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7北京中考押题资料——化学

2017北京中考押题资料——化学

中考冲刺——化学题目部分

1.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2.下列 4 个图像中,能正确反应变化关系的是

3. 为了研究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_____。

(3)为了研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对比(3)中实验①、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4)为探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如下实验:在检查该装置气密性后,轻轻开启一瓶汽水,

用注射器吸出约13 mL 汽水,再用橡胶塞封住管口,

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到液体中有大量无色气泡逸出。

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

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 中无明显现象,b 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 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5.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K3 均已关闭。

1 23

口,用手捂住A 瓶外壁,说明装置的左侧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用其他方法检验右侧气密性良好。

(2)实验1 中,加入H2O2 溶液前,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打开K1、K2 和K3,将H2O2 溶液加入A 中,关闭K1,观察到,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 中,打开K1、K2、K3,向A 中注入适量的稀H2SO4,关闭K1,一段时间之后,用燃着的木条放在a 口处,木条熄灭,关闭K2, 上述实验操作的目的是。此时,将装置B 的a 接口和Y 型管的b 接口连接,将注射器1 中的溶液推入到B 中,观察到气球明显变瘪;为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1)步骤①中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

(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其目的是。

(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本实验的结论是。

7.某干果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的固体防腐剂,其成分为铁粉、生石灰等。甲同学对这种固体久置后的成分十分好奇,于是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久置后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固体中久置后可能有Fe、Fe2O3、CaO、Ca(OH)2、CaCO3。

【进行实验】

甲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

(1)实验1 得到的结论是。

(2)实验2 中加入的试剂X 是。

(3)实验3 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该久置固体一定含有的成分是。

【反思与评价】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中仍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其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

8.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右图所示),出现了意

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Ⅰ.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 反应有关。

Ⅱ.红色褪去,与NaOH 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1)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1 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1(填“成立”或“不成立”)。

(3)由实验2 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

(4)实验3 的操作步骤:取3 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水,。

【反思与评价】

(5)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用Na OH 溶液的浓度为%。

9.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 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右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 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 天。

(1)实验1 和2 中,NaOH 浓溶液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 的目的是。

(3)实验3 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 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 无关,其理由是。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

10.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铜与盐酸、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但却发现化学老师用铜与浓硝酸制备出了 NO 2 气体去做物理实验。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在实验室对铜与硝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mg 铜片

稀硝酸 5ml

铜片逐渐消失,有无色气泡产生,试管中上部有红棕色气体出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mg 铜片 5ml 浓硝酸

铜片逐渐消失,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查阅资料】

(1) 硝酸(HNO3)与 Cu 反应生成硝酸铜和含氮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铜溶液呈蓝色 (2) 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3)【猜想与假设】无色气体可能是:①NH3 ②NO

【进行实验】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对产生的无色气体进行检验。

【解释与结论】

(1) 操作 1 中,通入 N 2 的目的是_____。 (2

) 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正确,理由是_____。 (3) 无色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

【探究二】为什么实验 II 中的溶液呈绿色而不是蓝色?

【猜想与假设】①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②硝酸铜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以下 4 个实验方案。

(1) “方案 1”和“方案 3”中,能验证猜想②的是_____。 (2) “方案 2”不能验证猜想①的原因是_____。

(3) “方案 4”也可验证猜想②,该方案是:配制饱和硝酸铜溶液,_____。 (4) 通过实验 I 、II 与已有知识的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答一条即可)。

答案部分

1.A

2.B

3.

(1)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汽油中的好

(2)比较高锰酸钾和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情况

(3)温度影响硝酸钾的溶解性或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4)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4.

(1)4P+5O

2 ==

点燃

2PO2 5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步骤①中b 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 通O2,燃烧

5.

(1)B 侧长导管中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液面上升,一段时间内高度不变

(2)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4P+5O

2 ==

点燃

2PO2 5

(3)排除B 中的空气将注射器2 中的溶液推入到B 中,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答案合理给分)

6.

(1)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装置内压强变小,气球鼓起

(2)向外拉注射器3(或充分震荡),证明步骤1 中装置内的CO2 已被完全吸收(3)CO2+Ca(OH) 2 =CaCO3 +H2O

(4)CO2 能和NaOH反应

7.

(1)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Fe

(2)无色酚酞

(3)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黄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Fe2O3+6HCl===2FeCl3+3H2O CaCO3+2HCl===CaCl 2 + H2O + CO2↑(每个方程式1 分)(4)Fe、Fe2O3、CaO、CaCO3

(5)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也能使酚酞变红(答案合理给分)

8.

(1)2NaOH+CO2==Na2CO3+H2O

(2)不成立

(3)与NaOH浓度有关,浓度过高会使酚酞褪色

(4)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5 滴5%,2%,0.5%的酚酞溶液

(5)0.5%

9.

(1)2NaOH+CO2==Na2CO3+H2O

(2)检验只用O2 是否会使镁条变黑

(3)O2(N2 可填写可不填写)

(4)2、5

(5)H2O、CO2、O2

(6)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反应

(7)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10.

【解释与结论】

(1)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

(2)B 中液体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不是氨气

(3)能与氧气反应

【反思与评价】

(1)方案3

(2)方案2 中加水既改变了硝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又能与NO2 反应,不能验证猜想①

(3)通入NO2 气体,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4)硝酸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