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的教育理念

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的教育理念

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的教育理念
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的教育理念

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的教育理念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杜威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体现的教育理念,即其教育本质观: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关键词] 生活生长经验

教育家克雷明在《学校的变革》一书中对《民主主义与教育》作了充分肯定,称它是“自卢梭《爱弥尔》问世以来对教育学所做的最显著的贡献”。正如杜威在他的这本里程碑式的教育著作的序言中所言:“本书体现我探索和阐明民主社会所包含的思想,和把这些思想应用于教育事业的许多问题所作的努力”,该书是他在芝加哥实验学校的实验以及对当时学校改革运动的研讨基础上对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的综合阐述。

杜威曾说“对我来说,信念意味着不用担心。”那么这位教育思想家秉承着什么样的教育信念呢?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中对这个问题作出的回答体现了他不同于以往教育家的崭新的教育本质观,也就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地改造这三个命题。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把“生活”这个词用来表示个体的和种族的全部经验,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并认为教育在它最广的意义上就是这种社会生活的延续。

众所周知,努力使自己继续不断地生存,这是生活的本性。因为生活的延续只能通过经久的更新才能达到,所以生活便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而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正如营养和生殖和生理的生活的关系一样。杜威认为这种教育首先是通过沟通进行传递的,他不仅把社会生活和沟通完全等同,而且认定一切沟通(因而也就是一切真正的生活)都具有教育性,任何社会安排只要它保持重要的社会性,或充满活力为大家所分享,对那些参加这个社会安排的人来说,是有教育意义的。因此,对待年轻人,不仅联合生活的事实本身,作为直接的人生事实,显得非常重要,而且共同生活过程本身也具有教育作用。每个人和别人共同生活中所得到的教育,是偶然的,自然的,可以扩大并启迪经验,刺激并丰富想象,对言论和思想的正确性和生动性担负责任。因此,使年轻人参与共同生活成为教育的主要任务。

而这正是正规的教育--学校教育难以处理的任务。正规教学的材料仅仅是学校中的教材,和生活经验的教材脱节。杜威尖锐地指出,“学校中过分重视学生积累和获得知识资料,以便在课堂回答和考试时照搬。……知识常视为目的本身,于是,学生的目标就是堆积知识,需要时炫耀一番。”诚如杜威所言,学校教育中,很少有对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予以学科知识教学那样的重视,而事实上,这也正是教育哲学必须解决、但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在非正规的和正规的、偶然的和有意识的教育形式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在杜威的教育哲学里,教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导读:一、教育即生长 发展概念的教育意义 本章到这里为止,很少谈到教育。我们一直在讨论生长的条件和含义。但是,要是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它们就带来明确的教育结果。当我们说教育就是发展时,全看对发展一词怎样理解。我们的最后结论是,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用教育的术语来说,就是:(1)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2)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1)当我们用比较的术语,即从儿童和成人生活的特征,来解释发展时,所谓发展就是使能力引导到特别的渠道,如养成各种习惯,这些习惯包括执行的技能,明确的兴趣,以及特定的观察与思维的对象。但是比较的观点并不是最终的。儿童具有特别的能力;忽视这个事实,便是阻碍儿童生长所依靠的器官的发育或使它们畸形发展。成人利用他的能力改造他的环境,因此引起许多新的刺激,这些新的刺激又指导他的各种能力,使它们不断发展。忽视这个事实,发展就受阻挠,成为被动的适应。换言之,常态的儿童和常态的成人,都在不断生长。他们的区别不是生长和不生长的区别,而是各有适合于不同情况的不同的生长方式。关于专门应付特殊的科学和经济问题的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说,儿童应该向成人方面发展。关于同情的好奇心,不偏不倚的敏感性和坦率的胸怀,我们可以说,成人应该成长得像儿

童的样子。这两句话都是同样正确的。 我们在本章已经评论过三种思想,这就是:一,把未成熟状态仅仅看做没有发展;二,把发展看做对固定环境的静止的适应;三,关于习惯的僵硬性。这三种思想,都和关于生长或发展的错误观点有关——都认为生长或发展乃是朝着一个固定目标的运动。它们把生长看做有一个目的,而不看做就是目的。这三种错误思想在教育上相应的错误就是:第一,不考虑儿童的本能的或先天的能力;第二,不发展儿童应付新情境的首创精神;第三,过分强调训练和其他方法,牺牲个人的理解力,以养成机械的技能。这三件事都是把成人的环境作为儿童的标准,使儿童成长到这个标准。 人们不是无视自然的本能,就是把它们看做讨厌的东西——看做应该受压制、或者无论如何应该遵守外部标准的可憎的特性。因为把遵守看做目的,所以青年人的个性都被忽视,或被看做调皮捣蛋、搞无政府主义的根源。同时,又把遵守等同于一律,从而导致青年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进步表示反感,害怕不确定的和未知的事情。由于生长的目的在生长过程之外,就不得不依靠外部力量,诱导青年走向这个目的。当一种教育方法被污蔑为机械方法的时候,我们可以肯定,这就是依靠外部的压力来达到外部的目的。 (2)既然实际上除了更多的生长,没有别的东西是与生长相关的,所以除了更多的教育,没有别的东西是教育所从属的。有一句平常话说,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不应停止。这句话的要害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以保证教育

杜威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本质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 是关于怎样做(howto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 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见解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呢?杜威把它概括为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1、“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心理机能的不断发展和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起促进本能生长的作用。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指出:“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他把教育本质生物化了。 2、“教育即生活” 为什么说教育即是生活呢?杜威作了这样的解释: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说:教育即是生活”。他宣称,他的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与斯宾塞关于教育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学校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依靠文理教科书。“教育即生活”并没有真正反映教育的本质,但在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社会生活的情况下,它

有利于使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杜威在“教育即生活”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要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生活……” 3、“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一文中指出:“全部教育都离不开经验。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他断定,一切学习都来自个体的直接经验,“没有经验”,“就没有学习”。因此,学习,受教育过程实际是使儿童不断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即使经验不断改造或改组的过程。经验经过改造与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杜威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是有合理因素的;但他把儿童获取主观经验的过程看作是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则是错误的。教育的基本的、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学习,接受间接经验。二、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见解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和《我的教育信条》中都论述了教育目的的问题。他说,教育除了过程之外并无另外的目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教育过程外无教育目的,根据这种观点,杜威批判了教育的“外在”目的的理论。他认为,如果“遵守”外加的教育目的,青年人的个性就会被忽视,从而会违反儿童本身内在的需要,违反了本能。因此,他认为,教育除了它自身的过程之外,不应有什么外加的教育目的。在他看来,“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以保证教育得以继续进行”。教育过程就是目的。在这个前提下,杜威认为有两种教育目的的存在是可能的。一种是教师或家长提出来的。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内容

7.方法从来不是材料以外的东西(教学的情境性) (1)反对“教材与方法的二元论,“反对忽视经验的”具体情境。“教法与方法并无区别”。 (2)方法有两种:一是长期积累的、相当稳定的方法,并为过去经验和理智分析所认可的。一是个人的方法,是发挥个人主动性、创造性的方法,是个人做事的方法,是“直接的指南”、“最有效的方法。” 8.选择教材必须以改进我们共同生活为目的(教材生活化、实用化) (1)教材先由供给学生现代社会生活内容的种种价值所构成,它“把需要传递的当前社会生活的意义转化为具体的和详细的术语”。(2)一个课程计划必须考虑课程能否适应现在社会生活的需要,选材时必须以改进我们的共同生活为目的,保证将来比过去更美好。此外,还必须把社会最基本的事物放在第一位。 9.兴趣是有目的行动的动力,兴趣和训练是相联系的(内部动机的培养) (1)兴趣(爱好、关心、动机等)表示个人的选择态度,个人对某对象所持的态度——对所遇见事物的态度。兴趣是有目的行动的动力,看兴趣可以估量其推进某种工作的积极性。(2)兴趣与生长是一种过程,兴趣有开始的阶段和完成的阶段,中间阶段需要意志、努力。(3)兴趣与训练是彼此相连的,而非对立的。儿童对功课的反映,既取决于材料所引起的兴趣,又取决于各人的天性及正确经验。 10.从经验中学习(“做中学”)(重视直接经验) (1)“经验包含主动和被动两个要素”,即“尝试的行为”、试验、实验的要素和承受结果的要素。教师应把学生的“身体活动”和“精神活动”结合起来, (2)所谓反思思维是指:辩别“所尝试的事”与“由此发生的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思的经验”有五个步骤,简单地表述为:疑难、问题、假说、推论、验证。 11.打破两类科目的牵强划分(整体的知识观) 自然科目与人文科目牵强划分是二元论,目前教育仍把科学视为是讲物质的专门知识,把文学视为属于人本的性质,这是不对的。要认识到“自然科学的材料在人事方面也占有他的地位”,“利用自然科学可满足社会的需要,解决很多的社会科学的问题,教育应使两类科目互相增加彼此的效果。” 12.个人必须有他自己的目的和问题(主体性和个性) 教育所重视的个性有两个含义:第一,一个人必须有他的目的和问题,并能自行思考。第二,个人的见解,个人所喜欢学习的对象,个人应付问题的方法等都不同。凡是一个进步社会都视个人的变异如珍宝,因为社会进步依靠个人的变异。所以杜威主张:民主社会如要与它的理想相符,必须在他的教育规划里容许个人的自由,使特异的天才与兴趣各得发展。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论是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论是什么背景下产生的?试评杜威教育思想中其主要观点。 (1)杜威关于经验的论述,在教育哲学史上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西方教育哲学源于古希腊,一开始便存在着理性与经验的争论。德谟克里特是一位唯物主义者,他的著作没有被保存下来,人们只能从其著作的残篇和其他人著作中的转引来窥见其一二。德谟克里特看重感觉经验,他认为真理与显示于感官的东西毫无区别,凡是对每一个人都显现、并且每一个人都觉得存在的东西,就是真的。唯心主义者则看重理性,苏格拉底认为“万物皆备于我”,教育的使命是“认识自己”,而不须凭靠经验。柏拉图承认有理性,它存在于理念世界之中;承认有经验,它存在于现象世界之中。理性是纯全的,经验则是虚幻的。教育的宗旨是使人摆脱现象世界中假、恶、丑的经验,借回忆使人复归于理念世界的理性。亚里士多德倡导自由教育,认为崇尚理性是自由人的价值所在,而经验则是人们谋求理性的障碍。早期中世纪,基督教神学霸居一统,在经院哲学内部,理性论与经验论的争论也以理性论占居上风而告终。文艺复兴时代,经验论又复抬头。夸美纽斯处于中世与近代之交,在他的教育哲学中已明显出现经验论的倾向。培根则响亮地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知识”的口号。培根之后,洛克提出“白板说”,批判先天观念,提倡感觉论。洛克的教育哲学中埋伏着唯心主义的内部经验论,而与唯物主义的外部经验论并存于统一的哲学体系之中。洛克的后继者各取所需;18世纪法国唯

物主义者狄德罗继承了洛克的唯物主义感觉论;而英国的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却利用洛克的唯心主义。 (2)杜威的基本倾向是用“经验”这个概念包揽一切,主体和客体、人和环境、精神和物质、知和行等,统统被收入经验的范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名为“经验”。主要的教育观点是: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在做中学。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与赫尔巴特的思想针锋相对。带有狭隘的色彩经验主义。 杜威对经验的理解比起旧的机械的唯物主义者来要高明一些,因为杜威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杜威强调人不是消极适应环境,而是能动地改变环境,从而取得经验和经验的不断改造,这是其比机械唯物主义高明之处。列宁说:“聪明的唯心主义比起愚蠢的唯物主义来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此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杜威与《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生平简介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祖先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柏林顿市人口近一万五千人,其中约半数为本地人,半数来自爱尔兰和魁北克。本地出生的人包括在佛蒙特州或新英格兰其他地方居住很久的盎格鲁撒克逊中产阶级新教徒家庭的后裔。杜威就是在这样一个群体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 杜威在柏林顿市上公立学校,毕业后入本地的佛蒙特大学。大学第四年,他学习了基本的政治、经济、哲学和宗教理论,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三年。1882年进霍布金斯大学攻读哲学。受到来自密歇根大学客座教授、新黑格尔主义的主要倡导者莫理斯和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思想复兴的影响。他发现,这个哲学强调宇宙的精神的和有机的性质,正是他一直在模糊地探索着的东西,他热切地信奉这个哲学。 1884年,杜威获得霍布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秋,受聘为密歇根大学哲学和心理学讲师。除1888~1889年曾在明尼苏达大学任哲学教授以外,杜威在密歇根工作了十年。在此期间,他主要致力于黑格尔和英国新黑格尔主义哲学研究,对霍尔与詹姆斯在美国提出的新实验生理心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杜威对教育的兴趣始于在密歇根的年代。他发现多数学校正沿着早先的传统路线进行,没有适应儿童心理学的最新发现和变革中的民主社会秩序的需要。寻找一种能补救这些缺陷的教育哲学,成了杜威主要关切的事情。 1894年,他离开密歇根,任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他在芝加哥的成就使他获得全国的名望。进化论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在他的思想中越来越占优势,导致他抛弃黑格尔的理论,接受工具主义的认识论。他和同事的论文集《逻辑学理论研究》(1903)的发表,宣告一个新的哲学学派——芝加哥学派的诞生。詹姆斯热情地为这本书欢呼。他在1896年创办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使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得到检验,吸引了国内外广泛的注意。 1904年,由于对大学的教育计划管理和财务方面的意见和芝加哥大学校长不一致,改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他和哥伦比亚的联系达47年之久,先是任哲学教授,后任哲学退休教授。在任教的25年中,吸引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学生,成为美国最闻名和最有影响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基础 1.实用主义哲学 杜威是美国继皮尔士、詹姆斯之后的第三位实用主义大师,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用即真理”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经典表述。以往哲学是由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部分组成,分别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三个问题。杜威认为“是什么”的问题,应由科学,而不是由哲学来解决。“为什么”和“有什么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往往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目的是为我所用。因而,实用主义哲学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只相信人的经验。人的经验就是真理的尺度。有用的就是真理,没有用的便是谬误。以事物的多样性而抹杀事物的共同性,以事物的多变性而抹杀事物的永恒性,以事物的价值形态取代事物的实体形态。实用主义哲学实质上是一种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基础之上的价值哲学。杜威认为哲学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教育问题。因而,他把哲学和教育等同起来,既然其哲学是价值哲学,那么他的教育哲学也就是教育价值哲学了。其教育哲学是为解决教育问题提供理论的。2. 社会个人主义的社会观杜威从“人性论”观点出发。并接受了实证主义者的“庸

俗进化论”的社会学思想,把人类社会形成的基本原因看作是带有人类原始本性的个人的结合。社会既然是人性的组合,因此教育在改进社会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使社会进步,只需要采取发展人性、激发智慧的教育方法,而无需进行阶级斗争。杜文这种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而反对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的观点是改良主义。即通过对个人的教育达到社会改良的要求。3 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杜威认为,心理活动的实质就在于有机体处于一种本能的需要,而采取一定的行动来适应环境,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他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和探索的本能。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社交和艺术表现与探索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可见,杜威所强调的“做”基本上是指基于生物本能需求的一种“活动”,与唯物主义所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心理学也叫“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美国的心理学派,它代表了当时美国心理学的主流。这个学派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和詹姆斯实用主义思想的推动,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杜威认为心理的研究对象在于研究意识的机能或功用,而反对仅仅研究意识的内容。用杜威的话来说就是心理学家应关心的是整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大家,他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批判吸收他人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杜威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 2.“学校即社会”这个命题并没有将学校与社会想混同。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了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具有简化社会生活、纯化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社会生活的功能,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收社会团体的限制,接触更为广阔的环境。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不仅仅是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着教育作用。经验起作用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 (四)民主与教育教育是为了民主的,同时教育也应是民主的。民主主义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奋斗目标,而且还对教育提出了民主的要求,杜威认为民主主义本身便是一个教育的原则,一个教育方针和政策。杜威认为教师应是儿童生活成长和经验的启发者和诱导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且也是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而不是学生的压迫者。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些片面性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不仅是一般的生活,而且是儿童当前的生活。这里所说的“生活”,是指儿童的生长要素,即游戏、讲故事、观察、手工。除了这些生长要素之外,还有许多日常生活之外的东西,他却避而不谈.”,可见我们的教育不能只重当下,不看未来。活在当下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不能将其极端化、片面化。教育应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教育即社会 杜威认为学校是社会的雏形,儿童在学校不是准备进入社会参加社会生活,而是在学校过的生活就应该是儿童当前的社会生活。这种认识抹杀了社会与学校的区别。。如果学校教育也像社会教育一般零散,重经验,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缺乏系统的理论功底,而且会有急 功近利的心态。学校固然不可变成与社会完全脱钩的“象牙塔”,但是学校亦不可

[文]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J·Dewey,1859-1952),美国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主义教育哲学的最主要的创始人。生于佛蒙特州柏灵顿市附近农村零售商家庭里。幼年和少年时代,他是一个偏僻乡村里的平凡而羞怯的孩子。他两岁时爆发了南北战争,其父应征入伍,参加了林肯总统的志愿兵。因家庭没有定居一处,他快满8岁才上小学。他度过青年时代的新开发中部地区,自从南北战争结束后,开始修建铁路和工厂,建设城市。年青的杜威在那里目睹了开拓者的积极生活,这对他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1859年出版的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进化论也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1875年—1889年,就学于本州大学。1879—1881年,在南方石油城一所中学里当拉丁语、代数、自然科学教师。1881年—1882年,在本州一所乡村学校执教,这时期跟着佛蒙特大学教授托莱研究哲学史。1882年,在哈利斯主编的《思辨哲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假说》。1882年,入霍金斯大学攻读学位。1884年,以《康德心理学》获得博士学位。1884—1888年,任密执安大学哲学讲师和助理教授。1888—1889年,担任明尼苏达大学哲学教授。1889—1894年,被聘到密执安大学担任哲学系主任。研究新黑格尔主义和实验生活心理学。1894—1904年,到芝加哥大学任哲学、心理、教育系主任,这期间他抛弃了黑格尔主义,转而接受工具主义。1896年—1903年,在芝加哥大学创办实验学校,起初办小学,后来一直办到大学预科,他的进步教育就在这里实地试验。1899—1900年,任美国心理学研究会会长。19 04年,哥伦比亚大学聘他为哲学教授,直至1930年退休。1905—1906年,任美国哲学学会会长。1915年,任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名誉会长。1938年,被选为美国哲学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杜威在一生中,曾到日本、苏联、中国、墨西哥、土耳其等很多国家进行讲学和访问,并留下很多著作。据统计,共有专著44种,论文815篇,传播于几十个国家。其中有关教育学的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年)、《学校与社会》(1899年)、《儿童与课程》(1902年)、《逻辑理论研究》(1903年)、《教育上的道德原理》(1909年)、《教育上的兴趣和努力》(1913年)、《明日之学校》(与他女儿合著)(1915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 16年)、《进步教育与教育科学》(1928年)、《教育科学的资源》(1929年)、《我们怎样思维》(修订本,1933年)、《经验与教育》(1938年)、《人的问题》(1946年)。 杜威教育思想兼有儿童中心和社会改造思想,这与其经验主义、民主主义哲学思想是相适应的。杜威教育思想作为当时进步教育运动(资本主义改良主义)的一种产物和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一种批判,对当时美国新教育体制的产生与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 《民主主义和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1916)副标题是《教育哲学概论》,门罗(P.Monro e)编教育学教科书系列书之一,麦克米兰社出版,后由FPPE出版,有20多种译文。中译本《民本主义与教育》,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印行,邹恩润译述,陶行知校订,1947年和1949年再版,全书共424页。1 990年10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纽约麦克米兰社1937年版翻译出版,译者王承绪,共399页,30余万字。杜威的代表著《民主主义和教育》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他在芝加哥实验学校实验以及当时教育改革理论研讨中基本形成的教育思想。该书被誉为教育的经典著作,进步教育理论的总纲。下边根据1990年中译本,全书的结构、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序 1915年,杜威写于哥伦比亚大学。简要地指出本书讨论所包括的范围:指出建设教育的目的与方法,探索和阐明民主主义社会所包括的思想和把这些思想应用于教育事业许多问题的努力。本书的指导思想是把民主主义与科学上的实验方法、生物学上的进化观念和工业的改造相互联系起来,并指出这些在教育中引起的变化。 除了序以外的26章的题目是:(1)“教育是生活的需要”;(2)“教育是社会的职能”; (3)“教育即指导”;(4) “教育即生长”;(5)“预备、展开和形式训练”;(6)“保守的教育和进步的教育”;(7)教育中的民主概念;(8)“教育的目的”;(9)“自然发展和社会效率作为教育目的”;(10)“兴趣和训练”; (11)“经验与思维”;(12)“教育中的思维”;(13)“方法的性质”;(14)“教材的性质”;(15)“课程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一、引言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杜威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享有权威,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是完美的,有其合理的一面和谬误的一面。但是,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他们国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方面受到了杜威的影响。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杜威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本能为出发点,以使他们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从而成为合格公民为目的,教育不过是由此出发点而达到此目的的桥梁或渡船。他说:“成人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是二者之间一条过渡的桥。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在一定程度上,它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知识本来源自实践,而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践锻炼。对于缺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的儿童来说,纯粹的理论知识是神秘而抽象的。如果只采取课堂灌输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很难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还原抽象理论知识于实践,使学生在亲身“做”的过程中具体生动地理解、掌握和创新知识。他指出,这种教学只是从外面对儿童进行灌输,所用教材与教法与儿童本身的需要没有联系。他批评这种教学是“三中心”教学,即仅仅以学习前人知识、课堂系统讲授和教师主导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唯独不考虑真正的中心——“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他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力。”因此,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做中学”。“从做中学”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三、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杜威教育思想在给现代美国教育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给“五四”以后中国的教育界带来了深刻影响,为人们认识和处理教育上的两难问题提供了思想营养,打开了新的思维空间。以杜威为核心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自传入中国后,即对当时及其后一段时期中国教育实

关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关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一点看法 文学院2008级四班王帅1044408024 关于杜威先生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我在卓越买的那本还没到货,于是我其实没看原书,只看了点介绍,加上在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哲学课上对杜威的学习。我实在不敢说我能一篇又体系的文章,于是我想分几个标题来谈。 这几个标题有:1、国家主义到社会主义2、教育要不要有目的?3、工作的训练 一、国家主义到社会主义 此社会主义不是共产主义,而是接近于社会契约论里社会的意义,也就是人类社会吧,人类的社会性是不能更改的,但国家则是不具备自然的合法性的。换句话说,人生下来就应该是社会的一员而非国家的一员。我说这个呢,用意也很简单,杜威先生在书中强调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合作,和谐共处的精神,我以为这是很好的,是服务于社会的,这比培养孩子们爱国爱党要更具有自然法上的合理性。所以我以为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爱社会,应该淡化国家意识形态的灌输,淡化爱国爱党教育,我想,当学生们爱社会之后,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他们自然会爱国爱党。 教育确实是可以强国的,但是强国并非教育本身应该负责的事,教育应该对社会负责,社会主义的教育,绝不是少数文化精英和广大蒙昧人民的对立结构,而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的教育。教育不应该努力使人分出级别的高下,纵然教育确实是可以区别人的,但是区别是不分高下的。区别每个人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二,教育要不要有目的? 杜威先生的书中比较反对教育的目的,他认为如果要找一个目的,那么教育的目的就是生长。我觉得这种理论和孔子所谓“君子不器”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我看来孔子也是不主张给教育定下个目的的,定了目的,就会过于注重教育的结果而非过程,我觉得“君子不器”的意思大概可以认为是“教育是使人成为人,而不是使人成为某种人。”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表明孔子认为问道本身就是意义所在,孔子的内圣外王,仁义礼智,都是解释这个道的,这个道并不是目的,而是方向,所以才有“吾道一以贯之”,也就是按照我设计好的方向一直走下去。杜威的生长与孔子的道,也是相通的,杜威为改革传统教育,强调把儿童从书本记诵中解放出来,教育并不是强制儿童静坐听讲和闭门读书,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中国古代称识字为小学,而“大学之道,在于亲民,在于明明德,在于止于至善”儒家的学说强调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的习就是练习,这个练习可不是我们现在的做练习册。儒家传授的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那么练习的也多是驾车,射箭,奏乐这类活动,这些活动虽然与农业生产有区别,但是对于当时的人确实是有意义的实践性活动。 杜威认为真正的目的是含有理性因素的而不是武断决定的,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它是由现在向未来发展而逐步实现的。一个老师怎么能为着追求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目的否定儿童的当前兴趣与需要呢?他反复申论,生长和生活无止境、无终极,因而也没有最后的目的。生长和生活永远前进,在其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儿童和青少年便逐步成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批判吸收他人的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知道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一、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杜威是美国继皮尔士、詹姆斯之后的第三位实用主义大师,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有用即真理”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经典表述。以往哲学由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部分组成,分别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有何用”三个问题。杜威认为“是什么”属于科学的范畴,“为什么”和“有何用”应该结合起来。认识事物的目的是为我所用,因此,实用主义否定客观的规律性,只相信人的经验。有用的便是真理,没用的便是谬误。强调事物的多面性而非共同性,强调事物的多变性而非永恒性,强调事物的价值形态而非实体形态,杜威认为哲学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而当时人民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教育问题,因此,他把哲学和教育等同起来,既然哲学是价值哲学,那么哲学也就是教育价值哲学了,其教育哲学便是为解决教育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的。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从做中学”是贯穿杜威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主张“教育即生活”,批判传统教育的“课堂中心” 杜威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是不断地改造经验、重新组织经验的过程。根据这一思想,他主张“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并由此提出“学校即社会”,要把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些东西组织到教育过程中去,使学校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杜威提出这样的教育概念,是针对“传统教育”的。他认为“传统教育”远离生活,不适应美国现实的需要。他指出“传统教育”有三个弊病:第一,“传统教育”传授过时的死知识,这种知识以固定的教材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第二,“传统教育”按照“过去传下来的道德规范”去训练学生;第三,“传统教育”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理人”。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评,在许多方面是切中时弊而富有积极意义的。他强调教育与实际的社会生活协调一致,注意实际有用的科学知识,学校教育要对社会生活起积极作用。这在当时都是比较新颖的观点。但是,他把教育等同于生活,把学校等同于社会,则否定了学校教育的特殊职能。因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生活中固然有教育活动,但有些生活就不一定是教育。 (二)主张“儿童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

杜威及其教育思想

综合组研 讨资料 约翰·杜威及其教育思想 生平与经历 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杜威对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与实施,有其深远的影响及无与伦比的贡献。杜威不仅是二十世纪中的一位 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而且在美国国内,也是一位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他的思想,不仅形成了美国继实用主义之后而起的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哲学体系,而且也是间接影响到新教育──所谓进步主义教育──实施与理论的一位教育哲学家。由于他毕生从事著作、教学,受业学生分居世界各地,故其影响是他人所不能匹敌的。他的门徒胡适,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学者和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健将。杜威(John Dewey)出生于一八五九年的十月二十日。这一年也是英国进化论的提倡者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发表其《物种起源》(Ori gin of Species)巨著的一年。杜威诞生在一个中产社会阶级的杂货商家中。由于杜威的家乡,是新英格兰(New England)的维蒙特(Vermont)州的贝林顿(Burlington),人民生活习惯,娴习于自治,崇尚自由,笃信民主制度,这些可以说是新英格兰殖民区的传统精神。 杜威小时候,就显得有点害羞,天资并不聪慧,但是,却好学深思,手不释卷,喜爱阅读,是大家所共认的一位书虫。他十五岁从贝林顿当地的中学毕业,因为居家离维蒙特大学很近,加以父母的鼓励,就进入维蒙特大学就读,在一八七九年完成学业。当时的维蒙特大学规模很小,那年跟杜威一起毕业的学生仅仅十八人。 凡是在维蒙特大学就读的学生,都得研修古典语文。他们都要学习希腊文,而且每个学生都要跟维大的每一位教授学习,因为除了工科的教授之外,当时全校只有八位教授。杜威在大学的前两年修读希腊文及拉丁文,西洋古代史,解析几何及微积分。第三年开始涉猎自然科学的课程,包括地质学,动物学,进化理论;他尤其从当时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T.H. Huxley 1825-1895)的生理学教本中,获得不少的启示,特别是关于进化的理论、生物与环境的理论,在在都使他有不少心智上的激动。在大学课程的第四年,他才更为广泛地接触到人类智慧的领域;当时担任讲课的以哲学传授为主的泰锐(H.A.P. Torrey)教授,对杜威初期哲学思想的探究颇有帮助。 一八七九年,杜威从维蒙特大学毕业后,极想谋得中学教职,以发展他的志趣。但因他年纪轻,加以毫无教学经验,到秋季各校已经上课,而他的职业尚毫无端倪。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接到他一位在宾州南油城(South Oil City)担任中学校长的表兄来电报,请他前往任教,当时的月薪是美金四十元;一年之后转往贝林顿自己家乡的一所乡村学校任教,并继续研读哲学史,这时他认识了哈锐士教授(W.T. Harris)。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 教育的启示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大家,他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批判吸收他人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杜威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 2.“学校即社会”这个命题并没有将学校与社会想混同。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了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具有简化社会生活、纯化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社会生活的功能,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收社会团体的限制,接触更为广阔的环境。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不仅仅是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着教育作用。经验起作用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导读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导读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J·Dewey,1859-1952),美国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主义教育哲学的最主要的创始人。生于佛蒙特州柏灵顿市附近农村零售商家庭里。幼年和少年时代,他是一个偏僻乡村里的平凡而羞怯的孩子。他两岁时爆发了南北战争,其父应征入伍,参加了林肯总统的志愿兵。因家庭没有定居一处,他快满8岁耐才上小学。他度过青年时代的新开发中部地区,自从南北战争结束后,开始修建铁路和工厂,建设城市。年青的杜威在那里目睹了开拓者的积极生活,这对他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1859年出版的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进化论也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1875年—1889年,就学于本州大学。1879—1881年,在南方石油城一所中学里当拉丁语、代数、自然科学教师。1881年—1882年,在本州一所乡村学校执教,这时期跟着佛蒙特大学教授托莱研究哲学史。1882年,在哈利斯主编的《思辨哲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假说》。1882年,入霍金斯大学攻读学位。1884年,以《康德心理学》获得博士学位。1884—1888年,任密执安大学哲学讲师和助理教授。1888—1889年,担任明尼苏达大学哲学教授。1889—1894年,被聘到密执安大学担任哲学系主任。

研究新黑格尔主义和实验生活心理学。1894—1904年,到芝加哥大学任哲学、心理、教育系主任,这期间他抛弃了黑格尔主义,转而接受工具主义。1896年—1903年,在芝加哥大学创办实验学校,起初办小学,后来一直办到大学预科,他的进步教育就在这里实地试验。1899—1900年,任美国心理学研究会会长。1904年,哥伦比亚大学聘他为哲学教授,直至1930年退休。1905—1906年,任美国哲学学会会长。1915年,任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名誉会长。1938年,被选为美国哲学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杜威在一生中,曾到日本、苏联、中国、墨西哥、土耳其等很多国家进行讲学和访问,并留下很多著作。据统计,共有专著44种,论文815篇,传播于几十个国家。其中有关教育学的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年)、《学校与社会》(1899年)、《儿童与课程》(1902年)、《逻辑理论研究》(1903年)、《教育上的道德原理》(1909年)、《教育上的兴趣和努力》(1913年)、《明日之学校》(与他女儿合著)(1915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进步教育与教育科学》(1928年)、《教育科学的资源》(1929年)、《我们怎样思维》(修订本,1933年)、《经验与教育》(1938年)、《人的问题》(1946年)。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为什么要研究杜威? 第一,杜威是美国文化集大成者,世界文化伟人。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述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起有重要的作用。他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杜威一生勤于笔耕,成就非凡,不仅教育研究成果丰硕,而且哲学、心理学等方面也成就多多。大家请看教材第505页和507页。他的学说成就得到世界公认。 第二,要研究美国必须研究杜威。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说:“任何对于人类的未来发展感到兴趣的人,应该特别对美国进行研究。就我看来,本世纪内在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最杰出的成就产生于美国。聪明机敏的美国在其粉碎欧洲桎梏(zhigu)而取得成功时,已经发展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崭新眼光,这主要是詹姆士和杜威的研究所结成的硕果。”“杜威的见解,我几乎全然接受。” 第三,杜威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19年4月30日至1921年7月11日,杜威在中国进行了为期2年多的讲学。1919年10月20日,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为杜威举行的晚餐会

上说:“我所最先感想的,就是博士与孔子同一生日……博士的哲学,用19世纪的科学作根据,用孔德的实证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詹姆士的实用主义递演而成的,我们敢认为西洋新文明的代表。”他还说:“我觉得孔子的理想与杜威的学说有很相同的点。这就是东西文明要媒合的证据了。但媒合的方法,必先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就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 1920年10月17日,北京大学举行典礼授予杜威名誉博士学位。在这次典礼上,蔡元培称杜威为“西方的孔子”,在场的人对此给以热烈的掌声。 二、怎样研究杜威? 一是读书: 1、[美]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单中惠著:《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褚洪启著:《杜威教育思想引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二是浏览网站 1、The John Dewey Academy 2、The John Dewey Society 三是带着问题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