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企业物流管理 课程标准

企业物流管理 课程标准

企业物流管理  课程标准
企业物流管理  课程标准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代码:

总学时数:72(理论课学时:54,实践课学时:20)学分:4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1 课程概述

1.1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企业物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学习领域之一,主要是针对物流管理人员学习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工作技能、作业流程及工作过程等,进行企业物流的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及废弃物处理等作业要求,要求学生能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对企业物流及企业物流管理的概念、运作及物流企业的组织等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

此学习领域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企业物流管理人员,让他们熟知常用企业物流管理的工作流程,能熟练使用常用的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进行采购与供应管理及生产物流管理、销售物流管理等业务,掌握相关的基本作业技巧,制定相关的管理手册,并对企业物流管理进行简单的绩效评估等,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安全、环保、成本、产品质量、团队合作等意识。

1.2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工作过程)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按着项目任务进行模块设计。该课程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课序,凸现实践教学,即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

2. 课程基本目标

2.1、知识目标:

具有从事物流管理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识别企业物流管理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模拟企业物流管理各环节操作应用的实现过程,奠定核心专业课的认知基础。

2.2、职业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必须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而且应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能够将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具备对企业物流业务中的难题进行刻苦钻研经过再学习得以解决的能力,为取得物流师、报检员或报关员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打下一定基础。

2.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具有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所必需的理论及实务操作应用的素质,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从事物流管理活动中简单的物流单据的制作、录入、处理、存储、传输、整理汇总等;具有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增强学生专业意识和专业洞察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品质。

2.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物流师、报检员和报关员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等。

3、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3.1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3.1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本课程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共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践20学时,对本课程的内容要求是“扎实、系统、创新”,同时体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该课程主要以企业物流管理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内容是从事物流管理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正确把握物流的基本概念和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对企业物流流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专业理论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了物流的基本概念、基本活动、物流管理基础、企业物流的构成、物流管理组织、物流需求预测与网络规划、库存控制、物流运输决策、国际物流、第三方物流、逆向物流、绿色物流等内容。通过本课程主要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就业所需的与物流师、报关员、报检员等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的物流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3.2 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注: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

4 实施建议

4.1教学组织建议

4.1教学组织建议

(一)课程实施要突出应用型办学(职业院校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应用型职业院校《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要围绕就业这个导向,面向实际,应对具体的物流管理岗位群,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兼顾培养学生随物流的发展而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能力。大学生理论知识和理论基础较为扎实,但与在职物流人员相比,在校生又缺乏对物流管理程序以及相关业务处理的深刻体会认识,因此,教学实施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要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按照移情原理,人们比较容易接受或理解自己所接触和经历过的事情,对于学生,应尽可能地在物流管理实习实训的基础上去讲解理论。

(二)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应用型本科学生的需求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1.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2.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物流管理综合应用能力;

3.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物流管理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的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物流管理基础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应用与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四)倡导“目标驱动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

该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技能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目标驱动型”的教学途径。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应用本课程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在设计“目标驱动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发展用物流管理基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如企业的实习实训。

(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物流管理知识;

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基础的渠道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物流管理基础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做到:

1.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

3.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计算机技术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七)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物流管理基础课程的要求

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物流管理基础课程的要求。为此,教师应该做到:

1.准确把握本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物流管理基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物流管理基础教学策略;

2.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4.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4.2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程为学期考试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该课程考核内容与所占比重如下表:

4.3 教材选用

1、主要教材

《企业物流管理》教材.宋建阳. 电子工业出版社

2、参考书目

《物流管理教材》赵刚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01

《现代物流管理》张毅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08 参考的教学资料

《企业物流管理》万志坚等.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0.05

4.4 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

主讲教师需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有耐心,认真负责,同时备较扎实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计算机操作熟练,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或工作经验,能胜任本学科的教学。

教师队伍应该有合理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结构、年龄结构,充满朝气与活力、具备锐意改革与创新的精神。

4.5 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一个模拟销售的实训场所,有一些必备办公设施与设备,也可运用营销沙盘及相关的软件的引入进行学生学习,便于学生进行营销的实操训练。

4.6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过程中,实现互联网资源共享;本课程的有关课件、教学资料等都在网上共享;另外,还布置了课外作业,需要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才能完成。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学习,另一方也开阔了学生视野,及时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