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02变量控制与实验设计A.ppt.Convertor

02变量控制与实验设计A.ppt.Convertor

02变量控制与实验设计A.ppt.Convertor
02变量控制与实验设计A.ppt.Convertor

Chapter 2

变量控制与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hychology

大纲补充:心理学实验与理论

心理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实验范式(朱版教材)

实验逻辑(邓版教材)

实验与理论的关系(坎版教材)

心理实验含义与基本形式

心理实验

含义

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自变量,观察心理现象或行为的变化,从而确定变化产生的原因。

基本形式

因素型实验(what):所研究的行为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函数型实验(how):某个因素如何影响所研究行为?

B

Experimental paradigms

Stroop paradigm

任务

念字,即把屏幕上呈现的一行字从左向右一个一个的大声念出来

唱色,即把屏幕上呈现的一行字的书写颜色从左向右一个一个的大声说出来Experimental paradigms

红绿蓝黄蓝绿黄红绿红黄蓝

绿红黄蓝绿红黄蓝黄红蓝绿

绿红黄蓝绿红黄蓝黄红蓝绿

蛋草花天鹅海墙火竹金菜叶

Experimental paradigms

Stroop effect

当颜色词的颜色信息与词义信息不一致时,颜色命名会受到词义信息的干扰。其原因是词汇命名是自动化加工过程,而颜色命名是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过程。

可用来研究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大脑两半球差异等。

实验范式

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

B

Experimental logic

实验逻辑

从总体中抽取两个相等样本,一个为实验组,一个为控制组。实验组接受某种实验处理,而

控制组未接受,随后对两个样本中个体的心理活动水平进行观测并比较。如果两个样本的观测结果出现差异,其原因只能是实验处理引起的。

B

Experiment and Theory

Theory

理论是解释多个事件的一组相关表述。

表述越少,解释的事件越多,则理论越好。如万有引力定律、责任扩散理论。

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理论是由一系列的实验结果归纳而成的。

理论可以预测新的实验结果。

Chapter 2

OUTLINE

变量及其控制

实验效度

实验设计

实验信度

§1 变量及其控制

IV的种类与控制

IV的种类

作业(刺激)变量:操纵词频、图形颜色、给老鼠的食丸数量,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环境变量:操纵被试与刺激之外的环境变量,如照明、噪音、是否有外界干扰等。

被试变量:被试本身的特性,如性别、年龄、左右利手等。

§1 变量及其控制

IV的种类与控制

IV的操纵

下操作定义:相貌越好看,对异性的吸引力越大。

【Operational definition:一个概念由它的测定程序来下定义。如智力用IQ分数来代表。】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2,若非线性,则至少3个水平

§1 变量及其控制

DV的种类与控制

DV的指标

行为学指标:反应的速度或时间、准确率、次数、难度等。

认知神经科学指标:皮肤电、脑电、眼动注视点、bold信号等。

主观指标:被试的口语记录。

§1 变量及其控制

DV的种类与控制

DV的操纵

反应控制:通过指导语把被试的反应控制在研究者设想的方向。

选择恰当的指标:客观、信度、效度、区分度。

客观:下操作定义。

信度:多次测量一致性高。

效度:能测到想要的反应。微笑的次数测吸引力?

区分度:避免量程限制。ceiling effect & floor effect

§1 变量及其控制

区分度不高的例子

Ceiling effect

因变量指标:实验结束后被试再次应邀参加实验的概率。

Floor effect

因变量指标:实验结束后被试约会女主试的概率。

以下情况属于哪种?

多看美剧能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初中英语考试?

专业八级考试?

§1 变量及其控制

特殊的EV

来自主试

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来自被试

要求特征,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

解决办法

Double-blind experiment

让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真实目的,从而避免来自实验者和被试的额外变量的影响。§1 变量及其控制

EV的控制

elimination method

如双盲实验,隔音室

相貌实验:不用同性恋被试

缺点:不能推论到有额外变量的情况(外部效度)

§1 变量及其控制

EV的控制

constant method

如实验的场地、时间、照明,被试的性别、年龄等

相貌实验只用年龄相当的大学生

缺点:不能推论到额外变量的其他水平(外部效度)。

§1 变量及其控制

EV的控制

matching method

使参加不同实验处理的被试相匹配。

相貌实验:迷人or俗气,男女被试各一半

缺点:被试难以完全匹配。

§1 变量及其控制

EV的控制

randomization

被试:总体中的每个成员参加某一实验处理的概率相同,平衡被试间的个体差异。分两步实现:

总体

§1 变量及其控制

EV的控制

randomization

刺激呈现和实验编排的顺序:让被试学习20个单词,10个为名词,10个为动词。可用随机化法编排单词顺序;或被试要参加10个实验,实验顺序按照随机化方法排列。

具体方法:

抽签:学号尾号为2的同学参加学生手册考试

随机数字表:具体用法见张版统计教材和邓版教材

§1 变量及其控制

EV的控制

counterbalancing method

常用于刺激呈现或实验编排的顺序

ABBA和拉丁方(实验设计部分)

§1 变量及其控制

EV的控制

statiscal control

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

剔除极端值:标准按照前人研究制定。

协方差分析:将额外变量作为协变量

§1 变量及其控制

EV的控制

statiscal control

协方差分析举例:阅读困难儿童的干预

实验组

前测

干预

后测

控制组

前测

后测

§1 变量及其控制

B

§2 V alidity

效度定义

有效性: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分类

Internal validity

External validity

Statistical conclusion validity

Construct validity

Internal validity

内部效度定义

由于系统误差的存在,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者IV与DV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影响因素

历史因素:

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例如,记忆实验中,被试实验结束后有意复述,使回忆成绩提高。

Internal validity

影响因素

成熟:

实验过程中,被试生理或心理的发展影响实验结果。

例如,临床疗法实验中,被试症状减轻可能不是疗法本身的作用。

Internal validity

影响因素

选择:

被试选取时未采用随机分组,被试个体差异混淆了实验处理对因变量的影响。

例如,两种教学方法,新方法针对实验班级,传统方法针对普通班级。

被试流失:

某些关键被试退出实验,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例如,想通过实验证明某种药物会提高老鼠的记忆力,结果吃药的老鼠大批死亡。Internal validity

影响因素

测验经验(练习效应、学习效应):

被试对心理测验形成应答技巧,使结果变好。

疲劳:

实验时间较长时,被试疲劳会使实验结果下降。

统计回归:

某些极端被试会自然出现成绩向中间回归的趋势,不一定是由实验处理造成的。

极端高分者后测比前测下降

极端低分者后测比前测提高

Internal validity

影响因素

主试-被试相互作用:

实验者效应、被试的要求特征。

测量工具的稳定性:

实验仪器、工具、材料等如果不够稳定,会给实验结果带来误差。

External validity

外部效度定义

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的程度。

影响因素

实验情境人为性:

高控制情境—现实生活

被试样本代表性:

黄山学院大一学生—大学生

测量工具局限性:

四级成绩—英语熟练程度

Statistical conclusion validity

统计结论效度定义

统计方法适切性会影响统计结论的有效性。

影响因素(统计教材、孟版教材)

统计检验力:

样本过小;

α值越小;

因变量标准差过大。

以上三种情况会降低统计检验力,易犯二类错误。

所选统计方法是否满足前提条件:

如总体应为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等条件。

Construct validity

构想效度定义

所研究变量在理论构想上的全面性。

提高方法(孟版教材)

自变量操作定义符合其理论定义

因变量采用多种指标

如焦虑:心跳次数、皮肤电、主观评定问卷。

多种研究方法互补

如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

B

§3 experimental design

实验设计

相关术语

Factor:IV(主试的相貌,被试性别)

Level:IV的值(迷人/俗气;男/女)

Treatment = factor * level =2*2=4

Main effect:相貌的不同水平引起的DV差异

性别的不同水平引起的DV差异

Interaction:在多因素实验设计中,一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受另一个因素的影响。Simple effect: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在另一个因素某个水平上的变异。

§3 experimental design

Interaction举例(虚拟数据):

§3 experimental design

Simple effect举例(虚拟数据):

§3 experimental design

实验设计的分类(杂乱,需看多本教材)

根据被试接受的实验处理

被试间(组间)、被试内(组内)

根据实验控制的程度

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

根据自变量的多少

单因素、多因素

根据额外变量的控制方式

随机化、随机区组、重复测量

OUTLINE

被试间

被试内

真实验设计

单因素

完全随机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与拉丁方设计

重复测量设计

多因素实验设计

小样本设计

准实验设计……

Between-subjects design

一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举例:加工深度影响记忆效果

程序:让被试看一张词表。A组被试评定对单词的喜爱程度;B组被试判断该单词是否包括字母e。给出前三个字母,要求再认。

材料:呈现单词computer;

测验com__(computer,combat,comedy)

自变量:加工深度(两个水平)

因变量:再认成绩

Between-subjects design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模式

Between-subjects design

多因素被试间设计举例: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

任务:让被试看一张词表。

A组喜好评定并记住单词;

B组喜好评定但不记单词;

C组检索字母并记住单词;

D组检索字母但不记单词。

AB两组给出前三个字母,要求再认。

CD两组给出前三个字母,要求填出第一个想到的单词。Between-subjects design

多因素被试间设计举例: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自变量:加工深度(喜好评定/字母检索)

记忆方式(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因变量:记忆成绩

结果

Between-subjects design

两因素被试间设计模式

Between-subjects design

评价

优点

每个被试接受一种处理,避免了练习效应的影响。

缺点

需要被试量较大;

被试之间的个体差异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个体差异解决办法:随机分组、匹配分组

B

Within-subject design

一个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举例:听觉反应时与视觉反应时比较

程序:让被试进行两种任务。听觉反应时任务要求听到纯音按键,视觉反应时要求看到光点按键。

自变量:感觉通道(两个水平:听觉/视觉)

因变量:反应速度

Within-subject design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模式

Within-subject design

两因素被试内设计举例:听觉与视觉反应时左右手差异

程序:让被试进行四种任务。听觉反应时任务和视觉反应时均分为左手按键和右手按键。

自变量:感觉通道(听觉/视觉)

反应手(左/右)

因变量:反应速度

Within-subject design

两因素被试内设计模式

Within-subject design

评价

优点

需要的被试量较小;

基本排除了被试个体差异的影响。

缺点

某些自变量不适合,如被试变量;

一个被试所做实验次数多,实验时间长,容易引起练习效应、疲劳效应等;不同实验处理可能会互相干扰,顺序效应。

顺序效应解决办法:ABBA、拉丁方

Within-subject design

ABBA

单因素:视觉、听觉反应时

视听听视视听听视视听听视视听听视

多因素:视觉、听觉反应时;左右手

左手:视听听视

右手:视听听视

右手:视听听视

左手:视听听视

Within-subject design

拉丁方

B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单因素实验设计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一个自变量,两个以上水平,将被试随机分为几个组,每组被试接受其中一种处理(被试间设计)。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B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一个自变量,两个水平

统计方法一:差异分数t检验

统计方法二:协方差分析

实验组:R O1 X O2

控制组:R O3 O4

随机分组前测实验处理后测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优点

随机分组控制了被试的个体差异;

控制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前测到后测期间,除实验处理以外的变量的影响;

使用前测可以保证随机分组的有效性。

缺点

前测可能会对后测有影响。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一个自变量,两个水平

统计方法:后测t检验

实验组:R X O2

控制组:R O4

随机分组实验处理后测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优点

与前测后测设计相比,排除了前测对后测的影响。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一个自变量,两个以上水平

统计方法:one-way anova

评价同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A组:R X1 O1

B组:R X2 O2

C组:R X3 O3

随机分组实验处理后测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基本模式

利用随机分组或匹配分组排除个体差异

B

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一个自变量,两个以上水平,一个被试额外变量。将被试按照额外变量分为若干区组。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举例:生字密度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变量分析

自变量:生字密度

(1/5 1/10 1/15 1/20)

因变量:阅读理解成绩

额外变量:学生的智力水平,按照智力测验成绩分为4个区组,每个区组4个学生

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一般模式

区组间个体差异越大越好,区组内被试尽量同质

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评价

优点:比完全随机设计更有效地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缺点1:区组内被试难以同质;

缺点2:自变量与区组变量之间不能有交互作用。

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的三种情况

每个区组只有1个被试,接受所有处理。

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的三种情况

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的三种情况

每个区组有多个被试,但每个被试接受所有处理。

拉丁方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与拉丁方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

将一个额外变量变为区组变量,通过统计处理来消除其影响。

拉丁方设计

当有两个额外变量时采用拉丁方设计。

拉丁方设计

举例

背景

一项单因素(A)研究有三个水平:a1,a2,a3。

限于实验室条件,某研究每天只能做3个被试。

不在同一天测试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可以将测试日期作为区组变量。这是随机区组设计。

拉丁方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模式

拉丁方设计

举例

背景

一项单因素(A)研究有三个水平:a1,a2,a3。

限于实验室条件,某研究每天只能做3个被试。

不在同一天测试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可以将测试日期作为区组变量。

每天参加实验的3名被试只能能分别在下午2点、3点、4点开始实验。而三个时间段也可能影响实验结果。这时需为拉丁方设计。

拉丁方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模式

B

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

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

定义:一个被试接受所有处理。被试内设计的一种。

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

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举例

8个学生看四篇文章,生字密度不同,一个学生看所有文章,测其阅读理解分数。

前提:一篇文章不会影响另一篇文章的阅读。

需要考虑的额外变量有:顺序效应,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控制办法:拉丁方

B

多因素实验设计

与单因素实验设计类似,分三种情况

多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即多因素被试间设计

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与拉丁方设计

同单因素

多因素重复测量设计

重复测量所有因素:多因素被试内设计

重复测量部分因素:多因素混合设计

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杨治良等(1981)的实验

目的:了解年龄对再认能力的影响

第一个IV是年龄,选取初中生年龄组和大学生年龄组。

第二个IV是实验材料,这里我们选取具体实物图形组和词组两个组。

DV取再认能力d‘作指标。

实验方法采用再认法,把被试者识记过的材料和没有识记过的材料混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

杨治良等(1981)的实验

结果解释

无交互作用:根据主效应。

随着年龄的增大,再认能力降低;

具体图画比词的再认效果好。

杨治良等(1981)的实验

结果解释:

有交互作用:主效应无用,需做简单效应检验。

重点关注年龄效应:

词的再认能力随着年龄增加无明显变化;

而具体图画的再认能力随年龄增加而显著降低。

杨治良等(1981)的实验

结果解释:

有交互作用:主效应无用,需做简单效应检验。

重点关注材料效应:

对初中生来说,词和具体图画的再认成绩没有很大差别;

大学生对具体图画的再认能力比词的再认能力低。

B

两因素被试内设计

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第二、五、六、七章在线测试

《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第02章在线测试 《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第02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07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已知某基孔制配合的最大间隙为+74μm,轴的上偏差为-20μm,则其配合公差为D A、74μm B、20μm C、37μm D、54μm 2、假若工件没有形状误差,其作用尺寸就等于(A )。 A、实际尺寸 B、实效尺寸 C、极限尺寸 D、 3、基孔制是基本偏差为一定孔的公差带,与不同(A )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A、基本偏差的 B、基本尺寸的 C、实际偏差的 D、 4、φ50H7的孔和φ50H6孔相比,其相同的极限偏差为(D )。 A、上偏差 B、配合公差 C、极限偏差 D、下偏差 5、标准公差值与(A)有关。 A、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 B、基本尺寸和基本偏差 C、公差等级和配合性质 D、基本偏差和配合性质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属于过盈配合的有(BEF)。 A、H6/js5 B、H7/u6 C、K7/h6 D、G7/h6 E、P7/h6 F、H6/n5 2、以下各组配合中,配合性质相同的有(BCE)。 A、φ30H7/f6和φ30H8/p7 B、φ30P8/h7和φ30H8/p7 C、φ30M8/h7和φ30H8/m7 D、φ30H8/m7和φ30H7/f6 E、φ30H7/f6 和30F7/h6。 3、决定配合公差带大小和位置的有(AB)。 A、标准公差 B、基本偏差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1、下图是某实验小组做的“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①实验中要求必须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②分析甲、乙两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 ③分析乙、丙两次实验现象,能否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为什么? 。 ④分析甲、丁两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若小华选用正确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下表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数据在所给坐标中作出摩擦力的大小f 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N 之间的关系图象。 ③根据图像可以得出f 与N 的关系是_______。 2、小明同学利用砝码、小桌、装有沙子的容 器等实验器材,做“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 实验,如图20甲所示. (1)保持小桌对沙子的压力不变,改变小 桌与沙子的接触面积,小明发现接触面积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浅,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有关. (2)保持小桌与沙子的接触面积不变,改变小桌对沙子的压力,小明发现压力越大,小桌陷 入沙子越深,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有关. (3)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的. (4)小明将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20乙所示,比较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 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请对此结论作出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10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 此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比较图①②③,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 小与 因素有关。 (2)在图③与图④中保持了 不变, 得到的结论是浮力大小与 有关。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请再举一个应用这种研究方法的实验: 。 (2)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得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① ② ③ ④ 图10

控制变量实验试题

控制变量实验试题 2016北京-28.(16分) 以Na 2SO 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滴管 0.2Na 溶液(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 2SO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 。 (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24SO - ,含有+223Cu Cu SO +-、和。 已知: 。 ① 用稀H 2SO 4证实沉淀中含有Cu +的实验现象是 。 ② 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 2+和23SO - 。 a .白色沉淀A 是BaSO 4,试剂1是 。 b .证实沉淀中含有Cu 2+和23SO - 的理由是 。 (3)已知:Al 2(SO 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24SO - ,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 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① 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 。 ② 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 .被Al(OH)3所吸附;ii .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ii 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 成立。 a .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步骤二: (按上图形式呈现)。 b .假设ii 成立的实验证据是 。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 。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 有关。 2015-28.(15分)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 “3222Fe 2I 2Fe I +-+ ++垐?噲?”反应中Fe 3+和Fe 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

3 mL 0.01 mol L 2O 溶液变浅 ii 略深 i.实验? 实验Ⅱ (1)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应达到 。 (2)ⅲ是ⅱ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ⅱ中 造成的影响。 (3)ⅰ和ⅱ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 2+向Fe 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ⅰ中Fe 2+向Fe 3+转化的原因: 外加Ag +使(I )c -降低,导致I -的还原性弱于Fe 2+。用右图装置(a 、b 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 K 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 作 极。 ② 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 型管左管中滴加0.01 mol·L -1 AgNO 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 。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ⅱ中Fe 2+向Fe 3+转化的原因。 ① 转化原因是 。 ② 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 (6)实验Ⅰ中,还原性:2I Fe -+>;而实验Ⅱ中,还原性:2Fe I +->。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 结论是 。 2014-28.(15分) 用FeCl 3酸性溶液脱除H 2S 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 )下电解pH=1的0.1 mol/L FeCl 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 、b 、c 代表电压值): (1)用KSCN 溶液检测出Fe 3+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Ⅰ中, Fe 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 -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 2将Fe 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0.005 mol L -14)3溶液约为1)KI

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22104030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复习要点 1.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和一般方法 (1)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质量控制。 (2)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分为共同性依据和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 (3)施工质量控制的一般方法包括质量文件审核和现场质量检查。现场质量检查的内容包括开工前的检查;工序交接检查;隐蔽工程的检查;停工后复工的检查;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以及成品保护的检查。检查的方法主要有目测法、实测法和试验法。试验法又分为理化试验和无损检测。 2.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施工质量控制的准备工作包括工程项目划分与编号以及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 (2)现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包括工程定位和标高基准的控制以及施工平面布置的控制。 (3)材料的质量控制要把好采购订货关、进场检验关以及存储和使用关。 (4)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包括机械设备的选型、主要性能参数指标的确定以及使用操作要求。 3.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技术交底书应由施工项目技术人员编制,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实施。交底的形式有:书面、口头、会议、挂牌、样板、示范操作等。 (2)项目开工前应编制测量控制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3)施工过程中的计量工作包括施工生产时的投料计量、施工测量、监测计量以及对项目、产品或过程的测试、检验、分析计量等。其主要任务是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传递,保证量值统一。 (4)工序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工序施工条件质量控制和工序施工质量效果控制。 (5)特殊过程是指该施工过程或工序的施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而得到充分验证,或万一发生质量事故则难以挽救的施工过程。其质量控制除按一般过程质量控制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作业指导书,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执行。(6)成品保护的措施一般包括防护、包裹、覆盖、封闭等方法。 4.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规定和方法 (1)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内容包括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验收和施工项目竣工质量验收。(2)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验收,是在施工过程中、在施工单位自行质量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3)施工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可分为验收的准备、初步验收(预验收)和正式验收。 一单项选择题

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习题答案

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尺寸精度及孔轴结合的互换性 1已知 基准孔与- 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及配合公差, 画出公差带图,并指明它们各属于哪类配合。 (I) :-30 鸚 (2) 叮-3。0Z ( 3) : '30 0豐 解:(1) X max = D max — d min =ES - ei=0.021 — (— 0.02)=0.041mm X min = D min — d max =EI — es=0- (— 0.007)=0.007mm Y max = D min — d max = El — es =O - 0.048= — 0.048mm Y min = D max — d m in =ES - ei =0.021 — 0.035= — 0.014mm Y maX - Y min 故属于过盈配合,公差带图略。 已知孔轴配合的基本尺寸为 50 mm,配合公差为T f = 0.041mm, X maX =+0.066mm,孔 公差为T H = 0.025mm,轴下偏差 ei= — 0.041mm,试求孔轴的极限偏差,画出公差带图, 说明配合性 质。 轴公差为:T S = T f — T H =0.041 — 0.025=0.016mm 因 T S = es — ei 故 es=ei — T S = — 0.041+0.016= — 0.025mm 因 X maX = D max 一 d min =ES -ei 即 0.066= ES+0.041 得 ES = 0.025mm 因 T H = ES - EI 故 EI=ES - T H =0.025 - 0.025=0mm 0.025 _0.025 故 孔为φ 500 轴为φ 50 -0.041 X min = D min — d max =EI — es = 0—(— 0.025)= 0.025mm 属于间隙配合,公差带图略。 3. 已知两根轴,其中:d 1 = φ 5mm, T SI =0.005mm, d 2 = φ 180mm, T S2 =0.025mm,试比较以上 两根轴 的加工难易程度。 解:方法一:不查表比较 1 d 1 = φ 5mm,属于 3?6 尺寸分段,d m1 = - 3* 6 =4.24 3 故 i 1 =0.45 4?24 +0.001*4.24=0.73mm d 2= φ 180mm,属于 120?180 尺寸分段,d m2 = ' 120* 180 =146.97 故 i 2=0.45' 146?97 +0.001*146.97=2.52mm 2 比较a 1及a 2的大小 X max - X min =0.034mm 故属于间隙配合,公差带图略。 (2) X max = D maX — d min =ES — ei=0.021 — 0.016=0.005mm Y max = D min — d max =EI — es=0— 0.028= — 0.028mm X max -Y max =0.033mm 故属于过渡配合,公差带图略。 (3) 2. 解: =0.034mm

控制变量法及其在初中物理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及其在初中物理中的运用 揭东县地都镇金都初级中学郑瑞群 在日常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讲的我都懂,可是一做习题我就不会。题目究竟是难还是容易呢?对中国学生来说,往往是再难的题老师讲过就容易,容易的题老师没讲过就难,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缺乏创造,缺乏学习、研究方法。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涉及到的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抽象、理想化、比较、类比、假说、模型、控制变量法等等。其中控制变量法几乎贯穿了整个物理教学和研究。控制变量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得到了特别广泛的应用,许多物理概念或规律的探索和推导,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教学,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难度最大,所以老师怎样教好这一方法,学生怎样掌握好这一方法,并且在解题中灵活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能深层次地理解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将有助于解决物理教学中“深、难、重”的问题,也能最大程度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它在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理解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多个因素(变量)的共同作用,将使研究变得复杂,也很难分析、寻找、总结研究对象与各个因素(变量)之间的关系。于是,

应该寻找一种研究对象与影响其变化的单一因素(变量)关系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学习物理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 学习和理解控制变量法,不能把这个名称和这种方法生硬、突然地抛塞给学生,而应该在实验和科学方法教育中渗透进行,在学生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揭示,并加以分析、说明,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能运用控制变量法。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导电体的电阻的大小同导电体的哪些特性有关时,可先故意将横截面积、长度都不同的一根镍铬合金丝和一根铜丝分别串入接有小灯泡的直流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灯泡发光的亮度,并问学生:刚才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电阻大小与导电体的某个特性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再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串入上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说明电阻大小同导电体的某种特性有关,结论同样是不能。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取怎样的两根金属丝串入上述电路来做这个实验,以研究导电体的电阻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根金属丝让他们选择。学生经过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回答:应取两根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有的同学说:应取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还有的说应取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一根铜丝和一根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比较。这时,教师可适时指出上述几种方法都可以,同时指出要研究电阻的大小同导电物质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种类这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间的关系,就要人为地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使它们相等,并指出这种实验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又如通过导体电流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这时应该控制电阻一定;通过导体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浅谈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系部专业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 年级班级12级工程管理班 姓名学号张亚林12000202019 指导老师李翔 完成日期2015年5月25日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系(部) 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工程管理学生姓名张亚林 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自2015年04月20日起至2015年05月25日止 三、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地点: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中的核心之一,我们应该认证对待,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 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对客户也是一中负责的表现。而这其 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质量意思和质量标准,如果这两方面得到重视,我想工程质量的 控制工作就已经完成大半了,工程控制大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工程施工过程的 严格把关,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检查工作,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来执行。二是工程完成后 的验收工作,这也是最后一个环节,应更加的重视,从大的方面排查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此逐个解决。这些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急 速的提高,这也会使得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对事物的要求也就 会更高了,那么对于工程的质量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挑战。因此。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指导教师李翔系(教研室) 系(教研室)主任签名批准日期 接受论文 (设计)任务开始执行日期学生签名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09 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分表 评阅人评定成绩: 评阅人签名: 年月日 答辩委员会意见: 委员签名:、、、 年月日 系分管主任签名(盖章) 年月日

ZHENGDA《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第01-07章在线测试DA27AN

恭喜,交卷操作成功完成!你本次进行的《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第01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20分(满分20分),本次成绩已入库。若对成绩不满意,可重新再测,取最高分。 测试结果如下: ? 1.1 [单选] [对] 优先数系中R5数列公比是(B )。 ? 1.2 [单选] [对] 标准化是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 D)。 ? 1.3 [单选] [对] 优先数系中R10数列包容(A)。 ? 1.4 [单选] [对] 检测是互换性生产的(A)。 ? 1.5 [单选] [对] 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 0,......,这是(B)优先数系。 ? 2.1 [多选] 无题,直接得到2分 ? 2.2 [多选] 无题,直接得到2分 ? 2.3 [多选] 无题,直接得到2分 ? 2.4 [多选] 无题,直接得到2分 ? 2.5 [多选] 无题,直接得到2分 ? 3.1 [判断] [对] 互换性生产方式不能应用于单件生产 2 ? 3.2 [判断] [对] 为使零件的几何参数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 1 ? 3.3 [判断] [对] 不完全互换性是指一批零件中,一部分零件具有互换性,而另一部分零件必须经过修配才有互换性。 2 ? 3.4 [判断] [对] 只要零件不经挑选或修配,便能装配到机器上去,则该零件具有互换性。 2 ? 3.5 [判断] [对] 检测是互换性生产的保证。1

恭喜,交卷操作成功完成!你本次进行的《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第02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20分(满分20分),本次成绩已入库。若对成绩不满意,可重新再测,取最高分。 测试结果如下: ? 1.1 [单选] [对] 零件同一表面不同部位的实际尺寸( C)。 ? 1.2 [单选] [对] 某孔、轴配合的最大间隙为+32μm,最大过盈为-25μm,配合公差为( B)。 ? 1.3 [单选] [对] φ50H7的孔和φ50H6孔相比,其相同的极限偏差为( D)。 ? 1.4 [单选] [对] 优先数系中R10数列包容(A)。 ? 1.5 [单选] [对] 数列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 0.00,......,是(B )优先数系。 ? 2.1 [多选] [对] 下列有关公差等级的论述中,正确的有(BC)。 ? 2.2 [多选] [对] 以下各组配合中,配合性质相同的有(BCE)。 ? 2.3 [多选] [对] 决定配合公差带大小和位置的有(AB)。 ? 2.4 [多选] [对] 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AD)。 ? 2.5 [多选] [对] 下列配合零件应选用基轴制的有(ABD)。 ? 3.1 [判断] [对] 实际尺寸较大的孔与实际尺寸较小的轴相装配,就形成间隙装配。 2 ? 3.2 [判断] [对] 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2 ? 3.3 [判断] [对] 公差是极限尺寸代数差的绝对值。 1 ? 3.4 [判断] [对] 偏差可为正、负或零值,而公差为正值。 2 ? 3.5 [判断] [对] 基孔制的间隙配合,其轴的基本偏差一定为负值。1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与控制方法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与控制方法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与控制方法提要:项目经理部有关人员根据工程需要于每月25号前编制月物资需用计划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交项目材料采购员,物资需用计划中需注明工程名称产品自合同范文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与控制方法 1采购要素控制 一、材料供应商的考察和选择 .根据工程物资的类别和要求,了解市场信息,初步确定供应商名单,组织有关人员对报选供应商进行考察,分析比较考察结果,确定满足要求的合格供应商; .考察范围:对钢材、砖、砌块、砼、防水材料、焊接材料、大宗装饰材料、安装设备、主要水暖电工器材等,需进行考察。 .考察内容:资质、信誉、业绩;生产供应能力;质量保证能力;产品质量;服务, 二、选择原则 有以下情况,可以直接选用:产品属于免检的;通过IS0认证或其他产品认证的;与本单位长期合作且产品质量和信誉好的。 三、《合格供应商名册》的编制和修改。 考察后确定的合格供应商名单编辑成册,报主管领导审批; 每年应根据对合格供应商评估和对新的供应商的考察结果,修改《合格供应商名册》,报主管领导者审批。

四、合格供应商控制 .项目部根据名册选定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项目部在采购完成后,填写《供货记他表》,详细记录供应商的履约情况、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将记录表交工程组; .对采购过程中不能履约,或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达不到要求时,项目部及时通知工程组,并提出处理建议。工程组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处理决定,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处理决定应及时发放至项目部。 五、采购计划 项目经理部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和审批 ①.项目经理部有关人员根据工程需要于每月25号前编制月物资需用计划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交项目材料采购员,物资需用计划中需注明工程名称产品、型号规格、数量、质量要求、需用时间等; ②.项目材料采购员根据物资需用计划和采购权限,把属顾客采购的物资需用计划报顾客代表、属材料部采购物资需用计划报公司材料部,属项目采购的物资,编制采购计划报项目经理审批后实施采购,并将采购计划报公司材料部备案。 ③.于设计变更和工程进度的高速导致物资需用计划变更时,可编制物资需用调整计划和采购调整计划,调整物资采购。 六、采购实施 .材料采购员根据已审批的采购计划,在《合格供应商名册》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采购; .采购方法可分为合同采购和非合同采购;零星采购或采购金额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doc

1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在初中物理学中,有许多探究性实验,常常要用到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此法不仅能较好地化解教学中的有些难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笔者撰此文,通过实例分析此法,以供参考。 一、“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方法分析 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如图1所示,可先控制电阻R不 变, 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依次发生变化,根据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关系得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然后再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 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变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图1 保持一个定值,改变电阻的阻值,根据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得出:在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从而总结出欧姆定律。 又如: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先控制电流与通电时间不变,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然后控制电阻与通电时间不变,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最后再控制电流与电阻不变,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出焦耳定律。 实验中,取R2=R3=R4=2R1,并将R1R2分别置于两个一端开口的密闭的有机玻璃盒内,将开口端用橡胶管与压强计相连,R1与R2串联如图2。接通电路后,电阻丝将盒内空气加热,通过压强计的液面差,可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再将R1改换成R3,同时将R4与R2并联仍接入电路中如图3。因通过R3的电流是通过R2电流的2倍,通过压强计的液面差,可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

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 一、名词解释 科技论文: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文字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科技管理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每开展一个新的研究项目或建设项目,投资者都要对投资效果进行预测,要多方周密地调查研究,寻找能够获得最佳投资效果的可行方案,以便为最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种调查研究叫可行性研究。 科技合同:科技合同(协议)是在科研、试制、成果推广、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服务等科技活动中,采用经济合同这一法律形式签订的契约,合同各方必须具有法人资格,才能签订科技合同。 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总体:是指考察的对象的全体。 试验指标:在试验设计中,根据试验的目的而选定的用来衡量或考核试验效果的质量特性 试验因素:凡对试验指标可能产生影响的原因或要素 正交试验设计:正交实验设计也称正交设计,是用来科学地设计多因素试验的一种方法。 填空。 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可把科技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 科技应用文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科技合同、和科技论文。 根据科技论文写作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为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后者又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 试验设计的三原则重复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 试验误差可分为三类,即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疏忽误差。 统计推断包括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 显著性检验方法,常用的有t检验、F检验、x2检验、μ检验等。 简答。 简述科技论文作用。 答:1.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和评审科技成果的重要依据。

课题: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探究中的运用

课题: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探究中的运用 一、设计思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实验部分的分值逐年提升,实验题注重实验的设计和评价,特别是在探究型实验重视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探究实验中最常用的一些方法,在近几年的中考及各区县模拟试卷中经常出现这些方法的分析、运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课题二、教学目标 ⑴学会寻找影响化学实验现象的各种因素;学会利用控制变量确定研究因素及探究方法;培养发散、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⑵在化学探究问题中,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的思路。 ⑶通过合作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运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化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

六、板书设计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探究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 明确:探究问题 寻找:影响因素 控制:其他因素 改变:研究因素 七、作业设计 1、研究铁丝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两根粗细相同的铁丝,分别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燃烧实验 B. 用两根粗细相同的铁丝,分别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燃烧实验 C. 用两根粗细不同的铁丝,分别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燃烧实验 D. 用两根粗细不同的铁丝,分别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燃烧实验 2、在四个烧杯中各装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10ml,测其温度。再将 6%、9%、12%、15%的盐酸各10ml分别加入上述的四个烧杯中,最后测量其温度。上述实验设计主要在研究下列哪一项关系………() A.酸的种类与中和反应快慢的关系 B.酸的种类与中和反应所放热量的关系 C.酸的浓度与中和反应快慢的关系 D.酸的浓度与中和反应所放热量的关系 3、某同学在学习“金属与酸的反应”时,设计了以下实验报告,请将该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试管、铁粉、铁片、镁片、5%盐酸、10%盐酸等。 【实验内容】取足量等体积的盐酸分别与a克下列各种金属反应。

浅谈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XXXXXX学院毕业论文 XXXXX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表 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建材管理与贸易)专业20102116 班 评审意见: 指导教师对学生XXX 所完成的课题为浅谈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的情况,完成情况的意见: 评分:平时成绩(百分制)论文成绩(百分制) 指导教师 年月日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组对学生所完成的课题为 的毕业设计(论文)经过答辩,成绩为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组负责人 答辩组成员 年月日总成绩(平时成绩20%+论文成绩30%+答辩成绩50%): 签字: 年月日 XXXXX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土木工程系2010216 班学生XX 学号XXXX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2013 年 3 月 1 日起至2013 年 6 月 4 日止 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XXXXXX学院 课题的背景、意义及培养目标 1.课题背景及意义:现阶段在建筑这个行业,很多地方都需要改进和更新,特别是在 质量管理与控制这方面,本文始终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进行了一定层次的分析和说 明,本文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也控制的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阐述,目的 就是为了增强我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意识,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验。 2.培养目标:培养熟练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知识,熟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相关 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能适应建筑一线的施工管理等职业岗 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题的基本要求(含技能技术指标) 1.将从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现在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建筑 工程质量发展趋势等几方面略述一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以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 的了解和对质量的意识 完成任务后提交的书面材料要求(图纸规格、数量,论文字数等) 书面材料由设计文本、设计图纸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1.文本部分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字数不少于4000字); 2.图纸部分包括满足施工要求的各类图表; 3.附录部分则有开题报告、计算机程序、外文翻译等。 主要参考资料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华章,2011,(12). [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常州工学院报.2008.

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第04章在线测试

《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第04章在线测试 《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第04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45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在生产实际当中用的最多的表面粗糙度符号是( )。 A、Ra B、Rz C、Ry D、tp 2、实测一表面实际轮廓上的最大轮廓峰顶至基准线的距离为10μm,最大谷低至基准线的距离为-6μm,则轮廓的最大高度值Ry为 A、4μm B、10μm C、16μm D、6μm 3、在零件图中,其轮廓表面粗糙度必须要标的指标是()。 A、高度特征值 B、间距特征值 C、形状特征值 D、任意值 4、表面粗糙度是一种()。 A、表面波纹度 B、位置度 C、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D、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5、通常规定表面粗糙度的评定长度是取样长度的()。 A、1至3倍 B、1至5倍 C、5至7倍 D、1至10倍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则零件的()。 A、耐磨性好 B、配合精度高 C、抗疲劳强度差 D、传动灵敏性差

E、加工容易 2、选择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时,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A、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应比非工作表面参数值大。 B、摩擦表面应比非摩擦表面的参数值小。 C、配合质量要求高,参数值应小。 D、尺寸精度要求高,参数值应小。 E、受交变载荷的表面,参数值应大。 3、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A、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微观性质的形状误差。 B、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宏观性质的形状误差。 C、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波纹度误差。 D、经过磨削加工所得表面比车削加工所得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大。 E、介于表面宏观形状误差与微观形状误差之间的是波纹度误差。 4、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在图样上应标注在()。 A、可见轮廓线上 B、尺寸线上 C、虚线上 D、符号尖端从材料外指向被标注表面 E、符号尖端从材料内指向被标注表面 5、当允许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所有实测值中超过规定值的个数小于总数的16%时,应在图样上标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 A、最大允许值 B、最小允许值 C、上限值 D、下限值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科学教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方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小学科学课中,加强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不紧能直观的对实验现象进行对比,还能提高学生的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科学素养。 下面我将分阶段年纪结合具体的课题来谈谈控制变量法怎么样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进行运用: 一、《怎样加快溶解》 师: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加快溶解的方法,那么这些方法真的能让肥皂溶解得更快吗? 我们就以搅拌为例, 想想该怎么做呢? 生: 将肥皂放入水中, 然后仔细的观察看看。 师: 这样我们就能看到搅拌能使肥皂溶解得更快吗? 生: 我觉得应该把肥皂放在水中, 然后搅拌。 师: 就一个杯子, 然后搅拌, 就能看出搅拌能使肥皂溶解得更快吗? 要比出搅拌能使肥皂溶解得更快, 该怎么做呢?。 生: 用两个杯子, 放两块肥皂, 一个搅拌, 一个不搅拌。 (确定搅拌这个变量) 师: 如果两块肥皂不一样, 能不能看出搅拌的那块肥皂溶解得更快? 生: 应该放两块一样的肥皂。 师: 什么样才是一样的两块肥皂? 生: 形状、大小都一样。 师: 恩,对。想比出搅拌能使肥皂溶解的更快还要注意什么? 生: 也应该准备两个一样的杯子。 生: 还应该装入一样多的水。 生: 水的温度也应该是一样的。 师: 还有吗? 生: ?? 师演示, 把两块肥皂一先一后放在两个杯子里。 生(恍然大悟): 应该把两块肥皂同时放入两个杯子里。 师: 怎样能同时放入? 生: 一手拿一个, 数1—2—3, 同时松手。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试题库2

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试题库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 共60分。每题仅1个最符合题意。) 1.从功能和使用价值来看,工程项目的质量体现在( )等方面。 A.可信性、通用性、可靠性、外观性 B.可信性、稳定性、经济性、外观性 C.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外观性 D.通用性、稳定性、经济性、外观性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主要工作是:以( )为核心,设质量控制点严格质量检查,加强成品保护。 A.施工工艺控制 B.施工材料控制 C.施工人员控制 D.工序质量控制 3.工程质量的检查评定基础是( )。 A.单位工程 B.分部工程 C.单项工程 D.分项工程 E. 检验批 4.单位工程评定时,其质量保证资料的内容包括( )。 A.质量预控措施和质量预检资料 B.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C.工程施工方案 D.重要材料、构件、设备出产合格证及试验报告,主要工程部位检查、调整、试验记录等 5.当单位工程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后,施工单位应在自查、自评工作完成后,填写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将全部竣工资料报送项目(),申请竣工验收。 A.建设单位 B.建设单位上级主管部门 C.监理机构 D.工程所在地政府部门 6.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制度是指()。 A.建筑材料进场要检查质量合格证等进行进场验收外,还要求对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在现场取样或制作试件后,送至符合资质资格管理要求的试验室进行试验。 B. 建筑材料进场要检查质量合格证等进行进场验收外,施工单位还须按要求进行自我抽检试验 C.建筑材料进场要检查质量合格证等进行进场验收外,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还须按要求进行复检试验 7.水泥试验取样方法:相同品种、强度等级、同期到达的同一水泥厂生产的水泥,( )以内作为一个取样单位。 A. 300t B. 400 t C. 500 t D. 600 t 8.砌砖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规定挂线砌筑,并应采取“三皮一吊、五皮一靠”的检查方法,保证墙面的横平竖直。其中“吊”“靠”分别检测的是墙体的()。 A. 平整度和密实度 B. 垂直度和密实度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精密度和准确度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精密度和准确度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精密度和准确度 固定污染源检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HJ/T 373-2007 4.6 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 4.6.1 分析测试 4.6.1.1 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按GB8978-1996 和有关行业排放 标准的规定执行。若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未在上述标准中作出规定,其分析测试方法可参见HJ/T 91-2002 中6.2。开展新的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时,应对该项目的分析方法进行适用性检验,了解和掌握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条件。 4.6.1.2 稀释操作 当样品浓度超过检测上限并需要稀释时,宜移取10.00ml(包含10.00ml)以上样品进行稀释,并尽可能一次完成。对于必须逐级稀释的高浓度样品,应在稀释前制定逐级稀释操作方案。 4.6.2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4.6.2.1 全程序空白 每批次监测样品应做全程序空白样品,以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可根据分析方法的需要,在分析结果中扣除全程序空白值对监测结果进

行修正。全程序空白值的测定方法见 HJ/T91-2002中11.6.1.1 的规定。 4.6.2.2 精密度控制 采用平行样测定结果判定分析的精密度时,每批次监测应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样,样品数量少于10 个时,至少做1 份样品的平行样。若测定平行双样的相对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最终结果以双样测定值的平均值报出;若测试结果超出规定允许偏差的范围,在样品允许保存期内,再加测一次,监测结果取相对偏差符合质控指标的两个监测值的平均值。否则该批次监测数据失控,应予以重测。部分项目控制要求见表1 相对偏差按(1)、(2)公式计算: 式中: —第i 次测量值。 i x x —n 次测量平均值。 n—测量次数

(完整版)“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在初中物理学中,有许多探究性实验,常常要用到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此法不仅能较好地化解教学中的有些难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具有积极 的意义。因此笔者撰此文,通过实例分析此法,以供参考。 一、“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方法分析 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如图1所示,可先控制电阻R 不 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依次发生变化,根据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关 系得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 比。然后再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 电阻的关系。 实验 中通过调节滑变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 图1 保持一个定值,改变电阻的阻值,根据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得出:在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从而总结出欧姆定律。 又如: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先控制电流与通电时间不变, 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然后控制电阻与通电时间不变,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最后再控制 电流与电阻不变,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出焦耳定律。 实验中,取R 2=R 3=R 4=2R 1,并将R 1R 2分别置于两个一端开口的密闭的有机玻璃盒内,将开 口端用橡胶管与压强计相连,R 1与R 2串联如图2。接通电路后,电阻丝将盒内空气加热,通过 压强计的液面差,可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再将R 1改换成R 3,同时 将R 4与R 2并联仍接入电路中如图3。因通过R 3的电流是通过R 2电流的2倍,通过压强计的液 面差,可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图2 图3 二、控制变量法”在题目中的应用训练。 S P R R

浅谈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XXXXXX学院 毕业论文 XXXXX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表 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建材管理与贸易)专业20102116 班

评审意见: 指导教师对学生XXX 所完成的课题为浅谈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的情况,完成情况的意见: 评分:平时成绩(百分制)论文成绩(百分制)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组对学生所完成的课 题为 的毕业设计(论文)经过答辩,成绩为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组负责人 答辩组成员 年月日总成绩(平时成绩20%+论文成绩30%+答辩成绩50%): 签字: 年月日 XXXXX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土木工程系2010216 班学生XX 学号XXXX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2013 年 3 月 1 日起至2013 年 6 月 4 日止

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XXXXXX学院 课题的背景、意义及培养目标 1.课题背景及意义:现阶段在建筑这个行业,很多地方都需要改进和更新,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与控制这方面,本文始终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进行了一定层次的分析和说明,本文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也控制的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阐述,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我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意识,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验。 2.培养目标:培养熟练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知识,熟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能适应建筑一线的施工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题的基本要求(含技能技术指标) 1.将从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现在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建筑工程质量发展趋势等几方面略述一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以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质 量的了解和对质量的意识 完成任务后提交的书面材料要求(图纸规格、数量,论文字数等) 书面材料由设计文本、设计图纸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1.文本部分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字数不少于4000字); 2.图纸部分包括满足施工要求的各类图表; 3.附录部分则有开题报告、计算机程序、外文翻译等。 主要参考资料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华章,2011,(12). [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常州工学院报.2008. 指导教师XXXXX 接受设计(论文)任务日期2012年12月25日 学生签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