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学情分析:

1. 本节课应该多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联系,结合实际。

2. 对天气和气候接触较少。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准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理解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准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实际,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从当天的天气现象实行提问,引入新课学习。

板书课题: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师:从多媒体课件上学习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从而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

投影: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师:“天气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投影:关于天气的词语。

过渡:“光靠词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看天气预报)

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生:“要靠卫星云图”。

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

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

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投影:“比一比”(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

师:结合“沙尘暴”的符号,补充沙尘暴的相关知识,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什么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

投影:“风”的符号,设问: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说明:第一,什么是风杆、风尾、风旗。第二,风向的判断。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

过渡:“熟记了“天气符号”,假如给你一幅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当一次小小天气预报员吗?”

投影:“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发布天气预报(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对天气符号的记忆)。

过渡:“人们知道每天的天气情况,就能够合理安排户外活动。”

投影:课本第59页活动2的图,解答问题。

师:让学生谈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引出“气候”,然后让学生读书,掌握气候的概念与特点。

投影下面的表格:

学生结合表格把问题写出来(目的是加深对天气与气候的理解)。

投影:判断下列词语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①温和多余②阴雨绵绵③四季如春④阴转多云(让学生判断,目的是准确区分天气与气候)。

阅读“大气环境监测”,让学生知道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的质量,列举一些事实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问: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呢?(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活动:搜集天气谚语,并验证其准确性。

板书设计: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二、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2、天气符号

课后反思:

本课时是《天气和气候》的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天气”、“气候”的区别和联系,学会收看收听天气预报,初步理解天气预报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把课本上的理论转化为可视可感的多媒体信息,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从我们现有的条件出发,本节课只采用一般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主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实行观察,学会归纳,把日常生活和地理知识相结合,从学习中掌握知识,并学会用之于生活。学习方法上主要教学生学会利用表格、提纲等对知识实行系统化整理。

教学设计仅仅课前的理论程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并不一定非按之操作不可,只宜作为书面化的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不离纲本,多即兴成分也无不可,如本节可分两课时,

把天气预报符号识别的教学设计为活动课,但现有的学生素质要展开活动肯定不易。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

提交日期:2014年6月22日

初一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天气与气候(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

《天气与气候》(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明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位置以及它们对我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和资料分析及自主学习等方法,能够说出我国气候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哪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气候,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频发的国家,树立气候区域化和全球化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资料分析、读图分析、对比学习。 【课时安排】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温故知新:气候的两大要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我国的气温特征是?(冬季: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我国的降水特征是?(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东部多西部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那么,我国的气候又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二、新课学习 (二)中国的气候特征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读图,分析我国有哪几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读图,说一说这五个城市的气候类型。 北京:温带季风气候;上海:亚热带季风气候;海口:热带季风气候;拉萨:温带大陆性气候;

乌鲁木齐:高原、高山气候。 阅读教材第83页图I,填写下表。 表中所列5个城市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差别?试着解释一下原因。 气温: 海口→上海→北京冬季气温越来越低→自南向北,纬度越来越高 乌鲁木齐冬季严寒→深居内陆 拉萨冬季寒冷→地势高 北京、上海、乌鲁木齐夏季高温;海口全年高温→纬度因素影响 拉萨夏季气温不高→地势高 降水: 海口→上海→北京降水逐渐减少→自南向北,纬度越来越高 降水最少的是乌鲁木齐→距海远 展示各个气候类型区内生长的动植物图片。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优势:世界上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有适合生长的地区。 阅读:我国气候类型为什么复杂多样 首先,由于纬度位置的差异,纬度位置越高,年平均气温越低,因此在我国形成了多个温度带。其次,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讲,距离海洋越近的地方,降水量越大。地形也是影响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在青藏高原、天山和横断山脉等地,就形成了独特的高原、高山气候;在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会出现中温带、寒温带的景观;在干旱荒漠地区的高山迎风坡,会出现湿润、半湿润的气候特征。 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2.季风气候显著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天气与气候 学习目标: 1、我国五种主要的气候类型。 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重难点: 1、我国五种主要的气候类型。 2、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梳理 1、我国气侯的主要特征:、。 2、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一线,它与 mm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3、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气候。 我冬季盛行来自高纬大陆的风,绝大部分地区,夏季受来自低纬海洋风的影响。 4、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发源于西伯利亚和一带,它同来源于洋和洋的 夏季风有规律的更替,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 5、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是。一般地说,季风区内降水,若夏季风实力强劲,容易造成“”。 6、在我国各种自然灾害中,以灾害最为常见,影响也最广泛。 二.课堂合作研习 1、我国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 A、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C、气候类型多样D、海洋性明显 2、受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B、寒冷干燥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 3、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这是因为我国() A、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C、季风区广大D、雨热同期 4、李军长到12岁了还从来没见过家乡下雪,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是他的居住地的是()A、北京B、上海C、哈尔滨D、海口 5、除夕之夜,哈尔滨举行“冰灯游园会”,而广州则举办“迎春花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B、降水差异大C、离海远近相差大D、纬度差异大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相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填空式)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 A、没有天气变化; B、没有声音; C、易受陨石侵袭; D、温差很大。 大气的分层:根据。 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从下到上):、、、、。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内有,能吸收紫 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1、天气:是指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天气:晴空万里电闪雷鸣气候:冬雨夏干终年高温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五要素)等。 3、气温:空气的。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测量气温的工具:;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 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2)。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 F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具体事例: (1)覆杯实验;滴管中的液体不滴落;挂钩吸在墙上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3)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1)(2)。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 、 、 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 、 。 ⑶影响:天气对 、 、 、 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的内容: 卫星云图: 表示海洋、 表示陆地、白色表示 。 不同地区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 ,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1~50 优 二级 51~100 良 三级 100~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0~300 中度污染 五级 >300 重度污染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 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方法与过程: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 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说明]: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二.新课讲授 (一).天气及其影响什么是天气? ①天气 的概念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 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 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 夏短风和日丽天气与人类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 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 b.介绍最近这 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 ② 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 产的例子. 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案1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教材分析: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通过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教法指导: 1、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设计: 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旅游,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

[配套K12]2017秋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第1课时)教案 中图版

《天气与气候》(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理解、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观念,树立热爱自然,减少空气污染的环保意识。 【重点与难点】 (1)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 (2)如何通过不同途径获知天气信息;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体验、比较、识图、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放松一下,播放海尔兄弟——《雷欧之歌》。 从这首《雷欧之歌》里,我们听到了很多词语,如:打雷、下雨、天冷、天热等。大家知道这几个词语都是对什么的描述吗?(天气) 对,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天气。 二、新课学习 (1)概念 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变化状况,例如风雨、阴晴、冷热等。 气候: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2)区别与联系 天气:短时间的,多变的; 气候:长时间的,一般变化不大,较稳定; 但两者都是指一个地区的天气状况。 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

1.今天风和日丽。(天气) 2.明天白天最高气温12℃,并伴有沙尘。(天气) 3.7月是全年最热的月份。(气候) 4.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今后几天将会有降温现象。(天气) 5.今天有雾,请大家注意安全。(天气) 6.某城市一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大约相差15℃。(气候) (一)天气预报 1.作用 视频:天气预报 通过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知道一日或短期内的天气情况的。 2.卫星云图 绿色或棕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团,云团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阅读:台风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常常受到热带气旋的侵袭。热带气旋是源于热带洋面上的空气大旋涡,当它发展到特别强烈时被称为台风。台风常给所经过的地区带来极大破坏,并引发灾害。根据气象卫星提供的资料,气象台可以预报台风的生成和移动情况。 3.常用天气符号 天气预报图是天气预报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天气符号来表现各地不同的天气情况。 说出下列天气符号代表的含义。 风向与风力示意图:气象学中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这风向。因此,来自北方的风叫做北风,来自南方的风叫做南风。风力表示风的强弱,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展示风标示意图 请判断下面出现的是什么风? 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知天气预报?(电脑上查询,打开浏览器搜索当地天气预报或者下载天气预报客户端;电话查询,气象服务电话12121;电视上天气预报节目查看;手机上网查询,打开手机浏览器搜索当地天气预报或下载天气预报小插件。) 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选择一幅课本、图册或练习册上出现的天气预报图进行播报? 阅读: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过程 各个气象站按照世界统一的观测规范,在同一时间进行气象观测,获取各种气象情报。然后通过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思维导图

天气与气候 天气:短时间、多变→天气预报→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 气候:长时间、相对稳定→两大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 日变化→日温差: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前后。 气温 月变化→年变化 年温差:最热月均温减去最冷月均温 绘制气温曲线图 判断所属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气温等级 (月均温) 气温类型 大于20℃为高温 小于0℃为寒冷 0℃—20 ℃为温暖 全年高温 全年温和 全年寒冷 冬冷夏热 时间 变化 空间变 化及主要影 响因素 ⑴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递减; ⑵同纬度地带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刚好相反。 ⑶受海拔因素的影响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形成过程:水汽蒸发→上升→冷却凝结→成云致雨 全年多雨 全年少雨 全年湿润 冬雨型 夏雨型 时间变化:月变化→降水柱状图→年变化及分类 大于100毫米为多雨 50-100毫米为湿润 小于50毫米为干燥 降水等级→月降水量 ⑴纬度因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⑵海陆因素: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⑶地形因素: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空间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 降水

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 判读方法与步骤 气候类型的 名称、特点、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形等 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影响 定半球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 世界主要的 气候类型 大陆西岸大陆东岸 内陆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材分析人教新课 标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气候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三章知识结构 本章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气候和气候各要素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教材编写优势 ?1、课本第一节通过一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请入第二节的内容,比如:你会收看天气预报吗?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2、课本还通过一些阅读材料来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这是非常好的。 ?3、课本还通过一些小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总结知识,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界的气候》四节的内容,每节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材分析 制作:谢英英曾华娟 一、新课标(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组成 1、本节内容可划分为三个教学因子: ①气温与生活 ②气温的分布 ③气温的变化 二、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从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并说出其分布规律,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2、技能目标:通过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培养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三、本节重难点及教学方案

?1、重点:气温变化曲线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等温线分布图的阅读; ?2、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 ?3、方案:主要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并结合情境拟合法、图表教学法、学习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讲解。 四、本节的内部联系 这三个教学因子的内部联系是:①、②、③的内容既是独立的,同时又是有联系的。 ①强调的是气温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②强调的是气温变化; ③强调的是气温分布的微观变化。 五、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内容与层次 ?地理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很多,按照认识阶段的高低及活动内容的繁简,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 ?1.地理的认知能力 ?2.地理推理能力 ?3.地理应用能力 ?4.地理创新的能力 六、本节的外部联系 由于教学因子可联系的外部知识十分丰富,同时外联的目的全在于提高教学知识的质量。因此,有必要明确选择教学因子外联的原则: 1.与该教学因子相关,有利于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 2.与学生知识水平相适应; 3.有利于形成教学知识体系; 4.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本节内容可联系许多天气现象和气候知识; 七、本节的思想教育作用 1、通过本节的学习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气温的变化,学会看气温分布图; 3、通过全球气候变暖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其危害,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4、通过读图,学会叙述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差异。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思维导图:第2章天气和气候

第2早天气和气候 思维导图目录 针对每章每节的知识体系,把每一节都整理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思维导图,图文结合,要点突出。思维导图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切合学生 实际,更融合方法与技巧。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和有效保证。 章 2 SP / t \ f \ Z I 'I 、 f 节节节节节节节 12 3 4 5 6 7 豊鞘君豊&C-鞘幕 右,异<3, 占亍曰, 大=层 大宅的压强 凤和降水 天吒预报 宅倏和影响宅候的因素 我国的宅候特征与主要宅象灾害 Z

最显養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韻嶼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氧代、二氧化破等)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呈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雨、雪、大风等天气现象部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 f i ? 电H层 中间居、 八上冷下热('高空对《[ 才层/ * 大代W分《 大气层画 大宅温度变化和 分层 对流原理 下层热空气密度小,气流上上升;上层空 气溫度低.密度大,代流下沉 保护■阻扌当紫外线和小天体撞話、?作用各种天气变化和适宜的昼夜溫差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代溫、湿度.代 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t、天气 代溫:指当地大代的冷热程豪) ----------- 气溫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也很大。 气温与生物Q人休最感舒适的代溫约为22艾?各种农 --------------- -- -- ----- ------ ----- ------ 在代点观测中,除了使用普通\ 溫度计走时测量气 溫外?还要「气温测量使用最高溫度计和最低溫 度! 计,分别测11-夭中的最离气! 温和最低气溫/ (■ 安置溫度.湿度仪器 防止太阳对仪器的H接辐射和地面对仪 器的反射辐射 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蠡等的影 响,并使段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 白色,反射热7百页箱 一天中宅温C 的变 化 中气溫最*?出现在午后2点最 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M ? M M ? 测畳气溫的工典衆溫度比我国常用单位是摄氏度(°C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叙述中,属于气候的是() A.今天时有小雨 B.今天最高气温为34 ℃ C.明天晴转多云 D.海南岛长夏无冬 2.[邵阳中考]下列人类活动,哪一项与天气最适宜() ——户外运动 晾晒衣服 C.——播种小麦 高空作业 下表是2019年12月22日的天气预报,读下表完成3~4题。 3.12月22日,北京的气温日较差是() A.0 ℃B.12 ℃ C.36 ℃D.-12 ℃ 4.判断12月22日北京最高温可能出现的时间是() A.2时左右B.8时左右 C.14时左右D.20时左右

读图3-Z-5,回答5~7题。 图1 5.甲处的年平均气温为() A.5 ℃B.10 ℃ C.15 ℃D.20 ℃ 6.图示地区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 A.由南向北递增B.由南向北递减 C.由南向北先减后增D.由南向北先增后减 7.影响上述气温分布总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D.人类活动 8.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①处气温为22 ℃,仅考虑海拔因素,山峰甲处气温() 图2 A.低于18.4 ℃ B.在18.4 ℃—19 ℃之间 C.等于19 ℃ D.高于19 ℃ 9.下列有关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气温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北半球的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 D.同纬度的不同地点气温完全相同 10.下图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图3

A.①B.② C.③D.④ 1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③回归线附近降水都少℃沿海地区降水都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绵阳中考]下图为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12~13题。 图4 12.甲、乙两地中() A.冬季气温甲地低于乙地 B.年温差甲地小于乙地 C.甲地降水集中于夏季 D.乙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13.甲、乙两地位于() 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 C.寒带地区D.高山地区 14.下面三个大洲的轮廓图中,加点地区的气候类型均为() 图5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读某城市气候资料,回答15~16题。

初中七年级地理: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first section "Weather and Climate"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

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吧。” 投影:第四章世界气候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师:1、播放“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回答天气变化快还是慢?)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学生通过读书来回答)。 投影: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师:“天气是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练习题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练习题 下列说法指天气的是(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昆明四季如春 C.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D.秋高气爽 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者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当北京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时是( ) A.晴朗天气B.阴雨天气C.阴转晴天气D.晴转阴天气 2010年10月23日12时55分,我国的卫星云图上,福建沿海呈现出何种颜色,显示出台风“鲇鱼”已经登陆() A.绿色 B.白色 C.蓝色D.黄色 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所进行的活动相对应的是( ) A、B、C、D、 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中的东风指东南风,下列天气符号表示六级东南风的是()A、B、C、D、 近年来,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原因是() A.太阳辐射增强B.海洋影响增大 C.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D.各地降水量减少 6.一年中陆地平均最低气温南半球出现在( ) A.七月B.一月C.八月 D.二月 7.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大洲是() A.亚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非洲 8.右图是同一天内测得的三次气温数值,这一天平均气温是( ) A.10℃ B.20℃C.15℃D.45℃ 9.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 C.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 D.温带地区降水多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doc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 2017-04-09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

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 2017-04-09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和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资源拓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知识能力 1.读漫画《妈妈,我怕!》,该漫画反映了( ) A.地壳下沉 B.全球变暖 C.水土流失 D.填海造陆 2.“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人才走。”恶劣天气不仅影响了交通运输,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不利。这段话反映的天气是图中的( ) 3.读九江市某日的天气预报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日可能会出现霜冻现象 B.该日天气是多云转小雨 C.该日适合组织登山活动 D.学校操场上的国旗向西北方向飘扬 4.天气符号表示( ) A.多云 B.晴 C.阴 D.小雨 5.下列符号中,正确表示风力6 级东北风的是( ) 6.能正确描述下图所示赤峰市某日天气情况的是( ) A.多云转阴,气温14℃~28℃,南风 4 级 B.多云转阴,气温14℃~28℃,北风 4 级 C.阴转多云,气温14℃~28℃,北风 4 级 D.晴转多云,气温14℃~28℃,南风 4 级

7.(2018 北京中考改编,6,★☆☆)北京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下图为某同学在纪念馆正门前拍摄的照片。据图判断当时的天气是( ) 某星期日,小明同学收听到关于第二天(星期一)的天气预报:晴转阴,气温2℃~6℃,降水概率20%。据此回答 8—10 题。 8.“晴转阴”用天气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 9.星期一这天( ) A.下雨的可能性不大 B.下雨的可能性大 C.不可能下雨 D.绝对有雨 10.星期一这天小明上学时最合适的着装是( ) A.薄毛衣 B.棉衣 C.衬衣 D.短袖衫 11.下列做法不利于减轻雾霾影响的是( ) A.少开私家车出行 B.春节期间多放鞭炮 C.清明节不烧纸钱 D.建筑工地洒水降尘 12.下图中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搭配恰当的是( ) 13.千百年来,人们出门看天,靠的是祖祖辈辈观察、积累流传下来的天气知识。根据下列现象,结合生活经验,判断可能不会降水的是( ) ①星星布满天②燕子低飞③蟑螂乱飞④蜘蛛织网⑤蚂蚁搬家 A.①②⑤ B.①④ C.③④ D.②③⑤ 14.某年2 月下旬,雾霾天气长时间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生产生活中,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 )

中图初中地理七上《3第3节 天气与气候》word教案 (3)

第三章第三节天气和气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学会正确使用天气述语。 2、学会识读卫星云图、城市天气预报图。 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培养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天气及其影响,明确天气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并让学生养成趋利避害的观念。 2、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3、学会寻找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引发兴趣,并将学会的知识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1、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 2、学会识读卫星云图、城市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 风力风向图标等的含义 教学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并注意预报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让每个中国人都备感自豪的大事。让我们一起回顾让世人传为佳话的两个情景:10月12日,酒泉,“天降瑞雪,银装素裹;雪停天晴,成功发射!”。10月17日,内蒙古主着陆场。“轻风拂面,朗月当空;垂直着陆,自主出舱。”真是天赐良机,天公作美啊。 因此,众多的评论都一致认为这次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天气预报对神六问天的成功所起的作用重要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章第三节天气和 气候第二课时”。打开书本P79页。 板书:第三章第三节天气和气候 过渡;一般而言,人们比较常用的是看电视天气预报。现在让我们来观看一则天气预报。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天气预报一般播报什么信息?如果你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你首先要掌握那些知识? 活动:学生观看之后,交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天气与气候专题 (中国地理) 我国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在春分日这一天,测得该校操场上旗杆在不同时间的影长,其数据如下表,已知旗杆长为10.72m。回答1--3题。 (tan43≈0.933,tan45≈1,tan47≈1.072,tan49≈1.150 ) 1. 该学校所在位置的地理坐标为 A.(45°N,135°E)B.(43°N,105°E) C.(49°N,120°E) D.(47°N,90°E) 2. 该校所在地区著名的农产品是 A.瓜果和葡萄B.棉花和花生C.小麦和玉米D.柑桔和油菜 3.当北京时间分别为12时、13时和14时,该活动小组观察到旗杆的影子分别指向A.西北、正北和东北B.正西、正北和正东 C.西北、西北和正北D.正北、东北和正东 4.据表可知,西北地区的气温与东北地区的气温比较 A.全年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高B.全年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 C.夏季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高D.冬季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 5.造成两个地区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的差异B.海拔高度的差异 C.日照时数和地形类型的不同D.太阳高度角的不同 6.乌鲁木齐比长春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比较高B.海拔比较低 C.气候的大陆性强D.气候的海洋性强 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相关资料”,做7—9题。 7.下列地点中,位于该地形区内的是

A.30°N,105°E B.23.5°N, 105°E C.40°N, 120°E D.45°N,125°E 8.该地形区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以上,主要原因是该地形区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9.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冬季气温低B.土壤贫瘠C.热量不足D.光照不足 读我国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单位:℃)完成10-12题 10.图中显示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1.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D.大气环流 12.图中,a、b两处的气温 A.a<28℃、b>16℃ B.a>28℃、b>16℃ C.a>28℃、b<16℃ D.a<28℃b<16℃ 读右图“我国某地降水量(实线)与蒸发量(虚线)的季节变化曲线”。完成13—14题。 13.该地为我国的()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D.南部沿海地区 14.乙时期内,在我国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①华北地区——暴雨②北方地区——寒潮 ③东南沿海地区——台风④黄河中、下游地区—— 干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图2为我国某平原城市P及其附近地区12月28日北京时间8时的气温水平分布图,此时该城为西北风3~4级,读图回答15~17题。 15.假如,此时P城正值日出时分,该日P城的夜长是 () A.9小时B.12小时 C.15小时D.16小时 16.有关该城市天气的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 ①此时P城区为晴朗多云天气 ②此时P城区气压迅速降低 ③此时P城的西北郊风力强于东南郊 ④此时P城区雨过天晴,气温逐渐回升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①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