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周作人代表作品

周作人代表作品

周作人代表作品
周作人代表作品

周作人代表作品

一、代表作品

1、散文

《祖先崇拜》、《思想革命》、《前门遇马队记》、《碰伤》、《一个乡民的死》、《卖

汽水的人》、《山中杂信》、《资本主义的禁娼》、《三个文学家的纪念》、《自己的园地》、《文艺上的宽容》、《沉沦》

2、情诗

《镜花缘》、《自己的园地》旧序、《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沉默》

《生活之艺术》、《苦雨》、《苍蝇》、《若子的病》、《死之默想》、《喝茶》

《元旦试笔》、《上下身》、《鸟声》、《萨满教的礼教思想》、《乌篷船》、《教训之

无用》、《诗的效用》、《谈龙集》《谈虎集》自序、《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上海气》、《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雨天的书》自序一、《雨天的书》自序二、《燕知草》跋、《三礼赞》、《妇女问题与东方文明》等、《水里的东西》、《草木虫鱼小引》、《枣》和《桥》的序、《国庆日颂》、《闭户读书论》、《苦茶随笔》小引、《志摩纪念》、《知堂文集》序、《爆竹》、《杀奸》、《鬼怒川事件》、《孔德学校纪念日的旧话》、《重刊袁中郎集序》、《蛙》的教训、《苦茶随笔》后记、《日本的衣食住》、《关于英雄崇拜》、《自己的文章》、《结缘豆》、《赋得猫》、《苦口甘口》、《俞理

初的谈谐》、《怀废名》、《两个鬼的文章》、《石板路》(二)、《杂拌儿》跋、《立

春以前》后记

3、文论

《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儿童的文学》、《个性的文学》

4、美文

《圣书与中国文学》、《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贵族的与平民的》、《论八股文》5、诗歌

《小河》、《两个扫雪的人》、《山居杂诗》、《饮酒》、《昼梦》

二、作者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位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但又走了一条曲折、复杂道路

的著名散文作家。周作人生于1885年1月,原名?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或作岂明)、知堂等。重要笔名有独应、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省会稽县(今绍兴)人。青少年时期,他和其兄鲁迅走过几乎相同的道路。

幼年曾在“三味书屋”读书,1901年秋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开始接受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初步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

1906年赴日本,先后入东京政法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在此期间,他曾与鲁迅一起提倡文艺运动,介绍外国的新文学,共同翻译了《域外小说集》一、二集等。

1911年返回绍兴,曾任浙江省教育司督学。因病辞职后,又任浙江省省立第五中学教员,并被推选为绍兴县教育会会长,主编《绍兴县教育会月刊》,在此期间周作人发表不少著译,并于1915年结集出版了《异域文谈》。

1917年春,经鲁迅介绍,周作人在北京大学附设的国史编纂处任编辑员,后被聘为北大文科教授。新文学运动发轫时期,周作人积极倡导新文学运动,他先后发表了《人的文学》、《思想革命》等文,成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理论建设上的重要文章,产生过广泛影响。

1920年参加“新潮社”,被推选为该社主任编辑。年末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执笔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并与沈兼士共任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任。“五四”前后,周作人除继续翻译介绍外国作品外,还发表了大量白话诗文抨击封建礼教,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骨干之一。

1921年夏秋,周作人因患肋膜炎,去北京西山碧云寺养病,在此期间创作了一些小品和山中杂诗。

1922年7月起,他兼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副教授,9月又兼女高师(后为女师大)教员。1923年第一部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问世。1924年11月发起组织语丝社,并成为《语丝》的实际主编。这时期的作品结集为《雨天的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等。

1928年任北平大学文学院教授及日本文学系主任。1930年与

冯文炳等合办文艺周刊《骆驼草》。

1931年专任北大研究教授。此时期结集的作品有《永日集》、《看云集》、《苦茶随笔》、《夜读抄》等。

“七七”事变后,北京大学南迁,周作人没有南下,被任命为负责保护校产的留平四教授之一,1938年,在燕京大学觅得客座教授职务。

1939年元旦,周作人在家中遇刺,幸免于死,此后他辞去燕京大学教授的职务,同年8月,任伪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

1941年初,周作人出任了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其后又兼任了伪北平图书馆馆长。

1943年1月辞去教育督办职,2月,被汪伪政府委任为东北政委会委员。

沦陷期间,周作人曾发表过不少散文、随笔。结集出版的有《秉烛谈》、《药堂语录》、《苦口甘口》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12月,周作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押于北京监狱,后又转至南京老虎桥监狱。在狱中他曾作诗四百多首,并翻译了希腊神话。

1949年1月,南京解放前夕,周作人被保释出老虎桥监狱,初寄居上海,同年8月回到北京。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安排下,周作人重新执笔撰文,译著作品,其中一部分结

集为《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为鲁迅研究提供了较有价值的资料。并翻

译古希腊、日本古典文学及其他作品十部,其中《卢奇安对话集》为其得意的译作。

1960年末,开始为香港《新晚报》撰写大型回忆录《药堂谈往》,逾两年完稿,1972年

由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以《知堂回想录》为书名出版,书中回顾了自己一生所走的道路。记载了有关的一些人和事,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1967年5月,在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下,周作人病逝于北京,走完了他83年生命的历程。

周作人作品讲解

周作人作品 翻译作品: 古希腊喜剧《财神》(阿里斯托芬作)、《希腊神话》、《伊索寓言》全译本、古希腊悲剧《欧里庇得斯悲剧集》(与罗念生合作翻译);日本现存最古的史书《古事记》、滑稽短剧《狂言选》、平安时代随笔代表作《枕草子》、滑稽本《浮世澡堂》(日文《浮世风吕》)和《浮世理发馆》(日文《浮世床》)等。 他应邀校订北京翻译社的《今昔物语集》本朝部译稿和丰子恺的《源氏物语》全部译稿(与钱稻孙合作)。 他觉得毕生最重要,也最有成就感的译作是用古希腊语(和罗马帝国希腊化地区当时流行的新约希腊语;通用希腊语不同)写作的古罗马叙利亚作家、哲学家路吉阿诺斯的作品选《路吉阿诺斯对话集》。 作品: 1、《欧洲文学史》 【图书简介】- 欧洲文学史 一九一七年四月,经鲁迅推荐,周作人进入北京大学国史馆工作。九月被聘炎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国史馆编纂编辑中,开始撰写《近代文学史》与《希腊文学史》讲义,合而为《欧洲文学史》,一九一八年十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入“北京大学丛书”。全书约十万言,分希腊、罗马、中古与文艺复兴及十七十八世纪三卷,为“我国第一部欧洲文学史讲义”,被视为“代表着当时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称文学史建构之典范”,“颇有见解的学术专著”。吴宓评价本书说:“盖自新文化运动之起,国内人士竞谈…新文学?,而真能确实讲述西洋文学之内容与实质者则绝少(仅有周作人之《欧洲文学史》上册,可与谢六逸之《日本文学史》并立),……。”陈平原评本书说:“……是过去十年间阅读欧洲文学及文学史著作的一个总结。具体论述或许不够深入,颇有将前人成果…拿来作底子?的,但毕竟是中国人编写的第一部欧洲文学史。……这一借…调和古今?而寻求新生命的文学理念,在其日后的社会及文学实践中,得到自觉地凸现。” 2、《近代欧洲文学史》 《近代欧洲文学史》是新近发现的周作人著作,此前从未公开出版。 一九一七年九月,周作人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此书原是当年在北京大学的讲义。周作人《近代欧洲文学史》之目标,不在“客观描述”欧洲文学之来龙去脉,而在开启中国自身之“人的启蒙”。其一以贯之的核心精神,是所谓“希腊情结”。欧洲千年文学进程,被作者描绘为“希腊精神”之丧失与回归的历史,丧失期尽述其内涵之潜在生命,回归期则尽列其发扬光大之所在。所以本书被定性为“六经注我”之作,开启“中国启蒙文学”之作,“典型的以文学形式出现的自然人性论的教科书”。被定性为“进入周作人思想世界的金钥匙”,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所具有的广阔的文化视野。后来他以提倡“人的文学”和“思想革命”而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此不无关系。

周作人的童年与其创作

很多独具风格的文学大家,他们创作风格的形成,往往与其童年的经历密切相关,有的甚至就为童年的经历所决定。冰心,这位向读者心田播洒甘露的爱的使者,她的包容人类的爱的哲学的最初源头,无疑来自那哺育她健康成长的充满脉脉温情的家庭,来自那伴随她度过童年时代的浩瀚无际的大海;丁玲,这位以执拗乖僻的莎菲形象震惊大革命失败后的寂寞文坛,以后不断以创作或人生经历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的个性解放的顽强斗士,她的义无反顾的叛逆精神,她对个性自由“飞蛾扑火,非死不止”般的执着追求,则与她的童年时家庭败落后寄人篱下的痛苦经历,与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母亲对她的言传身教和潜默化直接相关;郭沫若、郁达夫、巴金、萧红的情况也莫不如此。(《从周树人到鲁迅》上海东方出版社2006K825.6)当然还有鲁迅,他的刚正,他的睿智,他的深刻,他的犀利,乃至他的孤独,多疑,他的峻急,都与他的童年息息相关,与他家庭的败落息息相关。那么,与他拥有相同的客观童年的周作人又有怎样的感受与经历呢,这又对周作人后来的创作有着什样的影 响呢? 童年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太重要了,正如孙犁所说:幼年的感受,故乡的印象,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 非常重要的东西,正像母亲的语言对婴儿的影响。这种影响和作家一同成熟着,可以影响他毕生的作品。它的营养,像母亲的乳汁一样,要长久地在作家的血液里周流,摸也抹不掉。(《孙犁文论集·鲁迅的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所以,要了解周作人这位作家,不能不走进他的故乡他的家庭,他的 充满温馨与苦难的童年。 周作人,生于绍兴古城一个名门望族。这是个古老的家族,相传为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之后。周 氏家族在清乾隆年间曾鼎盛一时,拥有良田万亩,当铺十余所,为绍兴古城的巨富。但随着人丁繁衍,财产分离,加之族人多效奢侈,家族遂日渐中落。到周作人降生时,他家所属的兴房一支还有水田四五 十亩,尚可称作小康之家。周作人的曾祖父周苓去世较早,生前除了好种兰花外,没有什么作为。他的祖父周福清则从小励志好学,因家中无力延请塾师,就同族所设的书塾中去旁听。刻苦努力,有秀才到 举人,进而进士,最终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后被外放到江西金溪县任知县。周作人的父亲周伯宜,20岁中秀才。母亲鲁瑞亦出身名门,其父鲁希是个举人,做过户部主事。周家就是这样一个有名的书 香门第宦官之家。但周作人家的生活主要靠他们在天下田产的收租和其他一些收入来维持,祖父的官奉 实际上还不够他个人的用度。 周作人就被放置在一个没落又充满书香气息的官宦家庭里。较好的家庭条件为他提供了收到较好 的教育的可能性,于乡村经济的血脉关系又使周作人能经常地走出家门在自然的社会形态里潜移默化 地了解社会和人生。世纪末的没落和伤感气息构成了他敏感善思的精神土壤。(《苦境故事周作人传》雷启 立上海文艺出版社P2) 周作人小的时候,非常乖,又因为经常生病,大人对他照看的十分小心,不让他随便乱跑。即使偶 尔出去玩,他也总是跟在大阿哥鲁迅的后面,很少自己瞎逛瞎闹。他喜欢在别人玩闹的时候,静静地站 在一边,歪着个大脑袋看着想着,有时候,甚至会情不自禁的笑起来。久而久之,与同龄孩子相比较起来,周作人显得相对的胆小、懦弱、温驯而且懂事。周作人的童年趣事实在没有什么可记录的。他自己在回忆录里技术早年生活的时,也多讲一些读书的事,似乎他一生下来就是为了读书。周作人的童年生 活里似乎还缺乏一份孩子应有的天真和烂漫。同于鲁迅相比,兄弟俩更见出不少差异。鲁迅小的时候,无论是跟着祖母猜谜语还是听常妈妈讲故事,还是描肖像,才桑葚,不麻雀,偷蚕豆,看社戏,甚至带 头闹别人的私塾,都透着一个英气勃发的少年的顽皮和可爱之处。比起来,周作人的童年几乎是乏味极了:那些顽皮的勾当,他要么根本就不参加,即使参加了,也只有跟班的份儿。另外,鲁迅的长子意识,他对于周作人尽他大阿哥保护和榜样的责任和义务。周作人也乐于跟在呵护着她的兄长后面,以一种崇 拜和羡慕的眼光看着大阿哥的一举一动。也许不能不说这样的一种东西造成了周作人独特的性格,以至 于多年后,周作人温和甚至于软弱,以致其作品的风格平和冲淡。如其日后创作的散文中一些青涩往事 的回忆的《初恋》《娱园》《怀旧》等作品。普淡的文字,简单的风格,却处处体现出真情的存在。 童年的性格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此后性格发展的基础。在周作人的童年还有另一件事:由 于其祖父科场行贿案而造成的家庭败落是周作人的童年的一大转折点。祖父科场案发,被迫入狱,后来

周作人作品

周作人作品 1936 年 山本书店《北京の果子》 1938 年 改造社《周作人随笔集》 1939 年 文求堂《中国新文学の源流》 1940 年 冨山房《周作人文芸随笔抄》 1940 年 创元社《瓜豆集》 1944年実业之日本 社 《结縁豆》 1955 年 筑摩书房《鲁迅の故家》 1973 年 筑摩书房《日本文化を语る》 1998年骏河台出版 社 《水の中のもの―周作人 散文选》 2002 年 平凡社《日本谈义》 2002年新风舎《鲁迅小说のなかの人 物》 其他译本 日语《现代小说译丛》《黄蔷薇》 《陀螺》 《现代日本小说集》《乌克兰民间故事集》

《古事记》 《狂言选》 《枕草子》 《浮世澡堂》(日本语《浮世风吕》)《浮世理发馆》(日本语《浮世床》)《现代日本小说集》(与鲁迅合作)《如梦记》 《石川啄木诗歌集》 《两条血痕》 古希腊语《路吉阿诺斯对话集》 《希腊拟曲》 《财神》(古希腊喜剧) 《希腊神话》 《伊索寓言》(全译本) 《欧里庇得斯悲剧集》(与罗念生合作,古希腊悲剧) 英语《域外小说集》(与鲁迅合作)《红星佚史》 《现代小说译丛》(与鲁迅合作) 作品一览 《欧洲文学史》《近代欧洲文学 史》《谈龙 集》 《艺术与生 活》 《雨天的 书》 《儿童文学小论》 《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 流》 《谈虎 集》 《鲁迅的故 家》 《夜读 抄》 《知堂回想录》 《自己的园地》《鲁迅小说里的人 物》《瓜豆 集》 《周作人书 信》 《苦竹杂 记》 《书房一角》 《老虎桥杂诗》《鲁迅的青年时 代》《永日 集》 《药堂杂文》《苦茶随 笔》 《过去的工作》 《知堂乙酉文编》《周作人文类编》《木片 集》 《苦口甘口》《秉烛 谈》 《风雨谈》 《药味集》《周作人散文全 集》《看云 集》 《知堂书话》《立春以 前》 周作人自编文集

周作人的代表作品

周作人的代表作品 1、散文 《祖先崇拜》、《思想革命》、《前门遇马队记》、《碰伤》、《一个乡民的死》、《卖汽水的人》、《山中杂信》、《资本主义的禁娼》、《三个文学家的纪念》、《自己的园地》、《文艺上的宽容》、《沉沦》 2、情诗 《镜花缘》、《自己的园地》旧序、《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沉默》、《生活之艺术》、《苦雨》、《苍蝇》、《若子的病》、《死之默想》、《喝茶》、《元旦试笔》、《上下身》、《鸟声》、《萨满教的礼教思想》、《乌篷船》、《教训之无用》、《诗的效用》、《谈龙集》《谈虎集》自序、《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上海气》、《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雨天的书》自序一、《雨天的书》自序二、《燕知草》跋、《三礼赞》、《妇女问题与东方文明》等、《水里的东西》、《草木虫鱼小引》、《枣》和《桥》的序、《国庆日颂》、《闭户读书论》、《苦茶随笔》小引、《志摩纪念》、《知堂文集》序、《爆竹》、《杀奸》、《鬼怒川事件》、《孔德学校纪念日的旧话》、《重刊袁中郎集序》、《蛙》的教训、《苦茶随笔》后记、《日本的衣食住》、《关于英雄崇拜》、《自己的文章》、《结缘豆》、《赋得猫》、《苦口甘口》、《俞理初的谈谐》、《怀废名》、《两个鬼的文章》、《石板路》(二)、《杂拌儿》跋、《立春以前》后记 3、文论 《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儿童的文学》、《个性的文学》 4、美文 《圣书与中国文学》、《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贵族的与平民的》、《论八股文》5、诗歌 《小河》、《两个扫雪的人》、《山居杂诗》、《饮酒》、《昼梦》 二、作者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位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但又走了一条曲折、复杂道路的著名散文作家。周作人生于1885年1月,原名?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或作岂明)、知堂等。重要笔名有独应、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省会稽县(今绍兴)人。青少年时期,他和其兄鲁迅走过几乎相同的道路。 幼年曾在“三味书屋”读书,1901年秋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开始接受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初步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 1906年赴日本,先后入东京政法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在此期间,他曾与鲁迅一起提倡文艺运动,介绍外国的新文学,共同翻译了《域外小说集》一、二集等。 1911年返回绍兴,曾任浙江省教育司督学。因病辞职后,又任浙江省省立第五中学教员,并被推选为绍兴县教育会会长,主编《绍兴县教育会月刊》,在此期间周作人发表不少著译,并于1915年结集出版了《异域文谈》。 1917年春,经鲁迅介绍,周作人在北京大学附设的国史编纂处任编辑员,后被聘为北大文科教授。新文学运动发轫时期,周作人积极倡导新文学运动,他先后发表了《人的文学》、《思想革命》等文,成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理论建设上的重要文章,产生过广泛影响。 1920年参加“新潮社”,被推选为该社主任编辑。年末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执笔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并与沈兼士共任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任。“五四”前后,周作人除继续翻译介绍外国作品外,还发表了大量白话诗文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骨干之一。

止庵编印周作人作品琐谈(1)

止庵编印周作人作品琐谈(1) 前回谈钟叔河编周作人著作时,曾说“这些年对周作人著作整理出版献力最勤者,南有钟 叔河先生,北为止庵先生”,此话谅无异议。所不同者,则钟叔河编周作人作品,是以个 人对周氏文章的理解重新编辑整理。止庵编周氏作品,则重在依照和延续周作人生前愿望,以复原其作品的本来面目。这从他编《周作人自编文集》36种、《苦雨斋译丛》16种、《周氏兄弟合译文集》4种及目前正在编订的《周作人译文全集》中,可以一窥端倪。 《苦雨斋译丛》于1999年至2005年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共四辑,凡16册。此译丛迄未出齐,按原计划还有译自英文的部分、以文言文翻译的部分以及集外译文,正在编订的《周作人译文全集》11卷当可一并囊括。1949年后,周作人虽仍事写作,却以翻译为主,保存下来的译作约有350余万字。止庵曾评曰:“讲到周作人翻译方面的成就,其实未必在其创作之下;特别是对古日本和古希腊作品的翻译,在整个中国翻译史上迄今也很少有人能够相比。”两相比较,止庵认为《苦雨斋译丛》的出版价值,大于《周作人 自编文集》。因五六十年代印行的十几种周氏译著,大多经过编辑删改;另有几种留到八九十年代印出,删改却一如既往。此况外间读者多不知情,如止庵所介绍:“改的是译文 本身,主要因为行文习惯不同;删则针对译者所加注释,可能考虑篇幅有所限制,结果不少地方已经面目全非。”其中删以《欧里庇得斯悲剧集》最严重,改则以《枕草子》与 《平家物语》最明显。幸而家属保存了周氏大部分译稿,但欧里庇得斯的《伊翁》、《厄勒克拉特》、《腓尼基妇女》,阿里斯托芬的《财神》译稿今已不存。此外遗失的还有未译完的希罗多德《历史》约十万字,《狂言选》增订部分约十一万五千字,以及《平家物语》第七卷和第八卷的一部分约五万字,殊为可惜。《苦雨斋译丛》所收各种,是根据那些保存下来的译稿整理而成的。因此止庵说:“真要谈论周作人的译文特色,大约只能是 以这回的本子作为凭据。”堪谓确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译丛中《希腊神话》为首次 出版。周作人翻译《希腊神话》是在50年代初,与《伊索寓言》等交给开明书店,受酬 而书未印出。后转交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了校样,仍未能出版。周氏所作遗嘱, 于“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之后, 特地补加一笔:“但是阿波[罗]多洛斯的神话译本,高阁十余年尚未能出板,则亦是幻想 罢了。”这部他特别看重的“希腊人自编,在现存书类中年代又算是较早的”《希腊神话》,终于在1999年面世,得偿周氏宿愿,亦得慰众望。《周作人自编文集》凡36种,35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24开本。浅灰的封面设有墨笔茶壶瓶梅等,干净 雅致。封面使用英国刚古纸,手感良佳。将作者所编集子重新出版,本是钟叔河先生在 80年代做了一半的事情,时隔十余年后,由止庵完成。此外可备一述者,一是此套丛书 于2001年出第一版时,其中《木片集》和《老虎桥杂诗》皆为第一次付梓。《木片集》 是周作人生前已编好的集子,选录50年代所写随笔,1959年交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后转广州,再转回天津,至1963年,“得百花社寄还校稿,已两次付排而终不能出板”。《老虎桥杂诗》是周作人的旧体诗集,60年代初由谷林根据周氏借给孙伏园的原稿过录,

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乌篷船》是周作人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周作人是一位在我国现代散文创作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仅数量相当多,而且独具风格。 周作人的散文按体裁划分,大致有三类:一是杂感,二是小品文,三是书牍札记。杂感,多是作者在“五四”潮流涌动下创作的。这类作品,尤其是作者的早期杂感,取材广泛,思想锐利,能抨击时弊,其中代表作有《祖先崇拜》、《沉默》、《碰伤》等。周作人一生创作的小品文数量相当多,而且最能代表他散文的独有风格。他的这类作品,虽然着意于琐细而又不惹人注目的草木虫鱼之类的小题材,但是作者却能够全神贯注于对象之中,并细致入微地表现它们,从而使这类文章具有幽隽淡远的特有意趣。平和闲雅的情趣是周作人这类散文所表现的中心,广征博引,知识丰厚,语言朴实无华,不重藻饰,构成了他此类作品的重要特色。他的这类散文密切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可以使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这类作品的代

表作有《乌篷船》、《故乡的野菜》、《苦雨》等。周作人的书犊札记写得也很有自己的特色,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我的杂学》等。 周作人创作的散文,无论是读书札记、文艺评论,还是以草木虫鱼、风俗人情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小品文,都能把自己的个性精神溶入作品之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周作人重要的散文集有《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 《乌篷船》是一篇以书信形式写的别具一格的小品文。 友人要到作者的故乡浙江绍兴去,作者在信中开篇告诉朋友,故乡最有特色的风物便是船。于是,作者便开始向朋友介绍船的种类、形状、材料、结构和用途。在介绍乌篷船时,作者详尽介绍了“三明瓦”的好处,并对其作了非常具体细致的描述,然后,又写了怎样坐船以及“到乡下去看戏”等种种的“理想的行乐法”。在谈到游历家乡景色时,作者特别强调要耐着性子,从容不迫,“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作者认为,只有这

周作人的作品

周作人作品 孤儿记(文言小说) 1906年6月,小说林社。 自己的天地(散文集) 1923年9月,北京晨报社。 泽泻集(散文集) 1925年月12月,北京,北新书局。 谈龙集(文艺杂论集) 1927年12月,上海,开明书店。 谈虎集(上下集)(杂文集) 1928年月1月,上海,北新书局。 永日集(散文集) 1929年5月,上海,北新书局。 过去的生命(诗集) 1929年11月,上海,北新书局。 看云集(散文集) 1932年10月,上海,开明书店。 知堂文集(散文集) 1933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 周作人书信(书信集) 1933年7月,上海,青光书店。 苦雨斋序跋文(序跋集) 1934年3月,上海,

天马书店。 夜读抄(散文集) 1934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 苦茶随笔(散文集) 1935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苦竹杂记(散文集) 1936年2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风雨谈(散文集) 1936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瓜豆集(散文集) 1937年3月,上海,宇宙风社。 秉烛谈(散文集) 1940年2月,上海,北新书局。 药堂语录(散文集) 1941年5月,天津庸报社。 药味集(散文集) 1942年3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药堂杂文(散文集) 1944年1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书房一角(散文集) 1944年5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秉烛后谈(散文集) 1944年9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苦口甘口(散文集) 1944年11月,上海,太平书局。 立春以前(散文集) 1945年8月,上海,太平书局。 鲁迅的故事 1953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1954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的青年时代 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过去的工作(散文集) 1959年,香港,新地出版社。 知堂乙酉文编(散文集) 1961年,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 儿童杂事诗(诗集) 1973年,香港,崇文书店 知堂回想录(散文集) 1972年,香港,三育图书公司。 [翻译书目] 玉虫缘(小说)美国爱伦坡著,1905年,翔鸾出版社。 红星佚史(小说)英国哈葛德.安特路朗著,与鲁迅合译,1907年,商务印书馆。 域外小说集(一、二集)与鲁迅合纂译,1909年,日本东京,神田印刷所。 炭画(小说)波兰显克微支著,1914年,北

近代文学家周作人及其作品

近代文学家周作人及其作品 周作人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下面为大家带来近代文学家周作人及其作品。 一、人物介绍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二、文学作品散文集 《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 诗集

《过去的生命》, 小说集 《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论著 《欧洲文学史》, 文学史料集 《鲁迅的故乡》、《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 译有 《日本狂言逊》、《伊索寓言》、《欧里庇得斯悲剧集》等。 三、世人评价周作人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他出任伪职后,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贡献一在小品文,一在翻译,然而他却在历史发展中沦为汉奸文人。另外,他在保护北大校产、掩护国民党地下工作者等方面也做出过贡献。在《周作人传》中就能看到3个周作人:一是伪官吏的周督办,一是寻梦者的苦住庵庵主,一是周作人自己塑造的为国为民的殉道者。 他清新淡雅,如话家常的白话文,洋溢着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轰动一时,新文化运动中更发表影响深远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

周作人的美文

周作人的美文 随手拿起茶几上的茶杯,品味茶的颜色,凝视碧叶在清水中舒卷沉浮,散发出缕缕清幽的茶香,思绪也如同这轻盈的茶叶般,摇曳生姿。周作人的散文如茶,在平淡中孕育出悠长的韵味,越品越觉得清香四溢。 周作人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冲淡平易。他说:“我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快乐的事”。可见他是一个平淡洒脱,与世无争之人。《苦雨》是周作人写给好友伏园的一封信,文中有“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的“梦似的仙境”,“一叶扁舟”在“暴风雨”中滚浪行进的“危险极也愉快极”的豪情,也有“胡坐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悠然前行”的快乐。但这一切“只是我的空想,如诗人的理想一样的靠不住”。故乡的一草一木,在他笔下都包含着深情,无限依恋,写的十分清雅脱俗。读周作人那段在北京家院中听雨的描写,是那么怡静美妙。仿佛能听到那屋檐下滴水的清脆叮咚声,那水漫进房屋的潺潺流动声,还有蛙虫的欢鸣声和小孩子们的打闹声,种种声音融为一体,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周作人笔下描写的是一个平淡闲适的世界,当我用心读《苦雨》时,我的心在不知不觉中入境入神了。我想这就是美文的魅力,美文的美在于形式内容给人一种舒适和谐的感觉。 周作人坦言:“我现在的快乐只想在闲时喝一杯清茶,看点新书,无论他是讲虫鸟的歌唱,或是记贤哲的思想,古今的刻绘,都足以使我感到人生的欣荣”。周作人写文章是为了自己,在散文中抒发的是自己最真实的情感:一种热爱生活,追求生活情趣的态度。我想这也是周作人的散文成为美文的一个因素。从他的作品《北京的茶食》中,可以清楚的了解他对生活的态度:“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这篇文章旨在引导人们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着。生活是需要情趣的,我们应该学会欣赏生活的美,如周作人一般,洒脱有情调地生活着,活出生活的质量。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觅得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刻清净,人会由衷的快乐。我想,周作人的散文就是喧嚣城市中的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刻清净。 周作人的散文是富于知识性的。品读他的文学作品,能在不知不觉中开阔自己的视野。他的散文中囊括了上下古今,海阔天空。确实能够给人以天下国家,现实人生,风土人情,等方面极为广阔的知识。散文是一种艺术,并非知识的简单堆砌。周作人既掌握美文创作的方法,又有渊博的知识面,因此他创作的散文总是能让人大开眼界。在作品《乌篷船》中,周作人就详尽介绍了故乡的乌篷船的种类,构造,在船上饮酒、喝茶、大牌、读书,夜间可倾听水声,橹声。读过之后,我也知晓了关于乌篷船中有大的四明瓦,中的三名瓦,小的一叶扁舟的脚划船之类的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周作人的散文是美文:景美,情美,知识丰富。品味周作人的散文,越品越飘香四溢。它们让心灵上的尘埃慢慢的隐遁去了痕迹,在时光的隧道里沉淀出一份安宁与平淡。

周作人主要作品及简介

周作人(1885~1967) 光绪甲申年十二月初一(1885年1月16日)生于浙江绍兴。鲁迅二弟。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櫆寿,又名奎缓,字星杓,自号启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 1903年进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改名为周作人,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06年7月到日本攻读海军技术,后改学外国语。此间与羽太信子(1888-1962)结婚。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辛亥革命后,任浙江省军政府教育司视学、绍兴县教育会会长、省立五中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 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 1927年4月李大钊被杀害,曾保护李大钊之子李葆华避居自家一个月之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长、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 1945年在中国特有的颠三倒四不分黑白的氛围下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主要著作: 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乡》、《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译有《日本狂言逊》、《伊索寓言》、《欧里庇得斯悲剧集》等。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冲击,曾被红卫兵无耻粗暴对待,于1967年5月6日去世。 【周作人主要著作书目】 [创作书目] 孤儿记(文言小说)1906年6月,小说林社 自己的天地(散文集)1923年9月,北京晨报社 泽泻集(散文集)1925年月12月,北京,北新书局 谈龙集(文艺杂论集)1927年12月,上海,开明书店 谈虎集(上下集)(杂文集)1928年月1月,上海,北新书局

周作人作品

周作人(1885—1967),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思想渐离时代主流,主张“闭户读书”。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此时直至40年代所写的散文,格调“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影响日益缩小。 抗日战争爆发后,居留沦陷后的北平,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伪职。1945年以叛国罪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另有多种译作。 周作人散文、杂文创作 #民俗风物 故乡的野菜济南道中(选录)苍蝇苦雨 谈“目连戏” 鸟声乌篷船金鱼 虱子两株树苋菜梗水里的东西 关于蝙蝠村里的戏班子鬼的生长日本的衣食住 谈油炸鬼北平的春天关于雷公谈鬼论 结缘豆赋得猫谈混堂谈关公 卖糖禹迹寺上坟船缘日 撒豆中秋的月亮关于祭神迎会桑下丛谈(八则) 雨的感想蚯蚓萤火女人的禁忌 风的话无生老母的信息东昌坊故事石板路 小孩的花草甘蔗荸荠赤脚秋虫的鸣声 蓑衣虫园里的植物爆竹泥孩儿 鬼与清规戒律不倒翁羊肝饼窝窝头的历史

周作人与周树人散文作品比较

周作人散文作品 周作人的散文艺术之所以难以企及,就在于他做到了平淡,平淡是散文艺术的极境。 当然并不是说越是平淡越是好,要在平淡之中有神韵,或是以平淡之语言明不平淡之志;或是以平淡之言明不公等等不一而足。 周作人的大部分散文都是貌似平淡,其内在的思想感情却实是忧愤抑郁,即使是他后期被林语堂讥为“专抄古书,越抄越冷”的抄书体文章,也不能摆脱郁愤的底子,如果仅仅是把这些文章看作知识性小品,那就太遗憾了。举个例子,比如《看云集》中的《草木虫鱼小引》,名为“草木虫鱼”,应该是很闲适平淡的了,可仔细一看却不是,几乎通篇都是在说反话,讥讽当时的言论没有自由。最后一句“万一讲草木虫鱼还有不行的时候,那么这也不是没有办法,我们可以讲讲天气嘛”,愈是刻意宽解愈显出其无可宽解,貌似平淡实则沉痛,正是周作人惯有的笔法。有些人不熟悉周作人,往往把这些反话当正话读。 周树人散文作品 相比于周作人之散文,鲁迅的风格则更加凌厉。郁达夫先生曾经这样评价两兄弟作品的差别“鲁迅的文体简练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与此相反,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乎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两人文章里的幽默味,也各有不同的色彩:鲁迅的辛辣干脆,全近讽刺,周作人的是湛然和蔼,出诸反语。”确实如此,便如《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笔锋辛辣的讽刺着旧社会人民的愚昧。或许这也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关,鲁迅便是意识到仅靠技术的崛起是救不了中国的才弃医从文,对他散文的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浅析周作人后期散文的风格

浅析周作人后期散文的风格 [摘要]: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多变,前期浮躁凌厉,后期冲淡平和。本文抓住周作人后期散文冲淡平和的特点,具体赏析其四篇散文,旨在体会周作人苦中作乐的审美情趣,物我无间、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以及闲适隐逸、淡泊恬适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周作人,现代文学,散文,赏析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的《导言》中说过:“现代中国散文成绩,以鲁迅、周作人的为最丰富伟大。”尽管鲁迅和周作人在文学方面成就相当,但是,相比于鲁迅,周作人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人物。周作人博学多识、文学成就颇高,同时,他也是一名文化汉奸,受人匪议。激愤—消沉—堕落,正因为他的复杂人生,他的作品就更吸引我去推敲品读。 周作人的作品有批判死鬼精神的,有抨击国民性弱点的,还有宣扬隐逸的士大夫情趣的……我最爱读周作人的散文,尤其喜欢读他后期的散文——冲淡平和之中有着醇厚的意味,亦不乏“炎炎之火仍在冷灰底下燃烧”,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一、《金鱼》——寄情于物,见人生 周作人许多散文的取材都是极其平常之物,有些甚至根本不登大雅之堂,如《苋菜梗》、《故乡的野菜》等,他却都能写入文中,化俗为雅,显示出了他深厚的学识和才情。周作人的散文别有一番趣味,《看云集》中就有诸多描写大自然草木虫鱼的散文,使我们领悟到了大千世界的现实美、自然美与和谐美,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他苦中

作乐的审美情趣。我特别喜欢其中的《金鱼》——平淡中不乏生动。 金鱼乃是平常之物,周作人却突破了一般的状物文,向我们展示了《金鱼》原来还可以这样写,从中可以感受到他那艺术化、精致化了的生活雅趣。他的文人雅趣绝不是庸俗的,反而具有针砭时事,讽刺现实的效果。《金鱼》中“我每见金鱼一团肥红的身体,突出两只眼睛,转动不灵地在水中游泳,总会联想到中国的新嫁娘,身穿红布袄裤,扎着裤腿,拐着一对小脚伶俜地走路”便冷嘲热讽地把“金鱼的残疾”和中国封建恶俗联系在了一起,抨击了旧社会的野蛮与无知,显示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低微,可怜而又可悲,将国民性的弱点赤裸裸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周作人认为叭儿狗,金鱼,鹦鹉以及裹小脚的女性都是不自然的,是他所不喜欢的。在描述他平常不大喜欢的耸鼻子人的表情时,字里行间流露出诙谐、风趣、幽默的风致,简单而又真实。 从周作人对金鱼、鲫鱼和鲤鱼率真的叙述中,我能明显地感受到他崇尚自然、朴实而又通达的审美趣味,这正是我欣赏他的地方。二、《苦雨》——苦中带涩,显人生 《苦雨》是周作人的一篇别具一格的书信体小品文。还未读此文时,我首先就为其文题所吸引。“苦”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更是周作人刻意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雨”则是一种客观景象,是周作人作品中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周作人写《苦雨》时已经步入中年,可以说,《苦雨》传达了他的中年心态的心绪之涩:落寞、颓废,伴着些淡淡的惆怅。

周作人为什么要当汉奸

周作人为什么要当汉奸 近年来,关于周作人地“附逆”问题,闹地沸沸扬扬.有说迫不得已,情有可原地;有说一念之差,偶尔失足地;还有说并非投降日寇,而是中国共产党人让他留在北平,深入敌人心脏搞地下工作地.以上种种,充满了对汉奸周作人地回护和同情,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地.其实,周作人自己地作品再好不过地说明了他为什么会当汉奸. 一 作为“五四”文学革命地先驱者,“二周”(鲁迅、周作人)一直在文学界具有崇高威望.年兄弟因家务失和,鲁迅搬出八道湾,但二人在文学取向乃至政治取向上,大致上还都一致.“语丝社”地成立、对“现代评论派”地抨击、对“三·一八惨案”地揭露乃至对“四·一二”大屠杀地愤怒控诉,都说明了这一点.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地侵略叫嚣和侵略行径,二人也都是坚决反对和抗议地.特别是周作人,在这方面甚至表现尤为激烈.至年间,他一连写下了《日本与中国》、《日本浪人与〈顺天时报〉》、《日本人地好意》等十余篇文章,无情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地狼子野心和侵略逻辑,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抗日爱国地一片赤诚.他特别痛恨以《顺天时报》为代表地日本人在中国地报纸,说它们“专以造遥为事”(《谈龙集·香园》),“它们是日本侵略扰乱中国之最恶辣地一种手段,《顺天时报》则是此类汉文报中之最恶辣地一种.”他称《顺天时报》为“这个天下最恶劣地东西”(再是《顺天时报》).作为一名留日六年而又娶了一名日本太太(羽太信子)地留学生,周作人上述对日本侵华地清醒认识和愤怒斥责,不能不让人惊异和钦敬.这也和他日后沦为日本帝国主义地奴才、汉奸形成了让人无法置信地强烈对照! 周作人地这种正确态度,一直持续到抗战全面爆发前夕.在《谈日本文化书》、《老人地胡闹》文中,他说“日本近来对中国地手段不但凶狠而且卑鄙可丑”,并且怒斥老牌法西斯分子三上参次疯狂地侵华叫嚣,对于希特勒地倒行逆施,也有辛辣讽刺. 二 周作人由反日到媚日地度大转弯,开始于《岳飞与秦桧》一文.在民族危亡关头谈秦桧与岳飞,大多是褒岳飞贬秦桧,借歌颂民族英雄来激发民族感情.然而周作人则反是.他大褒秦桧,大贬岳飞,大讲“主和”比“主战”难.在《关于英雄崇拜》中,他又大贬文天祥、史可法,重弹“和比战难”.而在《日本管窥》

周作人简介 周作人主要作品介绍

周作人简介周作人主要作品介绍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位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但又走了一条曲折、复杂道路的著名散文作家。 周作人生于1885年1月,原名櫆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或作岂明)、知堂等。重要笔名有独应、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省会稽县(今绍兴)人。青少年时期,他和其兄鲁迅走过几乎相同的道路。幼年曾在“三味书屋”读书,1901年秋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开始接受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初步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1906年赴日本,先后入东京政法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在此期间,他曾与鲁迅一起提倡文艺运动,介绍外国的新文学,共同翻译了《域外小说集》一、二集等。1911年返回绍兴,曾任浙江省教育司督学。因病辞职后,又任浙江省省立第五中学教员,并被推选为绍兴县教育会会长,主编《绍兴县教育会月刊》,在此期间周作人发表不少著译,并于1915年结集出版了《异域文谈》。 1917年春,经鲁迅介绍,周作人在北京大学附设的国史编纂处任编辑员,后被聘为北大文科教授。 新文学运动发轫时期,周作人积极倡导新文学运动,他先后发表了《人的文学》、《思想革命》等文,成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理论建设上的重要文章,产生过广泛影响。1920年参加“新潮社”,被推选为该社主任编辑。年末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执笔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并与沈兼士共任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任。 、 周作人和鲁迅 “五四”前后,周作人除继续翻译介绍外国作品外,还发表了大量白话诗文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骨干之一。 1921年夏秋,周作人因患肋膜炎,去北京西山碧云寺养病,在此期间创作了一些小品和山中杂诗。 1922年7月起,他兼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副教授,9月又兼女高师(后为女师大)教员。1923年第一部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问世。1924年11月发起组织语丝社,并成为

周作人简介及作品

周作人(1885.1.16—1967.5.6)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 原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鲁迅之二弟。 1901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赴日本,先后入东京政法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曾与鲁迅共同翻译《域外小说集》一、二集。1911年返回绍兴,先后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和绍兴教育会会长、浙江第五中学英语教员。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文科教瘦兼国史编译处?辑员。 新文学运动发韧时期,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新文学运动理论建设上的重要文章,产生过广泛影响。1920年参加新潮社,被推选为该社主任编辑,并负责主持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并起草宣言。五西前后除继续翻译介绍外国作品外,还发表大量白话诗文?击封建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骨干之一。 1922年7月起兼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1923年第一部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问世。1924年11月发起组织语丝社,并成为《语丝》的实际主编。后来的创作逐渐转为恰谈、闲寄韵味的随笔小品,曾提出“复兴千年的旧文明”的口号。这时期作品结为《雨天的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等。 孤儿记(文言小说)1906,小说林社 异域文谈(评论集)1915,墨润堂书坊 欧洲文学史(理论)1918,商务 自己的园地(散文集)1923,北京尘报社 雨天的书(散文集)1925,北新 泽泻集(散文集)1927,北新 谈龙集(散文集)1927,开明 谈虎集(散文集)1928,北新 永日集(散文集)1929,北新 过去的生命(诗集)1929,北新 艺术与生活(译论集)1931,群益 儿童文学小论(评论集)1932,上海儿童书局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理论)1932,北京人文书店 看云集(散文集)1932,开明 知堂文集(自选散文集)1933,天马 周作人书信(书信集)1933,上海青光书局 苦雨斋序跋文(序跋集)1934,天马 夜读抄(散文集)1934,北新 哭茶随笔(散文集)1935,北新 苦竹杂记(散文集)1936,良龙 风雨谈(撒文集)1936,北新 瓜斗集(散文集)1937,上海宇宙风社 秉烛谈(散文集)1940,北新 药堂语录(散文集)1941,天津庸报社 日本之在认识1941,国际文化振兴会 药味集(散文集)1942,北京新民印书馆 药堂杂文(散文集)1944,北京新民印书馆 书房一角(散文集)1944,北京新民印书馆 秉烛后谈(散文集(散文集)1944,北京新民印书馆

周作人散文赏析

周作人散文赏析 周作人在散文创作初期(1920年),于香山养病,这一时期的散文则体现了其散文思想的转折期。先前一直奉行和平方式的社会主义,在经历五四运动失败后思想不免动摇,加之养病期间,阅读了几十种佛经,将思想中原本所有的人道主义思想与佛经的普爱众生、忍辱、施舍等教义结合起来,揉合了希腊古典文学的和谐、均衡、宁静之美,从而构筑了周作人独特的精神世界。而正是这种精神构筑形成了周作人散文的独特三味:清淡、苦涩、辛辣。 1、清淡之美 周作人的散文,向来都是追求平和冲淡之美的,比较平缓宁和,与世无争,大千世界的一草一木,在其笔下都饱含深情。正如作者本人所言“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他的作品《喝茶》便是“闲适”散文的代表作。他在文中写到“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他不但讲究喝茶环境,更注重喝怎样的茶,用怎样的器具,配怎样的茶食。其间,韵味也是必不可少的。通篇阅读下来,我们会发现此文给我们以一个清雅独特的艺术世界,而最为重要的是抒发了喝茶人的那份返璞归真的风雅情趣。又如如他在《乌篷船》中写到“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这些文字,与作者本人所追求的那份悠游闲适完美契合。可见,他的作品,善于以洒脱的名士风度,在平淡的叙述中咀嚼欣赏生活的趣味。 2、苦涩之情 1924年前后,中国的思想界处于一种十分沉闷的时期。他感到了信仰坍塌的孤寂和虚无。随之,便有了作品《苦雨》,该文通篇笼罩在淡淡的哀愁里。他在写作时,先是描绘了或悠然或壮阔的诗一般境界。但之后却一语点破,“但这只是我的空想,如诗人的理想一样地靠不住”,他的心境如连日阴雨一样压抑沉闷,文中还写到“我住在北京,遇见这几天的雨,却叫我十分难过”。另外,他的作品也多以“苦”一字命名,有《苦茶随笔》、《苦竹杂记》等等,此类散文足见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无奈苦涩之意。 3、辛辣之味 虽然周作人极度希望自己的作品走向平和冲淡的一端,也尽力隐藏心中的愤懑与不满,但也曾写过辛辣的文字,如在《谈虎集》中写到“中国女子的缠足,中国人之吸鸦片,买卖人口,都是真正的国耻”,此外为悼念被害大学生他也曾写一副对联“什么世界,还讲爱国?如此死法,抵得成仙”。由此可见,在他的文字间、脑海里,并不只有平和闲适,他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的批判,也着实存在。 周作人的作品不仅在内容上富有多重特色,在语言上也颇有艺术,即:白话之韵。 周作人的作品中,语言理论着眼于古文,如《喝茶》中“一到即罄,次碗继至,不逞应酬……茶意都消了”;口语,如《乌篷船》中“舱宽可以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马将---这个恐怕你也已学会了罢”;方言,如《苦雨》中“所以我于火车的雨不能感到什么兴味”。由日常语言转化为文学语言,亲切自然,充满文雅的书卷气,阐述了现代散文语言的审美要求和美学构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