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观察:后备干部培养的制度性探索

新观察:后备干部培养的制度性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614097143.html,

新观察:后备干部培养的制度性探索

作者:张迪扬

来源:《党的生活(黑龙江)》2017年第12期

后备干部制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为了建设“第三梯队”的紧迫任务到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培养和选拔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方式,保障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有序交接更替。而當下,干部选拔方式的改革创新,正考验着后备干部制度的生命力。

制度性选拔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全国省级党委换届选举在2017年6月底收官,全国31个省份共新晋85名省委常委。在这批履新省委常委中,“65后”批量涌现,一些省份还有“70后”的年轻面孔出现。

这些官员当中,不少人都有过后备干部的经历。他们在被提拔前就已经进入后备干部名单,经历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学习和重要岗位的锻炼,比其他官员更早地被纳入组织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

后备干部制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为了建设“第三梯队”的紧迫任务到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培养和选拔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方式,保障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有序交接更替。而当下,干部选拔方式的改革创新,正考验着后备干部制度的生命力。

按照官方解释,后备干部是指各级党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有关用人标准和程序,选拔出德才兼备、素质好、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为更上一级领导班子补充干部而准备的后备人选。

后备干部的提法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历史原因,当时中央和省部级领导的年龄普遍较大。资料显示,当时中管干部中60岁以上的超过一半,而各省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的年龄多在61岁以上。为解决迫在眉睫的新老干部交替问题,中央开始考虑制度性选拔后备干部。

1983年10月,随着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建立省部级后备干部制度的意见》,后备干部作为一项制度正式确立。“为了使国家能够长治久安,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连续性和继承性,必须从现在开始抓紧第三梯队的建设”,该文件这样解释建立后备干部制度的原因,“使新老干部的交替有雄厚的后备力量,并且保证这种交替经常化、制度化”。

这份文件要求,在次年7月前,全国范围内要选定共计1000名省部级后备干部。其中,正部级后备干部200名,副部级后备干部800名。按省份和部委来计划,每个省有20名左右后备干部,每个中央部委有5名左右后备干部。文件要求,后备干部人数要保持常数,因提拔和调整而出现的缺额,应及时补充。这个动态的千人名单,构成了省部级官员的后备梯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