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轴》说课稿

《数轴》说课稿

《数轴》说课稿
《数轴》说课稿

《数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能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能够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作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要求学生会准确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2、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3、通过观察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关系初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能通过数轴上点的移动说出表示点的数

三、目标分析:

1、通过回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

2、通过理解数轴的概念和动手画数轴,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了解点与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图形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了解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

4、通过实例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生活离不开数学。

四、教法选择

创设情景、动手操作、模拟演示、启发引导、学习应用、发展水平。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直观、感性的支持,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借助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启发诱导,由感性理解逐步上升到理性理解。

本节课的引入采用先回忆再从实例引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概念的得出采用比较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

让学生自已动手画数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水平。改变原来的"听数学"为"做数学"。

数轴应用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实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促动他们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一面。

五、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

1、准确画出数轴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首先回忆小学生学过的知识直线上用点表示数量数轴的三角形,再通过实物如:标尺、温度计等,要求同学们通过观察能建立数轴的概念模型通过提问:标尺及温度计上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从而引出数轴的方向性及数轴的原点和单位长度,上面的过程能够由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从而概括数轴的概念即三要素。

2、归纳出数轴上的点表示方法及数与点的对应关系。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画出数轴并描述点

说明:(1),可能有很多学生会忘记正方向。

(2),原点左边的数的表识会发生标反的错误。

(3),数轴上的正方向,同时也表示由小到大的方向。

(4),单位长度的截取能够是任意长度,不是唯一的。

(5),数轴的方向也不是唯一的,如温度折线图等,方向也能够是向上的。

3、准确画出数轴后,即使点在数轴上的表示,整数的表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强调一下,分数和小数的表示是这个节课的难点,首先通过例题:通过在数轴上描点:4,-2,-4,5,1/3,0先对数实行分类,正数,零,负数,负数在0(既原点)的左边,正数在原点的右边再按整数和分数描点,通过练习巩固能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什么数?

P23练习中第3题为下节课的内容做下了铺垫,即数的大小比较,这里要求学生能在新排列一下,使学生能了解数轴哂纳感,负数、0、正数,之间的关系。

4、提升: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1),在+3和+4之间没有正数

(2),在0和—1之间没有负数

(3),在+1和+2之间有无穷个正分数

(4),在0、1、和0、2之间没有正分数

这题通过数轴的直观描述进一步说明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和提升分析问题的水平。

5、创新题:

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的先向左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三个单位长度,如图:

由图能够看出,到达终点是表示数1的点,画图表示一个点从数轴上原点开始,按下列条件移动两次后到达的终点,并说出它是表示什么数的点:

(1)向左移动4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

(2)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

(3)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

这是一道源于运动变化思想设计的题目,借助点在数轴上从原点开始的连续两次沿直线方向的运动后,将终点的数写出。一要理解方向,二要把握运动距离,可提升学生的运动思维,有助开动学生的变化的观点。

六、小结:

(1)归纳学习了哪些内容?

(2)归纳学习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采用探索式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水平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增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所以,在教法上,不采用课本单刀直入的探索式推理方法,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观察类比,使学生产生求知快乐感,同时也对学生实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数轴知识讲解及经典例题

第二讲 数轴 1、 相关知识链接 (1) 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2) 观察温度计时发现:直线上的点可以表示有理数。 请读出下面各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2、 知识详解 【知识点1】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1)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例1】下列五个选项中,是数轴的是( ) A. B. C. D. E. 【知识点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0 1 2 -1 -2 3 0 1 -1 2 1 0 1 -1 0 1 -1 0 1 2 -2 -1 3

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0表示原点,正有理数可以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以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但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的所有点都表示有理数。 【例2】如图,数轴上的点A 、B 、C 、D 分别表示什么数? 【知识点3】相反数的概念 (1)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如图 所示1和-1 (2) 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特别地,0的相反数为0。 【例3】(1)2 1的相反数是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7 ,则这个数是 。 (2)分别写出下列A 、B 、C 、D 、E 各点对应有理数的相反数 【知识点4】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是比左边大;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例4】a 、b 为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把a 、b 、-a 、-b 、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 变式:已知a>b>0,比较a ,-a ,b ,-b 的大小。 0 1 -1 0 a b

《数轴》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数轴》 老师们:您们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来交流说课活动,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数轴”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一个情境问题的具体表示和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 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五:教学策略:

七年级数轴经典题型总结含答案

七年级数轴经典题型总结(含答案)【1、数轴与实际问题】 例1 5个城市的国际标准时间(单位:时)在数轴上表示如下,那么北京时间2006年6月17日上午9时应是( ) A 、伦敦时间2006年6月17日凌晨1时 B 、纽约时间2006年6月17日晚上22时 C 、多伦多时间2006年6月16日晚上20时 D 、首尔时间2006年6月17日上午8时 解:观察数轴很容易看出各城市与北京的时差 国际标准时间(时) 首尔 北京伦敦多伦多纽约

例2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有青少年宫、学校、商场、医院四家公共场所。已知青少年宫在学校东300米处,商场在学校西200米处,医院在学校东500米处。将马路近似地看成一条直线,以学校为原点,以正东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00米。 ①在数轴上表示出四家公共场所的位置。 ② 计算青少年宫与商场之间的距离。 解: x (1) (2)青少年宫与商场相距:3-(-2)=5 个单位长度 所以:青少年宫与商场之间的距离=5×100=500(米)

练习 1、如图,数轴上的点P、O、Q、R、S表示某城市一条大街上的五个公交车站点,有一辆公 交车距P站点3km,距Q站点0.7km,则这辆公交车的位置在() A、R站点与S站点之间 B、P站点与O站点之间 C、O站点与Q站点之间 D、Q站点与R站点之间 解:判断公交车在P点右侧,距离P:(-1.3)+3=1.7(km),即在原点O右侧1.7处,位于Q、R间 而公交车距Q站点0.7km,距离Q:0.7+1=1.7(km),验证了,这辆公交车的位置在Q、R间 2、如图,在一条数轴上有依次排列的5台机床在工作,现要设置一个零件供应站P,使这5 台机床到供应站P的距离总和最小,点P建在哪?最小值为多少? 解:(此题是实际问题,涉及绝对值表示距离,后面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A 此题揭示了,问题过于复杂时,要“以退为进”,回到问题 的起点,找出规律。后面你还会遇到这种处理问题的办法。 (1)假设数轴上只有A、B二台机床时,很明显,供应站P应该是设在A和B之间的任何地方都行, 反正P到A和P到B的距离之和就是A到B的距离,值为:1-(-1)=2;

数轴说课稿

数轴说课稿 老师们:您们好!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来交流说课活动,谨此向在座的老师们学习。 我说课的课题是“数轴”的第一课时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轴》是华师大版七年级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三、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

初一数学绝对值典型例题精 讲

第三讲绝对值 内容概述 绝对值是有理数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其中相关的基本思想及数学方法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石,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巩固对绝对值的相关知识能够掌握要领。 绝对值的定义及性质 绝对值简单的绝对值方程 化简绝对值式,分类讨论(零点分段法) 绝对值几何意义的使用 绝对值的定义及性质 绝对值的定义: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称为该数的绝对值,记作|a|。 绝对值的性质: (1)绝对值的非负性,可以用下式表示:|a|≥0,这是绝对值非常重要的性质; a (a>0) (2)|a|= 0 (a=0)(代数意义) -a (a<0) (3)若|a|=a,则a≥0;若|a|=-a,则a≤0; (4)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不小于这个数,也不小于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a, 且|a|≥-a; (5)若|a|=|b|,则a=b或a=-b;(几何意义) (6)|ab|=|a|·|b|;||=(b≠0); (7)|a|=|a|=a;

(8)|a+b|≤|a|+|b| |a-b|≥||a|-|b|| |a|+|b|≥|a+b| |a|+|b|≥|a-b|

[例1] (1)绝对值大于2.1而小于4.2的整数有多少个? (2)若ab<|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0,b<0 B.a>0,b<0 C.a<0,b>0 D.ab<0 (3)下列各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若|a|=b,则一定有a=b B.若|a|>|b|,则一定有a>b C. 若|a|>b,则一定有|a|>|b| D.若|a|=b,则一定有a=(-b) (4)设a,b是有理数,则|a+b|+9有最小值还是最大值?其值是多少? 分析: (1)结合数轴画图分析。绝对值大于2.1而小于4.2的整数有±3,±4,有4个 (2)答案C不完善,选择D.在此注意复习巩固知识点3。 (3)选择D。 (4)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可以知道|a+b|≥0,则|a+b|≥9,有最小值9 [巩固] 绝对值小于3.1的整数有哪些?它们的和为多少? <分析>:绝对值小于3.1的整数有0,±1,±2,±3,和为0。 [巩固] 有理数a与b满足|a|>|b|,则下面哪个答案正确() A.a>b B.a=b C.a

2.数轴说课稿

《数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轴,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目的、教学策略及结构、教学程序设计、学习评价、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说明。 首先,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轴”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有理数及其运算”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见地位之重要。 2、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七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法、学法分析 1.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因为新课标和新理念认为,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情境—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一步步地掌握数轴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轴概念,从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有方法就要有手段进行依托,我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件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并派代表发言。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从而突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形象。 2.说学法 现代新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数学不应只是单调刻板的简单模仿、机械背诵与操练,而应该采用设置现实的问题情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来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为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强调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才能改变学生原来的那种“学而无思,思而无疑,有疑不问”的旧学习方式。 要达到学生主动的学习,本节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发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究-主动总结-主动提高,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无疑提高了探索-发现-实践-总结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渗透数形结

新课标-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数轴》综合测试题及答案-经典试题

1.2.2数轴试卷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中,的数总比的数大。2.在数轴上,表示-5的数在原点的侧,它到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 3.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侧, 距原点个单位;表示-7的点在原点的 侧,距原点个单位;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 4.在数轴上,把表示3的点沿着数轴向负方向移动5个单位,则与此位置相对应的数是。 5.与原点距离为2.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个,它们表示的有理数是。 6.到原点的距离不大于3的整数有个,它们是:。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没有最大的正数,却有最大的负数 B 数轴上离原点越远,表示数越大 C 0大于一切非负数 D 在原点左边离原点越远,数就越小 8.下列结论正确的有()个: ①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②最小的整数是

0 ③正数,负数和零统称有理数④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A 0 B 1 C 2 D 3 9.在数轴上,A点和B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1,若使A点表示的数是B点表示的数的3倍,应把A点() A向左移动5个单位 B向右移动5个单位 C向右移动4个单位 D向左移动1个单位或向右移动5个单位 10.在数轴上画出下列各点,它们分别表示:+3,0,-31 4,1 1 2 , -3,-1.25 并把它们用“<”连接起来。 11.小明的家(记为A)与他上学的学校(记为B),书店(记为C)依次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小明家位于学校西边30米处,书店位于学校东边100米处,小明从学校沿这条街向东走40米,接着又向西走了70米到达D处,试用数轴表示上述A、、B、C、D的位置。 12.在数轴上,老师不小心把一滴墨水滴在画好的数轴上,如图所示,试根据图中标出的数值判断被墨水盖住的整数,并把它写出来。

1.2数轴说课讲稿

1.2《数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轴,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目的、教学策略及结构、教学程序设计、学习评价、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说明。 首先,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轴”是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有理数”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见地位之重要。 2、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七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法、学法分析 1.说教法 课堂教学采用了“情境—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我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件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并派代表发言。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 2.说学法 要达到学生主动的学习,本节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发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究-主动总结-主动提高,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无疑提高了探索-发现-实践-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与态度 通过数轴与温度计变化这种自然现象的和谐结合,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蝗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数轴典型例题

数轴典型例题 例题1 选择题:如图,下面是一些同学在作业中所画的数轴. 其中,画图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 D.②③ 分析图①中表示相邻两整数的点之间的距离不一致;图③中负有理数的标记不对了;困④中漏画了表示方向的箭头和长度单位. 解选C. 说明书写与画图的规范性对于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读者要自觉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分析某个具体问题,在草稿纸上画图④那样的图未尝不可,但完成画数轴的作业,则切切不可. 例题2 利用数轴,比较-2.9,-3.8和-2.1的大小,用“<”把它们连结起来. 分析(l)办法是在数轴上把这三个数表示出来,并且接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三个数. (2)表示-2.9和-2.l的点在表示-2与-3的两个点之间,表示-3.8的点在表示-3与-4的两个点之间. (3)-2.9与-2.1互相比较,-2.9更接近于-3,-2.1更接近于-2,这是画图时可以参考,以免画错位置的. (4)所给的三个有理数都是精确到十分位的,所以画数轴时,单位长度的选取不宜过小. 解这三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 所以,-3.8<-2.9<-2.1. 说明初学者在数轴上表示负数时必须小心谨慎.比如在数轴上表示-2.35与-2.38,就容易把它们的位置弄颠倒.本例题“分析”中提供的办法是很有使用价值的.这里的办法实质是利用了数轴的方向性.比如,从原点向左,先是-l,然后是-2,-3,…;同样,

从原点向左,先是-0.l,再是-0.2,-0.3…;从-2向左,先是-2.1,再是-2.2,-2.3,…,-2.9;先是-2.35,再是-2.38.这样考虑,就不容易出错了. 例3 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分析:表示正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右侧,表示负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左侧.要特别注意相邻 两个负整数点之间的等分点所表示的数,例如:-2,-3之间的A点是表示,而不 是. 解:O表示0,A表示,B表示1,C表示,D表示-4,E表示-0.5. 例4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数轴上原点的位置是任意取的,不一定要居中; B.数轴上单位长度的大小要根据实际需要选取.1厘米长的线段可以代表1个单位长度,也可以代表2个、5个、10个、100个、…单位长度,但一经取定,就不可改动; C.如果a<b,那么在数轴上表示a的点比表示b的点距离原点更近; D.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解:当a,b都是正数时,C的结论成立; 当a,b不都是正数时,例如a=-10,b=2,此时-10<2,也满足条件a<b,但表示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10)比表示b的点与原点的距离(2)远,C的结论不成立. ∴C错. 说明:因为有理数包含正数、负数和0,所以用字母表示数时,这个字母就可以代表正数、负数或0.在分析问题时,忘记字母代表的数可能是负数或0经常是造成错误的原因. 例5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分析:依据“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和“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说课稿(精选3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说课稿(精选3篇)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说课稿(精选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 泰山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数轴”。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 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习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重要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 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正负数,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可以给与适当的巩固复习。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给以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的局限性,以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

《数轴》典型例题

《数轴》典型例题 知识点:数轴 例1下列各图中,表示数轴的是( ). 分析:画数轴时,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应当用这三要素检查每个图形,判断是否画的正确. 解:A图没有指明正方向; B图中,1和-1表示的一个单位长度不相等,在同一数轴上,单位长度必须一致; C图中没有原点; D图中三要素齐全. ∴A、B、C三个图画的都不是数轴,只有D图画的是数轴.变式练习: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数轴上原点的位置是任意取的,不一定要居中; B.数轴上单位长度的大小要根据实际需要选取.1厘米长的线段可以代表1个单位长度,也可以代表2个、5个、10个、100个、…单位长度,但一经取定,就不可改动; C.如果a<b,那么在数轴上表示a的点比表示b的点距离原点更近; D.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参考答案:C. 例2在所给的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分析:第一步画数轴,第二步在数轴上找出相对应的点,每个正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原点右边的一个点来表示,例如2、3.5,可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右边2个单位,3.5个单位的点表示.每一个负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原点左边的一个点来表示, 解: 说明: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可用大写字母标出,写在数轴上方所对应数的上面,原点用O 标出,它表示数0.数轴上原点的位置要根据需要来确定,不一定要居中.单位长度应根据需要来确定,1 cm 的长度可以表示1个单位长度,也可以表示2个,5个,10个…单位长度,但在同一数轴上,单位长度必须一致,不可随意改变. 例3 画一条数轴,并把-6,1,0,2 12-,215表示在数轴上。 分析 由于要表示的最左边的数是-6,最右边的数是2 15,所以在画数轴时在原点的两侧各画六个单位即可。 解 如图所示 说明: 在画数轴时选取单位长度应因表示的数而定。 变式练习: 指出数轴上A 、B 、C 、D 、E 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参考答案: O 表示0,A 表示3 22-,B 表示1,C 表示413,D 表示-4,E 表示-0.5.

12.2实数与数轴说课稿第二课时

《实数与数轴》说课稿(第二课时) 南阳市二十三中 周新哲 2012年8月

《实数与数轴》说课稿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及实数的分类后的一节习题课,依据教材的编排顺序,首先采用类比的方法,用有理数中关于绝对值、相反数及倒数的意义来类比出实数中的相反数、绝对值及倒数的意义;接下来安排了两个不同类型的例题。例题1是利用近似值比较大小,例题2是关于实数的近似计算。本节课是实数相关知识的延伸,对于后面学习好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运算,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储备及本节课的特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会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学会使用 计算器求无理数的近似值,进而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2数学思考:经历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类比过程,进行类比学习,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 3解决问题:借助于近似值,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4情感态度: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感悟知识的生成、 发展及变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 实数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充,因而有理数中的一些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引导学生类比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来探究实数相关知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会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难点:借助于实数的近似值,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及运算四、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在学生不能解决的时候由师生共同探讨解决,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有理数中关于绝对值、相反数及倒数意义; 2、创设情景:出示两个计算题 (1)若X≤2,化简︱X-3︳-︳1-X︱ (2)化简︱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 设计意图 第一个是有理数中关于绝对值的计算问题(学生都会做的题型)第二个是关于实数中的绝对值的化简问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 数轴 国家级说课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数学说课稿-《数轴》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二节“数轴”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给出的,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与技能:A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B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②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学会数学的类比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知识源于生活,并应用与生活。 3.教学重难点: 本着数学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1.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同时多方收集网络资源,运用多媒体,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2.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三、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①直观演示法:充分利用幻灯片的教学图片展示功能、动画效果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②启发引导法:启发学生用类比的思想得出结论 ③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④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初中数学《数轴》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数轴》 各位领导、老师们:您们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来交流说课活动,谨此向在座的领导老师们学习.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代数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数轴”的第一课时内容。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因此,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该班学生大部分生活不是很富裕,父母经常奔波在外,回家后管的人较少,特别是好动的男生,经常管不住自己,所以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影响了上课的积极性,但是对父母都比较孝顺,我想以孝顺父母开头来引发他们的积极性。 (3)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4)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初中数学]数轴说课稿 浙教版

《数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要求学生会正确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2、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3、通过观察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关系初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能通过数轴上点的移动说出表示点的数 三、目标分析: 1、通过回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 2、通过动手画数轴和数轴的概念,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了解点与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图形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了解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 4、通过实例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生活离不开数学 四、教法选择 创设情景、动手操作、模拟演示、启发引导、学习应用、发展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直观、感性的支持,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借助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启发诱导,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节课的引入采用先回忆再从实例引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概念的得出采用比较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动手画数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改变原来的"听数学"为"做数学"。 数轴应用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一面。 五、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 1、正确画出数轴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首先回忆小学生学过的知识直线上用点表示数量数轴的三角形,再通过实物如:标尺、温度计等,要求同学们通过观察能建立数轴的概念模型通过提问:标尺及温度计上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从而引出数轴的方向性及数轴的原点和单位长度,上面的过程可以由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从而概括数轴的概念即三要素。 2、变式;从而也可归纳出数轴商店表示即,数与点的对应关系。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画出数轴并描述点 说明:(1),可能有不少学生会忘记正方向 (2),原点左边的数的表识会发生标反的错误。 (3),数轴上的正方向,同时也表示由小到大的方向。 (4),单位长度的截取可以是任意长度,不是唯一的。

初一培优专题:数轴上动点问题(有答案)

培优专题:借助方程求解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常考题型)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一、相关知识准备 1.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 -,则A与B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式子2.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x,点B表示的数为1 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若在数轴上点A在点B的右边,则式子可以化简为_____________。 3.A点在数轴上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若运动时间为t,则A点运动的路程可以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 -,A点在数轴上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4.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 若运动时间为t,则A点运动t秒后到达的位置所表示的数可以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3; 2、1 x+,x+1; 3、2t; 4、12t -+ 二、已做题再解: 1、半期考卷的第25题:如图所示,在数轴上原点O表示数0,A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是a,B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并且a、b满足 - 2 ++8= a16(b)0 (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 (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Q两点同时运动,并且在点C处相遇,试求点C所表示的数。

[初中数学]数轴说课稿3 苏科版

《数轴》的说课稿 翠竹中学蒋云红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七(上)2.2“数轴”的第一课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在内容上,它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为以后绝对值,有理数及不等式的学习提供了有利工具。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这样编排,层层递进,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同时,数轴又能将数的分类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学生领悟分类思想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 3.知道任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可找到相对应的点。 4.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5.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 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四、教法学法分析: 1、采用“观察——思考——探索——归纳——运用”的教学过程。当学生在思维受阻感到困惑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给予必要的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好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2、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由问题情境抽象为数轴的过程,从实践中体会学习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感悟知识的发展过程。 3、实施课堂教学民主化,将面向全体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得以充分暴露。对确有困难的学生,略加暗示,或转换角度以降低难度。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三)、运用新知,尝试练习

《二次根式》典型例题和练习题

《二次根式》分类练习题 二次根式的定义: 【例1】下列各式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举一反三: 1、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 ~ A 2______个 【例2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来源:学*科*网Z*X*X*K] 举一反三: 1、使代数式 4 3--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3 B 、x ≥3 C 、 x>4 D 、x ≥3且x ≠4 2x 的取值范围是 } 3、如果代数式mn m 1+-有意义,那么,直角坐标系中点P (m ,n )的位置 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例3】若y=5-x +x -5+2009,则x+y= 举一反三: 1 2()x y =+,则 x -y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3 2、若x 、y 都是实数,且y= 4x 233x 2+-+-,求xy 的值 ^ 3、当a 1取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已知a b 是1 2 a b + +的值。 若3的整数部分是a ,小数部分是b ,则=-b a 3 。 若 17 的整数部分为x ,小数部分为y ,求 y x 12+ 的值. } 知识点二:二次根式的性质 【例4】若()2 240a c --=,则=+-c b a . 举一反三: 1、若0)1(32=++-n m ,则m n +的值为 。 2、已知y x ,为实数,且()02312=-+-y x ,则y x -的值为( ) A .3 B .– 3 C .1 D .– 1 / 3、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x 、y 的长满足|x 2-4|+652+-y y =0,则第三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数轴》说课稿

初中数学《数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数轴》,下面我将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数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题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了解数轴的概念,学会如何画数轴; ②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2)过程与方法: ①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②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身心特征上分析。 2、从学生知识掌握上分析。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1251教学模式。

(课前10分钟讲教学目标、2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总结) 2、学法:“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1、观察温度计,体会数、形对应。学生观察温度计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零上5℃怎样表示? ②零下10℃怎样表示? ③0℃怎样表示? 2、画情境图,体会方向与距离。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 和7.5m 处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 和4.8m 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3、对比观察,引入课题 (二)得出定义 揭示内涵 1、提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 2、丰富数轴的内涵:分数和小数在数轴上怎么表示? 3、观察数轴上的有理数排列的大小? ① 位于数轴左(下)边的数总比右(上)边的数小。 ② 一般地,设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在原点的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个单位长度。 (三) 手脑并用 深入理解 1、学生讨论下列图形中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2、画数轴并表示出下列有理数。 3、指出数轴上A 、B 、C 、D 、E 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四) 归纳总结 强化思想 1、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 O 0 1 3 7.5 3 4.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