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报告总结-关于欠发达山区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理性思考 精品

报告总结-关于欠发达山区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理性思考 精品

报告总结-关于欠发达山区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理性思考 精品
报告总结-关于欠发达山区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理性思考 精品

关于欠发达山区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理性思考随着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作为底子薄、基础差、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达山区来说,其行政村进行适度的规模调整已势在必行。

如何搞好行政村规模调整,便成了一个重大课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结合文成县这个典型欠发达山区的实际和本人的工作实践,笔者就欠发达山区行政村规模调整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一、欠发达山区行政村的现状特点行政村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单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废除了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应当肯定,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在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深入,面对如何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农村资源配置,降低农村建设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一系列时代课题,欠发达山区现行的行政村逐渐呈现出某些不适应性。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现状特点1、行政村数量多,管理幅度偏大。

如文成县33个乡镇共有545个行政村,平均每个乡镇有16个行政村。

其中,最多一个乡镇有47个行政村。

通常讲,为优化人、财、物、信息等资源配置,一个基层单位直接管辖的单元应在7个左右,一般不超出12个。

文成县乡镇偏大的行政村管理幅度无疑会影响到党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高效领导和管理。

2、行政村规模小,居住分散。

文成县545个行政村中,300人以下的村80个,占全县总村数的147,300-500人的村145个,占全县总村数的266,1000人以上的村仅69个,占全县总村数的127。

并且,农户居住较为分散,房屋、闲基地等占用土地多,土地的利用率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精品课心得

精品课学习心得 为了提高专业素质,学习了国家级精品课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旅游礼宾礼仪》和《旅游概论》。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感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学习、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我的体会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专业修养是首要任务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专业素质是最最重要的。如果一名教师连起码的专业素质都不具备,如何上的三尺讲台?如何面对讲台下莘莘学子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精品课中讲课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专业知识比较扎实。这些教师对自己所教授的专业都有很深的了解和研究,对该学科的前沿科学发展方向都有很深的了解,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游刃有余,用最丰富的知识、最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愉快的学习。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有很深的了解和研究,努力钻研课本,吃透每一个知识点,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把每一道练习题都烂熟于心。其次,要认真备课,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课堂上重点突出,有主有次,学生的学习有张有弛,轻松愉快。最后,要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关系,高职高专的学生要把实践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努力让学生出了校门就可以直接上岗。 二、积极投身科研活动。 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这是国家对高校教师的另一个重要的素质要求,对于年轻教师来讲,科研几乎都是最薄弱的环节,对于我也是,为了达到国家对我们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我一定要克服自身的弱点,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对前沿科学的敏感性,利用各种机会为自己充电,作出自己特色的科研成果。 三、几点意见 1、增强精品课的针对性 高职高专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的水平以及国家的要求和本科学生都有一定的距离。本科学生中点在理论方面的学习、前沿科学的了解和研究。而高职高专的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面,争取在毕业之后都能够

行政村规模调整调研情况汇报材料

行政村规模调整调研情况汇 报材料 随着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少有条件的农民朋友开始掀起了迁居城里的大潮,村中居民出现了大量的空缺,而党和国家对“三农”的投入逐年在增加,为了有效降低村级运转成本,优化班子结构,从根本上解决部分村资源少、财力弱、发展慢等问题,政府应适时地提出调整行政村规模这一决策。从11月29日起,我们利用三天时间去16个 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下乡走访和座谈,与当地村民及部分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接触,以及外地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成功经验,形成以下调研报告。我们希望,通过这份调研报告,能给县委、县政府在调整行政村规模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xx县行政村的现状特点 行政村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单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废除了“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应当肯定,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在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深入,面对如何加快人流、物流、信息

流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农村资源配置,降低农村建设及行政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一系列时代课题,现行的行政村逐渐呈现出某些不相适应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1、行政村数量多,管理幅度偏大。xx县20个乡镇共有x个行政村,平均每个乡镇有33行政村。其中,义合镇行政村最多有69个,行政村偏多给乡镇党委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高效领导和管理造成了一定影响。 2、行政村规模小,居住分散。据统计,xx县共有x个行政村,其中200人以下的行政村就有x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200-500人的行政村有x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500-1000人的村177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1000人以上的村有56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并且,农户居住较为分散,房屋、闲基地等占用土地多,土地的利用率低,耕种地荒芜多,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加上外迁农户多,真正住在本村的人越来越少,如义合镇高石硷村村户口登记172人,现仅住40-50人;50多人的马川乡高焉村现在仅住几人。 3、基础设施差,共享率不高。由于村数多、财力有限,加上各部门在工作中考虑平衡需要,投入村级基础建设的经费,过于分散,使不少村的水、电、路、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同时,村与村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问题,如有些距离很近的两个村都搞了自己的村阵地建设、自来水设施、电视

09年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09年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2010年3月 一、课程设置 随着医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核心之一。控制遗传病,开展优生指导、降低出生缺陷成为重要国策。本课程的建设经过两年的努力,已在原来的职业基础课基础上,向学生的岗位需求延伸和发展,成为助产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并为适应高职学生的岗位需求及社会的发展,向教务处提出申请更名为“医学遗传与优生”。目前本课程已涵盖了:助产专业的职业技术课、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的职业基础课及护理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三大分支。 在助产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建设中,经过深入临床和学生职业岗位的调研,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高职教育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课程设计。优生指导是助产专业重要内容之一,防止出生缺陷是优生指导重要任务,多数出生缺陷与遗传有关。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从遗传学角度,在基因水平认识生命,了解各种出生缺陷的遗传背景,了解产前诊断的主要方法;熟悉出生缺陷的遗传学预防;能够运用所学的遗传学知识,开展遗传咨询、遗传病的社会调查和优生优育服务。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熟悉优生指导、遗传服务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了解助产专业的发展动态,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适应不断发展的职业需求。 在护理等专业选修课的课程建设中,依据工作过程从新开展课程设计,并在07、08级护理及临床专业开展教学实践研究,与传统教学相比较,获得理想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 在助产专业的专业技术课中,经过临床教研制定新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制作新的教学课件和说课课件。注重选取临床常见病例、产前诊断常用方法、如出生缺陷筛查、优生指导、遗传服务并摘要介绍各种诊断治疗措施的遗传机理和遗传规律,传授遗传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课程起始于临床病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探究;终止于临床病例——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的进程中,使学生熟悉工作过程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通过实验课特别是模拟遗传咨询门诊检测学习效果。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职业基础课建设中,通过专业调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康复专业特征的“医学遗传与优生”教学大纲、教案及教学课件。在介绍医学遗传基础知识基础上,注重介绍脑瘫等精神与运动系统遗传病和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等前沿科学知识,为学生的职业需要和发展服务。 选用教材为国家规划教材,并根据不同专业需要参考如《临床遗传咨询》、《实用优生学》等国内外先进教材及最新研究资料。 参加了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高职教改教材编写,并正在进行专业技术课《医学遗传与优生》教材的编写。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是本课程的重要理念。为此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与设计上,认真听取外聘教师——来自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门诊专家意见。理论与实践交替并同模拟临床遗传咨询门诊结合进行。 由于遗传病的特殊性,需要保护咨询者的隐私权,目前暂不便进行临床见习,我们就以社会调查、自查或网络查询病例、同学在教师引导和辅导下,应用学到的遗传理论及查阅文献予以解答,互相讨论和点评。

最新 农村门牌证更换实施方案-精品

农村门牌证更换实施方案 为推广标准地名使用,巩固我县乡镇行政区划及行政村规模调整和地名标志设置成果,及时准确反映我县行政区划和标准地名,完善地名标志设置,服务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根据省、市关于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要求及《市地名管理办法》、《市门牌管理规定》的规定,对我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涉及地名变更的农村住宅门牌(含其它建筑物、下同)进行设置和更换,同时换发门牌证,对乡镇区划调整后涉及乡镇隶属关系变更的门牌证进行换发。现就设置、更换门牌和门牌证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设置范围 1、更换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涉及村名变更的农村住宅门牌,换发门牌证;换发乡镇区划调整后涉及乡镇隶属关系变更的门牌证。 2、补设近年来新建、改建的农村住宅(含所有建筑物)门牌,核发门牌证。 3、补设、核发各乡镇集镇建筑物门牌和门牌证。 4、地名和编号没有变更的农村门牌按标准化要求全部更换门牌。 二、设置标准 本次设置和更换的门牌等地名标志的版面、规格、颜色、材质应符合 CB17733?1-1999《地名标牌城乡》国家标准,地名的专名和通名及拼写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统一使用反光膜铝质材料,画面为蓝底白字,规格为:农村住宅门牌10×15cm;集镇沿街门牌18×25cm;公寓楼幢牌50×90cm,单元牌18×25cm,户室牌8×12cm;街道路牌30×120cm。 三、设置方式 1、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涉及行政村村名变更的现有住宅门牌,原门牌编号按“XX 村(行政村名)XX(自然村)XX号”编排的,行政村名变更为新行政村村名,自然村名不变,门牌号一律使用原号码;原门牌编号按“XX村(行政村名)XX 号”编排的,行政村名使用新行政村村名,原行政村名的专名变更为自然村名,门牌编号调整为“XX村(行政村名)XX(自然村)XX号”,门牌号一律使用原号码。 2、在原自然村新建的农村住宅(含其他建筑),属原地拆旧建新的,使用原门牌号;异地新建的农村住宅(含其他建筑),原编号时有预留号的按预留号编制,无预留号的以就近门牌号为主号编设子号码(如12―1号)。 3、选劈新地、远离原自然村建造的农村住宅,形成一定居住规模的(10户以上),可按新居住地,命名自然村名,编制住宅门牌号。

精品课程建设两年来总结汇报

精品课程建设两年来总结汇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005.10.10) 本课程是在2003年底被学校确立为校级精品课建设的。本课程原为《邓小平理论概论》,2000年被学校确定为全校15门基础课立项建设,经过努力,在2002年11月学校评估中获得“优”等级。2003年在原有的建设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建设,我们制定了教改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教学文件、教学手段、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经过两年的努力,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 一、抓课程基本建设以教学文件建设为基础 由于本课程是由《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调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新课程,又是一门不断跟踪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课。随着课程的调整,使本课程的建设任务十分的繁重。为了把本课程建设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学校15门基础课立项建设的要求下,我们把教学文件建设作为重点,来推动其他方面的建设。 1、认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抓教研计划的制定、落实和总结。由于本学年是新开课,新教材中相当多的内容是新。怎么讲才能够讲好,有效果。我们采取相互听课和经常性的教学研讨与交流,以利于相互促进和提高。而教研计划,关系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是否有计划地推进和提高。制定计划,最关键的是要求我们目标明确,有计划地去完成,这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落实计划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求承担本课程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按计划去完成,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1999~2000学年以来,我们就严格按照学年有计划和总结,学期也有计划和总结。实实在在地推进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发展,推动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2、抓教材的建设和计划授课书的编写。本课程设置两年来,为掌握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先后使用了三种教材,教育部社政司推荐的和本教育室老师参与省编的教材,同时又购买多种版本教材和参考资料(见材料一)以便学习、吸取各种教材的长处和最新的理论成果。而编写授课计划书,是带动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保证。因此,从课程设置和调整以来,我们把编写授课计划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重要环节来抓。为了集中大家的智慧和优势,我们编写授课计划书是采取分工与合作的办法,即根据每一个教师的长处和优势,撰写某一章节,然后提交教研室集体讨论定稿。这是每学期初我们要认真做的一项工作。为了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我们还编写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学习指南》一本。(见材料一) 二、抓课程基本建设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 对课程建设和改革,我们一直是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但又是以课堂教学为重点而展开的。主要是: 1、在教学内容上,强调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力求讲解两大理论的要义,突出重点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两大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把讲授章节与专题结合起来。如“三个代表”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正确认识和理解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三个代表”的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培训总结1

2014年暑期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建工系:刘井红2014年7月9日—7月10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汪治和刘红燕教授来我院对全体教师进行能力提升培训。汪治教授率先开讲。他结合工作实际和研究成果,用鲜活生动的PPT形式为全院教职工作了题为《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系统设计》、《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内涵》等学术讲座。汪教授从麦可思公司跟踪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分析入手,就人才培养的组织框架体系、专业设置、职业教育特点、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内涵等方面作了精彩的讲解,使广大教职工从新的高度认识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刘红燕教授以教学实例和具体课程为例,详细解析了课程开发、课程设计和上好一课堂的实施方法,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调动学生积极性等问题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并与教师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这样走进家门的培训除了降低了培训费用外,也使培训的受众群体增加,个人感觉很值得也很有收获,先把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精品课程建设对提高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他应该是个团队的结果,需要建设过程中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使一批重点专业的重点课程成为精品课程,以点带面才更利于一个团队教师能力的整体提高。 2、真正上好一门课,除了要熟悉背透教材之外,更要背熟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整体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有什么样的特征,才能针对性的去调整如何针对他们的特征上好这门课。尤其对于我们职业学院的学生而言,普遍都是学生成绩低,基础差,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针对他们的教学,除了课程内容要经过处理,教学方法和技巧更是最重要的。

3、上好一门课绝对不是一天两天的短期功夫,更需要的是老师根据每次上课情况进行长时间的积累,甚至是调整和完善,除了知识的更新,更有教学方式方法的提高和完善。所以这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充分的备课,上课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完善,并在教授一两遍后拿出一套比较成熟的课程体系标准。 4、要成为一名好教师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要热爱教师行业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只要能做到这点,相信随着教师经历的丰富,每个教师都会对自己的教学生涯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这点是我们年轻教师比较欠缺也是最应该学习的地方。培训过程中,两位教授充分利用了两天的时间,中午不休息,培训过程中尽力给我们输入更多的内容,就在下面坐着听课的老师抱怨累时候,他们在上面一直讲得兴致盎然。这些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的敬业和辛苦。内心也非常震撼,低头想想,需要落实到行动上的东西很多! 5、学院一直注重“双师教师”的培养,个人认为派教师到企业学习是一个方面,但是很多时候成果很难保证。如果能从企业、行业聘请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技术骨干任兼职教师来整体带动和完善“双师结构”会有更广的受益面和更好的影响力。 2014.09

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情况汇报

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情况汇报 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情况汇报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报告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的工作情况,请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意见》(浙委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城区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工作的意见》(甬党办号)文件精神,自去年月开始,我区开始启动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并)社区工作。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区推进撤村建并居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仑委办号)和《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仑委办号)两个文件。成立了以俞雷区长为组长,王银泽、汪友诚、刘新华、叶双猛、李跃明、孙黎明等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村改居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动员大会。按照计划,东部乡镇实施行政村规模调整为主,西部街道以撤村建(并)社区为主,通过一年多时间扎实有效的工作,积极稳步地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并)社区,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了城市管理更加有序,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区东部三个乡镇已完成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 梅山乡撤销了个村民委员会,新设立了梅东、梅中、梅西、梅港个村民委员会,由个村民委员会调整为个;春晓镇撤销了个村民委员会,并以三个自然岙为基础,新设立昆亭、三山、慈岙个村民委员

会,村民委员会由个调整为个;白峰镇撤销了原白峰片和上阳片个村民委员会(郭巨片保持原状),新设立了白峰、新峰、司沿、港口、勤山、上阳、下阳、阳东个村民委员会,由个村民委员会调整为个。西部三个街道分别进行了撤村建(并)社区工作: 新碶街道撤销了五星、镇安个村民委员会,居民整体划归百合社区居委会管理;大碶街道撤销了漕头、河南、干家、方夏、沿陈、扎马等个村民委员会,居民按居住状况并入相应的灵岩、高田王、学苑、金泉、坝头等个社区居委会;小港街道撤销陈山、渡头个村民委员会和桥东社区居委会,新设立陈山和渡头个社区居委会。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撤销村民委员会个,新设立村民委员会个、社区居委会个,减少村民委员会个、增加社区居委会个,撤并后全区村民委员会总数为个,社区居委会总数为个。 二、主要做法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并)社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难度大、政策性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城市化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突破二元结构,整体推动城乡改革,加快建设一批规划起点高、发展空间大、综合实力强和领导班子优的现代化农村新社区,加快了农村向城市转型、农民向市民转变步伐。 (一)深入调研,听取意见从去年月底开始,我区从区委组织部、农林局、民政局、区委政研室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在王银泽副书记的带领下,到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历时半年,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期间还组织各街道、乡镇主要领导和区有关部门到江东、鄞州等地参观考察学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篇一所谓精品课程就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自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课程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概况 我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经过一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上学期,我校已有精品课程五门,分别是:李楠主任的高一《化学》,肖伟老师的高一《数学》,刘磊老师的《哲学与人生》,孙传洪老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李兴桂老师的《畜禽解剖生理》等。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和发展,我校的精品课程数量会逐年增加,质量会逐年提高。 为了规范精品课程建设,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利辛县王人职高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完善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促进了精品课程的有序发展。

二、经验总结 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和我校的总体规划,学科传统和重点投入是分不开的。简言之,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以下几点经验: 1、领导重视 我校成立了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张献毅担任,副组长由王孝民副校长和李楠主任担任,其余领导班子和教研组长人成员。精品课程建设由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农学、养殖三个专业组及教务处落实和组织实施,在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设精品课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全校精品课程的规划、经费使用、过程管理、评估验收等工作。 各专业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由专业建设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并 2、经费投入到位 根据课程建设需求,凡经审定立项的精品课程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基本建设,可用于购置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题库建设、实践教学活动、网站建设等,以及参加国内有关课程建设的研讨会议和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检查评

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意 见 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县委《关于开展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我镇决定开展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一、开展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开展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是镇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力举措。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选好配强农村领导班子,有利于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有利于强化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对于提升农村管理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村各有关部门必须统一认识,高度重视,认真抓好。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抓好关键环节,做到步骤稳定,方法得当,工作细致,程序合法,扎实稳妥推进。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调查摸底(2018年12月19日--- 2018年1月15日)。对辖区内行政村的现有规模、班子及干群关系状况、产业发展情况及自然资源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摸底。要深入摸透每个行政村的情况,既摸清当前情况,又分析发展前景,既摸清

产业发展情况,又摸清班子状况和群众基础等情况,为实施行政村规模调整提供可靠依据。2、制定方案(2018年1月15日--- 2月28日)。在调查摸底基础上逐村进行综合分析,按照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调整模式,慎重确定调整方案。制定调整方案,要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对涉及相关行政村调整的内容,要广泛吸收村干部和村民意见,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包括班子组建、资产处置、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等具体实施方案。报经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3、宣传引导(2018年3月1日---- 3月20日)。各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在拟列入调整范围内的村(社区)进行动员部署。要通过召开会议、发放公开信、上门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集中向干部群众宣传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意义和政策,统一思想,消除疑虑。要运用典型引路、政策引导、党团员和群众骨干带头等办法,增强教育效果,使村民群众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调动他们支持和参与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积极性。 4、组织实施(3月20---3月31)。方案经县审核同意后,各村按以下步骤组织实施: (1)分别召开涉及调整村“两委”班子成员会,讲明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必要性和有关政策,就村庄调整的初步意见进行酝酿。达成一致意见。 (2)冻结涉及调整村的财务收支、封存账目、清理债权债务。 (3)指导涉及调整村“两委”分别召开本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传达学习有关精神,讲明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意义和有关政策,就村庄调整方案统一思想认识。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二00九年四月十日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课程建设小组 自2006年2月起,《管理学》课程被学校确定为第二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课程建设小组按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精神与要求,积极、努力、认真地开展《管理学》课程建设工作,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手段和课程特色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完成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与任务,使《管理学》课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Ⅰ.教学队伍建设 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管理学》课程教学队伍梯队:负责人为何苏华教授,主讲教师有陈晶瑛、杨望成、黄耀辉三位副教授,另有三位青年教师。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曾多次获得学校等有关部门奖励。 《管理学》课程教学队伍

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为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任课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制订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学》课程师资队伍培养计划”,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效。教师职称、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共7人,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的队伍。近三年来,有2位教师(罗锋、辛焕平)职称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有1位教师(杨望成)获得博士学位。目前,职称结构情况: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学历结构情况:博士1人,硕士4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本科2人。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 1.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学改革成效显着,受过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承担8项教研课题,并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6篇。 2006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教学改革获奖情况一览表

整合村庄资源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

膨胀村庄规模整合村庄资源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 ——关于对莒南县推行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日,山东省临沂市民政局组成考察组赴莒南县相沟乡利用两天的时间对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了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调研中,共座谈39人,其中乡镇干部17人,社区干部13人,居民代表9人;发放调查问卷80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行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及原因 2004年底,莒南县相沟乡结合市县开展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将原有的54个行政村合并减少到45个,减少9个。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该乡在工作中发现存在部分合并村“貌合神不合”,村干部之间相互扯皮,互不服气,工作效率低,村庄管理混乱,村级社会服务事业发展缓慢等现象。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村干部之间互相拆台;二是部分村宗族派性矛盾仍较突出;三是合并村强弱互补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四是中央惠农政策增多,村庄合并过程中坚持土地合同、债权债务、农业税负等不变的要求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等。2006 年初,相沟乡审时度势,创新思路,借鉴外地经验,提出了建设农村社区的思路。两年多来,全乡共整合32个村庄,建立10个农村社区,行政村数量减少到13个。全乡4.2万人口,其中社区覆盖人口3.2万人,占全乡人口总数的76%。通过社区整合资源,集聚力量,加快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全乡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全市探索出了“大村庄制农村社区”的发展模式。 二、主要做法 该乡坚持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选定三义口村作为试点,将三义口村改为三义农村社区。三义口村是2004年由张家三义口、杨家三义口等6个行政村合并形成,合并后共有2300户,6060口人,221名党员,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是全县第一大村。在社区的建设过程中,该乡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过去村庄管理混乱、街道脏乱、发展滞后的局面。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乡进行了推广。 (一)整合村庄资源,促进社区管理规范化。一是整合管理体制。社区只成立一套领导班子,即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班子职数和交叉任职率根据社区人口数量确定。撤销以前各自然村党支部,成立以社区为单位的党总支,并将支部建在社区各种协会组织上。二是整合村庄资产。将原来各村5%以内机动地、宅基地、建设规划预留地、“四荒”地、集体积累等集体资产全部整合起来,由社区统筹管理和使用。对原自然村涉及的债务转移到社区承担,根据集体经济状况及政策情况,逐年偿还,逐步化解。三是整合村庄同合。原自然村的各业承包合同,全部收归社区集中管理,集中变更发包人。对原自然村签订的未到期合同,继续维持合同期限。待合同到期后,再由社区公开发包。 (二)搭建工作平台,加快社区建设城镇化。一是为新农村建设搭建示范平台。该乡在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时,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提升农村社区示范功能放在首位,引导社区按新农村标准进行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样板。二是为社区群众提供集中服务平台。在全乡农村社区建设中实施“十个一”工程,即:每个社区建设一条商贸大街、一处集贸市场、一处便民超市、一个为民服务中心、一处小学或幼儿园、一处卫生室、一处文化广场和老年、幼儿游乐中心、一处警务室、一处工业及养殖项目区、一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在此基础上,发展各种服务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方便广大居民。三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组织平台。社区内成立各类农业专业合作协会,发挥农村党员和农村

英语视听说精品课程建设年度总结报告

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2006-2007年度) 总 结 报 告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目录 一、教师队伍建设 (1) 1.青年教师培养 (1) 2.团队建设 (1) 二、教学改革研究 (1) 1.教学获奖 (1) 2.教改课题 (2) 3.教改论文 (2) 三、网络资源更新 (2) 1.新编教材 (2) 2.课外资源 (2) 3.实况录相 (3) 四、系统软件维护 (3) 1.资源管理与远程备课平台 (3) 2.教学与管理网站 (3) 五、硬件设施建设 (4)

自成功申报国家精品课程以来,我们按建设规划中的既定目标对本课程进行了教师队伍、教改研究、网络资源、系统软件和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建设、维护和完善工作。 一、教师队伍建设 继续发扬学校和外国语学院一贯坚持的“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中培养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1.青年教师培养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课程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制订了多项激励措施: 1)召开课程组例会,分专题讨论,探讨能体现本课程特色和创新的相关教学与理论问题; 2)激励青年教师申报各级教改课题。先由课程组统一规划选题指南,然后结合个人特长选择研究课题或任务,最后由课程组统一审批并提供一定的启动经费;对于结合 精品课程进行研究的论文,一旦发表即给予奖励。 3)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院和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竞赛; 4)带领青年教师进行《英语视听说》多媒体网络版立体教材的编写和开发; 5)协助青年教师进行录相课的设计、排练和录制。 2.团队建设 实行课程组成员年度滚动制,每年按一定比例滚动。本年度考察和发展新成员1人。 二、教学改革研究 一年来,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支持下,本课程组开展了一系列教改研究与实践活动,取了丰硕的成果和骄人的成绩。 1.教学获奖 1)白解红,全国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白解红、邓杰、邓颖玲、朱小舟、黄继勇,英语视听说多媒体网络教学研究与实践,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3)邓杰,标记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4)邓杰,DJ音视频网络教学系统,湖南师范大学首届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一等奖; 5)邓杰,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度教学优秀奖; 6)朱小舟,第八届青年教师课堂艺术竞赛,湖南师范大学二等奖; 7)罗辉,第八届青年教师课堂艺术竞赛,外国语学院一等奖,湖南师范大学优胜奖。

2018-在农村“两委”换届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易修改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在农村“两委”换届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和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刚才,同志传达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朱孔泉同志对两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重点讲三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和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责任感? 村“两委”换届选举和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是我县农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做好这两项工作,事关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意义十分重大。 (一)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和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做好这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和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改善村“两委”班子结构,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政权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和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是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广大农村干部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村级组织状况和干部素质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党在农村的方针路线政策能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决定着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近年来,全县各级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通过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集中活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基层仍存在一些问题。主

精品课总结

2016-2017学年饶河县高级中学精品课总结我校在2016-2017学年开展了所有一线教师全员参与的精品课活动,教师既是观摩者,也是精品课的参与者,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得到了校领导、教研组大力支持,活动期间所有教师积极听课学习交流,授课教师认真备课,教研组及时评课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这对我校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和指导作用。 在活动中全体出课教师能精心设计,精心准备,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反复推敲每一环节,甚至每一句话。认真的对待活动,教研组内积极备课、评课交流互相学习,可以说这次活动成功凝聚了众人的力量与智慧。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增强了课堂的直观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有些老师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大部分参赛教师挖掘教材,抓住重点,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能有的放矢的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科研处在活动过程中,将各位教师课堂表现、课堂评价进行了汇总,现总结如下:数学教研组组内听课积极,其中高三学年精品课内容多为复习题课,但各位授课教师能够开展专题,把握高考动向,开展系列精品课,内容丰富,高一、高二教师则结合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研组开展的精品课,统计活动听课人次最多,语文教学精品课多样化,涵盖了多种文学体裁教学,课堂文化含量高,内容丰富多彩,都能让学生们体会到文字魅力和文化的深厚! 英语教研组活动中,每一堂课气氛如火如荼,组内成员积极参与听课交流,英语组新进教师较多,但青年教师在组织课堂也可以做到有条不紊显示出自己的扎实功底。 物理教研组在活动中全员积极参与,与师徒结对相结合,新老师积极开展组内评课、备课互动。在精品课活动中与高效课堂新要求挂钩联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高级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精品

《高级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校精品课程《高级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总结 自2008年07月起,《高级英语》课程被学校确定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课程建设小组按照《江苏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文件精神及要求,积极、努力、认真地开展《高级英语》课程建设工作,经过近两年半的建设,该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和课程特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与任务,使《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情况 1.课程改革与建设背景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习阶段的一门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专业技能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承前启后(将低年级学习阶段和高年级学习阶段紧密衔接的专业基础课。高级英语总课时数128,占专业课程的10%,开设时间一学年;其实践性和系统性很强。它在学生学习了《基础英语》、《英语听说》、《英语阅读》《英语语法》等专业课基础上开设的。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高级英语课程是这样规定的: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高级英语》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可见一斑。 2.《高级英语》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放首位。自从我校开设英语专业以来,《高级英语》课程一直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主干课程,严格按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对该课程的刚性教学指标实施教学。(每课都应配备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提高。P23《英语教学大纲》。 长期以来,我院注重对《高级英语》课程的建设,经过了院系领导和众多教师多年共同努力与探索,《高级英语》课程建设已夯实了基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高级英语》教材是英语专业中最具权威性、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针对性和科学性较高的部优教材之一,得到全国英语专业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时数有过几次变动,首届英语专业2000级教学计划中《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92学时.2007年教学大纲修订时将《高级英语》中的阅读和翻译分流到了《翻译》、《英文报刊选读》、《阅读与欣赏》(相当于高级阅读)等专业课程之中;加强了实践性环节:专业认知实习;故课时数由原先的192课时减少到目前的128课时。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教学时数的变化,无疑是为了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熟巧的培养的系统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学校对英语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都比较满意。 二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高级英语》课程组共有7名教师组成,高级英语课程师生比为1:12,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另外配备辅导教师(由本院硕士研究生担任)3-5名,每个班级1

李庄乡村庄布局规划说明

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社区布局规划说明 第一章现状概况 一、规划目的及范围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的合理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 李庄乡社区布局规划范围为李庄乡行政辖区范围。 二、区位条件 李庄乡位于商丘市梁园区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商丘市中心城区10余公里。该乡东邻双八和刘口、西接孙福集和谢集、南与市区和王楼毗邻、北与山东菏泽隔故黄河相望。 三、经济社会概况 2011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为17630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587元,财政收入1100万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5750元。 1、第一产业 李庄乡拥有较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林果等。乡域耕地面积4263公顷,目前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和小麦为主,部分村庄建有蔬菜大棚培育;据统计,2011年第一产业总产值为7200万元。 2、第二产业现状 近几年李庄乡经济发展较快,在镇区东南侧曹楼村聚集形成了较大铝业工业园区,2011年第二产业生产总值18320万元。全乡工业基本形成以铝业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为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供了保障。 3、第三产业现状 近年来李庄乡第三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考虑到距离商丘市区比较近,商贸零售业受市区辐射比较严重;乡域北部结合故黄河及县林场已经建设好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黄河古道国家森林公园,商丘市专门为景区建设好了市区至景区的森林大道,同时,在景区的周围还有许多的旅游资源,如蒙墙寺遗址等。 从三产的发展现状来看,李庄拥有非常优良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发展势头,将来必将在李庄的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011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10670万元。 四、镇域土地利用概况 李庄乡土地总面积9687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50.6公顷,占总面积的0.5%;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1265.3公顷,占总面积的13.06%;耕地总面积4263公顷,占全乡总面积44%,人均耕地1.17亩;水域和其他用地4108公顷,占总面积的42.41%。各类现状用地指标见下表: 李庄乡现状用地指标统计表 五、行政组织及建设用地概况 李庄乡下辖26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现有14193户, 63017人。行政村密度约26.8个/100平方公里,平均每个行政村546户,2424人。全乡的自然村密度约119个/100平方公里,平均每个自然村 122户,543人。 李庄乡村庄现状及建设用地一览表

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适应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按照依法自愿、尊重民意、规范有序的原则,自200*年5月13日开始对全县的行政村规模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组织实施,至6月中旬,随着新村党组织和村务工作小组的建立、新村合署办公、新村干部经过培训到岗到位,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行政村数量由738个减少至359个,调减幅度为%,村平均人口由856人增加到1761人,村域平均面积由扩大到。较好地实现了平稳过渡,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调整的动因 我县的行政区划自建国以来几经调整、几经变更,而行政村的区划却相对比较稳定。自人民公社化以来,我县的行政村个数经历了由少到多,相对稳定和局部调整,部分村划归越城区的过程。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前,全县19个镇和街道共有738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万人,村均人口856人。其中平原行政村数为0个,村人口386510人,村平均人口为991人;山区行政村为348个,村人口为245519人,村平均人口为706人。平原1000人以下的村237个,涉及村人口150217人,1500人以下的村320个,涉及村人口251034人;山区500人以下的村133个,涉及村人口45186人,800人以下的村234个,涉及村人口110048人。调整前全县共有村干部3805人(含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成员)。 调整前全县行政村现状主要呈现五个特点:一是数量多。全县区域面积平方公里(含海涂),村平均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6个。二是规模小。全县最小的一个村(稽东镇高锋村)只有35户、102人,全县人口最多的村为华舍街道蜀阜村,全村总人口为3237人。三是区域小。全县村域平均面积仅为。四是分布散。村庄布点零星散乱。五是发展不平衡。从村级可支配收入的总量看,20XX年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136个。 由于村规模过小、数量偏多,布点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增加了乡镇行政管理的成本和难度,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四难”:一是干部难挑;二是负担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