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于互联网下产品设计中人与产品距离的探讨_陈炬

基于互联网下产品设计中人与产品距离的探讨_陈炬

院校风采 Colleges 126/ 总第261期 / 2015 / 01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产品设计已经无可避免地需要考虑产品与互联网以及人之间的关系,产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只具有独立功能的物品,而是成为互联网与人之间信息互通的信息终端之一,产品的数字化、信息化、联网化趋势已不可逆转。正因如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产品设计开发需要重新考虑人与产品之间的(距离)关系问题,本文正是针对此问题展开探讨与思考。

关键词:产品设计、互联网、距离

一、人与产品的距离

1.人与产品距离的概念

设计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重塑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这里的关系是多维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物之间的距离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距离的概念包括浅层次与深层次。浅层次距离指的是人与物的空间距离及时间距离,如人与电视机之间的关系在没有红外线遥控技术前,需要通过调整两者间的空间距离以实现观看与控制,而红外线遥控技术出现后则消除了观看与控制电视机时空间距离的限制;又如汽车的出现则缩短了人与物之间(空间距离不变情况下)的时间距离。深层次距离则指人与物的社会距离及心理距离,所谓社会距离原意指人与人之间“内在的屏障”(齐美尔)[2],而身体语言学家研究发现,人都有一种心理上的“警觉”(即人的“势力范围”感觉),每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并向四周扩张,形成一个蛋形的心理防御空间,一旦其他人侵入,就会引起他(她)的紧张、警戒和反抗[3],而这个心理防御空间的半径可以理解为心理距离。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社会距离、心理距离四者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4],科学技术的发展更让四者关系愈发复杂,这也为新时代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新平台。2.研究人与产品距离的重要性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的

功能满足的同时,更是追求物对人精神层面的

影响,人与物的关系愈来愈复杂。进入信息社

会,人与物的关系更趋复杂了。传统的固定电

话把人与物的沟通限制在某个狭窄的时空范围

内,物联网下FaceTime、Skype等让移动终

端成为社会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代理人,RSS、

Microblog等新社交工具让全世界所有认识与

不认识的人连成一个信息交流网络,通过物的

中介,人与人间的心理距离被无限地缩小。随

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将会把所有物与

人连接在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中,人与物的距

离更加亲近,物会真正理解人的思想及语言,

为人提供更多的服务,满足人更多的需求。在

新技术的影响下,产品设计的思路也发生了变

化。传统产品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已显得不合时

宜,设计师需要重新审视产品与人之间的距离

并重新考虑如何对已有产品进行再设计,并对

未来的生活提出新概念。

二、互联网时代距离的变化

互联网同许多新技术一样具有时间和空间

属性,而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自然而然地就在改

变我们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以前,人们的工作、

生活以及娱乐等空间是分离的,相应的事物只

会出现在相应的空间当中,一个人不可能同时

出现在上班和购物两个不同的时空里。互联网

则让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同的空间开始趋

于重合,也就是距离的无限缩短。这种时空距

离的改变导致今天人与物、人与人的社会距离

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变化。

1.空间距离的变化

博格达斯(Bogardus)认为,社会距离是“能

够表现一般的前社会关系和社会关系特征的理

解和亲密的等级与程度”[5],如A对B的社会

距离越大,意味着A在实际生活中与B的互动

行为越少,融入B的生活空间的愿望越弱。社

会距离的大小受主观意愿影响,同时也受客观

空间与时间距离制约。例如移动电话作为当今

社会人与人沟通交流的媒介,极大地缩短了人

与人的社会距离,让沟通不再受空间与时间的

限制。这一过程让物品与人之间产生了社会关

系,物品不再是独立于社会关系之外的单独存

在,而是影响人与人距离的重要角色。人与物

在触觉、嗅觉与味觉等多感官的远距离沟通在

不久的将来必然得到实现,人与物的时空关系

将会变得越来越近。

2.心理距离的变化

心理距离学说认为,越是陌生的人,彼此

间的心理距离越远,身体之间的间隔也就越大,

反之亦然。另外,心理距离与沟通双方的空间

和时间距离成正比,与沟通(信息传播)速度

成反比,但是当传递的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

这个物理距离几乎可以不予考虑。Twitter、微

信等网络社交应用的出现已经让信息传播的广

度与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再受时空

距离限制的全球化互联网社交圈正在逐步形成。

三、距离变化对人与产品关系的影响

传统设计思维更多考虑实体产品的实际使

用感受,包括形态、尺寸、质感、色彩和触感

等,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而基于互联网时

代的现代产品,信息传达效率成倍数级的增长,

信息量也是几何级的上升,各种以屏幕为媒介

的信息终端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出现了屏

幕为尊的情况。人们通过对屏幕的观看、语音

和操作控制产品,以屏幕为媒介似乎真的拉近

了人与一切产品甚至整个社会所有事物的距离,

实际上产品的体感、操控和情感都单一化了,

导致真实的产品和人的距离渐行渐远。

1.体感单一

互联网时代下的产品设计,将信息传感器、

连接互联网、嵌入触摸屏植入产品中,人与产品

基于互联网下产品设计中人与产品距离的探讨O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roduct and People in Product Design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陈 炬 Chen Ju

梁跃荣 Liang Yuerong

DOI:10.16272/https://www.sodocs.net/doc/ff10892958.html,11-1392/j.2015.01.036

院校风采 Colleges127

总第261期 / 2015 / 01 /

乃至世界的距离看似相隔一块玻璃。设计师更多

关注如何往各种产品中加入大大小小各种形式

的屏幕,通过屏幕让产品成为互联网信息终端的

一部分,试图只用虚拟化的视觉与听觉拉近人与

产品的距离,减少人与新技术、新设计、新产品

的距离感,而不是关注于产品本身的物质使用感

受。产品与人的距离渐行渐远。

2.操控单一

互联网办公、购物、娱乐的风行也是互联网改变生活方式的又一体现,各种网络办公、游戏及购物的软件结合电脑、手机等互联网终端让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购物、娱乐,只需要点击与滑动屏幕,即可完成生活中绝大部分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通过屏幕为媒介,以手指的简单点击与滑动,完成了本应跨越时间与空间距离较远的操作流程,从某种程度上拉近了人与产品的距离,但是这种虚拟的拉近让人无法对互联网另一端的真实产品进行操作与感受,大大地削弱了人对真实产品的操控感,对拉近人与真实产品的距离感并没有很大的贡献。

3.情感单一

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传达的效率达到空前的高度。在这些庞大的信息群中,孰好孰坏难以分辨。人们为了不至于迷失方向便设计了各种专家系统,百度百科、大众点评、豆瓣推荐、微信公众号,等等,在我们做出选择时可以得到足够的信息参考,甚至是“权威推荐”。当我们不做思考“方便”地接受这些权威信息时,我们已经失去了自我感受的能力。在产品设计领域中,这会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即设计的同质化,网络化、数码化、智能化的设计让所有的产品变成千篇一律的黑匣子。当所有人都只欣赏扁平化设计的时候,包含着个人情感的地域文化将逐步消失。

四、距离变化对产品设计的启示

格物有道、造物有方,互联网革命的到来,需要设计师从距离变化的角度上重新思考设计。在设计的角度上,我们需要考虑人与物的感官层面、交互层面、文化层面三个层面的内容,从三个层面入手重塑设计的整个流程,才能满足人的新期望与新需求,并符合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1.感官层面

以体验为目标的感官设计是一种和人的感受相关的设计过程,其目的在于建立产品感官

认识整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产品设计或

再设计的合理方法。在当代产品设计中,对多

感官的考虑是必不可少的,建立系统的感官评

价体系,对产品所提供的各感官(视觉、听觉、

触觉、嗅觉、味觉)质量进行量化评价,从而

缩短人与物之间的感官距离,提高产品的体验

质量。苹果公司的成功从某些方面讲就是产品

感官的全面化,从Macbook的Unibody(图1)

一体成型工艺到阳极氧化的表面处理方式,从

磁吸电源接口的简便到呼吸灯的韵律,无一不

是关注人与产品的触觉与视觉感受。让一块冰

冷的铝材转化为触感柔和、视觉细腻的艺术品

是设计师首先思考的问题,设计师更进一步考

虑的是,从电脑屏幕开关的声音到风扇运转的

噪声,都让产品从多维感官上给予用户以惊喜。

设计师在努力弱化高科技产品的冷漠,使人与

产品的距离被进一步拉近,这也是苹果公司成

功的内在原因之一。

2.交互层面

我们每天的大部分工作都必须依赖双手来

协助我们完成,手有着非常丰富的的动作,如:

按、拉、推、提、拨、握等,人们通过手去操

作产品,同时产品通过手反馈感知,人与产品

就在这复杂的操作和手的触觉中产生真实的距

离。要获取有价值的产品使用体验,必须要有

丰富的操控动作和真实的反馈信息。微软早前

发布的Kinect(图2)就是很好的例证,从交

互设计的层面来看,没有鼠标、遥感、重力感

应手柄以及先进的数字手套等限制,玩家不再

需要其他的装备,在区域空间内Kinect感知玩

家自由变换的动作或姿态而作出互动。玩家没

有受过多的束缚,自由充分体验游戏的刺激,

因此这款体感游戏机大受市场欢迎。

3.文化层面

情感单一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人与产品之间

缺乏特定的文化交流,设计风格千篇一律的产

品缺乏作为社会关系代理者所应有人文底蕴,

更不含地域文化特色,让使用者失去了对自身

文化特点及个性特征的表达,并不能真正地成

为个人情感与文化的代理者。近年来,部分的

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地域文化与人文内涵,

如谷歌公司每逢中国传统节日都会在其主页推

出相应的谷歌标志(图3),让用户倍感节日的

温馨,增添人文关怀与趣味。要真正地让产品

与人之间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缩小人与产品

的社会及心理距离,产品的设计不可能抛开人

文成分而独立存在。既然产品要作为社交中介,

设计师不免考虑产品中的人文设计部分,并应

对此部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考量,让互联网时

代下的产品成为文化的传承者是未来设计必不

可少的一大方向。

结语

在智能产品的支持下,互联网技术对人的

影响已经难以忽视。技术发展的前进步伐几乎

是不可能停滞或倒退的,面对技术的冷漠性,

设计师的职责正是通过各种手段使其人性化,

让技术真正地为人服务。重新思考人与产品之

间的关系,拉近人与产品之间的距离,让技术

发挥出温和亲切的力量才是设计师未来重中之

重的任务。

注释:

[1]郑源:“近在天边,远在眼前——网络全球化背景下实体间

距离变化的研究”,《科学与财富》,2011.7。

[2]杨向荣:“齐美尔距离观念的多维向度”,《马克思主义美学

研究》,2013.7。

[3]陈超:《心理距离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11,第9页。

[4]邹红梅、何文琦:“略论人际交往中的距离”,《江西广播电

视大学学报》,2002.4。

[5]卢国显:“中西方社会距离的研究综述”,《学海》,2005.5。

陈 炬/梁跃荣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