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在诗歌的国度里

在诗歌的国度里

在诗歌的国度里
在诗歌的国度里

在诗歌的国度里:我是水2011-08-03 作者:禅思6050人读过文章评论相关文章我来投稿

(一)究竟是那场春雨

把我洒在山涧潺潺的溪水里

我是雨滴,快乐的雨滴

犹如你眸子散发的诗意

清澈明快涓涓不息

在诗歌的国度里

我是游动着的欢快的音律

(二)

是谁掘开眼角的浅堤

把我丢在雾月沉寂的湖水里

我是泪滴,晶莹的泪滴

仿若你笔下忧伤的诗句

凄美蜷伏幽幽自语

在诗歌的国度里·

我是凝结着的柔美的思绪

(三)

其实

我就是水

轮回于天地万物之中的水

一掬秉持纯净本质流浪的水

我眷守过空中的白云,也醉心这壮美的山河

我摒弃过都市的繁华,只因留恋静谧的百合

我轻吻过干涸的土地,心痛它大漠般的荒凉

我歌咏着大海的澎湃,只为要把最美的歌声唱响在诗歌的国度里

一滴水珠一份畅想一片大海汪洋

唐代诗歌发展历史概述

唐代诗歌发展历史概述 理学院130131112 吕霄博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隋唐五代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而历时近三百年的唐代,则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坛上百花齐放,文学成就辉煌灿烂。其中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4个阶段。 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沿袭齐梁陈隋诗风, 宫廷文臣以及帝王后妃在诗坛上非常活跃,形成了阵营庞大的诗人群体。但大多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和诗僧王梵志等少数人能够清新脱俗,不被世风束缚。初唐四杰对歌行体进行改造,具有诗赋交融的特点。篇之恢宏,敷叙精巧,以气御诗,辞藻华丽。促进初唐诗歌混融意境的形成。陈志平. 四杰与初唐诗歌的新变[D].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DOI:10.7666/d.y513591.真正廓清梁陈诗风的是陈子昂,陈子昂针对齐梁文风,提出“兴寄”和“风骨“两种主张,唐诗风骨才为之一振,遂开盛唐诗风的先河。张澎. 陈子昂与初唐诗风的变革[J]. 语文学刊, 2012, (5).同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以及被称为文章四友的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其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以律诗著称。他与沈佺期、宋之问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盛唐诗歌在前人的努力下,进一步走向辉煌。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百年初唐后,李白横空出世,为诗国带来新的美学楷模,宣示了对宫廷陈式做派的胜利,他极大地影响了后代士人的人格并融入民族的精神史,而自贞元,元和以后则出现了宗杜思潮,诗人们以坚实的步履沿着“少陵路径”前进。罗时进. “前李杜”时代与“后李杜”时代——唐代诗歌发展的转关与演进[J]. 文学评论, 2007, (2):193-199.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在盛唐诗中占有很大比重。边塞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异域奇葩,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诗中往往写出一种远大、明确的社会理想,与天下苍生共同的理想。其诗不回避战争艰苦的生活,但诗人在描写战争残酷的时候,却能够表现信心和勇气。在述说艰难痛苦的时候,能够想到胜利和未来。王强. 初探盛唐边塞诗的特征[J]. 作家, 2008, (8).山水田园诗派就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中国的山水田园诗不始于唐代,六朝时就有了,还是比较成熟的山水田园诗。但六朝时的山水田园诗是公开的,以陶渊明为代表是写田园风光的;以谢灵运、谢眺为代表是写山水的。二谢的山水诗,按前人的评价是“有句无篇”,只有些好句子,没有整个篇章好的。而王维的诗歌里描写性要强些,这与诗人具备的艺术才能无不相关,其空间画面感是其主要特色;而孟浩然单纯的经历和性情使得他的诗歌相较王维的而言,平淡许多。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里有某种事实情节,具备一种时间接续的故事性。杨卫丽.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异同论[D]. 山东大学, 2012. 中唐诗歌由于国家的衰落也变得不景气。此时期最为杰出的应数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中唐新乐府诗人在选择体裁样式时别具匠心,从中透射出他们的乐府观。一方面借鉴汉魏古乐府之体式,采用古体,有五言、四言、杂言等,风格古朴浑厚,富有情感张力。另一方面又有所新变,吸收唐代民间流行的歌谣体"三三七体"来改造乐府诗,这种体式流利宛转,易于唱诵,为时人所喜,便于实现诗人以诗为奏议的目的。中唐新乐府还采用组诗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表现主题,这类组诗有总题、分题,组诗内的每首诗风格一致,篇幅接近,各个单篇以某个视角来展现共同的主题,有助于深层次开掘主题,有利于传播组诗所呈现出的情感内容和艺术风格。陈瑞娟. 中唐新乐府诗体探析[J]. 理论界, 2012, (2). DOI:10.3969/j.issn.1003-6547.2012.02.039.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则以奇险峭刻见长。但各有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110场开场白全集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110场开场白全集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1—10场开场白全集 《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各种诗词信手拈来,向观众展示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一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中国诗词大会从2016年开始播出,一经播出之后,就引发了全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018年新春,我们迎来了万山红遍的新时代,而《中国诗词大会》也将开启属于它的新征程。今天,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诗词达人们,又一次汇聚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现场。可以说少长咸集,风云际会。在这里你们将举行10场属于诗词的比拼,我相信你们也将收获一段关于诗词的最美好的记忆。第二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爱诗的民族。我们从祖先三千多年前,留下来的《诗经》里依然可以找到今天我们所渴望的生活的样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是一份相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是一份承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是一份修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那是一份告诫。这世世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里,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淬炼着我们的思想。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去追寻这些民族的文化基因,去拥

抱那最美的诗和远方。第三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千里蜀道,是李白从长安回家的路。一首《蜀道难》,道尽了这条路的艰辛和崎岖。但是也正是这样一条艰难的道路,让天才诗人李白,凭借着无尽的想象力,留下了不朽的华彩篇章。想象力是诗人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的一双翅膀。没有想象力,就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没有想象力,也就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凭借着想象力,去邂逅那些伟大的诗人,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去创造新时代的新篇章。第四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曲苍茫的《敕勒歌》那是来自风云激荡的南北朝的声音,那是一千五百年前气势恢宏的历史的画卷。短短的二十七个字,妆点了诗词的国度。让中国诗词,在《诗经》的纯真,在《楚辞》的泛滥,在唐诗的繁盛和宋词的高雅之外,又多了一种气质和风情。今晚就让我们共同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再一次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包容,来感受诗词的永恒的魅力。第五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笔下的长江,有着这世界上最美的景象。清晨,那是“朝辞白帝彩云间”;春天,那是“烟花三月下扬州”;一个人坐船,那是“孤帆一片日边来”;而登高怀古,那是“凤去台空江自流”。我想这千百年来,正是因为有了李白,也为在江上奔波的旅客们,找到了一份心灵的寄托。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在《中国诗词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 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中,诗歌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中 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 下面就让我们漫步在历史画廊中,回顾一下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了解 其伟大的艺术成就。 一上古歌谣 很多人一直以为中国诗歌的起源是《诗经》产生的那个时代,其实不然,早在遥 远的上古时期,当中华民族的远古先民们开始生活在这片大陆上生活的时候,在他们 的口耳相传间,在他们的生产劳动中,已经产生了中国诗歌最早的萌芽——上古歌谣。 上古歌谣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集体创造的智慧结晶,其内容大 多展现生产中各个方面。如“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就是体现人们打猎的行为。 上古歌谣除了在生产中吟唱外,另一个出现的场所就是祭祀活动上。在上古时期,远古先民们敬畏自然地力量,会有很多盛大的仪式来祭祀自然界的神灵,而舞乐是祭 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诗歌萌芽才刚刚出现的年代,诗歌和音乐、舞蹈已 经紧密的接合在一起了。而祭祀歌谣的内容则与祈福有关。例如“今有雨?其自东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北来雨?”就是商人祈雨的祭祀。 二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 1、现实主义的创作源头——《诗经》 公元前6世纪左右,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他是中国最 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诗经》收录西周初年 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有作品都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其 作品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 大约有160首,是《诗经》的精华所在。“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直接展现了下层劳动人民在当时最直接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爱情与友情,他们的开心与苦痛,在历经三千年之后,依旧能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例如大家都 很熟悉的《关雎》。”雅“分”“大雅”“小雅”,为王室贵族宴乐时所吟唱的歌曲。“颂”则是宗庙祭祀的舞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归纳为“赋”“比”“兴”。《诗经》在句 式上以四言诗为主,讲究复沓,回环往复。语音上双声叠韵的现象相当普遍。 《诗经》对中国后世诗歌的影响是深远的,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最主要 的是“诗言志”和“风雅”的精神。《诗经》表现出来的关注社会现实的热情、强烈 的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积极真诚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 响着后世的诗歌创作。如果说“风雅”精神和“诗言志”的创作态度是思想内容上的 影响,比兴则在创作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所创造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的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 2、浪漫主义的创作源头——《楚辞》 中国诗歌的另一个创作源头是《楚辞》。《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 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他的奠定人是屈原。楚 国地处巴山楚水之间,这一方水土养育着楚国先民,形成了迥异于中原的独特的楚歌、楚乐、楚舞。而且,楚国人“信巫鬼,重淫祀”。巫文化对楚国的影响是深远的,楚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文档标题]

唐诗的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洪荒时代,即便从《诗经》开始算起,也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了。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历朝历代都有杰出的诗人和作品问世,其中以唐代的诗歌最为出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极为亮眼的一颗明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繁荣的篇章。 关键词:初唐诗歌;盛唐诗歌;中晚唐诗歌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学生都要学习唐诗,甚至牙牙学语的小孩都会念《咏鹅》。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已经十分普及,那么,唐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它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初唐诗歌 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张若虚、宋之问等。大唐建国之初,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使这种风气发生了转变。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气和壮烈的抱负,拓宽了诗歌的题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盛唐诗歌 唐玄宗执政期间,唐王朝出现了历史上着名的“开元盛世”,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其中两大诗歌流派指“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双子星座”指李白和杜甫,二人合称“李杜”。

中国诗歌发展脉络简介

中国诗歌发展脉络简介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开端和发展——古体诗时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歌集是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最后编定的《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在体例上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十五“国风”所反映的是来自民间的社会呼声,它叙述劳动人民之间的婚姻恋爱,展示思妇、军人对沉重的国家赋税、兵役制度的不满,揭露、讽刺统治阶级的繁重剥削和荒淫无耻的生活——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十五“国风”的主要内容;而“雅”、“颂”则是社会上层统治阶级宴乐祭祀、点缀升平的一种高雅方式,诗篇记叙周王的各种祭祀、征战、朝议活动,歌颂王公们清明的统治,描写各种宴饮的繁华富丽,当然,偶尔它也会流露出“大厦将倾”的哀叹——所有这些,则构成了“雅”、“颂”的主要内容。总之,一部《诗》三百篇,就是一轴反映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社会生活的生动画卷。 如果说《诗经》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话,那么,在战国时期兴起的“楚辞”的诗歌创作则表现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楚辞”是《诗经》之后兴起的完全不同于《诗经》的一种新诗体,而楚国人屈原则是这一新诗体的杰出代表。屈原以他崇高、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人格和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奇幻的理想世界的艺术手法,创作了以《离骚》为代表的大量诗篇。这些诗篇和其他一些楚人的诗篇一起,以其想象丰富、辞采瑰丽的艺术风格而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远祖。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有深远影响的作家。《诗经》和“楚辞”,分别以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为我国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西汉、东汉共四百多年的时间,官府比较重视民间声乐和歌谣的采集,设立了专门的采集机构——乐府。乐府为着政府采集了大量民间歌诗、民间声乐。流传至今的乐府篇章《病妇行》、《东门行》、《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等都是优秀的诗歌,而其中尤以揭露封建礼教妇女的深重罪恶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最为突出。西汉的乐府民歌是对《诗经》中“风诗”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两汉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情感;它的叙事性和典型性标志着现实主义传统在民歌中的发展,它深刻的思想价值和优良的民歌艺术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两汉时期,史传、辞赋的繁荣吸引了大量文士的注意力,但到了东汉后期,在接受民间文学优良成分的基础上,文人的诗歌创作再次兴起,而文人五言诗的创作则表现得更为显著。五言诗的形式,为语言、音节的变化和运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而更便于叙事和抒情,因此它很快代替了四言诗的旧形式,而成为诗人创作最主要的一种诗体。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作品是现存所谓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文人五言诗兴起以后迅速形成汉末魏初时期的建安文学、正始文学的高峰。建安文学以“曹氏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而其中尤以曹操和曹植的成就最为突出。建安文学继汉乐府之后,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诗人们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后人称为

试论武则天时期唐朝诗歌发展状况及形成原因

试论武则天时期唐朝诗歌发展状况及形成原因 袁梦蓓 摘要:武则天时期是唐诗走向繁荣的过渡阶段,为唐诗发展高潮的到来作了铺垫,使一批以文学见长的寒士跻身朝列,对盛唐文学的繁荣产生了直接的促进作用。武则天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和不同于男性君主的政治手段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关键词:武则天诗歌文学 Abstract:Empress Wu Tang period was a transitional phase towards prosperity for the Tang Dynasty was foreshadowing the arriv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ide, so that a number of literary known for Scholars among the North Korea out of the prosperity of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had a direct role in promoting.Empress Wu of women in her unique perspective and different from the male monarch of the political mea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created a unique environment. Key words:Wuzetian poem promoting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统治唐朝达半个多世纪,对当时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诗歌为例,粗略梳理武则天时期诗歌发展的状况,并进而探讨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一、发展状况 初唐是唐诗繁荣昌盛的酝酿准备时期。在近百年期间,由于宫廷内外诗人的相互推动,相互补救,唐诗一方面革除齐梁余习,一方面完善表现艺术,实现了重大的变革和发展。开国之初,太宗君臣在文学创作上明确提出反对浮华淫糜。为求文质彬彬的主张和理想,他们歌唱建国伟业,宣扬大唐声威。不少作品风度雍容雅正,气象壮丽恢弘,显示了南北合流的文学趋势,传达出诗歌变革的时代信息。高宗朝诗人上官仪适应诗歌演进的要求,在艺术表现、写作技巧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律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是宫廷之外的优秀诗人,史称初唐四杰。为了矫正六朝以来的浮靡风气,补救龙朔变体的缺失,他们坚持轻“绮碎”而重“骨气”的美学追求,突破宫廷诗歌应制奉和、歌功颂德的狭小气局,转向对江山塞漠和个人性灵的书写,极大地拓展了诗歌内容的领域。同时他们的创作又促进了五言律诗的成熟和七言歌行的发展。(1)但是他们的诗未能完全摆脱绮艳文风的影响,尚存在着“词旨华糜”的弱点。

感悟中国古典爱国诗词

读书笔记之—— 国人的爱国一定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天生的朴素平常爱国精神却是高尚到能为国家毫无保留的做任何事情的。从古至今,从普通百姓到精英阶层,无不如此。这一点,从我们古人留给我们那浩如烟海的爱国诗词中就是明证。在一个公认的诗歌的国度,在中国古典诗歌这积淀千年的艺术瑰宝中,我们看到了那么辉煌闪耀的一朵奇葩——爱国主义诗词。它就是璀璨星空中的那颗闪耀着的北极星,发出穿越历史的光芒,走过千年的历史沧桑,展示给我们沉淀了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爱国史册。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古典爱国诗歌的线索,去寻访和体味那延续千年而不断的高贵情感。 在中国古代,真正算得上太平盛世的时代是恐怕是很少的。就是在这些人民能够安身立命,安居乐业的时代,我们的爱国诗人们,也没有放下他们怜悯天下苍生的心,为人们的福祉安康,为国家的繁荣强大而奔走呼号。 这些和平背景下的爱国诗,可见于《诗经》的,可以以《秦风·无衣》为代表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另外的形式就是边塞诗,如唐朝如李白的《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王昌龄的边塞诗如《出塞》二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这些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歌颂这些将士的爱国英雄气概,同样表达了深刻的爱国情怀。尤以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显示出强烈的英雄主义气息,字里行间也透出大国子民的一种内心强烈的自豪。 再有一种爱国诗的内容的就是,以诗歌来警告统治者不要贪图安逸享乐,或直接提出建议的,比如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或与之类似的有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等都是直接表达对统治阶级的沉溺歌舞升平的不满和担忧的;再如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 唐诗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不同阶段的变换。每个阶段对它来说都具有不同意义的。唐诗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末五代5个阶段: (一)初唐:诗歌仍受到前六朝的影响。除了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依旧浮艳柔丽直到初唐四杰的出现才将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开拓出行的面貌。可惜的是他们的创作依然带着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直到武后时期的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唐诗才开始走向自己独有的风格,摆脱以往的旧框架。与他同时而不同流派的,如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虽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在律体完成方面也贡献不少。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二)盛唐:在唐朝的鼎盛时期诗人在创作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各种体裁和形式的同时也开创了很多的流派。不同的流派在诗歌创作上表现了多钟头面貌的风格而让唐诗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壮观。 (i)边塞派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等等(边塞诗人)。王翰、王之涣、崔颢、刘湾、张谓等。他们的边塞之作将边塞沙场奔驰、建功伟业的英雄壮志,爱国的思想和西北的奇异壮丽之色都生动的表述出来。同时也抱怨战争对夫妻、民族之间、将军和兵士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当时社会在战争的现实面貌。 (ii)田园派 诗人代表:孟浩然、王维、储光羲、陶渊明、谢灵运等等。这些诗歌的作品都以描写山川的自然和田园的闲适生活。通过他们的笔锋生动将壮阔的山河、有恬静的村庄和秀丽的园林灵活灵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不过这些诗人中也有描写边塞的作品。如王维的边塞名篇《老将行》。所以,虽为同派同人但却又展现独自的风格和特点。 (iii)浪漫主义派

选自刘登阁著的《中国文学史话》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

选自刘登阁著的《中国文学史话》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 中国源远流长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并雄踞 古代文坛霸主地位达两三千年之久。 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再到七言诗的发展 演变。陈伯海曾提出:以诗与乐的关系来论,诗经是入 乐的,可唱的;随后的楚辞就摆脱了与音乐的联系,独 立发展了文学,是不可唱的;再后来到了汉乐府和五言 古诗时代,又重新建立了诗与音乐的联系,但它们是对 诗经和楚辞的综合,也是对二者的超越,像五言诗的创 作既注意格律,具有一定的音乐性,但又不同于专门用 于歌唱的作品。如果说诗经是诗与乐关系的正命题,那 么楚辞就是一个反命题,而汉乐府和五言诗就是一个合 命题,是否定之否定。 以内容与形式关系而论,先秦至汉魏时代的文学质 朴无华,还没有考虑到形式问题,是质胜文的时期;随 后的六朝文学与之完全相反,过分地讲究形式,形式甚 至淹没了内容,可以说是文胜质的时期;再后来的唐宋 文学综合了二者的成就,既重视内容,也不忽略形式,

追求内容与形式并重,可以说是文质彬彬时期。如果说先秦至汉魏时代是有关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正命题,六朝时代就是它的反命题,唐宋就是合命题,否定之否定。 以诗的特点而论,唐诗富有情趣,视野开阔宏大,充满外向精神,是以诗为诗的时代;随后的宋诗别开蹊径,以理趣取胜,眼界狭小,是内向型的,是以文为诗的时代;再后来的明诗追慕盛唐,批驳宋诗,但缺少宋诗开创新路的精神,走上了复古模拟之路,其内在的精神指向实际是企图揉合唐、宋诗的特点。如果说唐诗是诗歌写作原则的正命题,宋诗就是一个反命题,是对唐诗的否定,明诗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 (本文节选自刘登阁著的《中国文学史话》) 10、以下不属于本文语段内容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起源 B.诗歌的音乐性C.诗歌的内容与形式 D.诗歌的特点 11、下列表述中,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可唱的,楚辞是不可唱的,汉乐府和五言诗与音乐有联系,也可以当作专门用来演唱的作品。 B.汉魏时代的文学,重视内容,而认为形式是不需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doc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的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所了解的一些诗人、诗作的回忆,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灿烂的古典诗歌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的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教学难点】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了解唐诗宋词的辉煌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忆法 【教学设想】 这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从而使学生了解唐诗宋词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位置和辉煌成就。从而为后面课程的学习进行铺垫并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 【教学准备】制作CAI课件,播放《唐之韵》影像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一)先秦时期

A.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周南桃夭》。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卫风硕人》。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语出《诗经王风黍离》。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小雅采薇》。这几句诗反映了守边战士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所表现的凄凉之感,诗中的"杨柳"和"雨雪"已经完全人格化了,它们和作者一道担负着人生的重压,成了人生聚散离合的直接参与者,此中语言的清新圆润,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晋以后诗歌的风调。 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语出《诗经郑风风雨》。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当意中人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之态,十分快人心意。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语出《诗经秦风蒹葭》。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7.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10.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1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诗意中国

诗意中国,带您走近中国两千年的文化之旅 题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秀丽的山川孕育出诗的灵气,朴实的人民培育出诗的魂魄。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一幅世外桃源的祥和景象。纵然是在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头顶着的是炎炎烈日,脚下踩着的是滚烫的土地,挥洒的汗水中仍浸润着浓浓诗情。 春秋战国 从仲尼编辑的《诗经》走来,从屈平悲叹的《离骚》走来,诗歌的溪流在华夏汇成滚滚大河,诗歌的韵律在中华大地亘古不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三月的纸鸢载着悠长的梦影,伊人的面容却在雨雪纷纷的清晨消释溶化。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之悲,一声长叹,响彻苍穹,千百年来,却无人可解。 对于国人来说,能把一个重要的节日慷慨的赋予一位诗人,充分地说明了我们祖先心灵里诗的禀赋,诗化的生活情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中国的诗魂最终没能与这个世界和光同尘,汨罗江的惊世一跃,泛起的涟漪2000多年仍未平静。 虽然,系粽子的五色绳早已褪色,龙舟竞渡的喧嚣也渐行渐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行吟泽畔的形象却永远那么清晰,如一副凄美的中国画,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从此,中国的诗歌添上了圣洁的光辉。 秦汉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焚灭诗书的秦始皇的万世梦刚刚开始,就在杀声震天中戛然而止。“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挥舞着巨大的戟闯入咸阳,不久即发出“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叹。曾经的战友刘邦却已经意气风发,激扬文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汉王朝在平静中逐渐强大,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才在汾河上感慨“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李延年就为之送上《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如此曼妙可人儿自然令汉武帝也为之摧眉折腰。李夫人(李延年之妹)由此令“六宫粉黛无颜色”。 三国两晋南北朝 欢娱嫌短,繁华有尽。盛世年华转瞬成过眼云烟。“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蔡文姬在《胡笳十八拍》里道出了多少离乱人的悲苦! 华夏大地,干戈四起。英雄如曹孟德也不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世事乱象反激起其雄心万丈。“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其中诗歌的发展,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诗歌就将近五万首,比自西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中遗留下来的诗篇数目多两三倍以上。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五六十个,也大大超过战国到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而李白、杜甫的成就,更达到诗歌创作的高峰。古体近体争奇斗艳,各种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初、盛、中晚各期,名家辈出,星驰云涌。 一、初唐诗歌 初唐时代,当政的文臣多年深受齐染影响的前朝遗老,唐太宋本人也带头写浮靡浮艳的宫体诗,富丽呆板的宫廷诗,贞观年间的诗坛,多为奉和、应诏待宴等类作品,如虞世南、上官仪。如上官仪的《八咏应制》“瑶笙燕始归,金赏露初稀”,“风随少女至,虹共美人归”“残红艳粉映帘中,戏蝶流莺聚窗外”此外还有宋之问,沈住期等。 随上述宫廷诗人之外,先后或同时,还陆续出现了一些新起的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努力突破宫廷诗风的统治,取得一定成就,即唐开国初年的王绩和高宗武后时期的四杰及陈子昂。 1、王绩,字无功,自长东臬子,早年有过一些事业抱负,但是仕途一失意,就心灰意冷,归田以后,常以陶渊明自比,作诗也处处模仿他们,但缺乏陶诗那种内在理想和热情,结果只剩下一种封建七大夫闭造懒散的生活情调,此外还从庄子学来一套既愤世又混世的人生哲学,如《过酒家》“此日长昏炊,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但是比宫廷诗显示出了清新朴素,可以说王绩是唐代山水田园诗农的先驱人物。 2、“初唐四杰”“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地位都比较低下,但积极开始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 (1)王勃,字子安,是王绩的侄孙,一生处于下位,最后溺海而死,他是一个才学兼备的青年诗人,和宫廷诗人走着不同的道路,诗歌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泰,风烟望五律。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同是宦游人的赠别,心情本来是复杂的,但他去用“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样开朗壮阔的诗句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变悲凉为豪放,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抱负。 (2)杨炯,四杰中他恃的数量最少,成就最低 (3)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一生不得意,晚年得恶疾,卧病十余年,最后自沉颍水而死,擅长七言歌行。 (4)骆宾王,作过小官,曾遭事下狱,最后因参加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后的活动,写了著名的《讨武檄》事败被杀。四杰中他的诗最多,擅长七言歌行,名作是《帝京篇》也写了不少边塞诗。 总之,由于历史条件以及他们本身生活的限制,他们的诗都没有彻底洗净齐梁的习气,

中国梦诗歌

中国梦诗歌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国梦诗歌 1、《我的梦我的中国梦》 乘着时代的快艇 我们悄悄 来到梦的世界 胸怀发展的中华儿女 在梦的思绪中 不负重托 迈步前进 我的中国梦, 因中国而骄傲 我的中国梦 因少年而腾飞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 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 为了世界人民的幸福

让我们用双手去建设她吧 我的梦我的中国梦 2、《中国梦》 彭志远 很小的时候妈妈告诉我, 我的祖国叫中国。 上学后老师告诉我: 五千年来,在中国这片土地, 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 我爱你祖国! 我爱你延绵不断的万里长城; 我爱你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 朝阳下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但我心中还藏这一个梦想, 一个中国梦。 我梦想我的祖国更加富有、更加强大!我梦想我的祖国远离战争和灾难! 我梦想我的祖国农村和城市同样美丽!这是我的中国梦, 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怀揣的中国梦。3、《中国梦》 彭宇轩

你拍一我拍一,努力学习争第一;你拍二我拍二,集体荣誉要珍惜;你拍三我拍三,助人为乐无所图;你拍四我拍四,尊老爱幼要牢记;你拍五我拍五,生命之树要珍惜;你拍六我拍六,邻里和睦乐呵呵;你拍七我拍七,诚实守信不撒谎;你拍八我拍八,阅读本领练练好;你拍九我拍九,干净整洁人人夸;你拍十我拍十,圆我心中中国梦! 4、《中国梦我的梦的诗歌》 我没有灵巧的双手, 但我有坚实的臂膀 我没有甜美的声音, 但我有灿烂的微笑 我没有飞奔的双腿, 但我有灵活的大脑 我没有没有你们的生活, 但我又超越你们的快乐 因为有梦 我从未放弃 常常听到国歌的召唤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文档副标题]

唐诗的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洪荒时代,即便从《诗经》开始算起,也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了。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历朝历代都有杰出的诗人和作品问世,其中以唐代的诗歌最为出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极为亮眼的一颗明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繁荣的篇章。 关键词:初唐诗歌;盛唐诗歌;中晚唐诗歌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学生都要学习唐诗,甚至牙牙学语的小孩都会念《咏鹅》。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已经十分普及,那么,唐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它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初唐诗歌 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子昂、若虚、宋之问等。大唐建国之初,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使这种风气发生了转变。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气和壮烈的抱负,拓宽了诗歌的题材。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盛唐诗歌 唐玄宗执政期间,唐王朝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其中两大诗歌流派指“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双子星座”指白和杜甫,二人合称“杜”。 (1)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渊明、灵运、

朓的后继者,该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习惯上又称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外号“诗佛”),厌倦官僚生活,热爱自然,熟悉乡村,诗写得恬静闲适,具有一种静态美。轼称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边塞诗派,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的生活为主。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颀等,其中,高和岑的诗歌成就最高。他们的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3)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尊称他为“诗仙”,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太白集》传世。白继承了屈原以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加上他的天才与勤奋,创造出独特的白风格。他的诗歌,第一个特点是具有浓烈的激情。他心地纯洁,胸怀开阔,爱憎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歌哭笑骂,无所避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便能体现太白的真性情。第二个特点是其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诗思来如迅电,去如疾风,纵横变幻,大起大落,随着他抒情的需要,上下古今人物,天文地理知识,真实的历史,虚幻的神话随时来到他的笔下,注入诗句,为他所用。第三个特点是常用夸的语言抒发激情。如“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一风三日吹倒山”之类极度夸的诗句,在他的诗中比比皆是。极其夸,却也传神。极不准确的语言反而极为准确地表达了他的情感。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有大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写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某些方面来看,杜甫也不失为“侠义之士”。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杜

论唐朝诗歌发展的脉络

论唐朝诗歌发展的脉络 摘要:唐代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光辉灿烂的鼎盛期,文苑诗林群英荟萃,名篇浩如烟海,体制繁复完备,风格多姿多彩,题材博大深厚,前所未有。诗歌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我国古典诗歌之冠冕。唐人传承和创新的精神十分饱满,全面发展汉魏六朝出现的各种诗体,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题、绝句,靡不备矣,尤将五、七言古今体诗的创作推向了巅峰,诗歌至唐朝,菁华极盛,体制大备。 关键词:唐朝;诗歌发展 正文: 初唐诗歌 隋及初唐文学上承复杂多变的魏晋南北朝文学,下与声名大振的盛唐文学相接,是一个跨越朝代的特殊的文学发展阶段。唐代建国伊始,统治集团接受了杨隋速亡的严重教训,把巩固王朝政权作为一切政策措施的出发点,不可避免地催发了文学的变化。唐太宗是此际文坛的核心,虞世南、魏徵等宫廷文人则是他的羽翼,他们的文学主张和作品产生了很大导向作用。 虞世南的诗歌创作可视为隋唐之际诗风渐变的实例。其《从军行》二首清代沈德潜评为:“犹存陈隋体格而追琢精警,渐开唐风”。但是虞世南的诗歌仍保留着南朝文士追求华美典雅的积习。魏徵创作成就高于虞世南,他的《述怀》借典故抒发胸襟抱负,表达了以身许国的壮志,言情激越。他的文章以谏疏为主,竭力为当朝政治服务。如《谏

太宗十思疏》,强调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十渐不克终疏》,指出“贞观”的善政未能善始善终。 而归隐田园的王绩却跳出宫廷牢笼,自弹心曲,为贞观诗坛培植了一簇引人注目的奇葩。他的诗歌内容大都为蛰居乡里的隐逸之姿,写得朴素真切、颇具田园风味的诗。他的突出贡献就是以平淡疏野的诗文风格自拔于宫廷文学之外,在南北文风的融合日趋深化中,他比贞观诸家走得更远。 从高宗永徽元年至睿宗延和元年的六十余年,唐代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空前激烈,帝位几易其主,年号频频更换。政治上强有力的人物武则天自立国号为周,这段历史称为高宗武周年代。此时的文坛景象已非贞观旧貌,一批年轻的诗人崛起于宫廷之外,他们不满宫廷诗风,努力培育新硕果。不过宫廷的文坛中心地位仍未改变。在频繁的游宴活动中“帝有所感,即赋诗,学士皆属和”,侍从文人“惟以文华取幸”。宫廷诗的创作很快繁荣起来,表现技法上形成了对偶的规范化,律诗的定型化。高宗朝显赫一时的上官仪,武周时走红的“文章四友”,备受武则天恩宠的沈佺期,宋之问,则是宫廷诗人群里的佼佼者。 上官仪的诗现存二十首,内容局限于宫廷生活,单调乏味。“绮错婉媚”是“上官体”的最主要特征,讲求对仗精工,辞藻华丽,色调音韵。但是刻意求工,雕琢成癖的匠气淹没了他的才华种。上官仪总结前人经验,把六朝以来诗歌对仗方法归纳为所谓“六对”“八对”的程式,在初唐宫廷诗的发展进程中,它起到了从贞观到武周的过渡

中国古典诗歌的家国情怀

中国古典诗歌的家国情怀 在中国古代,家的意思与现代稍有不同:古时皇帝自称天子,意为天之子,拥有天下所有领地,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天子领地称"天下";天子将部分土地分封给兄弟子侄,称为诸侯王,诸侯王的领地称为"国";而诸侯王又可以把部分土地分给子侄,称为卿、大夫,卿、大夫的领地就叫"家"。儒家对士人的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都很好的说明了家国天下的关系。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家"才逐渐演变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 正是古代国与家的这种休戚与共的关系,所以家国情怀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无意识,成了古代文人士子最浓烈的精神底色。孟子说:"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也就是说,自己一身的荣辱成败皆系于家国。所以就连洒脱俊逸如李白给自己做的人生规划都是:不屈己,不迁人,不赴举,倚天仗剑,挂弓扶桑,然后一鸣惊人,跃登辅弼之位,大展王佐之才,一旦功成业就,效留侯,法陶朱,泛舟湖海而去。归根结底,依然是心系家国,想要经世济民。连李白这样出世思想浓重的诗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那些把家国利益看的比生命还重的文人了。 中国是诗的国度,这种深植于心的家国之情自然会在诗人笔底澎湃,在诗歌中回响,绵绵传递,不绝如缕。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时期,家国情怀就表现的比比皆是。比如《黍离》一诗,从眼前的麦苗,联想到国家的兴亡,发自内心深深喟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之悲后来也就成了家国忧思的代名词。可以说家国之情早已深入国人的骨髓,融入文人的血液。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顶峰,内涵丰富,有众多诗篇表现了家国情怀,尤以边塞诗更是将这种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有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慷慨豪迈;有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沉痛悲愤;有岑参《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无奈惆怅;有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坡残贼"的气吞山河……唐诗中的家国情怀自然也难免也有消极沉郁的部分,但总体来说,更多的表现出的是慷慨豪迈的男儿豪情,是战士保家卫国的凌云壮志,表现出的是大气磅礴的大唐气象。 词是诗的变体,被称为"诗余",被正统文人称为"小道"。创立之初,多表现风花雪月,闺阁情怀,男女情爱,很难表达大主题,大气象。然而就是这样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