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例1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

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完成练一练

统计身高。

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

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

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

(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

(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

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四、综合运用

练习四第1、4题

五、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 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六、作业练习四第3题

教学反思:

(易错题)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易错题)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测试(包含答 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是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病人每隔6小时测量一次体温 B. 病人的病情在好转 C. 在5月3日6:00到12:00之间体温下降最快 D. 病人体温逐渐降低,5月5日后还将继续降低 2.为了清楚的展示某商场冰箱全年销售量的变化趋势,用()更适合。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D. 统计表3.要反映一个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用()比较合适。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统计表 D. 以上三种都可以 4.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是不超过6吨时,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的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示意图是()。 A. B. C. D. 5.要统计东莞近五年降水量的变化情况,选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D. 不确定6.王校长想知道近几年学校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情况,最好选用()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7.兴隆商场今年1~5月空调销售情况如图。

(1)()的增长幅度最大。 A.1~2月 B.2~3月 C.3~4月 D.4~5月 (2)总的销售趋势是()。 A.上升 B.下降 C.不升不降 D.无法判断 8.育才小学六年级同学从学校出发,乘车0.5时来到离校5千米远的图书馆借阅书籍,0.5小时后继续前进,乘车1小时后,来到离校8千米远的科技馆参观1小时。你认为能正确描述这个事情经过的关系图是( )。 A. B. C.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太平中心校新形式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太平中心校立志小学教师吕文良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1、引言:同学们,最近人们都在关心城市空气质量,你们知道这是为什 么?空气质量好坏,其实与PM2.5有关,对于PM2.5你有哪些了解? 那么最近上海的空气质量如何呢

2、复习条形统计图:课前,老师收集并整理了上海过去7天的PM2.5数据,并绘制了一副条形统计图,仔细读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根据直条的长短,我们能清楚地知道PM2.5的含量是多少。如果要进一步反映PM2.5含量的变化情况,除了用这样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猜猜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绘制方法 4、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图表,解决问题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组成与区别 1、出示:折线统计图绘制过程。 2、小组合作研究: (1)一副完整的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3、质疑:那么点与折线在折线统计图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4、小结:由此可见,折线统计图就是根据数量的大小先描出各点,然后用折线将各点依次连接起来,这条折线反映的是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二)读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根据图意,解读数据。 (1)4月18日,pm2.5的含量是多少微克/立方米 (2)在这七天中,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差 (3)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好,pm2.5的含量是多少?

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郑州市中原区特色实验小学:王伟华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8、109页。处理练习十九第1、3、4、6题及有关的练习。 【课程标准】 《单式折线统计图》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发展统计意识。” 【内容分析】 《单式折线统计图》一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统计这一单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以后的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及用途;基本掌握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从折线统计图上学生易于看清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并能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培养统计观念。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并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学生结合实例,能够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变化规律,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做出简单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和预测。 3.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初步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4.学生通过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中,有意识的获取一些数据信息,并能简单读出折线统计图中所反映的事实和趋势。 【评价设计】 1、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2、表现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何超萍 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及科学的态度。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并学会简单的分析。 认识折线统计图 的特点,并学会 简单的分析。课型新授课 课 时1课时 教师活动教学 环节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 1.同学们你们知道机器人大赛吗?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机器人的图片,一起看一下吧!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2.课前我收集了中国近几年来参加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人数,并把它制成了这样一张统计表。仔细观察,你能从统计表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出示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 年到()年参观人数增加最快。 你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计算)3.能不能不通过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直观得看出2007年到2008年人数增加最快呢?(条形统计图) 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能) 好的,老师相信你们,条形统计图我们已经学过了,每次画条形统计图时你感到最麻烦的是什么? 能不能把条形统计图简化一些呢?(把条形统计图转化为折线统计图)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1、学生回答老师的问 题。 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1.初步感知 (1)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纵轴表示?(2 参加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上都找到吗? (3)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参加人数的?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8—10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接触画折线统计图,会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量分析和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在观察、交流、探究、制图、欣赏等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到过这个地方吗? 2.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它是用什么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条形) 二、探索新知。 (一)课件演示: 1、让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请同学们给这个统计图取个名字。 2.刚才同学们看了课件,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绘制的?同座位的说一说,全班交流。 (二)读图教学 1.从这幅折线统计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折线统计图是用什么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点) 3.你觉得每两点间的线段都是一样吗?(不一样)你能用手比画一下吗? 4.中小学生参观井冈山的人数有什么变化?(越来越多)呈什么样的变化趋势?(上升)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折线)你有什么感想? 5. 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说出它们的异同? 6. 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的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7.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折线统计图? 三、自学例1 1、独立完成统计图, 2、回答图后问题。 3、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考试卷带答案

第七单元测试卷(二) 一、填一填。 1.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和( )统计图。 2.(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工厂需要反映车间的产量的多少,应选用( )统计图。 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应用( )统计图。 A.条形 B.折线 2.表示学生参加课外小组的情况,应用(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3.某工厂要反映12个月份产量的增长变化情况,应选用(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4.医护人员记录一位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选用(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三、请你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各题。 一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变化情况统计图 1.模型飞机在第秒时飞得最高,达到m。 2.模型飞机大约飞行了秒,前秒模型飞机的高度呈上升趋势。 3.模型飞机在第2秒时的飞行高度是m,在第14秒时的飞行高度是m。 4.第秒到第秒模型飞机在同一高度上飞行。

5.从图中还可获得其他信息吗?请写出1条。 四、北方甲市和南方乙市2013年3月~11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北方甲市和南方乙市2013年3月~11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月份 气温/℃ 3 4 5 6 7 8 9 10 11 城市 北方甲市0 10 24 28 30 30 25 12 5 南方乙市20 25 30 35 38 38 35 30 20 1.根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 2.根据绘制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这两个城市的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 (2)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温差最大?相差多少摄氏度? (3)这两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105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机器人、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①图上的这些同学都在干什么?(参加青少年机器人大赛) ②如果想了解近几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可以怎么做?(调查,统计)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104页统计表。 2、学生观察统计表,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各个年份参加机器人大赛队伍的数量。) 3、讲述: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 4、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从统计图中还可以看出每一年的参赛队伍的多少。) 5、教师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谁多谁少一目了然。 6、讲述:同学们,统计图除了条形统计图外,还有其他形式的统计图。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7、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 第一步:在统计图的上方写出统计图的名称。 第二步:画出横轴、纵轴和等分线。 第三步:看统计表,找准数据,描点,在所描点的上方或下方标出数据。最后用线段把相邻的点连接起来。 提示:只能连接所有的数据,0点不能连上。 8、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步骤。 9、谈话: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步骤,太冗长,不容易记忆。 我们可以概括一下: (1)写名称 (2)画两轴和等分线。 (3)描点、连线。9、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能清晰地反应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10、分析数据变化的趋势。 思考回答: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青少年的科技意识增强了,越来越喜欢机器人大赛了。)你有什么感想?

第1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公开课教案

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难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新人教版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检测卷(答案解析)

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新人教版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检测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要反映一个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用()比较合适。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统计表 D. 以上三种都可以 2.要反映一位病人24小时内心跳次数和变化情况,护士需要把病人心跳数据制成()统计图。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D. 统计表3.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时,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4.张阿姨开车去办事,半途中突然有一只狗冲在车前,她用力刹车才没撞它,张阿姨受惊后仍开车回家.右图曲线是张阿姨开车的速度记录。张阿姨在什么时间为躲避那只狗而刹车?( ) A. 8:01 B. 8:06 C. 8:08 D. 8:11 5.下面一组折线统计图中,哪个折线统计图更合理?() A. B.

6.如图是某商场跳绳销售情况统计图:买7米跳绳需要() 元. A. 18 B. 36 C. 42 D. 48 7.要反映一~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最好选择( )统计图。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8.要绘制一幅表示某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采用( )统计图较为合适。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9.要反映当天气温变化情况,应选用()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10.“龟兔赛跑”中,骄傲的兔子自认为遥遥领先就在途中睡了一觉,醒来时才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最终乌龟先到了终点…下列各图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是()。 A. B. C. 11.要统计小红身高的变化情况应选用()统计图。 A. 折线 B. 扇形 C. 条形 12.下列统计图中的(),能反映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 A. B. C. D. 二、填空题 13.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个,称为________折线统计图。 14.右图是一个水龙头打开后出水情况的统计图。这个水龙头打开的时间和出水量成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 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 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 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 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 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自2001年起,我国每年都举办一次青少年机 器人大赛。老师收集了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并制成 了咱们熟悉的条形统计图。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一会我们就顺着这竖条的高低起伏,从2006年开始,用小 手来笔划一下这七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刚才的条形统计图变成了现在这种形式,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导入新课。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来观察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从统 计图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1)了解点的作用 组织学生交流得出:这折线统计图中如果点的位置越高, (板书:高)表明数量越多,(板书:多)老师把这个发现记录下来,反过来,点的位置越低,(板书:低)表明数量越少,(板书:少)也就是说这折线统计图是通过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板书:数量多少)。 (2)了解线的作用 学生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交流得出:通过这线的起伏看出数量 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增减变化) 教师说明:2007年到2008年的这条线段就像山一样很陡很斜,线段越长越陡,表明数量变化越大,反过来线段越平缓越短,表明 数量变化越小。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点和线的作用, 那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后出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师:从图中,你能看出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整体变化 趋势吗?你有什么感想? 生:汇报 师:你能根据这个变化趋势预测一下2013年会有多少支队伍参 赛吗2014年呢? 师小结:老师发现你们在汇报时参赛队伍越来越多,这折线统 计图太神奇了,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够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 (2)绘制折线统计图。 师:老师对2013年和2014年参赛队伍数量进行了实际调查,2013年实际上有530支队伍参赛,2014年有545支队伍参赛。我们 就以这两个数据为例,拿出1号作业纸,尝试着把2013年和2014 年的数据绘制到折线统计图上。(学生活动) 生: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4、观察比较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六单元统计 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重难点:理解众数的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授课时数:约4课时 第一课时(64) 一教学内容 众数 教材第122 、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 、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四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教材第12 2 页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 l )算出平均数是1 .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合适。 ( 2 )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合适。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 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 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市2003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 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 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 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 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06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05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详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思考】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并初步掌握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通过学习课标、教参、教材,我有如下思考: 一、怎么样建立学生的统计观念 1、让学生经历、体验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观念”在人们的亲身经历中建立,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爱因斯坦说过,“纯逻辑的思维不可能告诉我们任何经验世界的知识,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是始于经验并终于经验的”。让学生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进行交流等,这就是过程的经历。因此在统计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留给学生足够的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中。 2、要让学生读懂统计图 在生活与工作中,数据无处不在,这些数据可以用形象的统计图表来表示。我们在报刊、电视、书籍、网络等到处可以看到统计图表。图表告诉世人许多信息,给我们对事件做出预测和决定提供便利。因此读懂图表,对学生来说相当重要。 3、让学生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与方法。 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是复杂的,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用数据的描述来解决。让学生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感悟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进行“统计”。只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体会这种策略和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和分析数据,获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逐步树立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第七单元统计 第一课时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技馆吗?多去参观科技展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想了解1998~2003年昆明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 出示条形统计图。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解疑合探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三)、质疑再探 小组讨论:(1)、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出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请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师再带领学生小结。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什么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起来说。 (四)、巩固应用 练习十九第1题 先观察折线统计图,再说一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问题。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外作业 课本115页第6题 折线统计图 点数量的多少 线数量的增减变化 上升——增加水平——不变下降——减少 课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 计图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难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

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统计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的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课本105页"做一做") 你能根据统计表(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并制成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三、课堂作业 完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04、第105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六第1、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学习,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通过学习掌握单是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难点: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具学具: 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玩机器人吗?你想参加机器人比赛吗?淘气就是一个机器人迷。他搜集了从2006年到2012年的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表。 师: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年到()年的队伍增加最快。你是怎么得到答案的?能不能更直观地看出队伍支数的变化情况呢?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淘气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师: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生1:这副图的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参赛队伍的支数。 生2:2007年参赛队伍最少,只有394支。 生3:2012年参赛队伍最多,达到了519支。 ……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请同学想一想条形图有什么特点?要想直观反映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选择什么统计图更合适?请你们试着画一画。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自主探究。

师:淘气,还画出了下面的统计图: 519 489499 468 454 426 394 师:这副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生: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参赛队伍的支数。 师:每年的参赛队伍在这副统计图中都能找到吗?谁来指着说一说。 生:能。(学生指出) 师:这副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参赛队伍数量的? 生:点。(板书)

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的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信息整理方法,激活经验 1、出示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据。请同学们观察,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还能用学过的什么来表示呢?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表示多少?接下来每格代表多少? (二)、对比引出折线统计图 1、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师: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直观。条形统计图通过直条的长短,就能够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每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有变化吗?(有)你能用手势按顺序把变化比画比画吗? 全部生尝试。指一生试一试。 2、从折线统计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比较两种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标题,横轴,纵轴。 (2)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两种统计图在表示数量时,有什么不同吗?那条形

统计图的数量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折线统计图的数量又是用什么来表示的?生: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 (3)从折线统计图上还能一眼就看出哪一年最多,哪一年最少吗? (4)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多少,还可以通过折线的高低起伏看出数量间的增减变化 4、折线统计图从整体上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预测2013年参赛队伍是多少支吗?生预测 (三)、选择统计图,画折线统计图 (1)第一小组身高情况统计表 (2)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统计表 谁更适合画折线统计图?为什么? 陈东的身高情况,如果画成折线统计图,会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手势表示?完成课本105页做一做。 小结:根据数据的特征和我们的需要来选择。我们要注重看数量的多少,选条形统计图。注重看数量的变化,选折线统计图。 (四)、分析统计图,解决问题 1、丽丽跳绳前后每分钟心跳情况统计图 从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观察思考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 教学用具准备: 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P.42页主题图 这是一什么表? 2000年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统计表。 从表格中你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七月份平均温度最高,一、二月份平均温度最低 2、有时,我们为了要了解一些情况,就需要作一些统计工作。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到统计一单元进行学习。

二、探究新知 1、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情况,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清晰地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 用条形统计图 2、我们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在方格纸上试者画一画,回忆一下条形统计图。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制作条形统计图 (1)确定横轴(统计的项目)、纵轴(统计的数据,确定单元格大小) (2)画条形(条形粗细相等,间隔相等) 4、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什么来? 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值,很直观。 5、但是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用什么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用折线统计图) 6、课件出示:P.42/2004年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它包括哪些部分?与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都有横轴(统计的项目)、纵轴(统计的数据,确定单元格的大小)(课件1演示横、纵轴;课件2演示一格表示1℃) 不同之处:先确定点(横轴与纵轴交界处),再连接各点。 (课件3演示3月份的平均气温;课件4演示平均气温最高月份。) 7、折线统计图中怎样直观地反映出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 8、怎样看?那我们就看一看折线上升、下降的含义。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试卷及答案 《折线统计图》同步试题 浙江省诸暨市璜山镇化泉小学周妮(初稿)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汤骥(统稿) 一、填空 1.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售出图书最多的一天比最少的一天多()册;(2)星期五售出的图书册数是星期四的()%。考查目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答案:(1)600;(2)137.5。 解析:根据题意观察折线统计图,从图中获取相应的信息。第(1)题用售出图书最多的一天的对应数量减去最少的一天的对应数量即可;第(2)题用星期五售出的图书册数除以星期四售出的册数,即可

得到所求的百分比。 2.下面是一辆汽车与一列火车的行程图表,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千米; (2)火车停站时间是()分钟; (3)火车停站后时速比汽车每分钟快()千米;(4)汽车比火车早到()分钟。 考查目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答案:(1);(2)10;(3);(4)5。 解析:解答时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分析得到问题的答案。第(1)题根据统计图可知:汽车出发的时刻是7:55,行驶到15千米时的对应时刻是8:20,所以用路程(15千米)除以时间(25分钟)即可;第(2)题从图中可知火车在8:00到8:10之间停站,也就是停站时间是10分钟;第(3)题可先求出火车停站后的时速,再减去汽车的时速即可;第(4)题,由图中得出信息可知汽车到达时刻为8:20,火

车到达时刻为8:25,汽车比火车早到5分钟。 3.小刚和小强赛跑情况如下图所示。 (1)()先到达终点。 (2)请用“快”“慢”来描述他们的比赛情况:小刚是先()后()。 (3)开赛初()领先,开赛()分钟后()领先,比赛中两人相距最远约是()米。 考查目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答案:(1)小强;(2)快,慢;(3)小刚,3,小强,100。 解析:解答时先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从图中可以得出每个时间点所对应的小刚和小强各自跑步的路程,明确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并且利用图中的数据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4.看图填空。 (1)小华骑车从家去距离住处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小华去图书馆的路上停车()分,在图书馆借书用()分。

【精选】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优秀教案 第1课时折线统计图 一、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105页例1 【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学习折线统计图,教材以2006-2012年机器人大赛队伍为例,通过观察比较统计表中每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和变化情况,教材画出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年参赛队伍的数量,而不能反映增减变化情况,教材又介绍了统计图的另一种画法,从而得出折线统计图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画条形统计图,具备了一定的画图基础,所以在画折线统计图时应该不存在问题。只是连线时要用折线,在每个点处标上数字。 【教学目标】 1.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征。 2.会根据统计图分析统计数据,对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3.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怎样画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进行口答。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新知探究】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主题情境图。 师:这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教师归纳: 可以看出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每年参赛队伍的数量。 (2)提问:为了既能反映每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又能反映每年参赛队伍支数的变化趋势,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右边的图(课件出示),观察后,你发现什么? 发现:右边的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从2006-2012年参赛队伍呈上升趋势。 (3)小结: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各个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 2.教学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 (1)先确定好横轴和纵轴及每一间隔表示的数量,画好方格图。 (2)根据横轴、纵轴对应的数据描点,在每一处标上数值。 (3)用直尺将这些点连起来。 【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08页第1、2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不仅能反映各个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