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方案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方案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方案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方案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方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方案

(试行)

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自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起,北京市普通高中全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为体现新课程“适应社会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的特点,落实《北京市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同时兼顾朝阳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请各校参照执行。

一、高中课程结构

朝阳区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

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2、科目

每一个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共12-13个科目。

3、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

科内容的逻辑关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二、课程说明及课程设置

(一)课程说明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并经过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普通高中学生须修满三年而且每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的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116学分、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22学分、学习学校自主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6学分。

必修116学分包括:语文10学分、外语10学分、数学10学分、思想政治8学分、历史6学分、地理6学分、物理6学分、化学6学分、生物6学分、技术8学分(其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艺术6学分(或音乐、美术各3学分)、体育与健康11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学生修满144学分之后,还能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选修更多的模块,并获得更多的学分。

高三下学期学校开设一定的选修课,同时安排总复习。

(二)课程设置(见附表)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课程模块设置分为四个层次五种类型,即:必修模块、必选模块、选修模块(含指定选修模块和建

议选修模块)和校本模块。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建议

1、各校严格按照《北京市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中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的规定合理安排课时。建议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课时安排,例如<方案一>:每学期安排在课表里固定开课时间为15周,每周2学时(共计30学时),学期中段集中安排一天全天开课(8学时)、学期末集中安排两天全天开课(共计16学时),每学期共计开课54学时,年开课共计108学时;<方案二>:每学期安排在课表里固定开课时间为18周,每周1学时,共计18学时。学期中段安排1天半(12学时),学期末安排3天(24学时),共计54学时,年开课总计108学时。

2、关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或项目),能够从北京市基教研提供的课题资源中选取,也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开发设计。

(四)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贯穿高中三年,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实施。

表朝阳区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表(参考)

注:表中“语文1”表示语文科目必修模块1,详见课程标准。其它科目同。斜杠后的数字(如“/4”)表示周课时数。

20xx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972 (方案范本系列) 20xx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20xx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 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培训目标 xx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

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淄博、烟台、东营、枣庄、潍坊、泰安、临沂、聊城)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

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 我省从2010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入学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结合《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教育公平。 (二)坚持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三)坚持有利于各类高等学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四)坚持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稳步推进高考改革。 二、高考科类和科目设置 考生报考科类分为文史、理工、体育、艺术。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 报考体育类和艺术类的考生还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 报考外语、外贸类院校及英语专业的考生,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英语口语考试。 三、考试时间与分值

高考总分750分。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数学(文、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各300分。 2013年、2014年英语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35分,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分值为120分试卷,按考生卷面成绩乘以135除以120记入考生英语科成绩;听力考试时间20分钟,分值15分,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分值为30分试卷,按考生卷面成绩乘以15除以30记入考生英语科成绩。 2015年及以后英语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听力考试时间20分钟,分值30分。 英语听力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部分中进行,考生可在高中第三学年第一学期9月和第二学期3月参加听力考试,若考生参加两次考试,以考生最高成绩记入高考英语科目成绩。 其他外语语种(含听力)考试按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规定执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150分。 四、命题及考试范围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 高考命题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语文等9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 考试范围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中规定的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见附件)。 五、招生录取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Implementation plan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schoo l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 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参照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制定我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新课程确立之后,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 教师的素质、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就成了课改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主要有市教研室组织的知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全校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包括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对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如何整

合进行指导和研讨;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把旧教材、新大纲与新教材、课程标准相对照,明确课程标准与新大纲的异同。明确如何进行新教材的实验?如何达成学校课改方案提出的实验目标和任务? 随着课改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要有意识地抓住教师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通过开展案例研究、以课代培、派教师参加各地的课改学习交流,通过这些确实有效的培训和学习,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立机构,制定措施 这次的课程改革实验是我国基础教育一次力度最大的全新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作为实验校,我们理应抓住机遇,摸石过河。为了使我校的实验能够得到科学、顺利的实施,实验伊始,成立了由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实验年级段成员组成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认真钻研,仔细推敲,确定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健全、严密的课改工作制度,保证学校课改实验工作走上正常、有序的运行轨道。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课程改革是事关我国基础教育全局的一项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通过家长会、举办有家长参与的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 (试行)

目录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第二部分课程结构、目标与模块内容概要……………………………………() 一、课程结构………………………………………………………………………() 二、课程目标………………………………………………………………………() 三、模块内容概要…………………………………………………………………()第三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第四部分课堂教学评价建议……………………………………………………()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模块学习要求(试行)………………………() 一、音乐鉴赏………………………………………………………………………() 二、歌唱……………………………………………………………………………() 三、演奏……………………………………………………………………………() 四、创作……………………………………………………………………………() 五、音乐与舞蹈……………………………………………………………………() 六、音乐与戏剧表演………………………………………………………………()

新课程改革实施计划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规划要求,我省将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现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和《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实施基本目标和任务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实施的过程中,促进全体教职工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并在实践中加强教学研究,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探索高中新课程管理制度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三)探索新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构建校本培训机制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好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掌握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特点,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必修、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等。同时推进校本培训,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五)建立和不断完善校本管理制度 通过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的管理体系,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与时俱进、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三、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XX年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XX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经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淄博、烟台、东营、枣庄、潍坊、泰安、临沂、聊城)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济南、青岛、济宁、日照、威海、莱芜、滨州、菏泽、德州)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它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经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经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经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

新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新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落实上级教育局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具有大钟特色,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发展机会,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我校按照上级教育课程改革的步骤和实施办法,特制定我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验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创造性地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验证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在我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实践依据,探索课程实验的规律和方法,深入研究和有效解决课程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构建具有大钟特色的现代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奠定基础,推动教育教学现代化进程。 (二)具体目标 1、验证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检验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在大钟地区的适用性,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材资源开发提供建设性意见,为国家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提供依据和建议。 2、构建适应大钟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课程体系,在完善国家课程的同时,总结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和管理的经验,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提供经验。 3、总结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提高干部教师整体素质的经验,加强对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培训,改进培训内容和形式,切实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现代课程意识的干部教师队伍,形成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师培训体制。 4、探索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和模式,改变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大钟学习的现状,建立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5、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作用。 6、建立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有机结合,形成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机制。 7、创设全社会(或社区)共同关心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形成家长和社区公民理解、支持并主动参与教育改革,积极为课程改革提供条件的和谐环境。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1、一年级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性实验。对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实施并验证课程设置方案,验证并修订各科课程标准,为国家正式颁发各学科课程标准及相关文件做

北京市2020年春季普通高中语文会考(新课程)试卷北京版必修5

2020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新课程) 语文试卷 一(10分。共5道小题,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搭讪.(sh ān ) 哽咽.(yè) 扣人心弦.(xu án) B .联袂.(mèi ) 跻.(j ǐ)身 叱咤.(ch à)风云 C .溯.(shuò)源 装帧.(zhēn ) 针砭.(bi ǎn )时弊 D .灼.(zhuó)热 悄. (qi ǎo)然 浮想联翩.(pi ā n ) 2.“斗”是我国的一种量器,人们也常借用它来形容事物的大或小。下列句子中的 “斗”, 用于形容“小”的一项是 A. 李白斗.酒诗百篇。 B. 他身居斗.室,笔耕不辍。 C. 我斗.胆地说一句:“这件事您做错了。” D. 著名学者钱钟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3.根据下面语段内容,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苏州园林中的留园从序曲部分的园门进入,经过发展阶段的曲廊、小院,再 考场 号 座 位 序 号

经过为高潮准备的绿阴,到达高潮部分的五峰仙馆。,好像是一首江南丝竹乐,又像是一部田园交响曲。可见,。它的设计借助音乐艺术手法,巧妙地处理了统一、比例和均衡等问题。 A.这连续的景物音乐使留园更加完美 B.这和谐的乐章音乐使留园更加完美 C.这连续的景物留园如同凝固的音乐 D.这和谐的乐章留园如同凝固的音乐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A.《祝福》选自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作品借祥林嫂这一形象批判了宗法制度与封建礼教。 B.《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其中许多寓言想像奇特、语言瑰丽。 C.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戏曲家,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D.契诃夫用批判和讽刺的笔法在世界文学画廊中留下了柯瓦连科这样一个“套中人”的形象。 5.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久在樊笼里,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 B.千岩万转路不定,倚石迷花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D.千呼万唤使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二、阅读《赤壁赋》(节选),完成6—9题。(10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小学新课改实施方案

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具体目标: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4、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5、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

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6、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⑴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师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⑵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和阶段评估等活动。结合新教材做好典型课的示范教学及讲座。 ⑷建立课改实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定期召开课改教学研讨会,分析、研究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优秀课(含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评比,对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加强宣传,突出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作广泛的舆论宣传,使学校、社会、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并参与课程改革。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做好课程改革网上培训与网上交流。 3、课题带动,科研推动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方案.docx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方案 (试行) 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自 2007 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起,北京市普通高中全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为体现新课程“适应社会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的特点,落实《北京市实施教 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同时兼顾朝阳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请各校参照执行。 一、高中课程结构 朝阳区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 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 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2、科目 每一个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共 12-13 个科目。 3、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二、课程说明及课程设置 (一)课程说明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并通过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普通高中学生须修满三年并且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 定的学分,总学分达到 144 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 116 学分、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 22 学分、学习学校自主开设 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 6 学分。 必修 116 学分包括:语文 10 学分、外语 10 学分、数学 10 学分、思想政治 8 学分、历史 6 学分、地理 6 学分、物理 6 学分、化学 6 学 分、生物 6 学分、技术 8 学分(其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 4 学分)、艺术 6 学分(或音乐、美术各 3 学分)、体育与健康 11 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 15 学分、社区服务 2 学分、社会实践 6 学分。 学生修满 144 学分之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选修更多的模块,并获得更多的学分。 高三下学期学校开设一定的选修课,同时安排总复习。 (二)课程设置(见附表)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课程模块设置分为四个层次五种类型, 即:必修模块、必选模块、选修模块(含指定选修模块和建议选修模块)和校本模块。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建议

新课程实施方案和标准

新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和标准 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并即将实施,是因为希望能够彻底改变这样一种应试机制,还学校教育的“本源”“本真”;所谓忧虑最多,是因为太害怕又来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走台”和“运动”了。新课程方案和标准出台后,学校该如何作为?实际上,在当前顶层设计和环境、条件、资源的支持下,学校学校最需认清三重背景、把准两个关键导向、处理好四组关系,从而使忧虑无存、期待成真。 一、认清三重背景 学校教育不是孤岛,教育始终应该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关联、相适应。党的十九大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此背景下,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势在必行。 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将师生、学校乃至社会的神经绷到了极点。它以一种严重扭曲了教育质量观的、用简单的“一卷定终身”的现象公平,掩盖了人才成长的本质问题,既不合常理又违背规律。 伴随着互联网引发的科技革命,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如破竹。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会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被重新书写。但人工智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相较于它们,人类的优势在哪儿?人类该如何主动作为,才能与人工智能共存且立于不败之地?一条可行的路径是:坚守并发展人性的优势,学习和借鉴人工智能的智慧及其获取智慧的方式,如创新思维、理性精神、

跨界学习、整合优化和增值再生等,这些是当下应试教育给不了的,亟须改变。 国际教育在这些方面早已作出积极的应对。2013年7月,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提出学生核心素养概念;2017年6月推出《反思教育》研究报告;201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PISA全球素养框架》。这些对于全球教育改革发挥导航作用的重要文献,正是基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大趋势,一律将未来教育方向瞄向学生素质的本质和核心层面,如思维、人文、创新、合作、自主等;而北欧一些发达国家也早已顺应这样的潮流,在课程教学领域做出了大胆的改革和突破,如有的国家试行学生每周到校2.5天学习制。这与我国一些区域的学校仍将应试与升学作为学校教育主要追求甚至是唯一目标的做法,差距何止霄壤! 认清这样的背景,就很好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紧锣密鼓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行动,充分表明了中央对于教育转型的高度重视与志在必成的信念和信心。可以相信,在未来的5至10年,像梦魇一般纠缠中国学校20余年的应试之风必将逐渐退去。认清这样的趋势,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就能够从现代教育、国家战略、民族未来的高度来清醒理解这一场改革的重要和急迫。 二、把准两个关键导向 有了这样的背景分析,就很容易理解本次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实际上是要着重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在这一问

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设计(试行)

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落实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按照必修课程统一安排、选修课程自主选择的基本思路,构建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 1.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我省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实际出发,按照不同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特点和必修、选修的具体要求,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容。 2.系统性原则。全面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整体构建普通高中阶段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的课程,整体设置和安排必修和选修课程,构建相互衔接、层次递进、具有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均衡性原则。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在达到国家课程方案和

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学有所长,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办学特色。 4.实效性原则。充分考虑我省不同地域学校在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从普通高中的整体水平和大多数普通高中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普通高中在新课程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校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普通高中均能够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并取得实效。 二、培养目标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应全面落实国家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要特别强调以下具体培养目标: 1.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3.具有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4.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 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规划要求,我省将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现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和《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实施基本目标和任务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实施的过程中,促进全体教职工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并在实践中加强教学研究,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探索高中新课程管理制度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三)探索新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构建校本培训机制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好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掌握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特点,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必修、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等。同时推进校本培训,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五)建立和不断完善校本管理制度 经过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的管理体系,开发多样化的

高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即实施“三级课程”的设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修订稿)》,特制定本方案。 一、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意志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2、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提倡取长补短互帮互助; 4、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5、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6、学会健体,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或健身技能;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结构 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修订稿)》的规定与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定了学校高中阶段三年的课程计划,校本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任选课程两大类,以课堂教学、综合指导、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实施。计划从2001年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

6、身心健康类:如心理辅导、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等。 7、生活技能类:声乐、摄影、书法、美术、绘画等。 五、校本课程实施 本课程方案确定后,要对教师进行适当培训,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方面。 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写出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交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审定,审定后列入《选修课科目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少于15人,则该选修课予以取消。 六、校本课程的考核。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校本课程的成绩评为四个等级,即A、B、C、D,D为不合格。凡不合格者不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未达到50分的学生不予毕业。 鞍钢高中研究型课程管理条例 总则 1、为了使校本课程管理规范化,以适应校本课程体系的需要,特制定本条例。 2、本条例适用于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年级。 3、本条例的内容与上级有关规定抵触时,以后者为准。 校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考核 1、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学生实际设定的课程,它与国家、地方课程一样是鞍钢高中课程结构的组成部分,但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实际要求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在自主选择学生的基础上,围绕某些课题或专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开放式、探究式的学习。 2、校本课程不进行考试,但要考核学生参加活动次数,活动质量、学生学习情况由指导教师负责记录,活动内容由本人记录在校本课程学习综合记录表上,每个课程结束后需有论文、作品或制作、发明、产品等成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有关材料。 3、指导教师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分析、评价。评价分为A、B、C、D四个档次,其中D为不合格。对每12~16课时内完成并合格的课题记学分(出勤需达3/4以上学时,否则不记学分)。在高中期间,学生需完成学分。 4、学校对学习成果进行评比、奖励。优秀作品汇编,向有关部门介绍、推荐、发表。每学年组织一次优秀作品成果报告会。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篇一: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陕西省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陕西省教育厅制订下发的《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延安市实验中学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一、高中新课程设置原则 1、坚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从我校现有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出发,探索具有鲜明特色、充满活力,能够体现时代精神,构建重基础,多样化、多选择,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发展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坚持稳妥推进,合理设置,注重知识衔接,加强宏观调

控。在充分领会新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我校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合理设置新课程,在探索中总结经验逐步调整,通过实践摸索选择适合我校特点的课程设置最佳方案。 3、规范有序、因校制宜、积极探索、确保质量。为保障课改能积极稳妥地有序推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⑴课程设置严格遵循《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省市有关文件的精神、原则和要求,使每个学生修满必学学分;保证国家选修i课程的开出,保证通用技术选修课程的开设,确保每一个学生修习不少于22个选修i学分。 ⑵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开发、研制既符合学生需求,又切合教师实际专业能力,相对稳定,有学校特色的选修ii课程,最终实现每位高中教师都能开出具有较高质量的选修ii课程,确保每一个学生修习不少于6个选修ii学分。 ⑶采取必修课和主要必修模块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统一学习,选修课则由学生在编排好的学校课程基础上自由选择。在高一学年以行政班教学为主,一年后根据学生修习倾向的需求,适当进行行政班的调整,采取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

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最新最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从2004年9月开始,山东、广东、海南与宁夏4省、区的高一新生率先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从而拉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开了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新一轮高考(论坛)改革的帷幕。到2010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本轮高考改革的最直接动力。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是,2006年及之前先行实验的各省(市、区)的高考方案相继出台,有的已经付诸实施。其中,广东省在2009年高考方案的基础上推出了2010年高考调整方案,江苏省2009年高考方案也将进行局部调整。 综观已经出台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天津、浙江、辽宁、福建与安徽等省(市、区)的高考改革方案,我们不难看出,各地都在紧密结合当地教育实际,力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这些方案既有共同点,又各具地域特色。 一、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的共同点 (一)统一考试科目的设置都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主体。 “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是近年来我国各省份高考统考科目设置的主流模式。由于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本着积极、稳妥的改革方针,2007年宁夏、山东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2009年天津、浙江、辽宁、福建与安徽的高考改革方案都保持了原有高考模式的延续性,即将统考基本科目都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海南省的文史类考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也是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基础,只不过把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所含的学科分开考试而已。广东省2007年~2009年高考方案中的文科基础(政治、历史、地理占70%,物理、化学、生物占30%)与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占70%,政治、历史、地理占30%)则是对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的拓展,但2010年广东省又将回归到“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模式。 (二)统一考试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 由于高中新课程各科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所以各省份新高考的统一考试内容也都包括必修模块与部分选修模块,且以必修模块为主。尽管各地选修课程开设情况不完全一致,但目前被纳入高考范围的选修模块都属于选修Ⅰ课程系列。除了安徽省2009年高考暂时对选修课程指定必考外,其他省份基本上都采取了选修、选考的命题方式。 (三)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标准,逐步构建高校招生录取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