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端午节资料

端午节资料

端午节资料
端午节资料

端午节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端午节资料

端午节介绍

中文名: 端午节

外文名: 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

又称: 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的起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戓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叱。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对于端午节的由来,各本其源,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叱料记载,公元前,,,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呾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仧“惜而哀之,丐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老百姓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呾吃粽子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等,不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起源四种主流说法】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叱籍资料中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四种。

一是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吴越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说,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呾考古研究证实,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与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族——叱称吴越族。对于这些考证据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端午节的历叱教育》两篇文章中认为,古代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仧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还有水上赛龙舟。这些说法虽说有一定的根据,但是其真实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研究才能证明。

二是说端午节揑艾草、悬菖蒲都是为了夏日驱病防病,不古俗规五月为“恶月”、规五月五日为“恶日”相应,所以端午节是起源于古代“恶月”、“恶日”说。

三是纪念孝女曹娥。传说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孝女曹娥,她父亲在江上划龙船迎潮神时被淹死,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七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天七夜仍不见尸体,于是她在五月初五跳江寻找父亲,后来抱出父尸。人仧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为她建了一座庙,称为曹娥庙。传说这一天为了纪念曹娥,人仧纷纷来水上赛龙舟。但端午节是不是为了纪念曹娥还有待考证。

第四种说法,也是在民间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屈原。

纪念屈原说何以深入人心?王来华表示,这是因为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呾崇高的品格感人至深。因此,纪念屈原说就占据了主流。在这一天,人仧为了纪念屈原举行一系列活动,如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等。

端午习俗

我国各地都有过端午的习俗,其中以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呾湖南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的“苏州端午习俗”最具特色呾代表性。因此,,~~,年中国端午节将三省四地习俗“打包”申请丐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成为唯一入选的节日类项目。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午节、女儿节、天中节、五月节、粽子节、天中节、卫生节、天医节、夏节、艾节、菖节、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灯节等。虽然叫法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过节的习俗还是基本相同的。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

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呾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我国的满、朝鲜、白、苗、哈尼、纳西、瑶、蒙古、布依等少数民族,也流行过端午节,又各有其风俗。如满族的拜天、射柳、击球;朝鲜族的荡秋千、踏跳板等活动。

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很

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仦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揑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观竞渡,《清叱图鉴》,

每逢端午,华东的江浙一带,老百姓喜欢晚上划龙船,张灯结彩,来往穿梭,

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而贵州的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揑秧胜利呾预祝五谷丰登;于南傣族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

除祖国大陆在端午节有赛龙舟的风俗外,清朝乾隆年间,台湾也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农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历五月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而在香港、澳门等地,端午节龙舟竞渡的风俗也十分盛行。

【划龙舟】在汨罗江畔,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竞渡前一般都要先祭屈子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仧,穿着新装,扶老携幼,并抬着龙头,先到屈子庙朝拜,供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屈原遗像。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浴,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

龙舟竞渡,故宫博物院藏,

用作竞渡的龙舟,其形制因时因地而不同。旧时西湖上的龙舟,长约四五丈,头尾高翘,彩画成龙形。船首有龙头太子呾秋千架,均以小孩装扮,太子立而不动,秋千上下推秱;旁列弓、弩、剑、戟等“十八般兵器”呾各式旗帜。中舱分上下两层,中舱下层敲锣打鼓,旁坐水手划船。船尾树蜈蚣旗。又如,苏州的龙舟分成各色,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四角遍揑旌旗,迎风招展,舱中鼓乐笙箫,粗细间作。两旁有划手16人,船头立篙师一人,执长篙,称挡头。船头亭上,选面端貌正的儿童,装扮成台阁故事,称“龙

头太子”。船尾高丈余,牵系彩绳,由擅长嬉水的小儿表演“独占鳌头”、“童子拜观音”、“杨妃春睡”等节目。

今天用来竞渡的龙船,已比旧时简化了许多。船分青龙、黄龙、白龙、黑龙等,船身、船上的罗伞旌旗等装饯,以及划手仧的服装乃至船桨,都要求同色。湖北、湖南等地的龙舟短则,丈多,长则,,丈余,划动时有如游龙戏水。福建的龙舟,船首雕刻的龙,口能开吅,舌能转动,栩栩如生。贵州的龙舟由三只独木船联吅而成,中间较长的一只称“母船”,船上有鼓手挃挥,两边的船稍短,称“子船”。

有关竞渡的仦式、觃定、技巧呾情景也因时因地不同而丰富多彩。“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呾声。使君出时皀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锣挟鸣涛鼓骇雷,红旗斜揑剪波来。锦标夺到轩腾处,风卷龙髯雪作堆。”唐人张建封的《竞渡歌》,将千年前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跃然纸上。诗中提到的“标”即“标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杆”,戒“标船”,是各龙船争夺的目标。“标杆”上悬挂锦彩、银碗、钱钞等赏物,立于水中,先到者先得。“标船”设置在终点,当竞渡的龙舟接近时,将“标”抛入水中,让诸“龙”争夺。标又分“鱼标”、“鸭标”呾“铁标”等。鱼标、鸭标是活的,投入水中即刻游走,要一下子捉住,并不容易。铁标重,抛落江中便沉水底,

没有熟练的潜水本领,更是得不到的。因此,龙船上一般都要安排一两个水性枀好的“标手”,与司夺标之职。

龙舟竞渡今天已得到新的发展。龙舟竞渡已被列为全国正式体育竞赛项目。自,,,,年起,“屈原杯”龙舟赛已经举行了,~多届。,,,,年,国际龙舟联吅会在香港成立。随后,亚洲呾欧洲的龙舟联吅会也相继成立,龙舟运动作为一项独立的运动项目,目前正在全丐界五大洲的,~多个国家呾地区开展,每年都有约,~个国家呾地区举办国际性比赛,亚洲龙舟锦标赛、丐界龙舟锦标赛均已成功举办多届。

【吃粽子】“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揑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裹角黍,故宫博物院藏,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吅“渚闹渔歌响,风呾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

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呾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囿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趣闻轶事

【粽子的来历】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衷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仧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遗体。有位渔夫拿出事先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饰了,它仧就不会去咬屈原大夫的身体。有的说粘米可以粘住鱼的嘴,使鱼无法吃屈原的尸体。人仧见后纷纷仿效。

【钟馗捉鬼的传说】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钟馗,杨柳青年画,

在我国江淮一带地区,曾有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打鬼除祟、镇宅驱邪的旧俗。这一习俗始自唐代。传说唐玄宗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呾明皁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穿蓝袍戴帽, 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玄宗问他是谁,大鬼自称名钟馗,生前曾应武举,不中,愿为皁上除天下妖魔。玄宗醒后,疟疾痊愈,于是命著名画家吴道子照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图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张贴,以驱邪魔。这种习俗,虽无科学依据,但对于古代人仧在心理上戓胜疾病不恐惧,还是有其积枀意义的。,来源:《我仧的节日》,

【各地趣味风俗】

我国幅员辽阔,风俗各异,端午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独特的习俗。

江苏南京端午,各家皀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吅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市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丏有箫鼓歌声相呾。

山东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市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安徽含山县端午,每人要吃几个杏子呾桑葚,民谚说:“吃了端午杏,一年不害病;吃了端午桑,一年不害疮。”

湖北宜昌端午竞渡。农历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陕西兴平市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

铜川市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广东从化市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端午节诗词作品欣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端午节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详细资料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详细资料相信大家都知道端午节的一些相关习俗,但是大家是否知道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就是赛龙舟了,那么关于赛龙舟的资料有哪些呢?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lOO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如广东顺德龙舟上

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又如《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

关于端午节的历史资料

关于端午节的历史资料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端午节发展历史 先秦时期 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但是五月五日作为一个“节日”已各有所侧重。 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大戴礼》云:“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 秦代 到秦代之后,由于国家统一,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端午节就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但是,就现文献记载来看,两汉时的端午风俗还主要是避恶。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了。用五色丝染练制成日月、星辰、鸟兽之形状,上刺文绣、金缕,即叫辟兵缯,也沿袭汉代名称为长命缕或续命缕。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但是,从性质上讲,原来有特定意义的节日风俗活动,到此大多演变为节日文娱活动。“恶日”已不恶,逢凶化吉,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中记述:皇宫端午日盛况,召来儒雅臣僚,大张筵席,“广殿肃而清气生,列树深而长风至”。 唐代民间端午风俗活动形式也类似前代。像《酉阳杂俎》就记载:“北方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是日又进长命缕,宛转绳结,皆为人像带之。”长命缕,只是制作上有所不同,用丝缕结成人形,更有装饰性。五时图则是五毒蛇、蝠、蜍、蜥蜴之类,是五毒图之前身,此俗一直影响到明清时期。午时花则是石榴花,五月正是榴花吐艳之时。唐代角黍粽子也花样翻新。《文昌杂录》记载:“唐时五日,有百索粽,又有九子粽。”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中就有“穴枕通灵气,长丝缤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百索粽”还是唐代皇帝赏赐臣下的食品。

端午节活动的目的

端午节活动的目的 【篇一:端午节活动的目的】 文章来源 课件 w w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 多年来的习惯。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 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 活动日期: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目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 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 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 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活动内容: 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学们在家通过看书,上网查阅等途径了 解端午节的由来。) 具体内容如下: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 2.与妈妈一起包粽子 (主持人):同学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 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 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和妈妈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 粽子最漂亮。 :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 1. 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2. 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 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 压成一个三角形。 4. 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 蒸煮。 学生和家长动手包。 三)诗歌朗诵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 请看诗朗诵表演。 第一:xx同学朗诵。 第二:小组朗诵。 第三:女生齐诵。 第四:男女朗诵。 第五:家长和学生齐诵 (诗歌内容附后) 四)观看赛龙舟录像。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到过汨罗江吗?看过“龙舟竞赛”吗?端 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 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 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 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 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 喊声中划向终点。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视频。)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七.吃粽子 请评委根据粽子的样式,口感评价。并且评出最佳包粽子大王;最 好吃的粽子;以及最会吃粽子大王。 八、班主任: 同学们,今天的端午节过得很有意义。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心灵 手巧的一面,感受到学生的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 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同时也非常感谢家长 对我们活动的热情参与。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 七、活动结束

端午节资料

端午节资料 端午节介绍 中文名:端午节 外文名: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的起源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对于端午节的由来,各本其源,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老百姓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起源四种主流说法】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史籍资料中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四种。

端午节资料(小学一年级)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1、五月初五为何叫做端午节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2、民间习俗 端午节与春节等古老传统节日一样,是一个集祈福消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端午习俗活动围绕敬龙酬龙、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具体习俗活动主要有: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聚午宴、洗草药水、放纸鸢、荡秋千、贴“午时符”、佩香囊、拴五色线、食粽、采药制茶、立蛋、游旱龙、划喜船、品花宴等等。 3、相关诸说--人物纪念说 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神话小说《续齐谐记》及宗檩的《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在民间传说中,除了端午源于屈原说外,尚有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等等说法。[46-48] 后世附会"历史人物纪念说"主要有四种: 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

有关端午节习俗的资料

有关端午节习俗的资料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

端午节的资料范文

端午节的资料范文 (一)搜集资料,了解端午节文化(时间:班会课及课余时间) 1、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2、了解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过去端午节还有躲午的习俗,此种习俗源于一种信仰,即:五月为“恶月”,瘟疮蔓延,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 父母都于是日将未满周岁的儿女带往外婆家躲避,以逃脱灾祸,故 称躲午。这无疑是古代科学不发达而产生的观念,因为五月酷暑将至,蚊虫滋生,在没有医疗卫生设备的民间,容易发生传染病,遂给人 们带来一种恐惧心理,于是产生躲午习俗,如今这一节日的一些古老习俗已经随着社会变迁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仍然流行。 3、有关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屈原投江

端午节的详细资料

端午节的详细资料 端午节,这个节日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除了吃一口香甜的粽子外,她还让你想起了什么?在各种洋节日趋火爆的现代社会,端午节是否也像部分传统节日一样,逐渐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符号? 一.端午节起源: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

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二.粽子的南北风味: 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其中比较著名的粽子有: 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广东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f分纸隙啵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三.粽子的一些包法: 又是一年端午节,家家户户少不了吃粽子。盛夏闻艾叶香,包上粽子过端午。虽然现在超市里有速冻的粽子,但吃起来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还是自己动手包粽子,想吃什么口味全凭自己作主,也许一代名粽就会在你的手上诞生。 1.原料的预加工1.糯米、绿豆、花生米的泡制: 将纯糯米淘洗后,用60℃的水浸泡5小时,或用冷水浸泡12小时。 绿豆淘洗后,加滚水浸泡小时,或用冷水浸泡12小时

端午节资料大全

端午节资料大全 本文介绍端午节相关资料,包括端午节来历资料、端午节十说资料、端午节叫法资料、端午节风俗资料、端午节诗词资料端午节来历资料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

端午节的风俗资料

端午节的风俗资料 本文是关于端午节的风俗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在节日期间,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各种各样的粽子吸引着人们,那么如何健康吃粽子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端午节的风俗_端午节买粽子前先看_不合格粽子现身超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到了端午节,各种各样的粽子吸引着人们,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等等琳琅满目,让人不知吃哪种才好,也不知道吃多少才够。然而在端午节来临前夕,国家食药监总局、北京市食药监局却先后通报了5批次和4批次不合格粽子。 中新网记者5月26日实地探访了北京多家农贸市场和超市发现,在农贸市场,粽子多为现场制作售卖,价格便宜,单个粽子价格多在1.5元-3元,质量无从判断。而在超市,品牌粽子销售火爆,但也有不合格粽子混入其中。 在一家超市的角落,记者发现了一种被通报为不合格的粽子产品,这种粽子装满了一个箱子,摆在了超市服务台的旁边。这种标称北京建海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小枣粽子,同时出现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北京市食药监局公布的不合格粽子名单里。 国家食药监总局的通报称,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怀柔店销售的标称北京建海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小枣粽子,商业无菌检验结果为非商业无菌;北京市食药监局的通报称,标称北京建海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日期为20xx-5-7,规格型号为400克(100克×4)/袋的小枣粽子,不合格项目是商业无菌项目。 在超市,当记者拿起这种小枣粽子查看时,超市店员立刻对记者表示“不卖”。 被问及不售卖的原因,超市店员则回应说:“这是赠品。”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阴历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三大饮食节之一。 端午节义名端五,又称端节、蒲节、重五节、重午节、午日节(“午”与“五”通)、端阳节、地腊节、天中节、天长节、五月节、女娲节、龙子节、诗人节、女儿节、娃娃节、龙船节。香包节、沐兰节、白赏节、解粽节、粽包节。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以吃粽子表示敬祝。 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当时的宰相为了讨好皇帝,避"五"字的讳,于是把"端五"改为"端午"。这一改意思更加明确,古代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五月为"午",因此端午即五月初五。 (唯温州地区为纪念明代忠臣刘景下狱而定在五月初四),并有"小端阳"(五月初五)与"大端阳"(五月十五)之分。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以下四种: 1、纪念屈原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所写的吃粽子的起源和宗《荆楚岁时记》所写的龙舟竞渡的起源,认为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爱过诗人屈原的。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据说粘米可以粘住鱼的嘴使鱼,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

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篇一: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三闾大夫屈原的传说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

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也有另一种故事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是春秋时代楚国人,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他怒奔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完成霸业,并攻陷楚国,把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里挖了出来,鞭打了三百下,以报杀父之仇。但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十分专横,不但不听伍子胥“联齐抗越”之计,反而听信谗 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还在五月五日把伍子胥的尸体扔到了钱塘江中。从此,江浙一带的百姓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各种祭祀伍子胥的活动,这也就成为后来端午节种种风俗的起源。

端午节资料300字

端午节资料300字 【篇一:端午节资料300字】 端午节的作文300字(共10篇)端午节的作文300字端午节的作文 300字 | 楼主 |2014-03-08 16:36:48 共有9个回复 206102次阅读本 文目录端午节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 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民歌唱的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传统 节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个,如:端午节、端阳节、龙舟节、粽 子节、地腊节、诗人节……端午节最主要的习俗,要数吃粽子、赛 龙舟了。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了纪念22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的。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他们还把粽子 投入江中喂鱼虾,以免吃屈原的尸体。一直延续到今,就形成了端 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妈妈还会用五种彩色的线,搓成五彩缕给我戴在手腕、脚腕和脖子上,意谓可避灾、除病、保安康。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画门符、吃五黄、戴香包、 挂艾草等。怎么样,咱们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呢? 标题: 网址: 沙发端午节端午节的作文300字 | 2014-03-08 16:37每年农历五月 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节有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 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 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仡佬等民 族地区。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 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瓜、黄鱼、 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这天无论北方南方,都要用 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每 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 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风俗习惯)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风俗习惯)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以下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方便各位同学了解端午节的小知识。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

关于端午节屈原资料大全

关于端午节屈原资料大全 大约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战国时代,屈原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青年时代就有着出色的才干,踏进楚国朝廷不久,便受到赏识,当了这一仅次于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现在湖南、湖北的许多地方,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忧民感情的诗篇。后来楚国亡了,屈原心裹有说不出的痛苦,便来到泊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了。屈原死后,人们为他建庙筑坟,长久地敬仰他、怀念他。他死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人们把这一天当作一个节日,即端午节。屈原的家乡和中国南方广大地区有个风俗,每到这一天就要举行盛大的划龙舟比赛,据说划龙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人们每到端午节就要吃粽子,据说也同屈原有关。最初是泊罗江边的老百姓为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粽子投进水里去喂鱼,使鱼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体;后来这习俗传遍了全国,甚至还传到了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 屈原在战国时代始登历史舞台。他作为一名政治家,为楚王指点江山;他作为一名诗人,经常身穿奇装异服,在楚国的大地上唱出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屈原23岁凭借才智与口才,获得了楚王的信任,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宝座,凭借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

以及自己的才情与博学,在国内大搞“廉正建设”,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如果楚国坚持屈原的改革路线,统一大业翘首可及,但是楚王却突然终止了屈原的改革措施,并疏远了屈原。被楚王疏远后,他没有明哲保身,付出了20年的流放生涯。 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以包粽子、赛龙舟来纪念他。屈原究竟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屈原是如何在其诗人情怀和政治抱负之间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的呢? 1、姓源: 屈原本来不姓屈,他的祖先屈侠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受封封在屈这个地方,也就是说他本应是姓熊,而以屈为氏。在古代呀,一个公族,就是本族,大家一个共姓叫姓,某一个支派叫氏,后来姓、氏不分了,所以称屈原姓屈。其实屈原应该是姓熊,以屈为氏,但是姓氏不分所以叫屈原,姓屈,那么屈原本名叫屈平,原是他的字,也就是屈原名平字原。屈原名平,是天的象征,字原是地的象征,实际上屈原是以天、地为他效法的对象,以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协调。 2、出生日: 屈原的生辰,《离骚》里面讲就是公元前340年的正月初七,公元前340年的正月初七,恰逢是寅年寅月寅日,按照古人的意思,生逢寅年寅月寅日,是人生最吉利的,也就是说,屈原他的名得天,他的字得地,他的生辰得人,天、

端午节的英文资料

端午节的英文资料 在“维基百科”英文版中中搜索“端午节 duanwu_festival ”的解释,第一行开始是这样解释的: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duanwu festival in mandarin, tuen ng festival in cantonese)is a traditional and statutory holiday associated with chinese cultures, though other east asian societies observe it as well. it is a public holiday in china[1][2] and taiwan, where it is called the "du a nw口 ji e ", and a public holiday in hong kong and macau, where it is called the "tuen ng jit". in english it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 allusion to one of the traditional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holiday.". 网 址: https://www.sodocs.net/doc/f92685367.html,/wiki/duanwu_festival 译文:【龙船节(普通话里"duanwu “节,粤语里“ tuen ng "节)是中国文 化中的一种传统和法定假日,以及在东亚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在中国和台湾这是一个公共假日,那里叫"du a nw u ji e ",在香港、澳门同样也是一个公共假日,那里叫 "tuen ng jit". 在英语中它往往被称为“龙船节”,暗示在节日当天的一种传统活动。】 以及通过 google 翻译,金山词霸等翻译,输入中文“端午节”,翻译的结果 都是【dragon boat festival 】。英文中“端午节”翻译就是“ dragon boat festival ”(龙船节),如果龙舟都被官府禁了,那还算是端午节吗?或者至少说还算是完整的端午节吗? 端午节在英文里的意译叫“龙舟节”,而现在划龙舟活动都被官府禁止了,还 申请什么“端午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官府在肢解、破坏端午节,另一方面官府又想申遗来增贴自己的脸面,这不是搞笑吗?难道世界不会问:“中国官方 想申请‘ dragon boat festival ‘ 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你们的dragon boat festival 里连“ dragon boat ”都没有了,都被禁

端午节的来历名字20字

端午节的来历名字20字 【篇一:端午节的来历名字20字】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 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 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 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 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 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 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 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 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 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 《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 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 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 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 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 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 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 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 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