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陆军未来作战概念

陆军未来作战概念

陆军未来作战概念
陆军未来作战概念

陆军未来地面作战概念

译自:澳大利亚国防部网站

作者:澳大利亚陆军司令部/陆军现代化与战略规划部

编译:知远/夏之冰

译文信息表

[知远导读]

《适应性作战-陆军未来地面作战概念》(AC-FLOC)是澳大利亚陆军部最新发布拱顶石概念,旨在为澳陆军发展建设提供概念框架与方法指导。该文件共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着重分析澳陆军未来可能面临的复杂战场环境;后半部分重点探讨澳陆军应对未来复杂战场环境应持有的理论方法。该文件指出,未来作战环境将受国家因素与各种非国家因素共同作用,并呈现出四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致命性武器大量扩散;二是技术与人的思想发酵很快;三是战场分散化;四是劣势敌人将选择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利用地面部队技术性兵器的“探测与识别阀值”与澳陆军展开对抗。该文件指出,为了适应未来复杂战场环境,澳未来地面部队应当作为联合部队和政府统一行动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参与解决冲突,并促进澳大利亚国家利益。这种新概念称为“适应性作战”。适应性作战旨在影响与

塑造冲突地域的总体环境,促进和平进程与态势稳定。正如文件所指出的:只有可接受持续状态才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而不是作战结束时的状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文件虽为澳陆军所写,但其分析过程较为客观,分析结果具有普遍意义。特别是文中提出一些新的观点与新的词汇,如“可接受持续状态”、“探测阀值”、“识别阀值”“作战五线”、“可部署民事能力包”、“适应性周期”等,有可能成为构成世界未来陆军地面作战的理论框架,因而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与仔细揣摩。

前言

很荣幸由我再次发布陆军拱顶石概念:《适应性行动——陆军未来地面作战概念》(AC-FLOC)1。该文件不仅为陆军赢得今天的联合地面作战提供了概念与方法框架,而且为陆军更好地应对明天的联合地面作战提供了概念与方法框架。

对陆军而言,打赢当前的战争与准备明天的战争是两项持久而无比重要的事情。作为陆军总参谋长,我毫不怀疑地认为,我们的陆军官兵为今天的战争做好了充分准备。过去三十年所完成的各种作战行动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尽管有人会说澳大利亚陆军在东帝汶岛、所罗门群岛、伊拉克与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不尽如意,但我相信,那与战争本身特性的演变有关。

我为本人在陆军参谋长任期内设定的最重要的目标是,在本世纪前三十年为澳大利亚陆军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军发展建设的所有计划都应建立在时刻准备应对一支拥有先进装备技术和强大战斗力的军队的基础之上。这是我国政府对我陆军的核心需求。2030年前的陆军现代化项目规划都将在这个指导思想下进行。试想,一支能够打败强大敌人的陆军,一定能够更为轻松地应对其他形势任务。反之,则不然。

《国防白皮书2009》(Defence White Paper 2009)2为澳大利亚军队规定了一系列不同优先级的任务。所有这些任务都对陆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总体而言,澳大利亚国防以海上战略为核心。为了有效执行这一战略,澳大利亚军队需要全面理解并具备在广大海岛环境下遂行决定性作战的能力。这就必然涉及到该文件中提出的理念,即联合的、跨部门的甚至整个政府的合力行动。

《适应性行动——陆军未来地面作战概念》建立在以前几个重要文件的基础之上,如《复杂作战(2004)》(Complex Warfghting 2004)3、《适应性行动(2006)》(Adaptive Campaigning 2006)4以及《陆战基本法则(2008)》(LWD 1: The Fundamentals ofLand Warfare, 2008)5。此外,该文件还吸纳了近年来陆军在作战行动中的经验教训、国防科学技术组织(DSTO)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

1AC-FLOC was frst released in Sep 09 following the release of DWP09.

2Australian Government 2009, Defending Australia in the Asia Pacifc Century: Force 2030, Defence White Paper 2009, Department of Defence.

3Department of Defence 2004, Complex Warfghting, Australian Army, Canberra.

4Department of Defence 2006, Adaptive Campaigning, Australian Army, Canberra.

在面对不同的作战环境与威胁时,澳大利亚军队都要保持足够的自信与能力。我们必须时刻准备履行保卫国家和国家利益的神圣使命,哪怕和平时期、危机发生时或战时。为了做到这一点,陆军必须理解战争性质的演变、识别相关事物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并教育我们的官兵做好应对准备。《适应性行动——陆军未来地面作战概念》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概念框架。该框架无论对于今天遂行适应性行动,还是对于全陆军范围内持续的现代化进程,都非常重要。

陆军参谋长:

D?L?莫里森?奥(D.L. MORRISON AO)中将

二〇一二年四月

摘要

《适应性作战-陆军未来地面作战概念》(AC-FLOC)是为适应未来作战需求而制定的,旨在为陆军发展建设提供概念框架与方法指导。《国防白皮书(2009)》(WP 09)是其顶层指导。6

该文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归纳未来陆军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复杂战场环境的特点;第二部分重点分析陆军面对未来复杂战场环境应做出的积极转变。

面临的挑战

《适应性作战-陆军未来地面作战概念》指出,人类冲突的本质不会变,但冲突的外在表现形式却在不断变化,而且变化的节奏越来越快。长期以来,地面战争都是一种决定性的冲突形式。所有迹象都表明,这一点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丝毫改变。

然而,预测未来是困难的。未来作战环境将受国家因素与各种非国家因素共同作用,并呈现出明显的复杂自适应性系统的所有特点。在此环境中,多种角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竞争,无论个人、组织还是整个社会的观念与行为都有可能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这些不同角色都具有学习能力,都会积极或被动地适应环境。因此,可以将未来战争形容为“复杂战争”。

未来地面部队应当按照形势任务需求组建,其中可以包括澳大利亚军队各军种以及其他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组成的易部署民事能力包(DCC)。此外,地面部队还应当具备与盟国相关机构、地方合同商沟通协调与良好合作的能力。

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未来地面部队应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在民众中持久存在,并根据任务形势的变化裁剪与部署部队。地面部队应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冲突,还应当具备在主要作战地域(POE)复杂环境下持续近战的能力。7未来作战环境将呈现出多种变化趋势:一是致命性武器大量扩散;二是技术与人的思想发酵很快;三是战场分散化;四是劣势敌人将选择在复杂环境下对抗与作战。在此背景下,未来地面作战将呈现出三类不同的特点:低于技术兵器探测与识别

6Department of Defence 2009, Defending Australia in the Asia Pacifc Century: Force 2030, Defence White Paper 2009.

7WP 2009, p. 51, para 6.38. The POE extends from the eastern Indian Ocean to the island states of Polynesia

and from the equator to the Southern Ocean. That area contains all Australian sovereign, offshore and economic territories, such as Cocos (Keeling) Islands, Christmas Island, Heard and McDonald Islands, Macquarie

阀值、观念主导以及作战不确定性。

需要做出的反应

《适应性作战-陆军未来地面作战概念》认为,为了适应未来复杂战场环境,未来地面部队应当作为联合部队和政府统一行动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参与解决冲突,并促进澳大利亚国家利益。这种新概念可称为“适应性作战”。

适应性作战旨在影响与塑造冲突地域的总体环境,促进和平进程与态势稳定。必须指出的是:只有可接受持续状态才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而不是作战结束状态。

适应性作战的方法框架是五条相互影响、相互加强的作战线:联合地面作战;人口保护;信息行动;信息支持和本地能力构建。在这个方法框架背后,是对处理未来战场空间复杂性非常重要的四个因素:作战成功法则;适应性周期;人的维度;作战艺术与作战行动。

最后,军队现代化将通过综合考虑部队属性、《国防白皮书(2009)》所提出的能力发展原则和陆军发展主要意图(CADI)而进行。这将为建立一支适应未来联合部队需求的均衡的地面部队提供一种方法框架。8

目录

前言.......................................................................................................................................... I II 摘要.......................................................................................................................................... V 面临的挑战...................................................................................................................... V

需要做出的反应............................................................................................................. VI 目录........................................................................................................................................ VII 图表目录................................................................................................................................... X 缩略语. (11)

专业词汇表 (13)

第一部分面临的挑战 (21)

第一章需要去适应 (22)

导论 (22)

目的 (22)

范围 (22)

冲突的性质 (23)

地面部队 (24)

第二章关于未来 (26)

导论 (26)

未来全球安全环境 (26)

未来地区安全环境 (30)

第三章复杂的作战环境 (33)

导论 (33)

复杂环境 (35)

第二部分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40)

第四章适应性行动 (41)

导论 (41)

五条作战线 (42)

复杂性处理 (43)

作战胜利法则 (44)

适应性周期 (44)

任务式指挥 (48)

人的维度 (49)

作战艺术与行动 (51)

第五章建立一支适应性陆军 (53)

联合地面作战 (53)

人口保护 (56)

信息行动 (58)

人口支持 (59)

当地能力构建 (61)

第六章部队现代化 (63)

地面部队现代化及战斗力提高 (63)

部队性质及能力开发原则 (63)

陆军发展总目标 (68)

陆军设计总原则 (68)

附录A 功能分析 (70)

适应性行动的五条作战线 (70)

联合地面作战功能分析 (70)

民众保护功能分析 (72)

信息行动功能分析 (73)

人口支持功能分析 (74)

当地能力构建功能分析 (74)

参考文献 (76)

图表目录

图1城市化及全球人口增长预测

图2 地区城市增长预测

图3 主要作战环境

图4 历史上武器杀伤力与作战散布性之间的关系图5 探测与识别阀值

图6 观念主导

图7 适应性行动—作战线

图8 适应性周期

图9 民众保护

图10 五种子能力交互关系

缩略语

5 LOO(Five Lines of Operation)作战五线

ADF(Australian Defence Force)澳大利亚军队

AFP(Australian Federal Police)澳大利亚联邦警察

ASDA(Act-Sense-Decide-Adapt (also known as the Adaptation Cycle))

行动-感知-决策-适应(也称作适应周期)

C2(Command and Control)指挥控制

CADI(Chief of Army’s Development Intent)陆军主要发展意图

CAS(Complex Adaptive Systems)复杂自适应系统

CIMIC(Civil Military Corporation)军民两用公司

C-RAM(Counter Rocket, Artillery and Mortar)反火箭炮、火炮与迫击炮DCC(Deployable Civilian Capability)可部署民事能力包

DFAT(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外交与贸易部

DSTO(Def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ganisation)国防科学技术组织ER(Emergency Relief)紧急情况处置

ERR(Emergency Rehabilitation & Reconstruction)紧急事态后重建GBAMD(Ground Based Air and Missile Defence)地基空中与导弹防御IDC(Inter-Departmental Committee)部门委员会

IDG(International Deployment Group)国际部署组织

ISTAREW(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Targeting, Acquisition, Reconnaissance and Electronic Warfare)情报、监视、瞄准、目标获取、侦察与电子战MOE(Measures of Effectiveness)效能度量

MOF(Measures of Failure)失败度量

MOP(Measure of Performance)性能度量

MOS(Measures of Success)成功度量

NGO(Non-Government Organisations)非政府组织

NLOS(Non Line Of Sight)非视距

NSC(National Security Committee)国家安全委员会

OGA(Other Government Agencies)其他政府机构

OODA(Observe, Orient, Decide and Act)观察-调整-决策-行动

SSR(Security Sector Reform)安全领域改革

TTP(Tactics,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战术、技术与程序

UA V(Unmanned Aerial Vehicle)无人机

UN(United Nations)联合国

US(United States)美国

USJFCOM(United States Joint Forces Command)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USMC(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美国海军陆战队

专业词汇表

A

可接受持久状态(Accepted Enduring Conditions)——政府可接受的、有利于促进国家利益的持续的状态,其中包括军队和/或其他政府机构的持续的存在方式。(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适应周期(Adaptation Cycle)——适应周期包含两个重要的、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即适应性行动和任务式指挥。该概念描述了在复杂的现代战争环境下地面部队应具备的基本特征:行动-感知-决策-适应。适应周期是对博伊德OODA环理论的补充,突出强调学习与适应的需求,同时将任务式指挥集成进来。(出自“Adaptive Campaigning, 2006”)

适应性行动(Adaptive Action)——适应性行动是适应周期的重要环节,描述地面部队在现代动态的复杂战场空间中应持有的行动方法。包括的要素有:发现与决定性行动;学习与观察什么是重要因素;理解每种反应意味着什么,思考应当做什么;学会学习方法,懂得何时要做出改变。(出自“Adaptive Campaigning, 2006”)

适应性陆军(Adaptive Army)——这个概念是为了地面部队更高效、更有效率地做好战备工作,同时更好地集成到澳大利亚军队联合指挥框架而提出的。根据这个概念,澳大利亚陆军将对陆军高层指挥与控制机构进行重组。适应性陆军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发展一种高效的组织结构与文化,以有效应对现代快速变化着的环境。(出自“CA Directive 22/08 dated 5 Nov 08”)

适应性作战(Adaptive Campaigning)——地面部队为解决冲突与促进国家利益,在联合部队或政府总体的框架下遂行的作战行动。

适应性作战2006(Adaptive Campaigning 2006)——该概念由陆军高级顾问委员会委员长于2006年12月1日签署,并由国家武装部队委员会委员长于2006年12月8日批准通过。这是地面部队对当代复杂作战环境的积极反应。(出自“Adaptive Campaigning, 2006”)

两栖作战(Amphibious Operation)——1.(澳大利亚军队)一种由海向陆的作战行动,地面部队负责登陆,并由海上力量提供支援。 2.(北约)由海军与地面部队从海上发起的针对敌人或潜在敌人所占海滨地区的作战行动。(出自

“ADFP-101”)

非对称(Asymmetry)——不对称存在于两个相对事物存在明显差距的情形下。军事非对称反映在目的差异、军队构成、军事文化、军事技术与军队规模等方面。在武装冲突中,一方总是通过突然性行动、创新性技术或创新性手段的运用,寻求相对于另一方的不对称优势。(出自“LWD 1-2008”)

B

战斗组(Battlegroup)——面向特定的任务、地形与威胁,由多种作战要素与保障要素组成的战斗组织。通常以某一级部队(营或团)司令部为核心组建。(出自“ADFP-101”)

作战空间(Battlespace)——指挥员所关心的地理的、物理的和虚拟的空间。既包括传统的陆地、空中、海上与空间领域,还包括电磁频谱与网络空间以及社会、政治与时间因素。(出自“LWD 1-2008”)

C

战役(Campaign)——为达到一定的战略目标,而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采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通常涉及海上、地面与空中部队。(出自《澳大利亚国防词典》)

重心(Centre of Gravity)——一个国家、一个联盟、一支军队或其他组织的行动自由、物质基础或战斗意志赖以支撑的特性、能力或位置。(出自“ADFP-101”)近战(Close Combat)——针对近距离敌人,主要由直瞄火力完成的战斗。当然,也可以得到间瞄火力、空射火力和非致命手段的支援。注:近战可以击败或摧毁敌人,占领并夺回领土。(出自《澳大利亚国防词典》)

合成部队(Combined Arms Team)——面向特定的任务、地形与威胁,精选战斗分队、战斗支援分队、战斗勤务支援分队和指挥控制要素而构成的部队。(出自“LWD 1-2008”)

复杂自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一个不断与环境发生交互的开放的系统。复杂自适应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来自系统的集体行为,每一部分都能够对环境变化作出积极反应。复杂自适应系统必然是创新的、善于学习的系统,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自我修复能力。(正在开发中的概念)复杂地形(Complex Terrain)——由物理的、人类的、信息的因素相互作用、

相互加强而形成的环境。这种地形特点限制了高技术情报、监视、侦察手段和远程打击武器的运用,而只能更加强调近战。(出自“LWD 1-2008”)复杂战争(Complex War)——战争一直以来都是复杂的。然而,在当今世界,由于相关因素的增多及其影响力的扩大,并与传统冲突边界交织在一起,导致战争更为复杂。(出自“Complex Warfighting, 2004”)

复杂作战(Complex Warighting)——该概念由陆军高级顾问委员会委员长于2004年5月7日签署,并由国家武装部队委员会委员长于2006年3月31日批准通过,描述了当代作战环境对陆战的影响。(出自“Complex Warfighting, 2004”)反指挥(Counter-Command)——打击敌指挥员战斗意志、削弱敌指挥员的态势感知与决策能力的作战行动。(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反火力(Counter Fire)——旨在摧毁或压制敌武器的火力作战行动。(出自“ADFP-10”)

决定性集中(Critical Mass)——为了达到可接受的持久状态,所需安全资源与部队的最小集合。所需安全部队的规模不仅与作战地域的人口密度有关,还与敌人的实际作战能力有关;而所需支援力量的规模与从作战环境向可接受持久状态过渡所需付出的努力有关。9(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顶点(Culminating point)——一支军队将要丧失相对于敌人的优势的关键的时间节点。这种力量反转可能起源于战斗力损耗、后勤补给不继、国家意志削弱或其他原因。因此,为了胜利,必须在到达战争顶点之前达到目标。(出自《澳大利亚国防词典》)

D

决定性事件(Decisive Point)——指那些攻克或动摇敌重心、为最终胜利创造条件的重要作战事件。(出自《澳大利亚国防词典》)

探测阀值(Detection Threshold)——是一个概念性临界值。在这个临界值之下,技术性情报、监视、瞄准、目标获取、侦察与电子战(ISTAREW)手段无法有效识别威胁的存在。(出自“Adaptive Campaigning, 2006”)

可部署民事能力包(Deployable Civilian Capacity)——可部署民事能力集一旦确立,在国际灾难救助、稳定作战和战后重建中变可快速派遣民事专家前往协

9Note that this defnition is a developing defnition which relates to a specifc concept within AC-FLOC and does

助工作。(出自“Australia’s Future Security and Prosperity in a Rapidly Changing Region and World-Responding to the Australia 2020Summit-2009”)

分布式机动(Distributed Manoeuvre)——分布式机动追求在部队不过度集中的情况下接近并打败敌人。分散是为了在未来复杂的环境中更好地探测、识别、杀伤或抓捕敌人,分散的士兵能够更好地理解战场形势。此外,分散作战的士兵将得到精确联合火力与机动力量的支援。(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识别阀值(Discrimination Threshold)——是一个概念性临界值。在这个临界值以上,地面部队可以充分理解复杂的战场环境,并将敌人从目标环境中分离出来,进而做出积极反应,减小事态向不理想状况发展的可能性。(出自“Adaptive Campaigning, 2006”)

搅乱(Dislocate)——阻止敌人在关键的时间或地点有效运用的作战行动。事实上,这种行动就是要使敌人的支援、保护等关键能力剥离敌重心。(出自“LWD 1-2008”)

瓦解(Disrupt)——压制或摧毁敌关键作战能力,削弱敌内聚力与战斗意志,使敌不能作为一个整体协调一致的行动。(出自“LWD 1-2008”)

观念主导(Dominant Narrative)——被目标观众普遍接受的观念。(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E

消耗战略(Exhaustion, Strategy of)——慢慢消耗敌战斗力与抵抗意志的战略。(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F

脆弱国家(Fragile State)——脆弱国家指抗一个或多个领域危机影响的能力较弱的国家。当出现国内动荡、国际冲突等情况时,这些国家尤其不堪一击。(出自“UK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失败国家(Failed State)——由于政府组织软弱导致发展停滞的国家。当出现政治、经济或社会动荡时,极易发生瘫痪。(出自“AusAID”)

作战五线(Five Lines of Operation)——《澳大利亚国防词典》中将作战线定义为“在一场战役或作战行动中,连接时间、空间上各决定性关键点与敌重心的线”。然而,在《适应性作战-未来陆军地面作战概念》(AC-FLOC)中,共包含

五条相互加强、相互依存的作战线,它们构成指导适应性作战的哲学概念框架。

G

全球化(Globalisation)——尽管没有官方正式定义,但全球化一个普遍接受的一个定义为“思想、资本、货物、服务、信息与人民跨国界之间近实时交流的过程”。(出自“Complex Warighting, 2004”)

综合角色(Generalship)——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将军们在计划、准备与执行军事行动中的领导与指挥角色。(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I

当地能力构建(Indigenous Capacity Building)——构建能满足人民长期需要的社会、经济治理能力。包括地方或中央政府对安全、警察、法律、金融与行政系统的改革。(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信息行动(Information Actions)——向目标群体传播观念、态度,并由此塑造其行为的行动。也可表现为确保我方信息质量,同时努力干扰与影响10敌指挥能力的行为。(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跨部门(Interagency)——在国防领域,跨部门指为达到一定目标而由其他政府机构或非政府机构协助行动。(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情报、监视、目标定位、目标获取、侦察与电子战(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Targeting, Acquisition, Reconnaissance and Electronic Warfare)——为直接支持当前或未来作战而对各传感器与处理、开发、分发系统进行同步与集成的活动。(出自美国国防部《军事与相关术语词典(2005)》)

非常规部队(Irregular Forces)——正规武装部队、警察或国内其他安全部队组织范围之外的其他武装个人或组织。(出自《澳大利亚国防词典》)J

联合地面作战(Joint Land Combat)——为确立与维护其他战场领域所需要的状态而打败有组织的抵抗的作战行动。通常由多次联合地面战斗组成。(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L

地面部队(Land Force)——根据任务需求而从澳大利亚军队及其他政府部10Disrupt applies to a direct attack that seeks to neutralise or destroy an enemy. Dislocation involves actions

门(包括可部署民事力量和潜在的非政府机构)抽组而成的地面组织。地面部队应当在联合作战的框架下组建,面向联合作战环境,并密切依靠联合作战能力。此外,为了与盟国、合同商更有效地合作,地面部队需要加强培训、装备与保障支持。(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地面力量(Land Power)——运用武装部队对地面领域施加立即或持续影响的能力。(出自“LWD 12008”)

武装冲突法(Laws of Armed Conflict)——规定战争中相关国家与战斗人员行为的国际法。通常也成为“战争法”(law of war)。(出自“ADFP-101”)作战线(Line of Operation)——参看“作战五线(Five Lines of Operation)”条目。

M

有效性度量(Measure of Effectiveness)——地面行动实际效能相对于预期结果的效能的度量标准。(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失败度量(Measure of Failure)——衡量地面作战行动使事态偏离可接受持续状态的定量标准。(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成功度量(Measure of Success)——衡量地面作战行动使事态朝可接受持续状态发展的定量标准。(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性能度量(Measure of Performance)——衡量地面部队执行被分配任务圆满程度的标准。(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任务式指挥(Mission Command)——一种新指挥哲学。在这种指挥哲学下,上级明确指定任务、资源与约束条件,而下级在具体执行任务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N

非视距火力/联合攻击火力(NLOS (Non-Line of Sight) Fires/ joint offensive ires)——属于当前间瞄火力打击的一种方法。士兵或传感器通过无线电手段或战场指挥系统识别目标并传输开火指令。基于指挥所的攻击引导指令,可以选择最优的火力方案、火力平台对指定目标进行打击。(正在开发中的概念)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sation)——独立于政府、国际组织或商业组织之外的自愿的、非盈利组织。(出自《澳大利亚国防词典》)

非致命能力(Non-Lethal Capabilities)——一种专门设计用于致使人员、装备暂时失能但又不会对人员、环境造成永久伤害的武器。

O

综合运用(Orchestration)——为达到一定的作战目的而统筹使用各种物理、非物理手段。(出自“LWD 1-2008”)

战场空间作战准备(Operational preparation of the battlespace)——为保证实现作战目标而事先进行的各种准备活动。(正在开发中的概念)作战不确定性(Operational uncertainty)——由于战场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敌人企图躲藏到“识别阀值”以下,造成人们无法确定战场上各种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其他政府组织(Other Government Agencies)——包括所有非国防部队的联邦、国家、当地政府部门、机构,其中含警察与突发情况处置部门。(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P

持续冲突(Persistent Conlict)——国家之间或非国家组织之间持久的暴力对抗期。(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人口保护(Population Protection)——为维护社会秩序,对受威胁的民众采取保护措施。(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人口支持(Population Support)——通过设立、恢复必要的基础设施,积极影响民众及其思想观念向利好的方向发展。(正在开发中的概念)R

交战规则(Rules of Engagement)——交战规则通常由政府批准,由军队指挥员发布,描述军队在作战行动各种情形下的种种规范。交战规则并不能替代指挥功能,而是指挥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交战规则既可能限制某些行动,同时也可能是在国内法、国际法的框架下鼓励部队大胆地执行某些行动。(出自“ADFP-101”)

S

自我提升(Self Empowerment)——自我提升是一种使自己获得知识、技能与决策能力过程。(正在开发中的概念)

特种作战(Special Operations)——特种作战是由训练有素的部队通过非常规军事手段遂行的作战行动,在战术层次执行,却往往用于实现更广泛的战役或战略效果。(出自“ADDP 3.12”)

战略(Strategy)——发展并综合运用各种国家力量,以达到战区、国家和/或盟国目标的科学与艺术。(出自《澳大利亚国防词典》)

T

战术(Tactics)——为充分发挥部队的潜能,对部队编成及相对于敌人的机动方法而做出的命令式的安排。

U

非常规战争(Unconventional Warfare)——为达到特定的军事、政治或经济目的,利用当地民众、资源与敌人展开的长时间战争。(出自《澳大利亚国防词典》)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能够自主飞行或远程遥控、可回收的无人航空器,通常可以搭载致命或非致命武器载荷。需注意的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炮弹等不属于无人机范畴。(出自“ADFP-101”)

W

网络应用(Web Applications)——指惠及广大软件开发者与用户的宽带接入与无线网络运用。第一代网络技术主要在于搜索功能,而当前这一代网络(Web 2.0)技术主要定位于通信、安全信息共享、互操作与写作功能。Web 2.0应用程序包含社交软件(如MySpace, Twitter)、视频共享软件(如YouTube, Flickr)与社团协作软件(如wikis,blogs)。根据澳大利亚通信与媒体部的预测,未来的网络将是“语义网络”(Web 3.0,可以根据用户兴趣定制与传输信息),到2020年将有可能发展为“智能网络”(Web 4.0,元数据与网络应用程序之间将建立逻辑关系)。

政府统一行动(Whole of Government)——指政府各部门为某个共同的目标而高度协调地行动。所用方法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出自“Connecting Government: Whole of Government Responses to Australia’s Priority Challenges, 2004”)

无人作战平台对未来作战的影响

无人作战平台对未来作战的影响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军事领域的表现即为一系列新概念武器的研发,装备及运用。新概念武器在大幅提升军队作战能力的同时也影响着当今世界军事变革的潮流。 新概念武器中离我们最近的即为无人作战平台。从2001的阿富汗战争到现在,无人机从当初作为一种侦查手段到现在所具有的全天候、全方位的侦查及火力打击能力,其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全球鹰”、“捕食者”几乎成了“基地”组织的噩梦,其所具有的“发现及摧毁”的能力,是时刻悬在阿富汗及伊拉克反美武装头上的一把利剑。在中东所进行的反恐战争中,无人机承担了百分之八十的作战任务。由此可看出无人作战系统在现代军事行动中所占的比重。 无人作战平台包括空中无人作战平台,水中无人作战平台和陆地无人作战平台。空中无人作战平台有无人侦察机(如“全球鹰”)和无人战斗机(如“X-47B”);水中无人作战平台无人潜艇和无人水面舰艇;而陆地无人作战平台包括无人战车和地面军用机器人。无人作战平台所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武器装备系统。由于无需考虑人的因素及其相关的设备(如座舱或舱室、生命保障 和环境控制设备、手柄、按纽和显示设备等),平台的设计可以完全以任务为中心,设计师可以大胆采用不受人的体力或心理因素限制的技术,他将具有更大的自由度把平台设计得结构更简单、重量更轻、尺寸更小、阻力更低和效率更高;推进系统和其他各分系统可以放置在最有利于发挥它们工作效能的地方。再者,武器系统的高智能化可以消除人为因素对武器命中率的影响,使武器系统真正达到百发百中。 2、战争形式。基于目前的国际形势,就目前与未来一段时间而言,小规模局部战争仍 是主要战争形式,不会发生大规模全球战争。无人作战平台对局部战争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其增加了军事冒险家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无人作战平台由于无需考虑人员伤亡,使得发动战争的代价大幅减小。尤其是在进行小规模局部非对称战争时,几乎可实现零伤亡,如近几年美军对阿富汗山区反美武装的打击,基本完全靠无人机进行空袭。如此使得美军可以肆无忌惮的进行火力打击,时不时就有“基地”组织的领导者葬身在无人机发射的打击火力下。在未来的军事行动中,无人作战平台的投入会加大局部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3、作战方式。由于无需人员的前线参与,未来的军事作战完全是高智能化的非人员接 触战争。战斗人员完全成了后方数据收集整理与命令输出人员,没有了伤亡的危险。 后方操控人员通过计算机以及强大的信号传输设备,发出简单的指令,无人作战平台即可根据所发命令不打折扣的完成。如此非接触作战,虽然前方战斗“惨烈”,但是后方人员却不受任何威胁。各种任务的完成完全不必考虑伤亡,只靠着后方指挥官对时机的把握即可出色完成任务。由此可消除武器操控人员对战斗的恐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传统的作战攻城掠地,一方攻击突进,占领阵地,另一方坚守阵地,死拼扼守,“坚决顶住”早已改变。新概念武器的出现,极大扩展了战场空间,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 4、战争理念。相对于传统武器,无人作战平台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作战理念。以往的靠 军队人数的多少以及武器装备数量的多少来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无人作战平台对武器装备战斗力的大幅提升已经使得战争的双方可以在拥有武器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来完成以前同一数量武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少而精”是现在新概念武器的特点,其完全可承担未来在高科技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任务。 在高技术的支持下,少量武器即可达到相同的毁伤效能。 5、军队体制。无人作战平台在战争中的介入,使得未来的军队体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 化。军方无需保持一个庞大的军队规模,只需保证高科技技术人员的数量即可。同

MRP物料需求计划的概念和特点

MRP物料需求计划的概念和特点 物料需求计划的概念 物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指原材料而言,而是包含原材料、自制品(零部件)、成品、外购件和服务件(备品备件)这个更大范围的物料。因此,这是一个广义的物料。对于各种物料的管理并非仅仅是对物料的库存管理,而是包括建立科学的、系统的物料需求计划;协调和控制各部门适当数量的物料。在物料管理中,一方面要满足生产过程中的物料的充分供应,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进行而不发生中断;另一方面又要控制物料储备量的限度,减少所占用的流动资金,加速 资金周转,降低产品成本。我们已经了解物料管理中的订货点方法是根据需要量,提前期和安全库存来维护需求而决定何时订货。物料管理中另一种方法是物料需求计划方法。 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是60年代在美国出现,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技术和方法。MRP是根据何时主生产计划表上需要物料来决定订货和生产,从理论上来看,是 比较占优势的一种方法。但是,在计算机应用之前,人工需用6~13个星期计算物料需要量,因此也只能按季度订货,这样的话,MRP方法也不见得比订货点方法优越。然而,应用计算机之后,情况就大不同了,计算物料需求量的时间被缩短至1~2天,订货日期短、订货过程快,可以由每季订货改为每月。因此,MRP成为人们公认的物料管理的好方法。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增强,许多企业每个星期重新研究订货量,这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的能力使订货期缩短为每个星期。这样,物料的"需求期"更加明确,经过了大约十年,人们渐渐感觉到订货必须按照主生产计划才能更有效。人们逐渐地认识到,主生产计划应该是代表工厂中真正能生产的物料,才能保证物料需求计划中计算出有用的需求日期。如果主生产计划表上有许多不可能生产的物料或者因为原料缺乏而不能进行制造的物料,MRP便不能发挥作用了。然而,根据缺料情况计算出来的缺料表确是一个实用的MRP。因此,也就有了所谓的优先计划。

浅谈电子战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浅谈电子战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四院五队xx微波与毫米波技术) 序言: 从二十世纪初的偶然出现到二十世纪末的大放异彩,电子战作为一种划时代的作战样式,在近现代的战争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眸这一百年电子战的发展历程,我们既感慨电子战一出现即表现出来的强大生机,更应当从中找到一些历史经验,作为未来我们军队走向强大的指引。 本文在回顾电子战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未来战争中电子战可能出现的样式做一些预测,并对电子战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给出一些猜想。 一、电子战的发展历程 1.电子战是在20世纪初的日俄海战中偶然出现的。1904年,日本与俄国围绕争夺中国重要港口旅顺发生大规模海战。3月8日,日本海军派了一艘小型侦察船,潜入靠岸的有利位置上,通过无线电通信指挥日舰炮击,但恰巧一名俄国报务员盲目地按下了火花式发报机的按键,对日本的无线电通信形成了电磁干扰,结果日本的电台就出现了很大的杂音,无法进行正常联络,只好撤退。 从此,打开了战争史上电子战之门,开创了电子干扰的元年。由于其在战争中取得的意想之外的战果,电子战马上受到了各军事强国的重视,各种电子战装备很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用起来。 但这一时期的电子战只限于通信干扰、通信欺骗等比较简单的手射导弹装备部队,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又研制出空对空、地对地“百舌鸟”反辐射导弹;1969年,美国研制出“标准”反辐射导弹,比“百舌鸟”性能优良;1982年,美国研制出,‘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它的寻的装置灵敏度很高,可在不给指令的情况下,自动寻的攻击。反辐射导弹让电子进攻有了隐蔽欺骗意外的更有杀伤力的手段。这一时期的英阿马岛海战是电子战应用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战例。战争初期阿根廷空军利用巧妙的战术避开了英军的电子侦察,用极小的代价将英军最先进的“谢菲尔德号”击沉,达到了战场威慑的作用。英军做出迅速反应,

美军海基能力作战概念和方案想定要点

从海上基地向联合部队提供作战和后勤支援 ——美军海基能力作战概念和方案想定 译自:兰德公司报告RAND_MG649号 作者:Robert W. Button等 编译:知远/子曰 [知远导读] 本文是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本报告从海上基地的基本概念及功能出发,并提出了三种想定情况,以此来研究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对海上基地使用的不同需求和可能方式。文章翻译如下: 背景 海基能力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航母打击大队(CSGs)和远征打击大队(ESGs)都是海上基地。实际上,在二战期间,美军实施的几次大规模作战,其火力和后勤支援都是由停泊在海上的海军舰船提供的。可扩展性是海基能力的关键组成要素:尽管一个远征打击大队可以支持一支陆战队远征部队,那么,未来的海上基地要支持一到两支陆战队或者陆军旅。因此,后勤支援概念和它的实施是海基能力的关键。对旅级规模部队的海上后勤支援的基础是海上预置部队(MPF)以及其未来的构想——未来海上预置部队(MPF(F))。 海上预置部队(MPF) 目前,海上预置部队由16艘各类舰船组成,分别隶属于3个前沿部署的海上预置船中队(MPSRONs)。每个海上预置船中队由5到6艘舰船组成,装满了提前预置的武器、补给品和装备,足以支援一支陆战远征旅规模的陆战队空地任务部队(MAGTF,大约由17,000名陆战队员组成)30天内的行动。 目前,对海上预置部队的基本要求是把补给物资和大型装备预置在战略位置

上。部队的行动要经过接收、分段运输、前运和整合(RSO&I)四个阶段。在接收阶段,即将部署的联合部队被运抵战场,在一个负责卸运的航空港(APOD)着陆。同时,满载部队需要的装备的海上预置部队的船只抵达卸运港口(SPOD)。在分段运输阶段,部队在距离港口不远的集结地域接收装备。当部队离开集结地域,向指定的作战地域机动时,前运阶段宣告结束。最后,当作战指挥官对这些部队发号施令,实施指挥控制后,整合阶段结束。一旦展开部署的部队被接收和运往集结地域的行动开始,对其支援的行动即已展开,直至战役结束。 “沙漠风暴行动”(Operation Desert Storm)充分说明了海上预置部队这个概念;海上预置部队在沙特阿拉伯北部投送了第一支自我维持的作战部队。在10天之内,把装备和物资从运输船上卸下,并且与后续到达的部队结合。第7陆战远征旅在其抵达后的4天内进入其防御阵地1。 在缺乏固定港口的情况下,现有的海上预置部队提供了战略和战术机动性和有限的浮动卸载能力。海上预置部队的行动需要港口和机场来装卸货物,这时部队有可能遭受敌方的打击。海上预置部队的概念在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中得以验证,这次行动使用了一个固定港口系统。海上预置部队运输船上装载的海军陆战队的装甲车辆是这次行动中第一批装甲车辆。 未来海上预置部队(MPF (Future) ) 未来海上预置中队将是一个单一的船队,替代现有的海上预置船中队(MPSRON)2。未来的海上预置中队将由5艘船只组成,通常装载有支援海上远征旅作战行动需要的装备。计划中的未来海上预置中队可以支援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海上远征旅,该旅大约由14500名陆战队队员组成。这些船只将提供海上预置部队不具备的功能: ·从海上接收和集结远征部; ·可以同航母打击大队和远征大队协同工作; 1Headquarters,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Prepositioning Programs Handbook, Washing-ton, D.C., March 2005, p. 7. 2The Marine Corps has stated a need for two MPF(F) MEB squadrons or one MPF(F) squadron plus two legacy MPSRONs. Ronald O’Rourke, Navy–Marine Corps Amphibious and Maritime Prepositioning Ship Programs:Background and Oversight Issues for Congress,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L32513, updated July 26, 2006, p. 18.

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武器 第一节新概念武器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一、新概念武器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新概念武器?所谓新概念武器,目前并没有严密的科学定义,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的讲,有两种比较普遍的看法:一是采用新原理、新技术、新设计思想、新结构、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发展而成的创新性武器叫做新概念武器;二是除了上述全新的武器外,那种通过技术集成、局部创新而实现了功能创新以及武器系统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的,也应属于新概念武器的范畴。 基于对新式武器系统概念的分析,人们可以总结出:每一种新式武器必然有其不同于别种武器的系统概念,而造就一个新的武器系统概念的首要条件和依据则可能是应用某种新原理、新能源、新结构或新材料,或者是采用一种新的设计思想或巧妙构思,抑或是前述数个创新点的结合。鉴于时代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一种新式武器的推出必然带有反映当时技术最高水准的时代烙印,而且一经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必定大幅度地提高作战效能,或者能较好地实现战术使用意图,达到良好的效果。否则,人们不会花很高的代价去研究它。根据以上两个前提,我们可以把新概念武器的内涵归纳为: 第一,凡是采用新原理、新能源创新推出的、有别于传统武器系统概念、可大幅度提高作战效能的新型武器; 第二,凡是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创新推出的有别于传统武器概念的新式武器,或者在现有制式产品基础上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改造造就的、战技性能水平有大幅度提升的新型武器; 第三,凡是运用先进的设计思想或者先进的总体优化技术,经过巧妙构思造就的、系统概念与传统武器有着较大区别,且作战功能比传统武器大大提高的新型武器; 第四,新概念武器是技术含量更高的新式武器。 总之,新概念武器是相对传统武器而言的,它是利用新原理、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新设计思想和(或)新结构技术发展造就的、比传统武器有着革命性变革或重大突破的创新性武器。 二、新概念武器分类 现今发展中的新概念武器,种类繁多,各武器使用的新技术、运用的新原理及新能源等方面相互交叉,对其进行分类较为困难。本章主要进行以下分类: 第一大类是定向能武器 第二大类是新动能武器 第三大类是新 第四大类是智能武器 第五大类是其他的新概念武器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各军事大国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新概念武器的开发研究。其中有些系统已拥有关键技术储备,有些系统已完成分系统和总体演示验证试验,有些

新概念武器论文

新概念武器大赛 申报书 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机病毒

目录 1 需求分析 (1) 2 方案设计 (2) 2.1 设计概念与基本原理 (2) 2.2 系统设计 (2) 2.3 主要创新点 (3) 3 可行性分析 (3) 3.1 国内外已有技术理论与科研成果 (4) 3.2 预计投入 (4) 4 应用前景 (5)

1 需求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实践表明,信息化战争已成 为未来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而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已成 为现代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及各类自动化武器系统的“中枢神经”。从某 种意义上说,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可以衡量各国高新技术水平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因此,针对计算机应用而出现的武器——计算机病毒武器,应运而生。 所谓计算机病毒,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病毒侵入到计 算机系统时,就能干扰、修改正常的计算机运行的程序,破坏其有效功能,并能复制 和自动侵入到其他程序之中,使周围的计算机程序也遭受到破坏。显而易见,计算机 病毒武器就是一种可攻击C4isr系统核心部件的新型电子战武器。 而当下,我们处于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世界的本质是数据,大数据将开启一 次重大的时代转型。”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的科学家舍恩伯格的这句话 同样适用于军事领域。世界正跨入大数据时代,未来战争具有“大数据战”的基本特征,我们要着眼现代战争特点规律,注重从数据分析入手,深入破解作战难题。把采 集作战数据达成“先机制敌”的思维立起来。机械化战争时代,囿于信息网络技术水 平较低,作战体系内部结构松散,要素能力简单相加便构成整体战斗力。数据多是静 态的装备性能、兵力部署数据,主要用于兵力、火力计算。信息化战争衍生海量数据,仅依靠人脑、靠传统指挥决策已无法驾驭,依托网络物理链接体系,应用数据决策指 挥成为发展必然。以数据库作支撑,快速分析研判敌我优势与劣势、预知力量强弱转 化和态势变化,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而计算机病毒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更为智能化、精准化、破坏力极大增强。现代 战争,已不是以往单纯地依靠士兵、指挥、以及武器的巨大威力,而像计算机病毒、 经济手段等这样的软实力逐步凸显效果。更重要的是,在一场战争正式开始前,看似 和平的表面之下,却已有双方各种力量的较量。而这之中的较量明显地显示出时,战 争结果也随之注定。

黄埔海军学校沿革

黄埔海军学校沿革 黄埔海军学校沿革 黄埔海军学校沿革黄埔海军学校位于黄埔长洲岛内,其沿革概况如下: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人已经看到中国的船炮不及英国,积极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被清朝统治者斥为一派胡言。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及地方大官僚终于承认西方的船坚炮利,展开了洋务运动,在许多省份建立起近代军事工业,制造枪炮、舰船,开设水师陆师学堂,训练军队,建立新式陆海军。黄 埔海军学校的前身---广东水陆师学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清光绪二年(1876年)秋,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两广总督刘坤一以八万元购买了香港黄埔船坞公司在黄埔的坞厂设备,准备在其中于仁船坞旧址设立西学馆。翌年(1877年),刘坤一奏捐前兼粤海关所得的平余银十五万两发商生息,作为储备洋务人才之用。光绪六年(1880),两广总督张树声、广东巡抚裕宽, 就上述款内拨银在黄埔长洲建造实学馆,以市政司龙易图兼主其事,并调福州船政后学堂教习及监督,粤绅汤金铭、汤金铸兄弟回粤筹办。由汤金铭负责筹建可 容百余学生的楼房一座,用银二万两,光绪八年(1882年)四月竣工。实学馆建成后,考选学生五十名,于六月开学,教习外文及算法,培养造船人才。 光绪十年(1884年),张之洞督粤,至实学馆视察,认为该馆生徒学业,尚堪造就。逐改名为博学馆。 张之洞也是洋务派大官僚,主张模仿西洋设立水陆两军专学训练军队的办法,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六月十四日,会同广东巡抚吴大澄奏请创办广东水陆师学 堂,获准调用前船政提调吴仲翔任总办。学堂最初聘请洋教习三员,其中水师驾驶为英籍,陆师语文、测算兼操练正副教习为德籍;汉人教习十一员,其中水师

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

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 新型作战力量是适应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以满足新的军事需求、发展新的军事能力为目标,以新技术、新装备为重要支撑的新军事力量。新型作战力量是提升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军事竞争和现代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和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强国不断增加新型作战力量的国防预算,积极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力图通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来争取战略主动。 一、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发展动向近年来,美国秉承其一贯“数步领先于对手”的做法,在空间对抗、网电空间、无人作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军事和科技的前沿领域,集中资源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美国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建设,将使其作战力量构成发生重大改变,整体作战能力得到新的补充和提高。1. 空间对抗能力逐渐发展成熟美国将空间视为国家的“高边疆”,围绕“进入空间、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的能力要求,大力发展空间对抗作战力量。美国已基本具备自由进出空间、利用空间、夺取空间优势和信息优势的能力。空间对抗平台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和2011年3月,X-37B成功进行飞行演示验证试验。面向空天防御的反导反卫能力向光电手段发展。地面激光反卫能力已开展了射击实验。固体激光武器系统关键技术日趋成熟,输出功率突破武器级激光器功率阈值。空间电子战技术已具备实战能力,美已公开部署用于干扰卫星通信链路的“反卫星通信系统”。2. 无人作战力量发展领先全球美国在初步尝到无人作战力量在减低人员伤亡、降低战争成本的“甜头”后,继续通过加强建设扩大无人作战力量建设规模。目前,美国已形成具备多种功能的无人机谱系,“全球鹰”等无人机已在战场上广泛应用。2011年2月,美可搭载于航母的X-47B 无人作战飞机成功进行首飞。地面无人系统技术、无人潜航器和无人艇成为当前无人系统的发展重点。例如,美Demo-III全自主无人车已具备越野自主驾驶和多车协调控制能力,“瑞慕斯”(REMUS)600型大型反水雷无人潜航器已成功进行了测试。3. 网络电磁空间优势正在形成美国将网络电磁空间视为新型战略空间,相继组建网络电磁空间作战部队,网电装备成为威慑和实战兼备的新的“杀手锏”。网络电磁空间攻击技术发展迅速,已成功应用于实战。例如,美“舒特”网络攻击系统、“震网”超级病毒在叙利亚、伊朗等的应用引起巨大影响。目前,正在发展“网络电磁飞行器”技术。网络电磁空间防御技术快速发展,美已实施“爱因斯坦-3”网络感知系统、“网络电磁防护盾”等网络电磁防御能力建设。2010年美国DARPA又启动“网络基因”计划,开发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特性分析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4. 全球快速精确打击加速发展美国为进一步扩大战略威慑和战略打击优势,加速发展可实现一小时全球到达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尽管HTV-2A和HTV-2B连续失败,美国仍在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方面狠下赌注,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完成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和10马赫自由飞行试验,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自由飞行试验。高超声速巡航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5月,美国X-51A成功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创造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时间143秒,飞行速度5马赫的新纪录。二、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主要特点美国在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上体现了世界军事和科技发展的前沿,在进度上也取得较快的进展。美国在研发新型装备、组建新型部队和研究作战理论等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上,形成了一些值得关注和借鉴的特点。1. 重视新型作战力量的概念创新美军认为当前作战力量正面临着战争形态渐变、作战样式变革、安全威胁多样等一系列挑战,更加需要概念的创新,促进新型作战力量发展。从军事力量建设层面的“隐形部队”、“导弹防御部队”、“网军”和“无人部队”,到作战和装备能力层面的“空海一体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充分体现了美军善于通过军事理论和技术的概念创新,引领新型作战力量的发展。美军通过概念创新牵引军事思想、军事体制、武器装备、战略战术等领域发生重大变革,成为当前美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特色。2. 善于通过战略设计推动发展美军认为新型作战力量是最新科学技术的军事运用,其能力的发挥受武器装备、

新概念武器发展趋势

新概念武器发展趋势 摘要: 科学阐述了新概念武器的定义,系统探讨了新概念武器的发展历程、独特性能、分类及破坏机理,深入分析了新概念武器对现代战争的重大影响,精要介绍了新概念武器的发展现状及使用情况,明确指出了新概念武器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了发展新概念武器的战略举措。 引言 在国防科技日新月异的知识军事时代,武器装备已发展到第三代,即“电子兵器”时代。军队知识化、武器智能化、战场数字化、战争信息化、战略威慑化已成为21 世纪军事发展的基本趋势。作为新世纪在新概念战争中以新奇致胜的新概念武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它不仅对武器的发展思路提出严峻的挑战,也为武器的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 新概念武器概述 1. 1 新概念武器的科学定义在武器的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类武器,一经推出,或是其采用的原理、或是其采用的技术、或是其最终的杀伤效果,总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研究人员都在竭尽全力要与众不同,可以说是“新”不惊人死不休,这就是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武器是相对于传统武器而言的,是尚处于研制或探索之中的一类高技术武器,它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机理和作战方式上与传统武器有重大的区别。它可以利用声、光、电、电磁和化学失能剂等先进技术直接杀伤目标和破坏设备[1 ~4]。 如果要对新概念武器下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那就是指采用新原理、新技术,在杀伤破坏机理和作战效能上与传统武器有明显不同,在战争中能发挥潜在特殊作用的高技术武器群体。这类武器在设计思想、系统结构、总体优化、材料应用、工艺制造、高技术含量、部署方式、作战方式、作战使命及毁伤效果等诸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武器,是可以在武器装备体系中起战斗力倍增器作用的创新性武器。 1. 2 新概念武器的发展历程 新概念武器是20 世纪80 年代末期至90 年代初期才发展起来的,它是在全面禁止使用原子核武器,以及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生物武器和化学战剂武器,在维护和平与反暴乱的条件下,演变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装备。预计21 世纪初的20 ~30 年内,将会有一大批新概念武器诞生,将为未来高科技战争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和变化。 1. 3 新概念武器的独特性能与传统武器相比新概念武器,具有八大新特性能:既具有创新性、时代性、探索性、奇效性等共性特,又具有精确性、连续性、灵活性、非致命性等个性特点。 2 新概念武器的分类新概念武器种类繁多,根据武器的杀伤原理、杀伤规模、杀伤手段和所属的科学领域,新概念武器主要分为五大类: 一是新概念能量武器,二是新概念信息武器,三是新概念生化武器,四是新概念环境武器,五是新概念心理战武器。根据新概念武器对人员和装备所构成的危害程度,可将新概念武器分为致命性和非致命性两大类。 致命性新概念武器,如动能武器,地震、山崩、海啸等人造灾害的地球物理武器等就属于致命武器。非致命性新概念武器,主要用于使人和武器装备失去作战能力,而不造成人员死亡和装备毁坏的一类武器,如次声武器、激光致盲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心理战武器、计算机病毒武器,以及石墨炸弹、泡沫发生器( 大量泡沫把人员和装备包裹起来) 和超级润滑剂( 喷洒后使飞机在跑道上不能起飞,使车辆在道路上无法行驶) 等就属于非致

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新概念武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概念武器信息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0032135 课程英文名称: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new-concept weapons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信息对抗技术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新概念武器的信息化技术是武器类专业的选修课,主要讲授新概念武器的信息化技术及各种类型的新概念武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武器类专业培养计划中,该课程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掌握新概念武器与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了解掌握各种类型的新概念武器的作用原理、主要特点、应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能对各种类型的新概念武器的信息化技术进行分析和创新性的设计;同时,也使学生对作战样式异彩纷呈的未来信息化战场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掌握新概念武器与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 2.了解掌握各种类型的新概念武器的作用原理、主要特点、应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3.具有新概念武器信息化技术的分析和创新性设计的能力; 4.了解作战样式异彩纷呈的未来信息化战场。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新概念武器与信息化技术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各种类型的新概念武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知识、主要特点、应用领域及其发展趋势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各种新概念武器的作用原理、主要特点、设计思路和方法,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设计工具对新概念武器及其信息化技术进行创新性的分析和设计。 3.基本技能: 重点掌握新概念武器分析和设计的基本原则、思路和方法。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应用过程以及发展前景的讲解;采用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自学获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新概念武器的习惯和对新概念武器的进行设计的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的主要先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物理学、金工实习、工程制图等。本课程将为后续的专业课、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每一章节均设有课外作业,以巩固和深化所学内容。视具体情况安排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实例对比等,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总结能力。

黄埔军校所有学期长沙学员名单

黄埔军校所有学期长沙学员名单 夏曦: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 陈毅、熊雄、张秋人、肖楚女、包惠僧、毛泽覃、于树德、胡公冕、韩麟符、安体诚、高语罕:政治教官 林芝云1901 湖南湘潭湘鄂赣边清剿区司令52 镇反处决少将 冯毅1900 湖南湘乡冀侯战地党政指导委员会办公厅总务处长47年7月退役少将 陈谦贞1899 湖南道县琴仙20师59团3营营长27 08 江西瑞金阵亡 陈选普1904 湖南临武浙江保安6团团长36 初浙江病逝 刘仇西1897 湖南望城红10军团军团长35 08 江西南昌被捕杀害 游步瀛1903 湖南宝庆11军25师参谋处长27 福建平和阵亡 蔡粤1900 湖南华容1军1师1团副营长27 01 29 江西龙游阵亡 陈皓1898 湖南祁阳工农革命军1师1团团长27 12 湖南茶陵判逃处决伍文生1899 湖南耒阳犹群20军1师1团党代表27 08 江西会昌阵亡 邓文仪1905 湖南醴陵雪凉"行政院"内务部政务次长97年在世少将 谭鹿鸣1901 湖南耒阳1军1师副营长25 10 13 广东惠州阵亡 王尔琢1903 湖南石门蕴璞红4军军委委员28 08 25 江西崇义阵亡 蒋森1900 湖南衡阳服务社会 宋希濂1906 湖南湘乡萌国川湘鄂绥靖公署主任93 02 14 美国纽约病逝中将 戴文1902 湖南宝庆子荷湘西纵队司令兼邵阳城防司令87 湖北武汉病逝少将 谢翰周1899 湖南宝庆竹青浙江警备1师1团3营营长27 08 27 浙江阵亡陈平裘1902 湖南道县国防部部附49年移居美国少将 宋雄夫1900 湖南宁乡1军1师连附26 秋江西南昌阵亡颜逍鹏1900 湖南茶陵海谟"内政部"次长82 12 31 台湾病逝少将 肖洪1900 湖南嘉禾译青军校管理部主任31 春江苏南京暗杀上校 朱一鹏1900 湖南湘乡教导2团区队长25 10 广东河婆阵亡 王冠湖南新化第54师322团团长陆军少将36年后不详 谢宣渠湖南浏阳1904 国防部战地点检组组长陆军上校46年起从事地下工作, 76年病逝 洪士奇湖南宁乡1903 中央炮兵学校校长陆军少将49年逃台,65年退役,82年10月病逝美国 罗拔伦湖南湘乡 伍万春湖南耒阳 岳麓湖南宝庆30年3月于河南阵亡 欧阳松湖南衡阳25年8月东征时阵亡 廖开湖南长沙 鲁宗敬湖南浏阳1898 广州绥靖公署军法处执行监陆军少将49年逃台,76年5月病逝 吴盛清湖南郴州26年11月于江西阵亡 张栋湖南浏阳 郑会煊湖南宁远炮兵第3团团长陆军中校35年后不详

美国陆军作战理论的演进

美国陆军作战理论的演进 俞存华杨歆 2012-7-18 9:05:00 来源:《解放军报》2012年07月06日作战概念和理论更新的程度,决定着作战能力提升的速度。追溯近几十年来的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每一次新概念的提出和新作战理论的形成,都不同程度地推动着美国陆军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引发军事训练和体制编制的革命性变革。 “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的形成,促使美国陆军由传统作战能力向立体作战能力跨越。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建设一直是传承已有的战争经验。越南战争和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结果,促使美军学术界由总结战争经验转向主动设计战场,先后提出了“中心战斗”“扩大的战争”和“一体化战场”等思想,提出要用“机动战”思想来指导军队作战能力建设,实施非线式作战。1981年,美军正式提出“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并融入到1982年版的《作战纲要》之中。这一理论强调利用空间和地面部队的各种手段,结合运用各种作战方法,以整体作战力量在战术地幅内快速地、全纵深地打击敌人。这一作战理论的提出,把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建设由传统的平面作战引向立体作战,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解决了以往陆军和空军在作战协同上的矛盾,提出陆军和空军是伙伴关系,共同遂行作战任务,而且在陆军内部加快了陆军航空兵的建设。 “全谱作战”理论的形成,标志着美国陆军由立体作战能力向多维作战能力跨越。“空地一体作战”理论虽然使海湾战争取得奇效,但美军战后把主要精力用在总结对这一理论的评估和不足上,认为“空地一体战”主要适用于中强度至高强度的作战行动。而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背景下,美国陆军还需要应对各种威胁与挑战,还需要拥有空、地、海、天多维能力优势。“全谱作战”理论就是

新概念武器的发展趋势

新概念武器的发展趋势与反思 学员二旅三营:袁波3309310069 摘要: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重视新概念武器的研发与应用,新概念武器改变传统作战方式,顺应时代潮流。在这个时代,新概念武器的研发与应用应当围绕着世界和平、正义,要尊重生命。 关键字:和平新概念武器科学技术尊重生命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渴望人类美好的未来。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当今世界不是风平浪静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冲突、宗教的争端仍然存在,局部战争时有发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战争的重点不再是军队有多么的庞大,而是新概念武器的研发与应用。 在战争中,新概念武器的加入大大减少了士兵的伤亡率,降低了作战国在战争中的损失,同时提高了作战效率。因此各国都注重新概念武器的研发与应用。新概念武器在工作原理、破坏机理和作战方式上与传统武器有着显著区别,并可大幅度提高作战效能的一类新技术武器。如此先进的作战武器必定是军事界的宠儿。新概念武器的研发与应用对维护世界和平、国际反恐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正在探索和发展中的典型新概念武器主要有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高超声速武器、计算机网络攻防武器、微型无人作战平台和非致命武器等。这些新概念武器为武器装备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现在美国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在几次大事件中,先进的武器装备为美

国赢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不仅维护了和平,还让美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狠狠炫耀了一番。由此可见,许多国家致力于其研发是有原因的。各国加速对新概念武器的研制和发展,有利于确立其军事上的优势地位。新概念武器以它独特的作战能力,具有“全频道”式的综合作战能力,隐蔽突击的能力为优势,必将成为新世纪战场新宠和利器。预计21世纪初20~30年内,将会有一大批新概念武器出世。 我国新概念武器的发展方向:1)重视概念研究,重视基础研究,挖掘武器新概念内涵。武器新概念是新概念武器的导向,新概念武器是武器新概念的归宿。武器新概念把所有超出了传统军事领域,但仍能运用于战争行动的手段都看作是武器。武器新概念为新概念武器提供指向,新概念武器使武器新概念固定成型。2)高度重视新概念武器的发展。3)加强新概念武器的摧毁与反摧毁战法的研究。4)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重点的发展定向能武器和动能武器。5)发展高功率微波武器,使之成为未来战争的“杀手锏”。6)积极发展反卫星武器系统。7)跟踪世界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制定计算机病毒武器发展战略。相信我国的对策对我国在新概念武器的研发与应用上定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使我国军事、国防进一步巩固,增加我国在世界的威信。先进的武器装备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其坚强的后盾。想要在新概念武器领域获得成功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积极研发,加强国防建设,使得全球军事相互制衡,让和平与发展的主流延续下去。科技在发展,武器装备也在更新换代,杀伤力不断增强。 我们的反思------发展的另一方向:战争是恐怖、悲惨的,这不得不让人们陷入武器研发的伦理困境中:科学知识、技术本身是清白的,但是战争是血腥的。一旦把科学技术运用在战争中,战争中的伤亡必定有所增加。那么,各国在发生某些冲突时,首先应该降低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将矛盾尽可能在谈判桌上化解,

美国陆军21世纪作战理论

在近20年,美陆军已是第5次修改野战条令刚100?5。目前,陆军的特点是数量少、技术水平高、依赖性强、脆弱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才能在不动用绝对优势的部队和火力的情况下,去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要解决这个问题,陆军必须针对复杂而充满危险的未来世界制定一部正确的适合联合作战并符合21世纪作战需要的新作战条令。 1 陆军在21世纪面临的战略挑战 陆军的战略形势已演变到了冷战后的时期,当前的陆军是数量少、技术高,投送兵力有限,其面临的战略挑战主要有: (1)为了击败潜在对手,陆军必须具备能够快速到达作战地区与其它军种和盟军联合作战的能力。 (2)为了实现战争的有效威慑、决定性的胜利以及除战争外的战役上的成功,国家战略需要适合各军种的、能保持高度战备水平的联合作战条令和联合作战训练。 (3)美国在战略上宣称要同时取得两场战争的胜利,而每场战争所需的兵力与海湾战争差不多。 (4)虽然,美国已不再面临超级大国的威胁,但在前苏联、巴尔干半岛、非洲撒哈拉沙漠、中东和西南亚都存在国家间及其国家内部的武装冲突。 由此可见,现在陆军的任务更加艰巨了。因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当所有的军种数量都在减少时,陆军所担负的任务与其所减少的人数是不对称的。现役陆军减少了40%,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水平,部队及其支援机构的减少,又使陆军的财政预算减少了。显然,若陆军采用传统的方法已无力对付地区性对手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陆军作战都是依靠强大的火力、有力的后勤保障和占绝对优势的空海军支援而行动的。陆军过去的作战条令强调阵地战、线式战,在战场上,陆军为了集中火力消灭敌人而机动到某地,这种摧毁敌人的作战方法,在过去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然而在今天,陆军的数量减少了,集结和所需的大量后勤资源又使战线拉长,因而,需要对作战理论和作战条令进行改革。 2 陆军在21世纪必须充分认识作战条令和作战理论的重要性 什么是条令?通俗而简单的定义就是“怎样作战”,也就是有关战争、战役和战斗的重要观点,而且每个观点都有其自身的内容和适用环境,不能呆板地运用其原则和规律。战术、技能和手段用于指导我们如何作战,而条令则指导我们“如何考虑”作战,因此,要充分认识条令的内涵及其指导作战的重要性,掌握其提供的用于作战期间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战场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表面上看来是杂乱的、随机的,而实际上,战场也有其自身的逻辑性,事情的发生也总是有原因的,落脚点就看作战理论是什么,其如何对战场上发生的事情作出解释。更进一步地说,作战理论就是解释武装冲突动态、指导决策者在作战中取胜的一系列理论,它提供了认识战场和解决战场问题的基本框架。因此,作战理论对于如何认识战争非常重要。 作战理论可对战争中明显的复杂情况作出判断,没有作战理论和条令,就成了对原则和基本方法的随意收集。我们用作战理论来认识人类冲突的性质,指导我们建设军队、规范行动以及指导作战,而作战条令则是作战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当然,没有那个作战理论是绝对的,能够对战争中的各种情况都作出清晰的判断并预测出合理的结果,但它可给决策者严谨地解释正在发生什么事,以及需要怎么办。据不确切估计,有80%的问题都是通过运用完善的作战理论来认识战场并通过灵活运用而解决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丰富的作战条令遗产是我们取胜的主要源泉。然而,我们在制定、出版和运用作战条令时,却总是避开了作战理论的作用。虽然,陆军也有作战理论,但由于众多原因,陆军却避开在作战中所遇到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类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因此,在21世纪,陆军必须充分认识到作战条令和作战理论的重要性。 3 陆军21世纪的作战理论及其对作战条令的要求

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一)汇总

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2015年07月06日07: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原标题: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世界科技发展呈现新的大趋势。为反映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从本期“观察”版起将陆续推出“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系列专版。今日刊发第一期,敬请关注。 ——编者 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深刻影响世界力量格局 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大势所趋) 白春礼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

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我们只有认清趋势、前瞻擘划,才能顺势而为、抢抓机遇。从宏观视角和战略层面看,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正呈现以下十大新趋势。 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将催生产业重大变革,成为社会生产力新飞跃的突破口。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的领域,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机与量子通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和“人造叶绿体”、纳米科技和量子点技术、石墨烯材料等,已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先进制造正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器件一体化方向发展,极端制造技术向极大(如航母、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和极小(如微纳芯片等)方向迅速推进。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材料与3D打印结合形成的4D打印技术,将推动工业品由大批量集中式生产向定制化分布式生产转变,引领“数码世界物质化”和“物质世界智能化”。这些颠覆性技术将不断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驱动力,推动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刻调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科技更加以人为本,绿色、健康、智能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未来科技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致力于研发低能耗、高效能的绿色技术与产品。以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加速光合作用、智能技术等研发应用为重点,绿色农业将创造农业生物新品种,提高农

新概念武器结课论文

新概念武器结课论文 题目:隐身武器 姓名:吴建 班级:11042401 学号:1104240144

新概念武器结课论文 吴健1104240144 摘要 新概念武器是相对于传统武器而言的高新技术武器群体,目前正处于研制和探索之中,它在原理、杀伤破坏机理和作战方式上,与传统武器有显著不同。高技术的发展,正在引起军队武器装备的巨大变革,也为发展全新的非核武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不久的将来,会陆续研制成新的、更具有威力的武器系统,并将投入到战争中使用。 隐身技术在兵器上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荷兰研制出了一种雷达用的吸波材料,是为隐身技术的发轫。20世纪60年代,美国空军把隐身技术成果应用在U-2、SR-71战略侦察机上,从此便拉开了隐形兵器研制生产的帷幕,各种隐形兵器悄然发展,由航空到陆地、海洋,先后有隐身飞机、隐身导弹、隐身火炮、隐身坦克、隐身舰船等浮出水面。 军事家预测,21世纪隐身兵器将成为战场上的主角,它将使侦察也反侦察斗争更加激烈,战争突然性增加 关键词 隐身、吸波材料、隐身飞机、隐身导弹、隐身火炮、隐身坦克、隐身舰船一、概念 隐身武器是指采用了防止敌方雷达、红外、声纳、可兵器见光等有效探测的伪装技术的武器。 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尤其是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六维一体的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手段,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隐身技术(又称为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是通过控制武器系统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和跟踪打击的技术。它是针对探测技术而言的。其主要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声隐身以及视频隐身等。 二、研发背景 由于现代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一场信息战争, 信息的获取和及时传递, 对作战进程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