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学生版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学生版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学生版
比例解行程问题.题库学生版

1. 理解行程问题中的各种比例关系.

2. 掌握寻找比例关系的方法来解行程问题.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的路程之比就

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s v t s v t =???

=??甲甲甲乙乙乙

,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t t t ==乙甲,所以由s s

t t v v ==甲乙乙甲乙

甲, 得到s s t v v =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

,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

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

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

=??甲甲甲

乙乙乙

,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 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

v t =甲乙乙甲

,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甲、乙两车从相距330千米的A 、B 两城相向而行,甲车先从A 城出发,过一段时间后,乙车才从B

城出发,并且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5

6

。当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驶了30千米,则甲车开出

千米,乙车才出发。

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

比例解行程问题

甲乙两地相距12千米,上午10:45一位乘客乘出租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途中,乘客问司机距乙

地还有多远,司机看了计程表后告诉乘客:已走路程的1

3

加上未走路程的2倍,恰好等于已走的路程,又

知出租车的速度是30千米/小时,那么现在的时间是多少?

上午8点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这时是几点几分?

甲、乙两人从相距490米的A、B两地同时步行出发,相向而行,丙与甲同时从A出发,在甲、乙二人之间来回跑步(遇到乙立即返回,遇到甲也立即返回).已知丙每分钟跑240米,甲每分钟走40米,当丙第一次折返回来并与甲相遇时,甲、乙二人相距210米,那么乙每分钟走________米;甲下一次遇到丙时,甲、乙相距________米.

一辆小汽车与一辆大卡车在一段9千米长的狭路上相遇,必须倒车,才能继续通行.已知小汽车

的速度是大卡车速度的3倍,两车倒车的速度是各自速度的1

5

,小汽车需倒车的路程是大卡车需倒车的路

程的4倍.如果小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那么要通过这段狭路最少用多少小时?

一辆货车从甲地往乙地运货,然后空车返回,再继续运货。已知装满货物每时行50千米,空车每时行70千米。不计装卸货物时间,9时往返五次。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甲、乙两车往返于A,B两地之间。甲车去时的速度为60千米/时,返回时的速度为40千米/时;乙车往返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求甲、乙两车往返一次所用时间的比。

B地在A,C两地之间.甲从B地到A地去送信,甲出发10分后,乙从B地出发到C地去送另一封信,乙出发后10分,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于是他从B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以便把信调过来.已知甲、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3倍,丙从出发到把信调过来后返回B地至少要用多少时间。

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点出发,甲每分钟行80米,乙每分钟行60米,出发一段时间后,两人在距中点的C处相遇;如果甲出发后在途中某地停留了7分钟,两人将在距中点的D处相遇,且中点距C、D距离相等,问A、B两点相距多少米?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之比是5 : 4,相遇后甲

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从甲地到乙地,需先走一段下坡路,再走一段平路,最后再走一段上坡路。其中下坡路与上坡路的距离相等。陈明开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了3小时,其中第一小时比第二小时多走15千米,第二小时比第三小时多走25千米。如果汽车走上坡路比走平路每小时慢30千米,走下坡路比走平路每小时快15千米。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甲、乙两班学生到离校24千米的飞机场参观,但只有一辆汽车,一次只能乘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尽快到达飞机场,两个班商定,由甲班先坐车,乙班先步行,同时出发,甲班学生在途中某地下车后步行去飞机场,汽车则从某地立即返回接在途中步行的乙班学生.如果甲、乙两班学生步行速度相同,汽车速度是他们步行速度的7倍,那么汽车应在距飞机场多少千米处返回接乙班学生,才能使两班同时到达飞机场?

小明和小光同时从解放军营地回校执行任务,小光步行速度是小明的4

3

倍,营地有一辆摩托车,只能

搭乘一人,它的速度是小明步行速度的16倍。为了使小光和小明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小明和小光需要步行的距离之比是多少?

自行车队出发12分后,通信员骑摩托车去追他们,在距出发地点9千米处追上了自行车队,然后通信员立即返回出发点,到达后又返回去追自行车队,再追上时恰好离出发点18千米。自行车队和摩托车每分各行多少千米?

B地在A,C两地之间。甲从B地到A地去,甲出发后1时乙从B地出发到C地,乙出发后1时丙突然想起要通知甲、乙一件重要事情,于是从B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已知甲、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3倍,为使丙从B地出发到最终赶回B地所用时间最少,丙应当先追甲再返回追乙,还是先追乙再返回追甲?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4时后两车相遇,然后各自继续行驶3时,此时甲车距B地10千米,乙车距A地80千米。问: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还要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A地?

明明每天早上7:00从家出发上学,7:30到校。有一天,明明6:50就从家出发,他想:“我今天出门早,可以走慢点。”于是他每分钟比平常少走lO米,结果他到校时比往常迟到了5分钟。明明家离学校________米。

在一圆形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6分后两人相遇,再过4分甲到达B点,

又过8分两人再次相遇.甲、乙环行一周各需要多少分?

一列火车出发1小时后因故停车0.5小时,然后以原速的3

4

前进,最终到达目的地晚1.5小时.若

出发1小时后又前进90公里再因故停车0.5小时,然后同样以原速的3

4

前进,则到达目的地仅晚1小

时,那么整个路程为多少公里?

王叔叔开车从北京到上海,从开始出发,车速即比原计划的速度提高了1/9,结果提前一个半小时到达;返回时,按原计划的速度行驶280千米后,将车速提高1/6,于是提前1小时40分到达北京.北京、上海两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那么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1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00千米后再将车速提高30%,那么也比原定时间提前1时到达。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按原速行驶一段距离后,再将速度提高30% ,也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那么按原速行驶了全部路程的几分之几?

一辆汽车按计划行驶了1小时,剩下的路程用计划速度的3

5

继续行驶,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比计划的时

间迟了2时。如果按计划速度行驶的路程再增加60千米,那么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比计划时间只迟1时。问:计划速度是多少?全程有多远?

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卡车载有6箱药品,从甲地开往乙地,同时,一辆摩托车从乙地出发,与卡车相向而行,卡车速度是40千米/小时,摩托车速度是80千米/小时。摩托车与卡车相遇后,从卡车上卸下2箱药品运回乙港。摩托车到达乙地卸下药品后,又立即掉头…摩托车每次与卡车相遇,都从卡车上卸下2箱药品运回乙地,那么将全部的6箱药品都运送到乙地至少需要多少时间?这时摩托车一共行驶了多少路程?

A,B两地相距125千米,甲、乙二人骑自行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丙骑摩托车以每小时63千米的速度,与甲同时从A出发,在甲、乙二人间来回穿梭(与乙相遇立即返回,与甲相遇也立即返回).若甲车速度为每小时9千米,且当丙第二次回到甲处时(甲、丙同时出发的那一次为丙第零次回到甲处),甲、乙二人相距45千米.问:当甲、乙二人相距20千米时,甲与丙相距多少千米?

一座石台的下底面是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它的一个顶点A处有一个虫子巢穴,虫甲每分爬6厘米,虫乙每分爬10厘米,甲沿正方形的边由A→B→C→D→A不停的爬行,甲先爬行2厘米后,乙沿甲爬

行过的路线追赶甲,当乙遇到甲后,乙就立即沿原路返回巢穴,然后乙再沿甲爬行过的路线追赶甲……在甲爬行的一圈内,乙最后一次追上甲时,乙爬行了多长时间?

猎狗追兔问题题库教师版

猎狗追兔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讲学习要学生学会对行程问题中单位进行统一; 2.追及问题在分数应用题的理解与应用; 3.能够理解比例及相关知识的初步引入; 4.解题中追及问题公式、比例(或份数)等知识点的结合; 5.统一及转化思想的应用。 知识精讲 一、猎狗追兔的出题背景 猎狗追兔是奥数中行程问题的一种,它与一般的行程问题有着某种相通性。 解题关键:行程单位要统一是猎狗追兔的解题关键。 通常我们遇到的题给的都是通用单位,如米、公里等等,这类题中会涉及狗步与兔步两个不同的单位,关键就在于将这两者统一,作行程问题最好能够脱离题海,要多注意总结,体会思想方法!很多看似无关的题目,实质思想是相通的!

二、猎狗追兔问题 问题叙述:兔子动作快、步子小;猎狗动作慢、步子大。通常我们遇到的行程问题给的路程都是通用单位:米或千米等,但这类题中狗步与兔步是不一样的单位,解题关键在于统一单位,然后利用追及问题公式“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求解。单位的统一:在猎狗追兔的问题中,狗步与兔步之间在距离上有一定关系。 例如:相同路程内,猎狗跑四步(狗步)=兔子跑七步(兔步),据此可以求出狗步与兔步的比, 相同时间内(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兔子跑3步(兔步),猎狗跑2步(狗步) 进而可以求出兔子与猎狗的速度,即单位时间内分别跑多少兔步(或狗步) 关键:具体是统一为狗步或兔步,要视路程差的单位而定,若路程差的单位为狗步则速度要统一为狗步,反之统一为兔步。若路程差为米或千米,则统一成狗步或兔步都行。 【例 1】猎狗前面26步远有一只野兔,猎狗追之. 兔跑8步的时间狗跑5步,兔跑9步的距离等于狗跑4步的距离.问:兔跑多少步后被猎狗抓获此时猎狗 跑了多少步 【解析】方法一:“猎狗前面26步……”显然指的是猎狗的26步。因为题目中出现“兔跑8步的时间……”和“兔跑9步的距离……”,8与9的最小公倍数是72,所以可以统一在“兔跑72步”这个情况下考虑.兔跑72步的时间狗跑45步,兔跑72步的距离等于狗跑32步距离,所以在兔跑72步的时

用比例解答行程问题

用比例解答行程问题 例一: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之间的中点向相反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城,货车离乙城还有30千米.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3/4,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解】客车速度:货车速度=4:3,那么同样时间里路程比=4:3,也就是说客车比货车多行了1份,多30千米;所以客车走了30×4=120千米,所以两城相距120×2=240千米。 例2、小明跑步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他每天从家到学校都是步行。有一天由于晚出发10分钟,他不得不跑步行了一半路程,另一半路程步行,这样与平时到达学校的时间一样。那么小明每天步行上学需要时间多少分钟 【解】后一半路程和原来的时间相等,这样前面一半的路程中某日和平时的速度比=3:1,所以时间比=1:3,也就是节省了2份时间就是10分钟,所以后一半路程走路的时间就是10÷2×3=15分钟,全部路程原来需要30分钟。 例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它们相遇时距A,B两地中心处8千米,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的倍,求A,B两地的距离。 【解】甲车速度是乙车的倍,相遇时甲车和乙车行驶距离的比是6:5,甲车行驶6份,乙车行驶5份,甲车比乙车多行驶1份,一份是2*8=16千米,A,B两地的距离就是11*16=176千米。 例4、上午8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刻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他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问这时是12时几分 【解】: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到第二次追上小明时,小明走了4千米,爸爸走了12千米.这说明,爸爸的速度是小明的3倍,爸爸走4千米所用的时间是是小明的三分之一,比小明少8分,所以小明走4千米需要12分,走8千米要24分,所以第2次追上时是8时32分。这道题关键是发现爸爸和小明的速度比。 巩固练习1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每小时行48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56千米,返回比去时少用1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路程。 2、某人从A城步行到B城办事,每小时走5千米,回来时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往返共用6小时,求A、B两城之间的路程。 3、一辆汽车从甲地去乙地,每小时行45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多行20%,往返共用去1 1小时。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千米 4.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8小时,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慢车行了240km,求两地距离。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 在行车、走路等类似运动时,已知其中的两种量,按照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求第三种量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分为四类:一、相遇问题;二、追及问题;三、相离问题;四、过桥问题等。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主要的变化是在人(或事物)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上。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当中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人(或事物)以上;如果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为相遇(相离)问题,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为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二次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则有: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利用速度和与速度差可以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保证了迅速解题。 相离问题 两个运动着的动体,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若干时间后,间隔一定的距离,求这段距离的问题,叫做相离问题。它与相遇问题类似,只是运动的方向有所改变。 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趋势的距离(速度和)。 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 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 相遇(相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相离)时间=相遇(相离)路程在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中,必须很好的理解各数量的含义及其在数学运算中是如何给出的,这样才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 追及问题 两个运动着的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同向运动。慢的在前,快的在后,经过若干时间,快的追上慢的。有时,快的与慢的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快的领先一段路程,我们也把它看作追及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找出两个运动物体之间的距离和速度之差,从而求出追及时间。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出两者,然后运用公

经济问题.题库教师版.

1. 分析找出试题中经济问题的关键量。 2. 建立条件之间的联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3. 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4. 利用分数应该题的方法进行解题 一、经济问题主要相关公式: =+售价成本利润,100%100%-=?=?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成本 ; 1=?+售价成本(利润率),1= +售价成本利润率 其它常用等量关系: 售价=成本×(1+利润的百分数); 成本=卖价÷(1+利润的百分数); 本金:储蓄的金额;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1+增值税税率); 二、经济问题的一般题型 (1)直接与利润相关的问题: 直接与利润相关的问题,无非是找成本与销售价格的差价。 (2)与利润无直接联系,但是涉及价格变动的问题: 涉及价格变动,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利润的问题,但是最终还是转化成(1)的情况。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6-2-2经济问题

三、解题主要方法 1.抓不变量(一般情况下成本是不变量); 2.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 1】 某商店从阳光皮具厂以每个80元的价格购进了60个皮箱,这些皮箱共卖了6300元。这个商店 从这60个皮箱上共获得多少利润? 【解析】 6300-60×80=1500(元) 【例 2】 李师傅以1元钱3个苹果的价格买进苹果若干个,以1元钱2个苹果的价格将这些苹果卖出, 卖出一半后,因为苹果降价只能以2元钱7个苹果的价格将剩下的苹果卖出.不过最后他不仅赚了24元钱,还剩下了1个苹果,那么他买了多少个苹果? 【解析】 经济问题都是和成本、利润相关的,所以只要分别考虑前后的利润即可. 1元钱3个苹果,也就是一个苹果13元;1元钱2个苹果,也就是一个苹果12 元;卖出一半后,苹果降价只能以2元钱7个苹果的价格卖出,也就是每个 27元. 在前一半的每个苹果可以挣111236 -=(元),而后一半的每个苹果亏1213721-=(元).假设后一半也全卖完了,即剩下的1个苹果统一按亏的价卖得 27元,就会共赚取2247元钱. 如果从前、后两半中各取一个苹果,合在一起销售,这样可赚得11562142 -=(元),所以每一半苹果有2524204742 ÷=个,那么苹果总数为2042408?=个. 【巩固】 某商品价格因市场变化而降价,当初按盈利27%定价,卖出时如果比原价便宜4元,则仍可赚钱 25%,求原价是多少元? 【解析】 根据量率对应得到成本为:()427%25%200÷-=,当初利润为:20027%54?=(元)所以 原价为:20054254+=(元) 【例 3】 (2008年清华附中考题)王老板以2元/个的成本买入菠萝若干个,按照定价卖出了全部菠萝的4 5 后,被迫降价为:5个菠萝只卖2元,直至卖完剩下的菠萝,最后一算,发现居然不亏也不赚, 那么王老板一开始卖出菠萝的定价为 元/个. 例题精讲

巧用比例解行程问题

巧用比例解行程问题 方法指导:复杂行程问题经常运用到比例知识: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时 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等。 分析时可以抓住题中含有比的句子进行分析,以此作为突破口,一步一步求得结果。 也可以从题意的叙述中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得出所需的数量之比,再根据比与分数的关 系求解。 例1: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7,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 6.5小时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52 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 3 。求两城之间的距离。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7:5,相遇时距中点12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两只轮船同时从甲、乙两港相对开出,客船每小时行42千米,货船的速度是客船 的5 6 。两只轮船在离甲、乙两港中点7千米处相遇,甲、乙两港间的距离是多少?

3、客车由甲城到乙城需行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需行15小时,两车同时相向开出,相遇时客车距离乙城还有192千米,求两城间的距离。 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已知甲车行1小时距B地340千米,乙车行1小时距A地36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5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2:3,甲车行完全程需多少小时? 例4: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全 程的1 15 ,相遇时客车和货车所行路程的比是5:4。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4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3: 5,乙车行完全程需多少小时?

小学奥数比例法行程问题

小升初之行程问题的解法---比例法 根据近千套各类奥数竞赛和"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的分析,平均每套试卷按 12道题,满分100分计算,就有1.8道试题为行程问题(即每120道试题中有1 8道是行程问题),分值为21分。行程问题占一套试卷分值的1/5左右,所以行程问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显赫的地位,都是命题者偏爱的题型之一。 小学生"行程问题"普遍是弱项,有几下几个原因: 一、行程分类较细,变化较多。 行程跟工程不一样,工程抓住工作效率和比例关系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 题,但是行程则没有关键点可以抓住,因为每一个类型关键点都不一样。 二、要求对动态过程进行演绎和推理。 行程问题的题目语言叙述本身就很长,加上所描绘的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很难从复杂的语言叙述中提炼出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 三、行程是一个壳,可以将各类知识往里面加。 很多题目看似行程问题,但是本质不是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掌握各类行程问题的解 题关键点。 下面举例讲解用比例法求解一类行程问题。 方法指导:复杂行程问题经常运用到比例知识: 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 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分析时可以抓住题中含有比的句子进行分析,以此作为突破口,一步一步求得结果。也可以从题意的叙述中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得出所需的数量之比,再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解。 能用比例法解决的行程问题的特点: 能直接或间接地求出速度比或同一时间内的路程比

例1: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 7,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边讲边练: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7:5,相遇时距中点12千米,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6.5小时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52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3。求两城之间的距离。 边讲边练: 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已知甲车行1小时距B地340千米,乙车行1小时距A地36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20) 2、客车由甲城到乙城需行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需行15小时,两车同时相向开出,相遇时客车距离乙城还有192千米,求两城间的距离。 例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5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2:3,甲车行完全程需多少小时?

火车问题_题库教师版

火车问题 教学目标 1、会熟练解决基本的火车过桥问题. 2、掌握人和火车、火车与火车的相遇追及问题与火车过桥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火车与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 知识精讲 火车过桥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二)、相遇、追及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三)、火车过桥问题 1、火车过桥(隧道):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有长度、但没速度, 解法:火车车长+桥(隧道)长度(总路程) =火车速度×通过的时间; 2、火车+树(电线杆):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没长度、没速度, 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火车速度×通过时间; 2、火车+人: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没长度、但有速度, (1)、火车+迎面行走的人:相当于相遇问题, 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迎面错过的时间; (2)火车+同向行走的人:相当于追及问题, 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 ×追及的时间; (3)火车+坐在火车上的人:火车与人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 ×迎面错过的时间(追及的时间); 4、火车+火车: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也有长度、有速度, (1)错车问题:相当于相遇问题, 解法:快车车长+慢车车长(总路程) = (快车速度+慢车速度) ×错车时间; (2)超车问题:相当于追及问题, 解法:快车车长+慢车车长(总路程) = (快车速度—慢车速度) ×错车时间;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 模块一、火车过桥(隧道、树)问题 【例 1】一列火车长200米,以60米每秒的速度前进,它通过一座220米长的大桥用时多少?

小学奥数 比例解行程问题.学生版

1. 理解行程问题中的各种比例关系. 2. 掌握寻找比例关系的方法来解行程问题.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 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 ;;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的路程之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s v t s v t =??? =??甲甲甲 乙乙乙 ,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t t t ==乙甲,所以由s s t t v v ==甲乙乙甲乙甲, 得到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 ,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 度比 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 =??甲甲甲 乙乙乙 ,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 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 v t =甲乙乙甲 ,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 速度比的反比。 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 比例解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九大题型”与“五大方法”

行程问题“九大题型”与“五大方法”。 很多学生对行程问题的题型不太清楚,对行程问题的常用解法也不了解,那么我给大家归纳一下。 1、九大题型: ⑴简单相遇追及问题;⑵多人相遇追及问题;⑶多次相遇追及问题;⑷变速变道问题;⑸火车过桥问题;⑹流水行船问题;⑺发车问题; ⑻接送问题;⑼时钟问题。 2 、五大方法: ⑴公式法:包括行程基本公式、相遇公式、追及公式、流水行程公式、火车过桥公式,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而且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折线图,还包括列表。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ps:画图的习惯一定要培养起来,图形是最有利于我们分析运动过程的,可以说图画对了,意味着题也差不过做对了30%! 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 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 ps: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⑸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 ps:方程法尤其适用于在重要的考试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四、怎样才能学好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很多学生已开始就会有畏难心理。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贪多,力争学一个知识点就要能吃透它。学习奥数有四种境界: 第一种:课堂理解。就是说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题目。 第二种:能够解题。就是说学生听懂了还能做出作业。 第三种:能够讲题。就是不仅自己会做,还要能够讲给家长听。 第四种:能够编题。就是自己领悟这个知识了,自己能够根据例题出题目,并且解出来。 其实大部分学生学习奥数都只停留在第一种境界(有的甚至还达不到),能够达到第三种境界的学生考取重点中学实验班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而要想在行程上一点问题没有,则要求学生达到第四种境界。即系统学习,还要能深刻理解,刻苦钻研。而这四种境界则是学习行程的四个阶段,或者说是好的方法。

用比例解答行程问题

用比例解答行程问题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用比例解答行程问题 例一: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之间的中点向相反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城,货车离乙城还有30千米.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3/4,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解】客车速度:货车速度=4:3,那么同样时间里路程比=4:3,也就是说客车比货车多行了1份,多30千米;所以客车走了30×4=120千米,所以两城相距 120×2=240千米。 例2、小明跑步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他每天从家到学校都是步行。有一天由于晚出发10分钟,他不得不跑步行了一半路程,另一半路程步行,这样与平时到达学校的时间一样。那么小明每天步行上学需要时间多少分钟? 【解】后一半路程和原来的时间相等,这样前面一半的路程中某日和平时的速度比=3:1,所以时间比=1:3,也就是节省了2份时间就是10分钟,所以后一半路程走路的时间就是10÷2×3=15分钟,全部路程原来需要30分钟。 例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它们相遇时距A,B两地中心处8千米,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的1.2倍,求A,B两地的距离。

【解】甲车速度是乙车的1.2倍,相遇时甲车和乙车行驶距离的比是6:5,甲车行驶6份,乙车行驶5份,甲车比乙车多行驶1份,一份是2*8=16千米,A,B两地的距离就是11*16=176千米。 例4、上午8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刻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他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问这时是12时几分? 【解】: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到第二次追上小明时,小明走了4千米,爸爸走了12千米.这说明,爸爸的速度是小明的3倍,爸爸走4千米所用的时间是是小明的三分之一,比小明少8分,所以小明走4千米需要12分,走8千米要24分,所以第2次追上时是8时32分。这道题关键是发现爸爸和小明的速度比。 巩固练习1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每小时行48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56千米,返回比去时少用1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路程。 2、某人从A城步行到B城办事,每小时走5千米,回来时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 5千米,往返共用6小时,求A、B两城之间的路程。 3、一辆汽车从甲地去乙地,每小时行45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多行20%,往返共用去11小时。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千米? 4.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8小时,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慢车行了240km,求两地距离。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较复杂行程问题的技巧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较复杂行程问题的技巧 教学目标: 1、 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 2、 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 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 4、 掌握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来构建方程,利用方程解行程题. 知识精讲: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 的路程之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t t t ==乙甲,所以由s s t t v v ==甲乙乙甲乙甲, 得到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 ,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 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 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 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 v t =甲乙乙甲 ,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⑴公式法 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 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

2019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最新完整版)45825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 养[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

家D.英国医生[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巧用比例解行程问题》习题

班级学生 方法指导:复杂行程问题经常运用到比例知识: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等。分析时可以抓住题中含有比的句子进行分析,以此作为突破口,一步一步求得结果。也可以从题意的叙述中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得出所需的数量之比,再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解。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7:5,相遇时距中点12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两只轮船同时从甲、乙两港相对开出,客船每小时行42千米,货船的速度是客船的5/6。两只轮船在离甲、乙两港中点7千米处相遇,甲、乙两港间的距离是多少? 3、客车由甲城到乙城需行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需行15小时,两车同时相向开出,相遇时客车距离乙城还有192千米,求两城间的距离。 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已知甲车行1小时距b地340千米,乙车行1小时距a地36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4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3:5,乙车行完全程需多少小时? 6、甲、乙两个城市相距若干千米,一列客车与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60千米,货车与客车速度比是9:11。货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5,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相遇时客车和货车所行的路程的比是3:2。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甲车行全长需8小时,乙车每小时56千米,相遇时,甲、乙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3:4,这时乙车行了多少千米?

时钟问题.题库教师版

时钟问题 教学目标: 1.行程问题中时钟的标准制定; 2.时钟的时针与分针的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判断及计算; 3.时钟的周期问题. 知识点拨: 时钟问题知识点说明 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或相遇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我们通常把研究时钟上时针和分针的问题称为时钟问题,其中包括时钟的快慢,时钟的周期,时钟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等等。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对于正常的时钟, 具体为:整个钟面为360度,上面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为30度;60个小格,每个小格为6度。 分针速度:每分钟走1小格,每分钟走6度 时针速度:每分钟走小格,每分钟走0.5度 注意:但是在许多时钟问题中,往往我们会遇到各种“怪钟”,或者是“坏了的钟”,它们的时针和分针每分钟走的度数会与常规的时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 要把时钟问题当做行程问题来看,分针快,时针慢,所以分针与时针的问题,就是他们之间的追及问题。另外,在解时钟的快慢问题中,要学会十字交叉法。 例如:时钟问题需要记住标准的钟,时针与分针从一次重合到下一次重合,所需时间为分。 例题精讲: 模块一、时针与分针的追及与相遇问题 【例1】王叔叔有一只手表,他发现手表比家里的闹钟每小时快30秒.而闹钟却比标准时间每小时慢30 秒,那么王叔叔的手表一昼夜比标准时间差多少秒? 1【解析】 闹钟比标准的慢 那么它一小时只走(3600-30)/3600个小时,手表又比闹钟快 那么它一小时走(3600+30)/3600个小时,则标准时间走1小时 手表则走(3600-30)/3600*(3600+30)/3600个小时,则手表每小时比标准时间慢1—【(3600-30)/3600*(3600+30)/3600】=1

用比例解答行程问题

用比例解答行程问题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用比例解答行程问题 例一: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之间的中点向相反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城,货车离乙城还有30千米.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3/4,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解】客车速度:货车速度=4:3,那么同样时间里路程比=4:3,也就是说客车比货车多行了1份,多30千米;所以客车走了30×4=120千米,所以两城相距120×2=240千米。 例2、小明跑步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他每天从家到学校都是步行。有一天由于晚出发10分钟,他不得不跑步行了一半路程,另一半路程步行,这样与平时到达学校的时间一样。那么小明每天步行上学需要时间多少分钟 【解】后一半路程和原来的时间相等,这样前面一半的路程中某日和平时的速度比=3:1,所以时间比=1:3,也就是节省了2份时间就是10分钟,所以后一半路程走路的时间就是10÷2×3=15分钟,全部路程原来需要30分钟。 例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它们相遇时距A,B两地中心处8千米,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的倍,求A,B两地的距离。 【解】甲车速度是乙车的倍,相遇时甲车和乙车行驶距离的比是6:5,甲车行驶6份,乙车行驶5份,甲车比乙车多行驶1份,一份是2*8=16千米,A,B两地的距离就是11*16=176千米。

例4、上午8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刻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他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问这时是12时几分 【解】: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到第二次追上小明时,小明走了4千米,爸爸走了12千米.这说明,爸爸的速度是小明的3倍,爸爸走4千米所用的时间是是小明的三分之一,比小明少8分,所以小明走4千米需要12分,走8千米要24分,所以第2次追上时是8时32分。这道题关键是发现爸爸和小明的速度比。 巩固练习1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每小时行48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56千米,返回比去时少用1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路程。 2、某人从A城步行到B城办事,每小时走5千米,回来时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往返共用6小时,求A、B两城之间的路程。 3、一辆汽车从甲地去乙地,每小时行45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多行20%,往返共用去11小时。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千米 4.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8小时,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慢车行了240km,求两地距离。 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相遇时,甲车行了全程的1/3,当乙车到达A 地时,甲车离B地还有10km,AB两地相距km 6.客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6小时,火车每小时行驶36km,现在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客货两车所行的路程比5:3,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一辆客车从甲城到乙城8小时,一辆卡车从乙城到甲城12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 向开出,相遇时,甲车行了264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

小学的奥数比例法行程问题

标准实用 文案大全小升初之行程问题的解法---比例法 根据近千套各类奥数竞赛和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的分析,平均每套试卷按12道题,满分100分计算,就有1.8道试题为行程问题(即每120道试题中有18道是行程问题),分值为21分。行程问题占一套试卷分值的1/5 左右,所以行程问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显赫的地位,都是命题者偏爱的题型之一。 小学生行程问题普遍是弱项,有几下几个原因: 一、行程分类较细,变化较多。 行程跟工程不一样,工程抓住工作效率和比例关系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题,但是行程则没有关键点可以抓住,因为每一个类型关键点都不一样。 二、要求对动态过程进行演绎和推理。 行程问题的题目语言叙述本身就很长,加上所描绘的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很难从复杂的语言叙述中提炼出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 三、行程是一个壳,可以将各类知识往里面加。 很多题目看似行程问题,但是本质不是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掌握各类行程问题的解题关键点。 下面举例讲解用比例法求解一类行程问题。 方法指导:复杂行程问题经常运用到比例知识: 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 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分析时可以抓住题中含有比的句子进行分析,以此作为突破口,一步一步求得结果。也可以从题意的叙述中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得出所需的数量之比,再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解。 能用比例法解决的行程问题的特点: 能直接或间接地求出速度比或同一时间内的路程比 标准实用 文案大全例1: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7,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边讲边练: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7:5,相遇时距中点12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6.5小时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52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3。求两城之间的距离。

五年级奥数春季班第10讲 比例法解行程资料讲解

五年级奥数春季班第10讲比例法解行程

第十讲比例法解行程 模块一、比例的简单运用 例1.A、B两地相距3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 (1)甲车的速度是3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20千米/时,相遇时距A地千米; (2)甲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相遇时距A地千米; (3)甲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20千米/时,各自走完全程,两车行驶的时间之比是; (4)如果两地距离未知,甲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30千米/时,相遇时,甲车走了全程的,各自走完全程,两车行驶的时间之比是。 解:(1)V甲 : V乙=30 : 20=3 : 2,所以S甲 : S乙=3 : 2, 300×3 32 + =180(千米); (2)V甲 : V乙=60 : 40=3 : 2,所以S甲 : S乙=3 : 2, 300×3 32 + =180(千米); (3)V甲 : V乙=40 : 20=2 : 1,所以t甲 : t乙=1 : 2, (4)V甲 : V乙=50 : 30=5 : 3,所以S甲 : S乙=5 : 3,t甲 : t乙=3 : 5, 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 55 = 538 + ,各自走完全程,两车行驶的时间之比是3 : 5. 例2.(1)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4 : 5,两人同时出发,行走的时间比为3 : 7,则甲、乙走的路程比为; (2)甲、乙两人要走的路程比为3 : 2,甲、乙的速度比是4 : 3,则甲、乙的时间比是;(3)甲、乙两人的路程比为7 : 8,两人用的时间比为6 : 5,甲的速度为70千米/时,则乙的速度为。 解:(1)已知V甲 : V乙=4 : 5,t甲 : t乙=3 : 7, 所以S甲 : S乙=12 : 35; (2)S甲 : S乙=3 : 2,V甲 : V乙=4 : 3, 所以t甲 : t乙=32 : 43 =9 : 8; (3)S甲 : S乙=7 : 8,t甲 : t乙=6 : 5, 所以V甲 : V乙=78 : 65 =35 : 48;于是70 : V乙=35 : 48,V乙=96千米/小时。 模块二、行程的正比例模型 行程的正比例模型是指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在没有发生变速的情况下,路程比等于速度比。 如果两人同时从同地出发,速度比为 1 : n,则路程比也为1 : n, 相遇时,两人各自走了 2 1 S n+ , 2 1 nS n+ 。 例3.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甲骑车的速度是15米/秒,乙步行的速度是5米/秒,如果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请问两人在相遇。 解:设A、B两地的距离为S,V甲 : V乙=15 : 5=3 : 1,

2020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问答试题库(含答案)_0

范文 2020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问答试题库(含答案) 1/ 9

2020 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问答试题库(含答案)第一讲:自我认知 1、有 2 个名额的优秀教师评选,你会怎么做?【参考答案】(说明意义)开展优秀教师评选能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个人,也有利于精进专业水平、增加工作热忱。 (阐释态度)遇到有 2 个名额的优秀教师评选,虽然名额有限,但这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审核。 我会本着积极的态度参加评选,客观全面的展现自己平日里的工作成绩。 (自我梳理)在评选过程中,我会展示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在工作中,我一直秉承着对学生耐心和教学认真的态度、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过去的教师生涯中,我一直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上课前备学生备教材,课堂中采用新课改倡导下的新型教学观,课后及时自我总结。 平时积极向老教师请教,交流经验,和学生以及同事之间建立了融洽的关系。 所以,我相信自己有实力参加优秀教师的评选。 (总结提升)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曾提出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通过这次评选,我会对过去的自己及时多方面的总结和提升。 荣誉只能说明过去,不论有没有评选上,我都会继续高标准来要

求自己,始终以学习者的心态在专业上丰富知识储备,多向模范教师学习,提升教研水平,爱工作爱学生,做一位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好老师。 2、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为什么? 【思路点拨】对于“你最喜欢的XXX”都是属于自我认知类题目中关 3/ 9

于价值观的问题。 在回答这一类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且要和教师岗位相结合。 这类问题的答题思路一般都可以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进行解答。 【参考答案】(是什么)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最近热播的《爸爸去哪儿》,这是一档真人秀亲子互动节目。 节目将视角对准亲子关系,五位明星爸爸跟子女进行亲子互动的真人秀。 通过明星带孩子的能力,并向观众传递正能量,让更多的人更加重视亲子之间交流与互动。 我喜欢这个节目的原因有很多。 (为什么)首先,这个节目趣味性高,爸爸去哪儿是明星爸爸与子女的真实相处的写照,孩子们在节目中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表现,会让我们获得一种愉悦感。 同时节目也让我们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在节目中,我们发现父亲相对于母亲照顾孩子来说,更加的笨拙。 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以母亲的教育为主,小学阶段父母的责任各半。 而上了初中以后,母亲的影响力下降,父亲的影响力变大。 如果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教缺失,对儿童心理的和智力的发展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如何用比例解行程问题

如何用比例解“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是小学应用题中的难点,是升学试卷中常见的压轴题。要想在小升初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熟练掌握行程问题的几种数学模型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大多数同学反映一遇到行程问题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心里想画图又不知道该怎么画,尤其遇到多人多次相遇问题时,看到那么长的题就不想读了,不知道哪句话是重要的,心里总是想要是出一道字数少的题就好了,字少的题就一定好做吗?显然不是的。不管题目的字数有多少,只要你耐心读题,读出题中的关键字,知道这道题属于什么模型,相应的方法就出来了。而这个能力需要系统地练习。 行程问题常和比例结合起来,虽然题目简洁,但是综合性强,而且形式多变,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如何利用比例解答行程问题。我们知道行程问题里有三个量:速度、时间、距离,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速度×时间=距离;距离÷速度=时间;距离÷时间=速度。如果要用比例做行程问题,这三个量又有什么关系呢?(1)时间相同,速度比=距离比(2)速度相同,时间比=距离比(3)距离相同,速度比=时间的反比。例如:当甲乙行驶时间相同时,如果V甲:V 乙=3:4那么S甲:S乙=3:4;当甲乙速度相同时,如果T 甲:T乙=3:4那么S甲:S乙=3:4当甲乙行驶距离相同时,

如果T甲:T乙=3:4那么V甲:V乙=4:3。下面我们看一道例题来体会比例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 例一、(八中培训试题)甲乙二车同时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这道题给了两车的速度,我们很容易得到两车的速度比。这时我们可以用比例来做这道题。大家要抓住三个要点:一、时间相同,速度比=距离比。二、两车第一次迎面相遇时合走一个全程。三、两车在距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即:两车相遇时,甲比乙多走32×2=64千米。 解:由题意然V甲:V乙=56:48=7:6即:相同时间内,甲走7份乙走6份。两车第一次迎面相遇时合走一个全程。我们可以把AB之间的路程分为(7+6)=13份。两车相遇时,甲比乙多走1份是32×2=64千米。AB之间的路程为13份,AB之间的路程为13×64=832米。这时这道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如果不用比例做这道题,还有别的做法吗?下面我们看以下几种做法: 方法二:两车相遇时,甲比乙多走32×2=64千米。出现距离差属于追及问题,而这道题是相遇问题,我们可以把相遇问题转化成追及问题。每小时甲比乙多走56-48=8千米。距离差÷速度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