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发展战略)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总结性评估自评报告

(2007年5月)

自评报告目录:

一、规划实施基本情况及基本评价

二、规划主要任务实施和完成情况

三、规划实施主要体会和存在问题

四、今后三年主动发展的有关说明

一、规划实施基本情况及基本评价

2004年初,《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并由市教育局及有关专家论证和同意后正式实施。2005年学校进行了年度和中期评估。同年底,学校开始制定《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根据当时学校升格高职校的具体情况,对2006年的工作作了适当调整,也为从2007年开始的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作了较充分的准备。2007年2月,学校开始进行三年主动发展实施情况的总结性自我评估,校四届九次教代会审议并通过了《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自评报告》。学校总结性评估,重点是学校的发展目标推进过程、规划达成度和今后的发展潜能,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对策,不断提升学校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的主动和谐发展。

根据总结自评,学校的基本评价是:

(一)学校对三年发展背景分析和形势把握是正确的。地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决定了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层次性,也影响着学校多元化发展的构想和学校办学体制模式的改革。从我市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推进现代服务业的角度看,职业教育资源又面临着新一轮整合,这对我校进一步做大、

做强、做优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根据我国就业矛盾突出和应用技能型人才严重供应不足等现状,学校强调技能和就业为学校的主要价值取向,提出要培养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学习有基础。面对发展优势,学校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要开拓创新图发展,求真务实不浮躁,埋头苦干不张扬。

(二)学校的发展理念和办学思路明确而坚定。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办学过程中,学校确立了永远“领先一步”的发展思路,树立了“为学生创造价值,为教师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要求严、学风好、基础实、技能强”的办学特点,构建了让学生充分选择分流的“立交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了人性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创立了“责任、奉献、理性、进取和影响力”的教师精神,倡导了“因为我的存在而让学生感到幸运”的师德风尚,培育了“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学生“新三自”能力,建立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民主化管理的体制和机制,营造了学府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交融的学校环境等。

(三)学校规划实施工作的措施扎实有力。学校实行在“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引领下的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行政部门、专业系部和广大教职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党派、群团组织的作用,通过民主管理,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根据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情况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并逐步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学校于每年初,根据规划制定了年度工作目标及实施计划,并将目标任务具体分解到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制定年度计划之前,各责任部门的年度自评同时进行,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部门和学校的自我评估报告。每年的暑期,在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研讨会上,还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阶段小结和研讨,并提出相关要求。根据学校升格后发生的具体情况,学校对原规划的办学目标和办学要求作了及时的调整。

(四)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三年中,学校进一步构建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立交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

本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让每一位学生享受良好教育,给学生充分选择课程的权利,帮助学生寻找最适合的教育;给学生多种出路的分流机会,引导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准确定位。学校办学与各类教育沟通,既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又为高一级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培养输送合格新生。

(五)学校三年发展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三年发展的预期目标。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学校办学规模和综合实力在全国、全省同类学校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到2006年,在校全日制学生达4689人,各类业余培训年均达8200余人次,三年制中职、综合高中提升新水平,五年制高职实现新拓展,机电、信息、财经三大专业门类在办学中日趋成熟,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省市级以上的示范专业达6个,“五考”(基础课程会考、全国高考、对口高考、成人高考、专业技能考核)水平继续提高,学生就业升学率稳定在98%以上,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学校文化和师资队伍已基本形成,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67%以上,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含双师型、优秀班主任)比例达22.2%,教职工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7.64%。三年里,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模范学校、省德育先进学校、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模范职工之家、省五四红旗团委、省青年文明号,校级领导班子连续荣获市教育局“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和优秀班子称号等。2005年底,经省高等院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实地评审,并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升格为高职校,再次实现历史性跨越。在此基础上,学校调整对老校区改造计划,抓紧规划并实施“东进扩展计划”,在戚墅堰东方开发区建设新校区。

二、规划主要任务实施和完成情况

(一)关于学校集团化办学和发展

学校坚持“自主办学、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办学道路,通过校内外资源整合,对外合作联合,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办学功能,提

高办学水平,发挥办学示范作用。学校在中职、高职、综合高中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民办非企业机构新力培训学校并改制成功,国达出国中介机构经重组有新的进展,正在筹建数控加工、会计记账服务、就业服务中介等实体公司,建立“前店后厂”式的实训基地;开通刘国钧网校建成学校网络课程和远程教育的雏形,牵头筹建沿江数控教育培训集团及大市范围的数控教育培训集团,协助建立总院机电类专业协作委员会;扩大了在陕西和苏北的“三农”服务范围,与陕西铜川耀州、安康紫阳和苏北丰县、高邮等地职业学校的联合办学;校企合作进展良好,信息专业系加强了与ATA和印度NIIT项目的有效合作,机电专业系将强胜公司的生产流水线引进实训工场并将分校办到苏州相城开发区的企业,财经专业系加强与上海物资学校物流专业和常州永诚联合会计事务所以及工商银行常州分行的合作,进行联手培养学生,动画艺术系与泰山动画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培训中心开展社会培训等;各系部在校外各自建立10个以上的教学、实习和产教产学研基地,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向社区和其他职业学校包括初中校开放。

学校招生规模稳中有升,在大市范围的招生三年分别是1222人、1223人和1335人。在苏北招生227人,陕西招生139人。生源质量明显提高。

(二)关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的原则,抓好一批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的建设项目。

1.根据建设高水平示范性高职校的目标要求,在戚墅堰东方开发区一期征地近350亩的有关手续完成后,抓紧完成新校区规划建设。新校区规划建筑面积180000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120000平方米。建成后,全日制在校生5500人,社会培训10000人次,住校生4000人。预期投入3.5亿,分别由原校区置换和政府投入。

2.加强高职校基础能力建设,根据高职校建设要求,落实各项专项规划,特别在师生比,研究生、副教授比例,生均占地、用房、图书、仪器设备、产学研等方面已有突破性进展。

3.数控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已完成,并接受省级专家组评估受到好评。中央奖励专项支持款、省市配套资金计520万元所购置的数控类设备已全部到位,华夏实训工场改造完毕并投入使用。市长基金100万元支持的动画专业设备款也已到位。第二实训大楼也得到进一步调整、充实与完善。到2006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2437万元,生均设备值6100元。

4.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开发了一批共用和专用的高质量、上规模、动态更新的资料信息库,逐步形成了网络背景下的教学环境、远程教学的条件及与之配套的行政管理网络系统。图书馆藏书近12万册,电子图书折合用书8万余册,合计20万余册,生均图书47册。

5.根据绿化、净化、美化、教育化、整体化的要求,有步骤地改造校园环境,增加校园特色景点,完善校园教育功能,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先后完成主雕“激越的乐章”、雕塑“春风女孩”、雕塑书—“攀”、图书馆阳光花苑、文化书墙、图书广场、“千年回合”园、“璧如园”、“灵璧石雕”、中韩友谊树、“共青林”等十件校园文化艺术小品。并种植和维护纪念性树木16种(片)。

(三)关于专业结构和课程改革

学校开展“专业建设年”专项活动,强势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根据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求,重点发展汽车工程、动漫设计与制作、现代物流(与财经专业相关的专业)等。学校组织专人,积极调研,多次召开推进会。新开设专业强调必须具有产业和行业背景。对原有专业扩大其专业内涵。学校确定了培育五年制品牌专业的规划,创省级五年制示范专业2个:机电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专业2个:数控技术、会计;特色专业4个:动漫设计与制作、汽车工程、国际贸易和商务外语等。另外,积极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制造、应用化工技术、金融管理和实务、装潢设计与工艺等专业。

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实现培养目标、凸现职教特色、增强发展后劲的一项重要举措,已在学校以点带面有序展开。机电类课改,作为常

州的试点,已通过阶段性的评估验收,体现了任务型、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课改特色,制定了教学指导方案和相应课程标准,提高了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计算机类引进了ATA课程和NIIT课程,以双证融通、嵌入式项目课程为主要特征,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的认可度;财经类课程和相关文化课程改革也都在不断深化中。学校的远程教育和网络课程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逐步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继续完善以“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扩大学生对课程的选择范围,完成《任选课指南》的编写,可供选择课目174门次,重点培育社会实践及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品牌课程。根据学分制实施的要求,改革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坚持用学分和学分绩点双重评价指标构建学习评价体系,用ABC三个层次对学生分层教学、分层考核、分层评价,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并为学生灵活提供专业分流的机会,为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加强了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完善教科研、产学研、课程开发计入教师工作量的制度,提高了教研组尤其是备课组的教科研水平,校级公开课、党员研究课、青师汇报课的影响很大,参与国家级、省市级和校级各类课题研究的人数越来越多,近三年学校承担或主持了3个省级课题、3个国家级子课题、4个市级课题和15个校级课题以及市职业教育2个专业的课程改革研究工作,尤其是国家级“情境—达标”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课题在全国课题总结交流会上获得赞誉,并获课题一等奖,三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76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10篇,获市三等奖以上论文219篇;教师主编、参编正式出版的教材或专业用书26本、校本教材13本,学校编辑出版了学报,改版《校园通讯》为《刘国钧高职》。

(四)关于学生综合素质

1.以“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创业”为内涵的新三自教育成为德育管理的重要理念并发挥育人功能;学习型班集体建设、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卓有成效,校园文化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精神、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得到进一步增强,为学生全

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参加体育、艺术、技能等各类各级别竞赛成绩喜人,反映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

2.学校德育管理理念及德育目标的设置紧紧围绕高职校的特点和要求,德育管理的模式、机制突出了系部为主体及学生的自主管理功能,抓好了学生社团的组织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原有9个学生社团的基础上,发展成立学生新社团26个,有539位同学积极参与,并为2007年成立学校学生社团联合会作好积极准备。2005、2006年学校被评为常州市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并且有多个班级及学生被评为市级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个人。

3.围绕学生优质就业和创业开展系列活动,如评选首届就业创业明星、举行金秋校企合作联谊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制定并推行实习辅导员制度、强化实习管理十条措施、优秀实习生先进实习辅导员评选办法、聘用兼职实习辅导员、毕业设计管理制度等。学生就业率98%以上,对口就业率85%以上,优质就业率65%以上。

4.学生各类考试水平继续提高。综合高中参加全国高考创历史最好成绩,2305班孙龙同学以612分的优异成绩闯入重点大学“第一军团”,本科达线人数超过75人,本科录取率达52.4%。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高考在招生政策有较大调整的情况下,我校本科录取人数连续三年在全省名列前茅。我校成人高考录取人数稳定在85%以上。学校技能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学生参加培训和达级人数又有提高,2003、2004级学生公共技能总合格率达到89.1%,其中计算机达到97.6%,公共英语达到79.8%;专业技能方面,学生都能达到目标要求,其中2002级87.2%以上的学生取得三张以上技能等级证。

5.面向学生,进行宽口径专业培养,加强优才培养工程,各专业选择5%—10%学生列入“优才”培养计划。2006年确定了26个班次的142人进行专业培训。

6.加大技能教学改革力度,实现专业理论与技能教学课一体化,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创新技能竞赛导向机制,努力营造“有赛必参,有奖必得”的良好氛围。三年来。技能竞赛取得大面积丰收。以

2006年为例,2230班张伟东同学夺得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奥林匹克大赛数控车学生组第一名,为省市和学校争得较大荣誉。另外,取得技能竞赛奖项和名次的选手达84人次,其中,市级竞赛一等奖11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16个,省级竞赛一等奖8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5个,国家级竞赛一等奖或金奖4个。

7.体育艺术成绩斐然。学校综合高中体育课改方案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以上高中体育课改方案特等奖;校田径队荣获江苏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苏南片男子团体第一名、常州市星级高中田径比赛男子团体第一名;我校已加入江苏省苏南片及常州市大学生体协。在常州市第二届民乐大赛、常州市第四届高中生三独比赛中我校学生荣获二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

(五)关于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推进的“4020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成效显著,学校已拥有特级教师1人、特级后备教师2人、市级拔尖人才2人、市级学科和专业带头人、中青年(双师型)骨干教师、技术能手、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等27人,市级优秀班主任25人。截止2006年底,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含双师型、优秀班主任)人数已占专任教师的22.2%;校级骨干教师(含双师型)和优秀班主任人数已达137人,占专任教师的58%以上。王猛老师获得“常州市机电职业教育王猛名教师工作室”资格。文化学科和专业学科的“大循环”结构的师资配置已基本完成。学校升格高职校后,师资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教师职称评聘逐步转入高职校系列,产生了首批副教授,研究生比例和双师型教师比例逐步提高。公开选拔专业负责人推动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建设,为骨干教师培养创造了专业成长的条件。

学校加大师资培训的投入,2006年度师资培训费为2206元。从2003年建立的教师“后备人才库”经多次调整充实,已储备教师人数的三分之二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按“三年内专任教师普遍轮训一次”的要求,截止2006年底,培训人数已基本完成。继续实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引领下的个别化培养。以进校五年新教师为对象的“新生代教师培养计划”和与之配套的督导评估机构全

面启动。学校联系并鼓励教师个人在校内外自主选拜指导教师,并吸引外校专家包括行业专家帮带本校教师。2006年度,有18名师生分赴德国、英国、新加坡、韩国等国进行研修。

(六)关于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

学校加快实施专业系部的“部门管理责任制”,通过完善两级聘任制,将管理重心下移,并逐步扩大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在全员聘任制的基础上,推行竞争上岗、低职高聘、流动调整等制度,实行“聘用制、代理制、雇员制”的不同身份管理。行政人员加强了“绩效制度”管理。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党派、工会、团委和学生会作用,认真处理代表的各项提案。不定时举行各层面的“沙龙式”的座谈会。

为适应高职校建设和办学体制改革的需要,根据市编委的文件精神,逐步增设了新的系部和基础部,调整和充实了学校有关行政部门。学校对主要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整理,并就制定和修订规章制度进行全面部署。制度改革的重点主要凸现高职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和体现教职员工本身价值上。新规章制度的出台,将对高职校制度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七)关于办学效益

学校办学效益连续三年实现新的突破。2005年学校总收入2438万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9.6%,其中自筹收入完成1258万元,增长18.21%;社会培训全年累计9205人次,创收163万元,增长31.1%。2006年学校实现总收入3160万元,增长29.61%,其中自筹收入1486万元,增长18.0%;社会培训、产教结合创收191.02万元,同比增长17.2%,其中社会培训创收176.45万元。

积极发展学校福利事业,逐步提高教职员工福利待遇。教职员工人均总收入按同口径统计,2004年度增长22.5%,2005年度增长9.3%,2006年度增长21.15%(不含工改增加部分),三年年均增长17.64%。多年来,为教职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坚持每月收集师生反映信息,聘请法律顾问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广泛成立体育健身协会,建立在职老教师老同志疗养制度,为教职工学习驾驶和停车提供服务,为电瓶车增设充电插座,为教职工提供医疗咨询和代购医保药品,

办理重大疾病互助保险,常年为教职工家庭维修服务并代购生活用品,为教职工子女解决上学问题,为青年教师联系租房并予补贴等。

三、规划实施主要体会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体会:

1.从审时度势的角度,注重把握学校自身发展的形势和机遇在三年发展规划中,我们用较大篇幅进行发展背景分析,力求把握形势和机遇,以确定学校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学校要求各部门、各系部组织教职员广泛社会调研,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协调行动。2005年学校升格高职校后,学校及时引导教职员对学校发展转折及定位的认识,增强对五年一贯制和高职专业的认识,增强对学校自身能力的认识,从而增强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注重形成自身的学校文化和办学思想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作为学校,既要完成三年规划中确定的具体工作任务,又要完成三年内所不能全部完成的工作任务。我们认为,这就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在三年发展规划中,我们较多地渗透多年来逐步形成的学校文化和办学思想,其目的是保持学校的鲜明特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每次自评和年终总结时,学校都积极引用鲜活的人和事诠释学校文化和办学思想,并逐步内化为全体教职员工共同遵守的自觉行为。

3.从量化质化的角度,注重目标管理的实绩实效

制定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以及各部门行动计划时,注意量化和质化,并按部门分解目标工作责任和任务。学校和部门行动计划主要涉及的要素为:具体项目任务(含量化标准),可行性(含成本核算和经费支出),确定完成时限,负责人和分管人,检查方式,评估方式等。

根据三年主动发展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学校从2004年开始,按年度制定了工作目标及实施计划,并将目标任务按六个项目20个子目标具体分解到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在年度和终结性自我评估时,我

们较多的引用了量化的数字和质化的描述性语言,并将具体结果作为考评干部和教职员工的主要依据。

4.从教育和市场规律结合的角度,注重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创一流学校是个相对概念,各类学校都能办成一流。我校面临的状况不宜一味地拼规模,而是立足拼效益和水平,拼结构优化,规模、结构、效益、质量之间协调发展,这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目标时必须坚持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教育与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学校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特别要研究教育与经济如何结合并寻找其中的结合点。许多现实表明,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实力比较和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学校必须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型转为经营管理型。在实践中就要用市场的观点审视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问题,用市场分析的方法解释教育问题,把经济智慧、价值规律与教育规律有机加以结合。

5.从区分主要和次要矛盾的角度,将学校规划重心放在学校所需的优先发展项目上。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一下子完成所有的事情,如只是忙于繁杂事务,找不到方向,使学校工作老是处于应付和低水平重复的状态。这显然会降低学校管理的效率。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讨学校当前状况。主要目的是了解学校的优势和劣势,确定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明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方向。围绕上述思路,学校在规划中重点突出了五项优先发展的项目。

6.从学校共同体成员组合构成的角度,在规划实施中注重发挥协同作用。按学校共同体的概念,它包括校长、教师、行政人员、学生家长、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等。原先存在的现象是,有人认为规划仅是为了校长任期目标制服务的,是“校长个人的规划”,各方的认同程度差别较大。当初搞规划时有点操之过急,少数人忙起草,好多人参与不够。实际上,学校发展规划在本质上是一个协同的过程,它把学校共同体的各种力量聚集在一起,共同勾勒学校发展的蓝图。这一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中层管理人员和教职工的

协同作用。除之以外,还包括校外其他人员。为此,重点强化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和主观能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学校两级聘任制,将规划实施成效、实绩与员工奖惩挂钩。同时形成和谐发展的氛围,争取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通过校内外各种媒体,宣传学校规划主要精神,以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二)主要问题和困难:

1.学校的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高职教育办学尚未形成优势,专业结构、课程结构调整缓慢。

2.学校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需要改革和完善,适应市场需要和内部管理需要的机制还不够灵活,对高职校的管理还缺少研究和经验,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还不够协调。

3.师资队伍特别是骨干教师队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师资结构不够合理,名教师、研究生师资、副教授师资、从事教学和课程研究人员和产学研的双师型人才还严重缺乏,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还不到位。

4.教学质量特别是技能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和创业精神不够突出。

5.教育观念特别是新课程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更新,适应分流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6.规划实施过程中,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积极积极参与的力度不够大,规划实施的检查还不够规范,反馈不够及时。

7.教工福利待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总收入有了新的增长,但增收的结构和分配的制度还不尽合理,等等

四、今后三年主动发展的有关说明

《学校十一五期间发展规划》已在2006年初经教代会讨论原则通过,鉴于升格高职校后发生的变化,学校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指导下,于2006年的下半年对规划又作了部分调整修改,并于当年底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刊出。因此,学校

《2007--2010年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基本上依据了《学校十一五期间发展规划》。下面将规划的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突出抓住升格高职校的有利契机,稳步推进五年制高职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

(二)学校发展的预期目标和定位:学校办学规模和综合实力在全国、全省同类学校中位居前列,全面完成新校区建设。到2010年,在校全日制学生达到5500人左右,各类业余培训年均达10000人次,省级以上五年制示范专业2个以上,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专业建设水平继续提高,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其中优质就业率达60%以上,教师高、中级职称比例稳定在75%以上,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含市级双师型骨干教师)比例达40%左右,研究生师资比例达20%以上,副教授师资比例达25%以上,高水平形成信息化、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使学校成为以五年制高职教育为主体,以品牌专业为特色,多专业、多层次的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三)按照建设高水平示范性高职校的目标要求,抓紧规划并实施“东进扩展计划”,2008年建成新校区,实施校区的整体搬迁。具体要求是:

1.切实加强高职校基础能力建设,在广大教职员工中进行“为高职校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的大讨论,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强有力措施,改善师资结构,在研究生、副教授、双师型师资比例、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产学研、校企合作等方面要有较快较好的进展。

2.适度扩大办学规模,招生逐步向苏北地区及全省范围扩展,五年制高职招生规模每年增加150人左右,逐步扩大至每年招生1000人左右。目前,学校已开设五年制专业7个,到2010年将达到12个。新校区建成后在校生人数由现在的4500人逐步扩大到5500人,每年的社会培训由现在的6000人次扩大到10000人次。

3.稳步推进体制改革,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积极引入社会多元投入机制,通过校内外资源整合,吸纳国外、境外和社会民间资金,

争取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加强校企合作、中外、境外合作,进一步扩展办学功能,提高办学水平。创设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建立校董事会,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

4.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校园数字化、信息化。创造条件,实行全校管理“一卡通”。加快建成较高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完善设施和功能,满足广大师生和各类专业的需求,图书馆藏书量到2010年达35万册,其中印刷图书20万册左右,生均图书达70册左右。

5.继续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加强重点专业、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完善机电类、信息类、财经类实验实训场地,重点围绕示范专业、拟申报示范专业和新开设专业需求更新和添置设备设施。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国家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并争取汽车工程、计算机及应用等基地建设项目。新校区按“理实一体化”的要求建设教学设施。到2010年,教学设备投入1100万元(不含引进项目),生均教学设备值稳定在6000元左右。

6.继续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后要增强竞争机制和监督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师生的满意度。学校继续在后勤设施上加大投入。在新校区建立社会化性质的服务中心。

(四)要加大各专业课程改革力度。课程结构与内容要与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分解相衔接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考试要求接轨。主要专业课程尽可能要以项目型、任务型课程要求进行整合,整合课程的目标明确具体,内容的深度广度适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程之间边界与接口清楚,每年对部分专业课进行相关内容更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参照精品课程要求,有计划培育校本品牌课程。品牌课程建设是一系统工程,涉及师资、课程结构和内容、条件装备和质量水平等,课程开发涉及专业教师、课程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专家三方面人员组成。按照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的要求,重点专业的主干课程优秀率达

到75%,一般专业达到50%以上,所有专业均达到合格标准。建立和健全专业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按照省厅对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要求和学院重点专业建设标准,制订本校专业建设的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同时定期对专业建设的进展和质量进行检查、评估。

(五)要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方面下功夫,重点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任务分解到在校的每一年。第一、二年,以选修课为主;第三年以社团组织为主;第四年以组织社会调研为主;第五年以组织实习和在实践中搞毕业设计为主。

充分认识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率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意识,按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学生就业的推荐工作,严格按培养规格检验学生的就业质量,真正让学校、家庭和社会满意。要树立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每两年评选一次校级就业、创业明星,并大张旗鼓宣传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学生创业基金的作用。逐步把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绩效挂钩。

(六)培养和引进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调整和改善师资结构。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比例逐步调整到3:7;专业“双师型”教师由目前的70%上升到80%;聘请高水平兼职教师(主要指专业实践教师)在三年内分别达10%、15%和20%;研究生师资2007年达8%、2010 年达20%;保证高级职称教师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比例;副教授在三年内要占高级职称人数的60%以上,占专任教师比例2007年达7%,2010年达25%,并抓紧培养教授级后备人才;引进师资时具有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要占30%左右。到2010年,教职员工数达350人,专任教师270人左右。师生比稳定在1:20左右。

2.抓紧构筑学校在职教界的人才高地。加快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加快专业系部主任和分支专业负责人的培养。到2010年,学校有60名以上市级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含双师型)、教学能手、教坛新秀,60名以上市级优秀班主任,120名以上校级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含双师型,不含优秀班主任)。到2010年,高级职称人数达35%,中级职称人数达40%。并培养

出校内外有影响的10名德育专家、10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10名课程研究与开发专家、10名产学研开发专家,还要建立10个校级名师工作室(专业教师占50%)。

3.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新机制和优胜劣汰、动态流动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实和完善校级“人才后备库”,完善科学、规范的师资培训体系,每年投入师资培训人均不低于2000元,三年内稳定在人均3000元。三年内专任教师普遍轮训一次。学校鼓励在职攻读研究生博士生学历学位。加快培养五年内的“新生代”骨干教师,实行专家骨干引领下的个别化培养。创造条件,选送优秀教师赴国外、境外培训,专业教师每年要有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见习和实践性培训,并列入规定进行专项考核。学校其他人员要利用学访时间深入企业行业学习考察。

4.积极发展学校福利事业,为教职工“致富”创造条件,逐步提高福利待遇,教职工的年均总收入要保持一定的增幅;增进身心健康,保持学校的“政通人和,积极进取,协调和谐”的人际环境。

(七)积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

1.要巩固和发展原有的与国外境外的合作与交流。如与香港华夏基金会和刘国钧教育基金会加强联系,争取进一步支持;与韩国顺天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交流领域要拓展到专业建设和培训项目的合作上;与印度NIIT的合作要深入到课程改革的领域等。

2.根据学校建设特别是围绕示范专业、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寻求国际合作交流。重点推出数控技术、汽车工程、信息网络、动漫艺术等专业,并联系与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法国(欧盟动画协会)等国的院校或其他组织的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包括师资、课程、教材、培训项目、职业资格证书等。常年引进外教2名在校任课。

3.积极组织师生到国外学习或研修,并纳入学校培养计划。尤其将专业领军人物分期分批送到国外、境外培训培养。有计划开拓国际劳务就业市场。

(八)坚持经营学校的理念,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经营学校的关键,要注重投入产出效益。要尊重教育规律,又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降低教育成本,盘活学校资产,实现办学效益新的突破。学校自筹收入年均同比增长15%以上,其中社会培训、产教结合、产学研开发等方面的收入年均同比增长20%以上,全年日常开支(同口径比例)同期下降5%。

(九)未来三年主动发展保障措施,主要有:

要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和高职校管理的特点出发,提高教职员工特别是管理干部的认识;要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设计人才培养标准;要以社会实际要求,构建科学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要从质量和效益角度,促进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继续推进管理干部(包括专业负责人)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公开选拔、竞争择优、民主监督的用人机制,全力打造一支靠得住、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在全员聘任制的基础上,推行竞争上岗、低职高聘、流动调整等制度,实行“聘用制、代理制、雇员制”的不同身份管理,进一步完善以“五评”条例、工作量津贴、综合奖考核条例为主体的教职工管理制度。

创造条件实施专业系部管理的“部门负责制”,全校实行“两级聘任”,并根据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情况进行分配制度改革。行政人员要加强“绩效制度”的管理。

要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党派、工会、团委和学生会的作用,坚持民主管理和校务公开,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增强凝聚力。要切实维护师生的权益

未来的三年是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三年。我们正站在新的起点,开始新的征程。我们全校师生员工将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刻苦学习、扎实工作,为建设学校美好的今天和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小学书香校园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小学书香校园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二、工作目标大力开展校园、班级读书活动,优化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引领广大师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用阅读引领成长”,让校园回归到阅读的本真中来,打造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用阅读让“师生的精神亮丽起来”,用洋溢的书香感染师生。重视学校传统,立足人文积淀,凸显文化特色,为学校建设寻求新的发展亮点。 三、阶段目标及措施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2014年9月—2017年8月) 一、活动目标: 以“晨诵、午读、暮省”为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在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环境。 二、活动措施: (一)建设书香校园环境 1.学校大门的电子牌设计读书标语。 2.精心设计墙体文化,让一面墙壁飘满书香,走廊过道,校园或 教室内外xx设立读书内容的标识。 3.为学校绿地向学生征集富有书香的题名、题字或警示语,选取好的挂牌亮相。

4.学校每年力争投入一定资金,更新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增添校阅览室的报刊杂志,满足师生阅读。另外可以争取社会、民间团体、个人的赞助。 5.建立完善的图书借阅制度,合理安排师生阅读时间。 6.各班级进一步完善读书角,采取学生带一些,学校借一些等方式,方便阅读。 7.学校、班级有专人负责,向师生推介优秀书刊,组织师生读书交流,使读书活动健康、深入进行。 8.完善校园网站中与读书有关的内容。 (二)营造“晨诵、午读、晚省”的书香人文环境 1.学年初向全校师生宣布学校建设书香校园活动规划,向全校师生做好活动动员和宣传。班级及师生个人制定学期读书计划。 2.对语文教师进行动员、培训,使其带动和指导校园读书活动。 3.利用学校广播站、电视台为学生推荐、赏析一些经典美文,并作交流、点评。国旗下讲话一改以往教师占主体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进行演讲,或者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等等,营造校园读书氛围。. 4.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提倡亲子共读,让书香延续到家庭。 5.规范班级文化建设,打造“书香班级”,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散 发出文化气息。每个班级建立读书角,读书活动成果展示栏,书香板报,要求在规范的基础上彰显班级特色。 6.建立班级流动图书角。专门配备班级兼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对学生荐书的管理,定期向学校图书室借取图书,并负责班级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工作。 7.在学校各班开展“晨诵、午读、晚省”活动。

学校未来三年发展规划(精)

学校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学校发展,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更关系到每一位教职员工。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值此新的形势下,学校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学校有更好的发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更全面有力的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成为宜宾市一流学校。学校拟出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认真阅读、分析,献言献策,共商巡中发展大计,为本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意见。 珙县巡场中学校 二00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1─ 珙县巡场中学校发展规划(草案 (2007──200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调整和变革,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立足于创建学校特色,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开展,学校特制定三年发燕尾服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办学指针。 一、现状分析 巡场中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为珙县第一初级中学校,简称珙一中;198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高完中,正式更名为珙县巡场中学校。现位于珙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巡场镇,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占地面积14592平方米,校舍面积11838平方米,目前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85名,在编在岗教职工74人,其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了51%,中级以上职称36人,占48.6%。

学校现有班子成员9人,其中副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1人,副校长2人,正校级教研员1人,教导主任1人,政教主任1人,后勤主任1人,办公室主任1人,体卫主任1人。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9岁,老中青结合,具有事业心、责任心和大局意识。 长期以来,学校把以科技艺术教育见长,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力争第一,形成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活,社会声誉良好,受家长欢迎的学校作为发展目标。在“文明、和谐、务实、创新” ─2─ 的校风;“踏踏实实教学,认认真真育人”的教风;“善思、乐学、力行”的学风指引下来科学规范办学,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关爱他人,文明守纪、诚实守信,乐学善思、身心健康的合格生,努力使学生在科技、艺术等领域学有一技之长,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可技续发展打下基础。学校被先后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宜宾市“文明单位”、“卫生先进单位”、“绿色学校”、“校风示范学校”、“青少年科技示范校”、“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全国初中化学能力竞赛、全国英语能力竞赛等,共有25人次获国家级奖励,16人次获省级奖励,50多人次获市级奖励,100多人次获县级奖励。我校学生参加2005年“迎奥运”征文比赛,有1人获国家级一等奖,6人获国家级二等奖,2人获国家级三等奖。三年中,我校教师有30多篇文章、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得相应级别的奖励,有70多篇获县级奖。我校有8名教师先后参加市、县说课、讲课比赛,分获市、县一、二等奖。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学校始终不敢懈怠,不固步自封,继续开拓创新,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色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信息技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积极进行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探究。学校坚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用健全的制度规范人,用创新的方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定稿篇)

禅家岩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6——2019年) 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特制定学校三年(2016——2019年)发展规划。 一、基础分析 (一)发展优势 学校建立以来,特别是经过上一个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3——2015年)的实施,获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并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绩。学校得到政府、家长和社会一致的认可。现已具备以下的发展优势: 1.健全的管理体系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总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工会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在依法办学的过程中,管理体系运行效率高、效果好。管理队伍整体遵守和形成了“各司其职、强化责任、精诚团结、自主发展”的干部工作原则。 2.成长中的教师队伍 把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作为解决学校发展问题的关键,学校从培养教师入手,多次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教师的观念和角色起了很大转变,初步建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建立了“三维目标”教学观,提倡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专业化水平和协作意识有了长足发展。 3.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从“一切为了学生,办好家门口学校”出发,德育工作扎实有序,总结提炼了“规范涵养品质,品质引领行为”的德育工作思路。教学思路坚持“强化合作研究,规范教学行为,注重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措施到位,学校、教师、学生关系融洽,教学业绩稳步提升。 4.形成中的学校文化 学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课程建设初步开展,既关注学生学业水平发展,又鼓励支持学生个性、能力与特长发挥。“宽容大气,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学校精神深入人心。学校开发阅读、科学教育、美育等项目,建立相应的兴趣小组,初步取得教育效益。 (二)主要不足 1.对“质量”内涵的理解还不够理性和深刻,表现在德育和教学均存在一定粗放性,德育与教学,常规与创新,以及各部门之间发展有待协调和平衡。 2.长效管理策略有待进一步形成活力,层面主动发展的程度不平衡。 3.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整体发展不均衡,各评价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合理完善。 4.九年一贯制建设尚处于探索中,按现有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未达到省规范化水平,尤其表现在场地、功能室配置上不足。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站在“由稳步发展向领先发展”的新起点上,还有以上四方面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学校影响力、辐射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深化改革、全面创新十分迫切,全

小学科学三年发展规划

驼山小学科学学科发展规划 瓦房店市驼山小学教导处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充分发挥“研究、指导、培训、服务”四大功能。从瓦房店市小学科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加强学科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需求出发,继续围绕“高效课堂”这一学科建设主线,以落实学科课程标准,建立学科教学规范,推进区域性学科骨干教师群建设为重点,市、县(市、区)联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科研修活动,提高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总体目标 求高:目标高起点,研究高品位,质量高水平 求实:研究课改要务实,指导课改要踏实,服务课改要扎实 求特:备课组有特长,教研组有特点,课堂有特点 三、现状分析 1、师资队伍。目前,我校配有专职科学教师3人,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3人均为大专学历,均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经过几年的培养和调整,我校已初步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专职科学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校科学教师均为普师专业毕业,未经过相关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再加上科学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校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教育科研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2、生源。我校地处农村,属于农村小学。学校开展科技活动有良好的传统,每年瓦房店市都举办科技节活动,深受学生喜爱。但是人们对科学课程的重视不够,所以,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的时间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3、教材使用和课程计划。按市教育局规定,3-6年级均使用科学新教材,每周均为2课时。 4、教学评价。小学科学教育的评价体系在课程实施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科学教师也在努力建构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如填写课堂表现自我评价表、分组实验情况记载及小组自我评价表等,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价值取向依然主导着科学课的评价方式,与新课程的理念有较大的差距。 5、科研水平。全体科学老师积极投入学校开展的教育科研工作,3位老师均参与过课题研究, 从总体情况来看,我校科学教育有良好的实施基础,但现有水平与创建学科特色还有一定距离。主要问题为: 1、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能力不强。 2、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倡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学习的水平还不够高。 3、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作了一定探索,但进展不大,主要还是考试,重视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三、工作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着眼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三年内我们准备主要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办学理念和战略定位 1、办学理念 “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和谐发展” 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战略定位 通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级示范小学,成为全县一流的小学。 二、具体发展目标与举措 以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办学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遵循多元化、现代化、个性化、的办学思路,大力倡导“尊重、赏识、期待”的校园人文精神和“爱生、奉献、探索、创新”教师工作作风,举“以人为本”之旗,走“和谐管理”之路,重构学校的价值体系,为建设“师生留恋、家长信赖、社会向往”学校而努力奋斗。 1、办学条件 (1)改善办公条件,逐年更新教师办公椅、书柜,添置办公室的电脑,让老师有个非常满意的工作环境。 (2)改善教学条件。在未来的三年里,争取所有的教室都按统一标准,完善各类专用设施和仪器。

(3)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建立数字图书馆。 2、学校管理 (1)以人为本,加强团队凝聚力建设。大力倡导和培育“尊重、赏识、期待”的校园人文精神和“爱生、奉献、探索、创新”的教师工作作风,使学校形成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 (2)和谐管理,加强办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开明办学、开门办学,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大力开发校外资源。初步形成制度与人文、继承与创新、共性与特色、民主与集中、稳定与发展相匹配的和谐管理思想,以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3)与时俱进,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通过强化常规管理,提升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程度,通过优化利益分配机制、构筑专业发展机制、完善岗位和职务聘任机制,提升各项工作的效率。 3、师资队伍 (1)领导班子建设。强化领导集体的自身建设,形成一个“政治坚定、团结一致、业务精良、管理有效、务实廉洁、甘愿奉献”的领导班子。 (2)师德师风方面,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抓好师德教育,树立教师的美好形象,即“三爱”——爱学生、爱岗位、爱学校;“三心”——一切为了学生的责任心,献身教育工作的事业心,争做专家型教师的进取心。开展“师德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率和家长的满意率不断提高。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16158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5——2017) 柳树镇中心小学 2015年8月24日

一、学校发展的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分析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优先教育、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要求,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以德育为核心,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省、市、县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社会、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都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柳树镇中心小学位于永登县城郊区的一所农村小学,虽然地处农村,近年来,随着西部改革步伐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较多,家庭比较富裕,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自主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内部背景分析 1.中心小学是位于永登县城郊区的一所农村小学,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以“让学校亮起来,让教师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文明从一言一行开始,和谐从一举一动做起”为办学理念,以“创规范、创特色”为奋斗目标,实施“以严格的管理

教育人、以科学的方法培养人、以健全的制度制约人、以丰富的活动激励人”的育人战略,通过经典诵读、打造书香校园这一特色,对学生进行养成、感恩教育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使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又养成良好的道德、学习、生活等习惯,形成“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优良的学风。 学校重视学校的内涵发展,实施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从培养学生的养成习惯做起,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民族文化,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作为落实《小学德育实施纲要》的载体。不仅让孩子会朗读、会背诵,还让学生践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学校还重点抓了学生的特长的培养,组建了音乐、棋艺、美术等12个兴趣活动小组,使他们的音、体、美等水平不断提高,走到了县级舞台上,受到领导、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2、中心小学建成于1947年3月,学校占地7575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1名,教师21名。学校育人环境优良,办学条件标准,内部配套达三类标准;电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机室有电脑23台,每个办公室配有一台办公电脑;学校图书室藏书4800册,生均20册;音、体、美器材及各种教学仪器配备齐全。教师队伍中有1名县级学科带头人,7 名县级骨干教师和 12 名县级教学能手。

(完整版)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乐清英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0年9月-2013年8月) 乐清市英华学校是一所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制全日制民办寄宿学校,创办于2002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学校董事会的精心运作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设施日臻完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已成为乐清市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大型学校。为了增添学校发展后劲,促使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在广泛征求教职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乐清英华学校2010—2012学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地域环境: 学校地处乐清市柳市镇,东临柳黄公路,北靠乐清中心大道,西濒柳江规划路,柳市镇环城南路从学校南大门通过。每十分钟有一班从柳市车站去黄华、七里港码头的班车从学校东大门通过,距离柳市车站及孙中山先生称之为东方良港的七里港都不到五分钟的车距。与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七里港镇、黄华镇、象阳镇、北白象镇几乎是等距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学校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117亩,建筑面积56100平方米,绿化面积31566平方米,绿地率38.36%,总投资已超过1.5亿元。 学校规划合理,生活区、教学区、活动区安排井然有序,校园东侧为活动区,拥有400米8跑道的塑胶运动场和建筑面积达3902平方米的三层体育馆以及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等;校园中间为教学区,拥有建筑面积达17354平方米的前后两幢教学楼和建筑面积达3602平方米的一幢科技楼;校园西侧为师生生活区,拥有建筑面积共16380平方米A、B、C三幢学生公寓,一幢建筑面积达5050平方米的教师公寓、一幢建筑面积达8184平方米的下三层为食堂、餐厅,上三层为教职员工宿舍的生活大楼,并拥有发电房、洗衣房、水泵房、锅炉房生活配套设施。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配备了三个分别容纳120人、320人、360人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四个计算机教室;八个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四个仪器室;一个面积为280平方米的图书馆,四个师生阅览室;一个面积为115平方米的校园音响中心以及体操房、医疗保健中心、美术书法室、劳技室等等。实验器材已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6年—2019年)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6年—2019年) 秦安县王铺乡卢胡小学宋彦明 秦安县王铺乡卢胡小学创建于1963年6月,位于卢胡村,学校秉承“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坚持质朴务实与开拓进取相融合的精神,通过前几年三年规划的实施,学校在德育、课堂教学、教育评价、校本课程建设等领域取得明显进步。在今年小学毕业会考中获得县委县政府颁发的优胜奖牌一面,学校的老师也获得了县级“先进个人”的称号,并且在秦安县政府网站和天水在线进行了报道。 本规划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第二部分:未来发展的道路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整体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3060平方米,建筑面积390平方米,总投资25万元。现有5个班级,8名学生,教职工4名,专任教师4名。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大专毕业及以上学历3人,占全校教师的75%。 二、学校发展分析 (一)外部条件分析 1.周边环境 由于学校地处农村,所以在交通方面比较落后。道路一边为山,一遍紧邻一条小河。每当下雨,路上泥泞难行。 2.生源状况总体较差 最近几年,由于家庭条件的提高,本生源地的学生大多转到城市或者县城,有一小部分因为哥哥姐姐上初中,而一同转入到乡中心小学。因此,生源逐年下降。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学校管理

学校规章制度健全,落实到位,规范、有序、民主的管理方式体现依法治校的教育思想,在德育管理、师资队伍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管理、课程管理等方面建立体现以人为本、追寻校本、讲究成本和精细管理的管理制度。 2、师资 因地域的限制,学校在师资方面略显薄弱。 2.学生综合素质良好 学校学风良好,绝大部分同学都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业成绩显著提高。 三、学校发展面临问题 学校发展的关键三年,办学面临着一系列质的问题: 1、办学规模的问题:由于学校地处农村,生源的补充越来越困难。 2、教师队伍的问题:学校地处农村,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学骨干调往其他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使得学校的发展成了恶性循环:师资力量不够,学生不来,学生太少,老师进不来。 3、学校文化积淀不够: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虽积极投入学校文化建设,搭建各类平台以深入挖掘办学理念价值文化、活动文化等,突出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但尚未形成学校文化特色。 第二部分未来发展的道路 优质的教育应该是促进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生发展的教育。在实际操作层面将这一目标分解为三个部分,立足实现为每一个孩子和孩子的差异发展、为每一位教师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每一门学科和学科的特色发展,如果将来做的更好一点,那么学校将有长足的发展。 一、思考 通过此次在兰州城市学院的培训,通过影子学校的观摩,通过学员之间的交流,我认为应该在这些方面进行: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为学生终身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继承优良传统,在管理机制、教育策略等方面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系统,以学校管理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和教育教学现代化促进形成适合卢胡小学特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 二、办学理念 学校将围绕对于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实践,不断完善基于城乡差异的办学思想,在新三年中着力凸现以下办学理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09年8月——2012年7月) 第一部分:学校办学现状分析 (一)基本状况: 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是一所规模型的农村初中。学校始创于1913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1996年9月,塘桥镇对初、高中进行分设,塘桥初级中学成为一所纯初中学校。 学校占地 26980 平方米,绿化面积9570 平方米,建筑面积13410 平方米。学校建有三座教学楼、一座省标理化生实验大楼、一座信息大楼,一座行政办公楼,拥有250米塑环形胶跑道、三块篮球场、一只300多座位的阶梯教室、一座450平方米的图书馆,建有电子阅览室,开设了电脑、音乐、美术、舞蹈等专用教室,学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套,所有教室均配备三机一幕,建有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视系统。 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在读学生892人,在编教师82人,教师达到本科学历的73人,占总数的89%,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 43 人,中高级职称占64 %。有张家港市级骨干教师7人,在读研究生5人。 学校于1999年创建成为江苏省首批示范初中以来,坚持走以质立校、内涵发展之路,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 2000年以来,学校在张家市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中五次获一等奖,两次获二等奖,于2004年创建成为江苏省绿色学校,被命名为中央教育研究所教育研究部家庭教育研究基地,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师陶杯”教科论文竞赛组织奖、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江苏省“五四杯”青年教师教科论文竞赛组织奖、苏州市信息化建设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连续被评为张家港市文明单位。 (二)发展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发展速度较快。我校位于塘桥镇镇区——塘桥镇华纺路372号。塘桥镇是闻名全国的经济强镇,多年来在“科教兴镇”理念的推动下,塘桥镇荣获了全国文明镇、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十多项国家级的荣誉。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全镇教育正处于兴旺发展期。多年以来,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办人民满教育,成效显着,获得了苏州市级以上20多项荣誉。 2.学校过硬的教育质量产生广泛影响,牢固确立了张家港市农村初中的领先地位。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了一支比较优秀的师资队伍。学校为青年教师量身定衣制定培养目标,推动个性化发展,以构建健康心态系列活

实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实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李家塔九年制学校位于镇西500米处,服务李镇77个村,18100多人口,学校占地面积9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83平方米。现有10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86人,教职工27人,专业教师27人,其中大学本科11人,大专16人,岗位合格率达100%。 学校拥有11室一部(生化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综合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电教室、会议室、卫生室、档案室和团队部)以及相配套的教学设备,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我校依山傍水,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按“两

基”攻坚计划,学校新建围墙,硬化了校园和操场,维修了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陆续栽种和种苗木,100多株。本学期又硬化了两个石坡路,安装了锅炉,给学生供上热。校容校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学校以质量立校为目标,以“管理为基础、改革为出路”发展为目的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互帮互助,与时俱进,团结拼搏、力争上游的良好的校风,“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精研细究、善于探索的教风,”刻苦钻研,不耻下问。严谨务实,力求上进的学风,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深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05年新课改以来,在上级政府、教育局正确领导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学校开始培养研究性教师,四年来,初见成效。教师写论文120多份,获县级以上奖励有40人次(其中,省级奖:6人次,市级奖:8人次;县级奖26

人次);多媒体课件20件,报县上两人,其中一人获奖;教学反思,教学叙事,教学设计,教案20来件。今年开始向教科研课题进军,向研究性学校转变。升学率年年看好,06年贺耀被榆中录取。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创办一所县级模范学校。学校的管理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营造一种和谐科学的绿色教育生态环境。 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平等、尊重、服务、奉献,精心谋划学校发展,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教师群体:可敬、可信、可亲、可学,学生群体:健康、懂事、聪明、可爱,受到高一级学校的欢迎。学校处于不断向上的发展趋势。 如今,我校窗明几净;绿树成荫,教学仪器齐备,师资力量雄厚,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将继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为首、智育为主、育人为本,全面开创现代化特色办学之路,力争成为县级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 规划,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WTT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 随着教育改革大形势的深化,学校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工作要求,工作节奏将越来越高,越来越快。而学校师资问题将是影响,阻碍学校进一步发展,提升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个人自身的发展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的时候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进行自我剖析,制定今后三年的个人发展规划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大事。鉴于自身情况,特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自我分析 本人进入此校已有六年多的时间,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我收获很多。学校的大力发展与改革,给了我们年轻教师很多机会与发展空间,使我积累了一些个人教学经验。 我能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踏实,但是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特征的认识和研究。乐于从事教学科研,但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缺乏耐力。 二,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年 1,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2,教学常规与教学科研一起发展,往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3,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一学年开设1-2堂研究课。 4,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本科函授的进修,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第二年 1,巧练课堂教学基本功,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地向前发展。 2,申报科研型教师,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 3,继续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 4,争取今年本科毕业,取得本科文凭。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第三年 1,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形成乐学,善学的局面。 2,继续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知识结构。 3,加大课堂改革力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适合新时期的?教学模式。 4,认真研究,实践教研组工作的经验和规律,在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具体指导下,力争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的数学教研组的发展之路。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报告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7学年——2019学年)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校内涵发展,推进学校品牌建设,牢牢把握今后三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根据《桐乡市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要求和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2017—2019学年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情况 东方学校是2005年经桐乡市教育局批准的一所新居民子女学校。学校地处桐乡市区内,交通方便,环境优美。 学校目前在校生2000多人,41个教学班。教职工116人,专任教师101人,大专及以上学历98人。学校以育人为宗旨,“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欢乐的童年!”,“人品教育”是我校努力打造的品牌。 第二部分:学校发展现状 1.学生素质明显提升。 学校注重“轻负担高质量”,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 每一年的“庆六一”、运动会、母亲节、科技节学生踊跃参加,硕果累累。 2.品牌建设初显成效。 学校注重特色创新和品牌建设,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3.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不断充实我校教师队伍,教师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化;学科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4. 深化了校园文化建设需。 近年来,学校基于传承与创新,形成了以“养正”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文化建设的整体框架相对成熟,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发展不断增强。 第三部分: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养浩然之气,正做人之本”办学思路,面对机遇和挑战,通过“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思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味”,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科学管理,用心育人,结合学校办学愿景和实际,使学校发展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创建让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新居民学校。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北山小学地处李沧区政府所在地。学生来源于夏庄路以西、中心广场以北、京口路以东、大村河以南及部分东西大村庄居民的孩子,这些孩子家庭情况不一,受教育程度不同。十几年来,北山小学以其较为出色的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学校现占地亩,建筑面积2990平方米,共21个班,11个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及各种配套室13个,在职教师53人,在校生94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43人,专科10人,高级教师25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教学能手3人,市优秀专业人才4人,区级教学能手6人。 青岛北山小学是一所文化积淀深,名师、英才济济的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青岛市精神文明单位”、“青岛市红旗大队”、“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优秀数学教研组”、“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电化教学示范学校”、“青岛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青岛市依法执教示范学校”、“青岛市课外文化活动示范学校”、“青岛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全国助残先进单位”。

拥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肯于钻研、锐意进取、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全校53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大专学历以上100 %。学校领导班子老中青三结合、观念超前、锐意进取、敢于争先。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素质精良、业务精湛。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在一批省、市级教学能手、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坚持“求真、求实、求新、求进”,逐步形成了“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本,生以成才为本”的办学特色。我校以教育科研为龙头,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承担着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形成了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造就了一支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科研的创新体系,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到家长及社会的好评。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具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为先导、以改革求发展”,用创造的教育培养创造的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帮助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满怀信心的走向明天,把学校办成了培养学生聪明才智的学园、发展兴趣爱好的乐园、陶冶情操的花园。

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瓦岗小学学校三年(2016-2018)发展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新的变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立足于创建学校品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快学校自主发展步伐,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健康地发展。特制定学校近中期发展规划。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我校位于镇政府北2公里、瓦岗村西100米处,占地面积5530平方米,是一所农村小学,为二层教学楼。学校6个教学班。学生近几年稳定在200左右,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校现有教职工13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一级教师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历提高率80%。 (二)发展优势 学校经过长期艰苦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无论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有了长足进展,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在新课改背景下,“团结、合作、和谐、发展”已在学校教职工中形成共识,“学校在和谐中发展,教师在协作中进步,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2、积极开展学校制度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3、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常规化管理逐步走向过程化、具体化,校本研究走向正规化,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以德治校取得明显变化,人性化管理唤起学校谋求发展的迫切需求。这是师资流动与政策变化都难以削弱的优势; 4、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已经形成。几年来,认真实践为学生众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着力打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广大教师积极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形成了我校教师独特的教风,从而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和质量。在近几年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三)面临问题 通过对以往工作的总结,确认了学校发展中蕴藏的潜在优势,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无视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与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人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

规划,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左的比较全而长远的发展讣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 随着教冇改革大形势的深化,学校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工作要求,工作肖奏将越来越高,越来越快。而学校师资问题将是影响,阻碍学校进一步发展,提升的关键所在,因此, 教师个人自身的发展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的时候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进行自我剖析,制泄今后三年的个人发展规划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大事。鉴于自身情况,特制能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自我分析 本人进入此校已有六年多的时间,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我收获很多。学校的大力发展与改革,给了我们年轻教师很多机会与发展空间,使我积累了一些个人教学经验。 我能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踏实,但是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英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特征的认识和研究。乐于从事教学科研,但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而, 缺乏耐力。 二,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年 1, 认真学习新的教冇理念,提髙自身素质。 2, 教学常规与教学科研一起发展,往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3, 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一学年开设1-2堂研究课。 4,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本科函授的进修,积极参加继续教冇培训。 第二年 1, 巧练课堂教学基本功,确保教冇教学质量稳步地向前发展。 2, 申报科研型教师,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 3, 继续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17年—2020年)

新天三小三年发展规划(2017年—2020年)新天三小于2006年8月由村办新庄小学与原厂矿小学肉联厂子校合并而成。建校伊始,学校秉承“诚信知报勇毅”的校训,以“世界因我多美好”为办学理念,坚持“师生和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前三年规划的实施,学校在德育、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评价、校本课程建设等领域,积极进行探索实践,让我校的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个性自由发展,潜能充分发展,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营造了学校整体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建校十一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XX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荣获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要荣誉称号)注:这是基础,前面的工作经验和特色不能是0 目前,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学校从硬件设施、师资水平、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待改善。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基础教育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问题都需要进行创新改革。 进入了新三年的发展规划,学校准备通过三年的全力以赴,把新天三小建成区级、市级优质品牌学校。为此,学校特制定《新天三小三年发展规划(2017年9月—2020年8月)》。 本规划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第二部分:学校办学理念阐述 第三部分:学校发展目标 第四部分:目标任务和阶段实施方案

第五部分: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1.办学优势 (1)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一是领导班子队伍敬业勤奋,和谐奋进,各成员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协调能力,工作效率高,战斗力、核心力、凝聚力强。二是有一支踏实勤奋,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一级教师33人,二级教师14人。本科学历23人,大专学历23人,中专学历1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区级骨干教师1人;市创新型人才1人,市教坛新秀3人,区级创新型人才2人。 (2)学校管理日趋规范。2015年起对学校已有的管理章程进行梳理,通过召开教职工大会,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发挥制度的刚性管理和柔性的人文管理,落实管理精细化要求,突出抓好制度建设和教学过程性常规管理工作,力求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把规章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用规章制度规范每一位教职工的行为,效果良好。 (3)德育工作管理常态化。我校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突出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通过升旗、黑板报、主题队会、道德讲堂、实践基地、敬老院、社区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学校教育系列化和社会教育经常化,致力于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型的和谐德育体系。 (4)课程改革初见成效。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尝试差异性课时的落实,落实提质减负的目标。 (5)教科研工作扎实推进。自2007年以来,我校先后完成多个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并顺利结题,教师教科研能力较强。目前正在进行的有三个区级课题。对于课题研究,广大教师参与率高,主动性强。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三管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7年9月—2020年8月) 为切实加快我校的发展,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适合我校发展需要的规划,以指导学校工作。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为宗旨。 2、总体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举“以人为本”之旗,走“和谐发展”之路,将学校建设成队伍精良、管理优化、特色明显、设施先进、校园优美的镇内好学校。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学校,为形成品牌校奠定全面基础。为此,我校积极开拓创新,团结互助,勤奋进取,为圆满完成三年规划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3、具体目标: 一、完善学校建设及教育设施配备和校园绿化。 学校建设及教学教育必备器材配备达标是重点,校园建设和环境绿化是我们今后三年的投入立足点。 具体规划如下: 1、抓紧完善学校的建设,学校的各功能室都将为学生创造更舒适、更现代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享受学习的无尽乐趣。(1年时间) 2、努力进行校园的绿化美化活动。打造花园式校园。(2年时间) 二、追求现代管理 以人为本,追求管理的现代化。学校干部要淡化干部的行政长官意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育科研的业务能力。教师要树立“一切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新理念。学校管理不是某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群体的共同意识。因

此,要开发全体教师的主体性,充分调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内在积极性,创建规范、高效、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促使三管学校能够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具体规划如下: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领导集体的自身建设,形成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和谐、业务精良、管理科学、务实廉洁、乐于奉献”的领导班子。实施人性化亲情管理,一切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于为教师创造舒心的工作环境、愉快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2、优化学校物质文化。争取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变办学现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精心布置校园的静态环境,建设动态的“温馨教室”,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彰显快乐特色。 3、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挖掘学校办学潜力。在此基础上,打造“我们一起快乐学习,我们共同主动发展”的特色校风,以形成和谐快乐、健康向上的学校精神文化,提高学校“文化”的影响力。 4、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的管理运行机制和一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事尽其理的工作环境,以及优胜劣汰、优质优酬的工作氛围。 5、树立学校文化品牌意识,在继承和发扬学校历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学校物质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丰富学校精神校精神文化,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和谐的学校文化。同时,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力争示范学校达标。 三、深化教育科研 以“如何构建有效课堂”的课题为主,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力求通过学校课题组的实验工作,辐射全校教学教研教改工作,通过学习、实验、培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影响到教师教学行为上的转变,进而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学校将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策略。通过对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发展

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14510

南直小学学校三年(2017-2019)发展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新的变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立足于创建学校品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快学校自主发展步伐,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健康地发展。特制定学校近中期发展规划。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我校位于夏庄镇郭南直村东、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是一所农村小学,为新建四层教学楼。学校14个教学班。学生近几年稳定在500左右,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校现有教职工31人其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学一级教师1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二)发展优势 学校经过长期艰苦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无论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有了长足进展,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在新课改背景下,“团结、合作、和谐、发展”已在学校教职工中形成共识,“学校在和谐中发展,教师在协作中进步,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2、积极开展学校制度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3、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常规化管理逐步走向过程化、具体化,校本研究走向正规化,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以德治校取得明显变化,人性化管理唤起学校谋求发展的迫切需求。这是师资流动与政策变化都难以削弱的优势; 4、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已经形成。几年来,认真实践为学生众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着力打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广大教师积极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形成了我校教师独特的教风,从而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和质量。在近几年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三)面临问题 通过对以往工作的总结,确认了学校发展中蕴藏的潜在优势,但是我们不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