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

浅谈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

浅谈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
浅谈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

浅谈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

在西方艺术的长河中,每一位艺术家都倾注了自己毕生的心血,用自己独特的角度和手法去展现每一时期的特点或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渴望,他们大胆的构想为现代绘画艺术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在现代绘画中,仍有很多人最看不懂和不能够直接接受的是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他们用大胆的线条和颜色创作出一幅幅珍品,在我看来在他们的艺术世界里,我们永远无法完全体会到里面真正地想法,但是通过赏析这一幅幅现代艺术绘画,我们能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现代绘画艺术中,我欣赏文森特·威廉·梵高大胆的表现主义;赞赏克劳德.莫奈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光与影的表现技法;也喜爱保罗·塞尚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和对自然色彩的独特观察。但是有那么一个人,他的艺术人生堪称传奇,不得不令我折服,他对于立体主义的探索在现代绘画中又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他就是—毕加索。

一、关于毕加索

(一)毕加索个人简介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力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作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他的一生都在艺术领域得到价值的实现,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毕加索一生可分为八个艺术分期,在童年时期以写实画风为主,色彩柔和,如《斗牛士》;毕加索的蓝色时期是他人生的低潮期,含有浓重的悲剧成分和民

族特色,如《蓝色自画像》;玫瑰时期,毕加索遇见了自己的爱情,色彩清晰明快,笔法细腻,人物和风景刻画得非常生动逼真,如《拿烟斗的男孩》;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法则,用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如《亚威农少女》;古典时期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宏伟的气势,画面注重写实风格,如《三角帽》;在超现实主义时期,毕加索以精细的细部描绘为特征来营造一种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毕加索在蜕变时期以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表现了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如《格尔尼卡》;在他最后的田园时期,仍然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为主,手法运用得更加灵活,画面和谐统一,如《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等。

(二)对于毕加索的个人认识

我十分欣赏毕加索的是他对艺术的坚持和创新,对艺术那种狂热的追求,他从来不满足于现状,不安逸于优良的家庭背景条件,他的艺术创作时期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想法,他的创作始终忠于—自由,在他的绘画艺术创作领域中不带有任何的束缚和限制,他所向往的是以一种艺术的自由气氛。对于作品,他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他把绘画当做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而正是这样对绘画的执着精神同时也赋予了画作新的生命,给予人们不同的艺术享受。他以现代人的精神需要为尺度,立足于立体主义创造的价值,成为塞尚的继承者和超越者。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造为自己的风格。在他的画作中,他尝试着不同的风格将其融入画作,始终保持着自己刚劲的个性,画作的呈现也不失和谐与统一,同时也把另一种视觉效果给展现出来了。

二、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

(一)毕加索对立体主义绘画的探索和发展

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立体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一是1907年-1909年的塞尚时期,也就是早期发展阶段的是立体主义的孕育和起步阶段;二是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他们首先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只能按照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然后安排在同一个绘画平面上的方法;三是1912-1914年的综合立体主义时期,画家开始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毕加索曾说过:“当我们搞立体主义时,并没有搞立体主义的打算,而是要表达我们身上的东西。”的确如此,毕加索对于立体主义的探索和发展并没有刻意地去改造或是专于流派的研究,而是依照自己内心渴望表达的东西而去自由地创作。毕加索在进入立体主义时期之前经历了1900-1904年四年的蓝色时期,当时的毕加索往来于西班牙与巴黎之间,生活条件艰苦,内心充满了孤独和绝望,他在1903年完成作品《人生》;而后1906年结识了马蒂斯,与菲尔德南。奥利维叶相爱,这段时期毕加索用色变为轻快的粉红,1906年,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画的《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其实,毕加索不仅继承了西方古典艺术的法则,而且深刻地研究了非洲艺术、埃及艺术和东方艺术中所包含的空间观念和结构方式。我所欣赏他的是毕加索勇于打破传统绘画对艺术家们的束缚,以全新的表现手法完成现代绘画的视觉革命,突破了定点观察的约束,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创作风格。

在我看来,毕加索对于立体主义的探索是非常伟大的,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绘画创作的方向,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敢于给世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在他那特定的历史时期是十分不容易的,他是一位伟大的立体主义旗手。

(二)对立体主义绘画作品的赏析

《亚威农少女》—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这幅画可谓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画面左边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左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在这幅画中毕加索破坏了许多规则,甚至可以说是所有的规则,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它们由于被衬上了阴影而具有了某种三度空间的感觉。我们并不总能确定它们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它们看起来有的像实体的块面,有的则像是透明体的碎片。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我想,这也许是他创作这幅作品的原因之一吧。乍看起来,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然而,当我们细察此画,却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

而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构形式却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我们看见,在画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图像互相交叠,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而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又是那样地相互平衡。

三、结语

在现代绘画艺术中,在世人的眼里,毕加索伟大的,伟大也是必然属于毕加索。他在绘画艺术领域创造了奇迹,在他的每一幅绘画作品中都有着生命力,都在传递着情感。毕加索对于立体主义的探索所留给我们的艺术作品,是非常值得我们赏析的,他在对画作的整体布局和排版上都有着自己个人独特的见解,运用空间和形状的完美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立体主义绘画。今天,我们都惊叹毕加索的艺术创作,可是我们应更多地看到毕加索为创作在背后所作的努力和付出,每一次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每一个伟人的出现都不是历史的必然,毕加索亦是如此,我们永远记得他。

现代绘画艺术的伟人、立体主义旗手—毕加索。

毕加索和立体主义讲课讲稿

毕加索和立体主义

毕加索和他的立体主义 摘要:在现代绘画中,人们最看不懂的是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直到今天立体主义创立已经八十年了,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在面对毕加索或勃拉克的立体主义绘画风格时,感到莫名其妙,会无法理解。问题在于究竟是毕加索故意远离大众的欣赏感官,还是大众的艺术欣赏观念远远落后于立体主义而无法适应其独特的绘画风格?我们是应该试图努力寻找看懂其绘画风格的方法还是更新我们对艺术欣赏的模式?我想我们应该选择后者,去改变我们的艺术欣赏模式,去适应不断更新的绘画风格。立体主义是和一个伟人的名字紧密联系着的,这个名字就是巴勃洛.路易兹.毕加索。 关键词:立体主义毕加索《亚维农少女》透视塞尚 毕加索是一位折衷主义,他的一生曾创立了许多的绘画主义风格,经历了“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分析立体主义”、“综合立体主义”等时期,他在油画、雕塑、素描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被人们推崇的像夸父一般,不可超越,是从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位受到举世尊敬的艺术家。他的一生都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地位,也许,没有毕加索西方现代美术史将大为逊

色。毕加索的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他在绘画上的杰出贡献,他的长寿也对他的成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一生经历了九十三的春秋,也就是说他拥有四代观众。在他漫长的岁月里,他创立了许多绘画风格,来适应大众的需求。 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1891年他先后在达古阿达工艺学校、巴塞罗那美术学校、马德里圣.费德里王家学院学习绘画,收到严格的学院派教育。他创立立体主义以前,经历了蓝色时期(1901—1904)、粉红色时期(1905—1906)、黑人时期(1906—1909)。蓝色时期是毕加索最落魄料到的青年时期,此时期的作品多以阴冷的蓝调为主,描绘社会底层各色人等,他们的神情忧郁,形体瘦长,谷歌嶙峋,处在寥落的空间里,这样造成了一种优雅而严肃的特殊气氛,使画面显得既亲切又疏远,既温暖又冷漠。1905—1906年毕加索进入了粉红色时期,对色调,体量和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他的作品不再是同情和博爱,而是纯绘画形式的诗篇,他对艺术造型的进一步探索也趋向于几何图形。 1907年在绘画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这就是毕加索在二十五岁创作了《亚维农少女》一画。这幅画是现代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它一举开创了立体主义。这幅画代表着现代艺术和当代世界现实和谐的产生,

对毕加索_立体主义_绘画的思索

大 众 文 艺大 92摘要:毕加索是现代艺术中立体主义绘画的开创者,这种立体 派的创作方法,对西方美术的现代流派影响很大,彻底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追求比现实还要真实的“理念中的真实”。 关键词: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语言 一说到毕加索,一些词汇就会从脑海里浮现:20世纪最杰出、最具有独创性、风格变化最无常、最富有诱惑力、最多产等等。毕加索一生都在追求新的东西,不断地突破传统。他那种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实在令人敬佩。特别立体派创作方法,对西方美术的现代流派影响很大。被誉为“20世纪美术的一位最伟大的大师”。在这里,我就这位杰出而又神秘的艺术大师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作品,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进行一些思索。 毕加索(PabloPieasso1881一1973)西班牙一法国画家。1881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南部小镇马拉加。父亲是一位美术教师,他自幼受家庭熏陶,爱好艺术,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塞罗那,就读于美术学校,见识了新艺术与思想。后又考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但他对学院派保守的教学方法不满,很快又回到巴塞罗那。当时的巴塞罗那对西欧各种新文化思潮反应敏感,著名的四猫咖啡店是文化界人士聚会的沙龙,毕加索是这个艺术沙龙中年龄最小的常客。当时流行的各种艺术思潮,如象征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对他都有吸引力。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他曾对友人说:“忧郁创造艺术”。此时,他的作品采用低沉、不明朗的色调表现充满着孤寂、荒凉的情绪,画中人物多是贫穷者、残疾人、病人、老人、孤独者。优美、细长的线条和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充满了孤寂和绝望、痛苦和不幸的感觉。这时期的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蓝郁。 1904年至1906年被称为“粉红时期”或“玫瑰色时期”。当时他的经济已好转,生活比以前愉快,画面当中出现了淡黄褐色和粉红色;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女孩。形象虽忧郁,但并不孤寂。毕加索早期的作品属于批判现实主义范畴,但含有西班牙民族艺术的特征和20世纪的时代特征。含有较浓厚的悲剧成分和神秘色彩。 1906年至1910年非洲时期。1906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1907年,毕加索和勃拉克首次宣布了一个原则:甚至连人物也可以服从于整个绘画。这种绘画语言可以变形、割裂、变成一系列平涂色彩的小平面还有重组的立体空间。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龙的展览上,当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时,不由得惊叹道:“这不过是一些立方体呀!”同年,评论家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借马蒂斯的这一说法,对布拉克展于卡思维勒画廊的作品评论说:“布拉克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他首先采用了“立体主义”这个字眼。后来,作为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的画风及画派的指称,“立体主义”(Cubism)的名字便约定俗成了。像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外,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立体派画家受到塞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思想启示,试图在画中创造结构美。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他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这种特征,在1907年的《亚威农少女》中显露无遗,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这幅油画也成为20世纪头15年中视觉艺术上的三个伟大复兴运动之一的标志。为创作此画,毕加索用炭笔、铅笔、水彩和油画,画了30多幅草图、小稿和人物速写。他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法则,大胆地向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审美法则挑战,画面从左至右,靠内两个裸女接近正面,一个右臂上举,曲肘于脑后,左臂下伸手持衣巾,居画面中央的裸女,双臂上举,曲肘相交于脑后,腹下围着衣巾;画面右侧两女,一个蹲坐在右下角,一个站立在坐者身后,呈四分之三侧面。正下方地面的一块三角形布面上放置水果。画面左右两边似为红褐色和蓝色的“背景布”。画中没有任何情节,没有具体的环境描写。具体而言,这幅画的一切看起来都是平面的。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在这里,毕加索破坏了许多东西,但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我们注意到,这些碎块并不是扁平的,它们由于被衬上阴影而具有了某种三度空间的感觉。我们并不总能确定它们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它们看起来有的象实体的块面,有的则象是透明体的碎片。这些非同寻常的块面,使画面具有了某种完整性与连续性。 一般说来,《亚维农的少女》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而立体主义运动则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1908至1909年是分解的立体主义阶段;1911年至1914年则是综合的立体主义阶段。分解的立体主义就是在不破坏画面平面性、不模仿客观物象表面的情况下,同时描绘出一个物象的几个方面,就像我们从不同的视点去看一个物象一样,从而能创造出一种能界定量感与其间关系的绘画语言。分解的立体主义排斥装饰性的阿拉伯图案和明亮的色彩。画家们继承塞尚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毕加索1910年创作的《小女和曼多林》、《卡恩韦勒像》就是例证;在综合的立体主义阶段,色彩被重新重视,出现灰色,黄绿色和淡黄色之间的色调,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如19n与1912年创作的《静物与藤椅》。毕加索1912的作品《斗牛士或斗牛迷》,像画谜一样既看不到斗牛场面,也看不到斗牛迷的活动,画面上是大大小小的几何形体拼接,与画名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它却是暗示观者借助画名的指引,去看画面几何形体的垂直构图和艺术技巧,并且把画面当作“纯粹和单纯”的艺术作品来观察其结构。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加索1908—1911年“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忽视。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被彻底分解了,使观者对其不甚了了。虽然每幅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从中找到与标题有关的物象。那些被分解了的形体与背景相互交融,使整个画面布满以各种垂直、倾斜及水平的线所交织而成的形态各异的块面。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现,可即刻间便又消解在纷繁的块面中。色彩的作用在这里已被降到最低程度。画上似乎仅有一些单调的黑、白、灰及棕色。实际上,画家所要表现的只是线与线、形与形所组成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所发射出的张力。 对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的思索 常凤霞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730070) 艺术与人文

毕加索及立体派画派

毕加索及立体派画派 通过运动与交换、拆分与重组,建立新的空间概念,立体派开创了人类观察世界的一种新方法。这派产生于1908年,繁荣在20年代,直到50年代仍有市场。立体派的创始人是移居法国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1881~1973)和法国画家布拉克(1882—1963)。毕加索在1907年创作了第一幅立体派绘画《亚威农少女》,呈几何形分割的扁平人体丑陋而野蛮但不失和谐和统一。1908年,布拉克展示了他用小方块画的27幅作品。评论家说他的作品使“一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子变成了几何形和方块块”。立体派由此成为此类绘画的名称。立体派绘画的视点不止一个。画面上表现了一个物体在各个时间里被人们所看到的不同视图。立体派的第一阶段是分析的立体派时期,其特点是将画的对象分解成方形、三角和圆形等平面几何形体,色彩较简单,多用灰绿色、灰褐色。代表作有毕加索的《弹曼多林的少女》(1910)、《卡恩韦勒像》(1910)和布拉克的《葡萄牙人》(1911)、《列斯塔格的房子》(1908)等。第二阶段是综合的立体派时期,1912年毕加索开始在油画上贴报纸块,开拓了以实物代替“真实地表现”的艺术表现新观念。其代表作有《静物与藤椅》(1911~1912)、《乐器》(1914)。布拉克的代表作是《单簧管》(1913)、《巴赫的阿丽亚》。现代雕塑史上的真正转折点是毕加索。毕加索一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作品,他的雕塑作品始终保持了人的感情和对人的思考。《女人头像》(1909~1910)已经具有立体派雕塑的特点;蜡模翻制的青铜作品《苦艾酒杯》(1914)是他最早的集合艺术的尝试;《铁丝的构成》(1930)利用铁丝的组合与结合,造成透明的三度关系,扩充了立体主义的观念;最动人的石膏翻青铜作品《牧羊人》(1944)是对基督的隐喻;50年代的《狒狒和小狒狒》以玩具汽车作狒狒的头,近似于粗野的原始风格。

毕加索简介以及部分作品(教学材料)

毕加索简介以及部分作品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 巴勃罗·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毕加索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毕加索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 在毕加索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也正因此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20世纪正是属于毕加索的世纪。毕加索在这个多变的世纪之始从西班牙来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开始他一生辉煌艺术的发现之旅。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他成名甚早和《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他丰沛的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品。毕加索完成的作品统计约多达六万到八万件,在绘画、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在毕加索1973年过世之后,世界各大美术馆不断推出有关他的各类不同性质的回顾展,有关毕加索的话题不断,而且常常带有新的论点,仿佛他还活在人间。 《格尔尼卡》

《第一次圣餐》 《祭坛男孩》 《酒馆的“四只猫广告”》

《等待比赛开始的斗牛士和公牛》 《手里捧着鸽子的孩子》《小丑》

立体主义的特点

P9 立体主义是前卫艺术运动的一个流派,对二十世纪初期的欧洲绘画与雕塑带来革命。立体主义创作的主要特征,即在画面上将一切物体形象破坏和肢解,然后再加以主观的拼凑、组合,以求所谓立体地表现出物体的不同侧面。就是在平面上表现出二度和三度空间,甚至表现出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和时间(四度空间)。与狂野的野兽派完全相反,它代表唯理的倾向它。认为印象派、野兽派的绘画都是在模拟自然,基本上是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它的意义在于空间处理的新观念,它实际上是主宰20世纪艺术中抽象的和非具象的绘画流派的直接源泉。与表现主义风格的浪漫特性相比较,立体主义风格可以说是古典的和形式主义的。那么说到立体主义就不得不提到塞尚,他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画派之间的重要画家。塞尚由毕沙罗(CamillePissarro)介绍加入印象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人依他的风格也归于后印象派。他的作品对于19世纪的艺术观念转换到20世纪的艺术风格奠定基础。同时他的作品对于亨利·马蒂斯和巴勃罗·毕加索产生重要的影响。 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 立体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在二十世纪的最初十年影响了全欧洲的艺术家,并激发了一连串的艺术改革运动,如未来主义、结构主义及表现主义等等,尤其鲜明地反应在对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不小的推动作用上。 P10 现代主义美术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 在对待历史遗产方面,它们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自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美术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绘画、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的美术家们直接受益于非洲雕塑。同时,中东的伊斯兰教美术和大洋洲的艺术遗产,也是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研究的对象。上述人类历史上的美术遗产均为现代主义美术家们提供了有益的养料。 总的说来,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但远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论都是无可非议的,更不用说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现代派艺术部分流派表现了唯心主义艺术趣味和颓废思想;但更多现代派艺术家通过创作体现他们的叛逆性格,强调自身的价值,表现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也创造了不少艺术表现方法和新材料。 P11 无 P12 它在发展历程中共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他们首先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只能按照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然后安排在同一个绘画平面上的方法。随着探索的发展,他们发现这样的“分析”往往使画面越来越失去本

毕加索和立体主义(学术参考)

毕加索和他的立体主义 摘要:在现代绘画中,人们最看不懂的是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直到今天立体主义创立已经八十年了,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在面对毕加索或勃拉克的立体主义绘画风格时,感到莫名其妙,会无法理解。问题在于究竟是毕加索故意远离大众的欣赏感官,还是大众的艺术欣赏观念远远落后于立体主义而无法适应其独特的绘画风格?我们是应该试图努力寻找看懂其绘画风格的方法还是更新我们对艺术欣赏的模式?我想我们应该选择后者,去改变我们的艺术欣赏模式,去适应不断更新的绘画风格。立体主义是和一个伟人的名字紧密联系着的,这个名字就是巴勃洛.路易兹.毕加索。 关键词:立体主义毕加索《亚维农少女》透视塞尚 毕加索是一位折衷主义,他的一生曾创立了许多的绘画主义风格,经历了“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分析立体主义”、“综合立体主义”等时期,他在油画、雕塑、素描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被人们推崇的像夸父一般,不可超越,是从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位受到举世尊敬的艺术家。他的一生都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地位,也许,没有毕加索西方现代美术史将大为逊色。毕加索的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他在绘画上的杰出贡献,他的长寿也对他的成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一生经历了九十三的春秋,也就是说他拥有四代观众。在他漫长的岁月里,他创立了许多绘画风格,来适应大众

的需求。 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1891年他先后在达古阿达工艺学校、巴塞罗那美术学校、马德里圣.费德里王家学院学习绘画,收到严格的学院派教育。他创立立体主义以前,经历了蓝色时期(1901—1904)、粉红色时期(1905—1906)、黑人时期(1906—1909)。蓝色时期是毕加索最落魄料到的青年时期,此时期的作品多以阴冷的蓝调为主,描绘社会底层各色人等,他们的神情忧郁,形体瘦长,谷歌嶙峋,处在寥落的空间里,这样造成了一种优雅而严肃的特殊气氛,使画面显得既亲切又疏远,既温暖又冷漠。1905—1906年毕加索进入了粉红色时期,对色调,体量和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他的作品不再是同情和博爱,而是纯绘画形式的诗篇,他对艺术造型的进一步探索也趋向于几何图形。 1907年在绘画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这就是毕加索在二十五岁创作了《亚维农少女》一画。这幅画是现代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它一举开创了立体主义。这幅画代表着现代艺术和当代世界现实和谐的产生,新的艺术第一次触及了当代历史的脉搏。西方美术史论家将这幅画看做“西方现代艺术的分水岭”,认为“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亚维农少女》完全放弃了绘画中透视学原理,毕加索“粉碎了现状”,打破了自然现象,摒弃了传统的艺术思想,把绘画引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开拓出了一条以构架新的绘画形式语言体系为目标的独特艺术风格。

(完整版)世界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

世界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 1、《受伤的女子》——这幅照片是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一个受伤而只绑绷带裸睡的女子,是那幺安详而不带一丝猬亵。显示了布拉弗观察事物的智能:摄影是人们经历多年的努力结果,并且会继续开拓下去--摄影必须朝改善人的形象和生于斯的环境而努力。人和环境是多样性,且经常会改变的,我们要把观点放在上面,才有可能使影像表现永保丰富。 2 、《枪》——在纽约105街区,一个小流氓将枪直指摄影家的镜头。"他只有11岁,却学会了一切狰狞。"克莱因回忆说:"当然,他手里是一把假枪,他正玩的也不过是美国

孩子街头巷尾惯玩的游戏。但在我看,这一瞬间早已不再是儿童的游戏。" 3、《最著名的吻》——这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张。面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片,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一场肖像权的官司。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世界流传。

4、《她叫玛格丽特马瑟》——这幅坐姿人体使韦斯顿的人体摄影达到巅峰状态,也是人体摄影最伟大的经典之一,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抽象的人体艺术.

5 、《奥马伊拉的痛苦》——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夹杂着泥石流顺坡而下,几乎吞没了附近的阿麦罗镇,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天,美联社的法籍摄影记者富兰克福尼尔赶到现场采访。在现场发现一个叫奥马伊拉的12岁小姑娘被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她的脊椎已被砸伤,尽管福尼尔曾经当过外科医生,但此时也无能为力。只有在他拍下小姑娘那美丽而

坚强的面孔的同时,不时同她交谈。希望增强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待救护人员赶到时,她已在泥浆里浸泡了60个小时了。虽然小姑娘接受了治疗,但还是死了。福尼尔从始至终守候在奥马伊拉身边,一直拍到小姑娘下葬的最后一个镜头。翌年这组照片获第29届WPP突发新闻系列一等奖,其中充分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神情镇定自若的这张被评为1985 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 6 、《裸跑者》——在1975年英联邦橄榄球决赛上,包括伊利莎白女王在内的英国政要聚集在主席台上。这个体型优美的裸跑者-澳大利亚会计师米歇尔.奥.布瑞恩

毕加索作品全赏析

史上最全毕加索作品全赏析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的作品通常被分为9个时期。时期的名称尚有争议,大致是“蓝色时期”(1901年~1904年)、“粉红色时期”(1904年~1906年)、“立体主义时期”(1917年~1924年)“晚期”(1912年~1972年)。 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20世纪正是属于毕加索的世纪。他在这个多变的世纪之始从西班牙来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开始他一生辉煌艺术的发现之旅。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他成名甚早和《亚威农的少女们》、《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他丰沛的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品。毕加索完成的作品统计约多达六万到八万件,在绘画、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在毕加索1973年过世之后,世界各大美术馆不断推出有关他的各类不同性质的回顾展,有关毕加索的话题不断,而且常常带有新的论点,仿佛他还活在人间。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30岁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体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从大师作品看立体主义绘画对现代建筑之影响

从大师作品看立体主义绘画对现代建筑之影响 字数:2869 字号:大中小 摘要:从审美观念的变革、空间功能优化、技术进步三个方面分析立体主义绘画对现代建筑影响与意义,从中总结出立体主义绘画对现代建筑影响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立体主义绘画;现代建筑;影响 中图分类号:TU-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9-0057-02 1 引言 立体主义绘画是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也从事于立体主义绘画的创作,今天重新理解立体绘画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也许可以更加深刻理解现代建筑的特征和意义,从中总结现代建筑的创作手法及思想。 2 审美观念的变革 贝聿铭1994年在清华大学的一次学术演讲上说到:“建筑是艺术。当然,造房子需要土木工程和材料等,但建筑的最高境界是艺术。”简单的语言,清晰的阐述了建筑的最终目标是成为艺术的体现。艺术的目的是为了带给人们更多元的审美体验,立体主义绘画在多方面推进着建筑的发展,更新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多元的建筑表现形式及空间的重新认识为现代建筑设计带来多种新的审美特点,丰富了审美的范型,转变人们单一的审美观念,让现代建筑具有很强的视觉体验意义。同时也唤起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感受上的多重体验,多元的、单一的,矛盾的、统一的——审美的观念得到更新,审美的形式得到了丰富。 2.1几何之美 立体主义绘画及其后派生出的构成派与风格派所反映出的特征是将客观的事物抽象化

几何化,脱离了完整的再现对象的方法,而是使用最原始的几何图形去分析,理解并表现对象,从而表现一种抽象的几何美感,这种绘画思想被现代建筑所传承并将其继续发展。传统的古典建筑所表现的是建筑形体上的山花、雕塑、线脚等繁杂的装饰美感,而现代建筑却将其进行了否定,并且抛弃一切无用的表面装饰,从而转向表达纯净的几何美感,同时从注重建筑外形的表现转到了发挥空间造型的语言上。 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见图1)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充分的展现了几何形体的美感,在这个建筑上我们找不到一丝装饰物,而是通过造型的变化丰富建筑的形式。这个建筑的表面看起来平淡无奇,使用了最为简单的几何形体和平整的白色外墙来表现,但这种几何形体给我们视觉上带来了美感。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部件的是横向长窗,这是为了能够保证正常光线的射入而设的。总体来说这个建筑的构图灵活均衡而非对称,处理手法简洁,体型纯净,在建筑艺术中也吸取当时视觉艺术的最新成果,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理念启发和影响着无数建筑师。体现了建筑的最本质的纯净几何特点,为人们展示了几何形体的美感。 2.2拼贴之美 立体主义绘画创造的拼贴手法对于现代艺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从形式上看,它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方式,将实物引入到绘画作品中,由不同的材料及不同种类的物体之间进行叠加与组合,形成了新的绘画体系。从思想上看,拼贴使艺术家们越来越重视材料自身的美感及人文思想的精神内涵。材料的介入,材质的对比改变了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使得艺术家在艺术情感与形式感的表达上得以更加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伴随着社会文化的交流,信息的密切渗透,拼贴手法所表现出的非和谐、非统一逐渐的成为当代艺术界的范型,拼贴手法在波普艺术的推广下渗透于艺术的各个领域,对于建筑而言,有着显著体现的后现代建筑对于拼贴的传承较为深刻,不过拼贴手法同时也存在于新现代主义等建筑中。可以说目前拼贴手法也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从不同的材料进行拼贴以及不同的文脉上进行拼贴,拓展了建筑的意义,使建筑的造型和表现更加自由。这种全新的方式对于人们的艺术认知方式及审美观进行了改变。 现代建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了拼贴这一表现形式,不仅表现出形式方面的拼贴,对于文脉的拼贴同样备受关注,并且在其影响下使得建筑表现出更为复杂与多元化。受其影响形成的建筑及空间显示着一种独特的美感。在建筑形式的表现上,运用不同材料进行对比,

解读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画派对建筑的影响

解读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画派对建筑的影响 The interpretation of Picasso's cubism -paint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architecture 论文题目解读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画派 对建筑的影响 学院人居学院 专业名称建筑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解读毕加索立体主义画派 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 摘要:毕加索是现代艺术中立体主义绘画的开创者,这种立体派与现代建筑无论是在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上都有着较类似的共同点,其创作手法对建筑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毕加索、立体主义、勒·柯布西耶、建筑 The interpretation of Picasso's cubism -paint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Abstract:Picasso is the modern art cubism painting pathfinder, this kind of cubism and modern building either in the form of expression and ideological content has a similar thing in common, its creation technique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Key words:Picasso ,cubism, Le corbusier,architecture

浅谈立体主义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浅谈立体主义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计算机10-3 钟娴 100824323 谈到立体主义对现代绘画的影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肯定是什么事立体主义。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接着谈到立体主义的贡献和影响。 立体主义的产生是美术自身发展的必然。在传统绘画中只依看到的客观自然作画,所表现的只是自然的一个局部和一个片面,随着现代人的现代生活变化:客观与微观,速度和多变,机器对人的制约,这就要求绘画要表现这多样复杂性;古希腊柏拉图关于几何美的观点及塞尚着意描绘事物的结构、永恒性的观点加之非洲黑人雕塑的启迪,这就导致立体主义艺术的产生。立体主义画家的探索起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他们把塞尚的“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椎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当着自己艺术追求的理想。实质上这是20世纪初工业文明、机器时代的社会现实在画家精神中的折射反映。立体派根据塞尚的作法,把对象分割成许多面,同时呈现不同角度的面。因此立体派作品,看来像碎片被放在一个平面上。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这样做,显然不主要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主要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不断寻求创新的艺术家,布拉克与毕加索,寻找新的画中主题及空间的表达模式。他们受到了保罗·塞尚、乔治·秀拉、伊伯利亚雕塑、非洲部落艺术(即便布拉克驳斥这种说法),以及野兽派的影响。立体主义画家接受了P.塞尚关于创造视觉立体形象的观念,进而转向一种对心理的立体形象的追求。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叠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度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度空间的绘画特色。

毕加索及其作品赏析

有人说,“20世纪是属于毕加索的世纪”这话一点都没错,他凭借自己多变的画风和不朽的画作为这个世纪的艺术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 毕加索在我眼中是个单纯者,一个单纯地追求自由的艺术家,并永远忠于自由地创造艺术。正是因为追求自由,毕加索的艺术才没有规律可循,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塑世界。艺术是毕加索的全部,自由则是毕加索的灵魂。毕加索的作品涉及多个方面,从版画、陶瓷到雕刻、绘画、素描。从超现实主义到印象派、野兽派。毕加索不仅给了我们艺术的震撼,更从他的创作中我们学到了人生的艺术。他的作品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到抽象,来来去去,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他的一生分为几个时期:“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 ,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 风格独创且缤纷多变的现代艺术魔术师毕加索,以他绚烂的彩笔,创作出一幅幅影响深远的巨作。 1、《亚维农的少女》 这幅画,可谓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在这里,毕加索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在这破坏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什么呢?当我们从第一眼见到此画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便开始发现,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我们注意到,这些碎块并不是扁平的,它们由于被衬上阴影而具有了某种三度空间的感觉,使画面具有了某种完整性与连续性。 2、《格尔尼卡》 乍看起来,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 学号:2009107010714 班级:油画0904班 姓名:张欢欢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 搞要:在艺术这条长河中,倾注了无数艺术家的心血。他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域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他一生的风格多变,他的女人也难以形容,他的作品与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他从不满足于现状,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对于作品,他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他就是毕加索。 毕加索令人最欣赏的一点是他对艺术那种狂热的追求,而令我想去深入了解这个人的是他创作的立体主义。因此,本文就以毕加索的生平简要介绍和立体主义艺术的发展和特点的描述为前奏,通过重点分析毕加索对立体主义艺术的探索,从其立体主义作品中分析其创造思维和艺术特点,从而深刻地理解一个艺术家天才怎样创造并发展一种艺术风格。 关键词:毕加索立体主义 1.毕加索 帕布洛·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他以现代人的精神需要为尺度,立足于立体主义创造的价值,成为塞尚的继承者和超越者。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2.立体主义艺术 立体主义艺术是现代世界艺术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它开创并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现代艺术。它的出现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现代哲学、自然科学、机械工程学等,甚至还受到非洲艺术的启发。其中最直接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他在19世纪末晚期绘画中运用的抽象视觉分析他在19世纪末晚期绘画中运用的抽象视觉分析方法影响了立体主义的两位创始人:毕加索和布拉克。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哈德史·奥斯本《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四川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87页)。艺术界一般认为,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油画《亚维农少女》是立体主义绘画诞生的标志。布拉克看到这幅画之后,很快与毕加索携手,共同致力于发展立体主义。他们抛弃了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绘画的透视法跨越时空局限,将描绘对象简化为几何平面,通过分解与重构,按照一定逻辑组建出一种新的空间及形体结构,从而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了三维、甚至四维空间的效果,被称为“立体主义”绘画。这也是立体主义绘画最主要的艺术特点。立体主义一旦出现,立即为艺术

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什么是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英文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龙的展览上,当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时,不由得惊叹道:“这不过是一些立方体呀!”同年,评论家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借马蒂斯的这一说法,对布拉克展于卡思维勒画廊的作品评论说:“布拉克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他首先采用了“立体主义”这个字眼。后来,作为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的画风及画派的指称,“立体主义”的名字便约定俗成了。 立体主义的主张和贡献 不断寻求创新的艺术家,布拉克与毕加索,寻找新的画中主题及空间

的表达模式。他们受到了保罗·塞尚、乔治·秀拉、伊伯利亚雕塑、非洲部落艺术(即便布拉克驳斥这种说法),以及野兽派的影响。立体主义画家接受了P.塞尚关于创造视觉立体形象的观念,进而转向一种对心理的立体形象的追求。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叠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度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度空间的绘画特色。 立体主义不同于未来主义等其它艺术运动,它没有任何用于表达自己创作纲领的“宣言”,只留下一些零散的言论。立体主义画家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只是每个人按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毕加索说:“我要按照我的想像来作画,而不是根据我所看到的。”布拉克也说:“画家并不想构成一件奇闻轶事,而是要造成一种绘画的事实。”立体派早期的作品里,只用灰色调画。由于使用中性色,整个的空间没有看来特别前进或后退的。立体主义观念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在发展历程中共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他们首先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只能按照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然后安排在同一个绘画平面上的方法。随着

(免费)毕加索传记

现代派艺术的领袖—毕加索 帕布罗·毕加索(1881-1973年)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西班牙画家。在他的一生中,毕加索献身艺术近80年,与整个20世纪现代艺术的发展相伴而行,并为现代艺术做出了意义重大的贡献。他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为后世留下了几万件作品,其中包括油画、雕塑、陶瓷作品、铜版画、石版画、素描等等,被人誉为“美术界的爱因斯坦”。这位艺术家有着非凡的独创力和想象力,他一生都在追求,先后经历了蓝色时期、玫瑰色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新现实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是现代派艺术界当之无愧的领袖。同时这位感情丰富、具有一双“忧郁、锐利”眼睛的西班牙人也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的故事。 靠雪茄复活的天才 这位被人们称为“20世纪最杰出、最令人信服、最变幻无常、最具诱惑力和最神圣的艺术家”毕加索,于1881年10月25日夜里诞生在西班牙南部美丽的海滨城市马拉加。 然而,天才的毕加索却是以死亡的形式来到这个世界的。10月25日夜11时15分,精疲力竭的唐娜·玛丽亚·毕加索·德·路兹产下了一个男婴。但这个男婴没有放声大哭。经验丰富的接生婆将婴儿倒提,抖了几下;又翻过来拍他的屁股;再掰婴儿的小嘴,但都无济于事,婴儿仍没发出一点响声。大家都以为是个死婴,婴儿的父亲唐·何塞·路兹难过得直叹气,唐·何塞的弟弟是个医生,他抽着雪茄,俯身看着婴儿的脸,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大口雪茄,对着婴儿的小鼻孔吹了进去。奇迹出现了,婴儿的手和脚都动了起来,嘴里哇的一声就发出了公牛般的怒吼。路兹一家欣喜若狂。多年以后,当人们对毕加索的神奇艺术津津乐道之时,他的叔叔总是骄傲地告诉大家这是他的雪茄烟雾创造的。 父亲是一位美术教师,可能是毕加索遗传父亲的基因较多,他从小就表现出美术方面的非凡才能。据毕加索的母亲回忆,他咿呀学语时的第一个字就是“北”(铅笔在他的儿语里就成了北),他喊着要“北,北”,于是母亲就给了他一支铅笔,毕加索就在纸上画了一些螺旋形的东西,意思是要一个长长的螺旋形的热甜饼,尚未学会说话的孩子,竟会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愿望,简直是奇迹。 于是,毕加索从父亲那里得到了纸和铅笔,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正如毕加索自己说的“7岁时就可以画学院式的素描,而且巨细靡遗,颇为精确” 。当别的孩子还在玩玻璃球的时候,毕加索的画可以放到博物馆展出了。 1891,毕加索全家搬到了科鲁那,他的父亲应聘到那里的一家美术学校工作。毕加索就被安排在父亲的班上开始了正规的艺术学习,很短的时间内,毕加索就掌握了素描的基本技巧,并显示出了惊人的观察力。这时期他的作品所达到的完美程度,几乎令人难以相信作者如此之年幼。作为教师的父亲最清楚不过的事,就是他的班上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天才。 1895年,毕加索的父亲与一位巴塞罗那的美术教师对换了工作,全家又迁到了巴塞罗那。毕加索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那里的美术学校,使人吃惊的事,他只用一天的时间就画完了按规定允许画一个月的考试作业。 1897年,毕加索创作了油画《科学与仁爱》,参加当年“马德里全国画展”,后来又在“马加拉什美展”上获金奖。画中“科学”的化身是那位正给垂危妇人诊脉的医生,是以他的父亲为模特所作的。“仁爱”的化身是修女抱孩送水,病妇的模特是街上的乞女。这幅画采用严谨的写实技法创作,是少年时代毕加索的代表作。 同年秋天,毕加索考入了西班牙最高的美术学府——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因袭保守的教学方式使他感到厌倦,他常去普拉多博物馆临摹大师的作品。1898年毕加索因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