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纯真

在广袤而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前,儿童有一颗纯真之心,即童心,也即儿童天真纯朴的心里状态。儿童世界总是那么纯真美好。儿童文学总是表现出一种稚气而朴拙的艺术风格,一种纯真稚拙之美。

在《加菲猫》中,加菲的第一句台词便是“我痛恨星期一”,于是一只又肥又可爱的大懒猫出场,加菲是一只好吃懒惰、自私、喜欢耍小聪明的大肥猫。但它同时也是个内心善良、充满正义感和重视友情的猫。为了保护想要自立的小老鼠路易斯,加菲上演“猫吃老鼠”的好戏,使路易斯成功脱离险境,对着加菲那滑稽的镜头也被它那纯真美好的心打动。当欧迪被绑架时,加菲离开了它那舒适的沙发,历经艰险,进入庞大、未知、危机四伏的世界,在众多朋友的帮助下,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营救大战,展现了它的善良和重友谊。而这种友谊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友情,而是闪耀着一种“孩子气”,它纯真、朴实、清澈、透明。

加菲猫的善良也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让任何人都无法挑剔的圣人似的善良。加菲也没有成就一番大事的理想,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它成了英雄。这个英雄不是史诗中的英雄,它是个小人物,只是一只肥肥的猫。英雄的故事只是插曲,更多是童趣、纯真,从中仿佛看到了很多自己潜意识和童年记忆的点点滴滴。加菲最喜欢拿着遥控器,吃着零食,慵懒地躺在舒适的沙发上看电视,它拼命地往肚里塞意大利面而被撑得四脚朝天起不来,边打嗝还边对主人说“爱我、喂我、别离开我”……它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喜欢零食,喜欢被人宠,还会犯错误,但也会良心发现来一把英雄主义。在加菲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童年时的影子,那种充满孩子气的纯真美好年代。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等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有: 1、充满稚气的童真美。 童趣是表现童真的最佳形式。童趣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既表现在形象的刻画上,又贯穿在作品的情节中,还融注于语言的运用上。 2、形象刻画的单纯美。 以单纯的文学形象,积极乐观的主题引导儿童正确地认识人生、社会和世界,以帮助儿童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信念。这就铸成了儿童文学形象刻画单纯美的艺术品格。 3、情节推动的动态美。 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要与儿童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相吻合,儿童文学情节的动态美,往往呈现出一种单纯的、活泼的、连续的动态推进形式,且情节推进的速度较快。 4、画面展示的明朗美。 鲜亮明朗,富于色彩,是儿童文学的又一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画面的明朗美,主要依赖于作者在运用语言时,对词汇色彩的把握。儿童文学作家通过对作品中不同角色颜色的描摹和因时空变化对场景所引起的明暗效果的描述,把词汇的潜在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向小读者奉献色彩亮丽、动静分明、声色和谐的艺术图景。 5、驰骋想象的奇异美。 想象是儿童的天赋和本能。想象的奇异美在儿童文学的艺术表现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⑴就作品的内容而言,它可以引导孩子们在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过程中,使对立的双方造成强烈的反差。⑵就作品的形式而言,想象的奇异美可以促成儿童文学不同体裁独特的审美品格。诗歌、小说、童话、寓言……都因想象的介入而异彩纷呈。⑶就作品的魅力而言,想象的奇异美大大提升了儿童文学的艺术品位。由于想象的奇异美,使儿童文学具有了独特的荒诞性,这种荒诞性造成了儿童文学离奇的情节和无穷的趣味,使小孩乃至成人捧腹不已。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它们所产生的久远的艺术生命力,无时不在证明着其较高的艺术品位。

浅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浅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是一种有机的审美性的结构,所以它是很注重审美性的。总的来说,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纯真。也就是说相信和认可生命中美好善良这一点,对世界上的人和物都抱有一 种乐观积极的态度。 2.稚拙。我理解为是一种天真无邪的童趣,也就是说总是抱着很简单的思想看待事 物,不会把事情想得那么的复杂,时常给人一种活泼可爱的感觉。 3.欢愉。顾名思义就是让人觉得开心快乐,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的愉悦感。 4.变幻。个人理解为是一种不合乎常理的变化,如魔法,变身,飞天等等。但是这 种变幻却让人接受和向往。 5.质朴。我觉得在儿童文学中可以表现在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它所描写 的事情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场面,还有,就是它所用的语 言并不十分华丽,就是一些简单文字的组合,总的来说就是平时,朴素的语言。 下面,我就以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小红帽》为例,浅谈一下它所表现出来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1.质朴:我们都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讲述小红帽在给外婆送糕点的 路上被大灰狼欺骗了,最后在猎人的帮助摆脱了大灰狼的故事。就从这个故 事描写的内容来看,就体现出了儿童文学质朴的文学特质。因为在我们日常 的生活中,小朋友在回家或者去玩的路上遇到动物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所以 觉得故事很朴素。另外,故事的语言都很平实,就是用一些简单的陈述句来 组成一个故事,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每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只要一看就 会明白它在讲什么。 2.纯真:小红帽在去奶奶家的路上遇到大灰狼,大灰狼跟她说话,小红帽她一 点也不觉得害怕,还礼貌地跟大灰狼回答了大灰狼所有的问题。在途中,大 灰狼故意延长时间叫小红帽欣赏路边的花朵,不要一直顾着往前走。小红帽 她看到森林的花真的很美,于是就走到了森林的深处去摘花了,她根本没想 到大灰狼会去吃掉她奶奶,她心里还想着摘一朵花送给奶奶让奶奶高兴高 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帽她很纯真,相信大灰狼也是善良的人。 3.稚拙:当大灰狼把小红帽的奶奶吃进肚子里去,并且大灰狼假冒为小红帽的 奶奶时,小红帽她到了奶奶家,看到奶奶躺在床上,她没有害怕,还问:“哎 呀,奶奶,怎么你的耳朵这么大?怎么你的耳朵那么大?你的嘴巴大得吓人 啊?”这些话,我们现在看会觉得她很幼稚,人的耳朵,嘴巴,眼睛和狼的 一点都不像,况且小红帽她经常见奶奶,她是会记得奶奶的样子的。但是她 还是把大灰狼当成奶奶来谈话,所以我觉得这里表现出了稚拙的美学特质。 4.欢愉:在《小红帽》里,我觉得让人欢愉的场面有三个。第一,就是小红帽 在森林里摘花的场面,会让我想到森林里遍地开满各种野花,小鸟在叽叽喳 喳唱歌的情景,会让人觉得心旷神怡;第二,就是大灰狼把奶奶和小红帽吃 进肚子里的时候,我会很担忧小红。,但是后来猎人的出现以及他把小红帽 和奶奶就出来并且把大灰狼的皮剥掉时,读者们都会感受到一种愉悦,因为 小红帽脱离了险境;第三,就是又有一只大灰狼想吃掉小红帽的时候,小红 帽的奶奶叫小红帽在水槽里灌满香肠味的水,最后大灰狼因为闻到香味就从

【精选资料】儿童文学作业1

《儿童文学》作业1 (第一、二、三章) 一、填空 1、1658年,___________出版的《》将儿童的被发现用一种成果的形式固定下来,标志着人们已经注意到儿童接受的特点,体现出儿童不再是缩小的成人的新的洞察力。 2、1762年,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在教育史和儿童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3、从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看,存在着两种意义的儿童文学,即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和_________ 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和蒙养读物应属于__________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4、儿童文学中以传达对孩子的爱并借以培养儿童的爱心的作品,其母题应归属于________。 5、能使小读者在对自然的审美中获得一种超脱感和神秘感,从而意识到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地位,体现出悠远率真审美基调的作品应归属于__________的母题。 6、爱的母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情绪基调,自然的母题的情绪基调是______________,而顽童的母题的情绪基调则是______________ 。 7、儿童文学作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主要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艺术气质和多种文学手段的驾控才能上。 8、幼儿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因而幼儿文学很讲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9、童年期儿童以_____________为其主导活动,童年文学更注重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10、少年文学要求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支撑故事情节展开的矛盾体现物,在民间故事中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 . 12、儿童文学具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美学特征。 13、以儿童的年龄特征为依据,将儿童文学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14、将儿童文学划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 15、儿童读者的多样性是因其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

第六节 话本小说集的代表作“三言二拍”

第六节话本小说集的代表作“三言二拍” 共存一百九十八个话本拟话本的“三言二拍”,代表了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既是小说美学的艺术宝库,也是小说文化的思想宝库。 “三言二拍”的艺术实践,使宋元时代形成的话本短篇小说形式更加成熟,并提升到小说美学的较高境界。经过冯梦龙对宋元旧本的加工整理和润饰,以及冯梦龙、凌濛初对话本形式的成功摹拟创作,白话短篇小说获得了后来被拟话本作家普遍遵循的独特艺术形式。摹拟说书场的现场情景,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民间白话作为小说语言,采取事理相套的结构模式,构想常中出奇的故事情节,反映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这种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小说,虽在宋元时代已初具规模,但“三言二拍”才使它完全定型化并产生广泛影响。 “三言二拍”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那些爱情婚恋作品和公案小说。“三言”中婚恋佳作甚多,《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崔待诏生死冤家》、《乐小舍拼生觅偶》、《金明池吴清逢爱爱》等系改润宋元旧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则为明人杰作。《杜十娘》经过冯梦龙的再创作,是拟话本短篇小说少有的精品,女主人公的肮脏职业与美丽心灵,下贱身份与聪明智慧,屈辱地位与坚强人格,执著的美好追求与勇决的自我毁灭,形成一系列的巨大反差,震撼人心地控诉了罪恶社会,表现了壮烈的悲剧美,是一曲卑贱者伟大人格的颂歌。《卖油郎独占花魁》写了另外一个妓女,她曾经被肮脏的风尘生活麻醉了人的尊严感,但是一个地位似乎出她还要低微的卖油郎,却用自己近乎宗教情感的高尚爱情,使她恢复了人格灵性,终子对卖油郎爱的呼唤回以“我要嫁你”的心声,作品在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情与欲、爱恋与摧残、衣冠禽兽与市井良民的强烈对比中,赞颂了爱的力量,也肯定了小人物的爱情追求。“二拍”中写情作品也不少,《李将军错认舅刘氏女诡从夫》读来十分感人。作品赞美了一对恩爱夫妻生死不渝的纯真爱情。他们的结合带有近代婚恋色彩,刘翠翠与金定幼时同窗恋爱,发誓决不他适,双方父母也开通,女家不嫌男家门户低穷,男家慨然同意入赘,遂使有情人成就了美满姻缘。不想逢兵乱妻子被一将军抢夺,为免夫家遭难,只好忍辱偷生;丈夫千辛万苦,行乞访寻。七年后终于找到,但将军威势难犯,只能冒充兄妹,得一相见,后同住府中,却咫尺天涯,不得团聚。金定抑郁而死,翠翠随之病亡,将军未识真情,同意翠翠遗瞩,使“兄妹”同冢而埋,恩爱夫妻,生不得同床,而死得同穴。死后他们做了鬼夫妻,享受爱情,终不分离。作品一再强调他们的生死相随是“情之所钟”,还在入话中讲了一对夫妻无“情”之后,即“各无系恋”协议分手,且死后儿女欲之合冢尸体却转背相向的故事,作为反证。 如果说婚恋作品多富于情感魅力和悲剧美的话,那么公案小说则较多地诉诸理性思维,而且不少作品采取了喜剧的审美态度,甚至是冷厉的讽刺和幽默,尤其凌濛初的“二拍”中一些写犯罪行骗的作品,这种特点更为明显。对于犯罪小说的叙述,作者采取了较高的俯视角度,他并不宽恕恶人,但也不把廉价的同情给受害者或受骗者,他总把一桩桩罪案或骗局解释为罪恶与愚蠢相互作用的结果,让罪人与愚人(受害者)一起分担责任。这些作品提示人们,消灭愚蠢和错误,可能是制止罪行的更好办法,所以,作者对受害者也不乏嘲讽和批评。《丹客半黍九还富翁千金一笑》是个进入了幽默情境的讽刺喜剧,一潘姓富翁,贪财好色,骗子遂设计一精巧的丹客美人之局,使之陷入圈套,大损钱财,富翁犹执迷不悟,再次堕人另一“丹客”骗局,但仍不醒悟,直到成为第一次行骗的“丹客”新骗局的帮手,被人拿住,问明真情后虽被释放,却已盘缠俱无,只能讨乞回家。可笑的是,富翁迎请“丹客”,本为发财,但一见了“丹客”随带的“小妾”(雇用的妓女),顿时“炼丹的事又是第二着了”,每日只想勾搭,此时“丹客”借故回家悄然盗走全部母银,富翁还以为天赐良机,迫不及待地与“小妾”勾搭,“丹客”回来后理直气壮地赖了母银,还为“小妾”失身又索赔一笔,富翁一边跪地讨饶,一边心责自己太性急:要是丹炼成了再勾美人,岂不两全其美?又觉得“丹客”得了银子便不再追究,“还自道侥幸”。作品写“丹客”的心计语言,真是天衣无缝,写富翁的庸俗心理,也毫发逼真,读之忍俊不禁。在这部作品里,对愚行的嘲讽超过了对罪行的揭露。 在世情长篇小说出现以前,中国的长篇小说追求动作性,多只在行动中刻划人物。但话本拟话本小说特别是“三言二拍”中,却已有精彩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而且这些心理描写不但使人物形象更加复杂丰富,还成为情节奇异发展的逻辑动因,实际上是对人物行动的心理分析,这种分析使无论多么奇巧的故事,都变得常理能通,常情可解,增加了作品的厚度和感染力。《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丹客半黍九还》等作品,都依赖了成功的心理分析描写。《白玉娘忍苦成夫》(《醒世恒言》卷十九)的心理分析尤能与人物处境和情节发展完美配合。元将张万户把掳来男女为仆,又随意配对,程万里和白玉娘就这样成了患难夫妻。白玉娘知道丈夫想逃,有心成全,但程万里却由于环境的压迫变得神经过敏,草木皆兵。妻子真心劝逃,程万里却老大惊讶,心中想道:“他是妇人女子,怎么有此丈夫见识,道着我的心事?况且寻常人家,夫妇分别,还要多少留恋不舍。今成亲三日,恩爱方才起头,岂有反劝我还乡之理?只怕还是张万户教他来试我。”便正色反驳,此日早起,“程万里思想:‘张万户教他来试我,我今日偏要当面说破,固住了他的念头,不来提防,好办走路’。”于是反在张万户那里告发了妻子,张万户怒极要鞭打白玉娘,程万里又“心中懊悔道:‘原来他是真心,倒是我害他了’。”但到张夫人劝住了张万户时,程万里“心中又想道:‘还是做下圈套来试我。若不是,怎么这样大怒要打一百,夫人刚开口讨饶,便一下不打?况夫人在里面,哪里晓得这般快就出来护救?且喜昨夜不曾说别的言语还好。’”到了晚间,他见玉娘并无怨意,更自我证实:“一发是试我了。”后来白玉娘又劝丈夫早逃为好,他愈加 怀疑,认为是张万户教她再来试他断了逃走念头没有,于是次日又报告了张万户,张万户暴跳如雷,决定卖掉白玉娘,另为程万里择妻,程万里才知道妻子果是真心,悔之晚矣!这一段故事的发展,全以程万里反反复复的心

话本小说的美学特征

第五节话本小说的美学特征 在宋元,“讲史”、“说经”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明清长篇小说,直到明代后期《金瓶梅》问世以前,都还只知道仰着脖子在幻想的天国里构思神仙鬼怪的故事,或者扭转身躯去到遥远的古代社会中寻找非同凡人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而与“讲史”“说经”同时代的“小说”,却已经早就迈着现实的步伐,走进了市井细民的真实生活。但是,当《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写实作品“逐日记”式毫发逼真地勾勒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图画,世情长篇小说完全成熟时,在“小说”话本里成长起来的明清白话短篇小说,却又仍然保持着故事情节的奇异色彩。如果以“奇”作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和神话故事的美学定性,而以“常”作为世情长篇小说的美学定性的话,明清白话短篇小说似乎居于其间,其定性的美学特征可以概括为常中出奇。明清白话短篇小说描写着普通人的寻常生活,却又坚持着以奇为美的传统观念,从而创造了自己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 白话短篇小说的这样一种美学观念,凌濛初的“二拍”里有两段极好的表述,《拍案惊奇序》云:“《语》有之,‘少所见,多所怪’。今之人但知耳目之外牛鬼蛇神之为奇,而不知耳目之内日用起居,其为谲诡幻怪非可以常理测者固多也。……必向耳目之外索谲诡幻怪以为奇,赘矣。”《二刻拍案惊奇序》云:“失真之病,起于好奇。——知奇之为奇,而不知无奇之所以为奇。舍目前可纪之事,而驰鹜于不论不议之乡,如画家之不图犬马而图鬼魅者。”在他们看来,常人尽有奇遇、耳目之内尽有怪怪奇奇,根本不必到幻想时空和历史时空中去凭空虚构或者仰望搜寻。《初刻序》《二刻序》中的上述思想,在《今古奇观序》中被发挥得更加明白:“夫蜃楼海市,焰山火井,观非不奇,然非耳目经见之事,未免为疑冰之虫。故夫天下之真奇,在未有不出于庸常者也。……动人以至奇者,乃训人以至常者也。”虽然序中以仁义礼智为“常心”,忠孝节烈为“常行”,善恶果报为“常理”,圣贤豪杰为“常人”,意在把小说创作纳入封建道统,但其中提出的“真奇出于庸常”、“至奇训人以至常”的美学命题却是十分深刻的,从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奇异惊人的情节,而又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真实,更加凝练地总结了生活的规律,这就是生活与艺术的辩证法,“三言二拍”及明清其它拟话本中有一批水平上乘的作品,较好地实践了上述理论原则。 当然,常中出奇的美学追求,还反映了话本艺人和拟话本作家们对听众读者心理学的研究。话本拟话本小说以通俗平易的市井白话,真实地或者虚拟地面对着说书场中的市民听众,这些市民听众有着市民阶层特有的审美趣味,非奇巧惊人不能令其默坐静听,而如果奇巧惊人的故事偏又能令人信其真实,且有许许多多故事是讲着市民们自己的事,包含着许多生命哲理和生存智慧,则听众更感亲切动人。明清拟话本中有一些作品过分追求情节的耸人听闻,原因之一就是在把握市民“俗趣”上俗而失趣,分寸一失,作品的美感也就失去了。“二拍”中的某些作品重新堕入鬼趣,李渔的有些拟话本细节描写不堪入目等等,例证甚多。 明清拟话本作家们既已在理论上意识到并探讨了故事情节构想中的奇常关系问题,艺术创作实践中也就努力追求着常中出奇的美学境界。纵向考察,我们不难认定,跟事理相套的结构模式之普遍使用一样,常中出奇的情节构思方法是话本拟话本作品恒久不变、贯彻始终的又一美学原则。 只要一打开明清话本拟话本小说集,从一个一个作品的标题上,我们已能初步领略到故事常中出奇的美感风貌。冯梦龙已精于作品题名,《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中:《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汪信之一死救全家》;《警世通言》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乔彦杰一妾破家》;《醒世恒言》中:《卖油郎独占花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刘小官雌雄兄弟》、《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凌濛初更善此道,《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姚滴珠避羞惹羞郑月娥将错就错》、《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丹客半黍九还富翁千金一笑》;《二刻》中:《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小道人一着饶天下女棋童两局注终身》;此后的拟话本小说,学习“三言二拍”,也在作品标题上狠下功夫,如《醉醒石》中《穆琼姐错认有情郎董文甫枉做负恩鬼》;《八洞天》、《五色石》中的标题都可为例,如《收父骨千里遇生父裹儿尸七年逢活儿》、《幻作合前妻为后妻巧相逢继母是亲母》、《投崖女捐生却得生脱梏囚赠死是起死》;《十二楼》中的小标题亦多能尽表故事情节的奇巧,如《破疑人片言成二美痴情客一跪得双娇》等。随手列举,尽可为例。这些标题的共同特征,就是尽其可能地用骈句形式,把故事情节的奇巧引人之处标示出来,让读者一看标题就手难释卷,必须明其究竟才能罢休。例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就是一个很有魅力的标题。“卖油郎”和“花魁”极言二人地位之悬殊,一个毫无地位,卖油糊口,一个是王孙公子才敢想慕的花中魁首,但这两个似乎绝不可能成为情人的男女,却成就了爱缘,而且是“独占”,其中奇处,自然人人愿知。具体标目力求出奇,在作品结集或选集的时候,有的就干脆让“奇”字做了书名,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云:“同侪过从者索阅一篇竟,必拍案曰:‘奇哉所闻乎’!”所以命名为《拍案惊奇》。明清的一些话本拟话本选集,也叫着《海内奇谈》、《今古奇观》、《警世奇观》、《幻缘奇遇》、《四巧说》、《今古奇闻》、《续今古奇观》之类的一些名字。 常中出奇的最大困难,是在追求情节奇异性之同时,仍能保持住作品的真实性、可信性。神话故事可以肆无忌惮地弄神弄鬼,英雄传奇也不怕夸张地设想人物的大智大能,讲普通人的故事则必须基本遵循生活的或然率法则,依照常人的逻辑可能性来编织情节。狄德罗在《论戏剧艺术》中讨论“关于悲剧的布局和喜剧的布局”时说过这样几段话,“假使历史事实不够惊奇,诗人应该用异常的情节来把它加强;假使是太过火了,他就应该用普通的情节

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_王泉根

[收稿日期] 2005-09-19 [作者简介] 王泉根(1949-),男,浙江省上虞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王泉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提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深入论证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形态的基本构成,以及儿童文学艺术真实的特殊性与实践个性,强调21世纪儿童文学坚守“以善为美”的美学品质的普世价值与当代意义。与成人文学的艺术真实 强调作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真实世界的一致性不同,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儿童世界的一致性,即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具体人物的关系和行动是否与儿童的思维特征、心理图式相一致,追求一种儿童幻想世界的艺术真实。 [关键词] 儿童文学;美学;以善为美;艺术真实;审美创造 [中图分类号] I20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209(2006)02-0044-11 一 什么是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或曰儿童文学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学价值与艺术规范的文学类型,它在美学意义上的基本特征到底是什么?这无疑是儿童文学研究非常核心的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实际上涉及到儿童文学之为儿童文学的本质问题,也就是从“真理”的角度逼近儿童文学的本质。由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我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不乏积极的探索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观点。从已有的文献考察,论者一般都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与这类文学的接受对象———少年儿童的精神特征相联系,提出纯真、稚拙、欢愉、质朴或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笔者认为,提出纯真、稚拙、儿童情趣等是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都有一定道理,都可以作为我们探讨儿童文学美学特征的思路,但这只是枝叶不是树木,还远远不够。儿童文学之所以能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门类,在人类文学艺术版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自然应有其远比纯真、稚拙、儿童情趣更丰沛的艺术内涵,更为深刻和重要的美学原因。 探究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我以为需要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加以把握,也就是人类在已经有了一般文学(成人文学)以后为什么还要创造出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到底承担着什么样的、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特殊美学任务?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比较,它的特殊价值又是什么? 如所周知,在人类文学史上,儿童文学的发现与独立艺术形式的出现要远远晚于成人文学。人类社会早期是没有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严格区分的,人类群体童年时期的思维特征与生命个体童 年阶段的思维特征具有几乎一致的同构对应关系,万物有灵、非逻辑思维等是这种关系的最具体表现,因而原始社会人类的图腾崇拜、巫术、神话等,都同样地为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所理解。儿童的文学接受与成人的文学接受,在人类由野蛮进入文明以及漫长的农业文明岁月里具有一致性。成年人的神话、传说以及魔幻、幻想型等民间故事,如欧洲的女巫、菲灵(小精灵)类故事,中国的《白衣素女》、《吴洞》等等,也同样是儿童最适宜的文学接受形式。人类文学接受的这种一致性在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历史大转型时期才产生了严重的分裂。中世纪晚期以降,在西欧出现了一系列不断

儿童文学的美学蕴涵_1

---------------------------------------------------------------最新资料推荐------------------------------------------------------ 儿童文学的美学蕴涵 儿童文学的美学蕴涵周新凤,刘延福(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摘要: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形态之一,它适应儿童的审美天性,契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满足儿童的诗性智慧以及多层次的审美需要。 儿童文学作品中包含的童年情趣、成人视角的积淀以及特有的艺术韵律,表现出鲜明的审美特质和诗性智慧,有着丰富的美学蕴涵,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儿童文学;审美特质;诗性智慧;美学蕴涵中图分类号: I 28 文献标志码: A 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了人类理想存在的一种方式,那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诗意的存在成为人们最本真、最理想的生存状态,或者可以这么说,你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不能不是一个诗意的栖居者。 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向读者展示着具体生动的形象,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创造和想象空间。 正如孔子所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 对儿童而言,能为他们理解和接受的文学作品当属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指那些与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阅读能力相 1 / 14

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它包括有幼儿文学、童年文学(狭义的儿童文学)与少年文学三个层次,其中以小学阶段的儿童为读者对象而创[1]P26它包括儿童诗、童话、神话、儿童故事等。 作的童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主体与核心。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适应了儿童纯真、稚朴、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审美天性,契合了儿童形象性、泛灵论的心理特点,满足了儿童的诗性智慧以及多层次的审美需要。 因而,它受到了儿童的喜爱与欢迎,成为孩子们不可缺少的亲密伙伴。 儿童文学在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发展审美能力、完善人格构建、身心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郭沫若说: 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从儿童感情教育、美德教育着手。 他认为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在于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在于人性之熏陶。 这就是说孩子一踏进社会,就能在儿童可阅读的文学作品里熏陶成长,这些作品就能像雨露一样滋润孩子的心田,丰富他们的心灵与情感,让孩子在启蒙教育之始就能感受着诗意的生活,受到真善美的启迪。 一、泛灵论儿童的审美意识与审美特点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思维是一种处于我向思维与社会思维之间的思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就如同所有的建筑物不能离开最基本的建筑材料一样,离开了语言,文学便不能存在,因此人们称语言为文学的第一要素。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文学的本质就在语言本身,探讨文学本质最简单的方法在于弄清文学中语言的特殊用法。 与儿童文学用艺术形象表现多方面内容的要求相适应,儿童文学的语言也有其艺术表现上的特殊性。 一、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文学通过鲜明、生动、具体的语言表现,把大千世界的性质、情状展示给读者,使人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古诗名句历来为人称道,其奥妙就在于形象生动,一字一词即能传神,令境界跃然纸上。 文学语言的形象化,主要是通过形象性的表述达到叙述事物,描写环境,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作用。文学语言要求对事物本质和主要特征做出精确描写。但这种精确性不同于科学语言的精确性。科学语言有着严格的质与量的规定性,而文学语言则常常在精确性的背后带有较大的延展性和创造性,即赋予读者深广的感知、想像空间。 儿童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形象性更为重要。形象化的语言能使儿童将亲身经验与语言所提供的信息很容易地结合起来。在儿童文学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这样的语言:“稻穗儿一摇一摆的,好像在向小花点头”、“我觉得自己比洗了一百次澡还要干净”、“拇指姑娘冻得直像风中秋叶似的抖个不停”这些形象化的语言,使儿童对于各种事物有了清楚、准确的印象和理解,对于人物心理有了真切、细致的体验。这样,儿童在诵读诗歌,倾听故事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会得到满足的愉悦感,同时逐步习得一种成熟的语言状态。这些都是形象化的文学语言产生的效果。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美丽的玻璃。然而它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铁锚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连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这是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开篇,它生动优美地描绘了海的湛蓝与深广,令读者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可以聆听,更可以想像。这些语言没有具体说明海水的清洁程度和深度,却

浅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

浅谈《银河铁道之夜》中的美学特征 本书作者宫泽贤治(1896-1933),生于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花卷町(现为花卷市)富商家,却以家业为耻。曾担任过农业学校教师,任教四年即辞去公职,离家独居于花卷市郊外,过着普通农民生活,并致力于农村改革,亲自指导农民改良水稻栽培方法与改良土壤、肥料等。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创作,在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除《银河》之外,他还写下了诸如《风之又三郎》《渡过雪原》的童话作品和《不畏风雨》等日本国内知名诗作。 《银河铁道之夜》是宫泽贤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通过充满神奇与浪漫色彩的银河火车之旅和同样充满辛酸孤苦的现实生活以及主人公乔班尼(ジョバンニ)内心世界的体验给千千万万读者带来了复杂而深刻的印象感悟。 本书中的主人公乔班尼,由于父亲出门在外许久未归(或传进了监狱),母亲又卧病在床,不得不以瘦小的肩膀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就在课余时间打几份零工补贴家用。除此之外,他还因为困窘和弱势经常遭受同班同学的欺辱戏弄,只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康帕内拉。康帕内拉的父亲与乔班尼的父亲是好友,两人的儿子也十分相善,乔班尼经常去康帕内拉家里去,看与银河有关的图书,一起玩有六节车厢的玩具火车,他也因此做了那个“银河火车之旅”的梦。在梦中,他乘着“不论哪都能去的”星际列车,在途中与他的朋友康帕内拉一起见识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事物,修女、捕鸟人、基督教青年、一对男孩女孩、芒草、森林、沙滩等等,最终他们都在天堂站前下车了,只剩下了乔班尼一个人。梦醒之后,乔班尼又得知了康帕内拉刚刚为救人掉进河里死去的事实,整个故事就在乔班尼奔跑回家的路上戛然而止了。 关于宫泽儿童文学中的美学观点,已有诸多前人做过研究与探讨。在此,鄙人单就本书中出现的美学特征做一下简述。 一、幻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银河铁道之夜》中关于科学世界的美好想象是始终存在的,基于孩童的天真与想象力而展开的银河列车之梦即是幻想性的表现,借由这股童真与想象力而触发的梦境奇幻神秘而不可思议,令人浮想联翩。如书中第六节《银河站》所描述的乔班尼乘上列车时的景象: “突然,乔万尼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不可思议的声音:“银河站,银河站到了!”同时,他的眼前豁然明亮,就像是将亿万只荧光乌贼的光芒一齐化为化石,然后将之沉于天空之中;又仿佛是某人将宝石公司为了不让价格下跌而囤积起来的钻石,一下子给

通俗文学的美学特征

文人创作的文学出现之后才逐渐形成为有所谓高雅文学,相应的也就有所谓通俗文学。应该说,文学在其始都是通俗的,以小说的形成为例。鲁迅在论及小说的起源时说:“在文艺作品发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诗歌在先,小说在后的。诗歌起源于劳动和宗教……至于小说,我认为倒是起于休息的。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吟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3)]鲁迅的这段论述有几点值得注意:1.小说产生于劳动中的休息时,时间并不是充裕的,条件并不是很好的;2.小说的产生是为了劳动的人们的消遣闲暇,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3.小说的最初的形式是口头的、集体的、故事的。这些决定了小说一开始就是通俗的、易懂的、便于流传的。直接源于讲故事的小说一开始就具有通俗性。其原因在今天看来是再简单明了不过的。不通俗就创作不出来,不通俗就不能为人所听懂,不通俗就不便于流传。《三国演义》以前有关三国的故事,《水浒传》以前有关梁山好汉的故事,如果不具有通俗性,它们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们加工、创作,并经久不衰地流传,直至被罗贯中、施耐庵进一步加工、创作而成为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通俗文学作品吗? 通俗文学的通俗性首先表现为它的内容是通俗的。这一点在上面引录的郑振铎论述俗文学的特质中得到了非常明显的体现。以宋元话本小说来说,当时的现实生活变成民间的新闻传说,然后成为话本小说内容的基本来源,因此,爱情、公案两类作品为最多,也最有成就。婚姻恋爱的题材,特别是争取恋爱婚姻自由的题材是宋元话本小说的主要内容。那些作品或描写被奴役的下层市民为爱情而斗争的历程,或表现爱情为封建社会所扼杀的悲剧,或叙述小夫人私下同人相爱慕的故事;公案类的作品也比较多,反映了宋元两代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无数人被剥削、被压迫、受欺凌、受冤屈的现实,有的作品直接表达人民群众对贪酷的封建官僚的不满。胡士莹在《话本小说概论》中指出:宋元话本“本质上是当时的人民大众的文学。它们歌颂或肯定了反抗封建制度、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市井细民’,使‘小人物’第一次成为小说的主人公,同时,又无情地揭露和谴责了官僚、地主、富商的反动丑恶行为,爱憎相当分明。”[(4)]从宋元话本的内容以及胡士莹对于这些内容所具有的意义的揭示中不难看出,通俗文学在内容上是通俗的,是与人民大众密切相关的,是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是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愿望所寄托的。 通俗文学在表现形式和语言特点上也是具有通俗性的。茅盾在论及这一点时是这样说的: 大众所能懂的形式,我以为是包含下列的原则的: (一)从头到底说下去,故事的转弯抹角处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二)抓住一个主人翁,使故事以主人翁为中心顺序发展下去。 (三)多对话,多动作;故事的发展在对话中叙出,人物的性格,则用叙述的说明。[(5)] 茅盾在评论谷斯范的《新水浒》第一部《太湖游击队》时指出该部长篇通俗文学作品“在通俗化这点上,作者是做到了。用语、句法、结构,都是中国式的,没有欧化的气味。”[(6)]通俗文学,特别是作为通俗文学的章回小说是由话本小说发展而来的,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是很明显的。这从某些章回小说中的“话说”、“看官”等字样中可以看出来。同时,这些字眼以及“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放下……不表,单说……”等,正是适应通俗文学的通俗性而被保留下来的。这些表现形式是通俗文学作品的叙述者从幕后站到幕前提请读者的注意的,或是由此一件事转到彼一件事,或是由这一个场合换到另一个场合,或是由前一个时间过渡到了后一个时间,所有这些转换变化都需要作者特别地加以提醒,这正是通俗文学通俗性的需要,也适合听众或读者的欣赏水平。通俗文学的语言是在群众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加工而来的,保留了群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口语化、个性化的特点。通俗文学作品大量采用概括力极强的俗语和比喻,生活气息相当浓郁。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通俗文学对于某些人物和有关场面、景物的描写还大加辅饰和渲染,如当代通俗文学作品《金狻猊传奇》第一次写书中的主人公之一的大胡子宋卫琦是用这样的语言写的: 这个胡子兵身材高大魁梧,仪表堂堂,只见他: 身高膀阔,腰细背宽,鼻直口方,耳大有轮;两道浓眉,斜插鬓角;络腮胡须,连发成片;前庭饱满蕴睿智,双目炯炯嵌俊英。着一件小军褂,紧绷绷,铜扣儿错系;穿一条大军裤,肥兜兜,裤腿儿斜卷;猛一看,是个邋邋遢遢胡子兵,细一瞧,并非窝窝囊囊等闲辈。再如对藏匿金狻猊的崂山的描写:

幼儿文学的特征 2

第一章幼儿文学的特征 什么是儿童文学?广义的儿童文学是指以3至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作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狭义的儿童文学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 什么是幼儿文学?幼儿文学是以3至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分成三大类唱诵类(儿歌,幼儿诗)讲述类(幼儿童话和寓言,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幼儿科学文艺)综合类(图画故事和卡通,幼儿戏剧) 幼儿的心理特征。答:作家在为这个阶段儿童创作时,必须照顾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 幼儿审美意识的独特性。答:由于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决定了幼儿的审美意识有以下特点:1,、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 2.审美意识任处于比较低的层次 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形式。答:1.幼儿主要是通过“听”来接受文学2.感知型的接受方式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 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答:1、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2、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3.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答:1.稚拙美 2.纯真美3.荒诞美 第二章幼儿文学的功能 文学的功能?文学有认识,教育,娱乐,审美的功能。 幼儿文学的功能?1、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2、增长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提高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4.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5.愉悦幼儿身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三章 幼儿文学创作的特点,创作要求。答:1、审美感受能力、情感、想象力、传达技巧。2、题材、主题、情节、结构、形象、语言。 中编 第一章儿歌 儿歌的概念?儿歌是一种适合年龄幼小的儿童念唱、欣赏的歌谣。 儿歌在古代的名称?童谣 儿歌的特点?1、内容浅显、单纯活泼2、篇幅短小、易记易诵3、节奏明朗、音韵和谐。我国儿歌的特殊形式?1、摇篮歌2、游戏歌3、数数歌4、谜语歌5、连锁调6、问答歌7、绕口令8、倾倒歌9、字头歌 第二章幼儿诗 幼儿诗的艺术特征?答:1、鲜明、充满动感的形象2、活泼、生动的想象3、富于情趣的构思4、自然、明快的韵律。 幼儿诗的类别?答:1、叙述诗2、童话诗3、抒情诗4、讽喻诗5.散文诗 第三章幼儿童话 1.童话的概念?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色彩的虚构故事。他是最切近儿童的心理,是儿童文学特有的体裁。 世界上较早对童话进行改写的作家及童话集名称。答: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 世界文学童话的奠基人答:安徒生 我国创作童话出现的时代答:我国创作童话出现于“五四”前后。 第一部创作童话集的名称和作者答:叶圣陶出版于1923年的童话结集《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

儿童文学美学特质分析

儿童文学美学特质分析 提要:童书的美学品味根源于儿童文学的艺术特质,即无论从其外在独特的文学特征上,还 是其内在的精神品质上,童书通过图画与文字共同呈现了儿童文学的意境与意义。童书的内 容与主题皆源于儿童文学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儿童文学是培育儿童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首先,它是儿童的,即在故事内容、主题蕴含、语言表达、整体风格上等,都与儿童的精神 意蕴相融合,与孩子的童真心灵相契合,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与阅读需要。其次,它归属于 文学,具有文学语言的艺术特质与文学意义的审美风格。童书相较成人所读书籍来说,总是 独具了某种美学品味,表现在文学表达的“浅语”形式、叙事线索的“虚实”变幻、儿童精神的“人文”关怀等。 关键词:童书;文学;美学 一、文学表达的“浅语”形式 童书蕴含的所有文学性要素、意义与风格,都需要最终通过语言来呈现和表达,由“图画语言”与“文字语言”共同营造和勾勒出各种不同的意境与情感,幼儿读者在阅读“图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体验到这种“美”的意境或者达到某种情感上的共鸣,也就实现了童书本身的美学意义。当然,儿童文学的语言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学的特质,常被称为“浅语”艺术。“浅”所指向 的是读者对象儿童的认知特点;“语”即语言形式,浅语艺术即指儿童文学用适合孩子接受的 方式传递关于“美”的讯息和意义。幼儿所能自主阅读的童书一般都是图文相辅的,是一个多 种媒介的结合:美好的故事、美妙的画面、美的主题,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其中至少包 含三类语言:文学语言、美术语言与教育语言。也就是说,童书的信息、美感与意义主要是 通过这三种语言融为一体地呈现、传递与表达的。例如绘本图画书《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充满童趣,既能愉悦孩子身心,同时也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一方面,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将每个动物的嗯嗯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且与孩子生活经验中最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联系,使得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可感知的形式显现出来,更容易被儿童感知和理解;另一方面, 突出语言的动作感,儿童的认知发生于动作,是由他自身与外部世界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渐 形成的一种结构。动作感强烈的文学语言不仅能唤起儿童对认识对象的注意,而且可以增强 对认识对象的理解。 二、叙事线索的“虚实”变幻 童书里的世界,总给我们以美好的联想与感受,这份“美感”是独属于儿童文学的审美,既包 括感受语言风格上的“美”,也包括感受作品意境上的“美”,这是一个心灵体验与对话的过程。童书里的世界也大多是非写实的,或者说其艺术幻想大多都是超现实的,是创造性的想象。 正因如此,儿童文学离不开艺术幻想,没有艺术幻想也就没有儿童文学。当然,幻想与想象 不是凭空的,具有一定现实基础,这就必然形成虚拟的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与相互投射,从而 也就构筑出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正因为对现实的关照与折射,儿童文学的叙事过程总是 具有了现实与幻想的两条线索,且进行着各种巧妙的构思。这种叙事方式具有三种基本样式:其一,平行线——现实与幻想各成一个独立的世界,但两者又相互联系。如怀特《夏洛的网》,小女孩与小猪都是真实的生命交集,共同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故事深刻融入了孩 子的泛灵思想与生命一体化心灵。其二,两线糅合——幻想人物在现实的生活中。如安徒生《海的女儿》,幻想出一个虚拟的不存在的人物形象,并将之揉入到现实生活中,充满幻想,带给孩子现实生活所无法赋予的奇异之美,同时也贴合孩子认识过程中本就天马行空的想象。其三,虚实线——以虚拟的幻想世界为主线,现实世界为虚线。如英国作家米尔恩的代表作《小熊维尼?菩》,完全虚拟了一个世界,但是所思、所想、所感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这种“虚实”变幻是儿童文学必要的美学品格,因为它是前两种文学特征实现的必要条件。现 实与幻想的交相辉映,蕴含着童书不同的意境之美和精神内蕴,呈现了极为不同的审美体验,体现出深刻的美学意境:“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融和变幻,总是以更适合的方式引导 着孩子们领略文学境界的美,无论是民间传统儿童文学亦或是文人现代儿童文学,都体现了 成人对儿童和儿童生活的热爱和期盼,蕴含了浓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观照。正因如此,我们

文化试题

2000年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试卷全民在线做题 2000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试卷 (时间:150分钟) 中国文学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 题分15 15 12 18 合分人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出自__________________。 2、汉赋正式形成的标志性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 3、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南朝梁昭明太子主持编订的__________________。 4、唐人刘禹锡学习巴楚民歌写成的一批小诗称作__________________。 5、唐末诗风衰落,文坛上大放光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是__________________。 7、元代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8、“三言”是冯梦龙编选而成的,“二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尚任创作《桃花扇》的主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 10、近代文坛上__________________曾用古文翻译了大国外国小说。 11、《边城》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 12、后期“新月派”人物中有“雨巷诗人”之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3、新时期小说创作,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文学。 14、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形成问题小说、__________________和乡土小说三大潮流。 15、“开一代诗风”的中国新诗奠基作是以郭沫若的《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 二、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冯至艾青徐志摩梁启超龚自珍范仲淹欧阳修黄遵宪王安石国语 两都赋赵贞女问题小说市民小说春江花月夜离骚倪焕之胡茄十八拍 西昆体二京赋长恨歌台阁体白头吟拾遗记憩园永明体雨村曲话 西京杂记第四病室新感觉派乐府传声死水微澜世说新语京派小说 家吕氏春秋乡土文学抗战文学闲情偶寄张协状元孤岛文学 孔雀东南飞王魁负桂英刺世嫉邪赋左传 1、先秦历史散文著作__________________曾被后人称作“春秋外传”。 2、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篇幅最长的抒情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东汉著名辞赋家张衡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 4、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刘义庆编纂的__________________。 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唐诗__________________。 6、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民间南戏___________________改编的。 8、明代前期百余年文坛上流行的诗风是___________________。 9、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 10、清被誉为“诗界革命”一面旗帜的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以《大堰河,我的褓姆》享誉文坛,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是____________。 12、巴金后期小说创作影响较大的是长篇《寒夜》和中篇《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