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三章血液

第三章血液

第三章血液
第三章血液

第三章血液

【教学内容】

掌握: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液凝固、血型的概念;

2.红细胞生成的原料及生成的调节;

3.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与止血功能;

4.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及其基本过程;

5.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6.体内的抗凝物质及纤溶;

7.临床输血的原则。

熟悉:

1.血液的主要理化特性:血液的粘度、血浆渗透压、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2.血型的分类机临床意义。

了解:

1.血液的组成;

2.血浆的化学成分;

3.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正常值。

一、填空题

1.血清和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没有_________。

2.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_________,血浆的比重主要取决于_________,红细胞的比重_________血浆。

3.溶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_________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

4.血浆渗透压主要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5.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__________,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是__________。

6.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_________,一次急性失血超过总量的_____,人体各种生命活动将会受到明显影响。

7.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它是构成血浆_________渗透压的主要部分。

8.根据血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特征,一般把造血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三个阶段。

9.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高低可用_________表示。

10.低温储存较久的血液,血浆内钾离子浓度_________,红细胞内钾离子浓度__________,这是由于红细胞膜上__________活动极度降低的结果。

11.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这种形状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

12.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

13.在红细胞生成过程中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4.调节红细胞生成最重要的激素是__________。

15.正常人血小板数量是_________,当血小板数减少到__________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16.血小板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7.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________,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以________统一编号。

18.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都需要_________的参与。按始动因子的来源不同,凝血过程包括__________性凝血和_________性凝血两条途径。

19.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0.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血型。

二、名词解释

1.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

2.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3.血浆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4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5.红细胞凝集

6.生理性止血(Physiological hemostasis)

7.血清(blood serum)

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9.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10.血型(blood group)

12.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三、选择题

A型题

1.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

A.调节血管内外水的交换

B.调节细胞内外水的交换

C.维持细胞正常体积

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E.决定血浆总渗透压

2.下列哪项为等张溶液

A.0.85%NaCl溶液

B.10%葡萄糖溶液

C.1.9%尿素溶液

D.20%甘露醇溶液

E.0.85%葡萄糖溶液

3.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

A.血浆蛋白含量

B.渗透压的高低

C.红细胞数量

D.白细胞数量

E.NaCl的浓度

4.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

A.血浆蛋白含量

B.红细胞数量

C.白细胞数量

D.血小板的数量

E.NaCl的浓度

5.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

A.不含血细胞

B.蛋白含量低

C.Na+含量高

D.K+含量高

E.Cl-含量高

6.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

A.纤维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白蛋白

D.血小板

E..Ca2+

7.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

A.体积

B.表面积

C.数量

D.比重

E.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8.影响红细胞沉降率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细胞的

A.体积

B.形态

C.数量

D.比重

E.叠连

9.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下降可引起红细胞

A.变形性减弱

B.渗透脆性减小

C.悬浮稳定性增大

D.血沉降低

E.血红蛋白含量增大

10.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雄激素

B.雌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促红细胞生成素

E.生长激素

11.血液凝固的最后一个步骤是

A.纤维蛋白溶解

B.纤维蛋白的激活

C.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D.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

E.因子Ⅷ的激活

12.血液凝固的内源性激活途径与外源性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别在于

A.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

B.凝血酶激活过程

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

D.有无血小板参与

E.有无Ca2+参与

13.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A.因子Ⅻ

B.因子Ⅱ

C.因子Ⅹ

D.因子Ⅶ

E.因子Ⅰ

14.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抑制因子Ⅹ的激活

C.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D.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

E.抑制血小板聚集

15.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水解

A.因子Ⅴ

B.因子Ⅱa

C.因子Ⅻ

D.因子Ⅰ和Ⅰa

E.因子Ⅳ16.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A.因子Ⅰ

B.因子Ⅱ

C.因子Ⅲ

D.因子Ⅶ

E.因子X

17.在凝血过程中激活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凝血因子是

A.因子Ⅱa

B.因子Ⅲ

C.因子Ⅳ

D.因子XⅡa

E.因子XⅢa

18.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

A.加速因子Ⅶ复合物的形成

B.加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C.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D.激活因子Ⅻ

E.促进血小板聚集

19.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因为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

A.磷脂酶A2

B.环氧合酶

C.血栓素合成酶

D.前列环素合成酶

E.过氧化酶

20.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

A.ADP

B.TXA2

C.PGI2

D.胶原

E.凝血酶

21.血管损伤后血小板血栓能正确定位于损伤部位有赖于血小板的哪项特性

A.粘附

B.聚集

C.收缩

D.吸附

E.释放

22.血凝块的回缩是由于

A.纤维蛋白收缩

B.红细胞叠连

C.白细胞变形

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

E.红细胞破裂

23.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

A.A抗原

B.B抗原

C.AB抗原

D.H抗原

E.C抗原

24.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含有

A.C抗原

B.A抗原

C.D抗原

D.E抗原

E.B抗原

25.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A.运输O2和CO2

B.缓冲功能

C.参与生理止血

D.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E.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26.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分析此人的血型为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Rh阳性

27.在某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中加入足量组织因子和Ca2+后血浆凝固时间仍明显较正常人延长,该患者可能缺乏下列哪种物质

A.Ca2+

B.因子Ⅻ

C.因子Ⅺ

D.血小板

E.因子Ⅴ

28.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其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将

A.增快

B.下降

C.正常

D.无变化

E.无法判断

29.某患者在胃大部分切除后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原因是对哪项物质吸收障碍A.蛋白质

B.葡萄糖

C.维生素B12

D.脂肪

E.铁

30.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皮肤粘膜常自发性出现出血点和紫癜,主要是由于

A.不易形成止血栓

B.血管不易收缩

C.不能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D.血凝块回缩障碍

E.血液凝固障碍

31.Rh阴性母亲,其胎儿若Rh阳性,胎儿易患

A.血友病

B.白血病

C.红细胞增多症

D.新生儿溶血病

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型题

A.红细胞比容

B.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C.血浆球蛋白含量

D.血浆白蛋白含量

E.血浆NaCl含量

1.血液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

2.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决定于

A.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血小板

3.处于抵御化脓性细菌入侵第一线的细胞是

4.可释放组胺引起过敏症状的细胞是

A.因子Ⅴ

B.因子Ⅶ

C.因子Ⅷ

D.因子Ⅹ

E.因子Ⅻa

5.可增强Ⅸa活性的是

6.可增强Ⅹa活性的是

7.与纤溶酶原的激活有关的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8.能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的是

9.能释放组胺酶的是

10.能释放肝素的是

X型题

1.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

A.缺乏纤维蛋白原

B.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C.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D.含有大量的清蛋白

E.以上都不是

2.如果某男是B型血:

A.他的基因型可以是AB型

B.他的父亲可以是O型血

C.他的孩子不是B型血就是O型血

D.如果他的妻子是B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B型或O型

E.如果他的妻子是O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B型或O型

3.小血管损伤后,生理止血过程包括:

A.受损小血管收缩

B.血小板聚集形成止血栓

C.受损局部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

D.血管壁修复、伤口愈合

E.以上都对

4.正常人的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凝固的原因有:

A.血液流动快

B.血管内膜光滑完整

C.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

D.有抗凝血物质存在

E.以上都不对

5.血浆蛋白主要生理功能有:

A.多种代谢物的运输载体

B.缓冲血浆PH变化

C.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D.参与生理性止血

E.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6.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物质是:

A.爆式促进因子

B.促红细胞生成素

C.雄激素

D.生长激素

E.甲状腺激素

7.引起血沉加快的因素有:

A.白细胞增多

B.血浆球蛋白增多

C.血浆白蛋白减少

D.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

E.血浆磷脂增多

8.凝血酶的直接作用是:

A.激活因子ⅩⅢ

B.使纤维蛋白原水解成纤维蛋白单体

C.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

D.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稳固的纤维蛋白多聚体

E.抑制纤溶酶活性

9.下列哪种情况能使试管中的血液延缓凝血:

A.血液中加入草酸钾-

B.将血液置于有棉花的试管中

C.加入肝素

D.将试管置于冰水中

E.将试管壁涂上石蜡油,再放入新鲜血液

10.生理性血小板致聚剂有:

A. ADP

B.肾上腺素

C. 5-HT

D.细菌

E.病毒

11.生理性抗凝物质有:

A.抗凝血酶

B.蛋白质C系统

C.草酸钾

D.肝素

E.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四、问答题

1.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有哪些作用?

2.试述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

3.简述血浆渗透压的种类及意义。

4.简述红细胞沉降率及其影响因素。

5.简述各类白细胞的功能。?

6.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7.试比较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始动因子及其在凝血中的作用。

8.输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9.血液凝固和红细胞凝集二者有何不同?

10.简述Rh血型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11.间述纤溶系统的组成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12.如有一Rh阴性血型的妇女怀有Rh阳性的胎儿,产后需要输血时为何不能接受Rh阳性人的血?

答案与题解

一、填空题

1.纤维蛋白原

2.红细胞数量,血浆蛋白含量,大于

3.数目

4.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5.7.35—7.45,NaHCO3/H2CO3

6.7%-8%,20%

7.血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白蛋白,胶体

8.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

9.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10.升高,降低,钠泵

11.气体进入,可塑变形

12.运输O2和CO2

13.铁,蛋白质

14.促红细胞生成素

15.(100—300)×109/L,50×109/L

16.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吸附

17.凝血因子,罗马数字

18.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生成,Ca2+,外源,内

19.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抑制物

20. A, B ,AB, O, Rh阴性,Rh阳性

二、名词解释

1.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2.血浆晶体渗透压是指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

3.血浆胶体渗透压是指由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4.血细胞比容指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

5.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液滴加在玻片上并使之混合,则红细胞可凝集成簇。这一现象为红细胞凝集。

6.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7.血凝块回缩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清。

8.红细胞沉降率是指将盛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简称血沉。

9.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10.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称为血型。

三、选择题

A型题

1.A

2.A

3.C

4.B

5.B

6.B

7.E

8.E

9.A 10.D 11.C 12.A 13.A 14.D 15.D 16.C 17.A 18.C 19.B 20.C 21.A 22.D 23.D 24.C 25.A 26.D 27.E 28.C 29.C 30.C 31.D

B型题

1.A

2.D

3.A

4.B

5.C

6.A

7.E

8.C

9.B 10.C

X型题

1.ABC

2.BDE

3.ABC

4.ABCD

5.ABCDE

6.ABCDE

7.BCD

8.AB

9.ACDE 10.ABC 11.ABDE

四、问答题

1.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血液在组织液与各内脏器官之间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从而维持内环境中物质浓度相对稳定。

(2)血液对内环境某些理化性质的变化有一定得缓冲作用,如缓冲代谢物质引起的PH变化。血液还可吸收大量的热量而使体温不至于升高。

(3)血液通过与毛细血管外的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可反映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微小变化,这些变化刺激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有关感受器,为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系统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

2.用盐析法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大类,用电泳法又将前两者分为白蛋白、前白蛋白及α1、α2、α3、β、γ球蛋白。

血浆蛋白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运输功能:如运输脂溶性维生素、激素等;②形成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③缓冲功能:白蛋白和它的钠盐组成缓冲对,和其他缓冲对一起,缓冲血浆PH的变化;④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如补体系统和免疫抗体都是属于血浆球蛋白;

⑤参与生理止血功能。⑥营养功能

3.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由于晶体物质可以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而难于透过细胞膜,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而胶体物质分子量大,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正常血容量。

4.将抗凝血置于一个垂直的小玻璃管(分血计)中,由于红细胞比重较大,可因重力而下沉。

但正常时下沉十分缓慢,红细胞这种持续漂浮于血中不易下沉的特性叫悬浮稳定性。而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mm)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红细胞沉降率愈小,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

红细胞呈双凹碟形,表面积与容积之比较大,因而与血浆产生的摩擦力大,使之不易下沉。若红细胞发生叠连,它们的总外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减小,因而摩擦力减小,下沉加快。叠连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血浆的性质。一般血浆白蛋白增多可使血沉减慢,而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增多可使血沉加速、血沉在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等)加快。

5.中性粒细胞:具有变性、游走和吞噬异物的能力,主要对付细菌。

单核-巨噬细胞:具有运动能力和吞噬能力,主要对付细胞内致病物,如病毒、疟原虫、真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多种活性物质,主要有组织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和肝素。这些物质一方面可引起哮喘、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症状,同时又将嗜酸性粒细胞吸引过去,聚集于这一局部。

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能产生针对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引起免疫反应,呈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被激活后,获得抗原特异性,参与细胞免疫。

6.血液凝固是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形成。

8.输血的基本原则:“同型输血,异型慎输”。(1)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育龄期妇女和需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是Rh血型相合。(2)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分别加在一起,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前者为交叉配血的次侧,后者为交互配血的主侧,因为主要应防止供者的红细胞上的抗原被受者血清抗体凝集。判断交叉配血的结果后应掌握以下原则:①两侧均无凝集反应,可以输血;②主侧凝集,不管次侧是否凝集,绝对不能输血;

③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可少量、缓慢输血。

9.血液凝固是由许多酶参与的酶促生化反应,血液凝固时生成纤维蛋白,网罗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使血液变成不流动的凝胶。

红细胞凝集是抗原抗体反应,通过血型抗体与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结合,使红细胞彼此结合成团、不能分开。在补体作用下溶血。

10.有D抗原的人为Rh阳性,没有D抗原的人为Rh阴性。

无论Rh阳性血,还是Rh阴性的血均不存在天然抗体。但Rh阴性者如果接受Rh阳性血,在Rh抗原刺激下,Rh阴性人的血清中可出现抗Rh抗体。当Rh阴性的人再次接受Rh阳性血时,其血清中已有的抗Rh抗体会与输入的Rh抗原发生凝集反应,这是Rh血型临床意义的第一点。

Rh血型临床意义的第二点是:如果Rh阴性的妇女孕育了Rh阳性胎儿,若之前输过Rh阳性血,第一胎就要出现胎儿溶血,在分娩时,胎儿红细胞的Rh抗原有可能通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抗Rh抗体。当母亲再次孕育了Rh阳性胎儿时,母亲的Rh抗体(属IgG可

通过胎盘)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的Rh抗原结合,发生凝集反应,造成胎儿溶血性疾病。

11.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溶酶原),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激活物和抑制物。纤溶酶原在激活物作用下变成有活性的纤溶酶,后者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分解成小片段,而使血栓溶化,抑制物则抑制纤溶酶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膜表面经常有低水平的纤溶系统活动以降解可能出现的少量纤维蛋白,保持血液的流动性。纤溶系统可溶解血栓,防止它们阻塞血管,另外还可溶解组织内的血凝块,有利于伤口愈合。

12因为Rh阴性血的孕妇在怀有Rh阳性胎儿时,该孕妇血液中可产生抗Rh抗体,分娩时,胎儿的红细胞可大量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大量抗Rh抗体。产后如接受Rh阳性人的输血,很有可能使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产生严重后果。

药店血液制品管理制度-全

血液制品经营管理制度 一、质量管理人员职责 (一)质量副总经理职责 1、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协助总经理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等及有关法律、法规,对血液制品的经营行使质量否决权。 2、负责建立有效的质世管理体系,并使血液制品的经营符合GSP相关规程。 3、牵头组织编制和修订血液制品经营管理制度,并监督该制度在日常经营工作中的实施,确保血液制品质量管理制度幕到实处。 4、指导质验收、养护和质查询工作,接受企业内部有关血液制品的质技术问题咨询。 5、重视公司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开展质量管理教育,培养企业质量管理队伍,奠定质量管理基础。 6、处理公司日常经营中涉及血液制品质管理的一切事务。 (二)质管部经理职责 1、在质量副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协助质量副总经理认真贯彻各种有关药品质量的政策、法规等,全面负责血液制品经营过程中的质量工作。 2、组织制定和修订血液制品经营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经营各环节的操作程序,经总经理及质量副总经理签裴颁发后负责组织实前并检查监督。 3、指导各部门实施各项血液制品经营管理制度。 4、负责协调部门之间血液制品经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5、负责血液制品首营品种、首营企业的审批。 6、负责主持血辖制品质量分析和质量问题的处理工作。 7、负贵血液制品不良反应信息的处理及报告工作。 (三)质量管理员职责 1、依据血液制品经营管理制度,制定本部门的血液制品质量工作计划,并协助部门领导组织实施。 2、负责定期检在血液制品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措施。 3、负责处理血液制品质查询事务,对客户反映的问题及时查出原因并迅速予以答复解央,填写质量查询登记表。 4、负责血液制品质信息的管理工作,经常收集有关血液制品质量的意见及建议,组织传递反馈。 5、负责不合格血液制品报损前的审核及报废处理的监督工作。 6、收集、保管好血液制品的质量比文件、档案资料,督促各岗位做好各种台账、记录,保证血液制品质地管理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7、及时填报血液制品质量统计报表和各类质信息处理单。 二、血液制品管理制度 (一)血掖制品购进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血液制品的采购,保证所购血液制品质量合格。2.适用范围:适用于血液制品的采购进货。 3.责任人:采购员、质量管理员。 4.规定内容: 4.1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及其它法律法规,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强血液制品购进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把好血液制品购进质地关。

第三章血液

1. 50Kg的成年男性其血液总量和血浆量分别约为: A.2500ml和1000 ml B.5000ml和2500ml C.3500ml和2000 ml D.4500ml和2000ml E.60000ml和3500ml 2.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 E.与血浆中无机物的容积之比 3. 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B.主要由白蛋白组成 C.与血浆容量有关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 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量增加 4. 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白蛋白B.葡萄糖C.球蛋白D.NaCl E.KCl 5. 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A.0.1%NaCl B.5%葡萄糖 C.2%尿素D.5%葡萄糖盐水 E.9%NaCl 6. 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 A.血浆蛋白含量B.红细胞数量 C.白细胞数量D.红细胞的叠连 E.NaCl的浓度 7. 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是: A.组织液胶体渗透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D.血浆白蛋白浓度 E.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 8.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主要是: A.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B.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C.维持血管内外电解质的含量D.使水分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E.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交换,维持血容量 9. 影响血管内外水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渗透压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E.血浆的粘滞性 10. 血浆蛋白量显著减少时,可引起: A.血浆渗透压显著降低B.组织液生成增多 C.淋巴回流量减少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E.有效滤过压下降 11. 血浆中何种物质浓度改变时,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A.血浆NaCl 浓度升高B.血浆球蛋白浓度下降 C.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D.血浆A/G比值增大 E.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 12. 与红细胞的许多生理特征有密切关系的是: A.红细胞的数量B.血红蛋白的含量

血液循环知识点 2

一、血液 实物展示:血液分层 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 血量约为3.5~4.0升。构成血液的成分有液态的血浆,以及各种血细胞。这 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血浆――55% 血液 血细胞45% 白细胞 2、实验:观察血涂片 红细胞(red cell )――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称血红蛋 白,使血液呈现红色。 血红蛋白特点: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易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的动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white cell )――有细胞核,比红细胞数量少。人体内有多种白细胞。 白细胞的功能:能保护身体免受病患,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淋巴 细胞还参与机体的抗传染功能有关。 血小板(platelet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伤口感染时, 血液中的白细胞会聚集在伤口处,吞噬入侵的细菌,而“脓”就是死亡了的白细胞和细菌。 血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人体内的血细胞每时每刻经历着衰老、死亡和再生。红细胞每秒更新200多万个,大约60天左右全身的红细胞会更换一半。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讨论:根据人体血液中血细胞的正常值,你认为这张报告单已告诉我们此人哪些指标不正常。 结论:可能患有炎症(白细胞数量偏高)和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偏低)。 二、小结

血液的功能――血液具有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预防保护作用,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八上第三章:常温下,以皮肤的直接散热为主;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并且可以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口径改变血流量来调节体表温度。) 第2课时简案 一、心脏 1、观察心脏(呈现一个解剖好的猪心)――位于人体胸中部偏左下方,心肌有力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 向全身。心脏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能够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只能向一个方向开的瓣膜(房室瓣)分别隔成上下两个腔,整个心脏可分为4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心室与动脉间的瓣膜(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围绕在心脏上的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二、血管 步骤见书P157 四、血液循环 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体循环过程: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过程: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讲述: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将血液输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同时由于体循环路线较肺循环长得多,因此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 动脉血:含氧量高,血呈鲜红色; 静脉血:含氧低,血呈暗红色。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不断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

血化验报告单(内容清晰)

血化验报告单 1、葡萄糖:GLU正常值3.80——6.10葡萄糖高是糖尿病标志,糖尿病易诱发多种并发症:1、肠胃功能紊乱:大便干稀不定; 2、眼病:视力模糊,眼底出血、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 3、心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脑出血、脑血栓、失眠、冠心病、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等; 4、肾病: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淡、尿蛋白、肾炎水肿、尿毒症; 5、神经末梢病变:手脚麻木、发凉、神经痛、关节痛等; 6、糖尿病足病:下肢溃溃疡、坏疸等。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①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严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②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③一过性低血糖反应引起血糖波动,增加了治疗的难度。④反复发生低血糖会动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为了防止低血糖昏迷,糖尿病患者平时注意随身带两样东西:一样是“病人卡”,说明自己的姓名、所患疾病名称、用药情况、家庭住址等;另一样就是食品或糖果,必要时吃上以迅速改变低血糖状态,但千万注意不要用甜味剂食品治疗低血糖。心血管系统功能受损,表现心率加快,脉压增加,静息期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大脑皮层受抑制,可发生意识朦胧,定向力识别力渐丧失,嗜睡、振颤、精神失常等,当皮层下受抑制,骚动不安,瞳孔散大,强直性惊厥等,甚至瘫痪,血压下降。眼睛、肾脏:出现视网膜剥离,眼底出血。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加重肾损伤害。 2、尿素氮:BUN2.9——8.2尿素氮和血肌酐同是肾功能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尿素氮数值的高与低反映着肾脏功能的好与坏。血尿素氮高有两种情况。最常见的是肾功能不全,包括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21.4mmol/L(60mg/d1)即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一。解决尿素氮高,就必须从这种病理原因出发,对因治疗才能彻 底。

血液制品使用管理制度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UIYANG 血 液 制 品 使 用 管 理 制 度 内一科

血液制品使用管理制度 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 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目前,血液是一种稀缺资源,血液制品资源有限,虽进行严格检测,但仍具有传播疾病的风险,不当输注血液制品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血液制品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血液制品使用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指征 血液制品限用于有生命危险或需要改善生活质量而其它手段、方 法不可替代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输注血液制品,如治疗或预防血液成分的减少或丢失,应尽量选用血液制品替代物。 2、血液制品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需求,合理选择血液制品的种类。选择血液制品时, 要保障来源合法性。安全的血液制品来自无偿献血者和国家法定的采、供血机构。商业来源的血液制品传播疾病的风险最高。 3、避免输注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 在输注血液制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输注情况,避免可能发生的 任何不良反应,并做好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二、血液制品的管理制度 1、全血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管理要求。 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 员会,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来源管理 医疗机构临床治疗所使用的全血及血液成分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输注前经过交叉配血检测,确定与受血者相容。医疗机构因应急用血需要临时采集血液时,必须遵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 (2)程序管理 制定包括全血及血液成分库存管理(包括用血计划、入库、复核、保存等),患者用血需求评估,输血治疗告知程序,输血前实验室检查,输血申请(包括血液成分选择,填写申请,血样采集,输血科接收并审核等),输血前交叉配血检测,全血及血液成分的发放,临床 输注管理(包括核对、输注、监测等),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评估 及处理,输血治疗效果评估等临床用血各阶段的操作程序。 (3)人员管理 输血相关医护人员应掌握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 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以及其它血液替代品或相关药物等。临床输 1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 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凝血因子(clotting factor) 2.(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3.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 4.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 5.生理性止血(physiology hemostasis) 6.血浆(plasma) 7.血清(serum) 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9.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10.血量(blood volume) 11.血型(blood group) 12.ABO 血型系统(ABO bood group system) 13.红细胞渗透脆性(RBC osmotic fragility) 二、填空题 14.正常人血浆的pH 值为,它取决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的比值。 15.根据血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特征,一般把造血过程分为、和等三个阶段。 16.正常人血小板数量是,当血小板数减少到以下时,可出现紫癜。17.血液和组织中参与凝血的物质称为,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以统一命名。18.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都需要的参与。按始动因子的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包括性凝血和性凝血两条途径。19.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和。 20.ABO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四种血型;Rh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和两种血型。 21.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和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它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 22.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这种形状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样例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样本 一、缺铁性贫血(IDA)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35.5%,红系占54.5%,粒红比值为1.54:1。 3、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晚幼红增生尤其明显,细胞体积小,胞浆蓝 染,胞浆量少,边缘不整齐,成熟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4、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比值形态无异常改变。 5、淋巴系统正常,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成群分布,形态正常。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正常。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易见,三五成群分布,形态正常。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一),外铁(一)网织红计数:正常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缺铁性贫血。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AA)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占26.8%,红系占10%,粒红比值为2.68:1。 3、红系增生减低,幼稚红细胞形态无异常改变,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4、粒系增生减低,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升高,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可见。 8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分布减少,体积小。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减少。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3、血小板分布减少,呈散在单个分布。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升高,外铁正常 网织红计数:减少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血液检验报告单

血液检验报告单 1、红细胞计数(RBC) 男:×10 ×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10 ×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10 ×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XX0/mm3)。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嗜酸性粒细胞:(%-5%)。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3%-8%)。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

病理学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淤血是静脉性充血,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 动脉性充血:大体:色鲜红,体积增大肿胀,温度增高;镜下:细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淤血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重要而常见的为肺和肝淤血。 静脉性充血(瘀血): 重要器官瘀血: (1) 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竭。长期肺淤血时,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肺质地变硬,加之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肺呈棕褐色,故称为肺褐色硬化;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高度扩张淤血,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红细胞,并见巨噬细胞。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

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的心力衰竭细胞。 (2) 肝淤血:多见于右心衰竭。长期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淤血坏死.肝细胞缺氧、受压而变性、萎缩或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在肝切面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图纹,形似槟榔.故有槟榔肝之称。如肝淤血长时间存在可形成淤血性肝硬化,镜下可见:静脉、毛细血管扩张 第三节血栓形成 一、概念: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析出、黏集、凝固成为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血栓形成后可溶解或脱落。脱落后形成血栓栓子,可引起栓塞和梗死。可机化和再通。 二、形成条件 1.心血管内膜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1) 血流缓慢: (2) 涡流形成3.血液凝固性增高 静脉比动脉发生血栓多4倍,下肢比上肢多3倍。 四种血栓的比较 类型形成条件主要成分形态特征 白色血栓 (pale ~)血流较快时,主要见于心瓣膜 血小板 白细胞 灰白、波浪状、质实、与瓣膜壁血 管相连

混合血栓 (mixed ~)血流缓慢的静脉,往往以瓣膜囊或 内膜损伤处为起点 血小板 红细胞 粗糙、干燥、圆柱状、粘着、灰白、 与褐色相间 红色血栓 (red ~)血流缓慢甚至停滞的静脉,静脉延 续性血栓尾部 红细胞 纤维蛋白 红、湿润、有弹性、但易干枯、脱 落 透明血栓 (hyaline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循环 纤维蛋白 血小板 镜下可辨 再通:在血栓机化的过程中,由于血栓收缩或部分溶解,使血栓内部或血栓与血管壁之间出现裂隙,这些裂隙与原有的血管腔沟通,并由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覆盖,形成新的血管腔,这种使已被阻塞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的过程称为再通。 第三节栓塞 一、栓塞与栓子的概念 循环血液中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堵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形成栓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二、血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血栓栓塞是各种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占99%以上。 1.肺动脉栓塞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栓子常栓塞于肺动脉。由于肺组织有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双重血液供应,故较小血管的栓塞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栓子较大,栓塞于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或栓子数目多,造成肺动脉分支广泛栓塞,则可导致急性肺、心功能衰竭,甚至发生猝死。 2.体循环动脉栓塞左心及体循环动脉系统的血栓栓子,可引起全身口径较小的动脉分支的阻塞,但以脑、肾、脾、下肢等处最为常见,引起器官的梗死。 第四节梗死infarction 一、概念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流阻断,侧支循环不能迅速建立而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 三、类型和病理变化 1.贫血性梗死发生在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和脑组织。因梗死灶含血量少,故呈灰白色。梗死灶的形态取决于该器官的血管分布,如脾、肾的动脉呈锥形分支,故梗死灶也呈锥形,尖端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肠系膜血管呈扇形分支,故肠梗死呈节段状;冠状动脉分支不规则,故心肌梗死灶形状不规则,呈地图状。

血液制品管理制度

血液制品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院血液制品的采购、保存和使用行为,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使其符合使用目的所要求的各项标准,提高医院血液制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参照《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关于贯彻执行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的通知》,以及WHO关于血液制品使用的建议、规范和标准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医院的医疗、护理、技术、药剂工作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 第二章血液制品及其不安全因素 第三条血液制品指由健康人的血液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成分,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为血液制品。如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冻干人凝血酶等。 第四条血液制品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 1、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各种血液制品是救死扶伤的重要药品,保证其安全使用是首要问题。各种血液制品都是用经对个体献浆员采血后,再大批混合的人血浆制造的,难免被献浆员的血液中所

携带的各种病原体,特别是被有关病毒所污染。如果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对污染不进行严格监测和有效地加工处理,病毒或其核糖核酸则不能被有效地灭活、祛除。这样的血液制品经临床使用具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因此血液制品本身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不容忽视,否则造成的严重后果是难以挽回的。 2、国内外大量文献已公认,人血或血液制品携带并传播的病原体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毒(AIDS.HIVI/2)、人类嗜淋巴细胞I/II型病毒(HTLV1/2),此外还有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丁型肝炎病毒(HDV)、甲型肝炎病毒(HAV)、人类细小病毒(HPV)和雅克病病毒(CJDV)、梅毒、锥虫病、弓形体等。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是HIVI1/2、HBV和HCV的污染,因为这三种病毒感染率高,而且危害特别严重。 第三章血液制品的验收和保管 第五条血液制品的验收:药品供应严格按照有关药品检查验收制度、程序对血液制品进行验收,每一批血液制品必须随货附有该批血液制品的盖有生产商原印鉴的《质量合格检验报告书》。第六条血液纸制品的保管: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对热光冷非常敏感,必须严格遵循生产商规定的环境条件储存。应在冰箱或冷库中储备适宜数量的完全冷冻的冰袋,以备停电、出差、运输等情况下使用。药学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冰箱、冷库使用技术规范》,按先进先出的原则摆放和发放血液制品。药剂科在发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二、填空题1.运输功能、缓冲功能、调节体温、防御和免疫功能、生理性止血功能 2.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3.晶体物质、NaCl、蛋白质、白蛋白 4.300mmol/L、不变、正常 5.降低 1.血液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2.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3.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由形成的,特别是;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由形成,特别是。 4.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静脉输入0.85% 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血细胞形态_______。 5.若血浆中的白蛋白数量减少,即使保持血浆蛋白总量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A 2.B 3.A 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白蛋白 B.α1-球蛋白 C.α2-球蛋白 D.γ-球蛋白 E.纤维蛋白原 2.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氯化钾 B.氯化钠 C.碳酸氢钾 D.钙离子 E.碳酸氢钠 3.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白蛋白减少 B.血浆血蛋白增多 C.血浆球蛋白增多 D.血浆球蛋白减少 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4.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B.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C.与血浆容积的百分比 D.与白细胞容积的百分比 E.与血管容积之比 5.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 ) A.8% B.10% C.12% D.14% E.16% 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1.ABC 2.ABCDE 3.ABCE 4.ABDE 5.BDE 18.ABC 19.AD 1.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 ) A.缺乏纤维蛋白原 B.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C.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D.增加了白蛋白 E.增高了血浆晶体渗透压 2.血液的生理功能有( ) A.运输功能 B.缓冲功能 C.防御保护功能 D.调节体温 E.参与生理 止血和血液凝固 3.下列关于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 B.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C.血液的颜色是由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所决定的 D.血浆蛋白均由肝脏产生 E. 血液的比重在1.050~1.060之间,红细胞数越多,血液比重越大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试题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一、是非题 1、在一个采血浆区域内,只能设置一个单采血浆站。() 2、单采血浆站可以采集血液或者将所采集的原料血浆用于临床。() 3、《单采血浆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核发。() 4、开办血液制品经营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 5、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不得向其他任何单位供应,原料血浆。() 一、是非题 1.√ 2.× 3. √ 4. √ 5. √ 二、填空题 1、《血液制品管理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以及。

2、国家实行单采集血浆站、设置的制度。 3、单采血浆站必须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及制度。 4、严禁血液制品的生产单位出让、出租、出借以及与他人公用。 5、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监督管理。 二、填空题 1. 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2. 统一规划 3. 消毒管理疫情上报 4. 《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 5.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三、单选题 1、单采血浆站只能向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应原料血浆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2、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处理经复检不合格的原料血浆,必须在下,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予以销毁,并做好记录。 A、省级药品监督员 B、市级药品监督员 C、省级卫生监督员 D、市级卫生监督员 3、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单采血浆站、检查的频次为 A、一年一次 B、一年二次 C、一年三次 D、一年四次 4、单采血浆站有下列情形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A、采集中规定区域内的供血浆者或者其他人员的血浆的 B、向医疗机构直接供应原料血浆或者擅自采集血液的 C、重复使用一次性采血浆器材的 D、以上均是

看懂血液化验报告

看懂血液化验报告 为什么化验单上有不同的单位和参考值? 这是一个较为专业化的问题。由于化验项目很多,化验方法也各异,因此使用的表达化 验值的单位也有所不同。 现行的两大单位系统分别称为质量浓度单位,也就是我们以前使用的习惯单位或称为传 统单位,另一个既是国家推选的法定计量单位――以物质浓度为基础的国际单位制(SI 制)。具体体现在不同实验室发出的化验单上就表现为同一个检验项目有了两个不同的数值 和不同的单位,为了便于横向比较,往往需要通过一些换算才判断两个结果的高低,给大家 提供一个换算公式及常用检验项目换算表,以方便广大患者。 传统单位参考值×换算系数=SI制参考值(加SI制单位) SI制参考值÷换算系数=传统单位参考值(加传统单位) ▲看懂血液检查报告 1.血液的成份 白血球为已成熟的细胞,有动力及吞噬细菌的作用;而红血球之成熟者为无核细胞,其功 用为携于氧气及二氧化碳;血小板主要之作用与血凝固有关。 2.血液的一般检查 检验项目正常值 红血球计数(RBC) 男性:(4.0~5.5)×1012/L (400~500万/ul) 女性:(3.5~5.0)×1012/L(350~500万/ul) 血红蛋白(Hb) 男性:120~160g/L (12~16g/dl) 女性:110~150g/L (11~15g/dl) 白血球计数(WBC) (4.0~10.0)X109/L 4000~10,000/ul 白血球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5~5% 嗜碱性粒细胞 0~6% 淋巴细胞 20~35% 单核细胞 1~8% 血小板计数 (100-300)X109/L (100,000~300,000/ul) 百分率: 0.5~1.5% 网织红血球计数绝对值:(24~84)X109/L (2.4~8.4万/ul) 红血球沉降率(ESR) Westergren法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出血时间 Duke法:1~3分 IVY法:0.5~6分 凝血时间玻片法:2~5分试管法:4~12分 3.数字代表意义 *红血球计数

血液制品检查要点 20190615

血液制品检查要点整体结构及示例 一、概述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血液制品定义,分类;当前研究进展。 二、目的 三、原则要求 四、检查依据 五、血液制品生产工艺概述 血液制品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

六、检查要点 6.1质量管理系统 6.1.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企业应当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运用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对于血液制品而言,应重点关注控制病毒污染、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6.1.2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要点 现场检查应关注但不限于: 1)机构与人员、培训 应建立有与血液制品生产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 配备有足够数量及资质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并接受必要的培训,建立培训档案; 关键人员符合相应资质要求; 接触血浆的储运、生产、检验、质量管理人员接种相应疫苗的情况; 建立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建立人员健康档案。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体表有伤口、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 2)工作职责 应有文件明确规定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的职责,物料放行、血浆放行、产品放行的职责明确。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参与所有与质量有关的活动,负责审核与生产、检验和质量保证体系相关的所有程序。 3)文件管理体系: 应对文件管理全过程建立操作规程,并按操作规程制定和管理血液制品生产相关的一系列文件。 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稳定性考察、确认、验证、变更等其他重要文件应当长期保存。 4)风险评估 应建立质量风险管理或风险评估的程序文件,至少在偏差处理、变更控制、制定验证方案等可能出现质量风险的活动中规定须进行风险评估。 5)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报告 应对原辅料、生产工艺、检验方法、已批准或备案的药品注册所有等变更进行回顾分析; 应对所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批次,重大偏差及相关的调查、所采取的整改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回顾分析; 应对稳定性考察的结果及任何不良趋势,所有因质量原因造成的退货、投诉、召回及调查,相关设备和设施的确认状态进行回顾分析; 应对工艺环境、工艺用水进行回顾分析; 应当对回顾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估,提出是否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或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的评估意见及理由,并及时、有效地完成整改。 重点关注工艺稳定性评价及产品质量趋势分析。 6)投诉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管理。 相应的记录、评估、调查和处理情况,是否启动纠正措施,相关产品的处理。 应按照要求定期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良反应情况。 7)退货与召回 退货记录,对因产品质量原因退货的评估(必要时进行延伸检查); 当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时,是否及时启动并迅速实施召回程序; 对退货/召回产品的处理; 建立召回管理规程,定期检验召回系统有效性。 8)偏差记录、评估、调查、处理 当发生无菌检查阳性结果和培养基模拟灌装失败、异常结果或趋势、关键设备、

血液检查实验报告doc

血液检查实验报告 篇一:血型测定实验报告 血型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学习ABO型血的鉴定原理和方法。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了解抗原抗体反应。 二、实验原理: 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 和抗B两种抗体。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 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 或/和B抗原。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见表4-3-1-1)三消毒采血针;载玻片;消毒棉签;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75%乙醇;受检者血液四、实验步骤 (1)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A及B,并分别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细胞悬液制备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 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采血

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接触。 (4)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 10~30min后观察结果。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先用肉眼看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可见红细胞聚集成团。 (6)判断血型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五、实验结果: 我们组本次实验中,载玻片1左边为抗B型定型试剂,呈淡红色,未发生凝聚;右边为抗A型定型试剂,血液在试剂中凝结,试剂较清亮。该受试者1血型为A。 载玻片2左右边的试剂内的血液皆不出现凝结现象,受试者2为O型血。 六、实验讨论: 1.实验中要分清牙签,不要用一牙签一端同时在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搅拌,以免造成抗体试剂不纯。 2.实验中我们组发现15分钟后没有出现血凝现象,可用牙签轻轻搅拌一会儿,有些载玻片上就不现了血块,但有些经搅拌后仍不出现血凝现象,表示确实不含相应的抗原。篇二:血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XX医院生物制品、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生物制品、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院血液制品的管理,进一步规范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生物制品管理规定》、《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修订本管理办法。 一、血液制品的管理 (一)管理组织 1、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我院血液制品的统筹、监督和管理,血液制品安全与合理使用列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2、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等法规和文件要求,加强对血液制品的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 (二)采购与遴选 1、血液制品由采购中心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部门不得从事血液制品的采购、调剂活动。因特殊情况,患者需使用非采购中心采购供应的血液制品,必须严格执行《湖南航天医院患者自带药品管理规定》。 2、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血液制品,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血液制品品种。 3、确因疾病治疗需求,对未列入医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品供应目录的血液制品,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须严格执行医院相关规定。 4、为保证我院使用的血液制品的质量,凡在我院使用的生物制剂,其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经营企业必须通过GSP认证。同时,经营企业必须提供以下证件或资料,以留存备查。 5、加盖经营企业公章的生产企业GMP证书复印件及药品经营企业GSP证书复印件; 6、经营企业必须与我院签订药品购销质量合同,同时提供加盖公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并有企业法人签章或签字的企业

第三章血液循环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教材重点提示及目的要求 [教材重点提示] 一、充血和淤血 (一)充血 1.概念因动脉血流入增多引起器官和组织的细动脉和毛细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充血。因发生在动脉,故又称动脉性充血。 2.常见的充血类型 (1)生理性充血在生理情况下,为适应器官和组织生理需要和代谢增强需要而发生的充血。 (2)病理性充血 1)炎症性充血由于致炎因子的刺激,导致轴突反射和炎症介质的作用,引起局部组织的细动脉扩张充血。2)减压后充血当机体局部器官和组织长期受压后,血管张力降低,一旦压力突然解除,受压组织内的细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形成局部充血。 (4)侧支性充血指缺血组织周围吻合支动脉开放引起充血。 3.病理变化及后果 肉眼:充血的器官和组织内血液含量增多,体积轻度增大。局部组织色泽鲜红。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功能活动增强。 镜下: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 动脉性充血为暂时性血管反应,一旦原因去除后,即可恢复正常,对机体影响不大。在少数情况下可引起血管破裂出血,如脑动脉硬化。 (二)淤血 1.概念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和组织的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淤积,称淤血。因其发生在静脉,故又称静脉性充血。 2.原因 (1)静脉受压因各种原因压迫静脉,使静脉血管腔狭窄或闭塞,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相应器官或组织发生淤血。 (2)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内血栓形成或栓塞时可阻塞静脉,引起淤血。 (3)心力衰竭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右心衰竭引起肝、脾、胃肠道等体循环淤血。 3.病理变化和后果 肉眼:淤血的器官或组织呈暗红色或紫蓝色,发生在皮肤、粘膜时常呈紫蓝色,故称为紫绀。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切面湿润多血。淤血处温度降低。 镜下:淤血区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还可伴水肿。 淤血的后果取决于淤血的范围、淤血的部位、淤血的程度、淤血发生的速度以及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淤血严重时常会出现以下后果:①淤血性水肿及出血。②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③淤血性硬化。 4.重要器官的淤血 肺淤血肺泡腔内出现水肿液,甚至出血,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出现褐色颗粒,称为心力衰竭细胞。后期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器官逐渐变硬,称为肺褐色硬化。 肝淤血肝小叶中央带细胞萎缩,周边带发生脂肪变性,肝切面呈现黄红相间的槟榔状花纹,称为槟榔肝。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加上组织内网状纤维胶原化,器官逐渐变硬,形成淤血性肝硬化。 二、出血 1.概念血液从血管或心腔流出的现象,称为出血。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出血可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出血时血液流出体外,称外出血。若血液进入器官、组织或体腔则称为内出血。 2.原因和类型

解读血液报告单

一步一步解读血液报告单 血常规检查 一般来说,血常规检查是用来衡量血液变化的化验项目,它能反映出身体是否受到了感染,而且还能够简单判断感染的是病毒还是细菌。另外,它还可以反映人体的营养状况,如有没有贫血等。下面就介绍血常规化验单中关键的几项。 白细胞 参考范围:(4~10)×10`9/L 白细胞增高常见于各种细菌感染、炎症、急性失血、急慢性传染病。明显增高时应去医院排除白血病。 白细胞减少可见于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肺炎等;某些细菌性感染如伤寒;放射性物质及化学疗法的影响;营养不良,机体失去防御能力时;血液病变,如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白细胞减少症等。 红细胞 参考范围:(3.50~5.50)×10`12/L 红细胞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脱水、烧伤、肺心病、高原气候)。 红细胞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血红蛋白 参考范围:110~160g/L 血红蛋白生理性升高常见于高原居民、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恐惧等情况;病理性升高常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肺疾病、血管畸形等疾病。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生理性减少包括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红细胞压积 参考范围:0.350~0.500L/L 红细胞压积的测定有助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当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时,红细胞压积也会有相应的增加。临床上常用于了解脱水病人的血液浓缩程度,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 平均红细胞体积 参考范围:80.0~10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参考范围:27.0~34.0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参考范围:320~360g/L 均红细胞体积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一起可用于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诊断中。 淋巴细胞百分比 参考范围:20.0~40.0%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试题

.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试题 姓名:部门:得分: 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 1.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的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和血液制品的生产、 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 2. 单采血浆站由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设置或者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 政部门设置,专门从事单采血浆活动,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 3.《单采血浆许可证》应当规定有效期。 () 4. 严禁单采血浆站采集非划定区域内的供血浆者和其他人员的血浆。() 5. 供血浆者健康检查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6.原料血浆是指由单采血浆站采集的专用于血液制品生产原料的血浆。 ()

7. 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和血液制品的价格标准和价格管理办法, 由国务院物价管理部门制定。 () 8. 国家实行单采血浆站统一规划、设置的制度。 () 9. 原料血浆经复检不合格的,不得投料生产,并必须在市级药品监 督员监督下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予以销毁,并作记录。 () 10.严禁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出让、出租、出借以及与他人共用《药品 生产企 . . 业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 ()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 1.为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和,制定本条例。() A、《传染病防治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C、《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D、《血站管理办法》 2.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日起施行。()

A、1996年10月30 B、1996年12月30 C、2003年6月16 D、2003年8月14 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核准的全国生产用原料血浆的需求,对单 采血浆站的制定总体规划。 () A、布局、数量 B、布局、规模 C、布局、数量和规模 D、布局、数量、类别 和规模 4. 下列属于设置单采血浆站条件的有:() a.具有与所采集原料浆相适应的单采血浆机械及其他设施; b. 具有与所采集原料血浆相适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c. 具有与所采集原料血浆相适应的场所及卫生环境; d. 具有识别供血浆者的身份识别系统; e. 具有对所采集原料血浆进行质量检验的技术人员以及必要的仪器 设备。 A、abce B、abcd C、acde D、abcde 5.《单采血浆许可证》由卫生行政部门核发。() . . A、县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