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空间向量及其运算B

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空间向量及其运算B

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空间向量及其运算B
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空间向量及其运算B

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B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B)

●知识梳理

空间两个向量的加法、减法法则类同于平面向量,即平行四边形法则及三角形法则.

a·b=|a||b|cos〈a,b〉.

a2=|a|2.

a与b不共线,那么向量p与a、b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x、y,使p=x a+y b.

a、b、c不共面,空间的任一向量p,存在实数x、y、z,使p=x a+y b+z c.

●点击双基

1.在以下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有

a+b·c,a·(b·c),a(b·c),|a·b|=|a||b|

个个个个

解析:根据数量积的定义,b·c是一个实数,a+b·c无意义.实数与向量无数量积,故a·(b·c)错,|a·b|=|a||b||cos〈a,b〉|,只有a(b·c)正确.

答案:A

2.设向量a、b、c不共面,则下列集合可作为空间的一个基底的是

A.{a+b,b-a,a}

B.{a+b,b-a,b}

C.{a+b,b-a,c}

D.{a+b+c,a+b,c}

解析:由已知及向量共面定理,易得a+b,b-a,c不共面,故可作为空间的一个基底,故选C.

答案:C

3.在平行六面体ABCD—A′B′C′D′中,向量B A'、D

A'、是

A.有相同起点的向量

B.等长的向量

C.共面向量

D.不共面向量

解析:∵D

A-B

B'=BD,

A=D

∴B

A、BD共面.

A、D

答案:C

4.已知a=(1,0),b=(m,m)(m>0),则〈a,b〉=_____________.

答案:45°

5.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2c,CD=5a+6b-8c,对角线AC、BD的中点分别为E、F,则EF=_____________.

解析:∵=++,

又EF=EC+CD+DF,

两式相加,得2EF=(EA+EC)+(AB+CD)+(BF+DF).

∵E是AC的中点,

故EA+EC=0.同理,BF+DF=0.

∴2EF= AB+CD=(a-2c)+(5a+6b-8c)=6a+6b-10c.∴EF=3a+3b-5c.

答案:3a+3b-5c

●典例剖析

【例1】证明空间任意无三点共线的四点A、B、C、D共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于空间任一点O,存在实数x、y、z且x+y+z=1,使得OA=x OB+y OC +z OD.

剖析:要寻求四点A、B、C、D共面的充要条件,自然想到共面向量定理.

解:依题意知,B、C、D三点不共线,则由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论知:四点A、B、C、D共面 对空间任一点O,存在实数x1、y1,使得OA=OB+x1BC +y1BD=OB+x1(OC-OB)+y1(OD-OB)=(1-x1-y1)OB+x1OC+y1OD,取x=1-x1-y1、y=x1、z=y1,则有OA=x OB+y OC+z OD,且x+y+z=1.

特别提示

向量基本定理揭示了向量间的线性关系,即任一向量都可由基向量唯一的线性表示,为向量的坐标表示奠定了基础.共(线)面向量基本定理给出了向量共

(线)面的充要条件,可用以证明点共(线)面.本题的结论,可作为证明空间四点共面的定理使用.

【例2】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AC =1,∠ACD =90°,将它沿对角线AC 折起,使AB 与CD 成60°角,求B 、D 间的距离.

解:如下图,因为∠ACD =90°,

所以AC ·CD =0.同理,BA ·AC =0. 因为AB 与CD 成60°角,

所以〈,〉=60°或120°.因为=++,

所以2=2+AC 2+CD 2+2·AC +2·CD +2AC ·CD =2+AC 2+CD 2

+2·=3+2×1×1×cos 〈,〉=

4 (〈BA ,〉=60°),

2 (〈BA ,〉=120°).

所以|BD |=2或2, 即B 、D 间的距离为2或2.

【例3】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BD 1交平面ACB 1于点E , 求证:(1)BD 1⊥平面ACB 1; (2)BE =2

1ED 1.

证明:(1)我们先证明BD 1⊥AC .

∵1BD = BC + CD +1DD ,AC = AB +BC ,

∴1BD ·AC =(BC +CD +1DD )·(AB +BC )=BC ·BC +

CD ·AB =BC ·BC -AB ·AB =|BC |2

-|AB |2

=1-1=0.

∴BD 1⊥AC .同理可证BD 1⊥AB 1,于是BD 1⊥平面ACB 1. (2)设底面正方形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M ,则BM =

21BD = 2

1

11D B ,即2BM =11D B .对于空间任意一点O ,设OB =b ,OM =m ,1OB =b 1,1OD =d 1,则上述等式可改写成2(m -b )=d 1-b 1或b 1+2m =d 1+2b .记

2121++m b =2

121++b

d =

e .此即表明,由e

向量所对应的点E 分线段B 1M 及D 1B 各成λ(λ=2)之比,所以点E 既在线段B 1M (B 1M ?面ACB 1)上又在线段D 1B 上,所以点E 是D 1B 与平面ACB 1之交点,此交点E 将D 1B 分成2与1之比,即D 1E ∶EB =2∶1.∴BE =2

1ED 1.

思考讨论

利用空间向量可以解决立体几何中的线线垂直、线线平行、四点共面、求长度、求夹角等问题.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为AC 和BD 的交点,若11B A =a ,11D A =b ,

A 1 =

c ,则下列式子中与B 1相等的是

A.- 2

1a + 2

1b +c B. 21a + 2

1b +c

C. 2

1a - 21b +c

D.- 21a - 2

1b +c

解析:B 1=B 1 + BM =B 1+

21(+)=A 1- 2111B A + 2

1

11D A =c - 21

a + 2

1b ,故选A. 答案:A

、A 、B 、C 为空间四个点,又、、为空间的一个基底,则 、A 、B 、C 四点不共线

、A 、B 、C 四点共面,但

不共线

、A 、B 、C 四点中任意三点不共线

、A 、B 、C 四点不共面

解析:由基底意义,、、三个向量不共面,但A 、B 、C 三种情形都有可能使、、共面.只有D 才能使这三个向量不共面,故应选D.

答案:D

3.已知a +3b 与7a -5b 垂直,且a -4b 与7a -2b 垂直,则〈a ,b 〉=_____________.

解析:由条件知(a +3b )·(7a -5b )=7|a |2-15|b |2+16a ·b =0,及(a -4b )·(7a -2b )=

7|a |2+8|b |2-30a ·b =0.两式相减得46a ·b =23|b |2

,∴a ·b = 2

1

|b |2

.代入上面两个

式子中的任意一个,即可得到|a |=|b |.∴cos 〈a ,b 〉=||||b a b a ?=22||21||

b b =2

1

.

∴〈a ,b 〉=60°. 答案:60°

4.试用向量证明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已知:如下图,PO 、PA 分别是平面α的垂线和斜线,OA 是PA 在α内的射影,

a α,求证:a ⊥PA ?a ⊥OA .

证明:设直线a 上非零向量a ,要证a ⊥PA ?a ⊥OA ,即证a ·AP =0?a ·AO =0.

∵a α,a ·OP =0,∴a ·=a ·(AO +OP )=a ·AO +a ·OP =a ·AO . ∴a ·AP =0?a ·AO =0,即a ⊥PA ?a ⊥OA .

评述:向量的数量积为零是证明空间直线垂直的重要工具.在应用过程中,常需要通过加、减法对向量进行转换,当然,转换的方向是有利于计算向量的数量积.

5.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C 1⊥AB 1,BC 1⊥A 1C ,求证:AB 1=A 1C .

证明:∵A 1=)()(,,11111111111CC C C A BC A CC BC C C A +?+=?++=11C A · ∴AB =AC .又A 1A =B 1B ,∴A 1C =AB 1.

评述:本题在利用空间向量来解决位置关系问题时,要用到空间多边形法则、向量的运算、数量积以及平行、相等和垂直的条件.

培养能力

6.沿着正四面体OABC 的三条棱OA 、OB 、OC 的方向有大小等于1、2、3的三个力f 1、f 2、f 3.试求此三个力的合力f 的大小以及此合力与三条棱所夹角的余弦.

解:用a 、b 、c 分别代表棱、、上的三个单位向量,则f 1=a ,

f 2=2b ,f 3=3c ,则f =f 1+f 2+f 3=a +2b +3c ,

|f |2=

a +2

b +3

c )·(a +2b +3c )

=|a |2+4|b |2+9|c |2+4a ·b +6a ·c +12b ·c =1+4+9+4|a ||b |cos 〈a ,b 〉

+6|a ||c |cos 〈a ,c 〉+12|b ||c |cos 〈b ,c 〉=14+4cos60°+6cos60°+12cos60°=14+2+3+6=25.

∴|f |=5,即所求合力的大小为5,

且cos 〈f ,a 〉=

|a ||f |a f ?=5

32|2

c

a b a a ?+?+|=523

11+

+=10

7. 同理,可得cos 〈f ,b 〉=54

,cos 〈f ,c 〉=

10

9. 7.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求证:·CD +AC · +·=0. 证法一:把AB 拆成AC +CB 后重组,AB ·CD +AC ·DB +AD ·=(AC +

CB )·CD +AC ·DB +AD ·BC =AC ·CD +CB ·CD +AC ·DB +AD ·BC =AC ·(

+)+·(+)=·+· = ·(+)=·0=0.

证法二:如下图,设a=,b= ,c=,则·CD+AC·+·=(b-a)·(-c)+(c-a)·b+(-a)·(c-b)=-b·c+a·c+c·b-a·b-a·c+a·b=0.

评述:把平面向量的运算推广到空间后,许多基本的运算规则没有变.证法一中体现了向量的拆分重组技巧,要求较高;证法二设定三个向量为基底,而原式中所有向量化归为关于a、b、c的式子,化简时的思路方向较清楚.

探究创新

8.(2004年全国Ⅰ,理20)如下图,已知四棱锥P—ABCD,PB⊥AD,侧面PAD 为边长等于2的正三角形,底面ABCD为菱形,侧面PAD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120°.

(1)求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

(2)求面APB与面CPB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1)解:如下图,作PO⊥平面ABCD,垂足为点O.连结OB、OA、OD,OB与AD 交于点E,连结PE.

∵AD⊥PB,∴AD⊥OB.∵PA=PD,∴OA=OD.

于是OB平分AD,点E为AD的中点,∴PE⊥AD.由此知∠PEB为面PAD与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PEB=120°,∠PEO=60°.由已知可求得PE=3,∴

PO =PE ·sin60°=

23=23,即点P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2

3. (2)解法一:如下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其中O 为坐标原点,x 轴平行于DA .

P (0,0,23

),B (0,2

3

3,0),PB 中点G 的坐标为(0,

433,4

3

),连结AG .

又知A (1,

23,0),C (-2,2

3

3,0). 由此得到 =(1,-

43,-4

3

), =(0,

233,-2

3

),=(-2,0,0). 于是有GA ·PB =0,·PB =0,

∴GA ⊥PB ,BC ⊥PB . GA ,BC 的夹角θ等于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于是cos θ==-

7

7

2, ∴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π-arccos

7

7

2. 解法二:如下图,取PB 的中点G ,PC 的中点F ,连结EG 、AG 、GF ,则AG ⊥PB ,

FG ∥

BC ,FG =2

1BC .

∵AD ⊥PB ,∴BC ⊥PB ,FG ⊥PB .∴∠AGF 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AD ⊥面POB ,∴AD ⊥EG .

又∵PE =BE ,∴EG ⊥PB ,且∠PEG =60°. 在Rt △PEG 中,EG =PE ·cos60°=

2

3, 在Rt △GAE 中,AE =2

1AD =1,于是tan ∠GAE =AE

EG

= 23.

又∠AGF =π-∠GAE ,

∴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π-arctan

2

3

. ●思悟小结

1.若表示向量a 1,a 2,…,a n 的有向线段终点和始点连结起来构成一个封闭折图形,则a 1+a 2+a 3+…+a n =0.

2.应用向量知识解决几何问题时,一方面要选择恰当的基向量,另一方面要熟练地进行向量运算.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

1.要使学生正确理解空间向量的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以及空间向量的数量积,掌握空间向量平行、垂直的条件及三个向量共面及四点共面的条件.

2.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不共面的三个向量线性表示,这三个向量也称为一个基底.在证明两个向量平行、垂直或求其夹角时,往往把它们用同一个基

底来表示,从而实现解题的目的.

拓展题例

【例1】 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①若A 、B 、C 、D 是空间任意四点,则有AB ++ CD +DA =0 ②|a |-|b |=|a +b |是a 、b 共线的充要条件 ③若a 、b 共线,则a 与b 所在直线平行 ④对空间任意点O 与不共线的三点A 、B 、C ,若=x +y +z (其中x 、y 、z ∈R ),则P 、A 、B 、C 四点共面

解析:易知只有①是正确的,对于④,若O 平面ABC ,则OA 、OB 、OC 不共面,由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知,P 可为空间任一点,所以P 、A 、B 、C 四点不一定共面.

答案:C

【例2】 A 是△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是△ABC 和△ACD 的重心,若

BD =4,试求MN 的长.

解:连结AM 并延长与BC 相交于E ,连结AN 并延长与CD 相交于E ,则E 、F 分别是BC 及CD 的中点.

现在=AN -AM =3

2

AF -

32AE = 32(AF -AE )=32EF = 3

2

(-)= 32(21- 21)=31(-)=3

1

BD .

∴MN =|MN |= 31|BD |= 31BD =3

4.

说明:本题的关键是利用重心这一特殊位置逐步进行转化.

【例3】 设A 、B 、C 及A 1、B 1、C 1分别是异面直线l 1、l 2上的三点,而M 、N 、

P 、Q 分别是线段AA 1、BA 1、BB 1、CC 1的中点.求证:M 、N 、P 、Q 四点共面.

证明:NM =

21,NP = 2

1

11B A , ∴BA =2,11B A =2. 又∵PQ = 2

1(+11C B ),

(*)

A 、

B 、

C 及A 1、B 1、C 1分别共线,

∴=λBA =2NM ,11C B =ω11B A =2ωNP .

代入(*)式得PQ = 2

1(2λNM +2ωNP )=λNM +ωNP ,∴PQ 、NM 、NP 共面.

∴M 、N 、P 、Q 四点共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