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唤醒感知意识,感受写作快乐

唤醒感知意识,感受写作快乐

唤醒感知意识,感受写作快乐

秀屿区土头中学俞国辉

(电话:138********)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唤醒感知意识的重要性,从什么是感知淡漠到如何解决感知淡漠两方面阐述了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做温暖人心的语文教育,唤醒学生的感知,让写作成为快乐的事。

关键词:中学作文感知淡漠开放五官

参加莆田市“两语”培训,听了中国教育学会田玉博士的授课,感触很深。原本认为:学生作文,在教学中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教师教学头疼,学生写作更头疼。其实学生写作欠缺的是感知意识的唤醒。在平时的写作中,学生只能把看到的东西写下来,缺少“听、闻、嗅”等多种感官的运用。当你抱怨自己不会写作文时,其实那是不会感知,感同身受是作文最好的朋友,熟视无睹是作文最大的敌人,把感知的东西如实记录下来的过程就是作文。

了解了感知意识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在以后的作文中就要适时引导,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发挥学生的感官能力的重要性,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

一,感知淡漠,阻碍中学生对写作兴趣的培养。

许多学生在心理上惧怕写作,一到上作文课便两眼茫然,不知如何下笔。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单调的,生活是平面的,学习是枯燥的,没有什么写头。既便是硬着头皮写了,言辞也缺乏个性、缺乏想象力、缺乏形象思维能力,既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更缺乏真情实

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作上,有人把写作素材比作米,我们把写作素材叫做“写作能源”。我们要讲的是如何开发写作能源的问题。写作能源埋藏在生活中,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能源。中学生有没有生活呢?有。他们平时朝气蓬勃,机智敏捷,思想非常活跃,在课堂上上争着发言,在辩论会上滔滔不绝,可为什么一听上作文课就发愁,立刻变得头脑迟钝起来了呢?他们生活在学校里,家庭中,还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可面对着老师留下的写身边生活方面的作文也感到一筹莫展。

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不胜枚举。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如滔滔江水,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感知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作文中,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感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坐守粮山愁无米”的现象呢?感知的淡漠是一个极其主要的原因。

什么是感知淡漠呢?美味食物,吃多了,也不觉得它可口。最美好的事物,天天看,也会淡化对它的美感享受。

鲁迅的百草园,跟我们许多同学家里房前房后的菜园等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对自己的小天地,自己的校园,一直在那里往返,而不觉得她很美,而鲁迅对只有几棵草的百草园却写得让我们心驰神往。中国有句古话“处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

其臭“,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中学生天天从家庭到学校,又从学校回到家庭,这种机械的重复,他们怎能不感到单调枯燥,平板无奇呢?“天天看见的东西,有什么可写的呢?”没东西可写,这就是感知的淡漠的表现。教师能怪学生吗?心理学认为:人的感觉具有适应的能力。就是说,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能够使人的感知产生“淡漠状态”,适应了,当然就不以为然了。

其实,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都埋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能源。如果我们能给它打开一个口子,能源就会汩汩滔滔的通向笔端。语文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学生打开这个口子。如何打开这个口子呢?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唤醒学生的感知意识,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写作的乐趣。

二、如何消除感知淡化的状态,开发写作能源?

(一)身心投入,全方位感知我们身边的一切。

田玉老师给我们上了作文感知训练示范课,取材于身边的实物——耳朵、手等,从全方位感知、立体感知和作文成型训练三个方面来上。田博士思想深邃,游刃有余,用睿智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作文,在课堂上与学生碰撞出了很多思想火花,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也使学生作文主动性得到发挥,轻松作文。先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绝大部分只要带着耳朵听,带着手记就可以了,脑袋无所事事,没有做到五心并用,五官都到。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田玉老师抓住了作文教学的根本,因此学生收获到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掌握了作文思维的方法和学习

的技巧,诸多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他独到的见解,全面、准确、丰富的语言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鼓励并激发学生真正思考。竞赛式的评价很能激发学生争胜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整个教学过程,田玉老师善问,尤擅长追问,推行“三级追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有顺序地进行感知训练、思维训练,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踊跃发言,收效显著。

我们的五官是造物主的恩赐,我们没有理由不发挥他们的才智,当我们的感知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我们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妙,如学生作文《触摸春天》,当我们用自己的手,用自己的脸,用自己的身体去触摸这个世界时,于是又有了和看、听、闻不一样的感觉。小女孩拢住的蝴蝶,是那么柔弱,却那么顽强,她在小女孩手中扑腾,让安静感觉到了她对生命的渴望。我们用自己的手去触摸整个春天时,也来到了一个我们熟悉却不曾了解的美妙世界。

(二)外部刺激,拓宽思维,是消除感知淡化状态的很好举措。记得九年级的一次作文指导课,指导前,班上已进行过一次数学模拟考试,绝大多数学生都考砸了,教师里乱哄哄的。我便以此为引导:如果各科每次检测成绩都很好,这是正常状态,同学们会很平静,反之,考砸了就会爆发出如此强烈的反响。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失败的刺激,使我们感到惊讶。我又进一步推理:每个学期开学,你都能从家人手中接过钱顺利地按时缴费、注册、领书、上课,你便会觉得很平常,要你写一篇反映开学生活的文章,你会很为难,觉得没有什么可写。但是,要是有一次你不能按时拿到钱办理入学手续,后来,钱

是家里人东挪西借来的,心里状态会是怎样呢?你的反应又将会如何呢?当然,现在学杂费全免了,我们又该有什么感触?教师的“刺激”,使学生有了新的感悟,获得了写作能源,不再觉得没东西可写了。结果学生从看似平淡的家庭、学校生活中取材,写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人间第一情》等佳作。

(三)启发学生提炼有用感知,是消除感知淡漠状态的又一关键。学生掌握了开发写作能源的要领,又有了新的感知,是否就能写出好文章呢?不然。感知,只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真正的认识事物还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即由感知到思维的过程。就写作而言。中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是感知的,但对其感知的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如果对感知事物的本质认识不充分,不深刻,即使掌握了非常有用的素材,也会写得离题或没有新意,缺乏意境。因此,引导学生从感知中提炼有用的素材也就成了消除感知淡化的又一关键。

一次作文指导课,我用一些时间,有意让学生畅所欲言学校家庭生活中有没有值得写的东西。一位学生说:“我家里兄弟姐妹很多,可就我爸一个人打工挣钱,我感到压力挺重,他们想让我退学帮家里,自己也有点想法,这可以写吗?”为了进一步了解他的思想脉搏,我便说:“你有自己的想法,很好,但你怎么这样想?……”他回答很干脆:“学校生活单调,学习的压力又重……”我又进一步引导:为家里考虑,这很好,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设想一下,完成学业或中途辍学,将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怎样才是最佳的选择,从中有何体会等。由于这位学生对谈话领会得比较深刻,学生们也受到启发,

在写作中技巧运用得当,结果又写出了《我的未来不是梦》《山路弯弯……》等好文章。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做温暖人心的语文教育,用一颗真诚的心引导学生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得自己没有获得的感受。走进生活,融合大自然,只要用心去观察,总会有新的发现:小蝌蚪长出后腿了,今年的桃花比去年开得早。

唤醒感知意识,感受写作快乐,作文,快乐,一个都不能少。

(1)《中学语文教与学》人民大学资料中心

(2)《新华词典》(修订版)商务印书馆。

(3)《全方位感知训练》,田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