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颗粒分析参数表

颗粒分析参数表

颗粒分析参数表
颗粒分析参数表

土颗粒分析数据处理

(以甲种密度计为例)

一、计算小于某粒径试样质量占总试样的百分数:

式中 X ——小于某粒径试样质量百分数(%),计算至0.1%;

m d ——试样干质量(g );30g, 当试样中易溶盐含量大于0.5%时,应洗盐 C s ——颗粒密度校正值;从表1查得 m T ——悬液温度校正值;从表2查得 C D ——分散剂校正值; n ——弯液面校正值; R ——甲种密度计读数。

表1 甲种密度计颗粒密度校正值C s

)(C 100

D s C n m R m X -++=

T d

表2 甲种密度计温度校正值m T

注意:此例中为乙型密度计 n=0.9994-0.9998=-0.0004

分散剂校正值C D

1、仪器设备

①.搅拌器:搅拌杆应高出量筒。

②.分散剂:4%六偏磷酸钠。

2、校正步骤

①.注适量纯水于1L量筒中,再加入用量与试验时相同的4%六偏磷酸钠(NaPO3)6溶液,然后用纯水稀释至刻度。

②.放搅拌器于量筒内上、上搅拌均匀;另取一个1L量筒注纯水至刻度,两者同时放入恒温水槽中使至20℃恒温。

③.先将密度计放入纯水量筒中,测记密度计读数;取出密度计再放入加分散剂的量筒中,测记密度计读数,两者读数之差即为分散剂校正值。

3、分散剂校正值计算:

C D=R D20-R H20

式中: C D——分散剂校正值;

R D20——加分散剂溶液密度计读数;

R H20——纯水中密度计读数。

二、计算土粒粒径:

t L

k

.L d

T

=?-??=

t

819)(10184w

w ρρρηs

式中 d ——土粒粒径(mm),计算至0.001mm ;

η——水的动力黏度(=10-6

kPa·s),查表3;

ρs ——颗粒密度(g/cm 3

);

T w ρ——T ℃时水的密度(g/cm 3

),查表3;

ρw ——4 ℃时水的密度(g/cm 3

); L ——某一时间内土粒沉降距离(cm );根据密度计形状参数和密度计读数计算 t ——沉降时间(s )。

表3 T ℃时,水的动力黏度和密度

以81

9)(10184.k

T

w

w

ρρρη-?=

s 公式可写成: t L

K

d =

表4 粒径计算系数K值

续表4 粒径计算系数K值

三、颗粒分析记录格式

密度计法颗粒分析试验记录

试样编号:R-426

复核年月日试验年月日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一、描述统计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 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 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卩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卩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 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 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 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 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 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

高中数学_《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主要研究极坐标系中直线、圆的极坐标方程,直角坐标系下直线、圆、椭圆等几种特殊曲线的参数方程。 2、教材所处地位、作用 本部分内容作为高中数学选修部分,体现了新课标重视数学的整体性特点,并且进行了高中与大学数学学习内容相互衔接和融合.《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是高考选考内容,以解答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通常会有两问。从近5年全国I卷来分析,(1)问通常考查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直角坐标系下的普通方程三种方程的互相转化,(2)问中涉及曲线间的交点、位置、距离关系等问题,而圆或椭圆的参数方程、极坐标ρ与θ的几何意义、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是考查热点。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熟练进行三种方程的互化,掌握求解曲线相关问 题的基本方法,会应用圆、椭圆参数方程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题活动中,体会数形结合、方程、化归与转化 的数学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直觉观察、探索发现、科 学论证的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4、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直角坐标系下的普通方程三种方程互化,理解ρ、θ、t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其求解距离 等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椭圆参数方程的应用。 二、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高三复习课,因此,教法上要注意: 1、紧扣高考基础题型以及热点题型,训练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直角坐标系解决问题,以及简便方法-----利用ρ、θ、t 几何意义解题。 2、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具体体现在设问、讲评和规范书写等方面,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成功地完成书面表达. 3、采用多媒体PPT课件、微课、微课通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 在学法上: 1、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论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探寻数学问题本质的过程,从而激发兴趣,开拓思路。

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样本相关系数用r表示,总体相关系数用ρ表示,相关系数的取值一般介于-1~1之间。相关系数不是等距度量值,而只是一个顺序数据。计算相关系数一般需大样本. 相关系数又称皮(尔生)氏积矩相关系数,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相关系数用希腊字母γ表示,γ值的范围在-1和+1之间。 γ>0为正相关,γ<0为负相关。γ=0表示不相关; γ的绝对值越大,相关程度越高。 两个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般划分为四级: 如两者呈正相关,r呈正值,r=1时为完全正相关;如两者呈负相关则r呈负值,而r=-1时为完全负相关。完全正相关或负相关时,所有图点都在直线回归线上;点子的分布在直线回归线上下越离散,r的绝对值越小。当例数相等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相关越密切;越接近于0,相关越不密切。当r=0时,说明X和Y两个变量之间无直线关系。 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见参考资料>. 其中xi为自变量的标志值;i=1,2,…n;■为自变量的平均值, 为因变量数列的标志值;■为因变量数列的平均值。 为自变量数列的项数。对于单变量分组表的资料,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见参考资料>. 其中fi为权数,即自变量每组的次数。在使用具有统计功能的电子计算机时,可以用一种简捷的方法计算相关系数,其公式<见参考资料>. 使用这种计算方法时,当计算机在输入x、y数据之后,可以直接得出n、■、∑xi、∑yi、∑■、∑xiy1、γ等数值,不必再列计算表。 简单相关系数: 又叫相关系数或线性相关系数。它一般用字母r 表示。它是用来度量定量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复相关系数: 又叫多重相关系数

考研数学大纲详解参考教材分析)

高等数学 考研指定教材: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高等数学》(上下册)(第六版)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7天)(考小题) 学习内容复习知识点与对应习题大纲要求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一般章节)函数的概念,常见的函数(有界函数、奇函数与 偶函数、单调函数、周期函数)、复合函数、反 函数、初等函数具体概念和形式.(集合、映射 不用看;双曲正弦,双曲余弦,双曲正切不用看) 习题1-1:4,5,6,7,8,9,13, 15,16(重点) 1.理解函数的概 念,掌握函数的表 示法,并会建立应 用问题中的函数 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 界性、单调性、周 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 及分段函数的概 念,了解反函数及 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 函数的性质及其 图形,了解初等函 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 念,理解函数左极 限与右极限的概 念,以及函数极限 存在与左、右极限 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 质及四则运算法 则. 7.掌握极限存在 的两个准则,并会 利用它们求极限, 掌握利用两个重 要极限求极限的 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 无穷大量的概念, 掌握无穷小量的 比较方法,会用等 价无穷小量求极 第二节:数列的极限(一般章节)数列定义,数列极限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 )(本节用极限定义证明极限的题目考纲不作要求,可不看,如P26例1,例2,例3,定理1,2,3的证明都不作要求,但要理解;定理4不用看) 习题1-2:1 第三节:函数的极限(一般章节)函数极限的基本性质(不等式性质、极限的保号性、极限的唯一性、函数极限的函数局部有界性,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等) P33(例4,例5)(例7不用做,定理2,3的证明不用看,定理4不用看) 习题1-3:1,2,3,4 第四节: 无穷大与无穷小(重要)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极限的关系(无穷小重要,无穷大了解)(例2不用看,定理2不用证明) 习题1-4:1,6 第五节: 极限的运算法则(掌握)极限的运算法则(6个定理以及一些推论) (注意运算法则的前提条件是否各自极限存在)(定理1,2的证明理解,推论1,2,3,定理6的证明不用看)P46(例3,例4),P47(例6) 习题1-5:1,2,3,4,5(重点) 第六节:极限存在准则(理解)两个重要极限(重要)两个重要极限(要牢记在心,要注意极限成立的条件,不要混淆,应熟悉等价表达式,要会证明两个重要极限),函数极限的存在问题(夹逼定理、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利用函数极限求数列极限,利用夹逼法则求极限,求递归数列的极限(准则1的证明理解,第一个重要极限的证明一定要会,另一个重要极限的证明不用看,柯

心电图机标准及各类产品性能参数对比模板

心电图机检定规程 JJG 543- JJG 543- 规程等效采用OIML R90《心电图机》国际建议所提出的计量性能、检定方法和设备, 并根据中国实际情况, 对个别检定项目略作修改。 适用: 单通道、多通道模拟心电图机 不适用: 数字心电图机、向量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 美国FDA认证, 欧盟需要CE认证 5.1定标电压( 内部幅度校准器) : 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为±5% 心电图机内部均有1mV标准信号发生器, 作为衡量人体心电信号电压大小( 心电图波形幅度) 的标准, 即所谓”定标”。定标电压准确与否决定了心电图机能否准确描记心电波形幅度。 5.2电压测量: 最大允许相对误差按±10(1+U1/Uin)%计算 ( 式中U1为电压测量范围的最小值, 即0.1mV) 考察放大器工作的线性情况, 线性是指输出信号应与输入信号成正比变化, 较宽的线性工作范围可使心电信号波形失真小。理想情况下, 如灵敏度为10mm/mV时, 输入0.2mV、1mV、2mV不同的幅度信号时, 描记幅度应为2mm、10mm、20mm。

5.3 时间间隔: 最大允许相对误差按±10(1+T1/Tin)%计算 ( 式中T1为时间间隔测量范围的最小值, 等于0.06s) 5.4 时标: 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为±5% 近些年, 有些心电图机中将时标与定标电压信号做在一起, 用幅度1mV,时间1s的信号, 分别校准幅度和时间。中国习惯于称定标电压, 故当前继续这样称谓。在R90国际建议中称校准器, 校准器产生标准的幅度为1mV,周期为1s的信号, 供校准心电图用。因此, 可将规程中的时标理解为这个校准信号周期的时间间隔。 5.5 幅频特性: ( 1~60) Hz, 最大允许相对偏差+5%~-10% 5.6 耐极化电压: 加±300mV的直流极化电压, 幅度最大允许相对偏差±5% 尽管心电图机电极已经采用了特殊材料, 可是由于温度的变化以及电场和磁场的影响, 电极会产生极化电压, 一般不高于300mV。心电图机的正常功能应不受极化电压的影响, 该指标就是用于考察心电图机隔直流电压能力。

曲线的参数方程(教案)

曲线的参数方程 教材 上海教育出版社高中二年级(理科)第十七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1、理解曲线参数方程的概念,能选取适当的参数建立参数方程; 2、通过对圆和直线的参数方程的研究,了解某些参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3、初步了解如何应用参数方程来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形成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体验参数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 曲线参数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曲线参数方程的探求。 教学过程 (一)曲线的参数方程概念的引入 引例: 2002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身高108米的摩天轮,在上海锦江乐园正式对外运营。并以此高度跻身世界三大摩天轮之列,居亚洲第一。 已知该摩天轮半径为51.5米,逆时针匀速旋转一周需时20分钟。如图所示,某游客现在点(其中点和转轴的连线与水平面平行)。问:经过秒,该游客的位置在何处? 引导学生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实际问题抽象到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研究的兴趣;2、通过引例明确学习参数方程的现实意义;3、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仅仅运用一种方程来研究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从而了解学习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必要性;4、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为研究圆的参数方程作准备。) (二)曲线的参数方程 1、圆的参数方程的推导 (1)一般的,设⊙的圆心为原点,半径为,0OP 所在直线 为轴,如图,以0OP 为始边绕着点按逆时针方向绕原点以匀角 速度作圆周运动,则质点的坐标与时刻的关系该如何建立呢? (其中与为常数,为变数) 结合图形,由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 ),0[sin cos +∞∈???==t t r y t r x ωω 为参数 ① (2)点的角速度为,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则角位移t ωθ=,那么方程组①可以改写为何种形式? 结合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意义可得:),0[sin cos +∞∈???==θθ θr y r x 为参数 ② (在引例的基础上,把原先具体的数据一般化,为圆的参数方程概念的形成作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二、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有积差相关法、等级相关法、质量相关法,分述如下。 (一)积差相关系数 1. 积差相关系数又称积矩相关系数,是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Pearson )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故也称皮尔逊相关。这是一种求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 积差相关系数记作XY r ,其计算公式为 ∑∑∑===----= n i i n i i n i i i XY Y y X x Y y X x r 1 2 1 2 1 ) ()() )(( (2-20) 式中i x 、i y 、X 、Y 、n 的意义均同前所述。 若记X x x i -=,Y y y i -=,则(2-20)式成为 Y X XY S nS xy r ∑= (2-21) 【 式中 n xy ∑称为协方差,n xy ∑的绝对值大小直观地反映了两列变量的一致性程 度。然而,由于X 变量与Y 变量具有不同测量单位,不能直接用它们的协方差 n xy ∑来表示两列变量的一致性,所以将各变量的离均差分别用各自的标准差 除,使之成为没有实际单位的标准分数,然后再求其协方差。即: ∑∑?= = )()(1Y X Y X XY S y S x n S nS xy r Y X Z Z n ∑?= 1 (2-22) 这样,两列具有不同测两单位的变量的一致性就可以测量计算。 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要求变量符合以下条件:(1)两列变量都是等距的或等比的测量数据;(2)两列变量所来自的总体必须是正态的或近似正态的对称单峰分布;(3)两列变量必须具备一一对应关系。 2. 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

利用公式 (2-20)计算相关系数,应先求两列变量各自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再求离中差的乘积之和。在统计实践中,为方便使用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并利于计算机计算,一般会将(2-20)式改写为利用原始数据直接计算XY r 的公式。即: ∑∑∑∑∑∑∑---= 2 22 2) () (i i i i i i i i XY y y n x x n y x y x n r (2-23) (二)| (三)等级相关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只要条件许可,人们都乐于使用积差相关系数来度量两列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但有时我们得到的数据不能满足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条件,此时就应使用其他相关系数。 等级相关也是一种相关分析方法。当测量得到的数据不是等距或等比数据,而是具有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者得到的数据是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但其所来自的总体分布不是正态的,出现上述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这时要求两列变量或多列变量的相关,就要用等级相关的方法。 1. 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用R r 表示,它适用于两列具有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总体为非正态的等距、等比数据。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基本公式如下: ) 1(612 2--=∑n n D r R (2-24) 式中: Y X R R D -=____________对偶等级之差; n ____________对偶数据个数。 , 如不用对偶等级之差,而使用原始等级序数计算,则可用下式 )]1() 1(4[13+-+?-= ∑n n n R R n r Y X R (2-25) 式中: X R ___________X 变量的等级; Y R ____________Y 变量的等级; n ____________对偶数据个数。 (2-25)式要求∑∑=Y X R R ,∑∑=2 2Y X R R ,从而保证22Y X S S =。在观测变量中没有相同等级出现时可以保证这一条件。但是,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搜集到的观测变量经常出现相同等级。在这种情况下,∑∑=Y X R R 的条件仍可得

热分析的基本参数与概念

R E P O R T Executive Summary

R E P O R T Table of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 3 1.1 基本参数介绍 . (3) 2 Activities ................................................................................................................... 4 2.1 Theta-ja (θja)Junction-to-Ambient (4) 2.1.1 测量方法 .................................................................................................... 4 2.1.2 节温计算公式 (6) 2.2 Theta-jc (θjc) Junction-to-Case (6) 2.2.1 测量方法 .................................................................................................... 6 2.2.2 节温计算公式 ............................................................................................. 6 2.2.3 θjc 与θja 的关系 .. (7) 2.3 Theta-jb (θjb) Junction-to-Board (7) 2.3.1 测量方法 .................................................................................................... 8 2.3.2 节温计算公式 ............................................................................................. 8 2.3.3 θjc 与θja 的关系 .. (8) 2.4 Ψ的含义 (9) 2.4.1 Ψjb ............................................................................................................. 9 2.4.2 Ψjc . (9) 2.5 各种封装的散热效果 (9) 2.5.1 TI PowerPAD 封装的使用注意事项 (10) 3 Results ................................................................................................................... 12 3.1 关于θja θjc ΨJB , ΨJT 使用问题 (12) 4 Discussion .............................................................................................................. 12 4.1 热仿真软件的使用 (12) 5 Conclusions ........................................................................................................... 12 5.1 ............................................................................................................................. 12 6 Abbreviations, Definitiones, Glossary ..................................................................... 13 6.1 ............................................................................................................................. 13 7 Version . (13)

压电陶瓷性能参数解析

压电陶瓷性能参数解析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在机械自由条件下,测得的介电常数称为自由介电常数,在εT表示,上角标T表示机械自由条件。在机械夹持条件下,测得的介电常数称为夹持介电常数,以εS表示,上角标S表示机械夹持条件。由于在机械自由条件下存在由形变而产生的附加电场,而在机械受夹条件下则没有这种效应,因而在两种条件下测得的介电常数数值是不同的。 根据上面所述,沿3方向极化的压电陶瓷具有四个介电常数,即ε11T,ε33T,ε11S,ε11S。 (2)介质损耗 介质损耗是包括压电陶瓷在内的任何介质材料所 具有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在交变电场下,介质 所积蓄的电荷有两部分:一种为有功部分(同 相),由电导过程所引起的;一种为无功部分 (异相),是由介质弛豫过程所引起的。介质损 耗的异相分量与同相分量的比值如图1-1所示, Ic为同相分量,IR为异相分量,Ic与总电流I 的夹角为δ,其正切值为 (1-4) 式中,ω为交变电场的角频率,R为损耗电阻,C为介质电容。由式(1-4)可以看出,I R大时,tanδ也大;I R小时tanδ也小。通常用 tanδ来表示的介质损耗,称为介质损耗正切值或损耗因子,或者就叫做介质损耗。 处于静电场中的介质损耗来源于介质中的电导过程。处于交变电场中的介质损耗,来源于电导过程和极化驰豫所引起的介质损耗。此外,具有铁电性的压电陶瓷的介质损耗,还与畴壁的运动过程有关,但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在此不予详述。 (3)弹性常数 压电陶瓷是一种弹性体,它服从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设应力为T,加于截面积A的压电陶瓷片上,其所产生的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险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口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口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 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 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光电传感器性能参数分析

课程小论文 题目:光电传感器性能参数分析 院 (部) 专业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 起始日期

光电传感器性能参数分析 摘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类已经入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检测技术对信息经获取、筛选和传输,来实现制动控制,自动调节,目前我国已将检测技术列入优先发展的科学技术之一。由于微电子技术,光电半导体技术,光导纤维技术以及光栅技术的发展,使得光电传感器的应用与日俱增。这种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非接触、高可靠性、高精度、可测参数多、反应快以及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等优点,在自动检测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一种是以光电效应为理论基础,由光电材料构成的器件。 关键字:光电效应、光电元件、光电特性、传感器分类、传感器应用

目录 目录 (3) 1、引言 (4) 2、光电传感器 (4) 3、光电效应 (6) 4、光电传感器的前景 (6) 5、总结 (7) 参考文献 (8)

一、引言 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对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控制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之一,传感器越来越受工业技术人员的重视。人们对高性能检测技术的发展需求与日俱增。其中非电量测量的受欢迎程度最为广泛,可将距离、位移、振动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这些方法获得被测物体的状态。非电量检测技术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检测。在工业生产环境中,有些场合不适用接触式检测,因为传感器与被测物体的接触,在工业现场环境中会造成被测体损伤、传感器磨损等问题。因此,需要性能良好的非接触式传感器以满足工业需求,相关技术的研究也成为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光电检测技术作为目前检测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对于光电检测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但目前产品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线性测量范围过短、对现场装配条件要求较高等,距离满足工业现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光电效应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是很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可以使光电传感器应用在更多的领域,推动光电检测技术的发展。 二、光电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是通过把光强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来实现控制的,它的基本结构如下图,它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光电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反应快,非接触等优点,而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因此,光电式传感器在检测和控制中应用非常广泛。 图1光电传感器原理图 光电传感器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它们分为:发送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发送器对准目标发射光束,发射的光束一般来源于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及红外发射二极管。光束不间断地发射,或者改变脉冲宽度。接收器有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电池组成。在接收器的前面,装有光学元件如透镜和光圈等。在其后面是检测电路,它能滤出有效信号和应用该信号。 光电传感器是一种依靠被测物与光电元件和光源之间的关系,来达到测量目的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4)-1.1选修4-4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陈昌杰) 本章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本专题是高中数学选考内容之一,包括“坐标系”和“参数方程”两个内容.“坐标系”这个概念比较熟悉,但这里要涉及坐标变换、极坐标系、空间柱坐标系、球坐标系等,其中空间柱坐标系、球坐标系在高考中不作要求.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的基本概念,了解曲线的多种表现形式;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1.学生已经从初中开始学习坐标系,对坐标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教学中我还是侧重让学生理解平面和空间中点的位置都可以用有序数组(坐标)来刻画,在不同坐标系中,这些数所体现的几何含义不同.同一几何图形的方程在不同坐标系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因此,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可以使表示图形的方程具有更方便的形式.在坐标系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建立坐标系,说明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这样建立坐标系有哪些方便之处. 2.学习极坐标前学生已经在必修4中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再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极坐标的多值性,但是在表示点的极坐标时,如无特别要求,通常取ρ≥0 ,0≤θ<2π.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主要是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主要是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并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3.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主要包括:特殊位置的直线(如过极点的直线)、圆(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求曲线的参数方程主要包括:直线、圆、椭圆和抛物运动轨迹的参数方程.4.在物理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抛运动,由此引入参数方程,使学生了解参数的作用.应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知识,选择适当的参数建立曲线的参数方程.(二)教材分析: 1.核心素养 坐标系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在坐标系中,可以用有序实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进而用方程刻画几何图形.为便于用代数的方法刻画几何图形或描述自然现象,需要建立不同的坐标系,从而引入了诸如极坐标系等. 参数方程是以参变量为中介来表示曲线上的点的坐标的方程,是曲线在同一坐标系下的又一种表示形式.有些曲线用参数方程比用普通方程处理问题更为方便,学习参数方程有助于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中数学方法中的灵活多变. 本专题是解析几何初步、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内容的综合应用和进一步深化,极坐标

高中数学_椭圆的参数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椭圆的参数方程》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椭圆的标准方程、图像和性质,能够简单的应用,但是对于一些求最值的问题感到计算比较困难。因此,本节课椭圆的参数方程的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好:1.能从类比圆的参数方程的建立得出椭圆的参数方程;2.引导学生探究教科书第28页图2-8的建立过程,体会椭圆参数的几何意义;3.能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椭圆参数的几何意义是本节的难点。 效果分析 椭圆的参数方程一节,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参数方程,培养类比能力及探究意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参数方法的优越性。 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整体思路是通过类比圆的参数方程的研究方式,学生选取适当的参数,合作探究椭圆的参数方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几何图形中观察获得变量关系。在例题练习的选择上,考虑文科学生的认知特点,本着由简单到复的原则,由浅入深,逐层推进,在例题的解决过程中,采取教师引导、学生列式的模式,从而达到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在作业的布置上,梯度性设置,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合理的。 1、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通过动态演示,类比圆的参数的选取,便于学生更直观、更有效的选择适当的参数,从而获得关系式,更有效地体会椭圆参数的几何意义,以及其与圆的参数几何意义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再次让学生体验了合作探究的过程,提高合作探究意识与能力。 2、设立学案较好,包含主体内容,流程也较为清晰;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学案的设计,使学案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 3、在例2的求结果过程中,在必要时复习辅助角公式,而不是将它放在复习回顾环节中,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把握,便于学生整理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基于学生的特点,设置较为基础的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高中数学选修2-1.椭圆的标准方程之后的升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加深,层层推进。对椭圆的认识也遵循这一规则,因而本节课学习椭圆参数方程实际上是对椭圆认识的高潮,在从另一角度以定点、定直线、定圆来重新动定椭圆,最后从两个圆中演变出椭圆的参数方程。可以说,我们对椭圆的认识已经经历了许多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上升过程。因此本节课是对椭圆认识的一个总结,一个升华。

参数方程的概念(教学设计)

曲线的参数方程(孙雷)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选修4-4第二讲第一节 授课教师孙雷 教学目标 1、理解曲线参数方程的概念,能选取适当的参数建立参数方程; 2、通过对圆和直线的参数方程的研究,了解某些参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3、初步了解如何应用参数方程来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形成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体验参数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 曲线参数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曲线参数方程的探求。 教学过程 (一)曲线的参数方程概念的引入 引例: 当两个齿轮接触时,蓝色齿轮会带动红色齿轮转动,当两个齿轮没有接触时,蓝齿轮要带动红色齿轮转动,有一种方法是加入一个新的齿轮,使之与红蓝两个齿轮同时接触。 (上述过程让学生感受中间变量的作用,为参数方程中的参变量的引出作铺垫。) 思考1: 若齿轮A、B、C的半径相等,他们转动时的角速度分别是x、y、t,方向忽略不计 (1) 第一组图中,A与B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2) 第二组图中,A与C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B与C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思考2: 思考: 若齿轮A、B、C的半径分别为4、1、2,他们转动时的角速度分别是x、y、t,方向忽略不计 (1) 第一组图中,它们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组图中,它们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实际问题抽象到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研究的兴趣;2、通过引例明确学习参数方程的现实意义;3、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仅仅运用一种方程来研究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从而了解学习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必要性;4、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为研究圆的参数方程作准备。) (二)曲线的参数方程 例1、圆的参数方程的推导 (1)一般的,设⊙O 的圆心为原点,半径为r ,0OP 所在 直线为x 轴,如图,以0OP 为始边绕着点O 按逆时针方向绕原 点以匀角速度ω作圆周运动,则质点P 的坐标与时刻t 的关系 该如何建立呢?(其中r 与ω为常数,t 为变数) 结合图形,由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 ),0[sin cos +∞∈? ??==t t r y t r x ωω t 为参数 ① (2)点P 的角速度为ω,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 ,则角位移t ωθ=,那么方程组①可以改写为何种形式? 结合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意义可得:),0[sin cos +∞∈? ??==θθθr y r x θ为参数 ② (在引例的基础上,把原先具体的数据一般化,为圆的参数方程概念的形成作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3)方程①、②是否是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 的圆方程?为什么? 由上述推导过程可知:对于⊙O 上的每一个点),(y x P 都存在变数t (或θ)的值,使t r x ωcos =,t r y ωsin =(或θsin r y =,θcos r x =)都成立。 对于变数t (或θ)的每一个允许值,由方程组所确定的点),(y x P 都在圆上; (1、对曲线的方程以及方程的曲线的定义进行必要的复习;2、学生从曲线的方程以及方程的曲线的定义出发,可以说明以上由变数t (或θ)建立起来的方程是圆的方程;) (4)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圆,则t 与θ的最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呢? )2,0[s i n c o s ωπωω∈???==t t r y t r x , )2,0[s i n c o s πθθθ∈???==r y r x (5)圆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定义 我们把方程①(或②)叫做⊙O 的参数方程,变数t (或θ)叫做参数。 (6)圆的参数方程的理解与认识 (ⅰ)参数方程)2,0[sin 3cos 3πθθθ∈???==y x 与]2,0[sin 3cos 3πθθ θ∈???==y x 是否表示同一曲线?为什么? (ⅱ)根据下列要求,分别写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 的圆的部分圆弧的参数方程: ①在y 轴左侧的半圆(不包括y 轴上的点);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4-4:选修4-4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新版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一)学情分析: 本专题是高中数学选考内容之一,包括“坐标系”和“参数方程”两个内容.“坐标系”这个概念比较熟悉,但这里要涉及坐标变换、极坐标系、空间柱坐标系、球坐标系等,其中空间柱坐标系、球坐标系在高考中不作要求.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的基本概念,了解曲线的多种表现形式;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1.学生已经从初中开始学习坐标系,对坐标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教学中我还是侧重让学生理解平面和空间中点的位置都可以用有序数组(坐标)来刻画,在不同坐标系中,这些数所体现的几何含义不同.同一几何图形的方程在不同坐标系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因此,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可以使表示图形的方程具有更方便的形式.在坐标系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建立坐标系,说明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这样建立坐标系有哪些方便之处. 2.学习极坐标前学生已经在必修4中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再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极坐标的多值性,但是在表示点的极坐标时,如无特别要求,通常取ρ≥0 ,0≤θ<2π.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主要是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主要是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并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3.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主要包括:特殊位置的直线(如过极点的直线)、圆(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求曲线的参数方程主要包括:直线、圆、椭圆和抛物运动轨迹的参数方程.4.在物理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抛运动,由此引入参数方程,使学生了解参数的作用.应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知识,选择适当的参数建立曲线的参数方程.(二)教材分析: 1.核心素养 坐标系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在坐标系中,可以用有序实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进而用方程刻画几何图形.为便于用代数的方法刻画几何图形或描述自然现象,需要建立不同的坐标系,从而引入了诸如极坐标系等. 参数方程是以参变量为中介来表示曲线上的点的坐标的方程,是曲线在同一坐标系下的又一种表示形式.有些曲线用参数方程比用普通方程处理问题更为方便,学习参数方程有助于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中数学方法中的灵活多变. 本专题是解析几何初步、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内容的综合应用和进一步深化,极坐标系和参数方程是本专题的重点内容.

SPSS双变量相关性分析

数学建模SPSS 双变量相关性分析 关键词:数学建模相关性分析SPSS 摘要:在数学建模中,相关性分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双变量分析时, 要根据变量之间的联系建立评价指标,并且通过这些指标来进行比对赋值而做出 评价结果。本文由数学建模中的双变量分析出发, 首先阐述最主要的三种数据分 析:Pearson 系数,Spearman 系数和Kendall 系数的原理与应用,再由实际建模 问题出发,阐述整个建模过程和结果。 相关性分析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具备相关性的变量元素进行分析, 从而衡量两 个变量因素的相关密切程度。相关性的元素之间需要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者概率才 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也不是简单的个性化,相关性所涵 盖的范围和领域几乎覆盖了我们所见到的方方面面,相关性在不同的学科里面的 定义也有很大的差异。 双变量相关分析中有三种数据分析:Pearson 系数,Spearman 系数和Kendall 系数。 Pearson 相关系数用来衡量两个数据集合是否在一条线上面,它用来衡量定 距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如衡量国民收入和居民储蓄存款、身高和体重、高中成绩 和高考成绩等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 之间呈线性关系时,表现这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用积差相关系数,主要有 Pearson 简单相关系数r 。 X X Y Y r ------------------------------------- 2 — 2 \ X X Y Y Spearman 相关系数又称秩相关系数,是利用两变量的秩次大小作线性相关 分析,对原始变量的分布不作要求,属于非参数统计方法,适用范围要广些。对 于服从Pearson 相关系数的数据亦可计算 Spearman 相关系数,但统计效能要低 一些。Spearman 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完全套用 Spearman 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但公式中的x 和y 用相应的秩次代替即可。 设有n 组观察对象,将Xi 、Yi (i=1,2,…,n )分别由小到大编秩。并用 Pi 表示Xi 的秩,Qi 表示Yi 的秩 两者秩和为: 两者平均秩为: 秩相关系数r s 计算公式为: l XY l XX I YY n(n + 1) 2 =(n + 1) =2 Pav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