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综合333重点知识梳理

教育综合333重点知识梳理

教育学综合333一共由四本书组成。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学原理。其中考察分数分布依次为:30分、30分、30分、60分。根据分数分布可推出每本书中重点的多寡,可知教育学原理重点是最多得,另外三本书重点势均力敌。那么从整体上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呢?一条线【时间线索(适用中外教史的学习)、逻辑线索(适合于所有科目的学习。宏观与微观、顺承关系。适合于所有科目;如教学流程:教育总目的----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兼顾教学环境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课堂在线检测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评价-------充分运用课后学习资源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一、两个统一【中外教史从时间上看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统一;有些内容同样具有一定程度

的统一(中国古代官学与私学的统一;课程改革中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统一)】

二、三个角度【适用于:中外教史。教育家的思想史、国家教育制度史、教育

实践史。】

三、四个哲学思维【适用于所有科目,但更适用于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原理。

1.内外部(主客观)思维;

2.宏伟与微观思维;

3.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思维;4关系思维:相互独立,缺一不可。相互联系,不容分割。相互促进,交互发展。相互制约,协同进步。】

我们先从整体上来看教育学综合333整体框架。

一、中教史(一条线时间线索;两个统一;三个角度;四个哲

学思维)

第一章:西周官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时间线索:西周官学制度:公元前900多年)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逝世于公元前479年)

第三章: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模式的形成(汉代)

第四章: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第五章: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宋明)

第六章:早期启蒙教育思想(明末清初)

第七章: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主要为清末洋务运动)

第八章: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主要为清末维新运动与清末教育改革)

第九章: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民国初年)

第十章: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国民党统治下的教育)

第十一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我党领导的教育)

第十二章:现代教育家的探索(主要是贯穿民国时期教育)

二、外教史(将与中教史结合理解)

第一章:古希腊的教育(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出生。孔子死后十年出生)

第二章:古罗马教育(古罗马文明开始于公元前800年,西周官学制度确

立公元前900多年)

第三章:西欧中世纪教育(开始于5世纪中期,时间上对应为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14世纪开始,中国明朝初期)

第五章: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16世纪开始,中国明朝中后期,明朝1644年灭忙)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主要为17世纪后)

第七章:欧美主要教育思想的发展(主要为19世纪后)

Tips:

1.一条时间线索:不管是中教史,还是外教史都以时间为线索呈现学习内容。

2.两个统一:中教史前三章在时间上与外教史前两章有重合;中教史第四章与

外教史第三章在时间上有重合;中教史第五、六章与外教史第四、五章在时间上有重合;中教史最后六章与外教史后两章在时间重合。

3.三个角度:如中教史中董仲舒的文教主张(教育家的思想史),被汉武帝化

用为教育制度(上升为制度史),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实践史)。再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引领了美国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也可从这三个角度理解)。但这三个角度不一定同时出现,请自行根据实际情况理解知识)

4.四个思维(更加适用于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原理。比如教育心理学中“如何

激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作力”

等知识点无外乎从内外部、主客观、宏观与微观等角度理解)

三、教育心理学(四个思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内外部”、宏观与微观等三个思维的运用)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是什么)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是什么)

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

第四章:学习动机(怎么样促进学习)

第五章:知识的学习(学什么)

第六章:技能的形成(学什么)

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学什么)

第八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学习对个体)

第九章:社会规范性学习与品德发展(学习对外部)

第十章: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独立章节)

Tips:第一章与第二章从宏观上述教育心理学概况,第三章后从微观上讲述学习

的相关理论(是什么:第三章);学习动机的培养(怎么样:第四章)、学什么【是什么:第五六七章:知识、技能、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德发展)】;第八九章:为什么要学习)

四、教育学原理(四个思维:宏观与微观;内部与外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是什么)

第二章:教育的概念(是什么)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内部为什么)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外部为什么)

第五章:教育目的(为什么)

第六章:教育制度(宏观怎么样)

第七章:课程

第八章:教学

第九章:德育

第十章:班主任

第十一章:教师

第十二章:学校管理

Tips:第一章从宏观上介绍教育学是什么,第二章从微观上介绍教育学是什么。第三章与第四章分别论述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内容,从而为为什么要发展教育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就有了第五章:教育目的、第六章:教育制度。并进一步具体化怎么样实施,【第七章到第十二章(课程、教学、德育、班主任、教师以及学校管理内容)】

接下来我将和大家分享具体到章节重点及学习方法。你们加油学习啊,加油!

讲解主要结构:概括每章内容+考点+重点详解(包括理解方法、答题技巧等)亲们可能有疑问“在其他地方见到的真题与在这里见到的真题为何不一样”。因为把真题进行了整理与归纳,从而考点更加集中与明确,节省大家整理的时间,方便大家更好的复习。

一、中国教育史

第一章: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本章重点很少,就两

个考点“学在官府、六艺教育

本章重点:主要是名词解释

学在官府(13年浙江师大)、(15年山东师大)、(15年浙江师大)

六艺教育(11年安徽师大,简答题)、(12年南京师大)

tips:

学在官府【一句话概括+表现形式与教育内容+评价】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显著特点,即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保持,民间无学术,民间无学校(一句话概括)。“(表现形式与教育内容)“学在官府”主要表现为:其一,官师合一;其二,政教合一。在“学在官府”体制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体制以及“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主体的教育内容,并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培养治术人才。(评价)“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推动了我国官学制度地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私学的兴起。

2.六艺教育【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主要特点+评价】

“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主要内容,其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部分组成(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六部分各自内容为,礼,即道德规范和礼仪;乐:艺术教育包括诗歌、音乐等;射,即射箭的技术训练;御,即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文字的书写;数,算法。(特征)其特征有以下几点:1.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2.既重视传统文化,也重视实用技能;3.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4.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评价)六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周教育的发展。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第一章讲了西周官学,这一章我们将学习到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兴起与各流派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西周----春秋战国(时间顺序)】

本章重点:

名词解释:稷下学官(12年山东师大)、“三纲领、八条目”(12年山东师大、14年福建师大)、《学记》(10年华中师大、13年杭州师大、13年东北师大、14年西南大学、14年东北师大、15年西北师大)

简答或论述题:

1.孔子的教育思想(10年浙江师大、11年华南师大、12年华南师大、12年北京师大、12年华东师大、13年杭州师大、13年东北师大、14年安徽师大、15年华南师大、15年东北师大)

2.孟子的教育思想(15年北京师大)

3.荀子的教育思想

4.墨子的教育思想

tips

名词解释: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特点+原则+方法+目的等)+评价

简答或论述

1.孔子的教育思想(全部背熟、中教史很爱考孔子的教育思想)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务必熟记(从教育作用与人性论、教育目的、教学原则与方法、道德教育论、教师论、教育对象等角度入手,这其实也是我们评价某位教育家思想的重要角度)。

2.孟子的教育思想【大丈夫说(浩然正气),人性论(性善论),明人伦(教育目的)】

3.荀子的教育思想【人性论(性恶论,与孟子的人性论观点相反,教师论(学生对老师应该绝对尊重),树立教师的绝对权威】

4.墨子的教育思想【素丝说(每一个刚出生的人就像待染的素丝一样,下什么色的染缸,就成什么样的颜色,来比喻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造就什么样的人。墨子的素丝说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去认识和阐述教育作用,较孔子的人性观显得进步。)】

第三章: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这章主要讲汉代的官学(第一章:西周官学、第二章:春秋战国私学、第三章:汉代官学)本章重点:

名词解释:鸿都门学(11年北京师大)

简答或论述:

1.简述汉武帝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10年中山大学、15年浙江师大)

2.试述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3年浙江师大、15年陕西师大、15年山东师大)tips:

名词解释:鸿都门学【一句话概括+由来+目的+主要内容+意义(评价)】

简答或论述:

1.简述汉武帝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1.“推明孔氏,罢黜百家”(这是文教政策的总纲领,体现儒学在封建政治中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

2.“兴太学以养士”(政府直接操纵教育大权,决定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是落实独尊儒术的教育政策的重要步骤”);

3.“重视选举,选贤举能”(汉武帝在这三大文教政策之下,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五经博士、开设太学。确定察举制”)】。该文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古代的发展和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2.试述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性三品)、道德教育(三纲五常)】

第四章: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本章从魏晋南北朝讲到隋唐。到了唐朝,我国教育体制基本完备。

本章重点:

名词解释:《师说》(11年华东师大、2015年西北师大)、《颜氏家训》(11年福建师大、14年杭州师大)

简答或论述:

科举制的特点(16年安徽师大)

科举制的影响(10年南京师大、12年华东师大、14年山东师大)

tips:本章名词解释部分,亲们自行理解与记忆。今天只讲一个极其重要的考点:科举制的影响【开头+主体内容(积极与消极)+结尾】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选士制度,在历史上存活了1300多年,对我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

其积极作用在于:

1.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第一,中央政府掌握选士大权,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官吏经考试选拨,提高官吏文化修养,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第三,士子通过科举获得参政机会,扩大统治基础;第四,利用科举制统一思想,笼络人心,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国家稳定与发展。

2.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第一,促使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第二,促进人们思想统一于儒学,结束思想混乱的局面;第三,刺激学校教育发展,利于教育的普及;第四,种类繁多的考试科目扭转人们重文轻武、重经学科学的现象。

3.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第一,重视人的知识与能力,而非门第;第二,时务策与诗赋利于检查人的能力;第三,我国文官考试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的。

消极作用:从整个发展历程看,科举从隋唐到宋朝,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趋明显,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1.国家只重选科取士,而忽略了学校教育。学校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机构,学校失去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成为科举制的附庸。

2.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第一,评分时主观随意因素会影响评分客观性;第二,考官受贿和考试作弊现象严重;第三,诱骗知识分子为功名利禄学习,大部分考生将终生浪费在考场上。

3.科举制束缚思想,败坏学风。第一,导致学校形成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学习的风气;第二,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重权威轻创新,重经书轻科学;第三,形成畸形读书观。

第五章: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本章从时间上看,涉及了宋、元、明、清四个时期的教育发展概况,本章重点较多。亲们又要更辛苦了。我给大家整理出来的重点,都是特别爱考得,一定要引起重视哦。

本章重点:

名词解释:苏湖教法(11年陕西师大、13年陕西师大、14年福建师大、14年北京师大、三舍法(14年华南师大、15年山东师大、15年华中师大)、监生历事(10年浙江师大、13年浙江师大)

简答或论述:

1.简述书院的特点(10年西南大学、12年华东师、12年安徽师大)

2.简述朱子读书法(13年华中师大、14年华南师大、14年浙江师大、15年东北师大、15年安徽师大)

3.试论述北宋三次兴学(范仲淹的庆历兴学、王安石的熙宁兴学、蔡京的崇宁兴学)(次重点,这个只有识记了,学长也很无奈哦!)

tips:

一、简述书院的特点(开头+主体内容+结尾)

书院作为我国古代教育一种重要办学形式,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从精神、功能、组织、教学、制度、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等方面入手)

1.书院精神:自由讲学

2.书院功能:收藏书籍,培养人才

3.书院组织:有私办,公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

4.书院教学:讲学活动使书院主要内容。

5.书院制度: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

6.师生关系:尊师爱生

7.学生学习:自学

书院的产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简述朱子读书法主要内容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六字口诀:进思(近视)、泳察(用茶)、力志(荔枝)【近视眼用茶吃荔枝:进、思、泳、察、力、志】。至于各部分内容,请大家自行理解记忆。

第六章:早期启蒙教育思想(非重点章节,了解颜元教育思想即可)

本章介绍的是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想,并以颜元的实学思想为代表,进行详细的阐述,本章不是考试重点,大概掌握颜元教育思想即可。

颜元的教育思想:

1.颜元与漳南书院(颜元亲自创办漳南书院,反对理学,实行六斋教学,实施其思想及制度)

2.培养目标:实才实德之士(实才:经世致用之士;实德:品德高尚)

3.教学内容:六斋、实学(实学思想)

4.教学方法:习性(依据学生性格进行教学)

这一章的内容是封建教育衰落的开始,帝国主义争夺教育权是封建教育衰落的直接后果,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是洋务派的教育主张,其教育主旨是“中体西用”思想。

本章重点:

名词解释:京师同文馆(10年华东师大、12年北京师大、15年西北师大)、中体西用(10年西南大学、10年浙江师大、11年北京师大、11年福建师大、14年华中师大、15年浙江师大)

简答或论述题:简述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11年华南师大、12年华南师大、14年华东师大、15年华南师大)

tips:

名词解释:京师同文馆【一句话概括+性质+主要内容+主要特点+意义】

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并于1862年正式开学。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一句话概括)。(性质)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产物,是带有某些资本主义因素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学堂,是洋务学堂的典型。(主要内容)京师同文馆开始是最先进的英文馆,后陆续设立俄、法、天文、算法、东文馆。(主要特点)其主要特点有:第一,专门培养洋务人才;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第三,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班级授课制和分年课程。(意义)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它是中国政府自行建造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

简答题:请简述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由来+主要内容+评价】

由来: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围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旨,集中阐述了”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主要内容简介:在突出“中学”的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应该肯定“西学”的辅助作用和器用价值。(解释)中学也称旧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其中最重要的是三纲名教。西学也称“新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

评价:“中体西用”为洋务派提供了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基本方针。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了近代学校教育,改革了传统教育只注重儒学的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发展了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培养了不同于封建士大夫的一代新人,对中国近代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积极作用)。但是它也抑制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在没有克服中、西学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直接嫁接,会引起两者的排异性反应(消极作用)。

本章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两个部分,对于改革的部分,就是维新派教育与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本章重点为“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和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本章重点

名词解释:京师大学堂(10年华东师大、12年北京师大、15年东北师大)

简答或论述:百日维新中教育改革的措施(14年西北师大)、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14年陕西师大、14年山东师大)

tips:【名词解释:一句话概括+演变+主要内容+评价】

1.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一句话概括)。(演变)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的战火,1902年恢复,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主要内容)大学堂依据“中体西用”的原则设置了普通学和专业学两大课程。普通学包括经学、理学等基础课程。专业学包括高等数学、高等政治学等专业课程,三年完成。(评价)京师大学堂既是全国的最高学府,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构,统辖各省学堂。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近代高等教育进入了创立和确立的阶段,在中央设立专职行政官吏从此开始。

2.百日维新中教育改革的措施(开头+主要3点内容+结尾)【3点主要内容:创办京师大学堂(重点答)、书院改办学堂(不用展开)、改革科举制制度(稍微展开:废八股文,改试策论)】

3.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开头+主要5点内容+结尾)【5点主要内容:“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重点答)、废科举、兴学堂(简单答)、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简单答)、确定教育宗旨(简单答)、留日高潮与“庚款兴学”(重点答)】

第九章: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重点章节)本章重点就两个,蔡元培的主要

教育思想、1922年的新学制。

本章重点:

名词解释:五育并举(11年东北师大、12年南京师大)

简答或论述:

1.试简述蔡元培的基本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意义(10年中山大学、10年天津师大、11年北京师大、13年华南师大、13年华东师大、15年安徽师大)

2.1922年的新学制(也需要熟记)

tips:

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论述题:开头+主要内容3大点+结尾,每小点可考简答)(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对这五种教育分别展开论述,重要的是对这五种教育关系的论述)

蔡元培在1912年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中,从“养成健全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合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五育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2)改造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四大点,分别展开详细论述】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改变学生观念;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发展研究,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扩充文理,改革“轻学而重术”的思想;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3)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经费独立、教育学术与内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脱离宗教独立)

2.1922年“新学制”【开头+5点主要内容(颁布时间+七项标准+体系+特点+评价)+结尾】tips:体系与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可联系理解记忆

第十章: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本章主要讲述南京时期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不是考试重点。大家了解下“西南联大”,当做常识了解即可。哈哈,今天的学习内容轻松吧,哇咔咔!

第十一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

本章的内容是现代中国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派别---------共产党的教育实践。分析历年各名校真题,本章不为考试重点。但单独分析安徽师大教育学333真题,发现2013年考了一道简答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包括哪些方面)、2014年考了一道简答题(简述新民主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过程及其内涵)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包括哪些方面(包括五个方面: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开端、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干部教育、群众教育、普通教育。以上五个方面稍微展开即可。

开端:工农教育、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等

方针:苏维埃教育总方针、抗战时教育方针、文化教育方针

干部教育:在职培训、学校教育、典型学校

群众教育:冬校和民校

普通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

2.简述新民主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过程及其内涵

*苏维埃教育总方针:四个在于(在于以共产主义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大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劳动群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抗战时教育方针: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实行生产劳动;民众公助

*文化教育方针: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第十二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本章是中教史最最重要的一章,这一章介绍了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主张及相关实践,其中包括杨贤江的教育思想、黄炎培的平民教育思想、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梁漱溟的乡村教育、陈鹤琴的活教育、以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这些都是各高校在中教史当中最爱考的点,童鞋们,一定要熟记啊;出题形式:名词解释、简答与论述。

名词解释:活教育(10年华东师大)、中华职业社(13年湖南师大、13年东北师大)、生活教育(12年北京师大、12年东北师大、15年西北师大、15年湖南师大)

简答题:

1.简要评论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的意义(13年云南师大)

2.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体系(13年陕西师大)

3.晏阳初的四大教育(11年陕西师)

4.陶行知“生活教育”(11年华东师大)

论述题:

1.论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2013年安徽师大)

2..试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12年南京师大、13年华中师大、15年北京师大)

3.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启示(10年东北师大、10 年曲阜师大、11年华中师大、12年华中师大、12年安徽师大、13年安徽师大、13华南师大、13年西南师大、15年南京师大)

tips:本章节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亲们,一定要认真复习!!!答题的时候要条理清晰、小点明确。其次根据每题的分数来确定是多写少写。

二、外国教育史

第一章:古希腊的教育

本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古希腊的教育情况。出题形式主要是名词解释。

本章重点:

名词解释:

苏格拉底法(10年天津师大、10年浙江师大、10年南京师大、10年西南大学、11年北京师大、11年东北师大、12年南京师大、12年东北师大、13年浙江师大、13年西南大学、14年华中师大、15年浙江师大)

智者派(14年浙江师大、15年山东师大)

学园(14年山东师大、15年华中师大)

理想国(10年东北师大、14年湖南师大)

tips:

之前讲过“苏格拉底法”、“智者派”、学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名词解释之《理想国》

《理想国》:《理想国》是柏拉图最主要的教育著作,这是一部讨论政治与教育的著作(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柏拉图所设想的理想国是一个由哲学王统治的正义的国家;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成为理想国的四大美德;理想国内部实行内部共产制。柏拉图认为实现理想国家重要的保证是良好的教育。应把办好教育作为国家重要的职责,教育应由国家集中领导管理。《理想国》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和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评价)。

1.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三大里程碑式著作。(这是学界较为普遍认可的观点)

2.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这三者的师生关系可能容易混淆。学长教大家一个简便的方法。亲们,请记住一个英语单词:super(su:苏格拉底;p:柏拉图;r:亚里士多德)。

第二章:古罗马教育

本章介绍是古代罗马的教育情况,大体上可以分为教育概况和教育思想两个部分。本章不是重点章节,稍微理解即可。

本章重点:昆体良在班级授课制上的历史贡献,结合教育学原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加深理解和记忆。

昆体良的教学论: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昆体良提出了分班教学的思想(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强调集体教学的同时,昆体良注意到因材施教的问题。

第三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中世纪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教育开始从宗教向世俗过渡的一个时期。本章内容介绍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育和世俗封建主的教育,也介绍了东欧的拜占庭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本章不是考试重点,记住3个名词解释就可以了。

重点名词解释:

1.骑士教育(10年华东师大、10年浙江师大、11年陕西师大、13年华东师大、14年安徽师大、14年山东师大、14年福建师大)

2.中世纪大学(13年西南大学)

3.城市学校(14年华东师大)

tips:名词解释【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特点、方法、原则等)+评价/影响】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本章主要是讲述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相关情况。

只需记住一个非常重点。

本章重点:

简答或论述题:

1.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及其影响(10年西南大学、10年中山大学、10年天津师大、11年华东师大、12年华东师大、12年南京师大、13年杭州师大、14年华东师大、15年南京师大)tips:简述人文主义的教育特征及其影响【开头+主体内容+结尾】

人文主义教育是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以下主要特征:

1.人文主义:注重个性发展,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教育可以塑造人,可以改造人的生活。

2古典主义:吸收了古人很多见解。如课程设置上的古典性质,旨在托古改制。

3.世俗性:人文主义教育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4.宗教性:几乎所有的教育者都信仰上帝,他们也不打算反对和消灭宗教,他们预打造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文色彩的宗教。

5.贵族性:人文主义教育主要对象是贵族、上层子弟;以培养大臣、绅士等上层人物为目的。

另外,人文主义教育对欧洲近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如下。

1.教育内容发生变化:使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经典著作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使美育和体育复兴并关注自然知识学习。(相对应是“古典主义”特征)

2.教育职能发生变化:从训练、束缚自己服从上帝到使人更好地欣赏、创造和履行地位赋予人的职责。(相对应是“人文主义”特征)

3.复兴了古典的教育理性:形成了全面和谐的完人的教育理念,从中世纪培养教士的目标转向文艺复兴培养绅士的目标。(相对应是“贵族性”特征)

4.推动了教育世俗化进程(相对应是“世俗性”特征)

5.兴起了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用自然取代《圣经》,按照人的天性生活,按照人的兴趣与爱好设置课程(反向相对应“宗教性”特征)

第五章:无重点,省略。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教育的发展(名词解释重点章节)

本章主要讲述欧美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德国与美国)和日本教育的发展。出题形式主要是名词解释。接下来以国家为类别,来看下有哪些是重点名词解释

英国:1.贝尔--兰卡斯特制又称“导生制”(12年北京师大、14年华东师大、14年华南师大)

2.1870年《初等教育法》(即福斯特法案)2011年东北师大

3.公学(12年浙师大)

4.1988年教育改革法(10年天津师大)

美国:1.美国公立学校运动(10年天津师大、11年陕西师大)

2.《国家在危机中的报告》(13年北师大、13年华南师大)

3.《国防教育法》(10年曲阜师大、11年陕西师大、14年山东师大、14年华东师大。此题多以简答题出现)

4.《莫雷尔法案》10年华东师大

tips:其实本章主要是在讲述法案。大多数法案名词解释的构成“由来+颁布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特点+影响+评价等”。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贝尔兰卡斯特制又称为导生制、《国防教育法》”

第七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极其重点章节)

本章是内容最多的章节,主要介绍了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与教育思潮,如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培尔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杜威等教育家的思想主张,也介绍了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可以说是整个外国教育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并且这部分的出题形式涵盖:名词解释、简答题与论述题。

名词解释重点:

昆西教学法(11年福建师大)、恩物(12年北京师大、13年西南大学)、终身教育思潮(10年西南大学、15年西北师大)、永恒主义(10年华东师大、14年安徽师大)、要素主义(10年中山大学、13年安徽师大、14年西北师大、15年中山大学)、泛智教育(14年西北师大)

简答题重点:

简述终身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12年安徽师大)

试比较欧洲的新教育运动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11年安徽师大、14年北京师大、15年南京师大)

简答或论述:

1.卢梭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15年南京师大、15年、15年、15年、14年)

2.杜威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教育思想、裴斯泰洛奇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教育思想、洛克教育思想、斯宾塞教育思想。(这些教育家的思想是极其极其高频的考点,亲们,务必记住啊)

三、教育心理学

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学习最难理解的一本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不考。直接进入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本章重点:

名词解释:最近发展区(11年北京师大、11年华东师大、10年南京师大、11年陕西师大、11年首都师大、12年陕西师大、13年安徽师大、14年南京师大、14年北京师大。这个名解,重要得不要不要得。3月20号单独讲过这个名词解释,这里不重复了)

简答或论述: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0年南京师大、12年东北师大)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3年东北师大、13年北京师大、13年华东师大)

3维果斯基的理论中,低级心理技能向高级心理技能的转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4年山东师大)

tips:下面对以上三个题进行技巧性讲解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从阶段、特征、发展成就三方面入手。该理论从阶段上看共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那么每个阶段的特征和成就是什么呢?比如:感动运动阶段(0-2岁)的特征: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运动的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形成;发展成就:能通过建立“容器模式”图式,用常规方式处理玩具(ps:2岁以内的孩子,只能玩玩玩具啰,基本上语言能力还未很好地完成,自然描述东西的能力(表象)还没有形成);依次类推其他三个阶段,大家需结合“年龄”,来理解特征,再来看发展成就。可适当举例子理解。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每个水平分两个阶段。(第一水平(0-9岁):“惩罚和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与“朴素享乐主义”的定向阶段);(第二水平(9--15岁):“人际关系和谐的定向阶段,又被称为好孩子阶段”与权威与“维持社会现有秩序的定向阶段”);(第三水平(15岁以后):“社会契约法律定向阶段”与“普遍道德原则与良心的定向阶段”)段子时间:杨林青打能记事起(3岁左右吧),对这个世界很好奇,喜欢抠那个电插板的插孔,手老被电到。他爷爷无奈,只能打他小屁屁,为了他不再碰电插板,他被爷爷打怕了,再也不碰插电板了(惩罚和服从);爷爷觉得这样对自己的孙子好像不太好,于是就问小杨林青,他想要什么,小杨林青回答:“我要流氓兔;我要玩具枪;我要吃辣条;我要吃小当家方便面,我要出去玩(朴素的享乐主义);后来啊后来啊,小杨林青就上学了,转眼四年过去了,小杨林青读四年级了(10岁),小杨林青和同学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他有很多好朋友,他勇敢地在课上举手发言(人际关系和谐);转瞬间两年过去了(12岁),小杨林青变成了大杨林青,他上初中了,他住在学校的寝室,他做了寝室长,他通过自己所知的集体生活秩序,把自己和室友管管得好好得(社会现有秩序定向);时间哗啦啦地溜走了,杨林青要高考了(18岁),他知道了高考抄袭是犯法得(法律定向);现在杨林青正在写关于考研的公众号的内容,他不会坑考研的同学,因为他人品的下限高于常人,人品上限低于常人(普遍道德与良心阶段)。

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重点章节)

本章介绍了学习及其相关理论。由于学习方面主要有四个理论,即联结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建构理论和人本理论。这部分内容是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本章重点:

名词解释:学习的实质(12年浙江师大),学习(13年陕西师大、15年陕西师大)、替代强化(13年湖南师大)、有意义学习(10年中山大学、14年华东师大、15年华东师大)、发现学习法(10年西南大学、13年杭州师大、14年陕西师大)、先行组织者(11年华东师大、12年东北师大)、观察学习(13年浙江师大)

简答或论述:

1.简述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说(11年东北师大、13年北京师大、14年北京师大

2.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12年南京师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