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讲 走近心理学

第一讲 走近心理学

第一讲   走近心理学
第一讲   走近心理学

第一讲走近心理学:

1、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分析人

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知识,目的就

是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心理调适的方法与技

术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

行为,同时知己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到

一定的促进作用。

心理学是一门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的

渊源可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心理学的英文拼写是Psychology,由希腊文“ψνхо”和“λογια”两个字源组成,前者是灵魂的意思,后者是学问的意思,合起来即“灵魂之学”。十六世纪以前,还没有出现心理学这一名词。尽管古希腊著

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所著的《灵魂论》一书中曾有过对心理

的描述,但他把人的心理看作灵魂,并认为植物和动物也有灵魂。

直到1590年德国哲学家葛克尔(R,Gockel)首次用心理学这个词来

标明他的著作以及德国哲学家沃尔夫(B.Wolff)所著的《理性心理学》(1732年)、《经验心理学》(1734年)问世以后,“心理学”这一名词才得到公认和流行。但当时它并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仍旧属于哲学范畴。几千年来心理学一直是哲学的一部分,一直包

括在哲学的母体之中。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心理学是一门很古老的

科学。到了十九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理学的迅速发展,

科学成果不断涌现,这为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

的科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在

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所使用

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就

是他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成果的总结。从此,心理

学摆脱了哲学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那时开始,冯

特的名字就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直接地联系在一起了。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实验室成了心理学独立的圣地,冯特成了心

理学独立的旗手。如果以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作为心

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开始,那么,迄今为止心理学

只有一百多年的短暂历史。从这个角度来看,心理学与其他科学相

比(如与物理学、生物学等相比),它又是一门很年轻的科学,是一

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

2、心理学的误区

(1)我心理没有问题,不需要心理咨询;

(2)学过心理的人会看出别人正在想什么,会知道别人将要做什么或想要做什么;

(3)心理学家与算命先生差不多,能够算出未来的事情;

(4)心理学就是催眠,能够把人从清醒状态引到迷糊情景中,在被催眠时所做的事情,等到清醒的时候却不知道是自己做。

(特殊的心理技巧不是心理学的全部)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板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感觉、知觉)、情感、意志心理过程,和个体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以及个体的能力、气质、性格等内容的个性心理。

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心理学:属于新闻学和心理学相交叉的边缘科学,是研究新闻传播者、采访对象和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2、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指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人,包括新闻的采制者、传播者即新闻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 3、新闻传播者: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新闻工作者,国际新闻界大多称之为新闻从业人员,主要指记者、编辑、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及制作、传播新闻的其他工作人员。 4、新闻心理:是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新闻心理是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5、记者的写作心理:是指记者在从事新闻制作活动时,在其头脑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像思维、言语等独有的特点和规律。 6、新闻信息:是新闻传播的内容,是影响受众心理的主要刺激物。 7、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8、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9、认知心理学:在最近一二十年来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主要代表人物是纽厄尔和西蒙。从广义上说,它是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心理学;从狭义上看,它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及其过程。思维这个概念,一般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一种是思维的过程,叫思考;一种是思维的结果,叫理性认识或思想。 11、角色理论:属于符号互动理论的一种,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是用角色来解释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角色又称“社会角色”,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引入社会心理学理论中。- 12、角色期望:又叫角色期待,是指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的行为期望。 13、角色冲突:是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角色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角色内部冲突和角色之间接的冲突。 14、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地或隐蔽地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已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的职能。 15、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6、刺激物:心理学认为,所有作用于认识主体感官的东西都叫刺激物。 17、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你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 18、心理素质: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利地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 19、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表达能力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20、能力:是智力在一定条件下被开发和尚发展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指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21、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22、动机:是发动行为使其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或曰内驱力。动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23、情绪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情感是主体认识结构中最活跃、恒常的、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 24、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25、性格:是表现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并且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在一定应

最新走进心理学教案

单元名称导言课 教学对象初一 设计者侯茂琴 教学时间45min 设计理念 作为心理健康课的第一课,让学生明白心理学的含义,澄清对心理学的误解,树立正确的心理学认识观。另一方面,通过讨论交流,认识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以激发学生对于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掌握心理学特征以及生活中典型的心理效应。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澄清对心理学的误解,诠释生活中的日常现象。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探索心理学的奇妙世界。 重点难点重点:对心理学有个正确认识 难点:生活中的心理效应解读 教学流程评课备注 一、导入和自我介绍(10min) 1.自我介绍 2.对大家来说,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大家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咱们有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本?咱们这门课有作业吗?学习这门课需要预习和复习吗?(同学们大笑) 师:好!我看到同学们笑了,是的,咱们这门课没有作业也不需要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且也不会参加中考。(同学们一片欢呼)既然不参加中考,那是不是就说明咱的心理健康课就没有开设的必要了呢? 上心理健康课是一个自我提升和成长的过程,只有各方面协调发展,我们才能良好适应社会。 心理健康课的准备: ?1、一个人及他/她的大脑 ?2、一支笔 ?3、一本笔记本(心理课堂专用) ?4、按时进入心理教室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课堂的良好运行少不了规则的支撑,那与其它课堂一样,我们心理课也有我们的心理课堂礼仪: ①积极参与 ②倾听他人 ③尊重差异 ④接纳他人 ⑤拒绝批评和指责 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心理课堂中,能自觉遵守这5条课堂礼仪。 二、心理误区解读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那么你对心理学的看法如何?一提到心理学你想到的是什么? 要上心理健康课,我得先给大家辟谣,给大家把这误会解清楚。 首先,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至少在我高考毕业填报专业的时候是这么认为的。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并不是心理学的全部,如果把心理咨询理解为心理学的全部,就未免太过狭隘。接受心理咨询的也是正常人,可能现在还有大多数人以为去心理咨询的都是有病的。他们只是遇到了问题困难,

走进心理学

走 进 心 理 学 2013级英语师范六班 学号:2013415996 姓名:杨丹丹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很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这句话正确的概括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心理学(psychology)”这个术语源于古希腊文,即“灵魂研究”的意思。人类从古代开始,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以至到19世纪中叶,心理学的内容始终夹杂在对哲学和神学的内容体系中。心理学家是由哲学家、神学家、医学家或其他科学家兼任,心理学的方法也主要是思辩的方法。 由于心理学的产生决定于哲学、神学的发展,通常认为哲学的发源地就是心理学的诞生地。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家主张真正的哲学从古希腊开始。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角,黑海与地中海的交界处,三面临海。希腊的奴隶制的发达也是哲学产生的一大原因,大量的劳动均由奴隶承担,贵族阶层就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文学艺术的活动,思辩之风盛行。 早期的古希腊哲学家们对宇宙的本质和起源有着特别的兴趣,他们创立了至今仍很重要的诸如原子论和进化论等科学观念,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学的论题。后世将早期希腊哲学的求知探索精神、儒家和佛学的仁爱精神、犹太教(基督教的前身)对最高存在的信仰精神,称为人类的三大元精神。 古希腊时期,代表人物:泰勒士(约公元前624—前547)是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士认为磁石有灵魂,世界是活的,充满

着神。所谓灵魂、神,是指活动的活力或生命,是水造成的。这样,他对宇宙的理解就从宗教的或精神的解释转向事物是如何构成的以及它们如何活动的自然主义解释。有人考证指出,古希腊哲学诞生于公元前585年5月28日,泰勒士准确预言了那天日食的发生。后人将这天称之为希腊哲学史的开端,泰勒士成为希腊哲学第一人,也是西方哲学第一人。泰勒士的哲学思想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的开始。 泰勒士还提出水是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水可以是液体、气体或固体,万物由水生成,消灭后复归于水。构成一切事物的单一元素的名称是始物(Physis),所以跟随泰勒士探索这些宇宙元素的人被称为物理学家(Physicist)。他开辟的物理学研究路线,是西方科学思想的开始。亚里士多德和德国人魏施德认为:“泰勒士关于水是本原的定理实际上要表达的是:在万物中有一个‘神’在起作用,它具有大洪水的一样的原始力量,像维系生命的水一样具有穿透性。”这可以说,是心理学在自然科学混沌时期的最早表述。 哲学家伯特兰德·罗素说:“在所有的历史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希腊文明的突然崛起更令人吃惊或者更难于理解。”心理学正是诞生在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国度里。 19世纪前,心理学属于哲学范畴。19世纪中,自然科学上的发现对早期的心理学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此时的心理学研究也逐渐开始重视实验方法的使用。1860年,德国的费希纳开创心理物理学,德国的艾宾浩斯开创记忆的实验研究。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

《走进心理世界》

第一讲走进心理世界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温世华 教案背景 本课是高中的第一节心理健康课,很多同学在初中没有上过心理健康课,对心理学这门科学更是不太了解,通过本节课,使同学们了解心理学的诸多分支学科,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澄清对心理咨询的一些误区,使同学们能够大胆地走进心理辅导室。 教学课题 走进心理世界 教材分析 该课的教材是使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自主开发的《新余四中高中心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该教材是该校几位心理老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该校的初中是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而是从高一开始开设的,因此此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心理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心理测试法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及心理咨询室的介绍 心理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不神秘。 这是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沙盘室和宣泄室。 二、心理咨询原则和心理咨询对象 我们的咨询原则是:尊重、信任、保密、热忱、倾听、支持、发展、启发、积极关注、助人自助。 三、心理学的误区 在这里呢,我们也来澄清一下大家对待心理学的错误看法,比如说,曾经有人说:“老师,你学心理学呀,那是不是就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呀?”那我可不是算命先生,肯定不能仅仅从你的一句话中就知道你在想什么呢?一般我们存在以下误区: 1.心理学和算命差不多。 2.心理学就是精神病学。

3.心理学包括相面的技巧。 4.学心理学的人都是不正常的。 5.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四、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一: 2岁时候,学习讲话,我们学得非常快,不管是普通话、方言,但是读小学后开始学习英语,我们学得却没有小时候快,难道我们的智商在倒退吗? 为什么? 结论: 在发展心理学里就有一个“关键期”的概念。 关键期:指我们在某一方面最敏感的时期。关键期内,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某一功能发展特别迅速,但如果缺乏适宜的环境,也可能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狼孩的故事, 关键期错过关键期,就会发展受到阻碍,讲授一个狼孩的例子。 言语的发展的关键期是0~6岁,如果错过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心理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而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后又重新返回时,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而我们学习的关键期则是在25达到顶峰的,如果在25岁之后,我们再进行学习的话,那我们可能会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珍惜好现在的这个学习黄金关键期。 例二: 在班上的同学当中,可能有些同学数学好、有些同学英语好、有些音体美是自己的特长,为什么呢?是不是数学学的好的才是聪明的学生呢? 结论: 在教育心理学里就有“智力的多元论”,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智力分为七个类型:语言型智力、数学逻辑思维型智力、空间思维型智力、肢体运动型智力、音乐型智力、人际交往型智力、自省型智力。 该理论强调每一个人都具有上面提到的七种智力,但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起的主要作用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这种差异,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而具有自己的特长,并利用自己的特长将来为社会服务。 因此,并不是数学学不好就是因为我智商不高,我们的智商不能从单一的方面来衡量,每个人智商都是有很多方面组成的,我们要相信自己,在任何一方面都是有继续发展的空间的。 例三: 不知道大家看到过奥运会里面的跳水项目没有,跳水运动员每次站在跳台做动作之前,都会先闭上眼睛,他这是在做什么呢? 结论: 这是运动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经常都会用到的一种训练方式,叫“心象训练”。这些运动员闭上眼睛都是在默想一遍最规范、最完美的动作。 五、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那么心理学究竟研究些什么呢? (一)看看这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想法?

走进心理学第二单元小实验

1弗洛伊德属于以下哪个心理学流派:--------精神分析 ? A. 行为主义 ? B. 机能主义 ? C. 人本主义 ? D. 2 )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是起始于十九世纪的:-------- ? A. 詹姆士 ? B. 威特海默

? C. 冯特 ? D. 弗洛伊德 3 心理学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 A. 可复制性 ? B. 普遍性 ? C. 可证伪性 ? D. 系统性 4 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 ?

A. 自然观察法 ? B. 实验法 ? C. 问卷法 ? D. 个案法 5 实验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它的缺点是:-------- ? A. 期望效应的干扰 ? B. 实验中的被试并不总能代表所要研究总体 ? C. 实验情景的人为性

? D. 无关变量的干扰 6ddd人的心理是可以观察和研究的。 7cc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中,应当以区别看待研究中的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 8dd谈话法可采取个别谈话的形式,也可采用开调查会的形式。 9dd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走进心理学》第二单元小测验 本次得分为:18.00/18.00, 1 大脑的哪些部分是负责智力和思考的主要区域? ? A. 前额叶 ? B. 枕叶 ? C. 顶叶皮层 ? D. 下丘脑 2

神经系统由哪两部分构成? ? A. 神经递质 ? B. 神经细胞 ? C. 神经胶质 ? D. 脑神经 3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脑的部分的是? ? A. 中脑 ? B. 下丘脑 ? C. 前脑 ?

后脑 4ccc 后脑是负责发生、负责试听反射和运动姿势的主要部分。 5ccc延脑是负责调节我们呼吸节律的主要部分。 6 胞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 A. 细胞膜 ? B. 细胞核 ? C. 神经递质 ? D. 细胞质 7 ) 探讨人脑两半球言语功能的试验是? ?

新闻心理学重点整理

1.题型: 2.第一题单项选择 1x10=10分; 3.第二题多项选择 2x5=10分; 4.第三题名词解释 4x5=20分; 5.第四题简答 4x8=32分; 6.第五题论述题 2x14=28分; 7.作答要求: 8.名词解释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用自己的话语理解作答; 9.简答条理清晰思路明确层次分明答到要点即可; 10.论述尽量详尽层次分明尽量用小标符号表明层次; 重要概念: 1、图式:指的是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图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2、移情:这个学说最早是由西典德·李普斯提出的。即观察者把自己认同于图形的某个部 分(例如一座建筑物的支柱),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其上,从而引起视觉变形。这同理智的判断被情感所歪曲是同一个道理。作为心理学的用语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能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情”。 一般包含两种含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体验对方的情绪情感;“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移人到对方和对方一起感受”。 3、斯诺法:记者对人际关系改善的方法,记者要尽力打破双方由于生疏带来德拘束,缩短心理上德距离,使双方交流具有共振德可能性 4、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 5、晕轮效应:人们在认知一个人时,由于对这个人的某些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印象。又称月晕效应、光环效应、光圈效应。 6、受众心理:指新闻信息和由之而引发的其它刺激直接或间接地在新闻受众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外在条件即媒介的刺激和内在条件——受众自身的动机、需要和兴趣。 7、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指受传者在心理上对某一事物产生的抵触情绪,在大众传播中,指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感情绪或抵触情绪。 8、编排心理:指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人的心理,主要包括编辑的人格(胆识)、编辑的性格特征、认知方式以及编辑和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 9、写作心理:是指新闻记者在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内化(认知、理解)和外化(物化为新闻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 10、新闻采访心理:是指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 11、采访对象的心理:包括采访对象对记者采访意图的认知、理解的程度,所抱的消极或者积极的态度,以及表达新闻事实的能力 12、人格健康:个体在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识水平、平稳的情绪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人格健康是人格结构与社会环境、自我气质以及内心和谐的统一。 13、人格障碍:即病态人格或者变态人格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人而使得患病者形成特有的行为模式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如自恋型人格、妄想型人格、戏剧化型人格、边缘型人格等。 14、人格缺陷:是介于健康人格和病态人格之间的人格状态是人格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

新闻心理学答案整理

新闻心理学答案整理 一、填空题 1、新闻心理学的产生是与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新闻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新兴学科。 3、只有不断解决办报人的主观意志与读报人的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才能促进新闻事业的改进和 发展。 4、1986年7月由张骏德、刘海贵合著的《新闻心理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地介绍新闻心理 的专著。 5、新闻学和心理学两门学科都是以人作为研究的对象。 6、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7、灵魂与肉体的结合就成人 8、需要是人的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9、曹日昌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一书,称: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10、新闻记者要有入虎穴得虎子的魄力和勇气。 11、内部感觉是反映有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发生的变化。 12、观察人物时,以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为主。 13、采访时的倾听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14、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持续。 15、新闻记者的思想和行动要立在时代的最前线。 16、意图是所有记忆和忘却的基础。 17、观察人物时,以人物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为主。 18、记忆力就是感知事物和回忆过去的映象的能力。 19、肖像观察是人物观察的起点。 20、人的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这两个特点。 二、名词解释 1、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态度、表情,是人的气质和性格的外在的、直观的表现,给人留下的 从感觉到知觉的综合印象。 2、采访心理学:是研究如何接近人,如何了解人,让别人打开心扉,使之与采访者相互配合的一门 学问。 3、采访难度的表现:数量的广大性,范围的广阔性,类型的多选择性,捕捉新闻的或然性,人际交

第1课 走近心理学,走进新生活

第1课走近心理学,走进新生活 【主题辩析】 作为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新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在以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包括教师和家长)对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存在认识误区,正是由于这些错误认识,所以很多学生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回避倾向和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又一批初中毕业生将跨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然而中职学校的一切,都与初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教育教学的独特性,对每个新生来说,更是陌生而新鲜的。那么,中职新生如何尽快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迈好第一步呢?作为心理健康课的第一课,不仅让学生明白心理学的含义,澄清对心理学的误解,是今后顺利开展全员心育、全程心育的重要前提;也要帮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以及适应新的中职学生生活。 【辅导对象】16级秋季班 【辅导时间】第1周 【辅导场地】教室 【辅导目标】 帮助学生走出对心理学的误区,树立正确的心理学认识观,认识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以激发学生对于心理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适应新角色,尽快融入新环境。 【辅导重难点】 重点:(1)走出对心理学的误区,对心理学有个正确认识;(2)了解中职生活与中学的区别。

难点:(1)对生活中的心理效应解读;(2)如何引起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3)认识自己的新角色,如何更快适应新环境。 【辅导方法/策略】 教法:游戏活动发、故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等。 【辅导准备】 多媒体课件 【辅导程序】

1《心理健康》教材(主编:余国良) 2《中职生心理辅导》教学参考书(主编:许晓霞、高慧华) 3《中学班级心理团体活动142》(主编:袁章奎) 【辅导的相关文字资料】 一、导入活动 1.自我介绍与课程介绍 师:同学们好,我是***老师,这学期与你们一起上心理健康课,对大家来说,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大家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咱们有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本?咱们这门课有作业吗?学习这门课需要预习和复习吗? 是的,咱们这门课没有作业也不需要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且也不会参加考试。(同学们一片欢呼)既然这样那是不是就说明咱的心理健康课就没有开设的必要了呢?

趣味心理学第一课走进趣味心理学

走进趣味心理学 【活动过程】

附件1 小儿辩日 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前一个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吗?” 后一个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那么谁对呢?其实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

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以北京为例,12月15日到1月22日,中午的太阳比早晚的都近;1月22日到6月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远,比晚上的近,6月5日到8月1日,中午的太阳又比早晚的都近;8月1日到12月1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近,比晚上的远。其中1月22日和6月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早、午相等;8月1日和12月1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午、晚相等。这是1954年的时候计算出来的,可以适用100年,100年以后,会相差一天。 附件2 心理图片 附件3 坎度罗维耶系列心理测试

新闻心理学作业

中文12广电班学号:1201045131 姓名:李霞 一、逆向思维 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寓意: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 1、牛本身没有错,自己技艺不精,没有能与之沟通的本领却说人家不懂。 2、琴声是倘若是人与牛之间的沟通媒介,但是自己不知道怎样的琴声是对牛有作用的, 是激情豪迈?行云流水?还是温柔轻和?自己根本不知道“牛”的需求,却依照自己 的意愿把想法强加到本不适合的对象中来,取不到成效,不问自己有没有过失,就 把原因都归结到“牛”的身上,真不知,谁才是真正的“牛“。 二、纵深思维:由抵制日货想到的 “抵制日货”是由“钓鱼岛事件升温”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1、“抵制日货”是人们以爱国热情来面对钓鱼岛事件的方式,虽说爱国主义情怀值得提倡, 但国人在面对这一事件应当理性爱国 2、国是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市场,许多国家的产品都是在我国制造,人们抵制日货,会造成我 国失业率的增加,政府将面临严重的社会和财政问题,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到现在还不健 全,若下岗职工无生活保障,社会闲置人员过多,对社会治安问题也会造成威胁。 3、日本的CCD是全球领先的,其技术也是掌握在其手中,我国的数码产品的大部分也依赖 着日本,若持续抵制日货,科技将面临无法突破的局面,而我们一直奉行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无法贯彻。 4、我国与日本的关系本就敏感复杂,且因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与日本也复杂交错着, 这样会损害我国长期建立起来的多边贸易。 5、时代在改变,也在发展,对于现在的国际局势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讲,领土问题不可能 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解决,且违背了我国一直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6、国际局势复杂多变,许多国家看到我国的发展害怕会危害到他们的地位和利益。

《新闻心理学概论》考试重点

媒体真实:新闻信息经过媒体符号编码后形成的符号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模拟性反映或是现实世界的影子。 心理真实:受众主要通过媒介了解外面世界的信息,并由此而形成的外部世界的景象概念。 同化评定: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当受众原有的思维定势与新闻信息内容基本相符,受众就表现出与新闻传播者差别极小的立场。当新闻信息内容与受众定势在大方向一致时,即使受众立场与传播者立场有差别,受众也会向传播者方向接近。 对比评定:在传播活动中,对比评定指受众表现出新闻传播者差别较大的立场。 1采访对象是新闻素材的主要来源。 3新闻心理学专门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扬弃的原则; 4新闻心理学具体研究方法:现场观察法、访问调查法、档案分析法、心理测验法;“现场观察法”偏于“质”的分析;“访问调查法”、“档案分析法”、“心理测验法”既可以是“质”的分析,也可以是“量”的实证性研究; 5.新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定为: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新闻学与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6.凭借想象的角色互换主要指在自己的头脑中凭借想象、移情去设身处地的体验服务对象的角色。 7.人的心理现象的构成两种表述方法:一种是即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另一种是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8.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表达能力诸多因素的有机结合。 9.影响采访中心理活动的因素有记者自身心理、采访对象心理、新闻事实、社会背景这四个方面。记者的自身心理是采访中的主导心理,它决定采访心理展开的时机、方式、方向与强度。 10.新闻敏感是思维中一种很有特点的带有“灵感”色彩的思维活动。 11.典型诱因能在新闻敏感产生的关键时刻起到打开心灵的“钥匙”作用。 13.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14.思维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心理成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15.材料驱动归纳的特点:(1)随机应变(2)应对灵活; 23.新闻编辑、记者、受众之间心理互动的特点:(1)中介性(2)隐没性(3),距离感 27.思维和语言的流畅性是节目主持成功的首要条件。 28.训练和提高应变能力,做到:(1)重视知识的积累(2)实践经验的总结; 29.人的心身表现主要有三种状态,即“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和“强迫状态” 20.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特征: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思维的独创性(最本质的特点) 1.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指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人,包括新闻的制作者、传播者即新闻传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 2.现场观察法:指亲临新闻活动现场,通过观察新闻活动的传、受双方在新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3.角色冲突: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角色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角色内部冲突,即由角色承担者内部的矛盾引起的冲突;角色之间的冲突,是因角色承担者承担了几种角色引起的内心冲突。4.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地或隐蔽地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已有关的另一角色,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的职能。 5.新闻写作心理:指新闻记者在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内化(认知、理解)和外化(物化为新闻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 6.首因效应:指在人们交往中,这种比较重视前面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最初(原始)的印象形成之后,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 11.印象管理:又叫“印象整饰”。是指人们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在人际交往场合中,行为者选择适当的言辞、表情或动作,以使知觉者对自己产生某种特定的看法。 11.新闻编辑的受众意识:新闻编辑在工作中立足于受众、服务于受众的心理活动,即新闻编辑自觉地有意识地从受众利益和需求出发,选择修改编排稿件(节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所需求所求。 12.新闻编辑的全局意识:是指新闻编辑在工作中立足全局的心理活动,即新闻编辑自觉地有意识地从全局出发,选择修改编排稿件(节目),以发掘新闻事实中有益于全局的最大价值。 15.新闻受众的从众心理:指个体在强大的新闻舆论或由这种舆论引起的人际压力下自觉不自觉地在社会知觉、判断、态度以及行为上表现出的与新闻舆论相一致的心理反应。 17.睡眠者效应:亦称“休眠效果”,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内容可能比信息源更能够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也更容易改变受众的态度。 18.新闻受众的态度:指新闻受众对于新闻活动、新闻媒介和新闻报道的内容较为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由认知、情

新闻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新闻心理学的对象 一、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内涵 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包括新闻的制作者、传播者即新闻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 新闻传者,在我国一般称为新闻工作者。主要指记者、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及制作、传播新闻的其它工作人员。 采访对象指“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索取情况和意见的对象或主动以各种方式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 新闻受众按新闻媒介分类有: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网民。新闻受众是新闻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第三节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新闻心理学的具体的研究方法 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的、定量的(实证的)、质化的和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 (一)新闻心理学的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基于的是形而上学的思辨的传统,“基本上没有系统收集和分析原始资料的要求,具有较多的随意性、习惯性和自发性,发挥的主要是一种议论和舆论的功能”。(二)新闻心理学的定量(实证)研究 所为定量的研究方法指“依靠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及其相关关系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一定把握。” 1.实验法 实验法指“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 2.调查法 调查法指“通过向被调查人的口头或书面提问,收集有关的心理活动的资料,进而探讨心理活动发展规律的方法。” 3.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指对传播所显示出来的内容进行一种客观的、系统的、量化的研究方法。(三)新闻心理学质的研究 质的研究方法指“以研究者来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方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研究对象互动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1.访谈和焦点团体访谈 前者如对某位节目主持人进行访谈,然后对其话语、语意、语境等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这位主持人驾驭语言的能力或其语言风格。后者如通过对一群人的访谈了解不同层次的受众在接受电视新闻时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2.观察法 观察法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并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3.实物分析法 实物分析法是质的研究中另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类似于“个案法”。即对个体最直接、最简单的一种心理研究法。 (四)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

新闻心理学整理版

概念 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是普遍在其成员的头脑中存在,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不同心理状态与倾向。 个性心理:个体在特定条件下身上表现出来的一切心理现象和特点。 霍桑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宣泄效应”。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厂请来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约两年的时间内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出来。结果,霍桑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霍桑效应表现在新闻采访上就是,采访对象由于受到关注,而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行为。 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自己人效应”与“异己人效应”:自己人效应: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智力: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智力因素(执行操作系统):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理解、记忆——对所接受的信息起着接受、加工、处理、掌握的作用。 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知觉的概念:在感觉的基础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大脑的加工(选择、组织和解释),对客观对象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包含觉察、分辨、确认三种相互联系的作用过程。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或说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思维:思维是人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的过程。思维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最高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能力的高低是新闻从业者能否胜任工作的重要因素。记者思维是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和新闻报道的目的,运用新闻原则和规律,去发掘新闻信息,表现新闻价值的一种职业思维。记者思维具有反应快速、探索求证、求新求异、视野开阔以及思维的整体性和选择性等特点。 想象:是人脑对通过感知得来的、并通过记忆保留下来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1、想象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2、想象的内容有许多是“超现实”的,但决不是凭空产生的。就好象天生的聋子想象不出美妙的音乐,天生的盲人也想象不出春天的美景。因为构成新形象的一切材料都是来自客观现实的。3、想象的内容、性质和水平要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 非智力因素: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动力调节系统):动机、信念、需要、兴趣、意志等——对智力活动起着驱动、定向、维持、调节的作用。 情绪与情感: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我们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绪情感。情绪一般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由特定的条件所引起,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的表现形式比较短暂和不稳定,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冲动性。

心理健康概述.doc

第一讲心理健康概述 导入新课: 现代社会认识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个方面。就是说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健康的心理,好比一个“人”字的一撇一捺,二者缺一不可。联合国专家曾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象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含义 1、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2、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随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具有高效、快乐的适应状况。心理健康的人应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 “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和人际关系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在这种情况下能作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我们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它的定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就如同身体没有病才算是健康的基本条件一样;二是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它是指我们不但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能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发展处于最佳状态。打个比喻吧,如同体弱不算有病,但毕竟不算强壮一样,现在我们更注重心理健康的第二层意思。在一般的理解中,心理素质可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个性品质、心理健康状况、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自信心和自我认识能力等等。现代社会要求个人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和自我决策的能力。 讨论:心理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是一回事吗? 教师:随着中职生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交往范围的扩大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等,许多学生都会在学习、生活、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出现不适应,这是他们的心理就产生了轻微的失衡,但这并非就说明这些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

新闻心理学(已整理)

三、论述题: 1、论述新闻工作者学习新闻心理学的必要性。 答:新闻工作者学习和研究新闻心理学,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实践意义,有其研究的必要性。(1)学习新闻心理学,有利于提高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推动新闻改革,使新闻工作更好地承担党和国家喉舌的重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新闻工作者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有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2)学习新闻心理学,有利于优化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在新闻队伍中普及、宣传新闻心理学知识,对于全面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掌握新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自觉地认识、评价自己的心理素质的特点,主动挖掘自身的潜力,找准最适合自我个性特征的岗位,寻找优化个体心理素质的途径;同时,还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面对压力时能比较自如地主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调节自我与他人、与环境的矛盾,从而保持积极乐观、不断进取的心态。(3)学习新闻心理学,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学会从心理学理论的视角去认识受众的认知规律,从而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符合受众的需求,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不仅便于入耳、入目,还要便于入脑、入心。 2、运用现场观察法,试对新闻工作者或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 答:现场观察法是指亲临新闻活动现场,通过观察新闻活动的传、受双方在新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如参与采访、写作、收听、收看新闻等活动,观察、记录或拍摄他们的言行。比如,传媒系统的领导干部通过现场观察新闻从业人员工作时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个人习惯,就了解了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 3、试从新闻心理学在我国产生的历史背景角度,分析这门学科在我国际出现的必然性。 答:我国对新闻心理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多年,我国新闻心理学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酝酿、初步形成。(1)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读者心理是新闻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文革”十年,我国对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2)酝酿阶段。1979年之后新闻心理学重新得到了承认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写出了一批有分量的论文。1986年7月,《新闻心理学》专著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新闻心理学的发展已经从酝酿阶段进入初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的新阶段。(3)初步形成阶段。1986年7月至今,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我国的电子媒介得到了迅猛发展,电视的覆盖率已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能否抓住听众、观众、读者,成为一个直接危及新闻传媒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新闻工作者对听众、观众心理的探求兴趣也空前高涨,所以新闻心理学这门学科在我国的出现是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 4、根据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受众主要接触的客观刺激物的不同,说一说新闻工作者深入第一线,抓“活鱼”的必要性。 答:(1)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的心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客观世界,但是在新闻活动中,他们所接受的直接刺激物不同。新闻传播者直接接触的是客观物质世界,而新闻受众直接接触的是媒介世界。他们的心理活动便打上了直接作用于他们感官的那个客观世界的印记。(2)“抓活鱼”是新闻学的专业术语,就是新闻传播者深入第一线,获取新近的信息,捕捉最近发生的、鲜为人知的新闻事件,采写编辑成新闻报道,通过传播媒介传送给新闻受众,所以新闻传播者必须真实地反映他们直接接触的客观世界,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时效性,这样一来,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第一线,捕捉新闻的“活鱼”。(3)“抓活鱼”正是体现了新闻的特点,发出的报道才会为报纸、广播电视赢得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如果报道的内容过于陈旧,时过境迁,只会严重影响传播媒介的质量,就会失去很多的读者。综上所述,新闻工作者深入第一线,抓“活鱼”具有其不可代替的必然性。 5、试论新闻工作者经常体会受众的角色需要的意义。 答:(1)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所应承担的义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应当确定这样一种观念,即以党和国家、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而把个人利益融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中。(2)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受众(实际上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期望很高。首先,期望新闻工作者“能够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忠实代言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再者,期望新闻工作者能够不断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

走进心理健康 (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

“走进心理健康” 【课前】:心理学图片 一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便有了自己的一小片心灵。渐渐地,我们长大了。烦恼斟来一杯苦酒:喝吧,尝一尝什么叫做苦涩!喜悦斟来一杯甘露象:喝吧,尝一尝什么叫做快乐! 我们有了自己的理想、睿智和力量,畅想着用彩虹和愛光编织的锦绣前程;我们也有了妒忌、自卑和彷徨,感受着欲望和失落编织的情感激荡…… 终于,我们走进了自己的心灵。在这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我们把自己的心灵和整个人类联系到了一起。我们爱着微笑,爱着真诚,爱着芬芳的花草、清新的微风、柔和的月色,更爱着生命至高无上的尊严和价值。【图片】:我们的周围,压力无处不在 我们一起看看几个令人震惊与深思的真实事例 案例一: 高一新生小G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中学,但他却放弃了。在第一次月考中取得的成绩很不理想,面对这低分的成绩,小G逃避了,他一声不吭地就离开了一个多月的同学,离开了学校。 案例二: 马加爵,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连续杀害同寝室四个人,这完全是他长期压抑之下的被扭曲心理的畸形宣泄,其实他很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性格缺陷,但他没有寻找理性的方法拯救自己,而是选择了可悲的报复手段,走上杀人这条不归路。 案例三:

邰丽华,现任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舞蹈《千手观音》的领舞演员。 案例四: 斯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是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案例五: 纳什的数学天分大约在14岁开始展现。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时刚刚二十出头,但他的一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和其他相关文章,,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确立了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末,他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 【导入新课】 想一想:一些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 你是否有过因为某次考试失利而长久的郁闷,走不出失败的阴影,以至影响你今后的学习和考试?你是否有过因为某件事的干扰,久久不能平静,以至影响上课的注意力和情绪的稳定?你是否有过因为交不到真心的朋友而感到孤独和无助,以至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你有没有发现,以上这些事例都可以和四个字紧密联系起来——“心理健康”。 据权威机构测试,有20%—30%左右的中小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因为我们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