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征信行业深度研究

征信行业深度研究

征信行业深度研究
征信行业深度研究

征信行业深度研究

互联网推动征信行业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发展程度已较高:根据CNNIC数据2013年我国网民接近6亿,未来5年将提升到60%以上;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网络购物规模达到1.8万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的比重。

欧美和日本等国征信行业发展历程表明互联网极大地推动了征信行业的发展,在经历近20年快速发展后达到成熟。我们判断由于我国互联网的继续快速发展,征信行业将进入快车道。

我国征信行业千亿蓝海将逐步开启

《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显示,截止2012年我国征信机构达到140家左右,总规模达20亿,相较于美国近800亿市场和日本40亿市场仍有较大的差距。

我们判断如我国采取市场化模式,按照现有价格、企业及个人总数的体量,在发展成熟后我国征信行业仅个人征信市场总空间将在1000亿左右,相较目前不到20亿的体量有50倍的成长,是名符其实的蓝海。

牌照发放为征信行业最大的机会

征信产业链较为简单,分为上游的数据提供商、中游的征信公司、下游的征信需求方,其中中游细分为牌照公司和具有评分模型的公司,是产业链最为重要的分支。

上游数据分布在电商、银行、国家公共机构等手中,是征信行业的起点,但较为分散;中游的评分模型获得突破非短期之功,因此牌照公司将成为未来关注焦点。

一、征信产业链

征信产业链较为简单清晰,主要为上游为数据供应商、中游征信机构和下游征信使用方。

数据供应商主要包括银行、电商、水电煤供应商、电信运营商、教育部门、医疗部门、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社保部门及其他部门(旅游、交通运输部门)等,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征信机构从数据供应商处获得数据通过一定的模型进行加工处理得到信用评级结果,主要分为个人征信机构、企业征信机构和金融评级机构,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可以由一个机构提供。

征信报告使用方主要有房地产商、汽车厂商、P2P平台、金融机构等,多数发生在个人购房和购车、个人小额信贷、企业信贷、债券买卖等场景。

二、征信产业价值

(一)精确界定授信方可以接受的风险程度

征信机构将个人或企业各种信息汇总,采用客观的评分方法,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信用分。

信用分根据借款人过去的信用历史预测将来的还款可能,给贷款人提供一个可靠的技术手段,能精确界定可以接受的消费信贷的风险。

美国各种信用分的计算方法中,FICO信用分的正确性最高。据一项统计显示:信用分低于600分,借款人违约比例为12.5%;信用分在700~800分区间,违约率为0.81%;信用分高于800分,违约率为0.0077%。分数相差100分,违约率差距11.8个pct,极为精确的界定了风险程度。

(二)加速授信过程

个人信用评分及其自动化操作加速了整个授信决策过程,据美国消费银行协会的最新一份资料,以前不使用信用分时,小额消费信贷的审批平均需要12小时,如今使用信用分和自动计算机处理程序,这类贷款的审批缩短到15分钟,时间缩短98%。

使用信用评分后,60%的汽车贷款审批可以在1小时内完成,信用卡的审批只要一两分钟,20%-80%的抵押贷款可以在两天之内批复。

可见信用评分体系可以极大的提升交易效率。

(三)国家信用体系的基石

个人及企业征信体系最终是较为完善的国民综合信息体系,包括教育及培训、医疗、社会保障、旅游、交通、日常消费、财产信息、犯罪记录等等。

国家信用体系组成要素为政府部门、企业、家庭和个人的信用,因此当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最终搭建起来之后,家庭和政府部门的信用体系最终会水到渠成,最终形成国家信用体系。

三、征信产业核心环节

(一)数据来源

数据产生的主体主要有企业和个人。

(1)个人数据来源

个人数据主要包括住房、购车、日常消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犯罪等方面,数据分别掌握在银行、电商、教育部门、医院、社会保障部门和公安部门。

目前银行和电商的数据均能形成独立的体系,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初步建立了包含8亿人的个人征信系统,电商如阿里巴巴、腾讯均建立比较庞大但相对封闭的网上商铺和消费者个人信贷数据库。

教育、医院、社会保障和公安部门的数据库已经存在,但各板块数据未能进行有效的整合,且各板块内部仍然存在地域或者阶段的分离,板块数据分散在各个主管部门。

(2)企业数据来源

企业作为法人主体,在其成立、存续到衰退的整个生命周期需要与工商、税务、行业主管部门、银行、证券、社保、公安、卫生、国土局、消防、电信、电力、海关、司法等发生联系,其主要数据存在于银行、税务、社保、海关、电信、司法等部门,目前各重要数据均分散在各个主管部门,整合难度较大。

(二)征信执业牌照

(1)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的借鉴意义

2011年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名单(业内又称“支付牌照”),包括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快钱等27家企业获得许可证。

截止2013年3月,经过中国人民银行超过6次的审批,我国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为223家,目前接近300家左右。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包括移动互联网支付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42万亿元,环比增长26.7%。其中,支付宝占据48.8%的市场份额,微信支付背后的财付通以18.7%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两者合计占有67.5%的份额,两强格局已经显现。

第三方支付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买卖双方搭建起信任机制,其中涉及的资金达到数万亿,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将影响到社会安全,因此需要纳入国家监管的范畴。

同样征信系统关乎到信贷环节的违约率,如果征信系统出现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和企业信用,最为关键是形成大量坏账,威胁社会安定,因此征信系统需要国家监管,而监管的形式即发放牌照,从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过程中看出,首批发放牌照公司将占据有利地位,获得通过时间至关重要。

(2)国外发展的借鉴意义

欧美日等国家发展历史来看,最终会形成几家公司的垄断局面。

操作模式上看,美国实行完全市场化运营,其发展历史经历100多年,厂商最终由当初的几家发展到高峰时期的几千家,最后每个领域由1-3家公司瓜分。

欧洲、日本等国采取政府主导或者会员制模式,均被几家公司或政府垄断。

我国征信行业重走美国的自由化竞争将经历较为漫长的阶段;走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的政府主导效率将较低,且重点在于防范风险;日本的行业组织较为强大,有发展会员制的基础,我国相对较弱。

个人判断我国征信体系的发展将通过国家监管,实现市场化运作,采取有限竞争的方式进行,即会与当初第3方支付牌照一样,采取准入制度。

(3)征信执业牌照准入

由于个人数据和企业数据存在于各个主管部门中,且涉及个人隐私和企业敏感数据,因此征信机构本身需要职业操守、较强的背景和专业能力。

结合部分地区个人征信企业的准入条件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对申请企业资金、组织结构、信息安全等10个方面提出了综合性要求,准入条件比较严格。

(三)评分模型

(1)国际评级模型未公布

国际上只有美国FICO模型最为准确,主要包括付款记录、借款情况、信用历史的长短、新账户、已使用的信用产品等5个方面,但FICO模型至今未公布建模细节。

(2)我国信用体系处于初期阶段,无现成模型

于2006年3月经中编办批复设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主要负责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对外提供信用报告查询等征信服务。

其推出个人信用报告包括信贷记录(含信用卡、贷款和其他借贷记录)、公共记录(欠税、民事判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记录及电信欠费记录)、查询记录等3大项目,但仍未给出综合评分,最核心的原因两个:一是数据在进一步完善中;二是缺乏核心的评分模型。

个人判断国内征信机构很可能借助美国评级机构的力量来建立评分模型。

四、互联网与征信系统

(一)互联网助推征信系统发展

(1)互联网对美国征信系统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信息网络技术在美国个人征信行业演进历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二战之前,交通和通讯设施发展约束,征信系统多为手工操作和电话问询调查,效率非常低下,美国征信行业并不发达。

二战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美国的个人征信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

互联网的普及使信用交易记录同步转化为信用记录,并通过联网实现在线查询,极大节约数

据征集、传递和整理的时间,降低数据处理成本。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收集、储存、智能化、自动化,使低成本且大规模的个人信用评分成为可能。如美国Trans Union公司依托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每月对2.2亿个客户资料进行12次数据更新,每次更新涉及20亿条的数据档案记录。

(2)我国征信行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我国互联网自20世界90年代开始发展,到2005年网民数超过1亿,渗透率不到10%,2005-2013年9年时间网民数由2005年1亿扩张到2013年接近6亿人,渗透率提升到45%。

同时期的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2007-2013年手机网民增长超过20倍,2013年整体手机网民达到5亿,换个角度看PC互联网用积累了超过13年才达到6亿体量,而移动互联网7年时间就达到5亿体量,可见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

我们推断,如果按照目前每年5%的网民渗透率提升速度,不到10年时间我国网民总体数量将达到12亿,届时渗透率达到90%,但同时我们判断未来在达到一定技术后渗透率提升速度会有所放缓,因此在10-20年时间内达到90%的网民渗透率是大概率事件,移动互联网网民渗透速度会大大快于PC端网民。

根据CNIT-Research(中国IT研究中心)数据,我国2013年网购人数达到3.1亿水平,较2012年底的水平增加6000万人,增幅达到30%。我国网购人数自2009年1.4亿增长到到3.1水平,增长一倍多,同时该机构还预测2014年网购人数将继续增加到3.6亿水平,之后保持平缓增长态势。

可见,我国网民基数庞大、未来网民增长速度较快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将使数据量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为征信系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我国互联网技术应用与欧美等国家差距在逐步缩小,且各行业信息化都在不断加强。

上述3种力量加强将推动我国征信行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有可能是黄金十年。

(二)征信系统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1)供应链金融的强势崛起

阿里金融通过数据化的平台将商户的信贷风险控制在较低的程度,从而能够实现日均100万左右的利息收入。公开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在2011年商铺数达到1000万户,而从事小额贷款的客户仅为12万户左右,占总商铺数的1.2%,绝大多数为优质客户,能够确保平台的信贷不良率控制在0.9%,大幅领先于银行的小微贷业务。2010年阿里巴巴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14年2月,累计发放1700亿元贷款。

其他电商,苏宁、腾讯、京东等,不管是自己开展小贷业务,还是和银行合作开发信贷产品,所利用的也无非是电商平台上的客户数据,因为这部分数据是开展类银行业务的征信的最好范本。在互联网金融的具体业务模式中,第三方支付的电商金融,之所以能够依赖电商平台开展内部的商户信贷业务,并通过频繁的资产交易做大规模,最本质的优势在于电商用户的交易数据丰富性和高频率,这是个人征信系统极其重要的部分。

(2)征信行业是P2P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1)P2P蓬勃发展

P2P公司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类型,本质上也需要利用平台或者其他渠道的互联网数据进行数据征信分析。P2P,简称人人贷,就是陌生人之间的网上借贷,在不相识的人之间开展借贷业务,投资者就需要借助对借款人的数据分析来完成信用评估。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共有P2P贷款公司近300家,放贷规模达到228.6亿元,同比增长271.4%,到2013年放贷规模达到680.3亿元。

艾瑞咨询预计,贷款规模未来两年内仍将保持超过100%的增速,预计到2016年中国P2P 贷款交易的规模将从2012年的228.6亿元增长到3482.7亿元。

数据显示,在2009年,国内P2P借贷平台只有9家;到了2012年末,已增长至110家;而截至2013年底已经至少有800家P2P借贷机构,今年初已超过1000家。

2)根因在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

根据2011年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以个人独资企业等形式的企业有1100万家,另外以个体户登记的企业有3600万家,合在一起有将近5000万家,中小企业达比例占99%以上。

2001年、2002年和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查也表明,中小企业因财务状况不良、信用不高和经营管理水平欠佳因素被银行拒绝贷款申请的比例均在50%以上。

若按50%的比例计算,按每个个体工户50万的融资需求计算,则每年18万亿的融资需求,按2013年的P2P1000亿额度计算,目前渗透率接近0.6%,发展空间巨大。

3)征信系统完善可以有效解决P2P行业风险

我国P2P行业虽然蓬勃发展,但较为混乱,风险极大,时常出现跑路事件,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风险控制能力较差及P2P平台商的信用较差。

征信系统的完善包括对个人和企业两个主体,包含社保、教育、犯罪等多个类型的数据完善,征信系统完善后将凭借个人信用记录判断其还款的概率,大大降低还款风险,也直接大大降低了P2P平台的经营压力;P2P平台的个人和机构股东均有信用分数,如果没有经营压力,在极为重视个人和企业信用的环境中,其卷款潜逃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五、国外征信系统发展

(一)美国征信系统

(1)征信系统架构

美国征信系统总体分为行业运作部门和行业监管协会,其中行业运作部门分为个人信用和机构信用,机构信用又分为针对企业的征信行业和针对上市公司和债券等的信用评级机构,最下层为数百家数据提供商。

以Experian,Equifax,Trans Union为主的3大信用局,面向在美国境内居住的居民和开业经营的中小型企业,三家机构几乎垄断了全美个人资信数据。

标准普尔(S&P),穆迪(Moody's),惠誉(Fitch Group)的信用评级体系则构成全球资本市场的基石,主要面向参与资本市场融资运作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垄断了全美机构信用评级。邓白氏几乎垄断美国针对企业的征信市场。

以上构成美国的征信体系。

在这七大机构之外,美国有400多家地区性、专业性信用局,他们或依附于上述七大机构,或向上述机构出售基础信用数据。这种结构客观反映了美国征信体系是在长久的发展历史中自下而上逐步建立的。

(2)征信内容及使用

1)征信内容

个人征信的内容除传统的信用记录时间长度、信用额度、借款逾期不还记录、房屋按揭贷款及还款记录、用款占信用额度的比例、坏账情况、破产记录外,公民非财务信息也予以记录,如公民犯罪记录、客户上网购物所使用的计算机配置、显示器的配置等信息都有收集。

2)征信使用

美国信用信息向全社会提供,不仅信息主体可以获得自己的信用报告,其他个人和机构也可以获得。

在美国信用报告的使用主体包括私人信用机构、企业、个人、银行、税收征管等联邦机构。信息使用的范围则包括信贷审核、劳务调查、消费信贷、债务调解等方面。

(3)FICO评分体系

美国三大信用局都使用FICO信用分,每一份信用报告上都附有FICO信用分,以致FICO信用分成为信用分的代名词。

1)历史由来

20世纪50年代一位工程师BillFair和一位数学家Earl Isaac发明了一个信用分的统计模型,80年代开始在美国流行。如今它是美国FairIsaac& Company的专有产品,FICO信用分模型利用高达100万的大样本的数据,首先确定刻画消费者的信用、品德,以及支付能力的指标,再把各个指标分成若干个档次以及各个档次的得分,然后计算每个指标的加权,最后得到消费者的总得分。

2)分数区间

FICO信用分的打分范围是300~850,三大信用局各自输出自己的FICO信用分数,分数越高,信用记录越好,三家的分数不能完全替代使用,但差别不大,相差在20分以内。

3)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付款记录、借款情况、信用历史的长短、新账户和已使用的信用产品等情况,其中付款记录和借款情况占比最大,合计占有65%的比重。

4)附加检测

除常规检测部分外,一些信用机构还提供附件检测服务,比如针对个人身份的检验分数、针对金融机构的信用属性评分,这些附加检测能更清晰的判断机构和个人的真实信息。

5)生成过程

各金融机构,如花旗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将其掌握的账户相关信息传输给三大信用局,信用局对其加工,汇总后形成公民个人的交易属性,这部分加工完的数据是“个人”级的,在这个交易属性的基础上,各局再分别计算各自的信用分数。各大银行有时还会根据需要把信用局提供的“个人”级信息汇总成“家庭”级的信息,往往用于夫妻有关联的账户。把“账户”级信息汇总成“个人”级的信息,需要各行提供统一口径的个人身份识别码,在美国,这个识别码是社会安全码(Social Security Number),在我国这个识别码就相当于身份证号。

(4)收费标准

美国的信用服务完全是依市场化原则运作,因此征信机构获取信息需向信息提供者支付费用,而信息使用者使用信用信息也需要向征信机构按价付费。

一份Trans Union的个人信用报告收费19.85美元,如果报告中含有信用评分,收费将高达39.9美元。

(5)市场空间

假设个人征信市场中Experian、Equifax、TransUnion三家公司占据90%的份额,则对应个人征信市场总空间为856亿元。

假设Dun&Bradstreet占据征信企业90%的份额,则对应总空间为111亿元。

评级机构由于为面向全球客户,假设其占Moody's、The S & P、Fitch等3家公司占据全球80%的份额,则全球市场评级市场约为550亿。

(6)七大巨头的基本情况

1)益百利(Experian)

益百利是GUS有限公司属下的附属公司,在英国诺丁汉、加利福尼亚的柯斯塔梅莎均设有总部,在36个国家共拥有员工14,000多名,业务遍布60多个国家,年销售额逾35亿美元。益百利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EXPN),是富时100指数的成分股之一,市值超过900亿人民币,在同业中遥遥领。

益百利已和全球各行各业的五万多个客户合作,行业涉及政府部门、金融服务、电信、医疗保健、保险、零售和商品邮购服务、汽车、制造业、娱乐休闲、公用事业、房地产及电子商务。

其重要分支益百利营销服务业务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巴西、法国、德国、英国、爱尔兰、中国等;拥有超过1万家客户,其中知名厂商包括阿迪达斯、香奈儿、希尔斯、花旗银行、AIG、VISA、YAHOO等全球各领域一流公司。年销售额达到10亿美金以上。

益百利营销服务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布局,2007年益百利收购国内评级公司新华信,2011年收购亿美软通增强其在中国的移动营销能力。目前公司已经拥有互联网领域及IT公司拥有大量客户,诸如淘宝网、阿里巴巴、乐蜂网、艺龙、前程无忧、链家地产等知名互联网公司赫然在列。

2)艾可飞(Equifax)

总部设在亚特兰大的艾可飞公司是美国三大信用局之一。该公司创立于1899年,是一家跨国征信公司,在北美,南美,英国,欧洲大陆和一些亚洲国家都设有分支机构。

Equifax公司根据信贷、金融、公共纪录,在人口和营销数据的多种类型的消费者和企业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公司产品和实现服务。它通过分析工具分析这些数据来创建定制见解,决策方案和加工服务。

该公司在全球三大区域:包括北美(美国和加拿大),欧洲(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和拉丁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秘鲁和乌拉圭)。在2008年5月,Equifax收购了Credit Report多数股权。Equifax购买Credit Report的70%股权,从而将对Credit Report总持有量增加到95%。

公司近9年时间收入及净利润未出现大幅增长,稳定在120-130亿元附近,净利润稳定在20亿附近。

3)全联(Trans Union)

总部设在芝加哥的全联公司是美国的三大“信用局”之一。全联自1988年起,才开始提供美国全国性消费者信用调查报告,在短短几年内跻身于美国三大信用局之列。

目前全联公司已是拥有一百多家企业的Marmon集团公司,向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提供550种产品和服务,员工人数超过4万人,总营业额超过68亿美元。

信用报告的网上销售每年已达4亿次,其他传统方式查询更达150亿次之多。全联公司数据库中的2.2亿消费者姓名和档案资料,覆盖北美的美国、加拿大、维尔京群岛和波多黎哥。在数据的采集方面,全联公司拥有7000个数据供应机构,不间断地向它提供数据,从而使全联公司有能力、有资源每个月对2.2亿的客户资料进行12次数据更新,每次更新涉及20亿条的数据档案记录。

全联公司充分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兼并了一些地区性信用局,并迅速在各个重要城市开设信用局服务处。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在1990年,全联公司已经直接拥有45家地区性信用局和220家代办处。另外,全联公司还发展了一些海外分支机构,在23个国家拥有分公司,其中包括中国的香港地区。目前亚太区总部准备在上海建立代表处,在中国开展个人信用服务,并完善其全球网络。

4)邓白氏(Dun &Bradstreet)

美国邓白氏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DNB)于1841年成立,是世界著名的商业信息服务机构。总部设在新泽西州的小城MurrayHill。在其一百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邓白氏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开拓信用评估市场。

2001年,邓白氏集团公司进行改组,把邓白氏公司和穆迪公司两家公司分拆,分别成为独立的上市公司。改组后的邓白氏公司进一步加快了专业化的步伐。

目前,邓白氏公司在37个国家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在全球范围内向客户提供12种信用产品、11种征信服务以及各种信用管理用途的软件,还在50个国家和地区替客户开展追账业务。

覆盖超过2亿商业信息的海量数据库,使邓白氏的产品与服务愈显无可替代。它收集来自全球多达214个国家、95种语种或方言、181种货币单位的商业信息。同时,为确保信息的精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跨领域的一致性,数据库对数据更新高达每日150万次。

2005年-2013年公司收入规模处于持续萎缩之中,由2005年的接近120亿元下降到2013年100亿元附近,净利润保持在20亿附近波动,行业保持稳定。

5)穆迪(Moody's)

穆迪公司总部位于纽约的曼哈顿,最初由John Moody在1900年创立。穆迪投资服务公司曾经是邓白氏(Dun & Bradstreet)的子公司,2001年邓白氏公司和穆迪公司两家公司分拆,分别成为独立的上市公司。

穆迪公司的创始人是约翰·穆迪,他在1909年首创对铁路债券进行信用评级。1913年,穆迪开始对公用事业和工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目前,穆迪在全球有800名分析专家,1700多名助理分析员,在17个国家设有机构,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码MCO)。

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穆迪公司、标准普尔、惠誉国际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或称“NRSRO”(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

2005年-2013年公司总体收入上涨,净利润小幅下滑,收入保持下110亿-160亿区间,净利润在20-50亿波动,公司业务发展较稳定。

6)标准普尔(The S &P)

标准普尔由普尔先生于1860年创立,由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公司于1941年合并而成。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员工总数大约10000人,公开资料显示公司2009年收入达到26.1亿美金,约合160亿人民币。

作为信用评级业的全球领导者,2008年标准普尔评级服务新授予及调整评级数量超过11.5万个,授予评级的债务类证券涉及超过100个国家。2008年标准普尔授予评级的债务总规模约为2.8万亿美元。

标准普尔还拥有久负盛名的基准指数组合,其中美国市场为标准普尔500指数,全球市场为

标准普尔1200指数。全球超过1.5万亿美元的资产直接以标准普尔指数为标的,超过5万亿美元的资产选用标准普尔指数作为比较基准。

作为全球独立证券研究和组合建议的最大提供商之一,标准普尔向超过1,000家机构(包括顶级证券公司、银行和人寿保险公司)提供其股票、市场和经济研究。标准普尔对全球1,900只证券提供基本面证券观点。

7)惠誉(Fitch)

惠誉国际是全球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是唯一的欧资国际评级机构,总部设在纽约和伦敦。在全球设有4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1100多名分析师。惠誉国际业务范围包括金融机构、企业、国家、地方政府和结构融资评级。迄今惠誉国际已完成1600多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评级,1000多家企业评级及1400个地方政府评级,以及全球78%的结构融资和70个国家的主权评级。其评级结果得到各国监管机构和债券投资者的认可。

标普侧重于企业评级方面,穆迪侧重于机构融资方面,而惠誉则更侧重于金融机构的评级。惠誉的评级类型主要包括企业、金融机构、结构融资和地方政府、国家主权等方面。惠誉在美国市场上的规模要比其他两家评级公司小,但在全球市场上,尤其在对新兴市场上惠誉的敏感度较高,视野比较国际化。

(7)法律监管

行业协会自律管理是美国信用业管理的一大特色。信用服务的几个细分市场如商账追收、信用调查、信用评级等都有相应的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其中国家信用管理协会在(NACM)是全美信用信息行业最大的自律性组织,其会员包括20000多家机构,包括私人征信机构、信用信息细分行业自律组织、地区性信用自律组织、金融管理机构。

NACM承担了行业自律、信用管理服务、信息共享、行业培训、行业研讨、信用宣传等职能,有效地促进了美国信用行业良性竞争,促进美国信用行业发展。

(二)欧洲征信系统

(1)德国模式

德国的征信系统分为两个模块,一是由德国中央银行负责运行的信贷登记系统,另一模块则是市场化信用系统。整体而言,中央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在德国信用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更大,市场化的信用行业由于各种原因不如美国那样发达。

德国境内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必须定期向德国中央银行“信贷登记系统”提供机构及个人的信贷数据,主要用于央行分析和控制金融业风险。此外,法院和其他政府机构公开信息构成德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贷登记系统和政务公开信息占据了德国信用体系中的大部分内容,市场化的征信行业主要起到补充作用。因此,德国个人征信信用体系是名符其实的“公共信用信息模式”。

机构信用信息主要由行业协会提供,行业协会采集整理会员企业非公开的商务信息如担保、抵押、保理、保险等来评估机构的信用状况,信息在会员之间共享。成熟的行业协会管理机制极大地推动了德国企业信用记录的完善。由于信贷登记系统仅供金融业使用,而行业协会

拥有的信用信息仅在会员间使用,私营的征信机构只能获得政务公开信息以及企业自愿提供的数据,德国的私营征信业不如美国发达。

(2)意大利模式

中央信用调查处是意大利银行(中央银行)于1962年成立的公共信用调查机构,1964年开始运作。

该机构有将近700万份档案,每年发表1200多万份报告。在信用信息采集方面,意大利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在意大利经营业务的外国银行必须向中央信用调查处上报数据。

中央信用调查处用定期抽查等方式,来保证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在信用信息的反馈方面,该机构向每一个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完整的信贷信息,反映客户在整个金融系统总体贷款的情况。通常,该机构还向金融机构提供借款担保人的个人负债、按贷款类型分类的汇总统计、借款人所在行业等相关信息,便于各金融机构实时监控客户的负债情况。为了便于银行评估新开户的客户信用状况,各家银行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调查处交费的方式,获得新开户客户的信用信息。此外,该机构还在金融业务监管、货币政策实施和信用投向监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咨询作用。

(三)日本征信系统

(1)发展历史

1)初创阶段

最早的征信公司为成立于1892年商业兴信所,该公司从筹备到设立历经5年,成立后,初期业务开展并不顺利,仅有会员31家,年调查件数为1200件,主要为面向银行提供资信调查。

在征信业出现之初,伴随顾客认知度的提高、潜在社会需求的挖掘,特别是由于进入门槛低,大量企业和个人涌入,鱼龙混杂,价格竞争激烈。

2)发展阶段

企业对于涉及自身的信用调查普遍持警惕、排斥、拒绝态度,其中不乏将调查员拒之门外、侮辱谩骂等行为,表现出社会整体的不信任感,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

3)快速发展阶段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掀起信息技术革命,日本也紧紧跟进,在家电、数码等技术上逐渐领先,征信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末摆脱手工进行数据积累、推算。

此后一些企业又开始利用计算机着手建立数据库,从而在积累原始资料、列表分析统计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随后利用计算机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集成分析,总结出征信推算模型,实现了定量分析,极大地提高了予测精度,更提高了行业整体的信誉度。

到20世纪80年代后互联网技术逐步普及,应用到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信息收集、存储、处理变得更为便捷,征信系统才开始快速发展。

这一阶段,征信公司的调查报告成为银行对外贷款的重要判定条件,企业开拓新客户、提供

信用额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参加政府采购企业的资格审查重要项目。

4)稳定期

经过一百多年的市场砺练,日本企业征信业已经步入成熟发展的轨道,企业已普遍认同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其作为参与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

但受制于国情等因素,日本征信公司在海外布点较少,仅帝国在美韩设有2家分公司。

(2)市场空间

日本征信市场目前相对稳定,帝国数据银行2012年销售收入为28.4亿元,按70%的份额计算,则整体空间为40亿元。

(3)竞争格局

1)两强格局

20世纪60年代起寡头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帝国数据银行和东京商工两家占据了市场份额的60-70%,并将这一态势保持至今,呈现出集中垄断的长期性、稳定性。

日本帝国数据行(简称TDB)成立于1900年,为日本社团信息服务业的主要公司。公司拥有3200多名员工,83个国内分支机构,1992年在美国设立分公司,2012年公司收入为28.4亿人民币(461.91亿日元)。公司拥有亚洲最大的企业资信数据库,有4000户上市公司和230万户非上市企业资料,占领70%以上的日本征信市场份额,地位难以撼动。

东京商工所(Tokyo Shoko Reaserch Ltd)成立于1892年,至今有120年历史,截止2011年3月公司员工2000人,88家分支机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企业资信调查、个人或法人财产征信、信用管理咨询和各类名录出版。2002年仅其一家对外提供的资信调查即达到400多万件,以日本全国286万家法人计算,平均每家法人每年利用1.4次。

2)外资较难介入

以世界巨头邓白氏为代表的外国公司曾计划单独进入日本市场。但鉴于帝国和东京商工两强在布局、人员、数据、经验等方面已具备较强实力。在讲求人际关系的日本社会中,被调查企业普遍对外资调查公司抱有更多的防范心理。

两种力量迫使邓白氏放弃最初计划,最终被迫以委托东京商工代为调查的方式间接开展对日业务。目前其日本公司仅为60人,远逊于帝国和东京商工。

(4)征信系统架构

日本的征信体系采用的是会员制征信模式。日本的信用信息机构大体上可划分为银行体系、消费信贷体系和销售信用体系三类。相应的行业协会分别是银行业协会、信贷业协会和信用产业协会。这些协会的会员包括银行、信用卡公司、保证公司、其他金融机构、商业公司以及零售店等。

三大行业协会的信用信息服务基本能够满足会员对个人信用信息征集考查的需求。例如日本银行协会建立了非营利的银行会员制机构,即日本个人信用信息中心。日本银行协会的第一个个人信用信息中心于1973年在东京建立,之后,各地的银行协会相继建立了25家地方性

的个人信用信息中心,地方性的银行作为会员参加“信息中心”。到1988年,全国银行协会把日本国内的信息中心统一起来,建立了全国银行个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的信息来源于会员银行,会员银行在与个人签订消费贷款的合同时,均要求个人义务提供真实的个人信用信息。这些个人信息中心负责对消费者个人或企业进行征信。该中心在收集与提供信息服务时要收费,以维持中心的运行与发展,但不以营利为目的。

(5)法律监管

日本有关信用管理法律主要有:1988年颁布的《行政机关保有的电子计算机处理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对行政机关保有的由计算机进行处理的个人信息提供了法律保护;1983年《贷款业规制法》和《分期付款销售法》对于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使用等做了初步规定,规定对信用信息机构保有的信息只能用于调查消费者的偿债能力或支付能力;1993年日本行政改革委员会提出《行政改革委员会行政信息公开法纲要》,对征信机构收集政府部门保有的信用信息提供法律依据。另日本行业协会的内部规定对信用管理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我国征信系统发展

(一)发展概况

《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显示,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出现第一家信用评级公司,1993年开始有专门从事企业征信服务的公司,此后一批专业信用调查中介机构出现,开启了中国征信业的探索阶段。

2003年一些地方性的社会征信业开始试点,国外知名的信用评级机构先后进入中国市场,但总体发展缓慢。

《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显示,截止2012年我国征信机构达到140家左右,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是政府背景的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有20多家;第二类是社会征信机构50家左右;第三类是评级公司有70多家,这些机构主要服务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以及部分满足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需求。

截至2012年底,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累计接入机构622 家,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累计接入机构629家。

(二)发展模式

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迅猛,同时风险点也较多,催生了对征信行业的巨大需求。未来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模式越来越多,规模膨胀会加快,需要调取贷款人的信用数据,快速、准确地对贷款人进行信用等级评级。此外,互联网电商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商巨头本身作为隐形征信公司而存在,推动其小额贷款等业务的发展。

考虑到征信公司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我国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转型特殊时期,我们判断我国个人征信行业将很可能采取政府监管为辅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即央行发放牌照,鼓励民间资本和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参与竞争,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市场空间

截止2012年底,我国征信机构总数达150家,整个征信行业的收入20多亿元,主要集中在评级类公司。

国内可以进行企业征信的机构是中诚信、上海新世纪、远东资信、联合信用、上海资信、深圳鹏元、大公国际、华夏评级、北京安融惠众、新华信等公司(其中多数公司与外资战略合作或被收购),以及一些地方性的信用评级机构,这些公司服务的企业规模是几百万个,意味着6000万的中小企业中大多数都还没有自己的信用记录,仍然有至少十倍的发展空间。

个人征信市场市场则刚刚开始,国内能够进行个人征信查询的便是央行的征信中心,其覆盖的人群是那些拥有信用卡、以及向金融机构有信贷记录的个人,大约是8亿人左右。这一数字与中国的13亿人口相对比,远远不够。

另中央人民银行规定2014年6月3日开始,个人征信系统查询3次以上开始将收入25元/次费用,我国执行的收费标准较国外征信机构定价较为合理。

可以推断个人征信市场成长空间打开,参考美国个人征信市场800亿空间,加上我国人口基数的庞大,未来发展成熟之后个人征信市场空间很可能超越800亿,达到千亿规模也有可能。

(四)法律监管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信用征信立法规范领域已经做了一些探索,如上海2000年出台的《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办法》,2001年底深圳出台《深圳个人信用征信及评级业务管理办法》,2005年10月1日实施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等,2013年3月,《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征信业第一次有了规范,《条例》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征信业的监督管理部门。

2013年12月20日《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自此,央行开始受理征信牌照。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现货网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1.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中国钢铁企业格局3.中国钢铁工业大事件---铁矿石谈判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中国钢铁行业现状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中国钢铁业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没有成为钢铁生

产强国,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没有话语权。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在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正是得益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各类钢铁产品,才确保了国内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国防等基础行业的大发展。但是,在获得诸多“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也为钢铁工业的无限扩产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代价不仅是物质上的、环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仅是短期的,还包括长期的,甚至影响到我国钢铁工业在做大后难以做强。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存在的问题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

2018年游戏直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游戏直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核心观点 一、游戏直播行业,当前与过去相比,有六点变化: 1)竞争格局—从“千播大战”到“双雄争霸” 2)直播内容—从“游戏单点突破”到“泛娱乐全面开花” 3)从“游戏影响直播”到“直播影响游戏” 4)从“主播凌驾平台”到“平台掌控主播” 5)技术革新的持续推动 6)监管增强,健康稳定内容生产平台具备长期竞争力 二、行业纵向比较:游戏直播平台—货币化能力和单用户价值具备提升空间 三、行业横向比较:斗鱼、虎牙发展侧重点不同 斗鱼:头部主播品牌效应突出,打造品牌护城河,开启多元变现模式,逐步提高盈利能力 虎牙:游戏主播资源同样优秀,与歪歪强联动效应,腰部变现能力强 四、海外对标看,亚马逊超前眼光收购Twitch,Twitch各项数据的加速成长和盈利模式多元化引领了行业发展 五、我们认为,游戏直播行业赛道发展战略清晰,格局稳定,空间大且向电竞、泛娱乐等领域的可延展性强,行业龙头公司虎牙、斗鱼有望在未来全面受益,虎牙直播收入有望持续增长,长期净利润率达15-20%。

01游戏直播:越辩越明的清晰赛道 02 行业纵向比较:货币化能力和单 用户价值具备提升空间04 海外对标分析:Twitch 05 相关公司讨论:虎牙 03 行业横向比较:斗鱼、虎牙发展侧重点 不同

01 PART ONE 2017经营情况游戏直播:越辩越明的清晰赛道01

行业演进1 :竞争格局—从“千播大战”到“双雄争霸” 行业早期:2015年,龙珠直播 率先拿到腾讯投资,腾讯旗下 《英雄联盟》TGA等赛事由龙 珠独揽,游戏直播赛道开启混 战模式。 行业成长期第一阶段:2016 年,斗鱼在受腾讯和红杉投资 后,迅速扩张,得主播者得天 下,通过大批量高价挖主播, 迅速与其他品牌拉开差距。 行业成长期第二阶段:虎牙直 播率先抓住《王者荣耀》、 《绝地求生》的新品类机会, 和斗鱼成为双强,同时其他游 戏直播平台逐渐失去竞争力。 行业成熟期:斗鱼虎牙率先实现 盈利,斗鱼虎牙18年接受腾讯70 亿人民币投资,虎牙顺利登陆美 股,斗鱼也会马上登陆资本市场, 其他平台机会渺茫。 资本助力,战略清晰 资源聚合资本+新机会反应速度 大资本游戏 ?2018年3月,腾讯6.3亿美元入股斗鱼,4.6亿美元入股虎牙,目前虎牙顺利登陆美股,市值破58亿美元,斗鱼也加速筹备上市进程,直播 行业双雄格局已定。 ?斗鱼、虎牙谁是行业老大,目前斗鱼估值我们不得而知,但复盘行业演进史,在行业发展的关键点,斗鱼和虎牙均在资本、战略、行业项 目敏感度上抓住了机会。 资料来源:腾讯,长江证券研究所

征信业务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内信用证业务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引言 (4) § 1.1编写目的 (4) § 1.2项目背景和目标 (4) § 1.2.1项目名称及参与单位 (4) § 1.2.2项目目标 (4) § 1.2.3项目背景 (5) § 1.3术语解释 (6) § 1.4条件约束 (7) § 1.4.1项目实施具备的条件 (7) § 1.4.2项目实施的约束 (9) § 1.5参考资料 (9) 第二章系统需求及现状 (10) § 2.1系统需求概述 (10) § 2.2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13) 第三章技术方案 (14) § 3.1对建议方案的描述 (14) § 3.1.1系统设计原则 (14) § 3.1.2系统网络结构 (15) § 3.1.3系统软件结构与功能 (16)

§ 3.1.4系统接口设计 (19) § 3.1.5系统通讯方式 (19) § 3.2和现有系统的比较 (19) § 3.3和相关系统的关系 (20) § 3.4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20) § 3.5实施风险 (20) 第四章技术可行性评价 (21) 第五章投资与效益分析 (22) § 5.1项目投资情况 (22) § 5.2。项目效益分析 (23) § 5.3项目收益投资比 (26) § 5.4项目投资回收周期 (26) 第六章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26) 第七章可选技术方案 (27) 第八章结论 (29)

第一章引言 § 1.1编写目的 本报告为国内信用证业务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对国内信用证业务系统需求和系统实现技术、处理流程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对系统的基本情况、开发的目标、总体要求、及我行现有系统的关系做了一般性说明,并从项目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项目管理与风险等方面力求准确、清晰、完整地评估用户的需求,从而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在调研和论证所选定开发方案的可行性同时,使任务提出者与开发者双方对项目的需求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并使之作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供系统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阶段参考。 本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读者对象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决策者及相关业务部门的人员。 § 1.2项目背景和目标 § 1.2.1项目名称及参与单位 § 1.2.2项目目标 充分利用我行现有系统资源,依托各分行“城市综合网”,并以“资金清算系统”为信息传递渠道,在全行范围内实现信用证信息的安全、准确、快捷运转。达到促进我行结算业务发展,增加我行支付结算中间业务收入的目

【精品案例类】2019中国保险行业IT应用与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保险业IT应用与市场研究报告 保险业信息化现状及购买行为调查保险公司系统建设概况 保险公司综合业务系统建设状况 综合业务系统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系统,可以分为产险综合业务系统和寿险综合业务系统。这些综合业务系统,按照功能模块来说是由新合同处理系统、核保系统、收费系统、出单系统、保全系统、理赔系统、核赔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和代理人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构成,可以实现诸如投保、核保、签单、交费、批改、给付、退保、复效、报案、赔付申请、核赔、赔付和客户服务等具体功能。从系统构架上来说,则大多采用基于事务通信中间件的三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达到实现逻辑和表示逻辑的分离,实现数据库服务、业务逻辑服务和表示逻辑服务的分布式处理。而对于寿险综合业务系统,则采用零险种、参数化技术,支持动态增删险种。 调查显示,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拥有综合业务系统。其中,采用自己开发业务系统的保险公司有平安保险公司和新华保险公司; 购买成型业务系统的有中国 人寿和泰康人寿; 而与厂商合作开发的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采用的是美国科比亚的CBPS寿险综合业务系统,于1997年开始在全国各地30多家分公司实施。另外有少数分公司在最近的系统更新时使用了尚洋公司的新一代业务系统,这些地区包括青海和深圳地区。而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的分公司,系统则由高伟达公司开发。

1999年7月,太平洋保险公司斥资500万美元建立了新系统,以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力求业务再创新高。科联系统有限公司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建立的“人寿保险管理系统”已交付使用。“人寿保险管理系统”可以更新太平洋公司团体及个人人寿保险的业务程序,包括从草签保险单、收取保险费到索赔、理赔的整个过程。 另外,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分公司中推广已经本地化的美国CSC提供的寿险综合业务系统。该套系统耗资1600多万元人民币,是泰康人寿近期信息化战略中最重要的举措。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产险综合业务系统则由尚洋和中科软合作开发。此外,尚洋和中科软还分别开发了新华人寿的投资型寿险综合业务系统和太平洋保险的寿险综合业务系统。 保险公司呼叫中心系统建设状况 在本次调查涉及的保险公司中,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已经在全国的大部分省市实施了呼叫中心系

2019年游戏直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9年游戏直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目录 1. 游戏直播:鱼虎两相争,双雄竞苍穹 (2) 1.1 游戏直播方兴未艾,市场空间亟待开发 (2) 1.2 鱼虎相争,游戏直播进入双雄时代 (4) 2. 斗鱼:美股IPO在即,游戏直播明星光芒闪耀 (8) 2.1 公司简介:期待国内领先游戏直播平台亮相纽交所 (8) 2.2 财务简析:直播业务带动营收高增长,成本高企致持续较高亏损 (9) 2.3 详解斗鱼生态:聚焦电竞内容,网罗头部主播,打造游戏直播第一平台 (12) 3. 风险分析 (18)

1. 游戏直播:鱼虎两相争,双雄竞苍穹 1.1 游戏直播方兴未艾,市场空间亟待开发 游戏直播行业市场规模与用户规模持续较快增长,市场空间仍具开发潜力。根据艾瑞数据,中国已在2016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直播市场,2018年中国游戏直播行业MAU已经达到美国市场的4倍。2018年,中国游戏直播市场规模达到132亿元,较2015年增长约15倍,预计2023年将达到398亿元,对应未来五年CAGR月24.7%,增速是非游戏直播市场的约2倍。从月活用户规模来看,2018年中国游戏直播行业MAU已 经达到2.55亿人,预计未来5年CAGR为9.4%,用户增长仍具潜力。 图表2:中国游戏直播行业MAU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注:未消除移动和PC用户之间的重复) 游戏直播用户生命周期更长,电竞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根据艾瑞咨询预测,电竞直播市场占游戏直播市场规模的比例将由2018年的50.3%进一步提升至2023年的59.8%,电竞在游戏直播行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将更为重要。游戏直播用户一般而言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尤其电竞赛事直播对于维持游戏热度以及延长用户生命周期有着更重要的作用。以《英雄联盟》为例,该电竞游戏的游戏直播观看人数高于游戏本身的活跃玩家数——当游戏玩家不再活跃的时候往往并不会彻底流失,而是会转化成为电竞赛事的观众。

消费金融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消费金融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1 消费金融:价值与成长属性兼具的优质赛道 1.1 消费金融的概念 1.1.1 消费金融的基本定义 为消费者购物提供资金融通,称作消费金融。狭义的消费金融主要是指包括旅游、医疗、家电、餐饮等消费品短期贷款,广义的消费金融则包括住房按揭贷款、车贷以及经营性贷款等。消费信贷一般无需抵押担保,具有单笔授信额度低,期限相对短小灵活,审批速度快的特点。本文所述消费金融是狭义的消费金融,即消费信贷,消费贷是指银行或非银金融机构以及其他资方采取信用、抵押、质押担保或保证方式,以商品型货币形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按接受贷款对象的不同,消费信贷又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买方信贷是对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发放的贷款,卖方信贷是以分期付款单证作抵押,对销售消费品的企业发放的贷款。 消费金融的本质上是借贷关系的延伸,随着互联网的使用场景不断拓展,消费信贷也不断向着更为广泛的群体覆盖。短期的消费信贷是将用户的财富积累和消费支出在时空上 进行调配。为当期无法覆盖的居民消费提供资金支持。 目前主流的消费金融参与机构有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等,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包括网络小贷、P2P、电商分期等,而以这些机构为主的国内消费

金融模式大致分为三类:1)现金贷模式;2)消费贷模式;3)助贷模式。其中,现金贷在严格意义上不属于消费信贷的范围,但在实际业务中,消费场景也是现金贷的重要流向,所以本文暂时将其纳入研究范围之内。 1.1.2 消费金融的业务流程 消费信贷的业务流程可归纳为贷前、贷中和贷后三大环节。从贷前风险准入、贷中授信审批、贷中放款、贷后状态跟踪到贷后催收。1)贷前:消费金融企业通过自有渠道获客或借助第三方平台导流等方式拉新,并审核客户的身份信息和贷款资质,经由征信中心或平台数据建立风控模型和定价模型,划分客户风险等级。2)贷中:消费金融企业将资金端和资产端进行合理匹配,利用自有资金直接放款或撮合客户信贷需求与其他资金方,收取贷款利息或手续费等。3)贷后:消费金融平台根据消费者使用的信贷产品,分别对客户进行还款提醒,定期收取本金或利息,对逾期客户进行催收并收取逾期费用。此外,消费金融平台还需要对客户进行回访,不断对风控模型进行调整和完善,优化审核和风险定价模型,以提高平台综合运营能力。 在贷前阶段,首要步骤是身份核实,即通常以用户证照信息为基础,并借助到生物识别以及OCR技术实现身份证识别和银行卡绑定以判断借款人身份。同时,身份核实也是反欺诈的核心,通常情况下,恶意欺诈是用户借用、伪造他人

2020年废钢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20年废钢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目录 1.日本钢铁行业发展回顾 (5) 1.1经济发展下的城市化是钢铁需求的内因 (6) 1.2市场化并购解决震荡期产能过剩问题 (7) 2. 我国粗钢生产短流程占比将稳步提升 (9) 2.1城市化稳步上升,预计国内粗钢总产量短期仍有增长空间 (9) 2.2钢铁储蓄量加大,进口放开有望加大废钢供给 (11) 2.2.1 需求快速增加,国内废钢供给紧平衡 (11) 2.2.2 储蓄量增加,加工能力提升,进口放开,废钢供需有望边际宽松14 2.3废钢成本下降将有利于我国点流程占比提升 (17) 3. 投资建议 (20)

图表目录 图1:1900-2019日本粗钢产量(万吨、%) (7) 图2:1900-2019日本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7) 图3:美国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9) 图4:日本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9) 图5:德国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10) 图6:法国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10) 图7:1950-2019中国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10) 图8:废钢主要来源 (11) 图9:废钢产业链 (11) 图10:2018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类别回收量同比增长情况 (12) 图11:2014-2018年废钢铁回收量(万吨) (12) 图12:2010-2019我国废钢供应量(万吨) (13) 图13:2010-2019我国废钢供应量增速 (13) 图14:2010-2019我国废钢需求量(万吨) (13) 图15:“长流程”和“短流程” (17) 图16:2015/05-2020/11美国中国一号重废价格(美元/吨) (18) 图17:长流程钢坯生产成本长期低于电弧炉钢坯成本(元/吨) (18) 图18:2017年淘汰中频炉使得废钢需求下降,废钢价格下跌,电弧炉废钢冶炼相较于长流程一度具备成本优势(元/吨) (18) 图19:历年美国电炉比与粗钢产量变化情况(万吨) (19) 图20:历年德国电炉比与粗钢产量变化情况(万吨) (19) 图21:历年日本电炉比与粗钢产量变化情况(万吨) (19) 图22:历年中国电炉比与粗钢产量变化情况(万吨) (19) 表1:1934-2012日本钢铁企业主要并购 (8) 表2:2017-2018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类别回收利用情况 (11) 表3:2017和2018 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类别回收价值表(单位:亿元) (12) 表4:我国废钢需求量快速增加来自于钢铁企业废钢消耗增加 (14) 表5:我国社会钢铁蓄积量情况预测 (15)

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研究

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研究 (08经济班刘想念20084083031) [内容摘要]:在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突飞猛长。我国的保险业从1980年以来,也不甘落后,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本文主要依据相关关系原理,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为基础,对中国从1980年到2008年的保险行业的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保险业与经济发展、人口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对保险业、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的一些情况的分析从而为保险领域的一些决策作出依据,并预测未来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关键词]: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经济发展、GDP、人口数量、保险产业、回归分析 一.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是衡量保险行业发展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保险密度是按照一国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它与世界同行

业水平的差距。 2004年,我国保险深度为2.6%,保险密度为380元。而2004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已达8.1%,平均保险密度已达470美元。我国保险业虽然自保险行业恢复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与世界相比,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市场的有效需求没有得到较好的释放,中国的保险市场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现状 根据本人的研究,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保险行业起步较晚,保险市场开发不足,且保险市场尤其是广大 农村市场发育不成熟。 2.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保险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 保险产品结构单一。 3.由于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农村地区 的保险意识不强,保险观念比较传统落后。 4.社会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度低,而且部分保险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 加上理赔相对比较困难,使得老百姓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较低。 5.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外国保险企业参与国内竞争,中国保险企 业受到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从1980—2008的保费收入和GDP、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图中所用数据均以当年的价格计算)

2020年废钢行业深度研究:日本钢铁行业发展回顾、进口放开有望加大中国废钢供给

2020年废钢行业深度研究:日本钢铁行业发展回顾、进口放开有望加大中国废钢供给

目录 1.日本钢铁行业发展回顾 (6) 1.1经济发展下的城市化是钢铁需求的内因 (6) 1.2市场化并购解决震荡期产能过剩问题 (7) 2.我国粗钢生产短流程占比将稳步提升 (9) 2.1城市化稳步上升,预计国内粗钢总产量短期仍有增长空间 (9) 2.2钢铁储蓄量加大,进口放开有望加大废钢供给 (11) 2.2.1 需求快速增加,国内废钢供给紧平衡 (11) 2.2.2 储蓄量增加,加工能力提升,进口放开,废钢供需有望边际宽松14 2.3废钢成本下降将有利于我国点流程占比提升 (17) 3.投资建议 (21)

图表目录 图1:1900-2019日本粗钢产量(万吨、%) (7) 图2:1900-2019日本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7) 图3:美国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9) 图4:日本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9) 图5:德国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10) 图6:法国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10) 图7:1950-2019中国城市化率与粗钢产量(万吨、%) (10) 图8:废钢主要来源 (11) 图9:废钢产业链 (11) 图10:2018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类别回收量同比增长情况 (12) 图11:2014-2018年废钢铁回收量(万吨) (12) 图12:2010-2019我国废钢供应量(万吨) (13) 图13:2010-2019我国废钢供应量增速 (13) 图14:2010-2019我国废钢需求量(万吨) (13) 图15:“长流程”和“短流程” (17) 图16:2015/05-2020/11美国中国一号重废价格(美元/吨) (18) 图17:长流程钢坯生产成本长期低于电弧炉钢坯成本(元/吨) (18) 图18:2017年淘汰中频炉使得废钢需求下降,废钢价格下跌,电弧炉废钢冶炼相较于长流程一度具备成本优势(元/吨) (18) 图19:历年美国电炉比与粗钢产量变化情况(万吨) (19) 图20:历年德国电炉比与粗钢产量变化情况(万吨) (19) 图21:历年日本电炉比与粗钢产量变化情况(万吨) (19) 图22:历年中国电炉比与粗钢产量变化情况(万吨) (19) 表1:1934-2012日本钢铁企业主要并购 (8) 表2:2017-2018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类别回收利用情况 (11) 表3:2017和2018 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类别回收价值表(单位:亿元) (12) 表4:我国废钢需求量快速增加来自于钢铁企业废钢消耗增加 (14) 表5:我国社会钢铁蓄积量情况预测 (15)

2019年教育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9年教育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前言 关于整个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大多数人都有较强的感性认知,知道体量是巨大的,但是没有量化的概念——总体量到底有多大?其中有多少来源于财政投入,有多少来源于其他渠道投入(社会资本等)?国家对于不同教育阶段的投入有何差异?不同省份对于教育的投入有何差异?本篇报告将从数据的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析。 本篇报告的三个核心结论是—— ①总量角度:教育经费多渠道筹集需求凸显,社会投入占比有望提升。 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投入持续增长,自2012年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总 投入占GDP比重均在5%以上,2018年达4.6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 育经费占GDP比重均在4%以上,2018年达3.7万亿元,预计短期内 该比重会相对稳定。我国教育经费中80%以上来源于国家财政性教育 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超90%,地方 财政教育支出是整个社会对于教育投入的主力来源。地方公共财政教 育支出在2012年对于地方财政的压力达到高点(占地方财政收入/支 出比重分别为33.0%/18.8%),且目前该现状未有明显缓解,我们认为 这可能是2012年之后相关政策出台的重要引发原因之一(2013年上 海和温州两地开始营利性学校试点),加大民办教育力量投入需求突出, 非财政的教育经费占比有望提升。 ②分阶段角度: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支出占比近半,职业教育、幼儿 园和高中占比略有提升,高等教育占比有所下降,预计结构性优化仍 会继续进行。2016年幼儿园/义务教育/高中/高等占比分别为 3.8%/46.6%/9.6%/10.8%,幼儿园的财政投入远低于其他阶段,与其 17%的总人数占比不匹配,未来幼儿园公办化、普惠化是大趋势,而 高等教育占比略有下降,伴随未来财政更多向低龄阶段倾斜,占比可 能会有所调整,而这一趋势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机会。2017年民办 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中职/高等渗透率分别为 56%/8%/13%/13%/14%/24%,相较2004年分别增加 28/5/8/5/6/19pct,幼儿园民办渗透率极高,民办高等教育渗透率提升 较快。“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这一指标可以更加直观体现不 同阶段的生均财政投入之间差距。根据最新数据,除幼儿园仍然低于 3000元/人以外,其他阶段均超过10000元/人,普通高等更是超过了 20000元/人。1997-2017二十年间我国经历了优先发展小学,之后是 初中的过程,目前是处于加强稳固对于义务教育的投入,并加速发展 学前、高中及高等教育的时期。 ③分地区角度:建议关注地方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压力较大,教育资源 相对不足的地区。结合6个指标的排名和赋值,我们对于各省市进行 了综合排名,我们把得分大于等于3分的称为优势地区(18个),小 于3分的称为非优势地区(13个)。我们认为该评分从财政角度出发, 对民办学校的地理位置选择上有一定参考价值,得分越高,排名越靠 前的省市,我们认为更需要民办学校的投入,对于民办学校的态度也 更加欢迎,也有更大的概率在政策上给予高于平均的优惠力度,以此 对于民办学校的投资地域给出一些建议。细分来看:5分的为一类优 势地区(5个),包括广东、山东、河北、浙江、湖北;4分的为二类 优势地区(8个),包括河南,广西,云南,江西,江苏,湖南,福建, 上海;3分的为三类优势地区(5个),包括四川,安徽,贵州,山西, 北京。 在进行具体分析之前,我们先介绍在本文中会使用到的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教育经费”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投入总额”(最大口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可以理解为“国家财政对于教育的支出总额” (第二大口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投入中财政的贡献程度”。“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可以理解为“一般公共财政对于教育的支出总额”(第三大口径)。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 2003-04-29资料来源:全景网络 一、行业发展状况 1.保险行业的特点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保险是专门以风险为经营对象、为人们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是一种风险转移的机制,同时具备储蓄功能。与一般的企业相比,保险业具有投资需求大、经营周期长、利润率稳定的特点,是典型的以创新来推动增长的金融产业。其中产险业具有高度周期性[1]。 2.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保险按其目的可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指由国家通过立法对公民强制征收保费,形成保险基金,以对投保人提供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具有强制性,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运行中若出现赤字,国家财政将给予支持;商业保险是按商业原则经营,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保险企业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截至2002年底,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总资产达到1241.9亿元,商业保险公司总资产达6494.1亿元。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商业保险。 3.中国保险业发展状况 中国保险业尚处于成长初期,发展速度较快。全国保费收入由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3053.14元,年均增长速度34.4%,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现保费收入世界排名在15-20位之间。 从世界各国保险业的发展经历看,寿险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非寿险业。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也经历了相同的变化:从1992至2002十年间,寿险保费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2.8%,而产险保费收入的增长仅为18.1%;1980年保险业全面恢复时,寿险保费收入几乎为零,1992年,寿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达到30.4%,1997年,寿险保费收入开始超过产险,2002年,寿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达到74.5%,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伴随着保费收入以大大高于国民收入和人口数量增长的速度增加,我国的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和保险密度(保费收入/人口总数)这两个保险市场成熟度指标不断增长。截至2002年底,中国保险深度达到3%,保险密度为237.6元,较之世界发达国家保险深

2016-2022年中国钢铁贸易行业深度调研报告

2016-2022年中国钢铁贸易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中国产业信息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6-2022年中国钢铁贸易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 研究报告 【出版日期】2015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报告编号】R354359 报告目录: 前言: 国际钢协表示,尽管全球钢铁业仍然面临一些下行风险。但是一些积极因素也正在显现,发达经济体也传来越来越多积极的消息,尤其是欧元区的复苏动力不断加强。而在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我们看到人们对印度的态度越来越乐观,中东北非地区和东盟地区的钢材消费量不断增加。尽管这些积极因素不能完全抵消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影响,但仍然预期2016年之后需求增速逐步回升。 国际钢协认为中国需求将继续下降。2014年,由于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中国的钢材需求量出现了继1995年之后的首次负增长。这种局面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变化,中国的钢材需求量将在2015年和2016年继续出现0.5%的负增长。从中期来看,不会出现强力反弹。为了稳定减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对于这些措施可能产生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教育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超长精华版

教育行业深度报告 教育从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特别重视的一件事。古代时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仅仅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而今天,这样活生生的例子成出不穷。笔者就曾经见到许多家长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举家搬迁。也有一些家长暑期带着孩子去异地拜见最好的老师。 大量的教育机构也在寒暑期推出带有住宿的集训班课程。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在美国几乎无法想象。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非常强烈的“付出”精神。 大量家长在自己身上花钱并不多,但是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巨大,这导致教育行业在中国有比较强的定价权,甚至可以不断提价。长期看,中国教育行业的定价权未来可能比茅台酒都来的强。 可以说,是具有强烈的“中国国情”。在勒庞的巨作《乌合之众》中,他曾经说过每一个民族都带有自己特有的基因,最终造就了这个民族的一些特性。在中国人几千年的历史基因中,就对教育非常重视。. 同时随着中产阶级不断崛起,生育率的下降等,家长在单个孩子上投入的资源会大大增加,也让教育成为一个中长期能维持高景气的行业。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交流一下对教育行业粗浅的研究以及商业模式上的思考。

行业特征: 把中国教育行业进行分类,主要有K12,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三种。这三种有着完全不同的属性: 1)K12,是传统教育向在线的延伸。客户不是学生本人,而是家长。学生本人参与的积极性不是最高,很多来自于家长。很大一部分需求来自于应付考试。 2)高等教育,核心代表是网易公开课(MOOC的典型)和成人补习班。客户是成年人为主,以学习知识为主。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3)职业教育,核心代表是达内科技。客户为成年人学习技能为主,竞争力来自于能否找到更好的工作。 显而易见,K12是教育细分子行业中空间最大的。相比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K12有两个不同点。 第一就是很高的留存度。家长送孩子去补习班,只要体验和结果都不错,往往会放好多年。从一年级开始,一路到四五年级。很高的留存率会导致有口碑的K12教育培训机构获得持续不断的用户数增长,优秀的企业会迅速越来越大。

保险行业分析报告

保险行业分析小组基本结论:我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保险市场发展前景看好,保险市场业务收入将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将放缓,一方面是因为经营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缘于宏观调控的影响。虽然中资保险公司凭借地理优势,在国内保险市场上占有领导地位,但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外资比重将不断增加,会逐步蚕食中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就经营方面来看,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不理想,在投资渠道放宽的背景下,有较多的改善机会。目前产险处于亏损的边缘,经营费用支出需要压缩,主要寿险公司的经营状态尚可。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偏紧,但整体偿付能力尚处于正常状态。保险市场的整体格局一、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近年来,我国保险密度(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和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保险密度为元,北京、上海、天津分别以2490元、1763元和791元的保险密度位列全国前3位。当前我国保险密度总体上呈东、中、西递减之势,与当地的经济实力成正向关系。2004年我国保险深度为%。全国约三分之二的省份的保险深度在2%3%之间,超过3%的有北京、上海、山西、新疆、辽宁5个地区。就代表保险业整体水平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而言,我国与世界发达水平差距很大。2003年发达国家保险密度平均为2764美元,约为

我国的倍,保险深度平均水平为%,大约是我国的倍。正是由于差距很大,也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令人看好。表1:近几年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年度保险密度(元)保险深度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二、产险和寿险的市场份额对比 2005年1至7月间,我国保费行业实现业务收入亿元,其中寿险业务收入亿元,产险业务收入亿元,分别占总保费收入的%和%,寿险业务占有显然的主导地位,但产险业务收入的增长率高于人身险。表2:2005年7月底我国保险行业收入构成险种收入(亿元)市场份额同比增长寿险 % % 产险 % % 合计 % %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实际上,寿险在我国保险业发展历程中起步较晚,1982年才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开办,当年的保费收入159万元,不过该业务的发展速度很快,在整个保险市场份额的比例也不断增加,目前已稳定在75%左右的市场份额。同时,寿险业务的种类也不断趋于多样化,已经由80年代的几十种增加到目前的数百种。2000年以前,我国寿险市场上以传统储蓄型产品(非分红险、意外伤害险、健康险以及补充医疗险)为主。为应对降息对寿险业务的影响,2000年后,我国寿险市场中的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产品以及万能寿险等投资险种相继上市,并取得了快速增长。相对而言,

2021网络直播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2021年网络直播行业研 究分析报告

目录 1.网络直播行业前景趋势 (5) 1.1技术发展推动行业前进 (5) 1.2“直播+”赋能各行业发展 (5) 1.3泡沫褪去行业竞争加剧 (6) 1.4成本升高推动商业模式探索 (6) 1.5用户拓展及主播扶持 (6) 1.6平台属性更趋专业化 (7) 1.75G或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7) 1.8以“直播+”宣传主流价值观 (8) 1.9延伸产业链 (8) 1.10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8) 1.11服务模式多元化 (9) 1.12呈现集群化分布 (9) 1.13需求开拓 (10) 2.网络直播行业现状 (10) 2.1网络直播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10) 2.2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分析 (12) 2.3网络直播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13) 3.网络直播行业存在的问题 (16) 3.1直播行业门槛低 (16)

3.2直播监管具有一定的延迟性 (16) 3.3直播平台存在数据失真问题 (16) 3.4行业服务无序化 (17) 3.5供应链整合度低 (17) 3.6基础工作薄弱 (17) 3.7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7) 3.8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8) 4.网络直播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 4.1网络直播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 4.2网络直播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9) 4.3网络直播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9) 4.4网络直播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0) 5.网络直播行业竞争分析 (21) 5.1网络直播行业竞争分析 (21)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1)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1)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2)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2) 5.2中国网络直播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3) 5.3中国网络直播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3) 6.网络直播产业投资分析 (24)

国内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深度研究中国钢铁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最近看到的一个数字,实在让人震撼。目前我国7.18亿吨钢铁产能中,竟有3 亿吨左右产能未获中央政府批准。钢铁行业业内将这些产能称为“违规产能”或“黑户产能”。更有专家认为,违规产能不止此数,至少占钢铁总产能的一半! 炼钢铁,相比而言,是高投入、高能耗、要占很大场地的行当,不像炸油条、烙烧饼那么简单,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过硬的“后台”,是根本搞不起来的。换句话说就是,一般人恐怕想“违规”都不行,因为你没“资格”! 那么如此巨量的“违规产能”又是由谁打造,怎样形成的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给出的答案是,未得到中央政府批准的3 亿吨产能中,大部分是经过各地方政府批准的。也就是说,大量“违规产能”的始作俑者并不是什么“不法奸商”,而是本应模范执行中央政令、对市场秩序担负主要维护职责的各级地方政府!是它们,置中央的权威于不顾,超越职权范围、纵容钢铁产能肆意“超生”,进而不断加剧了钢铁行业的混乱。当然,作为国家的相关分管部门,恐怕也难脱监管乏力之责,因为 3亿吨的“黑户产能”,绝非一个早上突然冒出来的,必然是较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地方长期越权审批、屡屡违背中央之“规”,为什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究查、遏制?以致累积达数亿吨之巨。 如何处理这些“违规产能”?罗冰生认为,“可以通过大型钢铁企业的兼并而保存”。另一位业内人士开出的“药方”是:“很多钢铁企业、项目没有经过审批,从手续上来说,是存在缺陷的;但它们很大一部分是符合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仅仅是手续不全。这些产能中有需要淘汰的,也有符合规定的,不能搞‘一刀切’。”显然,他们是单纯从专业角度看待这些违规超生“孩子”的,而笔者更为关心的则是,对于那些违规者应该怎样处置?他们是否应对越权行政、违反中央政纪法规的行为,承担效应的责任? 在计划生育执法方面,我们是相当严苛的,不仅“超生”当事者要受到严厉处罚,相关领导也要受到连带的责任追究。可是在经济领域,对于钢铁“超生”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3]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3]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 一、行业发展状况 1.保险行业的特点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保险是专门以风险为经营对象、为人们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是一种风险转移的机制,同时具备储蓄功能。与一般的企业相比,保险业具有投资需求大、经营周期长、利润率稳定的特点,是典型的以创新来推动增长的金融产业。其中产险业具有高度周期性[1]。 2.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保险按其目的可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指由国家通过立法对公民强制征收保费,形成保险基金,以对投保人提供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具有强制性,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运行中若出现赤字,国家财政将给予支持;商业保险是按商业原则经营,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保险企业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截至2002年底,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总资产达到1241.9亿元,商业保险公司总资产达6494.1亿元。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商业保险。 3.中国保险业发展状况 中国保险业尚处于成长初期,发展速度较快。全国保费收入由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3053.14元,年均增长速度34.4%,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现保费收入世界排名在15-20位之间。 从世界各国保险业的发展经历看,寿险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非寿险业。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也经历了相同的变化:从1992至2002十年间,寿险保费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2.8%,而产险保费收入的增长仅为18.1%;1980年保险业全面恢复时,寿险保费收入几乎为零,1992年,寿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达到30.4%,1997年,寿险保费收入开始超过产险,2002年,寿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达到74.5%,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2019年保险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9年保险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目录 1.2019年行业经营情况 2.2020年开门红展望 3.2020年发展展望 4.投资建议

资料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天风证券研究所 人身险行业在经历了2018年的保费调整后,2019年的保费增速已有明显回升。 其中,健康险保费增速保持在20%以上,保费占比已逐渐从2013年的10%提升至2019年的21%。我们判断人身险行业仍有至少10年的“黄金发展期”,驱动力量:1)保障需求的稳步增长,即保障覆盖面的持续扩大与保障额度的持续提升;2)储蓄型保险产品在“大资管”体系中份额的稳步提升;3)保险行业的产业链延伸——保险产品+养老服务,保险产品+医疗服务。 图1: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及同比增长 图2 :人身险行业险种结构意外险健康险 寿险 -10%0%10%20%30%40%0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30000 保费收入(左轴,亿)同比增长(右轴,%)

2019年,人身险行业保费的市场集中度下降。 2019年1-8月,人身险行业保费同比增长15%。其中,中小保险公司经过17-18年调整,保费同比增长19%,外资公司保费同比增长39%,而前6家公司(国寿、平安、太保、新华、泰康、太平)保费同比增长低于10%,市占率为57%,较2018年下降2pct 。 原因:1)严监管下,经营战略趋同,均以保障险为经营重点;2)中小保险公司产品的性价比一般更高(保额/保费);3 )中小保险公司可通过互联网渠道、经代渠道销售保单,这两大渠道是新兴赛道。 -20%30% 80% 13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08前6家 外资公司20142015201620172018201908前6家中资其他公司外资公司图3:不同保险主体的年度保费同比增速 图4:不同保险主体的保费市占率 资料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天风证券研究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