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知识点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知识点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知识点

--

--

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知识点

1.地质作用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2.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是由地球内能引起的,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3.岩浆活动:人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浆活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在地壳中冷凝而结晶,岩浆侵入地壳形成花岗岩;另一种是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

4.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一般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地壳运动的结果成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

地质构造

示意图

岩层形态

地表形态

实践意义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褶皱

背斜

中心岩层向上拱起

形成山岭 顶部受受张力被

侵蚀成为谷地

良好的油气构造,开凿隧道通常选背斜,原因: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不易积水。

向斜

中心岩层向下弯曲

成为谷地 槽部受挤压不易

侵蚀反成山岭

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 地垒 中间岩块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降

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 工程建设遇断层要避开,以

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害。

地堑

中间岩块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

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如陕西的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

4.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的表现。地震按成因分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人为地震,其中地壳的构造运动,特别是断裂构造运动是引起地震的最主要的原因,即地震的主要类型是构造地震。地震释放的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一次地震发生只有一个震级。地表受到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用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发生可以有多个烈度。

5.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

边界类型 对地貌的影响 举例 张裂

生长边界 裂谷和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碰 撞 大陆板块与大

陆板块碰撞 消亡边界 巨大褶皱山系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

洋板块碰撞

消亡边界 海沟、岛弧和

海岸山脉

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

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 环太平洋地震带

6.板块构造运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整个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活动带分割成了许多单元,这些单元叫做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被称为大洋板块。

7.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在干旱、地势较高的地区,风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十分明显。在气候湿润的山区,以流水侵蚀对地表的破坏作用最大。 8.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

外力作用 风力作用 流水作用 侵蚀作用

风蚀沟谷 瀑布、峡谷 风蚀洼地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云贵高云的喀斯特地貌 沉积作用

沙丘 河流流出山口处——冲积扇 沙垄 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黄土高原

河流入海口——河口三角洲

9.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可夷平地表。

①上升冷却凝固

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外力作用 ②

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 岩浆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