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3.3高一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3.3高一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3.3高一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3.3高一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A

B

D ●

C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姓名 班级 小组

【学习目标】

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3.初步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实际应用 【学习重、难点】

1、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 的夹角。在某一时刻,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90°)向四周降低,至晨昏线上为 。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 (时刻)的太阳高度。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规律:

①任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

(90°)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②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从 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 向南、北两侧递减。 ④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 向南、北两侧递减。 ⑤距离太阳直射点纬度差相同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季节变化规律

⑴夏至日: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 值,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⑵冬至日: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 值,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 ,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二、深入学习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判断 例1 读光照图,思考问题:

⑴比较此时A 、B 、C 、D 四点的太阳高度角大小(由大到小):

D

F

E

⑵该日点A 的正午太阳高度= ,点B 和C 正午太阳高度 900

。图中正午太(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读教材21页图,讨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各有什么规律?(提示:比较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五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1.空间分布规律(同时间但不同纬度):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 ;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 。(填大小)

2.季节变化规律(同纬度但不同时间):当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变 ;当太阳直射点靠近某地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变 。(填大小)

例2 右图中,把点A 、B 、C 、D 、E 、F 按照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列: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 =90°- 某地点与直射点的纬度之差(同减异加)

例3 求42°N 地点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多少?

例4 12月22日,已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求该地的地理纬度。

例5已知某地(40°S )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楼间距问题

规律: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 楼距较大。

公式:L (影长)= h (楼高)×cotH

例 6 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问题

规律: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公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同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即α+ H =900

, 或α=纬

度差。

例7 洛阳(112°E ,35°N )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

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

⑴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 A.23°26 B.35

C.66°34′

D.55°

⑵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 A.海口 B.重庆 C.拉萨 D.吐鲁番

三、当堂检测

读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状况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数字①的虚线是 。

2、 图中标有数字②和③的两条线(面)所形成的夹角,叫 做 。

3、图中④⑤⑥⑦四个地点中,在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 到一年中最低值的地点有 。

4、图中④⑤⑥⑦四个地点中,此时正处在黑夜中的地点 有 。

5、从这一天到次年的1月初,地球运行到了一年中公转速 度较 的时期。

6、6月22日,已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5°,求该地的地理纬度。

四、迁移应用 (一)基础过关

1、当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四个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高值的有( ) A.华盛顿 B.新加坡 C.悉尼 D.巴西利亚

2、淮安市一幢窗口朝南的楼房,在下列日期中房间内得到的太阳光面积最大的是( ) A.1月1日

B.3月23日

C.6月1日

D.8月1日

3.一天当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 ) A .日出

B .子夜

C .正午

D .日落

4.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比南方宽,理由是( ) A .北方平原多 B .北方冬季白昼时间短 C .南方气候潮湿 D .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

5、图中数字为甲、乙、丙、丁四地6月22日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就纬度位置而言( ) A.甲地可能在北半球也有可能在南半球 B.丙地纬度肯定高于乙地

C.乙地地球自转线速度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甲地

D.丁地肯定在寒带范围内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此图所示的日期是 月 日。

⑵图中A 点的时刻为 ,D 点的昼长为 。

⑶图中A 、B 、C 、D 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 等于0°的是 。

S

N

⑷图中A 、B 、C 、D 四点中,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自转角速度的大小 。

⑸图中A 、B 、C 、D 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 。 (二)能力提升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________。

2.楼间距问题

规律: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 楼距较大。

公式:L (影长)= h (楼高)×cotH

例 6 我国住宅区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该是北方比南方更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问题

规律: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公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即α+ H =900

, 或α=纬度差。

例7 洛阳(112°E ,35°N ⑴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 A.23°26 B.35

C.66°34′

D.55°

⑵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 B.海口 B.重庆 C.拉萨 D.吐鲁番

探究记录:

1、 2、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单选题 1.夏至日,某地(32°N,121°E)为使太阳能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则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应调整为 A.23.5°B.35.5°C.8.5°D.55.5° 2.下图是春分日正午,垂直立在北半球不同纬度四个地点的四根竹竿影子的长短情况,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①④③② 图a是天津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户外实践活动期间面朝正东拍摄的行道树(道路两旁的景观树)照片,图b示意北半球极夜面积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3~4题 3.图a中行道树照片拍摄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5:00-6:OO B.8:00-9:00C.12:00-13:00D.17:00-18:00 4.从甲到戊期间,图a中行道树正午树影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 塔里木盆地是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夏至日,北京时间17:00,一组驼队在塔里木盆地中部某地行驶,右侧有一排新月形沙丘,与行驶大致平行。读图,回答5~6题

5.拍摄此景观时,其面向的方向可能是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6.从上述景观可知,此前该地盛行的风向是 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南风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7~8题 7.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的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南、近靠北回归线的地方 C.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 D.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 8.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本地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A.白昼长度B.正午太阳高度角C.大气温度D.降水量 读下图完成9~11题

高中地理地球的自传与公转教案必修1

二、地球公转 轨道:黄道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周期:恒星年 速度:近大远小 三、黄赤交角 概念: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大小:23o26` 课标要求: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教材分析:1、地球运动自转规律一般从地轴的空间位置、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性;2、地球运动公转规律;3、黄赤交 角 学情分析:自传和公转较容易理解,但自传与公转间的关系,以及黄赤交角的产生和影响不易理解。 重点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黄赤交角 难点:黄赤交角 教学过程: 导入:毛主席有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坐着怎么会日行八万里,是不是地球上每个地方都能日行八万里?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师: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自转和公转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 一、地球的自转 我们来看这个地球仪,地球是绕着什么自转的? 生:地轴 师:对,是地轴,地轴北端时钟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地球的内部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一根轴。我们把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地球自转,自转方向、周期、速递,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自西向东 师:对,这就是我们平常看到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的原因。我们再从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

动,北逆南顺。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呢?在计算周期时,我们选用不同的 参考点,会有不同的时间长度和名称。我们有两种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恒星 日是什么呢,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 (边画边讲,所以恒星日是天空中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23 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还要继续公转,直至太阳出现在p点上空,所以太阳日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恒星日是地球自转 的真正周期,地球自转了360度,太阳日是假周期,地球自转了360度59分。对人类而言,太阳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人类的起居作息都是根据太阳的升落来安排 的,所以我平常使用的是太阳日,也就是24小时,太阳日的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地球自转的速度,任何一种圆周运动,都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什么是角速度呢?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就是角速度,我们看看地球自转一周 转了360度,用了24小时,那么它的自转角速度是360/24即15°/h,除了南北极两点没有角速度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是一样的,15°/h,1°/4min, 1′/4s。 师:我们再来看看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怎样的,地球自转时,地球某点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点的线速度都是一样的呢? 生:不是 师:地球上不同纬度上的点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周长是不一样的,线速度等于周长除以时间,所以线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 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是1670km/h,60°N是837km/h,大致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没有线速度,因为它没有转过任何距离,其实每个纬度的线速度都是能计 算出来的,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研究研究。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看看毛主席讲的 坐地日行八万里到底是坐在哪 生:赤道上 二.地球的公转 转折:好,我们从三个方面讲了地球自转,下面我们同样的来讲地球公转的这三个方面。师: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又叫黄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ppt演示)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自西向东 师: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也是北逆南顺。地球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呢?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的速度有什么特点呢?生: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 师:太阳不再轨道的中心,所以随着地球的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发生细微的变化,公转速度也相应有一些变化,近日点运行速度最快,角速度是61′/d,线速度是 30.3km/s,而远日点最慢,角速度是57′/d,线速度为29.3km/s,平均角速度为 1°/d,平均线速度为30km/s。 下面我们来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进行对比: 运动 形式旋转 中心 运动方向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地轴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恒星日,太阳日 公转太阳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滦县第二中学蔡红艳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与口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地理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与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紧密相连,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并列的内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又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季节)发生变化,就形成了四季。同一时间(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五带。因此这节课又是前边所讲内容的继续。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和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规律。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形成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的思想意识。 (-)教学对象分析 前面学生己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但还存在空间感和动态感不强以及归纳概括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再加上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乂比较弱,所以我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由于黄赤交角引起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2.理解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课件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及相应的地理现象,

师生互动讨论、辨析疑点和难点。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夭体都在不断地运动;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 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及成因。 (-)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及成因。 (一)Flash演示法 地球的公转本身就是一个运动过程,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结论,不去研究它的过程,学起来会觉得很困难。因此,形象地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就成为突破难点的必要手段之一。 (二)图解法 图解导析是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最直观手段。为学生构建直观空间想象的平台。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提问观看动画理解基本概念,如: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学生与教师一起观看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图,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以后的复习深化。 (三)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所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理论更好的掌握。如解释学校作息时间表进行调整:下午上课和晚自习的时间推迟了,为什么呢?暗示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激发求知欲。 五、教学流程图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梅州市东山中学王宇红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这些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 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通过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多媒体动画,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3.运用多媒体动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引用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学生这种情况能否发生。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7:1.3.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时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教学目标: 1.掌握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2.了解四季的形成与五带的划分。 教学重点: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投影)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描述。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中午太阳高度是一日之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新课学习 (投影)图1.23a(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思考下列各题: 1、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2、全球昼长有什么分布规律? 3、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4、极昼和极夜现象分别出现在哪些地区? 生:略 师: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极昼现象出现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夜现象出现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读图指导) 1、指向地心的光线→太阳直射光线→太阳直射点;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全球;图中标有一些昼长的数值,找出其分布的规律,比方说和纬度的关系,可联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节的活动所得的一个结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来说明分布规律的表述。 肯定学生“昼长由南向北减少”、“昼长从北极向南极减少”之类的说法,更要充分肯定“纬度越高,昼越长(短)”的表述。 3、极昼、极夜现象即昼长为2 4、0小时,注意图中昼长为24和0小时所涉及的范围。(活动)请同学们阅读图1.23b(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图1.23c(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分组讨论并完成“读图思考”。 生:图1.23b(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极昼现象出现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夜现象出现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生:图1.23c(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无极昼、极夜现象。 (承转)现在我们初步了解了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那么可不可以由此推断出一个回归年中任意一天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呢?或者是地表某纬度在一个回归年内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 (指导)同一时刻,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夏至日一般,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春分→夏至→秋分), 北半球各纬度昼弧大于夜弧,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弧比重越大,昼越长夜越短,并且直

第四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四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其中②位于①的正东方向。据图回答1、2题。 1.当晨线经过②⑤两地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全球日出东北,影朝向西南 B.此时太阳直射110°E C.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D.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 2.若两架飞机分别从①⑤出发,沿纬线以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的速度分别飞行到②⑥,则( ) A.从①飞行到②所用的时间较短 B.从⑤飞行到⑥所用的时间较短 C.两者所用时间相等 D.两者所用时间无法判断 (2012·淮安模拟)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3、4题。 3.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测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叙述与右图相符的是( ) A.图中所标注的经度为西经度 B.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C.图示极点为南极点 D.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 读下图完成5、6题。 5.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A.20° B.23°26′ C.30° D.66°34′ 6.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当地球越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7.(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

(2011·浙江文综)下图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 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 2 上两点Q 1 、 Q 2分别位于经线L 1 的东、西两侧。完成8、9题。 8.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 1和M、Q 2 ,且Q 1 、Q 2 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 ) A.Q 1、Q 2 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 B.M、Q 1 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 C.M、Q 1、Q 2 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D.Q 1、Q 2 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 9.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 1和M、Q 2 ,且Q 1 、Q 2 与L 1 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 1 、 Q 2( ) 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 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 D.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公转

第三讲:地球公转识记地球自转方向、速度、周期、四季的形成和五代划分。考纲要求:1. 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学会判读各种光照图3. 公转的基本特征:一、定义绕太阳自西向东转、1 轨道与速度2、 补充;为什么会有快慢?开普勒第二宇宙定律:行星运行在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有什么影响?每年从春分经过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是186天,而从秋分到冬至再到第二年的春分(北半球冬半年)则只有179天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什么是太阳直射?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 2.为什么会移动?受黄赤交角影响 黄赤交角定义: 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之间有66°34分的倾角,且地轴永远指向北极星。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26分。

(简称太阳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直射点)是有变化的。由此形成四季和五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 春秋分日的判断:春分日:太阳直射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由北半球今日南半球,经过赤道是的节气 昼夜长短的变化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

昼夜长短的变化1、 看图: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极圈1.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极圈有极夜。全球昼夜平分是两分日 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2. 昼越长且在该半球,纬度越高,另一半球相反 指点迷津:昼长夜短。只能说明直射移动。因为可能太阳直射点在另不等于1.昼变长夜变短一半球。 2.太阳直射点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想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同一纬度的昼夜长3.同一纬度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度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短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了二分日外),且两个日期关于二至日对称。重点: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点12点240点 那么昼长关于12点对称,夜长关于晚上的24点对称,可以由昼夜长短算日出日落时间,也可以由日出日落时间算昼夜长短 小时,那当地日出日落时间是?13某地昼长1.例题: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训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训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选择题 月球与八大行星一样作自西向东公转,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观测到月球、地内行星经过与太阳表面的天象,且前者比后者经过日面的时间短。下图为甲地观测到的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h为11°,则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A.18° B.23.5° C.29° D.34.5° 2.若观测者在甲地某日先后观测到月球、水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则第二天正午三大天体在星空中的位置可能是() A. B. C. D. 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两楼盘户型结构相同(见图甲)。读图回答3-4题。

3.若福州楼盘每层高2.8米,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米,图乙中②栋10层住户一年中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 A.11个月 B.9个月 C.7个月 D.1个月 4.上级部门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图乙)进行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 A.扩大南北楼的楼间距 B.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 C.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 D.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回答5-6题。 5.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若黄赤交角扩大,我国北方地区开阔平地上的新建住宅楼之间的距离与同高度的原住宅楼之间距离相比,间距应该( )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随意 下图是“我国某地朝南窗户的冬、夏至和春秋分日正午阳光入射图”。据图回答7-9题。 7.阳光如①所示射入窗户,下列正确的是( ) A.冬至日 B.夏至日 C.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D.昼最短夜最长 8.当阳光如②所示射入窗户,若此时是北京时间11时,则该地点位于( ) A.北京的北边 B.北京的西边 C.105°E D.135°E 9.当阳光如③所示射入窗户,江淮地区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正值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月份 B.河流正处于枯水期 C.水稻播种后在田中生长 D.处于梅雨季节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在湖心岛开发的观河景观宾馆示意图,分别有①②③④四种户型。读图完成10-12题。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学反思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周期等公转的特征。重点分析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和成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四季的更替后续复习)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及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教学难点: 1、黄赤交角的形成。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复习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自转方向、速度周期及地理意义。[导入新课]: 以春分过后清明节的鬼食节引入公转运动。我国黄河流域的人民根据公转特征创造了24节气。 一、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 【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 【观察】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速度等特点,并试着回答。 【讲述】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 【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 【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是什么? 【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和议论上述问题。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5°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5° 【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出南北回归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射光线(用直线箭头来表示)。观察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关系及在一年中如何变化。 【总结】可利用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的关系,确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空间位置。 【思考】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重点难点偏多,希望同学们多复习记忆。 [板书设计]: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教案 湘教版 必修1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 2.方向:自西向东。 ???时针转动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顺时 针转动从北极上空向下看:逆 3.轨道 ①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两焦点之一。 ②近日点和远日点 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4.周期:为1年,约为365日5时48分。 5.速度 (1)平均速度?? ?'秒千米约线速度日角速度/39: /:59 (2)速度变化 地球的公转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遵循开普勒三定律(见图):日地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在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慢。这就是为什么北半球夏半年长,冬半年短,为什么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的原因。 地球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注意:(1)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有时距太阳近,有时距太阳远,地球公转到距太阳最近的地

方叫近日点,大致是每年的1月初;公转到距太阳最远的地方叫远日点,大约是每年的7月初。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由此可知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2)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在近日点都是最大,在远日点都是最小。 (3)可总结如下规律:“近1远7,近快远慢。” 6.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是指赤道平面与地球轨道面(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约为23.5°。 (1)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 (2)黄赤交角与五带 ∠α为黄赤交角等于23°26′ ∠β为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66°34′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余角。 黄亦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五带范围的变化、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若黄赤交角变小,则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题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作业1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2.地球由B向C运动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3.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A.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B.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 C.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 4.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圈 5.我们学校,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6.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有: A.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B.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致 C.都围绕太阳转 D.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 7.春分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合肥 D.广州8.读地球公转的位置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地球由A向B运动时,在此时段内,南极附近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____(增大、减小),北半球的昼长逐渐________。 (4)甲、乙两图所示状况,地球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 甲图________,乙图________。(填字母) (5)当地球位于图中C时,府中日出方位,日落方位。府中的昼夜长短 及其变化规律为。 (6)当地球位于A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作业12)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s与楼房高度h相同,如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26′°34′°° 2.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①23°26′N ②21°34′N ③25°26′N ④68°26′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关于北京、合肥、广州三地的比较,正确的是: 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北京>合肥>广州 B.夏至日昼长:北京>合肥>广州 C.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广州>合肥>北京 D.地转偏向力:广州>合肥>北京 4.冬至日后,府谷中学昼长将: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长 C.先减小后增长 D.先增长后减小 下图为某日120°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5.太阳直射点位于( ) A.°S B.20°N C.20°S D.°N 6.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乙地位于甲地的( )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意义教案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理解四季、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2、能准确地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能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在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变化状况。 教学重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教学方法图示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读图“阳光花园”正午太阳变化示意图,思考问题:“阳光花园”一楼在六月份阳光充足,到了一月份阳光怎么就被前排楼房挡住了呢? [讲授新课]: 一、地球的公转 【提问】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 【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 【观察】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速度等特点,并试着回答。 【讲述】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 【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 【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是什么? 【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和议论上述问题。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34′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26′。 【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出南北回归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

高中地理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练习 新人教版.doc

高频考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作为地球运动的结果,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很容易和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相联系,从而取材于我们的生产生活,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高考命题方向——以能力立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锦囊宝典 1.正午太阳高度的考查涉及以下几方面。 (1)规律: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2)最值: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相反,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3)计算公式:H=90°-|φ-δ|,(H表示某日所求地正午太阳高度,φ表示当地纬度,δ表示直射点纬度。如果所求地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δ取正值;如果所求地与直射点在不同半球,δ取负值)此外,两点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点间的纬度差。 (4)影子的长短变化与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影子变短;方向由太阳的位置确定。 (5)地方时:一天之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地方时为12时。 (6)楼间距离要抓住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已成为高考的热点,应从以下方面突破本难点: (1)列为高考重点反复训练讲解。 (2)抓住规律,图形结合。 (3)研究高考试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难点磁场 图3—1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降水量的 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纬度可能为() A.90°N~23°26′N之间 B.90°S~23°26′S之间 C.22°N或22°S D.40°30′N或40°30′S 2.★★★★★该地气温及降水特征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夏热少雨,冬温多雨 C.冬温少雨,夏热多雨 D.夏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如图3—2所示的日期,下列地点:北 京(39°54′N),新加坡(1°N),汕头(23°26′N), 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 是() A.新加坡、海口、汕头、北京 B.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 C.汕头、海口、北京、新加坡 D.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 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请 读图3—3,运用以下公式回答4~5题。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H=90°-|φ-δ| 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 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 值,冬半年取负值。 ②tan 35°≈0.7 tan 45°=1 tan 60°≈1.732 4.★★★★★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 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图3—3),某 个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5.★★★★★为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A.20米 B.30米 C.40米 D.50米 6.★★★★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不小于(1999年广东卷)() A.Htan(90°-38°) B.Htan(90°-38°-23.5°) C.Hcot(90°-38°) D.Hcot(90°-38°-23.5°) ●案例探究 [案例1]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要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其支架倾角,下列四幅日照图中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太阳高度角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高考命题趋向,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知识依托:晨昏线的特点与节气的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太阳辐射强度等知识为依托。 错解分析: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错误可能出现在晨昏线的特点与日期的判断错误,也可能是忽视了地球自转方向,也有可能不知道正午太阳高度角具体指图中的哪一个角,再者也有可能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的要求不熟悉,出现计算错误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 (2010·安庆模拟)下面是我国两所中学作息时间表(部分),表中的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3题。 光明中学作息时间表(冬季) 上午 第一节课8∶00~8∶45 第四节课10∶50~11∶35 光明中学作息时间表(夏季) 上午 第一节课7∶40~8∶25 第四节课10∶30~11∶15 育才中学作息时间表(夏季) 上午 第一节课9∶00~9∶45 第四节课11∶50~12∶35 1.() A.天气气候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日地距离 2.育才中学可能位于() A.安徽省 B.甘肃省 C.河北省 D.黑龙江省 3.冬季,光明中学上午第一节课开始时,地球日照情况是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晚)中的() (2010·北京西城区测试)下图中圆圈为纬线圈(66°34′),它穿过两个大陆的北部,纬线圈中心点地球自转角速度为零。据图完成4~5题。 4.当纬线圈内各地太阳高度角始终大于0°时() A.尼罗河正处于枯水期 B.北京地区昼夜长短相等 C.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D.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5.对图中甲地的叙述可信的是() A.位于东半球的陆地上 B.能够看到大面积的阔叶林

C.处于环球自然灾害带上 D.具有极昼现象等旅游资源 (2010·北京东城区检测)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6~8题。 6.图中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A.a B.b C.c D.d 7.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A.a、c、b、d B.a、b、c、d C.d、c、b、a D.c、d、a、b 8.当c地昼最长时()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右图为a、b两城6月22日和12月22日正午旗杆(等高)影长及朝向。回答9~10题。 9.关于a、b两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城有极昼极夜现象,b城没有 B.b城有阳光直射现象,a城没有 C.a城昼长变化幅度大于b城 D.b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a城 10.若a、b两城位于同一大陆,该大陆可能是() A.北美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亚欧大陆 如右图所示,此时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某学生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 775 km的某地观测到北极星的仰角为42°。完成11~12题。 1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N,90°W B.25°N,90°E C.42°N,90°W D.23°S,90°W 12.此时若图中D点的太阳高度角是10°,则D点的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是 A.80°N,33° B.67°N,36° C.77°N,36° D.77°N,33° (2008·全国卷Ⅱ)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13~15题。 13.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A.66.5°N、66°N、40°N、40°S B.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 D.66.5°S、66°S、0°、40°N 14.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15.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 a与P b的关系应符合 A.0<P a/P b<1 B.P a/P b=0 C.P a/P b=1 D.P a/P b>1

高中地理 极昼区正午太阳高度和子夜太阳高度公式的证明 湘教版必修1

极昼区正午太阳高度和子夜太阳高度公式的证明. 极昼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 )和子夜太阳高度角(H 最小)可以用 下面公式求得。 (φ为当地纬度。δ为当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我们用两种方法证明: 法一:太阳视运动图法 如图1(1)所示,北半球某极昼区某日太阳视运动图,Z 为天顶,P 为北天极,ESWNO 所在平面为地平圈,AEBWO 所在平面为天赤道,O为地心,CD O ′平面切天球的圆为该天太阳在天球上的运动轨迹,它平行赤道平面,是天球上的纬线圈。图1(2)为简图,∠AOC =δ,∠NOP =φ , ∠SOC =H,∠NOD =H 最小。 我们用图1(2)来推导一下上面的公式: H =90°-(φ-δ) H 最小=φ+δ―90°

如图所示∠AO C=∠BO D=δ,∠CO S=H, ∠ZO A=∠NO P=φ(等量代换) ∠ZO A=∠Z′O B=φ(对角相等) ∠PO A=90°(天轴垂直天赤道平面) ∠ZO S=90°(天顶垂直地平圈) H=∠ZO S-∠ZO C =90°-(∠ZO A-∠AO C) =90°-(φ-δ) H最小+∠NO Z′=∠DO Z′ H最小+90°=∠Z′OB+∠BO D ∴H最小=φ+δ-90°(等量代换)法二:地球剖面图法 如图3所示,太阳直射点在北半 球δ时,(90°N-δ)以北地区为极 昼,图中A点(纬度φA )位于极昼地 区,此时A点的太阳高度为子夜的 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小的太阳高 度即H最小,A′点的太阳高度为正午 太阳高度角(H),A与A′点同纬 度。现来探讨H最小、H与φ、δ之 间的关系。 证明:(1)已知直射点δ,H δ=90°,

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利用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8届天津市部份区高3质量调查(1)﹞下图为谷歌 地球提供的我国北方某城市居民区(40°N,117°E)卫星遥感影象,拍摄日期为某年的9月23日。读图回答1—2题。 1.判断该图拍摄确当地时间可能为 A.5:30 B.9: 30 C.13:30 D.17:30 2.为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小区居民 计划在楼顶铺设光伏发电装备,若光伏发电板可通过前后转动调理来 提多发电效力,则发电板和水平地面的夹角最小约为 A.13.5° B.16.5° C.23.5° D.26.5° 【参考答案】1.B 2.B 正午太阳高度的利用 1.肯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1天中的最 大值时,此光阴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肯定房屋的朝向肯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为了取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 南方,因此房屋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 因此房屋坐南朝北。 3.肯定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1定时,可根据 两地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2分 2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1天中 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久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 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 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

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光阴影最短(等于0)。 5.肯定楼间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以下图。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剂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成直角。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和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互余,即α+H=90°时效果最好。以下图。 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散布高度 1般情况下,由于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阴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散布高度。学*科网(2018年江苏卷)下图为“某地2分2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A.春分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多是 A.琼B.新 C.苏 D.赣(2018届江西省高36校联考)某太阳能装备生产公司,测试新研发的“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装备。聚热板可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旋转,使聚热板始终正对太阳,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据图回答3—5题。 3.为更好的开发销售市场,对主要销售目标城市进行测试,以下城市不合适作为测试地的城市是 A.海口 B.上海 C.成都 D.乌鲁木齐 4.在各城市中,经1年测试,以下测试结论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