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我国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我国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我国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南开经济研究

NANKAlECONo毳|llCSTUDll添2008年第4期No.42008

我国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孙钰李泽涛马瑞‘

摘要:获取和开发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一个基本驱动力量,培育一个城市酶科技剖新能力。也就意味着该城市获取了科技邀步、经济繁荣的引攀。本文通

遘稳建城市辩援餐裁笺力瞬稽称藩系帮撰耄,诗算壅我鋈城帮静稃技创薪能力褥分,著与

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城市综合竞争

力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幽此给出提高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

美键词:城市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指标;综合竞争力

一、前言

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科技创新是最具活力的元素,也是最能代表一个城市创新水平的毽豢,它是连接微观的企韭剑叛系统秘宏难酶霞家创新系统的中阕弼节,它们静关系如隰l所示。

,、

知谖甜新

绱科技创新制瞧剞新==刮城市科技创新髓力I

\.I|鞭务雠禚|‘一

图1城市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网内外学者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定义,我们将城市科技剑薪能力定义为:在一个城市范嗣内,以增强城毒经济增长翡壕动力菇霹标,充分发挥城市科技龟I薪行为缀织(包括大学、企业、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橇构和政府)的科技创新积极性,高效配鬣城市创新资源,将创新构想转化为新产品、新T艺和新服务的综合能力。

?癸珏,哭簿巍踅大学公共罄壤学貔《女§缓:300134》,E-mail:sunyalyao@yanhoo,coin.CTi;搴浮涛、强臻,

天津商监大学掰擘院(邮编:300134,。本文为嗣家教育部新避纪佳秀人_‘支持}豫l(NCET-05-0257):“图际创新登城市路线蹦研究”的成果之一。68

万方数据

南开经济研究

NANKAIECONOMICSTUDIES2008笠NO.4第4期2008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既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支撑和具体化,又是城市范同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与集成。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多元线性系统,而是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政府等行为组织组成的综合系统。本文参考《The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02--2003》中使用的国家创新能力的框架,分析城市科技创新系统,通过对国内典型城市的统计分析,得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主要构成:城市科技创新基础环境,即城市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城市科技创新经济投入,即一个城市所拥有的能够鼓励和促进技术创新的能力;城市科技创新的科技支持,即城市的科技实力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能力;城市科技创新教育储备,即城市为了促进技术创新长期发展而具有的后续储备能力。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我们绘制了图2。

图2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

二、我国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实证研究过程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需要用指标来衡量,我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卜构建评价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统计软件SPSS12.0对样本城市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个样本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分。本文主要研究步骤如图3所示。(一)指标初步拟定

我们从城市的科技、基础经济环境、教育等方面选定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包括:人均GDP、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人均绿地、每万人拥有工业企业数、每万人专利申请量、每万人授权专利量、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地区GDP的比重、实际利用外资、全社会同定资产投资、货运量、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数、每百户拥有电脑数、科学支出占财政支H{总额比重、每万人科技人员数、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每万人拥有图书馆藏书量、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共计18个指标。(见表1)

(二)样本城市选择

我们选择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和哈尔滨、沈阳、济南、青岛、成都、武汉、南京、杭州、扬州、福州、厦门、广州、深圳13个具有代表f生的副省级城市作为样本城万方数据

癸钰、李泽涛、骂臻:我滏城枣科技剑叛魏宠懿实涯研究

初步拟定城巾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

录入撵奉数攒,杯《}他后进行主成分分辨

求珏i秽j始因子载荷箨阵

砖甭需要旋转

方差极大亿嘲f疰交旋转

旋转尉的蚓f载荷矩阵

析墩共澍斑于劳命名

计算公强粥r得分并排序

计算城市科技能/J的综合得分

圈3烹要研究步骤

表1城市科技俄舞雏力译徐撂棘70

万方数据

南开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

市。从人口规模上看,被选择的城市有: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从区域分布上看,它们之中有:西部城市、中部城市、东部城市。东部地区的城市又有珠江三角洲城市、闽浙沿海城市、长江三角洲城市、环渤海湾地区城市等。因此,这些城市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研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我国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

(三)数据统计分析

本文主要运用SPSSl2.0统计软件,采用因素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EFA)中的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共同因素,并用最大变异数法(VarimaxMethod)进行正交旋转,得出指标间更明确的关系,以便确定因素命名。

三、统计分析过程

(一)建立原始数据

在各个城市的统计年鉴中,查询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所需要的数据(数据均为2006年的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

表2统计指标原始数据(1)71

万方数据

莽钰、攀泽涛、骂臻:我遴壤露科技剑赣熊力的实泛研究

续表2统专十指标原始数据f2)

独立辩技零蠢场1…,.。,教毒支蠢

辩譬支躜

占财政支每万人科技每万人专每万人授学研究每万人据有图成交额占人均绿地…...

占财政支

人员数.出总额的利申请燎权专利量与技术书馆藏书量地区GDP面积I平一.出的比重

比重(人)(件)(件)开发机(册)的比重方米/人)

(%j

(%)

稔数

249.1242407.3298110.6299l1.76209.0662121.5367115.924851.820573.4203(%)

12811.44348331.735434023.67832744。81774266.83616023.557819303.45759939.39397507.185616041.997011534.49766202.65894445.9t2912588.711818232.871523354.721512563.6340

10.12591,59293.3810

39,9620.4522.3713.2921.63533.73138.348。8227,61181.3341.5518.7241。9522.5922.3l23.130。12

北京天津

1.487613.78315.211.11212。44719.0758.1l1410.54712.577

14.6762

11.176418.41452.23734.551725.29758.7748

6.56702.91957.08831.28341.961410.85233.63552.77624.7439

267142

O.6331

上海0。9670重庆0。2227扬髑0.1760福州0.2720南京0.7209武汉0.4743成都0.2809广州0.4581沈阳0.4957哈尔滨

O,4088

266

l174

1.8043

0.001lO.9291

105l10

2.1774

1.87228。84771.0845

7.2646

s。3399

10。838

10.80612.78116,3216.67149。43215.24620.389lO.743

70.4249

27.85717.85364。364910.9166

14.6723

6.2081

7.62663.59861.89364.20433.56526.16554.27579.8355

1801169650

1.9865

O.72660.2003O,48491.1486

3.836510.5682

毒岛0.1725济南0.3077杭州

O,3989

10.8864

14.3629

7.688418.6594

45.8778

62.4610100.0848

320

深圳0.4162覆f1

0.4230

O.6143O.6756

资料来源:《中圜统计年浆》(2006)、《北索统计年鉴》(2006)、《天津统计年浆》(2006)、《上海统计年浆》(2006)、《重庆统计年鉴》(2006)、《扬州统计年鉴》(2006)、《福州统计年签》(2006)、《南京统计年鉴》(2006)、《武汉统计年浆》(2006)、《成都统计年鉴》(2006)、《广州统计年鉴》(2006)、《浣阳统计年攫》《2006)、《除尔滨统计年鉴》(2006)、《青岛统计年鉴》(2006)、《济南统诗年鉴》(2006)、

《抗翻绫诗霉鍪》(2006)、《深绸统计年鉴》(2006)、《覆}l统诗零

鉴》(2006)、《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巾国科技统计年鉴》(2006)。

(二)原始数据的标准化

由于各指标变量的单位不统一,丽飘个别变量的方差较大,为了避免对因子载荷产生较大的影嚷,首先用统计软件SPSS12。0对|4个攮标变量兹i7全样本取墓送行标准纯变换,标准化后的样本变量数据觅表3。

72

万方数据

南开经济研究

NANl(Al嚣CoNo蠢莲leS薯UDll洛2008年第4麓No。42∞S

表3标准化样本数据(1)

续表3标准化样本数据(2)

北京天津上海重痰扬翊福州南京武汉成都

广熊

繁萃篓谶奏裂裂翠

.0.37498-0.48564.o.73105一l+161780.038080.350930。64501_o。64554.0。587071.01886-0.2538l-o.58773.O.6319l2.93756

-0.29475.O.15688.o.55472

1.638573.206220。26624

0.904040.974192.85733

0.3“87

1.37016

国.87酣l

一1.0ll15—0.721960.62941

-0。42482

0.22018-o.84672.0.60973

国.71344国。74015

0.3743l

国。75466

.0.859390.57589-o.33517一o.1458l-o-315320。501250.07752-o.952990.98037-o.85012-o。16183.1,10117一0.43553.1.156∞

.1.422201.391651.25967O.113161.01157

0.31870

-o.31650.0。10247

棚.11298∞.69520

棚.41219

-o.58139

最14380

.o.56887-0.63887?0.50598

国.16l强

—0.04868—0.31020一1.0216l

国.5845§

-o.39231-0.04795_0.Oi3793.17433

国.13215

.0.55396-o.75217-0.78674.0.72182

沈阳0.58388哈尔演青岛济南深绸

厦f】

一0.30960.0.465271。28480

-o。59864

3。485150。086770.10270

坩.61458∞.3399晦前.28807

-0.26737

杭州0.39610

l。56255.O.11669

国.15245

0。34801.o.59065

∞。37539

弗.21l髀0.16lW

万方数据

孙钰、李泽涛、马瑞:我国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续表

申请量(件)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扬州福州南京武汉成都广州沈阳哈尔滨青岛济南杭州深圳厦门0.65174O.065071.27840.1.43341.1.045442.43220-o.33753

3标准化样本数据(3)

究与技术开发机构数

2.115750.392402.101970.04772.1.51019

专利量(件)

0.64497

图传馆藏书量(册)

0.12160.o.431562.74094一1.12145

交额占地区GDP的比重

3.72272

积(平方米

人)

-0.22805.0.38474_o.36932.0.44224.0.375263.737450.56205.0.47814_o.32723O.90730.O.21528-o.39863-0.21207-o.36755-0.36980-0.36345—0.30708

国.71588

0.83948.1.32627-1.073332.24379-o.44875-o.76932-o.0352l1.04031.o.46249.1.09860-0.2365l-o.474960.49518.o.20987t.86444

.O.07173

0.723380.02225.0.77959-o.366910.18818O.05246-0.40310.0.297800.10327_o.45697_o.69100-0.56444

加.93351

.O.71658

.O.11772.o.04878

0.92325.0.23305.0.53338

.o.59068

.o.41043O.65109

0.91630O.03394-0.24180-o.87600

0.52052-o.03608.0.69447-o.911390.09410

.o.76777

.1.16533.0.03690O.01646O.59923-o.519641.31946

.1.52398.1.28960O.00000

0.791051.42351O.09100

-o.26930m.50689

?0.47967

(三)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将标准化的指标数据代人spssl2.0,计算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度,高度相关的指标如

表4:

表4高度相关指标及相关系数

指标A每万人授权专利量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指标B每万人专利申请量每百户拥有电脑数

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数

相天系数

0.9370.8660.775

每万人授权专利量

人均绿地0.632

因此,需要将高度相关的相似指标:每万人专利申请量、每百户拥有电脑数、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数、人均绿地面积,从初始指标中去除。

(四)探索性因素分析

表5给出了参与分析的14个评价指标的初始共同度(initial)和提取的4个主成分之后的再生共同度(Extraction)。共同度分析表明,多数评价指标与提出的主成分之间有着紧密的内部结构关系,可以满足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要求。

74

万方数据

NA鬟KAl嚣C◇No毳llC刚矜l嚣S

表5共同度分析(Communalities)

Initial

南开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

No.4

2008

Extraction

,874。923.948.707.772.789.470.879.965.454.527.885.895.886

人均GDP货运量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数每万人拥有工业企业数每万人拥裔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菱瓤技本产赫懑日占出疆惑毽豹玩藿

科学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比薏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熏

每月人科技人员数每万人授权孥铡量每万入稳餐麴零锫藏转萋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地区GDP的院鬟

1.0001.0001.0001.000

1..000

1.0001.000

安鼯秘瘸终资1.q000

1.0001.0001.000l。0001.0001.000

表6给出了主成分分析的初始和经旋转后的各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积累方嫠贡献率。结果表明,经方差极大值旋转(Varimax)以后,被提取的四个特征值分别为3.850、2.776、2.622帮1.726,它们的方差贡献率分裂为27+502%、19。829%、

18。728%张12.331%,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7st391%,显然这四个主成分能够解释14

个指标的大部分变差,因此,可以把它们当作评价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熏成分。袭6方差分析:(Total

Component

Total

1234567

5.2042.9261.6541。191,,917。689.625.339.242。124。061.022.006.002

InitialEigenvalues

VarianceExplained)

RotationSumsofSquaredLoadings

%ofVariance

37.170

Cumulative%Toml

37.17058.06869.88378.39l

3.8502.7762.622l。726

%ofVariance

27.50219.82918.228

Cumulative%

27.50247.33166.06078.39l

20.898

11.8158.5086.5474.9194.4622A221.72512331

84.938

89.85794.32096.741

9lOll

98.467

99.34999.78299.94299983100.000

.883

t433.160

1213

14

.04l

.017

由于初始主成分载荷分析的结构与33个评价指标的结构关系不是镶甓确,对予被提取的5个主成分穰难进行满意的解释,为此,采用方差极大值旋转法进行主成分分析,表7是删除了较低载荷后所得到的载荷分析矩阵。

75

万方数据

孙钰、李泽涛、马瑞:我围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表7旋转后的成分载荷矩阵(RotatedComponentMatrix)

从旋转后的主成分载荷矩阵表可以看出,各主成分较高的载荷都很有规律的分布在若干个关键评价指标上,说明它们与14个评价指标之间具有明确的结构关系,其经济意义相当清楚,据此可以对4个主成分进行命名和解释,至此,可以确定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予以变量标识,以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见表8。

表8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在主成分栽荷分析基础上,根据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q=名/∑乃,其中^为

i=I

第i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根,i_l,2,3,4,5),以及各主成分在主要评价指标上的载荷76

万方数据

南开经济研究

NANKAIECoNOMICSTUDIES2008年第4期No.42008

系数,可以确定各个主成分和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如表9所示。

表9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及权重

(六)样本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得分的计算

根据上述确定的4个主成分及其权重值,我们可以构造如下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44

E=型—产L

∑哆i=1∑q∑q弓

一coy,』+哆E』+皑E,+绌‘,

叫十%十鸭十咄

O.3625曩,+0.2317F2,+0.2234F3,+0.18244‘,

0.3625+0.2317+0.2234+0.1824

式中,Fj(j=1,2,3,……14)为第j个样本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

∞(i_1,2,3,4)为第i个主成分所对应的权重系数;

‘(即一,,最,,只,,只,)为第j个样本城市在第i个主成分上的得分。以主要评价指标为测度变量,以它们在各个主成分上的载荷系数为权重,我们可以构造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4个主成分的评价模型:

。0.9134+0.895V,+0.8314+0.739V,+0.667K=?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二,'

,:一—百孬i舔万而矿.0.913+0.895+0.831+0.739+0.667O.943V6+0.837V7+0.805v8

,’一=?---—?———?———?—-—————————————-————————————————一F—O.912V9+0.90440+O.6774l

’0.912+0.904+0.67777

万方数据

孙钰、李泽涛、马瑞:我国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一.==—-————?————=:-————————-—?—二二二———————————---‘?PO.859V12+0.611K3+O.565V14

’0.859+0.611+0.565

式中,V是第i个样本城市在第k个评价指标上的效用值,k=l,2,……,14。

运用SPSSl2.0计算出的样本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各个评价指标的效用值并运用效用值计算出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4个主成分的得分(见表10),运用同样的原理,可以计算出样本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见表11)。

表10评价指标的效用值及主成分得分(1)78

万方数据

南开经济研究

NANKAIECONOMICSTUDIES

2008年第4期

No.4

2008

续表10评价指标的效用值及主成分得分(3)

上海北京

广州

一0.83934-o.47138O.96144

2.699300.057710.4600l0.732841.370680.866170.02685-0.50016-0.787600.02997-0.10131_o.29996-0.98407-0.60284-0.76530-1.19591.1.00637

-0.48830-o.20094-o.52121-o.043650.50954-0.549ll.o.52801-0.04855.0.811063.63360.o.30878.o.330760.10962-0.517780.07186

70.95413-0.55590.O.50176.1.892601.876030.368330.46546-0.74633.o.58850.o.25743.1.17239

杭州0.32542深圳

南京

1.530801.35420-o.20448-o.58573一1.553551.24378O.51947

厦门天津

福州

济南沈阳武汉

青岛

1.217引

-0.56469

成都0.03304哈尔滨重庆扬州

一0.40383?1.28444-1.27854

-0.34471

0.36824

-o.64284

将原始数据直接转换为Z分数时,出现了负数和带小数点的值,实际使用不方便,所以需要对z分数进一步加以线性转换,使之成为正的数值,见表12。计算公式:T=10*Z+50

79

万方数据

孙钰、李泽涛、马瑞:我国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表11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各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

F1

F23.23840-o.058010.280000.14154.0.68981-o.27048-1.429660.41641.0.68958.0.4326l—O.05302-o.285360.78945.0.04328-0.69143O.50910-o.73168

F30.024623.35896.0.15640_0.77666.0.39539O.708040.055890.80268-o.23411一0.464850.006650.17964.1.11787-o.28l84?0.25656-0.60263—0.85016

4970.95413-o.55590-0.50176-1.892601.876030.368330.46546一o.74633_o.58850-0.25743?1.17239—0.64284

VAR1.090.650.480.480.350.220.220.02上海0.74648北京广州杭州南京厦门天津福州济南沈阳武汉青岛成都哈尔滨重庆扬州

-0.087191.173861.43953

深圳0.67867

.0.14486

1.75364.0.457601.43859

-0.04

-0.12

加.71355

.o.7135l-o.82382.o.30925_o.53365-1.21213.1.34619-o.88901

加.20

-o.24-0.32—0.37.o.70-0.72—0.80

表12线性转换后的样本数据

Fl

F282.3849.4252.8051.4243.1047.3035.7054.1643.1045.6749.4747.1557.8949.5743.0955.0942.68

F350.2583.5948.4442.2346.0557.0850.5658.0347.6645.3550.0751.8038.8247.1847.4343.9741.50

F4Ⅵ~R

53.2247.0451.5855.6469.4559.5444.4444.9831.0768.7653.6854.6542.54

60.9056.5054.8054.8053.5052.2052.2050.2049.6048.8048.0047.6046.8046.3043.0042.8042.OO

上海北京

广州

57.4649.1361.74

杭州深圳南京厦门天津福州济南沈阳武汉青岛成都哈尔滨重庆扬州

“.40

56.7948.5567.5445.4264.3942.8642.864I.7646.9l44.6637.8836.5441.1l

44.12

47.4338.2843.57

按照这17个样本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运用统计软件SPSSl2.0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五类城市,SPSS12.0输出结果如表:ClusterMembership所示,聚类结果如

表13所示。

80

万方数据

南开经济研究2008焦第4期

NANKAIECoNOMICSTUDIESNO.42008

六、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与综合竞争力

(一)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排名

根据表12样本城市科技创新能力4个主成分及综合得分,可以得到样本城市科技创新基础支撑能力、经济投入、科技支持、教育储备能力的得分排名(见图4—7),和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得分的排名结果(见图8),科技创新能力4个方面的分项得分与综合得分的关系图(见图9)。81

万方数据

孙钰、李泽涛、马瑞:我国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加∞

厦『J杭州福州Jh州上海深圳北京南京菏岛天律成都济南沈阳武汉扬州哈尔滨重庆

图4城市科技创新基础支撑能力

∞∞∞∞∞加∞加m

上海肯岛曩庆天津广州杭州成都沈阳北京南京武汉济南深圳福州哈尔滨扬州J复门

图5城市科技创新经济投入能力

如∞加卯鲫加∞加mo

北京天津南京J式汉厦fJ上海沈阳J州福州哈尔滨成都深圳济南重庆杭州扬卅I青岛

图6城市科技创新科技投入能力

82

万方数据

南开经济研究

NANKAIECoNOMICSTUDIES2008年第4期No.42008

蛐8…7~。…”一

如。~7一’’。。“8鬻r》掣一一番

}嬲弼絮4群

一一∥

。一_篡弼忡}‰吧}麓;}隧貔澎浚缀l溺潮籀缀缀缓懑漉魏巍琵毳

深圳济南南京杭州武汉沈阳上海广州哈尔滨北京_天津厦f】成都扬州青岛重次福州

图7城市科技创新教育储备投入能力

图8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排名

上海北京杭州广州深圳南京厦门天津福州济南沈阳武汉青岛成都哈尔滨重庆扬州+基础支撑能力?经济投入能力*科技支持能力*教育储备能力雌技术创新能力图9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分项及综合得分图

(二)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相关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将样本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得分见表14)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779(见表15),说明两者呈现高度相关,即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城市的竞争力的方向是一致的。

83

万方数据

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是区域间整合科技资源、带动区域科技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模式及战略选择,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区域间科技合作与融合,并带动区域整体的发展。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绩效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绩效因素是协同创新的结果也是重要行为导向;内部因素是和主体行为相关的因素;外部因素指影响创新主体行为的资源、环境、链接等相关因素。 关键词: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创新绩效;创新意愿和能力 doi: 10-13939/j-cnki-zgsc-2016-26-065 一、引言 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是指不同区域的科技创新主体(包括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政府、科技中介)跨越行政区划的限制,与其他创新主体协作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和转化等科技

创新活动,共同调动、整合区域间的科技资源,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而产生单独个体和单个区域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和创新绩效。通过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能够促进区域间创新系统有效整合,带动各个区域的科技、经济、社会、环境等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实质是在一定的创新绩效导向下,创新主体具有一定的创新需求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下,在外部环境、资源基础和链接条件等的共同作用下所开展的创新活动。因此,可以说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绩效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协同创新绩效是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结果,是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结果要素。内部因素指和主体行为相关的因素,主要是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意愿和能力,内因直接影响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外因主要指影响创新主体行为的相关因素,包括环境因素、链接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作者: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这要求我们在科技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要紧紧扭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把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作为重点领域,把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作为优先主题,加快突破瓶颈制约,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具体来说,就是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科技开发计划,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科技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机制。要完善科技

影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分析 摘要:分析影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状况不是由单一元素决定的,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对科技创新产生合力和影响。科技体制的弊端、教育改革机制障碍、创新风尚尚且低迷、创新领军人物不突出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社会因素。 关键字:科技创新能力;影响;社会因素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在人类社会中,做成一件事的条件无非是人、财、物。具体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各国的经验来看,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如下因素:一、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例如,有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有热爱科学的社会风气,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学术教养和规范等。 二、一个较强的基础条件。教育是科技之母,在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体系。要发展科技,就要优先发展教育。三、一种有效的制度支持。国家对自主科技创新的制度支持应是全面而有效的,例如,有有效的项目评估和资金支持体系,有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有明智的产业政策,有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有有利于科技创业的社会融资系统等。四、一群有素质的人才。国民的“创新素质”包括:创造力意识、创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 因此,分析影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具体结果如下: 1、科技体制仍存弊端,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我国科技界沿用的是前苏联的科技体制,形成了独立研究院所与高等院校两大基本队伍。尽管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科技体制中仍存在一些弊端,严重妨碍着我国的科研创新:一是机构重复建设[1],科研人员研究方向或任务雷同,缺乏横向联合与协作[2]。这种状况使得科研课题重复、投资分散。将有限的科技投入分成若干份,使投资显得杯水车薪。投资分散制约着知识分子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造成了极为有限的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二是科研院所中人际关系复杂,人员结构分配不合理,尸位素餐现象严重。我国科研院所的在职人员中,科研人员、工程师仅占一半左右,大量的行政、服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要点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要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内容简介: 要点一: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要点二:继承前人知识,鼓励学生质疑。要点三:结合实际,发散思维,大胆创新。 要点四:创设和谐气氛,师生共同协作。要点五: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要点六:根据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民族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劳动者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的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

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应该做好下面的几点工作: 一、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能技巧,还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的发展。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注意发掘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他们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例如:在有关”磁铁”的教学中学生对磁铁能吸铁感到很新奇,特别对隔着木板都能把铁吸住很感兴趣。于是就让学生去想:这个特性可以应用到那些方面?经过引导和辅导,学生就发明了加装在玻璃黑板上方便挂图的”黑板挂图磁块导轨”。参加了佛山市青少年创新大赛。 二、继承前人知识,鼓励学生质疑。 真理的相对性,知识的局限性是不

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前人思维的结果会因为当时历史环境的束缚而不适应现代的今天。让学生以审察的态度去认识前人总结的知识,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发现不足,去大胆质疑,这是成功地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基础。但是这种质疑不是对前人的思维结果简单的粗暴的否认,而是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科学方法,现代的眼光,更深更广地认识前人发现的真理,前人总结的知识。能做到这一点的学生就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有进一步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的需求。就能塑造出敢于探索真理、勇于献身真理的品格。就容易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发挥自己的创新性行动。就能进而达到发挥自己创新能力的结果。 例如:自然教材中《叶的光合作用》这课书里学生知道了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课后曾指导学生通过收集水底植物苦草在阳光照射下能放出氧气的实验。实验后就

区域科技创新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区域科技创新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区域科技创新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引言 201X 年国务院批复7 个区域规划,布局从东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将以往的外向型增长结构转变为“外需、内需共同发展”。批复规划区域包括江苏沿海区、图们江区、横琴区、中部地区等。至此,中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逐渐成型。然而,我们都知道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在科技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是各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本地区经济能否拥有长期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还是衡量区域经济参与者是否拥有长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此外,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我国各地区对于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视不断增加,不断加大对一些地区、一些行业的技术扶持力度。然而,这些地区的投入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是否提供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些都是所想了解的。因此,研究对于衡量地区科技创新进步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刘耀彬、王启仿、宋学峰从社会管理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可持续创新4 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王为民、邵云飞、唐小我等人对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因素的研究,给我们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启示作用。而国外学者Audrestsh 和Feldman (2016)采用专利授权量作为衡量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但是 Groshb(2000)认为专利申请量比专利授权量更能反映技术创新的真实水平。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上,如

何纵向反映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进步水平上,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区域科技创新进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分析,本文从技术创新进步环境、技术创新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选取了9 个要素作为二级评价指标,构建了一套系统、量化、适用于区域技术创新进步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1 技术创新进步环境指标技术创新进步环境指标主要反映各区域现有技术创新环境情况。在文中,作者选取了人力资源基础、信息环境两个二级指标来反映地区技术创新环境情况。在二级指标下,本文以每万人中大专以上学生人数、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两方面来反映人力资源基础,以人均计费邮电业务总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两方面来反映信息基础。 1.2 科技创新投入指标科技创新投入指标反映的是区域技术创新活动中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为了便于统计,文章用人力投入、财力投入两个二级指标反映地区科技创新投入。本文针对各区域人力投入现状,选取企业R D 人员占企业职工比重、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R D 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三个指标具体反映各地区人力投入情况,选取全社会R D 支出占GDP的比重、政府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两方面反映各地方对科技的财力投入情况。 1.3 科技创新产出指标科技产出指标主要反映的是新技术、新工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带来的效益情况。本文主要采用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科技创新情况两方面作为二级评价指标。高新技术产业化主要由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高新技术产业利税率三个方面反映,科技创新情况以各地区每十万人口专利申请数、每十万人口专利授权数、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比重三个具体指标予以反映。 1.4 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指标科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我来支招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也要靠社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共同合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那么作为未来建设者的教师如何面对历史的挑战?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的抉择、时代的课题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在飞速地改变着面貌。毫无疑问, 21世纪将是一个更高速度发展和变化的新世纪。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各自的战略,努力塑造各自在21世纪的形象。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科技革命,教育更应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 二、培养科学意识,训练思维方式 (一)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 我们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其目的不在于制作出几件科技作品,不在于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名次,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度和综合化发展对未来建设者的要求、是现代化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它是从小养成的,不断发展的。 (二)培养科学意识 1.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科技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的极好途径。科技活动非常清晰地反映出物质和精神、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青少年会从实践活动中懂得:物质是世界的本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同时,会从活动实践中懂得事物是有客观规律的,按规律办才能成功。教师在引导青少年认识世界本质的同时进行无神论教育,分析各种迷信及宗教的本质,认清无神论在社会发展中积极意义,这些对于形成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是非常重要的。 在科技活动中,联系科技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联系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联系现代化建设对科技人才的需要等对青少年进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的教育是很有说服力的。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的观念 结合科技活动,让青少年感受科技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认识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引导他们关注科技新成就,关心 21世纪中国的发展,明确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自学性和积极性。 3.科学的兴趣和理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青少年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而“兴趣—志趣—志向—理想”是许多有作为的科技人员成长的轨迹,但是这种理想不仅仅是专业理想、职业理想的教育,也包括人生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教育。 4.现代意识 现代意识的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是现代意识产生的基础。关于人的现代意识与现代素质,国际上研究颇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求变化,敢于创新与改革;重知识,尽可能地取知识;守时,准时,时间观念强;工作讲效率;讲民主,思路开阔,大脑开放;有自信,讲信用,对自己承担的责任负责;相互了解,尊重

中国科技的力量演讲稿最新五篇

中国科技的力量演讲稿最新五篇 科技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创新之路吾将上下而求索! 从小,我就是个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当 我得知东方魔稻惠及几亿人民,当我看到神舟飞船直冲云霄, 我便产生了对于科技创新的无限向往。进入学校以来,学校浓 浓的科技教育氛围给了我解决困惑的机会,我渐渐爱上了科技 创新。 我也曾心生困惑,创新究竟是什么?我应该如何创新?我反 复问自己,反复思考。我感到科技创新像雾里看花,空中楼阁,不可捉摸。在思考的过程中,我想起看过的一档名叫《异想天开》的电视栏目,专门播出青少年制作的创新发明。我至今还对那 个把小风扇安装在筷子上,用来给热面条降温的创意记忆深刻。在上数学课时,老师鼓励我们用多种不同方法解同一道数学题,我喜欢解几何题时,尝试添加不同的辅助线;我喜欢学习化学,尤其喜欢做试验,因为在实验中我会发现世界是如此奇妙。突然,我好像感悟到了什么,也许我给了创新过深的含义,创新 并不是一项深不可测的领域,创新其实就是发现创造价值的新 方法,创新是可以溶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虽然发明家不是人

人可当,但是科技创新应该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能力。 八年级时,我们开始接触物理学,那可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其中,我对电磁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反复琢磨,多次论证,自己撰写篇《电磁跑道》的科技小论文,并因此而获奖。心血来潮,让我初尝科技创新的快乐。之后,我的创新热情进一 步高涨,《电磁式“内燃机”》,《火车发电设想》,《树干为什么是圆的》这些科技论文陆续参与科技论文比赛的征文。同时我也喜欢进行小制作,这些小制作可以便利生活,营造乐趣, 我相信“小想法”将成就“大作为”。 今天的我们,虽然时时刻刻享受着发明,却仍然对发明充 满陌生。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却没有“发明”这种职业, 没有人为发明家付薪水。世界因为发明而辉煌,而发明家个体 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他们经历着科学技术攻关上的艰难 攀登,经历着成果开发上的艰苦跋涉,他们是一个在为社会进 步而奋斗着的群体,他们是伟大,无私的,我立志也要成为一 名伟大的发明家,让我更多的幻想变成现实,让科技服务于人民。 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是属于我们广大青少年的,面对 广阔的明天,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 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打破思想的禁锢,冲破习惯势力的束缚, 在世俗中发现新大陆,为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贡 献。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 科技辅导员对青少年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科技辅导员呢?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整合资源、配合教学;激发兴趣、科学探究;鼓励创新、活动开路;创设和谐,共同合作。 [正文]: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辅导员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他们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我们作为科技辅导员,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整合资源、配合教学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容的,它还包括电视、电影、录音、幻灯等多媒体,还有实验教学。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建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比较完善,实验室建设也比较规;有的则缺这少那,特别是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大多不到位;有的资源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多种原因,设备长期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科技辅导员要积极配合校领导,制订好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 其次是抓好资源的管理,对现有资源进行鉴别、取舍、维修,对新添的资源建设要有系统的“管理使用制度”,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体系。

第三,抓好资源使用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科技辅导员既要协助校领导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还要努力协助学科教师制订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计划”,为他们写好教案,提供方便,包括制作教学课件,选择音像教材资源等。 二、激发兴趣、科学探究 如何让学生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这需要科技辅导员付出更艰辛的劳动。 1、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是靠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去激发的。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如在教“周长和面积”的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课件,即教师买了一套住房(多媒体展示高楼大厦),要进行装修,有几个问题请你帮忙解决。问题一:计算出这套房子的总面积;问题二:用边长5分米的石铺地需要多少块?每块石售价8元,需要多少钱?学生听后跃跃欲试,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2、引发科学探究。小学生对上科学课普遍很感兴趣,都能自发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而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来源于对事物观察后所产生的科学问题。他们想了解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发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要比较出水的多少,不能只从容器的大小,液面的高低来确定,而是要综合地考虑到多种因素,液面虽高,但由于容器的体积(底面积)小,所以所装的水不一定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判断出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呢?此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亲身探究一

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体制障碍及对策

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体制障碍及对策 [ 10-03-21 14:38:00 ] 作者:王晓光谢雅 丽编辑:studa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一体化特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区域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而目前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成为制约区域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为适应新形势下区域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加快培育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已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充分认识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要使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由自然资源依赖型向科技创新型的转变、由线性增长模式向循环模式的转变,就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快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及相关支撑平台的建设。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为适应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加快打造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面临着新的使命和责任。将科技创新作为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核心推动力量,并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已成为各级政府、理论界和产业部门的共识。 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体制障碍及原因 近年来,国内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已初具规模,为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总的来看,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发展程度还相对较低,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障碍,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科技创新服务市场不健全。在现有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中主要以技术咨询服务项目居多、开发转让项目较少,同时,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创新意识还不够浓厚,对科技服务的需求也相对偏低。二是科技创新服务链条不完整。现有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服务链条不完整、不衔接、能量不强、质量不高,能从事高知识技术含量的服务项目的机构很少;服务信息网络的公共技术信息量小,流通不畅,网络不健全,在数量和水平上都满足不了科学发展的巨大需求。三是科技创新服务的配套政策法规不完备。科技创新服务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现有法规政策体系的不健全增加了创新主体的风险,导致科技创新服务市场的运行不规范,无法保障市场有序竞争,也影响到科技服务机构的公信力。四是科技创新服务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科技创新服务是新兴的知识密集型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要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市场、懂法律,而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中这类的复合型人才还比较匮乏,制约着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保障 1、扶持引导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应本着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在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或修订过程中,进一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我县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不强。企业专利申请多数是实用型或外观型的,发明专利不多,特别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少。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核心技术不强,没有形成上规模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业。尤其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更是非常薄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全县研发经费投入达到销售额5%以上的企业只有少数几家,大多数中小企业,受困于资金、县场、效益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研发投入难有保障,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政府引导性投入效应难以对各个层次上的企业发挥作用。 (三)技术创新人才匮乏。中高级技术人员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民营中小企业中分布少,特别是面多量广的中小企业中科技人才更少,高新技术人才匮乏,更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国内技术领军人物更是少之又少。 (四)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服务功能不足,政府部门和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尚未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投入引导、沟通协调、信息传播,以及咨询、招标、风险投资、融资担保等综合服务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五)扶持政策尚需进一步落实。为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县已经制定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落实有难度。如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政策,虽财政、科技部门已作了广泛的宣传,但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执行比较困难,在部分企业不易落实。 二、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科技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县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增强县场竞争力的客观选择,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我县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仍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实施进度,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进一步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切实引导企业树立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决策、投资、开发、成果转化和受益的主体。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主要形式的研发机构建设,使其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与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力量。引导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在自主创新上有所突破,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促进“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科技创新热情,发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组织作用。大力引进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程度作为重要的分配标准,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传统思维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传统思维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摘要:分析了中华传统思维方式包含的整体思维,直觉思维,中庸思维方式对我 国科技创新能力形成的影响。多方面的抑制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将传统思 维与西方的科学理性精神罗列对比分析,显示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对科技创新能力发 展的阻碍,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对这些思维进行改善。 关键词:整体思维;直觉思维;中庸思维 ; 科技创新 传统思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淀的观念体系、价值体 系和知识体系,是民族特有思考方式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存在于历史典籍之中,还存在于今天的现实社会之中,是当代人思想意识、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无法完全摆脱的精神遗产。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特定科技创新思维模式,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最直接力量。传统思维是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它主要通过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对象和创新方法等中介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任何一个国家的 科技创新能力都无法摆脱其传统思维的历史影响和现时作用。传统思维是否真 的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有抑制和障碍作用,对此应该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1.1 传统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 1.1.1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或曰系统思维,它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最基本、最突出的特征“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及其一切事物的思维方式。”即认为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冥冥中万物皆有灵,世间一切事物都相互相连。 从先秦时期提出的“天人合一”观,到宋明时期的“万物一体”论,无论是儒家倾向于把自然人化,还是道家倾向于把人自然化,他们都认为人与自然是一气相通、一理相通的,均强调的是整体思维。这种从宏观上来把握和认识事物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在伦理道德上表现为强烈的集体主义感;在文化心理中体现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从而形成了大一统的观念。现在自然科学在经过了几百年还原分析的精确思维时代之后,又出现了整体化的趋势,思维和科学又在向确定和不确定、精确和模糊相统一的整体综合化系统思维模式发展。整体思维在伦理道德观念中反映出中国人具有突出的集体观念和稳定的价值观、责任感,尽管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与封建专制紧密相连,但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思维方式和价值取

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b11225671.html, 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谢雅丽王晓光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3期 摘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条件。通过对目前中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基本状况的调查,寻找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要求和目标定位,探讨破解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出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为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保障措施,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120-02 一、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问题 1区域科技创新机构的发展不平衡。目前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相对较弱。普遍缺少综合服务能力强、有资源实力、形成品牌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多数机构小、散、乱,主营业务不明,存在无序竞争,尚未真正形成成熟的科技创新服务产业。 2科技创新服务市场的供需不旺。在现有的科技服务中以技术咨询服务项目居多,开发转让项目较少,多数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层次较低、内容较单一,与企业的服务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反映了技术服务市场总体量小、层次低的特点,技术交易的状况与中国整体经济地位相比不相称。 3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滞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撑平台,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满足不了发展的巨大需求,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链不完整、不衔接,能量不强、质量不高,能从事高知识技术含量服务项目的机构很少;服务信息网络的公共技术信息量小,流通不畅,网络不健全。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复习过程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 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增长我国的综合实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要靠科学技术,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幅度提高,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何总不如我们期望的呢? 巨额投入≠能力提升 对于我国科技工作的现状,政协委员十分担忧。今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收到的聚焦科技创新的提案有107件。梳理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令人深思—— 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已经连续多年无人问津。 取得像胰岛素那样为世界所认同、并对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成果长期没有。 在汽车工业领域,我国自主研发、比较成熟的高端车型几乎没有,绝大多数车型来自于仿造,发动机等核心动力部件依赖进口。 在大型民航客机制造等高端领域,我们仅限于总装、组装,核心尖端部件都源于进口。 在医疗领域,所用最新的西药95%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所有尖端最新医疗设备95%以上来自西方国家,我们自主创新研发几乎为零。以CT为例,进口品牌最高已发展到640层CT、双源CT、能谱CT,而国产品牌64层CT还没能推出来,国产16层CT仍没有心脏扫描功能,差距越拉越大。 据预测中国将会在2013年,成为世界研究与发展投资领域里新的领头羊。科技界的政协委员担心的是,虽然投入直线上升,却很难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尖端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北京糖尿病医院院长、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王执礼委员感叹地说“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我们永远要受制于人。” 我国科技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使得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较进口品牌落后很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这种情况与我们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极不相符,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科技发展上不断增加的投入极不相符。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王伟,糜志勤,王章红,蒋珞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武汉430071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通过定量方式,对中国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载体———专利文献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研究,可初步评价和判断中国农业科技发明创新活动的状况。 1创新能力震荡提升,规模化程度略有降低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fb11225671.html, )公布的数据,对2000-2006年专利文献的统计表明,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00年初期的1548件提高到2006年统计期末的3198件,7年间累计增加1650件,数量提高了106.59%。其间虽然有2年出现负增长,但历年平均增幅高达13.83%。其所占权重除2002年为13.04%、2003年为12.10%之外,其他几年基本保持10%以上,累计量权重指标为11.09%,规模化程度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且略有降低(表1)。表明中国的农业科技水平总体上在发展进步, 但并没有出现突破性的变化,尚有待于全社会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 2省域创新能力呈正态分布,差距逐渐增大 2000-2006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明专利总数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北京(1473件)、山东(1070件)、江苏(1047件)、浙江(910件)、广东(830件)、上海(804件),这6个省市主要是科技经济发达地区和农业大省(表2);排名在最后6位的依次是澳门、西藏、青海、香港、宁夏和海南,这6个省(市、区)主要是经济科技相对 落后的省份和农业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中国各省(市、区)农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呈现与科技和农业资源相关的正态分布态势。 从各年度的专利数量排名看,北京市2000-2005年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到2006年下降至第4位;而山东省2000-2002年、2004年均排名全国第2位,到2006年专利数量超过北京市,跃居第1位;江苏省从2000年的第5位,每年都有增长,到 2006年跃居第2位;浙江省从2000年的第10位跃居2006年的第3位;上海市从2000年的第12位跃居2006年的第5位;广东省一直居第6位;辽宁省从2000年的第3位跌至2006年的第7位;湖北省从2000年的第4位跌至2006年的第8位。专利增长量最大的是山东,以339件位居第1位,其次是江苏(335件)、浙江(315件)。增长率超过100%的省份有上海、江苏、浙 江、山东、湖北、天津、宁夏、吉林、河南、海南。青海、西藏虽然增长率高达200%以上,但其起始基数很小,农业科技创新发明能力仍相当薄弱。 截至2006年末,在中国34个省(市、区)中,只有广东、重庆、台湾、香港4个省(市、区)农业科技创新出现负增长,呈现发展后劲不足的势头。并且,排名在前6名和后6名之间的创新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差距从2000年的396件扩大到2006年的 1302件,呈现不断扩大的势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全国2000-2006年地域态势前6名排位见表2。 3创新领域呈地域特色,新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通过对2000-2006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明专利申请的分 类研究,共有山东、广东、北京、湖北、浙江、江苏、黑龙江、四川、云南、河南、湖南、上海、河北、辽宁、内蒙古、吉林、陕西17个省(市、区)进入12个农业科技发明创造专利大类的前5名。但从进入前5名的次数来看,山东在全部大类中有7次位列第1,广东有3次排在第1位,北京为2次居第1位,显示出这3个省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强劲实力。另外,在单个大类中申请发明专利总数超过200项的,山东有5次,北京、广东均为3次,浙江2次,江苏、云南、湖北、黑龙江、上海均为1次。根据上述数据,可将国内各省(市、区)农业科技创新实力分布划分为3个层次,其中:山东、广东、北京、浙江为第一层次,申请的专利数量最多,在国内相关农业领域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江苏、云南、湖北、黑龙江、上海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第2个层次,竞争实力较强;其余省(市、区)农业科技能力为第3个层次,竞争能力一般。 而且,中国各个省(市、区)由于自身在农业资源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和特点不同,其农业科技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色。山东最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A01N 、A01K 、A01C 、A01D 、 A01F ;广东最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A01P 、A01M 、A01K 、A01G ;北京最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A01G 、A01H 、A01M 、A01C (表3)。4 国外机构和个人所占份额逐步减少,但竞争实力强大 2000-2006年,外国机构和个人在中国申请的农业科技创新发明专利数量从680件略减到662件,其所占份额由1:0.78降低到1:0.26(表4)。由中国专利数量上升而导致的外国申请专 利数量的下降,说明中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和提高。 表1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态势 年份20002001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数量/件增长速度/%权重/% 1548— 10.37 16224.7810.87 224338.2913.04278924.3412.102785-0.1410.87337821.2910.393198 -5.6010.02 表2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地域态势 地域排序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上海 12510612 124836 124635 142753 123456 142365 412365 注:权重指农业科技发明专利数量占人类生活必需专利类别的比例。 学术聚焦(Focus ) 104科技导报2009,27(12)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浅析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浅析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浅析 【摘要】本文从科技创新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SPSS软件对江苏省数据进行处理,研究科技创新环境整体水平。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测评 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着21世纪国际竞争的性质,知识生产、科学技术的拥有已经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高的最关键因素。对本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作出准确的评价,得到更深入彻底的了解,有利于本地区提出和实行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方案和措施,更好的发展本地区的科技和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破浪前进。 一、科技创新能力测评 客观评价江苏科技创新软环境的现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归纳和整理,本文将不同的相关因素归纳为以下四个主要指标:R&D相当GDP比重,每百万人口中从事R&D的人数,每百万人口中专利授权数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并按这些指标从《江苏统计年鉴》上获取关于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方面的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对数据指标的分析主要是通过SPSS软件,对科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将以上数据进行标准化:记原始数据为X=(Xij)nxp其中Xij为i地区第j变量的原始数据。记(X’ij)n×p为标准化的数据表;X’ij=(Xij-_Xij)/σj;(i=1,2,…, L,…,n;j=1,2,…,L,…,p)。其次根据科技创新能力中科技投入产出的4个指标标准化数据,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阵R=(ri j) p×p,不妨设R=X′X。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求出输出变量的特征值、方差百分比和累计方差百分比。从计算的结果来看,在输出的数据中有2个较大的特征值,它们的累计方差百

大学生科技创新

杨震 摘要: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文章分析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阐述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原则,并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具体措施 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靠教育。高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如何肩负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使大学生成为实现科技创新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胡锦涛同志也曾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标,为创新人才创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应该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拓展新途径、新方法。 2.培养大学生科技创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当代大学生是将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力军,高等教育必须尽快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把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而对于肩负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培养高度的科技创新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大胆创新,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3.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学内在规律的体现和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创造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可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

城市创新发展必须坚守文明和进步

城市创新发展必须坚守文明和进步 作者:尤建新 来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自从2010年初,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分别公布了一批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城市名单后,“创新型城市怎么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一个个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出台, 不禁令人有些失望,许多创新规划内容的重点是在谈科技或者产业创新,而作为创新型城市建 设发展的核心内容——百姓生活,却在众多的创新规划中被遗忘或成为配角。民生,理应是创 新型城市创新发展的根本,必须在城市创新的“宏伟蓝图”中扮演主角,而不是被边缘化。为此,不禁要问:创新型城市——要创新什么? 一、城市的健康、安全是发展的基本要求 耍回答“创新型城市创新什么?”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想一想:什么是城市?民众对城市 有什么要求?简单地说,城市就是人口密集、商业发达的地方,是周边地Ⅸ政治、经济、文化 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无论是先城后市,还是先市后城,都反映了城市的产生,是人类在自然 发展的过程中为提升生活质量水平而对自身生存方式的选择,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 正因为如此,城市的产生,从根本上讲并没有处丁白然的对立面,而是一种进步,反映了人类 追求文明的觉悟水平。这样的话,“健康”、“安全”就应该是城市的基本特征,应该是创新 型城市最基本的要求。 为什么今天要对城市提出“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的要求?是因为城市的“健康” 和“安全”出现了问题,城市的“可持续”受到了挑战。在积极推动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 程中,我们的一些行为背离了“成熟和文明”的方向,这是对城市的认识出现了错误,是追求“经济”和“科技”过程巾的觉悟缺失。因此,认识城市,认识“经济”和“科技”足为城市“文明和进步”服务的本质,让城市回归到文明和进步的轨道上来,是现代人类再次走向“成熟”的体现。在同归的过程中,所谓创新,首先应该是回归正确的轨迹,继续人类的“成熟和 文明”进程。城市的创新发展必须坚守城市的“文明和进步”,避免创新误入歧途。从这个基 本点出发,创新型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的健康和安全,无论是2010年的上海特大火灾,还是今天频繁的地铁、高铁事故,各种城市问题的出现都在提醒我们:城市的创新发展必须保证健康和 安全这一民生对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城市创新发展肩负着文明和进步的重任 城市是人类群居生活发展进程中所选择的一种基本设施(精神的和物质的基本设施),为 我们的吃、穿、住、行、娱、科、教、文、卫、体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提供保障。这些内容反映了城市在整体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要求。换句话说,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发展,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让城市的居民充分享受城市带来的财富——文明和进步成果,即物 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怎么来认识城市的文明和进步呢?这个话题涉及的内容很多,值得认真深入地研究。首先,关于城市的政治文明。城市居民们对于城市建设发展的话语权,特别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的话 语权的多少,就是城市政治文明的一个体现。今天,在我们制定城市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的 过程中,居民们的意愿是否得以充分表达了呢?在已经看到的众多城市创新发展规划中,仍然 存在着“重地上,轻地下;重当今,轻长远”等通病。许多城市在比赛摩天大楼高度的同时, 殊不知城市的政治文明高度却正在快速降低!其次,关于城市的物质文明。现代技术进步带来 了高楼大厦和汽车,城市的道路拓宽了、架高了,但是人行街道呢?当城市中的行人失去了走 在街道上的尊严时,当城市被翻天覆地的工地笼罩时,当城市的天气现象中不断报m有“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