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人群血脂水平流行病学研究及中西医治疗概况

中国人群血脂水平流行病学研究及中西医治疗概况

中国人群血脂水平流行病学研究及中西医治疗概况
中国人群血脂水平流行病学研究及中西医治疗概况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临床上常见的血脂参数是低密度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C.载脂蛋白B D.LP(a)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No.2。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临床情况如下。急性心肌梗塞B.高血压C.主动脉夹层D.糖尿病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否。3.属于早发性冠心病的家族史。姐姐70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B.母亲60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我的回答: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No 4混合性高脂血症是指A.血清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B.血清总胆固醇增加+甘油三酸酯C.血清甘油三酸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D.血清低胆固醇增加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我们需要考虑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临床情况:A.血清LDL-C≥5mmol / L B.血清T4和T3水平升高C.血清肌酐200μmmol / LD。糖基化血红蛋白7.6%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尚未6. ASCVD的临床情况是糖尿病+ LDL-C 2.2mmol / l B.血液HDL-C 0.8mmol / c。血液LDL-C 5.6mmol / lD。高危ASCVD患者的LDL-C临界点低于a.1.8 b.2.6 c.3.4 d.4.1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尚未8.中国血脂异常男性的腰围应低于A.100 cm b.95 cm c.90

cm d.80 cm我的回答:C参考答案:C一线降脂药物最强基于证据的血脂异常的医学证据是他汀类药物B.β。C.烟酸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否10. 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初始他汀类药物A.高强度B.中强度C.低强度D.大剂量我的回答:目前没有答案

无锡市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周伟杰

·论著· 无锡市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周伟杰,诸芸,刘萍,丁新良 江苏省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锡214023 DOI:10.3969/j .issn.1006-9070.2012.06.008基金项目:无锡市科技局项目(CSE000815 )作者简介:周伟杰(1971-) ,男,江苏江阴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营养与食品安全。 摘要:目的 了解无锡市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抽取无锡市2 102名35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半定量食物频次表(SQFFQ)进行膳食调查并同时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检验。结果 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3.86%,以单纯TG升高为主要类型,占41.2%;农村居民患病率(47.3%)高于城市(40.6%)(P<0.01),55~64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为49.46%;血脂异常组蛋类、奶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水果摄入量低于血脂正常组,而食用油的摄入量则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超重组及高血压组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无锡市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膳食中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并存,血脂异常与超重肥胖、高血压密切相关。应采取必要干预措施, 降低血脂异常的发生。关键词:居民;血脂异常;危险因素;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症;膳食调查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70(2012)06-0020-03 Epidemiology survey of dyslipidemia among  residents in Wuxi City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ZHOU Wei-jie*,ZHU Yun,LIU Ping,DING Xin-ling * Wuxi Municipal Center f 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Wuxi 21402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dyslipidemia among residents in Wuxi city.Methods A Total of 2 102persons aged over 35years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the investigation with multi-stage randomcluster sampling.Diet survey with SQFFQ,meanwhile,physical examination,laboratory testing(total cholestero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triglycerides)were conducted for them,and the data were made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The prevalencerate of dyslipidemia for residents over 35years in Wuxi was 43.86%,and hypertriglyceridemia was the leading category.Thep revalence rate of dyslipidemia in rural area(47.3%)was higher than that of urban area(40.6%),and it was highest for resi-dents ages ranged from 55-64years old.Intakes of eggs,milk,beans and fruits in pati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those in control group,while intake of oil was opposite(P<0.05).The prevalence rate of dyslipidemia for groups of obesity,overweight and hyperten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s(P<0.001).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rateof dyslipidemia in Wuxi is a higher level,and dyslipidemia showed a younger trend,dyslipidemia is closely related to obesityand hypertension.There are risk factors and protective factors in diet.Suitable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proposed to improvedietary pattern and strengthen physical activity to control the epidemiology  of dyslipidemia.Key  words:residents;dyslipidemia;risk factors;overweight/obesity;hypertension;hyperlipemia;diet survey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 或)甘油三酯升高,通常称为高血脂症,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致残、 致死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此外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 系[1] 。据卫生部疾病统计,我国每死亡3个人中就有一个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2,3] 。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做好高脂血症防治工作,成为近阶段我国医疗预防工作的重点。本研究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血 脂水平检测,以期了解无锡社区人群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分析评价膳食等因素对人群血脂水平的影响,为制定居民高脂血症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0月-2009年2月,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无锡市滨湖区4个社区中年龄≥35岁居 民2 400人作为调查对象,实际调查2  102人。·02·江苏预防医学2012年11月第23卷第6期 Jiang su J Prev Med,November,2012,Vol.23,No.6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7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前言 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 -C血症的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的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和ASCVD的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是提高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近30年来,中国人群得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得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得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得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得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得血脂异常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她类型得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得升高也存在一定得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得生活方式,就是防治血脂异常与ASCVD得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就是提高血脂异常得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得知晓率与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得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得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该指南在充分采用中国人群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外研

我国人群血脂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内容摘要:【关键词】人群血脂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3],而血脂水平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队列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4~8]。因此,了解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起步较晚,但近30年来在加强与其他国家同行间的合作和交流中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开展了许多大型的有关血脂的流行病学研究,包括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monica)研究(1984—1993年),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基线研究1983—1984年),11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1992年基线调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区、低发区的危险因素及流行趋势的对比研究(1992—1994年),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1993年),亚洲心血管病合作研究(interasia)(2000—2001年),第4次全国营养调查(2002年),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多中心协作研究(2004—2006年)等等。此外,还有许多不同地区人群血脂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分布广,尽管这些研究结果还不能完全代表全国的情况,但这些研究提供了我国不同年代、不同人群的血脂水平及其分布特征,还有血脂异常患病率等数据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等。从这些研究不仅看到我国人群与欧美等国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同时还看到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群血脂及其他代谢异常的重要作用和不利影响。进一步证实了我国人群血脂异常对主要心血管病发病的作用。现就上述资料,对我国人群血脂分布特征(地域、民族、性别和年龄),我国人群血脂异常发病率,血脂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人群血脂临床控制状况分别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人群血脂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3],而血脂水平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队列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4~8]。因此,了解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起步较晚,但近30年来在加强与其他国家同行间的合作和交流中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开展了许多大型的有关血脂的流行病学研究,包括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monica)研究(1984—1993年),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基线研究1983—1984年),11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1992年基线调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区、低发区的危险因素及流行趋势的对比研究(1992—1994年),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1993年),亚洲心血管病合作研究(interasia)(2000—2001年),第4次全国营养调查(2002年),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多中心协作研究(2004—2006年)等等。此外,还有许多不同地区人群血脂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分布广,尽管这些研究结果还不能完全代表全国的情况,但这些研究提供了我国不同年代、不同人群的血脂水平及其分布特征,还有血脂异常患病率等数据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等。从这些研究不仅看到我国人群与欧美等国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同时还看到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群血脂及其他代谢异常的重要作用和不利影响。进一步证实了我国人群血脂异常对主要心血管病发病的作用。现就上述资料,对我国人群血脂分布特征(地域、民族、性别和年龄),我国人群血脂异常发病率,血脂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人群血脂临床控制状况分别进行简要阐述。 1 我国人群血脂分布的特征

2019年血脂领域重要指南及临床研究进展(完整版)

2019年血脂领域重要指南及临床研究进展(完整版)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是2019年底,现将2019年血脂领域可能改变目前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南共识及临床研究进展回顾如下: 一、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降脂治疗 指南推荐ACS患者院内起始高强度他汀治疗,但在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减少需要2周,所以尽管用高剂量他汀类药物或联合使用非他汀类药物,许多ACS患者仍无法在短期内充分降低LDL-C水平,因此很多ACS患者仍存在大量残留风险。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作为一种已经在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有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中证实可快速起效、强效降低LDL-C的药物,其在ACS急性期的应用尚未被研究过。 EVOPACS研究是一项旨在评价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evolocumab)在ACS患者中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共纳入308例LDL-C水平升高(高强度他汀治疗至少4周LDL-C ≥1.8 mmol/L;低或中等强度他汀治疗LDL-C≥2.3 mmol/L或无稳定他汀给药情况下LDL-C≥3.2 mmol/L)因ACS住院的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接受他汀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接受依洛尤单抗420mg每月一次皮

下注射、对照组为安慰剂。主要终点为从基线至第8周的LDL-C百分比变化,次要终点为安全性和耐受性,即从基线至第8周不良事件(AEs)和严重不良事件(SAEs)的发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主要终点显著高于于对照组(77.1% vs 35.4%)。试验组LDL-C<70mg/dL的占95.7%,LDL-C<70 mg/dL的占90.1%,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二者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的患者人数及比例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EVOPACS研究是第一项评估PCSK9单克隆抗体在极高危ACS患者急性期应用的随机试验,证实了在LDL-C水平升高的ACS患者中,早期应用PCSK9抑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开启了PCSK9抑制剂在ACS急性期应用的先河。 EVOPACS研究结果出炉的同时,ESC也发布了最新的血脂管理指南,指南指出,对于ACS患者,尽管已经服用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和依折麦布联合治疗,LDL-C水平仍未达标,应考虑在事件发生后早期(如果可能的话,在ACS事件住院期间)服用PCSK9抑制剂。同时最新指南对一、二级预防的LDL-C 目标值也进行了更新:1)对于极高危患者的二级预防,建议LDL-C水平比基线降低≥50%且LDL-C水平<1.4mmol/L(<55mg/dL)(I,A);2)对于极高危患者(FH除外)的一级预防,建议LDL-C水平比基线降低≥50%且LDL-C水平<1.4mmol/L(< 55mg/dL)(I,C);3)对于极高危FH患者的一级预防,建议LDL-C 水平比基线降低≥50%且LDL-C水平<1.4mmol/L(<55mg/dL)(IIa,C);4)已经接受最大耐受量他汀治疗的ASCVD患者,若2年内再发血

中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研究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联,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生、发展的必要因素。近二十年来,国内开展了许多有关血脂的流行病学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提供了不同年代中国人群血脂平均水平、分布特征(包括地理、人群、时间)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宝贵数据,而且全面研究了中国人群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死亡危险的关系。本文拟总结其中一些主要研究结果,为临床医生和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者提供参考数据。 一. 中国人群大型血脂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介绍 (一)中国MONICA研究(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研究)(1984-1993)中国MONICA研究对中国16个省市(19个监测中心)500万人群进行了为期10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主要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在1984-1993的10年间,按年龄性别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1984-1985,1988-1989和1993进行了3次包括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在内的横断面的危险因素调查[1,2]。每次横断面研究样本均在20000人以上。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25-64岁。这项大型国际合作研究包括27个国家,为中国人群血脂与多国人群的比较提供宝贵数据。 (二)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基线研究1983-1984) 这是一项著名的国际合作研究,研究对象主要为北京和广州35-54岁工人和农民。研究用国际标准化的方法检查了南北两地工人、农民人群血脂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 (三)11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1992年基线调查) 是目前我国样本较大、年龄范围较宽(25-64岁)、地理覆盖面较广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这项研究采用非随机整群选样,加上群内按年龄性别组随机抽样取得样本,年龄范围为35-64岁,样本达到30000人。并在血脂检查中增加了血清甘油三酯(TG)的测定[3]。。 (四)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区、低发区的危险因素及流行趋势的对比研究(1992-1994)这项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对中国14组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共15000名35-59岁人群的血脂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地理覆盖面较广,且研究了不同职业人群血脂的分布特征。 (五)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1993) 这项研究对中国六大区14万余人群中筛查的11677例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血脂水平进行了横断面的调查。对血清总胆固醇(TC)、LDL-C、HDL-C和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的水平进行了研究分析。 (六)亚洲心血管病合作研究( InterASIA)(2000-2001) 1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考试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考试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临床常用的血脂参数是 ? A.低密度脂蛋白 ?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C.Apo B ? D.Lp(a)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 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急性心肌梗死 ? B.高血压 ? C.主动脉夹层 ? D.糖尿病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属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是 ? A.姐姐70岁冠脉植入支架一枚 ? B.母亲60岁行冠脉搭桥术 ? 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平”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 ? A.血清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B.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 ? C.血清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需要考虑原发性脂质异常血症的临床情况是 ? 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 B.血T4、T3水平增高 ? C.血肌酐200μmmol/L ? D.糖化血红蛋白7.6%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 属于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糖尿病+LDL-C 2.2mmol/L ? B.血HDL-C 0.8mmol/ ? C.血LDL-C 5.6mmol/L ? D.心肌梗死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ASCVD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切点是低于 ? A.1.8 ? B.2.6 ? C.3.4 ? D.4.1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中国男性血脂异常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腰围应低于? A.100cm ? B.95cm ? C.90cm ? D.80cm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血脂异常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强的一线调脂药物是? A.他汀类 ? B.贝特类 ? C.烟酸类 ?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 引言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 一、总胆固醇(TC)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血清TC在4.5mmol /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0-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三、甘油三酯(TG) 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 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四、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新型调血脂药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Pharmacy Information 药物资讯, 2018, 7(4), 74-78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8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f614861194.html,/journal/pi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f614861194.html,/10.12677/pi.2018.74014 Research Progress of Application of Novel Lipid-Regulating Drugs Bo Shang, Changqi Sui, Tong Mu, Hui Yang* Pharmacy College,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Received: Jun. 25th, 2018; accepted: Jul. 3rd, 2018; published: Jul. 10th, 2018 Abstract Dyslipidemia is recognized by the world medical community as the “culprit” that causes atheros-clerosis and various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Current clinical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include statins, fibrates, nicotinic acid, and bile acid sequestrant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iscovery of some new targets for cholesterol metabolism, many drugs with new mechanisms have also been developed for clinical trials or marketing.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novel lipid regulating drugs. Keywords Lipid-Regulating Drugs,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 (PSCK-9) Inhibitor, Cholesterol Absorption Inhibitor, Omega-3 Fatty Acids, Microsomal Triglyceride Transfer Protein (MTP) Inhibitor 新型调血脂药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商博,隋常琪,牧童,杨慧* 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收稿日期:2018年6月25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3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10日 摘要 血脂异常被世界医学界公认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各种疾病的“元凶”。目前临床上的用于治疗血脂异常的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及胆汁酸螯合剂等。近年来,随着胆固醇代谢的一*通讯作者。

血脂异常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血脂异常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指血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超过正常值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1]。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or hyperlipoproteinemia)是指由于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导致TC、LDL-C 或TG异常增高,是一个可改变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急性胰腺炎等,致残、致死率高[2]。高脂血症和低HDL-C 血症统称为血脂异常,常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常以冠心病及脑中风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为首发表现,这类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中国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虽然尚低于多数西方国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平均的血清TC水平正逐步升高。本文对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出现了极大的改变,进而导致疾病谱出现十分明显的变化。当人们致力于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与治疗的过程中,慢性非传染疾病渐渐变成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高血脂的发病率呈现日益上升的态势,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危险要素[3]。针对这种情况,掌握高脂血症的基本知识与流行病学分布情况,对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4 年10 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表明:中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患病率上升迅速。欧美国家,人群以高总胆固醇血症为主要特点;而在我国人群中血脂代谢异常类型以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主。2002 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居民与营养状况调查”,在对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调查中发现: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中、老年人患病率明显高于青年。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并趋年轻化[4]。我国血脂异常患者的患病率因调查对象的职业、年龄、性别以及地区不同而差异很大。 2相关危险因素 2.1遗传因素尽管大多数人都受到一定的饮食影响,但是有些人饮食的效果比其他人更敏感。一个人可以吃大量的动物脂肪,总胆固醇水平不超越期望的水平。另一个人可以按照严格的低脂饮食,总胆固醇不低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这种差异似乎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一个人的基因构成影响人体使用和处置脂肪的速度。此外,紧靠体重来预测胆固醇的水平是不确切的。有些超重的人具有较低的胆固醇水平,有的瘦的人有很高的水平。另外,有些疾病,包括一些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血脂异常,常导致血脂水平增加。糖尿病的控制不佳或肾功能衰竭可引起总胆固醇水平或甘油三酯水平增加。某些肝脏疾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可引起总胆固醇水平增加[5]。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概述 血脂异常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是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主要包括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我国血脂异常的发生率高,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等原因有密切关系。病因血脂异常除少数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血脂异常外,绝大多数是因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 作用引起的原发性血脂异常。 1.遗传因素 原发性血脂异常是由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 2.生活方式 包括暴饮暴食、嗜酒、偏食、饮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及缺乏体力活动、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等。 3.药物作用 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 4.继发性因素由于各种疾病继发引起的,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肾移植、胆道阻塞等。分类和分型

1.分类 (1)继发性高脂血症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统性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他疾病有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升高。 (2)原发性高脂血症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脂血症后,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已知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而另一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病因目还不清楚。 2.分型 (1)高脂蛋白血症分型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共分为6型,如Ⅰ、Ⅱa、Ⅱb、Ⅲ、Ⅳ和V型。这种分型方法对指导临床上诊断和治疗高脂血症有大的帮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其最明显的缺点是过于繁杂。 (2)临床分型从实用角度出发,血脂异常可进行简易的临床分型。主要有单纯血清胆固醇升高的高胆固醇血症,单纯血清甘油三酯升高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升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此外,还有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低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血脂异常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调查分析及对策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0MMUNITY D0CT0RS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近些年患病率呈增高态势,特别是在北京等大城市尤为明显[2],而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中存在“三低”的特征(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3],因此摸清单位、社区人员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分布规律,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医疗干预策略,是防控的关键。为此我们调查了本单位职工的血脂水平及高脂血症的患病情况,研究了体重指数(BMI)与高脂血症的关系,为做好职工的医疗保健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对象:单位职工481人,平均年龄(39.5±9.9)岁,其中男252例,平均年龄 (39.9±10.1)岁,女229例,平均年龄 (39.1±9.5)岁。 方法:被调查人清晨空腹采血,分 离得到血清,采用生化分析测定。参照 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对血脂异常 的定义及2007年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 治指南[4],以达到下列标准者为高脂血 症:①胆固醇(TC)>5.72mmol/L;②甘 油三酯>1.70mmol/L;③高密度脂蛋白 (HDL-C)<1.04mmol/L;④低密度脂蛋白 (LDL-C)>3.64mmol/L。高胆固醇血症为 血清TC水平升高(无论TG是否正常);高 甘油三酯血症为血清TG水平增高(无论 TC是否正常);低HDL-C血症为血清 HDL-C水平减低;高LDL-C血症为血清 LDL-C水平升高。体重指数(BMI)=体重 (kg)/身高(m)2。BMI≥24kg/m2视为超重。 人群以10岁为1组,分为4个组,20岁 组、20岁组、40岁组、50岁组(分别对应 20~29、30~39、40~49、50~59岁)。 统计学方法:用SPSS16.0进行统计 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同一 年龄段,不同性别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 同一性别相邻年龄段间比较采用LSD检 验(least significance difference)方法;计数 资料采用频数(率)表示,采用Fisher精确 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血脂水平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的绝 职工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调查分析及对策 徐宁1田利源2冯桂海3高镇北1 100045北京市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医务室1 100050北京市崇文光明医院2 100101北京市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21.72 摘要目的:调查北京某单位人群的血脂水平、分布特征及血脂异常患病率,并探讨血脂水平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单位职工按性别、年龄分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个组的体重指数(BMI)、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脂水平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男性30岁组较20岁组BMI、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增长最为显著,而女性40岁组较30岁组的BMI、TC、TG、LDL-C增长显著。血脂异常在男性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而女性则以高胆固醇血症为主。BMI与女性血脂水平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更为相关。结论:对青年男性及更年期女性需要及早采取措施控制血脂水平,控制体重对于降低血脂水平是必要的。 关键词血脂水平高脂血症超重健康教育 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and the worker lipid levels Xu Ning1,Tian Liyuan2,Feng Guihai3,Gao Zhenbei1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Department Dispensary,People's Bank of China of Beijing City,1000451 Chongwen Guangming Hospital of Beijing City,1000502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Beijing City,1001013 Abstract Objective:To survey the lipid level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of a unit in Beijing,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pid level and body mass index(BMI),and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vide basis for intervention.Methods:The unit worker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gender and age.BMI,lipid levels and the prevalences of dyslipidemia of each groups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metho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pid levels and BMI were explored by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The BMI,cholesterol(TC),triacylglycerol(TG),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of30years old male group were most significant growth than those of20years old group.The BMI、TC、TG、LDL-C of40years old female group were significant growth than those of30years old group.Blood lipid abnormality in male was mainly hypertriglyceridemia,while female was mainly hypercholesteremia.The lipid level especially the three acyl glycerin level was more relevant with body mass index.Conclusion:We need to tak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lipid level of the young men and menopausal women as soon as possible.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body weight for lowering blood lipid level. Key words Lipid level;Hyperlipemia;Overweight;Health education 116 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30卷第21期

2014年CCEP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

2014年CCEP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脑卒中以及外周动脉疾病等)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近30余年来,我国居民中血脂异常的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对ASCV D的防治形成严峻挑战。为进一步做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组织专家,于2007年制定并颁布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该指南颁布以来,对于我国血脂异常的规范化防治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新研究结果的陆续发表,为血脂异常管理策略提供了很多新信息。新近,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于2013年底更新了成人降胆固醇治疗指南(AC C/AHA降胆固醇治疗指南)。虽然该指南针对美国患者而制定,但仍可能对我国现行的降脂治疗理念产生一定影响。如何评价该指南、如何在我国积极合理的开展血脂异常和ASCVD 的防治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修订工作已经启动。为规范我国新指南颁布之前的血脂管理临床实践,藉此中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开展1 0周年之际,CCEP委员会组织部分专家制定这一专家建议,旨在针对当前血脂异常防治方面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阐述,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 1. 无ASCVD患者的血脂管理 大量研究表明,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由此所诱发的多种ASCVD,因此高胆固醇血症被视为AS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积极控制胆固醇水平是降低ASCVD风险的关键措施。 1.1 血脂异常的干预靶点 临床常规检验提供的血脂参数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与甘油三酯(TG)等。现有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本因素。基础研究发现,LDL通过血管内皮进人血管壁内,在内皮下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后者被臣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不断增多融合,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鉴于LDL在ASCVD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的核心作用,并且大量随机化临床研究也证实降低LDL-C可显著减少ASCVD事件风险,因此在降脂治疗中,应将LDL-C作为主要干预靶点。同时,近年来日渐增多的证据显示,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与ASCVD的发病风险也密切相关,因而VLDL-C应成为降胆固醇治疗的另一个可能的目标。LDL-C与VLDL-C统称为非HDL-C,二者包括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因此非HDL-C可作为降LDL-C 治疗的替代指标。临床上,非HDL-C数值由TC减去HDL-C而获得。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HDL-C与TG水平也与ASCVD的发病存在相关性,HDL-C水平降低和(或)TG水平增高的人群中,ASCVD的发病风险也增高。然而,近年来所完成的多项以升高HDL-C 和(或)降低TG为治疗目标的药物试验未能降低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因此,在血脂异常的治疗方面,目前仍建议以LDL-C为主要靶点。在保证LDL-C(或非HDL-C)达标的前提下,力争将HDL-C和TG控制于理想范围内(HDL-C≥1.04mmol/l,TG<1.7mmol/l)。生活方式治疗是升高HDL-C和(或)降低TG的首要措施。若TG严重升高(≥5.6 mmol/L)(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