中) 班级;(小5号字,居中) 电话和E-mail (小5号字,居中); 摘要(不超过100字,小5号字); 关键词(3-5个,小5号字); 正文(包括引言,具体讨论和结论,5号字)参考文献

六、物理化学课程小论文参考题目 (物理化学原理在实际科研生产中的应用) 1 物理化学家小传及其对有化学的贡献; 2 以合成氨反应为例说明你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认识和思考; 3 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4 物理化学热力学研究的现状,应用,局限性分析和改进的设想; 5 物理化学发展中的偶然发现和对你的启发; 6 以合成氨为例说明影响化学平衡的主要因素及其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7 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现实生活或生产中某些现象进行解释; 8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9 相图在化学化工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0 化工中的界面现象。 11基于LabVIEW软件的物理化学实验仿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12多壁碳纳米管储氢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特性 13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14物理化学实验仿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15中外两本优秀物理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16中学化学实验中物理知识凸现状况的研究 17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实验题目的设计与研究 18化学电源与物理电源产品策略研究 19初中化学、物理、生物交融性教学的研究 20硅系延期药物理化学性质及燃烧性质的研究

2018初中化学方程式之酸的化学性质

2018初中化学方程式之酸的化学性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中考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学科的知识点,主要是对初中三年各学科知识点的梳理和细化,帮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答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2018初中化学方程式之酸的化学性质》,仅供参考!酸+ 金属-------- 盐+ 氢气 酸+ 金属氧化物-------- 盐+ 水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3 + 3H2O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酸+ 碱-------- 盐+ 水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2 == CaCl2 + 2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3 == AlCl3 + 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完整版)玻璃物理化学性能计算

玻璃物理化学性能计算 一、玻璃的粘度计算 ...1.粘度和温度的关系 ...2.玻璃组成对温度的作用 ...3.粘度参考算点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4.粘度的计 二、玻璃的机械性能和表面性质 ...1.玻璃表面张力的物理与工艺意义 ...2.玻璃表面张力与组成及温度的关系 ...3.玻璃的表面性质 ...4.玻璃的密度计算 三、玻璃的热学性质和化学稳定性 ...(一)玻璃的热学性能 ...(二)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三)玻璃的光学性质 一、玻璃粘度和温度的关系 粘度是玻璃的重要性质之一。它贯穿着玻璃生产整个阶段,从熔制、澄清、均化、成型、加工、直到退火都与粘度密切相关。在成型和退火方面年度起着控制性的作用。在高速成型机的生产中,粘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成型机的速度决定与粘度随温度的递增速度。此外玻璃的析晶和一些机械性能也与粘度有关。 所有实用硅酸盐玻璃,其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都属于同一类型,只是粘度随温度变化的速度以及对应某给定温度的有所不同。在10怕.秒(或者更低)至约1011怕.秒的粘度范围内,玻璃的粘度由玻璃化学成分所决定的,而在从约1011怕.秒(1015泊,或者更高)的范围内,粘度又是时间的函数。

这些现象可由图来说明: Na 2O---CaO---SiO 2 玻璃的弹性、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上图的三个区。在A区温度较高。玻璃表现为典型的粘度液体,他的弹性性质近于消失。在这一温度去中粘度仅决定于玻璃的组成和温度。当温度近于B 区时,粘度随温度下降而迅速增大,弹性模量也迅速增大。在这一温度区的粘度去决定于组成和温度外,还与时间有关。当温度进入C区,温度继续下降,弹性模量继续增大,粘滞留东变得非常小。在这一温度区,玻璃的粘度和其它性质又决定于组成和温度而与时间无关。图中所市的粘度和弹性随温度的变化现象,可以从玻璃的热历史说明。

初中化学教案碳的化学性质之三

初中化学教案:碳的化学性质之三 碳的化学性质之三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碳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重点难点 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碳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分析。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品 仪器:大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塞、烧杯。药品:炭粉、氧化铜、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核外电子总数是__,最外层电子数是__。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__。 3.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__和__,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和__。 4.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O2B.N C.2HD.C 5.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A.稳定性B.吸附性C.可燃烧D.还原性

6.下列各组物质中,具有可燃性的一组物质是[] A.H2和O2B.H2和CO2 C.C和H2D.C和O2 附2:课堂练习二 7.写出碳分别跟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前者说明碳具有____性,后者说明碳具有____性。 8.已知碳的某种氧化物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该氧化物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 9.在C+CO22CO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是[] A.CB.CO C.CO2D.C和CO 10.试管中装有黑色粉末,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同时有一种无色气体生成 ,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现象判断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A.木炭粉B.氧化铜粉末 C.二氧化锰D.炭粉和氧化铜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664 2.稳定增强 3.COCO2+2+4 4.D 5.B 6.C 7.2C+O22COC+CO22CO可燃还原 8.1∶2CO29.A10.D 附4:随堂检测 1.用墨书写和绘制的字画,年深日久也不易褪色,这是因为[] A.墨是黑色的,颜色深,褪一点色不明显 B.墨跟纸张发生了化学反应 C.字画上的墨迹干后,不易起变化 D.常温下碳(墨的主要成分)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变化

常用化学试剂物理化学性质

氨三乙酸 化学式CH6N9O6,分子量191.14,结构式N(CH2COOH)3,白色棱形结晶粉末,熔点246~249℃(分解),能溶于氨水、氢氧化钠,微溶于水,饱和水溶液pH为2.3,不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溶于热乙醇中可生成水溶性一、二、三碱性盐。属于金属络合剂,用于金属的分离及稀土元素的洗涤,电镀中可以代替氰化钠,但稳定性不如EDTA。 丙酮 最简单的酮。化学式CH3COCH3。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8。无色有微香液体。易着火。比重0.788(25/25℃)。沸点56.5℃。与水、乙醇、乙醚、氯仿、DMF、油类互溶。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和物,爆炸极限2.89~12.8%(体积)。化学性质活泼,能发生卤化、加成、缩合等反应。广泛用作油脂、树脂、化学纤维、赛璐珞等的溶剂。为合成药物(碘化)、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玻璃)及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原料。 冰乙酸 化学式CH3COOH。分子量60.05。醋的重要成份。一种典型的脂肪酸,无色液体。有刺激性酸味。比重1.049。沸点118℃,可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纯品在冻结时呈冰状晶体(熔点16.7℃),故称“冰醋酸”,能参与较多化学反应。可用作溶剂及制造醋酸盐、醋酸酯(醋酸乙酯、醋酸乙烯)、维尼纶纤维的原料。 苯酚 简称“酚”,俗称“石炭酸”,化学式C6H5OH,分子量94.11,最简单的酚。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露在空气中因被氧化变为粉红,有毒!并有腐蚀性,密度1.071(25℃),熔点42~43℃,沸点182℃,在室温稍溶于水,在65℃以上能与任何比与水混溶,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丙三醇、二硫化碳中,有弱酸性,与碱成盐。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可用以制备水杨酸、苦味酸、二四滴等,也是合成染料、农药、合成树脂(酚醛树脂)等的原料,医学上用作消毒防腐剂,低浓度能止痒,可用于皮肤瘙痒和中耳炎等。高浓度则产生腐蚀作用。 1,2-丙二醇 化学式CH3CHOHCH2OH,分子量76.10,分子中有一个手征性碳原子。外消旋体为吸湿性粘稠液体;略有辣味。比重1.036(25/4℃),熔点-59℃,沸点188.2℃、83.2℃(1,333Pa),与水、丙酮、氯仿互溶,溶于乙醚、挥发油,与不挥发油不互溶,左旋体沸点187~189℃,比旋光度-15.8。丙二醇在高温时能被氧化成丙醛、乳酸、丙酮酸与醋酸。为无毒性抗冻剂。可用于酿酒、制珞中,是合成树脂的原料。医学上用作注射剂、内服药的溶剂与防腐剂,防腐能力比甘油大4倍,此外还可用于室内空气的消毒。 丙三醇 学名1,2,3-三羟基丙烷,分子式C3H8O3,分子量92.09,有甜味的粘稠液体,甜味为蔗糖的0.6倍,易吸湿,对石蕊试纸呈中性。比重1.26362(20/20℃)。熔点7.8℃,沸点290℃(分解)167.2℃(1,3332Pa)。折光率1.4758(15℃),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其水溶液(W/W水)的冰点:10%,-1.6℃;30%,-9.5℃;50%,-23℃;80%,-20.3℃。与水、乙醇互溶,溶于乙酸乙酯,微溶于乙醚,不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油类。可以制备炸药(硝化甘油)、树脂(醇酸树脂)、润滑剂、香精、液体肥皂、增塑剂、甜味剂等。在印刷、化妆品、烟草等工业中作润滑剂。医学上可用滋润皮肤,防止龟裂;作为栓剂(甘油栓)可用作通便药。切勿与强化剂如三氧化铬、氯酸钾、高锰酸钾放在一起,以免引起爆炸。 蓖麻油 化学式C57H104O9,分子量933.37。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臭味,凝固点-10℃,比重

初中化学酸、碱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酸、碱的化学性质2019年4月20日 (考试总分:204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共计 40 分) 1、(4分)选择下列物质回答问题(用字母填空): A. 钛合金 B. 盐酸 C. 氢氧化钠 D. 活性炭 (1)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可去油污的物质是_____; (2)_____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 (3)_____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可以帮助消化; (4)制糖工业中利用_____来脱色以制白糖。 2、(4分)现有CA. H、O、Cl四种元素,请选用这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1)最常用的溶剂______; (2)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_; (3)中和酸性土壤的碱______; (4)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 3、(4分)①烧碱②盐酸③稀硫酸④熟石灰⑤石灰石⑥氢氧化铝 (1)存在于人体胃液中,能帮助消化的是___________; (2)医疗上,可用于中和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___; (3)用于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__; (4)可用于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 4、(4分)硫酸和盐酸既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它们的水溶液的pH都_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分别将盛有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试剂质量增加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_________。 (3)写出一个将硫酸转化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分)从氧气、甲烷、氢氧化钙、碳酸钙、金刚石、氧化钙六种物质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填空。: (1)澄清石灰水的溶质________________;(2)晶莹剔透的钻石___________________;(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4)能够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的_________。 6、(4分)固体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_______,而使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同时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而变质,生成________,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物理化学性质

甲醇 MSDS 基本信息 中文名:甲醇;木酒精木精;木醇英文名: Methyl alcohol;Methanol 分子式:CH4O 分子量: 32.04 CAS号: 67-56-1 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等。 物理化学性质 熔点: -97.8 沸点: 64.8 相对密度(水=1):0.79 相对密度(空气=1): 1.11 饱和蒸汽压(kPa):13.33/21.2℃ 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临界温度(℃):240 临界压力(MPa):7.95 燃烧热(kj/mol):727.0 甲醇由甲基和羟基组成的,具有醇所具有的化学性质。[3] 甲醇可以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生成水蒸气(I)和二氧化碳(IV)。另外,甲醇也和氟气会产生猛烈的反应。[4] 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 燃烧。燃烧反应式为: CH3OH + O2 → CO2 + H2O 具有饱和一元醇的通性,由于只有一个碳原子,因此有其特有的反应。例如:① 与氯化钙形成结晶状物质CaCl2·4CH3OH,与氧化钡形成B aO·2CH3OH的分子化合物并溶解于甲醇中;类似的化合物有MgCl2·6CH3OH、CuSO4·2CH3OH、CH3OK·CH3OH、AlCl3·4CH3OH、AlCl3·6CH3OH、AlCl3·10CH3OH等;② 与其他醇不同,由于-CH2OH基与氢结合,氧化时生成的甲酸进一步氧化为CO2;③ 甲醇与氯、溴不易发生反应,但易与其水溶液作用,最初生成二氯甲醚(CH2Cl)2O,因水的作用转变成HCHO与HCl;④ 与碱、石灰一起加热,产生氢气并生成甲酸钠;CH3OH+NaOH→HCOONa+2H2;⑤与锌粉一起蒸馏,发生分解,生成 CO和H2O。[2] 产品用途 1.基本有机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胺和硫酸二甲酯等多种 有机产品。也是农药(杀虫剂、杀螨剂)、医药(磺胺类、合霉素等)的原料,合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的原料之一。还是重要的溶剂,亦

初中化学优质说课教案:《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 板块顺序流程图 一、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我校初三年级53、64、65班的学生,我校为省级示范性中学;三个班学生总体情况较好,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强,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 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 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4、酸碱指示剂 5、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二、教材分析 (一)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 (二)教材所处地位: 本节课内容处于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在酸的化学性质中, 酸与指示剂作用——应用性知识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复习性知识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新知识 而酸与碱反应(中和反应)放在本单元课题2学习,与盐的反应放在第十一单元,但是已经弱化。 《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综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四年制本科. 试行) 课程编号:03021107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开设学期:第五、六学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一、课程考核目的 通过考试使学生做到对物理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义、定理、名词及重要公式的重现与复述,对物理化学中各种量的法定计量单位与符号及重要常数的了解与熟记,对物理化学中重要定律和理论的实验基础及物理化学发展的重要历史事实的了解;通过考试还要使学生做到理解物理化学重要公式的建立、导出及其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理解物理化学中重要图示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能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公式解释并计算简单的问题。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解决和论证给定条件下的物理化学问题,熟练运用物理化学重要公式进行有关计算,掌握物理化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用于解决某些问题。 二、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144(36周,周课时4),其中课堂讲授144学时。 三、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1、万洪文等编.《物理化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 1、傅献彩等编.《物理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印永嘉等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3、教育部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理科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内容》.大学化对学,1999年。 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本考试大纲根据上饶师范学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以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物理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了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的目标。考核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或会、能),三个层次依次提高第一章绪论 考核知识点 1、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 2、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3、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4、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考核要求 1、了解化学与物理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2、了解学习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 3、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该学科独有的研究方法; 4、熟悉物理化学的发展简史;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碳跟氧气、氧化铜的化学反应)。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碳跟氧气反应,由于氧气量是否充足,会造成生成物不同,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对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有不同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 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3.疑点 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4.解决办法 (1)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经知道的许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做好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提出学生应注意观察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还原性。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及药品。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第一段,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这一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练习写出本节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巩固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掌握化学方程式。 3.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学生观察教师演示,观察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分析讨论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有什么物质生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 (3)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4)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热理变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物理化学主要内容分析全解

绪论 1. 物理化学的主要任务 2.物理化学与农业科学、生物科学 3.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4.反应进度。 第1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1.1 热力学的能量守恒原理 1.1.1 基本概念 1.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2 可逆过程与最大功 1.2.1 功与过程的关系 1.2.2 可逆过程的特点 1.3 热与过程 1.3.1 定容热Qv 1.3.2 定压热Qp 1.3.3 相变热 1.3.4 热容 1.3.5热容与温度的关系 1.4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 1.4.1 Joule实验 1.4.2 理想气体?H、?U的计算 1.4.3 理想气体的C P,m与C V,m的关系 1.4.4 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 1.5 化学反应热 1.5.1化学反应热 1.5.2 定压反应热Q p与定容反应热Q V的关系 1.5.3 热化学方程式 1.5.4 Γe s s定律 1.5.5 几种反应热 1.5.6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 1.6 自发过程的特点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1.6.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局限 1.6.2 自发过程的特点 1.6.3 热力学第二定律 1.7 熵增加原理与化学反应方向 1.7.1 Carnot定理 1.7.2 可逆过程热温商与熵变 1.7.3 不 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 1.7.4 热力学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 1.7.5 熵增加原理 1.7.6 熵变的计算 1.8 化学反应的熵变 1.8.1 热力学第三定律 1.8.2 物质的规定熵S T和标准熵SθT 1.8.3 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1.9 熵的统计意义

1.9.1概率概念 1.9.2 熵的统计意义 1.9.3 熵与混乱度的关系 阅读材料非平衡态热力学——耗散结构理论简介 第2章自由能、化学势和溶液 2.1 Gibbs自由能判据 2.1.1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联合公式 2.1.2 Gibbs自由能及判 据 2.1.3 Holmholtz自由能 2.2 Gibbs自由能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2.2.1 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2.2.2 热力学基本关系式 2.2.3 Gibbs自由能随温度的变化 2.2.4 Gibbs自由能随压力 的变化 2.3 ?G的计算 2.3.1 简单的P.V.T变化过程?G的计算 2.3.2 相变过程?G 的计算 2.3.3 化学反应?G的计算 2.4 多组分析系热力学——偏摩尔数量 2.4.1 偏摩尔数量 2.4.2偏摩尔数量的定义 2.4.3偏摩尔数量的集合公式 2.5 化学势 2.5.1 化学势 2.5.2 化学势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2.5.3 化学势判据 2.6 气体的化学势与标准态 2.6.1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2.6.2 实际气体的化学势 2.7 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2.7.1 稀溶液的两个实验定律 2.7.2 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化 学势 2.7.3 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2.7.4 理想溶液的通 性*2.7.5 非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2.8 稀溶液的依数性 2. 8 .1 渗透压 2.8.2凝固点降低 2.8.3 沸点升高2.8.4 分配定律及应用 阅读材料土壤养分势和水势 第3章相平衡 3.1 相律 3.1.1 基本概念 3.1.2 相律 3.2 单组分体系 3.2.1 Clapeyron方程 3.2.2 水的相图 3.3 二组分双液体系 3.3.1 理想完全互溶双液系 3.3.2 非理想完全互溶双液系

初中化学_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酸的知识的讨论、归纳与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与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应用化学知识使生活更美好的意识。 重点: 酸的性质及应用,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难点: 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归纳鉴别物质的方法,以及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的方法。 教学设计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添新鲜感,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思想,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本人设计了这节以“小明的化学随笔”为教学主线的专题复习课,涉及了常见酸的性质综合复习,通过精心创设的生活情景,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温故知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展示了化学学习的多样性。教学活动 环节1 引入:视频播放小明的化学随笔——《生活中的化学》,生活场景引入:小明妈妈熬制的排骨汤,用小明的疑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环节2 探究活动1、“醋”进健康,用生活中的食醋引入酸的性质复习 探究一“醋”进健康… (2017临沂)食醋中一般含有3%~5%的醋酸,醋酸又叫乙酸(CH3COOH),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溶于水。 ⑴食醋可以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除水垢时,可在水壶中加入水,倒入适量醋,浸泡一段时间,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会转变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而被除掉,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CH3COOH = (CH3COO)2Ca +H2O + CO2↑。 ⑵在熬制骨头汤时,常常在汤中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骨头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磷酸钙,磷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磷酸二氢钙,能够增加汤内的含钙量,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⑶食醋不仅在厨房中大显身手,还是一种杀菌剂,冬天在屋子里熬醋可以杀灭细菌,对抗感冒有很大作用。 ⑷饮酒过量的人可以用食醋来解酒,因为乙酸能跟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H3COOC2H5)和水,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 ⑸醋酸能与活泼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所以家用铝盆等金属制品不能用来盛放食醋,以免被腐蚀。

物理化学练习题(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练习题--胶体化学(胶体分散系统及其基本性质、憎液溶胶的稳定与聚沉乳状液泡沫悬浮液和气溶胶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10-138 当入射光的波长()胶体粒子的线度时,则可出现丁达尔效应。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关于 10-139 胶体系统的电泳现象表明()。 A.分散介质是带电的 B.胶体粒子带有大量的电荷 C.胶团是带电的 D.胶体粒子处等电状态。 10-140 电渗现象表明()。 A.胶体粒子是电中性的 B.分散介质是电中性的 C.分散介质是带电的 D.胶体系统处于等电状态 10-141 在胶体系统中,ξ电势()的状态,则称为等电状态。 A.大于零 B.等于零 C.小于零 D.等于热力学电势 10-142 若分散相微小粒子的表面上选择性地吸附了大量相同元素的负离子,则该溶胶的ξ电势必然是()。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无法确定 10-143 在过量的AgNO 3 水溶液中,AgI溶胶的胶体粒子则为()。 A.[AgI(s) m ]·nAg+ B.{[AgI(s)] m ·nAg+·(n-x)NO- 3 }x+ C.{[AgI(s)] m ·nAg+·(n-x)NO- 3 }x+·xNO- 3 D.[AgI(s)] m 10-144 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与憎水溶胶在性质上最根本的区别是()。 A.前者是均相系统,后者为多相系统 B.前者是热力学稳定系统,后者为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C.前者黏度大,后者黏度小 D.前者对电解质的稳定性较大,而后者加入少量的电解质就能引起聚沉

10-145 在20ml、浓度为0.005mol·dm-3的AgNO 3 溶液中,滴入20 mL浓度为0.01mol·dm-3的KBr溶液,可制备AgBr溶胶,则该溶胶的ξ电势()。A.大于零 B.等于零 C.小于零 D.无法确定 10-146 为使以KI为稳定剂的AgI溶胶发生聚沉,下列电解质溶液中聚沉能力最强者为()。 A.KNO 3 B.Ba(NO 3) 2 C.Cu(NO 3) 2 D.La(NO 3) 3 10-147 在一定温度下,在四个装有相同体积的As 2S 3 溶胶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体 积V和浓度c皆相等的下列电解质溶液,能使As 2S 3 溶胶最快发生聚沉的是()。 A.KCl B.NH 4 Cl C.ZnCl 2 D.AlCl 3 10-148 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的乳化剂分子亲水一端的横向大于亲油一端的横截面,则形成()型乳状液。 A.W/O B.O/W C.无法确定 D.无特定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