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剖面小结规范及填图内容

剖面小结规范及填图内容

剖面小结规范及填图内容
剖面小结规范及填图内容

剖面小结规范及填图内容

实测剖面小结内容

1、前言

叙述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测量方法;工作起止时间、工作单位、主要工作

人员;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工程工作量、标本及样品数量等。

2、地质成果

1)、区域地质:简述测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产特征。2)、地层:依地层年代由新至老对剖面进行分层叙述。每一时代中地层可按地层组合单

位叙述其组合特征,再按不同岩性分层或填图单元详述岩性特征、接触关系,特别是不整合

接触或断层接触关系及标志层特征和分层的识别标志。

3)、岩浆岩:岩浆岩形态、产状、岩性(岩相)组合、穿插关系、接触蚀变类型及矿化

情况。

4)、构造:包括断裂及褶皱,分别描述其类型、性质、规模、形态、产状、对地层或矿

层破坏,以及控矿特征等。

5)、矿产:含矿层、矿体及矿化线索应作详细叙述。

6)、新发现、新进展及新认识。

地质填图方法、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执行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一、地质填图的分类

地质填图包括正测、简测(正测77%)和草测(正测(65%)三种,不作特别说明时,所有地质填图均指正测。

目前,大家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1:10000和1:2000的地质填图,现就这两个比例尺度的地质填图工作进行说明。

二、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1、1:10000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了解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扩大矿区成矿找矿远景。

2、1:2000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全面、详细研究矿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矿体的数量、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分布;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估算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三、地质填图准备工作

1、设计编写阶段的准备工作

(1)充分利用前人工作成果

收集矿区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的成果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

a)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构造类型特征及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图(1:50000~1:25000)等。

b)矿区内已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c)矿区内褶皱、断裂构造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d)矿区地形图(应与填图比例尺相同或更大的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资料。如果收集不到与矿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或新测地形图。

e)矿区内的物化探、重砂、航遥解释等资料。

(2)确定填图比例尺

依据矿区的勘查程度及范围大小、地质复杂程度、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矿区填图比例尺。一般矿区比例尺为1:10000,矿段比例尺为1:2000。

(3)确定填图范围

a)1:10000填图范围,一般为矿区范围,外围有与已知矿床有联系的地质体及矿(化)点,找矿标志明显,各种找矿手段(包括地质、物化探、重砂等)圈定的综合异常地段。

b)1:2000填图范围,一般为矿段范围(局限于矿体和近矿围岩分布地段)。探矿工程集中布置的地段应位于填图范围的中部。

2 填图准备工作与技术要求

(1)准备地形图

地形图可以收集或由专业人员实测,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矿区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

(2)野外踏勘与技术要求

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地质、水文、物化探、测量

等工种的主要人员,对测区进行实地踏勘,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统一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3)地质剖面测量与技术要求

在地质填图开展前,按设计地质剖面要求,在踏勘基础上进行地质剖面测量。采用皮尺加罗盘(或动态GPS)进行野外地形点数据采集,同时对剖面线穿过的不同地层单元岩性、地质界线、构造带、岩浆岩、矿岩蚀变及矿(化)体等地质特征,进行详细定位、观测、分析、地质特征描述及岩矿鉴定样的采集等,剖面精度按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剖面测量及地质剖面测量双重精度要求执行,为地质填图做准备。

在地质剖面测量中,要求严格按照地质剖面测量记录表中所列项目进行记录,以免工作露项。见地质剖面测量记录表。

在地质剖面实测完成后,要进行互检、项目组检、院检、队检及主管部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据检查验收意见,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见地质剖面测量质量检查记录表。(4)人员组成

填图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应由工程师(或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担任。

四、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1、填图路线布置与技术要求

填图工作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首先将实测剖面及确定的填图单元界线、构造线、侵入体界线、矿(化)体顶底板界线、产状等的位置,转绘到手图上,再从实测地质剖面两侧逐渐展开进行。

2、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填图方法主要包括穿越法和追索法两种。

(1)穿越法填图

按照填图精度要求的观察路线距离,在手图上垂直(或大致垂直)岩层走向布置观察路线。观察路线要根据填图精度和基岩出露情况考虑点距和线距。工作路线见下图。

(2)追索法填图

在穿越法填图基础上,对标志层、矿(化)体、蚀变带、主要断层等,采用沿其走向追索填图。观察路线一般采用“之”字形迂回布置,以控制其顶、底界线和了解变化情况。工作路线见下图。

3、地质点布置与技术要求

(1)地质点分类

地质点主要分为基本点、加密点、岩性或产状点三类:

a)基本点:为控制测区地质界线和基本构造形态布置的观察点。基本点应布置在测区填图单元的地质界线、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界线、岩体界线、断层面及褶皱轴等位置上。基本点要求作详细的文字记录(必要时作放大素描图)。

b)加密点:为进一步控制地质界线和构造形态的变化,在满足基本点密度要求的前提下,在基本点之间沿地质界线加密布置的观察点。加密点只作简要的文字记录。

c)岩性或产状点:为控制和了解地质界线之间岩层产状变化及岩性特征、满足基本点密度和数量要求而布置的观察点,岩性或产状点只需记录岩层产状和岩性特征。

(2)地质点密度及数量

a)地质点布置的密度及数量应根据填图比例尺大小、构造复杂程度、基岩出露情况、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确定,见地质点密度及数量(正测精度)表。

地质点密度及数量(正测精度)表

填图比例尺地质界线上

的点距(m)点数/km2

构造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

1:10000 100-200 40 60 80

1:5000 50-100 80 120 150

1:2000 20-50 160 240 300

1:500 10-25 320 480 600

注:地质界线上的点距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要求保证对重要地质界限的有效控制。

b)基本点数与加密点数之和,应大于地质点总数的70%。

c)简测的地质点密度及数量为正测的70%,草测为50%。

4、地质点定位与技术要求

(1)现场标注点位

将写有地质点编号的木桩(竹桩)打入地质点处的基岩裂缝中,或者用红油漆在基岩上划“⊙”以示点位,并在“⊙”旁边写上地质点号。若需要仪器定测的地质点,应在地质点附近挂上小红布条,以方便找点。

(2)测量坐标

所有地质点都应用手持GPS,结合地形图定位,将点位标注在手图上,用直径2mm的实心园点(●)和空心小圈(○)分别表示实测和推测的地质点,并标注点号。

(3)精确定位

对精度要求很高的重要地质点,须用经纬仪或动态GPS进行精确定位。一般的做法是:填图人员在现场经观察确定地质点,用GPS测量点位坐标后,将这类地质点及坐标通知矿区专业测量人员进行精确测量定位。

5、地质点记录与技术要求

在地质点测量的坐标数据及观察的地质现象,都要按照地质点记录表格式进行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如下(如果采用照相、录音等形式记录地质现象时,应按有关要求,填写音像记录表):(1)矿区名称:用矿区代号(在矿区设计中规定)表示。

(2)点号:指地质点编号。一个矿区如果两个填图组最好一组用单号D1、D3、D5??,另一组用双号D2、D4、D6??。

(3)位置:GPS 的定位坐标及明显地物地貌的特定位置。

(4)地质点性质:指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岩性点等。

(5)路线地质:指相邻两个地质点之间的观察路线,如D1—D2 表示1 号地质点到2 号地质点之间的路线。记录内容主要是描述两点间先后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记录的地质现象必须要有准确位置(对应某个地质点的方位和平距),且应记录地质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并说明与已知地质点有无差异或变化,路线上尽可能多地实测岩层产状,注意产状变化并分析原因,每条路线的观察记录具有连续性,必要时可作路线剖面图或平面图表示地质体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

(6)地质描述:每个地质点所具有的地质意义不完全相同,在描述地质现象时,应有重点,切忌千篇一律或平淡叙述。地质点描述内容主要有:①岩石的名称、颜色、风化特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②古生物及遗迹化石;③蚀变及矿化现象;④矿脉(层)、岩脉的岩矿石名称、岩矿石特征、产状、厚度、穿插关系;⑤地质体及地质构造(褶皱、断裂、破碎

带等)的产状、性质、接触关系、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地貌及水文地质等。

(7)岩矿石标本、样品的采集与编号:在地质点及沿途采集的标本、样品,应在露头和手图的相应位置上标注和编号。

6、地质界线勾绘与技术要求

地质界线勾绘是指将控制同一地质界线上的相邻两个地质点相连接。地质界限勾绘应在野外实地进行,勾绘时,应充分考虑两点间距离的远近、产状及变化、有无断层切割及地形变化(按“V”字形法则勾绘)等因素。实测的地质界线用实线表示,推测界线用虚线表示。五、野外资料整理

野外填图中形成的文字、图、实物等资料,要求当天内完成整理,不允许多天后累计整理。

1、记录本(地质点记录表)整理

应检查地质点记录表中填写内容是否齐全,文字是否通顺、有无错漏字、用语是否准确;素描图是否需要完善;检查后,给数据和素描图上墨。

2、手图整理

检查手图中的地质点、观察路线、产状、填图单元代号、标本、样品、照片等位置、数据以及界线勾绘有无错漏,确认无误后着墨。

3、实物资料的核对整理

对填图过程中取得的标本、样品、照像资料等,应核对标本及样品的编号、位置及各种数据等,确认无误后,再分别进行整理。发现问题,必须到野外核实、补充和修正,不允许回忆补充修正。

4、编制实际材料图

(1)用与手图同版的、未折叠、无皱纹、无缺损的地形图作为底图,将手图中填绘的全部内容(地质点、路线地质、标本样品、产状、已施工工程、各种地质界线、断层线等的位置、编号、代号)转绘到底图上,加上图框、图名、图例(按矿区统一图例)、比例尺、

责任表等,形成实际材料图,见下图。实际材料图应在野外填图过程中逐步完成,以保证填图中出现的遗漏、错误、争议等问题能在野外得到弥补、修正和统一。

(2)实际材料图转绘方法与要求,首先丈量手图上地质点及其它内容的坐标数据,然后依据手图上各点的位置展绘到实际材料图上(也可以用灯箱透视将手图上的内容展绘到实际材料图上)。展绘过程中做到:

a)按坐标方格网,依一定顺序逐个进行;

b)先用铅笔展绘,待自检和组内检查无误后,再上墨。对地质界线或断层线的推测地段不要急于上墨,要等证据确凿后再上墨;

c)在展绘点丈量坐标时,要对手图经野外使用、折叠出现的图纸收缩误差进行平差处理,将误差消除在每个方格网中,避免产生累计误差。

5、地质填图质量检查

地质填图工作完成,经过项目组自检和互检,认为该项工作已经完成,要写出质量检查验收申请,经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按照地质填图野外记录质量检查记录表中所列项目,对填图工作进行逐项检查,提出质量验收意见),根据质量检查验收意见,进行野外补充完善修改,认为合格后,方可验收。见地质填图野外记录质量检查记录表。

六、地质填图提交的资料

1、资料清单

a)地质填图记录本(地质点记录表);

b)音像记录表,见下表;

c)标本登记表;

d)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e)实际材料图,见下图;

f )岩矿石标本(实物)及送样单;

g)鉴定及测试成果;

h)矿区(矿段)地形地质图(反映填图阶段成果),见下图;

I)质量检查验收记录表。

2、地质填图工作总结的内容

a)概况:目的任务,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以往地质工作评述(主要成果及存在问题),完成实物工作量;

b)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c)矿区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矿床;

d)结语:主要成果、存在问题、下步工作意见。

地质填图小结

河北省易县东水冶石灰岩矿地质填图小结 第一章工作概述 1.1目的任务 根据《河北省易县东水冶石灰岩矿详查设计》的要求,项目部地质人员对河北省易县东水冶石灰岩矿区开展1:2000地质填图工作,主要目的任务是全面而详细地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水泥用石灰岩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等;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提供矿区基础地质资料。 1.2位置与交通 河北省易县东水冶石灰岩矿区位于河北省易县县城南西231°方位约16km 处。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5°21′08″,北纬39°16′06″。距易县—保定公路旁的高村8km,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方便。 表1工作区拐点坐标为(北京54) 拐点X Y 1 4351000 38616400 2 4351000 38618100 3 4349100 38618100 4 4349100 38616400 1.3以往地质工作概况及评述 1959年地质部物探局907队在此区进行了1:10万航空磁测,圈定了涞水-易县航磁异常带。 1959-1964年,河北区调队在此区进行了1:20万J-50-Ⅱ(涞水)幅区域地

质调查,基本阐明了地层、岩石、矿产特征和构造轮廓。限于比例尺的要求,对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尚待深化。 1973-1975年,河北区调队在此区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确定了本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特征,对区域内矿产进行了叙述,重点矿点进行了检查,是本区最重要的基础资料。 总体而言,本矿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仅为小比例尺的区调、矿调工作,不能满足详查工作的要求,仅能做为基础地质资料。 第二章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2.1工作方法 地质填图工作按照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首先在充分收集、认真研究区域和矿区内已有的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踏勘工作和以1/1千地质剖面实测工作对矿区内的构造、地层、岩性、矿体等的认知,初步确定地层层序和1/2千地质填图工作填图单元。路线布置首先从实测地质剖面开始,再向两侧逐渐展开,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地质观察点用手持GPS定位。结合V字形法则将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相应的地形图上。 2.2本次地质填图工作量 本次1/2千地质填图工作自2012年8月7日始至2012年9月30日完成,共投入地质技术人员六名。观察路线间距按100m布置,共完成地质观测点824个,地质填图面积3.23 km2。 主要工作量统计表表2 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 外业1/2地质填图km2 3.23 地质观测点个824 内业1:2000实际材料图张 1 1:2000 地形地质图张 1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doc

第一章绪论 一、实习区地理概况 二、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三、实习工作完成情况 第二章区域地质背景 一、地层岩性 二、区域地质构造 三、岩浆活动 四、矿产资源 第三章测区地质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岩浆活动 四、围岩蚀变 五、矿产资源 六、地质演化史 第四章结束语 一、实习成果、收获 二、实习建议

图1:冷水江锡矿山七里江地区地质图 图2:冷水江锡矿山烈士塔实测地质剖面图 图3:冷水江锡矿山独立小屋实测地质剖面图 图4:冷水江锡矿山蓝田湾实测地质剖面图 图5:冷水江锡矿山七里江地区A-B图切剖面图 图6:冷水江锡矿山七里江地区C-D图切剖面图 图7:冷水江锡矿山七里江地区综合地质柱状图 图8:冷水江锡矿山七里江地区硅质灰岩节理产状玫瑰花图

第一章绪论 本次地质填图主要是想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会对一般地质现象的观测和地质填图方法,使我们能够独立地进行地质填图工作的能力。实习以学习地质填图为主,以现场地质条件为基础,采用现象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其实习内容以构造地质学和地层古生物学为主,同时结合了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的基本知识。 一、实习区地理概况 本次实习地位于冷水江市东北郊约16公里处的锡矿山七里江地区(东经110°27’30”—110°30’30”,北纬27°44’30”—27°48’00”),区内有市内 公共汽车往返,交通方便。实习住宿地方位于南矿的株木山,周边有超市、医院、餐馆,住宿区内还有乒乓球场和无线网络,大门前不远处还有广场,广场对面还有篮球场等体育锻炼场所。 冷水江市得名由来于其处资江北岸,因此江水在此处较冷,故得其名。冷水江市里1960年设立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 五大产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湖南省重要的能源材料基地,被誉为湘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冷水江市地处湖南中部、资江中游、雪峰山东麓。东抵涟 源市、南邻新邵县、西北接新化县。北部、东北部以及西南面为山,四周向东倾斜。土地面积439平方公里。 冷水江市地处地球的北温带地区,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候16.5°C,年均降水量1648毫米,全市雨 水充沛,气候适宜。 锡矿山地区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低山地貌,海拔标高822.9米,位于矿区 东北部岳高岭;海拔最低点516米,位于矿区西北部西沟部位。矿区地貌具北高 南低的特征,往南过渡为丘陵地貌。地形走向与地层走向一致,勘查地区走向北东至南西,基本上沿F3断层展布,其东西两侧位正地形,中部为山间谷地,为 居民密集区。 冷水江市为湖南省几何中心,面积为436平方千米,人口近40万,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呈不对称的马鞍形。境内有较高的山峰60多座,海拔1073米的祖师岭为最高峰,车距上海1600公里,南距广州700多公里,距省会长沙210多公里,冷水江交通便利,湘黔铁路在市境内没有冷水江东、冷水江西、金竹山3个客货火车站和8条厂矿铁路专用线,7个编组站,且东边靠洛湛铁路,形成了联通东西纵贯南北的铁路,拟建中的太澳高速公路南北穿越市境,从长沙黄花机场到达市区仅两个小时的路程。锡矿山七里江地区主要企业为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是我国锑工业的摇篮和锑品的主要出口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锑采、选、冶和深加工联合企业。其主要产

对地质填图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对地质填图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地质填图工作是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将矿区或井田范围内的地面地质信息,按一定比例和图式填绘在地形图上或平面图上,形成地形地质图或平面地质图。有的也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信息都填绘在地形图上,形成综合性的地形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该图是煤炭工业建设远景规划、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初步设计提供的必要的地质资料。 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一般可分为预查(找煤)、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各阶段开展的地质填图工作的项目大同小异利用价值却不一样。一般来说,预查、普查是为煤炭工业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为1:2.5万~1:5万,甚至1:20万(区测)资料均可;详查则是为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的初步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为1:5千~1:1万;勘探成果则是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矿井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勘探一般以井田为单位进行,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2千~1:5千。各阶段的要求和要达到的地质研究程度也不一样。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总之,地质填图工作是一项科学性较强的工作,涉及的学科较多,如地球物理学、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形地貌学、古生物地史学、岩矿学、煤田地质学、测量学、地质制图学等。地质填图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是体力和脑力相结合、野外与室内

并重的工作。作为一个合格的地质工作者必须能胜任地质填图工作,从地质填图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对此项工作绝不可漠然置之,等同一般来对待。 下面谈一下地质填图工作的基本要求及方法: 一、室内准备工作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要的准备是不能少的。首先是做好室内的物质准备工作,如罗盘、GPS、野外地质包、放大镜、地质锤、卷尺、稀盐酸瓶(13%)、文具、记录手册(或卡片)、通讯工具、照录相器材、标本袋等物件(最好每人必备)。 另外,在室内必须做好技术准备:首先在接受任务时,要明确填图的目的和任务;所处的勘查阶段,填图的比例尺、面积、工作地点和完成任务的时间等,并要收集、研究填图区及邻区以往的地质工作情况及地质资料。对填图区的地质情况有初步了解。再是要熟悉有关的规范规程,及本次地质填图的设计要求。 二、野外准备工作 1、去野外进行实地踏勘:熟悉填图区的范围,了解填图区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行政区划、集市场镇、道路交通、风俗民情、水文气象、矿产开拓等情况。着重了解填图区的地层分布,主要是褶曲及断裂带等地质情况。 2、实测地层剖面:按填图规程和设计要求,实测地层剖面,一般不应少于3条,条件许可应多测为好,通过实测地层剖面,了解地

实测剖面小结内容

实测剖面小结内容 1、前言 叙述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测量方法;工作起止时间、工作单位、主要工作 人员;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工程工作量、标本及样品数量等。 2、地质成果 1)、区域地质:简述测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产特征。2)、地层:依地层年代由新至老对剖面进行分层叙述。每一时代中地层可按地层组合单 位叙述其组合特征,再按不同岩性分层或填图单元详述岩性特征、接触关系,特别是不整合 接触或断层接触关系及标志层特征和分层的识别标志。 3)、岩浆岩:岩浆岩形态、产状、岩性(岩相)组合、穿插关系、接触蚀变类型及矿化 情况。 4)、构造:包括断裂及褶皱,分别描述其类型、性质、规模、形态、产状、对地层或矿 层破坏,以及控矿特征等。 5)、矿产:含矿层、矿体及矿化线索应作详细叙述。 6)、新发现、新进展及新认识。

地质填图方法、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执行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一、地质填图的分类 地质填图包括正测、简测(正测77%)和草测(正测(65%)三种,不作特别说明时,所有地质填图均指正测。 目前,大家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1:10000和1:2000的地质填图,现就这两个比例尺度的地质填图工作进行说明。 二、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1、1:10000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了解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扩大矿区成矿找矿远景。 2、1:2000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全面、详细研究矿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矿体的数量、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分布;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估算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三、地质填图准备工作 1、设计编写阶段的准备工作 (1)充分利用前人工作成果 收集矿区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的成果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 a)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构造类型特征及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图(1:50000~1:25000)等。 b)矿区内已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c)矿区内褶皱、断裂构造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d)矿区地形图(应与填图比例尺相同或更大的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资料。如果收集不到与矿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或新测地形图。 e)矿区内的物化探、重砂、航遥解释等资料。 (2)确定填图比例尺 依据矿区的勘查程度及范围大小、地质复杂程度、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矿区填图比例尺。一般矿区比例尺为1:10000,矿段比例尺为1:2000。 (3)确定填图范围 a)1:10000填图范围,一般为矿区范围,外围有与已知矿床有联系的地质体及矿(化)点,找矿标志明显,各种找矿手段(包括地质、物化探、重砂等)圈定的综合异常地段。 b)1:2000填图范围,一般为矿段范围(局限于矿体和近矿围岩分布地段)。探矿工程集中布置的地段应位于填图范围的中部。 2 填图准备工作与技术要求 (1)准备地形图 地形图可以收集或由专业人员实测,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矿区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 (2)野外踏勘与技术要求 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地质、水文、物化探、测量等工种的主要人员,对测区进行实地踏勘,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统一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三维地质填图流程总结

一、数据准备 野外路线数据:产状点、地质分界线、分段地质路线、地质点 地形数据:等高线、高程点 地质数据:钻孔数据、剖面数据、地球物理数据 实际材料图数据:地质区、地质界线、地质点 二、数据导入 (1)要导入数据:剖面数据、钻孔数据、地质图数据、等值线数据 (2)各数据导入流程: a)二维填图数据导入 可以使用【数据入库与建模】菜单下面的【地质填图数据入库】选择导入项目的工程文件。其中地形数据中的等高线,野外路线中的产状点,实际材料图中的地质界线要素、面地质要素,以及填图边界都是后期建模中必须用到的数据文件,其他数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导入的填图数据建议是1:1的比例尺,单位为米的数据,用来构建实际模型。导入数据对话框如下: 图2-1二维填图数据导入对话框

b)钻孔数据导入 利用钻孔数据可以进行约束分区建模,通过修改钻孔生成的钻孔剖面,作 为分区建模的约束条件来使用。三维地质建模的钻孔数据导入,钻孔数据导入 功能配置在菜单【数据入库与建模】下面,点击【钻孔数据入库】,弹出下面的“钻孔数据源”对话框,如下图2-2所示: 图2-2钻孔数据导入 从“钻孔数据源”对话框,我们也可以得知,钻孔数据源有Access、Excel、Oracle三种类型,当我们选择好数据源之后,接下来要给数据源一个GDB存储 的路径,也说明钻孔数据是要存储到HDF数据库里。这里可以添加一个已经存 在的存储钻孔的路径或者通过新建一个简单要素类来存放钻孔数据,接下来分 别介绍它们的操作方式。 (1)点击“新建”,弹出“保存为”对话框,在“名称”里输入一个保存 钻孔基本信息的点简单要素类的名称。将“钻孔基本信息”及“钻孔分层信息”数据保存到MAPGIS数据源中,如下图所示:

切剖面图过程

切剖面图过程 完成剖面图所需的步骤: 1、必需完成地形线赋高程。 2、读取地形数据。 3、读取钻孔数据。 4、读取槽探数据。 5、读取地质信息。 6、图切剖面。 1、首先用Section打开工程文件,把所有文件设为编辑状态,然后对地形等高线文件进行 高程赋值——新建线属性高程字段(原MapGis需要这样做,用Section剖面图菜单下的自动赋高程不需新建此字段(拖动操作))。 2、把等高线和地质区文件设为当前编辑文件状态:即点击勾选文件名前的复选框! 3、选择菜单剖面图-读取地形数据(现有3种方式,此选拉线读取),沿着勘探线从开始处拉线到末端出现设置基本数据对话框(如下图),这里要注意地形图比例尺和剖面图比例尺,默认是1:5000和1:2000。如果不是这个比例尺,改成你需要的比例尺。最低表标高默认为-1,表示由软件自动计算最低标高。也自己看情况调整,这里随便填了300(米)。 4、点确定后,就可 以拉直线了,点鼠标 左键,不要松开鼠标左键,移到你要的地方后(可用滚轮放大缩小),松开鼠标左键。会弹出存储数据成功对话框。点确定后,会在地形图上出现一条红色的剖面线。 5、选择读取钻孔数据后,在钻孔的位置点击一下会在左侧出现钻孔数据输入对话框。孔深单位为实际的米m。 6、点存储,就会存储这个钻孔的数据,如果你还有钻孔,就继续在另外一个钻孔位置点击一下,输入数据,点存储,如果没有了,就点退出。 7、输入探槽数据。选择读取探槽数据,在探槽起点的地方点击一下,会出现探槽数据输入对话框,输入数据后,点存储,如果还有探槽,就再到另外一条探槽起点点击一下,输入数据,点存储,如果没有探槽了,就点退出。槽探长度单位为实际的米m。 8、选择读取地质信息后,会在底部自动打开一个地质信息的窗口。在这里你可以依次修改地层产状,地层花纹,颜色,界线,接触关系和接触产状。自己根据顺序(双击可看见区闪烁)修改就是。这里具体就不修改,然后点存储-退出。 9、最后,选择菜单剖面图-图切剖面后,剖面图就出来了,这时会出现保存路径设置对话框,设置好后点确定。剖面图画好了!! 10、剩下的工作就是对画出的剖面图进行添加数据和修饰图面了。 大致的过程就是这样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辅助工具Ⅰ包含以下功能命令: 角度花纹填充:可以选择区或者选择线以CAD或者MapGis图库进行角度渐变填充图案,如果不适合可以选区或者选择线删除填充图案。 导入导出功能:把当前的点、线、面文件属性导出到EXCEL表格或txt文件;导入属性;以及参数与属性之间的转换;连接属性(xls & WB);DBF转表格WB。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

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1)前言 a.剖面测制的目的; b.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长度、测制方法; c.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 d.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地层、构造特征;

1比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 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格式如下: (导线号)0-1导 (方位)160° (导线长)100米 (坡角)+5° (分层位置)5米 (层号)② (岩性名称)砂岩 (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采集样品 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平立剖面的画法

钢笔画轴线,轴线贯 通,运用模板(门)画 内墙用粗笔覆盖轴 线,不注重其偏移 与否,外墙沿轴线 粗笔沿外墙轴线涂 实,凭感受留窗洞,

?底层平面 底层平面除明确反映建筑自身的组织结构关系外,还应反映出与基地环境的关系,如建筑的主次入口、周边道路环境、停车场和车位等。基地环境的刻画依据用地的规模来定,较大则采用渐虚的表达方法.只保留贴近建筑外墙的部分:如果基地较小,建筑用地较满,则应全部画出来。注意剖切号和楼梯画法。 步骤1:确定轴线关系,用模板画门的位置 ?二层平面图画法 由于建筑体量布局的关系,平面图既反映一部分室内空间,又可反映一部分 屋顶投影。 方法上参照总图的画法原则宋进行描绘。屋顶构架,玻璃中庭等细部,着墨 不多,却显著地增加了图画的精致程度和整体的感染力。

立面图 立面设计是建筑物的外观“脸面”,具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同学出现的问题常常不是绘制的问题,而是设计的问题。 就表现而言,由于立而反映的是纵向关系的平面投影.需要强凋运用等级不同的线条,在立面二维投影上表达出空间的纵深关系。相对平面而言,立面的分合线多、而且容易混淆。所以应注意以下几点: 1.线型选择 立面绘制,首先应关注线型,它可分为粗线、中粗线、细线、 粗线:用于建(构)筑物立面的外轮廓线和地面线。 中粗线:多用于形体投影重叠部位分前后关系。 细线:立面细部的表达。 2.区分虚实 分析建筑外立面,可简要概括为两大体系:墙和窗。 单纯窗的结构线较为单薄,容易淹没在立面表现中,不能有效地传达设计信息,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解决: 用色块填窗加以区分。用浅色马克笔或彩铅添加色彩: 用中粗线强化门窗外框结构。 用粗笔添加门窗洞门阴影。 立面绘制步骤例1

推荐-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精品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1 规范引用 GB/T 13908-20XX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DD20XX- 01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2 地质填图 按工作区划分的岩性填图单元,采用穿越法及追索法,用地质观察点、线结合的形式,辅以少量探矿工程揭露,将各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地形图上。 3 准备工作 3.1 准备工作区地形图 工作区地形图可以收集或由专业人员实测,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工作区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如果收集不到与工作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1:50000的采用1:25000的地形图;1:10000的可以由1:50000的地形图放大校正后即可,1:2000的地形图需要实测)。 3.2 其它用品 还需要准备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照相机、手持GPS、记录本、自检互检表、采样登记表、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碳素笔、红色中性笔、绿色中性笔、图夹、样袋、钢卷尺、白色胶布、记号笔、红布条、红色油

漆、毛笔等。 3.3 罗盘校正 野外工作前要统一罗盘精度,根据1:5万地形图给出的参数校正磁偏角,我国一般均为北偏西,刻度盘逆时针旋转坐标纵线与磁子午线的夹角即可。罗盘水泡都能居中后固紧螺丝即可。罗盘每月检查校正一次,项目组填表登记备查(罗盘校验表见附表)。 3.4 GPS校正 野外观察点定位采用手持GPS定位,使用前统一到国家三角高程控制点(至少三个)或采用国家三角点引入的控制点(至少三个)做统一精度校正,在同一点保持各组GPS读数的一致性。每个月应在控制点对GPS 进行校验1-2次,以保证定点精度,校验后应填表登记备查(GPS校验表见附表)。地质点标定的误差标在图上不大于1mm(不同比例尺有不同的误差标准,如1:1万误差小于10m;1:2千误差小于2m)。全部保留GPS 航点并存档备查。 3.5 踏勘 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地质人员,对测区进行踏勘和实测剖面,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划分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3.6 人员组成 填图组一般由2人组成。 4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4.1 地质路线布置

正方体截面总结(最全,适用于公务员图形推理)

4.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 可能出现锐角三角型、等 边、等腰三角形,但不可能 出现直角和钝角三角形正方体截面的形状

4.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 块胸椎、12对肋和1 块胸骨借 结论如下: 1、可能出现的: 锐角三角型、等边、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矩形、 非矩形的平行四 四边形: 可能出现正方形、矩形、 非 矩形的平行四边形、菱形、

4.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 边形、梯形、等腰梯形、五边形、六边形、正六边形 2、不可能出现: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正五边形、七边形或更多边形

4.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 正方体的截面形状 一:问题背景 在家做饭时,切菜尤其是切豆腐时,发现截面有很多形状。若用不同的截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会有哪几种不同的形状? 二:研究方法 先进行猜想,再利用土豆和萝卜通过切割实验研究。 三:猜想及其他可能的证明: 1.正方形: 因为该立体几何图形是正方体,所以用从任意位置与该正方体上下底面平行的平面进行截取可以得到,或者和侧面平行进行截取,由下列图示证明: ====》》》 由图示可知,水平方向截取正方体,得到的截面为正方形。

1:2000 地质填图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

断面解剖问答题总结

1.侧脑室主要结构有哪些? 位于大脑两半球内,形状不规则,可分为前角、中央部、后角、下角四部,前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2.基底核区的断面表现是什么? 尾状核位于侧脑室前角的外侧,背侧丘脑为较大的灰质核团,居于第三脑室两侧,其外侧有豆状核,分为外侧较大的壳和内侧较小的苍白球。壳的外侧为屏状核,两者之间隔以外囊。屏状核的外侧是岛叶,两者之间隔以最外囊。 3.简述松果体区及其比邻结构。 指松果体及其邻近结构。松果体区是指背侧限于胼胝体压部,腹侧为四叠体顶和中脑顶盖部,前以第三脑室为界后部为小脑上蚓部区域。由于位置深在,毗邻结构重要复杂,手术暴露难度大。 4.在断层上如何确定大脑半球中央沟? 1)中央沟大部分为一不被中断的沟 2)中央沟较深,均自断面外缘约中份处向后内延伸,弯曲走行,在其前方和后方可见中央前沟、中央后沟与之伴行 3)一般中央前回厚于中央后回 4)先通过扣带沟缘支辨认出中央旁小叶,再进一步辨认中央沟 5)中央沟在大脑半球外侧面走行约8-10cm 6)大脑白质的髓型有助于辨认中央沟 6.当鞍上池在横断层面上呈六角形时,简述其周界与内容。 六角形鞍上池由交叉池和脚间池组成,包括一个前角,一对前外侧角,一对后外侧角和一个后角。前角伸向两大脑额叶之间,并延续为大脑纵裂池;前外侧角伸向额、颞叶之间,延续为大脑外侧窝池;后外侧角伸向大脑与中脑之间,延续为环池;后角则为脚间池。六角形鞍上池内主要有视交叉或视束、颈内动脉、漏斗或垂体柄、乳头体、动眼神经和大脑后动脉水平段。 7.断层上如何区分第三脑室顶部和帆间池? 1)帆间池层面较高,第三脑室顶部层面较低 2)帆间池后界是胼胝体压部,第三脑室顶部的后界为松果体 3)帆间池为尖向前的三角区,不与侧脑室前角相连;而第三脑室前部为矢状位的狭长裂隙,前端可达侧脑室前角 11.上纵隔、后纵隔内容配布如何? 1)上纵隔内容配布由前向后: 第一层是胸腺(或胸腺遗迹,胸腺形状变化大) 第二层是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的上半 第三层是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膈神经与迷走神经 第四层是气管及其周围的气管旁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第五层是食管及位于其左侧胸导管和气管食管之间的左喉返神经,最后是左右交感干。 2)后纵隔内容配布由前向后: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测制1—2条,比例1:1000,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和构造; 2、剖面线垂直地层走向,选择地层层序齐全,地层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 清楚,基岩出露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3、实测剖面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观察进行细致描述;层位地段采集标本,在 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采用半仪器法测制,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 露宽度在1米以上的在图上表示,小于1米的有特殊代表性的地质体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作上标记。 6、地质内容记录:全面、正确、地质体产状;各种样品按公司统一格式标注剖面相应位 置,做到文字记录。 7、地质剖面图和工作范围内的地质工资料建立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地层岩性、岩石组 合,物质成分,岩相组合;分析地层、岩石的含矿性,选定标志层,划分单元。 8、图的内容:采用展开法,导线、导线点、产状、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性、断层、 主要地物等。 9、10、当日室内整理野外填图的工作内容。 10、编写地质工作小结其内容 (1)、前言剖面测制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长度、测制方法;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公司名称、工作人员;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矿区地层构造特征; b、地层描述; c、岩浆岩及脉岩描述 d、构造 e、详细描述矿产 f、新的见解

(3)存在的问题 (二)、工作质量 1、记录 (1)、记录格式、描述内容、顺序、记量、单位等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地层分明、突出重点、语言精、概念清、字迹明; (3)、分层及层间合理、清楚; (4)、岩石定性及岩性描述; (5)、其他与矿体有关的特征添加描述; (6)、岩(矿)层产状记明、正确、与剖面吻合。 2、剖面图 (1)、标明比例尺和图例:按有关标准; (2)、剖面起点,界线终点及工作位置,地质等数据正确; (3)、柱状图按照有关规范内容齐全; 3、实地控制程度 尽量把地质点布置的密度与相应的矿区有关的地质图件比例尺相应; 4、采样 (1)、代表性取样适用的矿种、数量符合要求; (2)、方法和样品重量达到要求; (3)、规范要求采样,位置、编号、文字等清晰标记,图表一致; 5、室内资料整理 (1)、野外现场编录的内容清晰,做到不漏; (2)、联系有关部门,反馈的信息,及时标注、补充相关资料等内容; (3)、有关文字、图件每一项完成应提交,做到妥善保管; 二、地质填图 (一)、工作方法 1、用原1:10000地质地形磁测图裁集1:2000磁异常C3、C4,C5图做勘探首靶区,采用穿越法加追踪进行; 2、观测点用半仪器、Gps结合丁点交汇手图,室内电子上图; 3、在填图中有难于弄别的岩性做好素描、拍照等后定性,再填补; 4、填图中发现重要的地质体进行追踪;

安徽建筑大学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巢湖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 13勘查(2)班 报告编写郑博闻 所属小组 C 组 小组成员王伟、李望、刘娟、王焱、孟岩、张腾遥、龚郴彬、郑 博闻 指导教师刘珺、颜文昌老师提交日期2015年5月9日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实习区地理环境................................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章地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震旦系........................................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寒武系........................................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奥陶系........................................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志留系........................................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泥盆系........................................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石炭系........................................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高骊山组(C1g)...........................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和州组(C1h).............................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黄龙组(C2h).............................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船山组(C2c).............................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二叠系........................................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三章地质构造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褶皱..........................................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断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节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四章岩浆岩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五章矿产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剖面绘图规范以及剖面小结范例

剖面整理基本要求: 1、剖面名称用“×××省(自治区)×××市(县)××(地名)××(时代)××组(注意要写上填图单位,如?1x)(侵入体)实测剖面图” 2、要注意剖面编辑与描述中,2%-3%类,百分号都不能省略;2-3㎝中只要一个单位符号。 3、剖面线要用光滑的曲线,整体圆滑美观。 4、花纹以美观为原则。平面图分层线据“V”字型法则适当修饰,一般线长 2cm (默认),填图单位界线延长至 3cm,填图单位代号写在界线两侧。(每层要注明层号;当单层厚度较薄时,可以采用合层,即把一个填图单位的岩层放在一个大层中表示出来,注明x-y) 5、剖面图花纹 1.5cm(垂向,下同),一般分层线长 2cm,填图单位界线长 2.5cm。 6、一个1cm*1cm的格子中填三个花纹,最多四个。 7、送样的层位要表示出来(照片、采薄片、稀土分析、花絮、化探、物探) (可以参考区域地质图例标准) 8、变质岩中片麻岩与片岩等一类变质岩岩性相邻时,要把它们之间由数据自动生成的分层界线删除。 9、岩浆岩花纹是直立的,与周围的产状无关。 10、沉积岩剖面中,如遇产状变化较大,特殊构造造成的除外,要删除此产状,并在数据中修改产状数据。 11、图例规格 12×8mm,图例说明 3×3mm。 12、坐标(起点坐标)移至剖面图起点上方。 13、责任栏大小 100×60mm,位于剖面右下角,其上一般不安排地质内容,字体大小一般为 4×4mm。 8月5日开会指出的新问题 1、做野外自然剖面与柱状图(自然剖面的走势根据各导线的走向,柱状图要注明主要岩性花纹) 2、素描图准确程度(没有素描图的对着照片画) 3、剖面小结内容齐全程度(把参加人员分工填写完整) ①工作量; ②地质特征:对地层、构造、岩浆岩进行描述; ③地质认识:断层的性质(断裂带是否含角砾,角砾大小、多少等等) ④建议、意见 提出自己的建议,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比如:由在某一层位观测到的现象,推测其东向为某种岩性或有某种矿产,可通过剖面测量验证)同时,照片、采样中包含哪些信息要在小结中体现出来(如宏观上照了一个褶皱,写明其枢纽、轴面产状)。 2012年8月份整理

12000地质填图规范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 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格式如下: (导线号)0-1导 (方位)160° (导线长)100米 (坡角)+5° (分层位置)5米 (层号)② (岩性名称)砂岩 (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采集样品 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