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科学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六年级作文

科学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六年级作文

科学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六年级作文
科学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六年级作文

科学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六年级作文今天,科学老师给我们上了科学书里的第一课:水滴里的微生物。

我们都十分兴奋,只见科学老师拿了一个杯子,杯子里有土,草,还有两个一大一小的生物,老师说:“烧杯中有一个活的生物和一个

死的生物。”老师还让我们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当老师拿

着杯子放在我面前时,我仔细地观察着,突然,我发现一堆土里有一个东西在动,我用放大镜观察得更细致了,终于,我看清了它的庐山真面目——是一条蚯蚓,还有一个生物浮在水面,是一只死去的蚂蚁,当时很多同学也都注意到了那条蚯蚓,老师示意他们不要说出来。等同学们都观察完了,老师才揭晓答案。

老师问同学们刚才用放大镜观察到的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大家说出了一个个答案,蚂蚁有六只脚,两个触角……因为当时杯子里水有点浑浊,所以我没看清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只得听同学们说了。”

如果用显微镜来看水里有什么微生物的话,我想里面应该有鼓藻、草履虫、钓钟虫、轮虫、水蚤等,当时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些在显微镜下微生物的照片,我看见草履虫的照片时,吓得我连水都不敢喝了。草履虫是一种用肉眼也看不见的可怕生物,我想我看到这些照片以后,以后再也不敢喝生水了。

当我上完这节课,我知道了生活中的微生物虽然用肉眼看不到,但是不一定都对人体有害,也知道了我们喝水时只要喝有烧开的水,就可以了,因为水烧开的温度就已经把对我们人体有害的一些细菌等

微生物杀死了,所以我们就可以放心的喝水了。

科学课,让我懂得很多很多……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反思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反思 冯丽《水滴里的生物》主要是让我们观察一滴水里面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观察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从一开始接触科学这门课,我们就教给孩子各种观察的方法,除了利用我们身体上的各种感官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外界的工具来观察,譬如说放大镜。但是在这儿我们也要让学生明白,但以前的观察各种方法都是对显性的宏观世界的观察,而要想去观察隐性的微观世界,我们就必须借助显微镜这种工具。 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水滴中的微生物是本课的另一重点。首先,本课编排了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活动。针对六年级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教材没有解释显微镜每部分的具体作用,而是从怎样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角度进行说明。其实,显微镜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都不陌生,我们在教学中不必特别强调要求学生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但要让学生了解对观察起关键作用的几个部分的用途,另外,会对显微镜进行简单的调试。 第二个活动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一滴水。在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的三点。这三点在书上第三页有描述。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而且要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注意。其次,我们还要求学生用图画来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这也是一种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接触显微镜,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手,“做一做”,如何才能较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的学习热情。 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由于显微镜是学生新接触的工具,调节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另外我们学校的显微镜过于老化,对于调试效果不是很理想,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热情。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2、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3、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5、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6、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9、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0、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1、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2、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3、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4、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5、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16、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17、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4、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麦芽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5、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1.1赵军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②自主观察 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2018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教科版2018年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六年级下册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活动记录 1. 2.(仅供参考)) 物体名称 肉眼观察的发现 放大镜下的发现 报纸 字的笔划很清晰, 纸面呈灰色,有颗粒感 字的笔划是由放多黑色小点组成,纸面灰面,凹凸不平,撕开的口子能看到清晰的毛边。 布料 能清楚的看到交错的线,表面有细毛。 横竖交错的线很清晰,能清楚的看到表面卷曲的细毛。 (略) 2选择题 (1)C (2)C 、D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活动记录 1、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构造并画下来。 观察微小零件 考古学家 研究文物 部队指挥官 查看微缩地图 探险家 聚光取火 学生 观察小动物 拆除危险物品 查看胚芽

这是(蚕蛾)的触角,它的形状是(羽毛状)。 课堂练习 2.选择题 (1)D (2)A 资料阅读 3.放大镜下的晶体 活动记录

1.画出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形状。 名称:白糖名称:食盐 课堂练习 2.选择题(1)B (2)B 资料阅读 3. (1)B (2)C 4.怎样放得更大 活动记录 1.略 课堂练习 2.顺序为:4132 3.选择题:(1)A (2)D (3)B (4)A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活动记录 1.观察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结构并把它画下来。 课堂练习 2.填图题 BEDAC 3.选择(1)C (2)C (3)B <配图与文字不匹配,此答案按文字排序>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活动记录

1.记录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 名称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特点(用文字或者图片)气孔 叶绿体 课堂练习 2.通过阅读教科书,我们知道细胞的作用有(在方框里打勾): √呼吸√运动√消化√排泄 √生长√发育√繁殖√遗传 3.选择题(1)C (2)C 资料阅读 选择题(1)D (2)B (3)B (4)C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活动记录 1.用文字描述或用图表示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形状。 课堂练习 2.选择题(1)D (2)A 3.连线题 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

人教2011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绿色小卫士 9 小水滴的诉说》_18

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 9 小水滴的诉说 教材分析:本节是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内容设计旨在告诉同学们要保护环境。而这一课通过介绍水的重要性以及水被污染的情况,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目前的情况,能够爱护人们的生命之源----水资源,爱护环境。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水的重要性还处于很模糊的状态,我们需要通过现实的例子来给孩子们讲解水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以及怎么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让学生们从实践中了解到水的重要性从而落实到现实的行动中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基础。 2、了解我们周边水资源的状况。 3、知道如何节约用水。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与现实中水被污染的现状作比较,从而引导学生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品德。 2、通过了解水资源被污染的现实,穿插《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强调污染水源是违法的,从而形成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小水滴的声音 2、图片 3、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自己身边水资源被污染和浪费的现象,节约用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水滴的声音入题--《小水滴的声音》 播放滴水的声音,让学生们聆听并辨别,从而入题---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水滴的声音》(板书:小水滴的声音),听听它想告诉我们些什么。 二、新授: (一)“我”很珍贵(重点强调) 1、正面引导:欣赏一首诗歌,点明“我”很重要。 (师引读,学生欣赏的同时思考:从这首诗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在读的时候,强调“汇聚黄河”---汇聚成了母亲河、水的源头、“滋养万物”---带来生机、“点缀美景”---营造我们生存的美好环境。旨在说明“我”很重要。) 我骄傲,我是一滴水 我骄傲,我是一滴水, 我是汇聚黄河的一滴水,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滴里的生物.doc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第1课《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儿种常见微生物。知识与技能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3、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同上 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 目标教学过程(教与学)二备与反思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 体要借助工具一一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四、拓展活动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 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一一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一一水111各种常见微生物) 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六年级科学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 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2、用显微镜观察“小水塘”里的一滴水,会发现水中有鼓藻、草履虫、钓钟虫、轮虫、水蚤等微生物。 3、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最先发现了微生物,他是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 4、列文虎克自己制作放大镜和显微镜,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井水、雨水、污水等,发现了能游动的微生物,为人类敲开了认识微生物的大门。 5、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等,都有微生物。 6、微生物种类很多,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7、海洋中的硅藻,被称为海洋的“草原”,与蓝鲸的食物有关,也是一种微生物。 8、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啤酒中的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等。 第二课做酸奶 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 3、不能吃变质的酸奶,因为吃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4、细菌的三个特点:(1)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2)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3)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5、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有功也有过。细菌的功:(1)生产腐殖质;(2)生产新的食物,如果酒、泡菜、酸奶等;(3)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细菌的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7、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菌的传播? 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

水滴里的微生物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采集的水样 1.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观察课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水滴里的生物》 小店区东峰学校 沈德强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2、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教学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教学流程】 一、激疑导入,观察水样 【教师提前准备好有丰富微生物的水】 1、上课后,教师出示用烧杯装好的富含微生物的水,提问:烧杯里有什么?学生回答:水。 教师追问:还有什么吗? 学生摇头。 教师谈话:如果我说里面有活着的生物,你相信吗? 学生表示不相信。 2、教师继续追问:当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他的情况时,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教师:很好。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现象。现在请各组组长领取一杯和老师这里的这杯一样的水并领取放大镜仔细观察。 学生开始小组观察,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均表示什么也没有看到。 教师谈话:还有什么更先进的仪器能观察到水里的生物吗? 学生提出用显微镜。 二、出示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教师出示显微镜,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教师出示提前准备的水滴切片,组织学生观察。学生在显微镜下终于观察到了水滴里的微生物。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 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22、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23、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1水滴里的生物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水滴里的生物 课 型 合作探究第几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 与 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 与 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 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 方法 实验、讲解、讨论 教具 学具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使 用教材构想 本课教学分三个部分:第一,用眼睛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样里有什么。第二,用显微镜观察水样里有什么,认识微生物。第三,了解微生物的发现情况。 设 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生物界的概况,认识科学的发展及其作用。

师生双边互向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 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 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 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 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 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 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 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 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 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 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 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 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1.水滴里的生物

1.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 1、海洋中的也是一种微生物。 2、在自然界里取一滴水常会有、、、 、。 3、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国家)。 5、细菌、病毒及霉,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_________。 6、请你说出几种不同微生物的名称、、 、。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中、中、里、 等都有微生物。 二、判断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微生物只是单细胞构成的低等生物。() 3、显微镜的使用中是允许观察者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的。() 三、连线题,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弗莱明青霉素 巴斯德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五、问答题 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1.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 1、海洋中的藻类也是一种微生物。 2、在自然界里取一滴水常会有鼓藻、水蚤、草履虫、钓钟虫、轮虫。 3、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荷兰(国家)列文虎克。 5、细菌、病毒及霉,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6、请你说出几种不同微生物的名称细菌、藻类、病毒、霉。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土壤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都有微生物。 二、判断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微生物只是单细胞构成的低等生物。(×) 3、显微镜的使用中是允许观察者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的。(×) 三、连线题,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弗莱明青霉素 巴斯德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1水滴里的微生物

1、水滴里的微生物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外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让我们再来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 (3)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1)组织学生用多媒体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 (2)谈话: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

小学六年级教科版科学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锤可以比较方便的把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6、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8、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从总体上对微生物进行描述。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显微镜,并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生物,认识水里的生物,学会观察。 学情分析 全班学生基本对学习科学产生很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都有较强学习科学的意志。还有少部分学生缺乏探索精神,学生对科学的自学能力偏低,学习的主动性也不是很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3、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教学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从总体上对微生物进行描述。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显微镜,并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生物,认识水里的生物,学会观察。

学情分析 全班学生基本对学习科学产生很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都有较强学习科学的意志。还有少部分学生缺乏探索精神,学生对科学的自学能力偏低,学习的主动性也不是很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3、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六年级科学上册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1 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水滴里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②自主观察 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