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

胡各庄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雨巷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

主备者:审核:高一语文组时间:

一、教学目标

1、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正确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

3、学会从多个角度鉴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点

分析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对象征意义的掌握。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7年夏创作完成《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他的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他的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

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2、写作背景

①本诗写于1927年夏,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②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但一往情深却遭到冷遇,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3、意象与意境

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若干意象抅成的融入主观情感的氛围或艺术情境。

二、课前预习

1、试读,感受诗歌的美。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字词积累

彳亍():

太息():

颓圮():

3、仔细学习知识链接部分,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试着把握诗歌主题。

三、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欣赏诵读,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感受诗歌的意境、情感

2、学生诵读,同时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可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分析)。感情基调是:

(二)赏析诗歌,深入探究

1、《雨巷》中有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充分展开想象,并描述这个故事。

2、诗歌中呈现的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心情?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意境是怎样的。

3、《雨巷》的这一意境主要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这些意象都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具体分析。

4、诗歌哪些小节是用来描写姑娘的?诗人笔下丁香般的姑娘有着怎样的形象与特点?

5、诗歌哪些小节写到了“我”?“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6、这是一首什么诗?请概括《雨巷》的主旨。

7、探讨《雨巷》的艺术特色。

四、课堂小结

五、课下小练

①赏析杜甫《漫成一首》这首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组成了怎样的意境?

②阅读顾城的诗歌《小巷》,其中的“小巷”、“旧钥匙”、“墙”分别象征什么,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六、课后反思

《沁园春长沙》课后习题答案

《沁园春·长沙》课后练习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2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 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3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请用“∣”画出下面几个诗句的朗读停顿。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万类霜天竞自由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

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C.是疑问句和拟人。D、“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6.对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D分析:采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应属于现代诗歌,所以D项是错误的。

沁园春长沙问题详解导学案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 qìn jú màn ɡě chàng liáo kuò 1.问题导学: 1、本词开篇三句在有何作用?“独立寒秋”中的“独”有何意味? (试结合李白“独坐敬亭山”、柳宗元“独钓寒江雪”、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 维“独在异乡为异客”等体味“独”的不同内涵。) [对应考点:考查诗歌重要句子的作用及诗歌语言] 【答案】(1)开篇三句点明时间、地点、特定环境以及主人公形象,以此引起下文。(2)“寒秋”指有寒意的深秋。词人在深秋季节,独自伫立在橘子洲 头,看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塑造了词人卓然独立的形象。 1.答案:(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坦荡从容,显示了砥柱中流的气概。) 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钟情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孤高隐逸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孤苦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惆怅 :“独立”一词不仅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滚滚 北去的湘江,在秋风中伫立,心绪起伏,神思翻腾的情态,状写了一个奋发青年 的坚挺沉稳的形象,表现出诗人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联系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定。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苏轼《卜算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 2、词的上片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 (试从描绘意象、营造意境、写景手法等角度分析景物特点。) [对应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及表现手法] 【答案】 写景角度及手法描绘意象营造意境精神情感 远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富有活力,自然万物在 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 生命状态。(万类霜天竞 自由) 博大的胸怀;积极乐观的 性格;冲天的豪情。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 俯视鱼翔浅底 6)关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A “意象”,所谓“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融人了词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

2011《雨巷》导学案(学生)

《雨巷》导学案 设计:宋长生审核:高一语文组时间;2011.9.26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知识链接 一、意象和意境 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如月亮、寒蝉、鲜花等 意境:由意象营造出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 在诗歌中,由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形成的氛围,这个氛围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意境。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造了一个宁静,幽深,略带感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的嘲笑。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最后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结婚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迫于无奈,1932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三年后听到施绛平移情别恋的消息,他匆匆回国。结束了他近八年的恋情。被誉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以短暂而传奇的人生,代表了一代中国抒情诗人的内在品质,以至在他离世50多年后,诗歌依然名重诗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做能代表他的人,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雨巷》。 《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小行,这首诗既实有虚。 全诗赏析 1;有表情朗读并背诵这一首诗 A;读准加点字注音 彷徨()寂寥()彳亍()()惆怅()()颓圮()撑着() B、理解词语 (1)彳亍:慢步走,要走不走的样子。 (2)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3)寂寥:寂静、空旷。 (4)惆怅:伤感、失意。 (5)颓圮:毁坏、倒塌。 C、读准节奏,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 2、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你能否展开想象勾勒一幅“雨巷”中的图景? 3、作者为何“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什么不是国色天香的牡丹? 不是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 不是一支春带雨梨花?而非要是丁香呢?

雨巷导学案及答案

2《雨巷》导学案(课时1)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能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2、能理解诗中主要意象的作用。 3、能背诵《雨巷》。 【学习重点】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自主学习】 一、《雨巷》背景知识: 1.现代诗派简介 “现代诗派”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现代诗派的鼎盛时期。它是对象征诗派与新月诗派变革性的继承与发展,它的核心是”象征主义”。 2.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

沁园春雪导学案(学生用)

1■沁园春?雪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字词等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诵读诗词,会赏析词中优美句子。 3、走进诗词意境,说说诗词的思想感情,概括词人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4、学会比较阅读。 【学习重点】 1、学会欣赏诗词,体会词的意境,说说作者表达的感情。 2、概括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 学会比较阅读。 【知识链接】 1.词的知识 文体常识积累: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2.创作背景与发表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后,毛泽东率长征队伍胜利到达陕北,在陕北清涧县,毛于一场大学之后攀到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于是诞生了这首《沁园春雪》。 3.文学常识: (1)走进作者:毛泽东,字 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和 ____________ ,中国共产党、 诗人,书法家。 【自主学习】 1、注音。分()外妖娆() 数()风流人物 2、解释下列词语,加点的字 另作解释。 惟余莽莽:风流人物:折腰:风骚: 红装素裹: 3、课文解读 (1) 来。 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1893年12月26日生,1976年—,伟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笔名 成吉思汗()今 朝() 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2) 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 高一语文组审编2013、8、31 【学习目标】 1.理解丁香、雨巷两个意象,体味诗人感情; 2.诵读诗歌,探讨本诗营造氛围的手法; 3.学习用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的忧苦哀愁 【学习重难点】 1.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 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1将预习时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笔标记,在课堂上认真学习; 2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维,大胆质疑。 【知识链接】 1、作者生平简历 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1927年写的《雨巷》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1932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社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不过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翻译外文著作上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另外还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1935年春天,由于他参加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便启程回国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转至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且创办了《耕耘》杂志1938年春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1949年6月,参加在北平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后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科科长,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学习目标】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3、积累掌握文中字词。【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中的1、2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哲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时期都有诗作,或抒情或怀古或咏物,展现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著名诗人克家曾说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二)背景资料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片段二: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预习检查】(一)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写出括号内相应汉字。 橘()子zhōu()头层林尽rán () 百舸()争流鱼xiáng()浅底万类霜天jìng()自由怅()liáo kuò()问cāngmáng

()大地Zhēng róng()岁月稠挥斥方qiú()万户hóu()màn()江碧透浪è()飞舟(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漫江:舸: 寥廓:遒:苍茫:主:峥嵘: 激扬文字:稠:风华正茂:遏: 挥斥:击水: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 三、品读上阙,探究下列问题。(一)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来写的吗?意象: (二)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的? (三)试概括上阙描绘的景物的特点:、(四)关于秋景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绘的吗?写出古人描写秋景的诗句,诗人与古人有何不同。(五)本阙开头三句,语序同一般词序不一样,你能调整好并说说它的大意吗?(六)上阙最后三句,写出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提出了什么问题。四、品读下阙,探究以下问题。(一)导读:阙的上下片写法上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下片首句称过片,起过渡作用。

《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重点文学常识; 2. 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3. 分析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把握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 4. 反复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对象征意义的掌握。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文学常识: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 主义诗人。望舒是他给自己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而潇洒。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相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2、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27年夏,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 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

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 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 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 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3、现代诗派该诗派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 绕这个刊物并且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 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现代诗派的鼎盛时期。它是对象征 诗派与新月诗派变革性的继承与发展,因而以戴望舒为代表的 现代诗派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现代诗派的诗艺核心是象 征主义。 4、表现手法简介: 象征:拿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一种写作技法。 重叠:相同的字、词、句,在诗中重叠地出现,叫作重叠。 反复:用相同的字、词、句、段,重复的出现在诗中,叫作反复。课前预习 1、试读,感受诗歌的美。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字词积累 huáng wǎn chóu liáo 彷( ) 凄( ) ( )怅寂( ) huáng wǎn tìliáo 惊( ) ( )惜( )傥( )廓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

《雨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探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4、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法指导】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追求与诗人的心灵对话。 2、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化虚为实,领略诗歌意境。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 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向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2、作品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说《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3、补充 丁香:花开在仲春,白色或紫色,淡雅而不轻佻,姣好芳香,可惜花期比较短容易凋谢,形状像结, 被赋予结扣、愁结的象征意。 二、自主学习: 1、字词识记 雨巷()巷()道撑()着彷()徨()寂寥()彳()亍()惆()怅() 凄婉()颓()圮() 2、用“/”划分下面一节诗的节奏,标出韵脚,体会其音乐性,并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注意感情基调)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3、读完《雨巷》,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试谈谈。 【探究案】 徜徉《雨巷》,品味精读 一.鉴赏形象: 1、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情节和相关诗句简析这些意象。 2、“丁香一样”的姑娘有怎样的形象特征?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形象。

【高中新教材】1.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毛泽东同志的相关经历。 2.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4.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语言建构与运用:自读、品读与朗读相结合,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诗歌写作思路,促进思维发展,培养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毛泽东词的意象,鉴赏词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形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毛泽东词的特点,领略诗词的艺术美,积累名句,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理解词中意象。 2. 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句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鉴赏评价能力。 【课前准备】 1.温故知新:回顾毛泽东生平及创作,体会毛泽东的伟大情怀;默写《沁园春?雪》。 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3.自查资料,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4.自读《沁园春?长沙》,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检: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词的知识: (1)词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_______,盛行于_______。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_________(≤58字)、_________(59-90)、_________(≥91字)。

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________,“沙”是词的__________。 【答案】(1)长短句诗余曲子词隋唐宋。 (2)小令中调长调;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豪放派婉约派; (3)词牌;句数字数平仄;词牌题目。 2.作者及写作背景: (1)毛泽东,字。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 (2)《沁园春·长沙》写于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该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答案】(1)润之革命家文学家 (2)1925 (二)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漫.()江百舸.()争流 怅寥廓 ...()岁月稠.()峥嵘 ..() 方遒.()浪遏.()飞舟万户侯.() 【答案】qìnmàn gěchàng liáo kuòchóuz hēng róngqiúè hóu 2. 理解下列字词在词作中的语义 漫江:舸: 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怅: 寥廓:谁主沉浮 ... 峥嵘:稠: 恰: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 遒:激扬: 粪土:击水: 浪遏飞舟: 【答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精彩开篇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的感受怎样,让我们一起走 进《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鲁迅认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那一代领袖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景象呢?这一节课,就先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北国雪的风姿,同时也体 会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诗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稍逊.风骚()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莽莽: 妖娆: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一代天骄: 数风流人物: 风流人物:。 2.了解有关文体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 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景知识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 信心。

雨巷导学案答案

《雨巷》导学案答案 第二题答案 三段:冷漠凄清惆怅 四段:如梦凄婉迷茫 五段:默默走尽雨巷 六段:消散颜色芬芳 第三题答案 彷徨:写出诗人在那个时代的迷惘 悠长:写出现实道路的漫长,小巷的深长 希望:写出作者是有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怨,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怨。 第四大题答案 到了颓圮的篱墙:象征精神的惆怅 远了、远了:象征留给作者的只有孤独和哀伤 散了、散了、消散了:象征理想的飘渺,诗人的伤感 第五大题答案 1、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 怨的姑娘。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 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 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 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2、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例子第四大题 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散了,散了,消散了” 3、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是象征性的意象, 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 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 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 深的美感。 第七题答案 答案: 1.俯卧撑(chēng)彷徨(huáng)寥寥无几(liáo)惆怅(chóu chàng)风流倜傥 ..(tì tǎng)枸杞(q ǐ)颓圮(tuí pǐ) 2.忧愁颓废寥阔 3.①雨巷诗人②D项,“新诗”仍然有格律诗,依旧要保持押韵的特点,只是相对自由一些。 4.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 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首尾两节除个别词语和标点不同外,其它语句完全相同。这种手法构成了声音和感情的回 环往复,强化了节奏感和音乐性,增强了诗歌的抒情 色彩,同时也使得全诗笼罩在缠绵悱恻、挥之不绝的 愁绪中 《雨巷》导学案答案 第二题答案 三段:冷漠凄清惆怅 四段:如梦凄婉迷茫 五段:默默走尽雨巷 六段:消散颜色芬芳 第三题答案 彷徨:写出诗人在那个时代的迷惘 悠长:写出现实道路的漫长,小巷的深长 希望:写出作者是有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怨,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怨。 第四大题答案 到了颓圮的篱墙:象征精神的惆怅 远了、远了:象征留给作者的只有孤独和哀伤 散了、散了、消散了:象征理想的飘渺,诗人的伤感 第五大题答案 4、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 怨的姑娘。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 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 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 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5、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例子第四大题 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散了,散了,消散了” 6、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是象征性的意象, 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 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 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 深的美感。 第七题答案 答案: 1.俯卧撑(chēng)彷徨(huáng)寥寥无几(liáo)惆怅(chóu chàng)风流倜傥 ..(tì tǎng)枸杞(q ǐ)颓圮(tuí pǐ) 2.忧愁颓废寥阔 3.①雨巷诗人②D项,“新诗”仍然有格律诗,依旧要保持押韵的特点,只是相对自由一些。 4.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 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首尾两节除个别词语和标点不同外,其它语句完全相同。这种手法构成了声音和感情的回 环往复,强化了节奏感和音乐性,增强了诗歌的抒情 色彩,同时也使得全诗笼罩在缠绵悱恻、挥之不绝的 愁绪中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教学教材

厦门市大同中学师生共用导学案(高中语文) 课题:《沁园春·长沙》课型:新授课时:共1课时 执笔:游军培时间:2011年9月 备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3.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重点难点: 1. 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 2. 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导学案使用人: 使用具体日期: 学习过程: 一、了解知识 (一)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所谓“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是指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以片数多少可以分为单调词、双调词以及三叠词、四叠词等。 词的流派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二)背景知识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二、预习导学 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精品学案 【学习指引】 《沁园春·长沙》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与高一新生刚刚进入高中生活,开始高中学习的时间节点密切相连,与高中生正值美好青春年华的时间段紧密相连。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紧扣“青春”的主题,将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入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中,号召生命的崭新活力。 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这首词,抒发了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了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注意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 【素养目标】 1.明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鉴赏这首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学习重难点】 1.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从写景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把握词作在意象选择上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学习方法】 1.语言品读法:诵读——美读——成诵 2.点拨法:抓关键词语,点拨学生理清脉络,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评价毛泽东的作品:他(毛泽东)的作品,给传统的诗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博大渊深的胸怀,厚实的文学修养,高超的表现艺术。他还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的确如此,我们从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中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2)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本课诗歌内容,识记字词的音形义,熟读诗歌。 二、预习内容: 1.下面加黑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廖廓(liáokuò) 百舸(ké) 碧(bì)透橘(jú)子洲 B.苍茫(cāngmáng) 沉浮(fú) 携(xié)带竟(jìng)自由 C.峥嵘(zhēngróng) 遒(qiú)劲挥斥(chì) 岁月稠(chóu) D.惆怅(chóuchàng) 遏(è)阻激(jī)扬万户侯(hóu) 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4.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6.词的下阕写同学少年,表现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活动志趣的句子分别是: 精神面貌:____ 活动志趣: 三、提出疑惑

沁园春雪 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及答案【学习重点】 1.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习难点】 1.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 2.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的,这是作者的立意所在。 【自主预习案】 1.作者简介: 作者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他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2.写作背景: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3.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折腰() 稍逊()成吉思汗()今朝()

分外妖娆()稍逊风 骚()数风流人物() 4.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zhuāng 素裹()顿失tāo tāo() 江山多jiāo()一代天jiāo() 5.诗歌朗读: 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6.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找出来。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3、qìn mǎng zhuāng zhéshāo hán zhāo fèn ráo sāo sh ǔ4、装滔滔娇骄 6、(1)上片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动:山舞银蛇,原驰蜡(2)望(3)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高山、原野、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面对这娇美万分的北国风光,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板书课题)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指名学生朗读,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进行正音教学。)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雨巷导学案含答案

诗两首 雨巷 晨读在线 代赠【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赏析】诗中的女子,深居高楼,黄昏时分,她因百无聊赖而思念起情人,渴望和他想见,眺望远处,发现玉梯横断,被阻隔而无法相会。眼前芭蕉顶部长出的新叶还未舒展开来,丁香的花蕾仍然含苞待放。它们在清冷的春风里,样子就像各怀心事一样,各自愁眉不展。就像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含蓄委婉的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完全表现出来了。 作者介绍: 戴望舒(1905~1950)浙江人,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原名戴梦鸥。代表作《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作品创作分早期和后期两部分。早期作品多写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有朦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后期作品多写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显得明朗、诚挚,代表作《我用我残损的手掌》。 背景介绍: 《雨巷》创作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热的革命高潮中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出现新的希望,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 预习检查: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彷徨.()寂寥.()彳亍 ..()凄婉.()颓圮.() ..()惆怅 巷:雨巷.()巷.道()悄:悄.悄()悄.然() 结:结.实()结.构() 欣赏诗歌 一、整体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思考一下这首诗弥漫着一种怎样的情感? (忧伤、、、、) 二、鉴赏形象: 1、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说说你对这些意象的理解和看法。 诗歌中的意象 总结意象的意蕴: 雨巷:油纸伞: 篱墙:丁香般的姑娘: 2、“丁香一样”的姑娘有怎样的形象特征?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形象。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3、积累掌握文中字词。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一、【预习检查】 (一)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写出括号内相应汉字。 橘()子zhōu()头层林尽r?n () 百舸()争流鱼xiáng()浅底万类霜天jìng()自由怅()liáo kuò()问cāngmáng()大地Zhēng róng()岁月稠挥斥方qiú() 万户hóu()màn()江碧透浪a()飞舟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漫江:舸:寥廓: 遒:苍茫:主: 峥嵘:激扬文字: 稠:风华正茂: 遏:挥斥:击水: 指点江山: 粪土当年万户侯:二、文本解读,探究问题。 (一)本词上阙写秋景,请找出上阕作者所描写的景物 (二)上阙描绘的景物有哪些特点? (三)上阕是如何来描写景物的?(请从描写手法入手探析) (四)请找出你学过的关于描写秋景的诗句,并比较它与本首词在秋景写作上的不同点? (五)上阕所描写的秋景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在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六)“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七)下阕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八)探究:结尾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三、巩固提升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 róng)携(xi?)遏(a)制 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yáo) 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百舸寥郭 B、沉浮携带仓茫 C、挥斥酋劲峥嵘 D、遏阻惆怅激扬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粪土 ..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粪土)B、怅.寥廓(失意) C、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D、浪遏.飞舟(阻止)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5、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景表现出来。选出本诗锤炼得精彩的字,并分析。四、课外迁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相应的练习。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1929年10月) 注:1929年秋天,红四军在福建省西部汀江一带歼灭土著军阀,攻克了上杭。 1、本词的题目是,采桑子是这首词的。一首词必须有,题目不一定有。 2、“人生易老天难老”采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对“战地黄花”,作者从什么角度去描写? 3、“寥廓江天万里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高考链接: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