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滋水清肝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滋水清肝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滋水清肝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滋水清肝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滋水清肝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关键词】滋水清肝饮;肝肾阴虚;原发性高血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疾病谱的变化,高血压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因并发症而致残或死亡。在我国该病仍存在“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1]。因此,防治高血压病,成为当今医学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提出高血压病个体化治疗的新观点,中医辨证分型个体化治疗是其中最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方案。2007年4月-2008年2月,笔者采用滋水清肝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属于肝肾阴虚证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或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采用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滋水清肝饮组(观察组)和卡托普利组(对照组),即取住院(或门诊)日期和住院(或门诊)号最后两位数相加,再取其和的2位查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3.37±5.62)岁;病程(5.83±2.55)年;高血压分级:1

级15例,2级15例;合并冠心病6例,高脂血症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0.97

±6.50)岁;病程(6.73±3.69)年;高血压分级:1级11例,2级19例;合并冠心病7例,高脂血症6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本)[1]。高血压是指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 =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高血压病诊断应至少2次在非同日静息状况下测得血压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方可确诊。中医肝肾阴虚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2]、《中医心病治法大全》[3]、《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4]拟定。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口服滋水清肝饮(由熟地黄15 g,山茱萸、山

药、白芍各12 g,泽泻、茯苓、牡丹皮、柴胡、栀子、酸枣仁、当归各9 g组成)。中药材购于湖南省药材总公司,按比例配药,放置专用药袋中加冷水浸泡30 min,水量(mL)=剂数

×400+400,采用北京东华原煎药机(System Model YEF-20)煎药,时间为120 min,温度设置为120 ℃。煎药完毕采用真空包装,每包125 mL,冷藏,早、晚各服1包。

1.3.2 对照组

口服卡托普利片(由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 mg/片),3次/d。首剂从第1日早上12.5 mg、中午服用12.5 mg、晚上服用25 mg开始,之后每次服用25 mg。

1.3.3 疗程

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观察期间停服与本病有关的其他药物。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血压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15、22、29日每日3次定时测血压,观察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趋势。②证候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相关症状的变化。采用半定量计分法,主症(眩晕、头痛、耳鸣、五心烦热)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次症(失眠、心悸、健忘、腰膝酸软)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其中舌、脉

仅做参考,不参与计分。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疗效标准评定。

1.5.1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 mm Hg且下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下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 Hg。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 mm Hg,但已降至正常;或舒张压治疗前下降10~19 mm 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 Hg。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反而恶化者。

1.5.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疗后综合积分下降≥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治疗后综合积分下降≥30%且<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综合积分下降<30%。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见表1~表3)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表2 2组患者血压疗效比较(略)表3 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与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心。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若先天不足或年老致肾精亏虚,不能上充于脑,而致眩晕;或肾精不足,肝肾阴虚,阴虚阳亢导致眩晕、头痛。肝为刚脏,体阴用阳,主升主动,非柔韧不和,必赖阴血之滋养方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在生理情况下肝之体阴常不足,而其用阳常易亢,肝气肝阳常有余是其病理特点。肝肾亏虚为病之本,阳亢痰瘀为病之标。当人步入中老年,脏腑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尤其是肾精不足,肝失柔顺,脾失健运,心失所主可致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痰瘀内生,风火相煽,气机升降失常而发为本病。

滋水清肝饮出自清·高鼓峰《医宗己任编》,由熟地黄15 g,山茱

萸、淮山药、白芍各12 g,泽泻、茯苓、牡丹皮、柴胡、栀子、酸枣仁、当归各9 g组成,从组方上看,由六味地黄丸合丹栀逍遥散加减而成,全方重在调补肝肾,兼顾心脾,具有滋阴养血、疏肝清热、安神定眩的作用,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方中熟地黄滋肾填精为君药,辅以山茱萸养肝肾而涩精,山药补益脾阴而固精,三药合用,以补肝肾之阴;茯苓利水健脾,助山药之益脾,可收补后天益先天之功;柴胡、栀子疏肝,助三焦水道之通利;泽泻清泻肾火,并防熟地黄之滋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茱萸有利尿降压作用;茯苓有缓慢而持久的利尿降压作用,能促进钠、钾、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泽泻不仅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而且具有减缓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降血糖及抗菌等作用;当归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本观察结果显示,滋水清肝饮观察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改变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与卡托普利降压疗效相当,且明显改善肝肾阴虚证患者的中医证候,体现了中医药辨证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

-中医辨证高血压

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一方面是伤于内,由于房劳伤肾、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一方面是伤于外,由于滥用抗生素、激素等导致寒凉药伤了阳气,邪气因此而内入,潜伏于三阴。因此,治疗高血压既要扶助阳气以治本,还要祛逐内伏的邪气以治标,简单地说,要扶正祛邪。 高血压的发病都与房事过度和生气郁闷有关。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在欲望和性情方面有所克制,认真遵守传统养生方法,才是根除疾病的法宝。在高血压初期,通过节制房事就可以将高血压治愈。那些只想靠医生治疗,自己不知持养的做法是非常幼稚的!服药期间绝对禁止房事,而且,将保养身体放在第一位。家庭琐事和工作必须放在第二位。治愈后也要节制房事两年。 高血压是可以完全治好的,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条件,而决不是现在西医的治疗方法。用西医的观念与药物,目前尚无根治高血压的特效办法,现有药物只起抑制作用,那么你就得一辈子吃他的药。 西医发明的降压药物,是抑制浮阳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用就效,但一不用血压就上升。其实,这与抗生素治疗发烧是一样的,因为它根本没有从阳气上考虑,结果是仅仅是治标之法。急用还可以,真要治病则是万难了。那些想发明一种快速治愈或根除高血压药物的想法是不可能的。 中医认为肝左主升,因此多把高血压辨证为肝阳上亢,但按照镇肝潜阳来治效果也并不理想。其实,高血压不但但是一个左升的问题,还包括肺与大肠的右降的问题。因此治疗高血压要左右同时治疗。既要舒肝理气平肝,还要通利阳明。 高血压患者吃西药久了,大多已经损伤了真阳,肯定会有房事不举的表现。一方面是病的根本就是阳气不足,另一方面,大量的西医伤阳,加重了阳气的亏虚,导致越是吃药,病越重,越要加量吃药的恶性循环。从此病人进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补足真阳,使患者恢复性欲(这是补足阳气的证明),但必须禁止房事才能治愈。 六味地黄丸当前成了高血压病人的安慰剂,受电视广告影响,好象人人都是肾亏,人人都要吃六味地黄丸。岂不见有几个高血压病人吃这个药吃好了,还不是一直在吃,吃到最后还在吃。其实,这个药根本不补肾阳,反而偏补肾阴。没有阳气来气化阴精,光补阴只会越补阳气越虚。真要吃六味地黄丸,不如吃桂附地黄丸,还稍有效一些。因为方中有肉桂与附子扶阳,比单纯滋阴有效。 中医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既要治标以降血压,又要治本以扶正,两个方面都要重视。如果血压较高,就需要先把血压降下来,以免形成中风。针灸方法非常有效,针下血压即降,是真正的治病而没有副作用的方法,远比西医药物降压高明。因为针灸是调动了身体的积极能动性去自我调整血压,也就是说,身体通过经络脏腑的功能调整,自动就可以把血压降下来,不需要外来力量帮助。一般取四关、鼻尖的素廖、曲池、足三里、风池等穴即可。但如果要巩固效果,需要一段时间的扶阳治疗。 对于偏于阴虚阳亢的高血压,需要扶阴与降阳同时进行。六味地黄丸可以扶阴,但需要引阳下潜才是治本之法。有人用桂附地黄丸,或者地黄饮子。其实,这样的高血压最好用引火汤,滋阴潜阳,降压效果明显。阴虚型的高血压治愈时间较长,有时长达一年至数年。对于偏于真阳虚于下,浮阳越于上的高血压,则需要从真阳上入手,以服用补脾肾之阳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可以用四逆汤、附子理中丸等,要点在于以恢复元气和脏腑功能为主,不要以恢复血压值为主。事实上,当前的高血压以肾阳不足为多见,就是虚寒证为多。此型的高血压治愈时间数月即可。对于阳虚型高血压,灸关元穴和中脘穴有奇效。重灸法可以使高血压降低,使低血压升高。因此,也可以用来治疗低血压。 高血压中后期,强调扶正袪邪。在服温补中药以扶助阳气的基础上,把潜伏的寒邪从三阴逼出三阳。一般用麻附细法,但需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浅析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浅析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分型治疗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通过中医分型治疗法实施治疗,对比两种治疗途径所取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择中医分型法进行治疗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中医分型治疗;厄贝沙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满意率 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很多,一般是在遗传因素以及内分泌因素、个人生存环境、个人精神状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诱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很容易出现头痛眩晕以及疲劳乏力等临床症状,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研究。为了研究中医分型治疗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按照治疗途径的不同将其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通过中医分型治疗法实施治疗,对比两种治疗途径所取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4.3±2.5)岁。研究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65.5±3.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关临床检查,均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临床诊断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符。两组患者均存在头痛、心悸等临床表现,均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两组患者的性别分类、年龄平均值以及临床症状等基础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西医治疗途径开展治疗,针对患者临床并发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厄贝沙坦胶囊(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0),1粒/次,10mg/次,缓解患者高血压临床症状及相关临床指标。 研究组接受中医分型治疗,综合分析患者个人状况,科学给予中医分型治疗。存在肝肾阴虚问题的患者,其一般会存在耳鸣晕眩以及目涩口干等症状,常常感到四肢酸软,面对这种情况,应选择三地汤,另取龟板20g,当归、女贞子各25g,

最新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发病早期多见实证,病久往往转为虚证。 (一)辩证分型 辨证要点:.肝火上炎证多见于本病1级,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3级,而阴虚阳亢证各期均可见到,以2级为多。区别阴虚与阳亢主次,予滋阴、潜阳,阴虚及阳者兼以助阳;分清风、火、痰、瘀之兼夹,予熄风、降火、化痰、祛瘀;审察脏腑肝、肾、心之病机,予柔肝、滋肾、养心;了解气血虚实顺逆,予理气降气,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1.肝火上炎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畏热,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治法:清泻肝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5 黄芩15 栀子15 柴胡10 甘草5 生地黄20 当归12 车前子15 木通5 泽泻30 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泻肝火,柴胡、甘草疏肝清热调中,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全方清肝泻火利湿,清中有养,泻中有补。若肝火扰动心神,失眠、烦躁者,加磁石,龙齿,珍珠母,琥珀,清肝热且安神。肝火化风,肝风内动,肢体麻木,震颤,欲发中风者,加全蝎,蜈蚣,地龙,僵蚕,平肝熄风,清热止痉。 2.肝肾阴虚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烦躁易怒,五心烦热,盗汗,潮热,

口干喜凉饮,腰酸腿软,便干尿赤,舌红无苔,脉细无力。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汤加龟板、夏枯草、珍珠母、白芍。 枸杞15 菊花15 熟地黄24 山萸肉12 山药12 泽泻30 丹皮10 茯苓15 龟板30 夏枯草15 珍珠母30 白芍15 方用熟地,山萸肉,山药滋阴补肾,茯苓,泽泻渗湿,丹皮清虚热, 枸杞,菊花,夏枯草清利头目,白芍敛阴,珍珠母、龟板滋阴潜阳。 3.肝风内动型 主证: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手颤足晃,步履沉重,甚则口眼歪 斜,舌强言骞,半身偏枯或牙关紧闭,鼻鼾昏睡,人事不醒,舌红苔 白或黄,脉弦或沉细。 治法:平肝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化栽。 天麻10 钩藤15 石决明30 栀子15 黄芩15 牛膝20 桑寄生15 羚羊角粉3 丹皮12 茯苓15 天麻祛风潜阳,止头痛,眩晕,钩藤、羚羊角清热熄风降火,三药并 用平肝潜阳。石决明清肝镇肝潜阳。黄芩,栀子清肝泻火。牛膝,桑 寄生补益肝肾。茯苓安神。丹皮清血中之伏火。 4.肝气郁结型 主证: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胸闷憋气,胸胁胀痛,喜叹息,吸 气,舌红苔微黄,脉弦涩。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素馨花、珍珠母。 丹皮15 栀子15 柴胡10 白芍15 当归12 茯苓15 白术12 甘草5 素馨花10 珍珠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治疗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方法得当,是很容易降下来的。 人到中年,不得不考虑的一件事就是怎么才能把自己的血压降下来,使自己不必生活在担忧的苦海里。 下面我介绍两种方法:一种是中药食疗;一种是外敷疗法。这两种方法都是针对原发性的。 一、中药食疗:最绿色的降压好方法。 1、生芹菜一公斤,蜂蜜适量。将生芹菜去根洗净,捣烂,榨取汁液,,在汁液中加入等量的蜂蜜,调均匀即成,每次服用40ml,每日三次。我就坚持用了这种方法二十天,原先自己低压130、170,使用后恢复到80、120。这种方法不但可以降血压,对脑血栓病人也很有好处。 可平肝清热、祛风利湿。对降低血清胆固醇有很好的疗效。 2、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木耳用湿水泡发,摘降蒂柄、除去杂质,与冰糖及适量清水同置碗内,上笼蒸红一小时,至木耳熟烂,食木耳饮汤,每日两次。 3、海带30克,草决明15克。将海带洗净去盐,浸泡两小时,连汤放入砂锅,再加草决明煎一小时以上,饮汤,海带可吃。血压不太高者,一日一剂;病重者,一日两剂。 4、鹅蛋一个,花椒两粒。在鹅蛋双端各打一小孔,将花椒装入,用面糊密封蒸熟。每日吃一枚,连吃七天。清热解毒、用治高血压。 5、鲜西红柿治高血压:鲜西红柿两个,洗净蘸白糖每日早空腹吃。可清热降压、止血。 6、醋浸花生米治高血压:生花生米一斤,醋适量。将生花生米(带衣者)装入碗内,用好醋泡,浸泡七天,每日早晚各吃10粒,血压下降后可隔数日服用一次。清热、活血。用治高血压,对保护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作用。 7、鲜山楂治高血压:山楂10枚,白糖30克,将山楂捣碎加糖煎煮极烂。吃山楂饮汤,每日一次。具有活血降压、扩张血管及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长期饮服对高血压有明显疗效。 8、鲜向日葵叶汤降血压:鲜向日葵叶120克,洗净煎汤,每日三次分服。治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指导

对于高血压患者,心电图检查重点在于有无显示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厚劳损图形。心脏超声检查重点在于有无室壁肥厚、心脏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下降。对于高血压患者,肾脏检查和肾功能检查重点在于目前有无肾功能不全,化验肌酐和尿素是否升高,是否做过肾脏及肾上腺、肾动脉超声,有无肾动脉狭窄。有无蛋白尿。化验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等。如果患者有心室肥厚、心脏扩大、心衰,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还可以联合应用利尿剂。如果患者有双侧肾动脉狭窄,则尽量选择钙拮抗剂。如果患者心率或脉搏偏快,钙拮抗剂中尽量避免选用硝苯地平(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并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并建议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一天1次,避免血压波动。轻度高血压,开始可给予单药较小剂量,每天服药前和服药后测定血压,使血压逐渐下降至140/90mmHg以下。4~8周后如仍未达标,可再加另一种降压药联合应用。2级以上高血压,一般需要2种或2种以上药物的合理配方。医师询问高血压患者有无夜间不能平卧或夜间憋醒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根据这个现象判断是否存在心力衰竭。如果高血压患者早晨血压偏高,应选择作用时间较长的长效降压药,对高龄老年患者应选择降压平稳的药物。如收缩压控制不理想,尤其早晨血压高难以控制,建议应用钙拮抗剂中的氨氯地平等长效降压药。此外,如患者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率偏快,可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或比索洛尔。在降压时兼顾冠心病的治疗,尽量选择一药多效的方案。卡托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咳嗽、表现为咽痒、干咳。可将其更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或者其他。尽量使用可以每天服1次就能维持24小时疗效的药物。测量血压时,被测量者上臂及血压计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位。测量血压之前1小时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进食、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饮酒等,精神放松,排空膀胱,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1~2分钟。在未用降压药的情况下,不在同一天的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 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及眼底出血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微量/少量蛋白尿。高血压晚期靶器官损害: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冠心病,脑卒中偏瘫(脑出血及脑梗死),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受损,尿毒症。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有临床疾病进行危险分层,可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低危:1级高血压,且无其他危险因素。中危:2级高血压;或者1级高血压并伴有1~2个危险因素。高危:3级高血压;或者高血压1级或2级,伴3个或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者高血压伴有靶器官损害;或者高血压伴有临床相关疾病。高血压的易患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高血压家族史。找不到其他能引起高血压的疾病和直接原因,即排除了继发原因造成的血压升高,则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于其他疾病,或某种原因或药物引起的高血压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继发原因有肾脏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主动脉疾病及药物性高血压等。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急剧升高,病情急剧恶化,伴重要靶器官进展性损伤,而且需要急诊快速处理和降压的一系列临床紧急情况。包括收缩压>220mmHg和/或舒张压>130mmHg;高血压伴有急性脑卒中;高血压脑病;高血压伴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伴急性左心室衰竭和肺水肿;高血压伴不稳定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情况。对于初诊高血压患者应该询问以往血压情况、是否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既往病史、个人生活、烟酒情况、家族史、还要进行体检,做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眼底检查、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还要针对心脏、脑、眼、肾脏、周围血管进行检查。晨峰血压指上午6~10点血压异常升高。此时间易发心脑血管病事件。大约一半左右的心脑血管病发生在该期内。初次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宣传栏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宣传栏 治疗高血压,中药和西药各有特点:西药降压作用快而明显,但伴随的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症状往往得不到改善;中药降压作用虽然慢一些,但是比较温和,不仅不良反应小,上述伴随症状也处理得好,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是西医的病名,中医里面没有这个名称,但自古对“高血压”的症状有很多的描述,如眩晕、头痛、肝风等。 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第一个是情志失调,尤其两种情绪很有影响:一个是怒,大怒可以伤肝,引起血压升高、头痛;另一个是忧,老年人若是为一些事不开心,会闷出病来。所以,老年人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二个病机是饮食不节。正确的做法是,禁食肥甘厚味。“肥”是指油腻的东西,甘是指甜的东西,特别是老年人要少吃。因为中医认为,肥者令人内热,热郁化火,甘者令人中满,难以消化。正常的物质代谢完全被打乱了,就会造成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另外,少吃盐,少饮酒。 第三个病机是过度的劳或逸,这都会引起血压的改变。中医认为,劳力过多,耗伤元气,经脉有失所养。老年人尤其要避免劳神过度。劳神过度伤阴,阴一虚,肝阳上亢就来了。还有房劳不能过多。安逸过多也不行。中医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越是不动,气血越不流畅,导致脾胃功能异常,痰湿内生。 第四个病机是有家族史,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中医说是先天禀赋不足。 不论是分析病因还是从治疗角度,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和肾、肝、脾三个脏器密切相关。 肾主藏元阴、元阳,高血压患者主肾精不足,对头脑就不能营养了,故而眩晕。同时,“肾开窍于耳”,所以耳鸣、耳聋成为肾虚的一个症状。另一大症状就是腰膝酸软。患者多表现为舌质红,脉细。 肝不足可以表现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也有肝肾阴虚。但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为多见,主要症状为头痛口苦、面红眼赤,舌苔黄,脉弦。 脾主运化,主人体代谢。患者肢体困倦,手脚无力就与脾虚有关,还可伴舌苔腻,脉滑。 中医辨证论治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主要有几个证型。 肝阳上亢型这种证型在高血压里面是比较多的。病人脸红、火气大,是阳证,但其病根为阴虚。主要症状是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肢体麻木,舌质红,苔黄,脉弦。治疗应以平肝潜阳为主。主方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后下)15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牛膝10克、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生地15克、石决明(先煎)30克、夜交藤15克。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潜阳,黄芩清肝火,白芍柔肝,可以把人的脾气改善一些,牛膝、杜仲、石决明、桑寄生、夜交藤都是对高血压有好处的。汤药可加减运用,譬如眼睛干涩,加枸杞子、菊花,杞菊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如果心慌、睡眠不好,可以加点酸枣仁、石菖蒲、远志等宁心安神养血的药。或可用成药天麻钩藤颗粒冲剂。[! empirenews.page ] 肝肾阴虚型此型以虚为主,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眼睛干涩、口咽干燥。因有内热,所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可以用方药:生地15克、女贞子12克、淮山药15克、旱莲草12克、玄参15克、菊花(后下)10克、枸杞子15克、丹皮10克、生牡蛎(先煎)20克、龟板(先煎)20克,加减运用。如果阴虚较重,内热也较重,主要表现为口干明显、大便秘结,喝水较多,加知母、黄柏;阴虚而致心火偏旺、心烦失眠者,加黄连、酸枣仁、夜交藤、石菖蒲、远志等都可以。或可用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痰湿中阻型此型常见于偏胖、血糖偏高、血脂偏高的高血压病人。病人的表现也是头晕,但与前两者不同,是一种头被蒙起来的昏沉沉的感受,还有胸脘痞满,胸口好像有东西塞住,胃口不好,甚至恶心,浑身困倦。舌体比较胖,且有齿印,苔腻,脉弦滑。治疗既要平肝健脾,又要化痰去浊,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半夏1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3克、钩藤(后下)15克,加减运用。半夏化痰祛湿,白术健脾祛湿。若胃口很不好,可以加些砂仁、厚朴、炒麦芽、鸡内金;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 (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 1.肾气亏虚证:腰脊瘦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气亏虚证 治法:平补肾气,调和血脉 推荐方药:补肾和脉方加减 左归丸加减: 生黄芪、黄精、桑寄生、仙灵脾、炒杜仲、女贞子、怀牛膝、泽泻、当归、地龙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2.痰瘀互结证 治法: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生半夏、苍术、白术、天麻、茯苓、陈皮、薏苡仁、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地龙、郁金 中成药:绞股蓝总甙片、血塞通片、养血清脑颗粒等。 3.肝火亢盛证 治法:清肝泻火,疏肝凉肝。 推荐方药:调肝降压方加减。 柴胡、香附、佛手、夏枯草、炒栀子、黄芩、丹皮、菊花、双钩藤后下等 中成药:牛黄降压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 4.阴虚阳亢证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和分类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及其分类 在中医方面,将高血压分为以下三个类型,即: 1、肝阳偏盛型,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目赤,治疗上以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2、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部空虚感、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手足心热、腰膝无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治疗上以滋养肝肾,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3、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严重的眩晕,走路觉轻浮无力,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胸闷,呕吐或突然晕倒,治疗上以温阳育阴,用地黄饮子加减。根据国内文献报告,某些单味中草药也有一定的降压效果。此外,近年国内外对黄芪、人参、刺五加等药物进行研究,这类药物除能增强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外,还能使用调节紊乱的功能趋于正常化,例如,能使低血压病人的血压升高,又能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下降等等。 除方药治疗之外,在中医方面,针刺疗法、磁疗法、气功疗法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且疗效巩固;气功通过主动性锻炼来调整,维系机体的动态平衡,提高了抗高血压能力,从而保持血压稳定。 另外,可通过增强人体正气,避免与消除导致高血压的内外致病因素,例如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其中太极拳气功等均有良好的作用,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避免过度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厚味或过咸伤肾之品,尽可能及戒除烟酒,这些都就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中医对症治疗高血压自测类型选对药

药方,我们一起来瞧瞧中医就是怎样对症治疗高血压的吧。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就是以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分型方式。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就是,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临床上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及阴阳两虚型4个证型与内风、血瘀、痰阻3个兼证。 肝阳上亢型证:见头痛头涨,眩晕耳鸣,面红赤,口苦心烦,舌红,脉弦有力。 治宜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方剂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夜交藤、桑寄生、茯神等。若偏于风盛者,四肢麻木,手足震颤,筋惕肉目肉,宜加龙骨、牡蛎、珍珠母以镇肝熄风;若偏于火盛者,兼目赤、苔黄,可加龙胆草、丹皮以清肝泄热,便秘者可加用当归龙荟丸泻肝通腑。 阴虚阳亢型:除具有一般阳亢症状外,还有心跳,怔忡,失眠,健忘,脉弦细而数,舌苔黄,舌质绛红。 治宜滋肾养肝为主,方剂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知母、黄柏、生龙牡、龟板等。若偏于心阴虚者,可加酸枣仁、桂圆肉、远志、女贞子等以养心安神。 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失眠,耳鸣,舌质干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 治宜以滋肾养肝为主,可选用大补元煎加减、山药、山茱萸、枸杞子、人参、当归、何首乌、杜仲等。 阴阳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四肢不温伴乏力,腰酸,头痛,耳鸣,心悸,舌淡苔白,脉弦细。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主要是伤肾、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所以治疗疾病的同时,患者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一个好心情。 标本兼治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基本原则,治疗方法可分为治标、治本两大类;另外,中医讲究辨证,在标本兼治的原则基础上,根据每个不同患者实际情况,辨证用药。 一、标本兼治法则 (一)治“标”法则 治标法则针对高血压病的表象,缓解高血压病的症状,一般用于高血压病早期的治疗,也可贯通于该病的各个阶段。可以单独应用,但常与治本法则联用。治标法则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平肝潜阳法:平熄肝阳,缓解高血压病交感神经亢奋的症候群,用于肝阳上亢型。常用的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等。 祛痰化湿法:平肝化痰,和胃化湿。适用于痰湿阻络型,尤其是偏于肥胖者,常用方剂有半夏白术天麻汤。 宁心安神法:此法以宁心安神为主,必要时可佐以重镇安神之晶。适用于高血压病早期患者,在其他

症型中出现心悸不宁等兴奋之症时亦可选用。常用方剂有天王补心丹、知柏地黄丸、朱砂安神丸等。 活血化瘀法: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黏滞度,改善血小板功能,类同于高血压病应用钙通道阻滞剂等扩张血管药物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病血瘀症。常用方剂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可加用丹参、泽兰等活血化瘀之品。 (二)治“本”法则 主要是调治阴阳,使之平衡。 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肝肾阴亏而致肝阳上亢型,以阴虚为主的高血压病,多见于高血压病中晚期。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等。 阴阳两补法:主治阴阳两虚,适用于长期高血压病者,多为高血压病晚期,常用方剂为大补元煎、济生肾气丸等。 调摄冲任法:适用于更年期妇女,常用方剂为二仙汤。 二、具体中医辨证治疗与药用方法 风火上扰型: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脉浮弦。 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5克,钩藤20克,

治疗高血压的21种常用中药

治疗高血压的21种常用中药 (1)龙胆泻肝丸:具有清肝火,泻湿热的作用。适用于年龄较轻,病程较短,见头痛、头胀、头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等肝经实热的高血压病。按肝火症状的轻重适量服用。口服每次6~9克,日服2~3次。 (2)当归龙荟丸:具有清肝泻火、通便导滞的作用。适用于体质壮实,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头痛头晕较剧,甚至呕吐抽搐等肝火较盛的高血压病。每次6克,日服2~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3)益安宁丸:具有补气活血,益肝健肾,养心安神,治疗气血,虚弱肝肾不足所致的胸闷气短畏寒肢冷手足麻木对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腰膝酸软也有一定疗效,采用十大名贵中药,是非常好的心血管中成药,口服每日1至2次每次12至18丸。适用长期服用。 (4)清脑降压片:具有滋阴清肝,潜阳降压的综合作用,适用于头目眩晕,失眠烦躁,耳鸣耳聋,舌红少苔等肝阴虚,肝火旺的高血压病。口服每次4~6片,孕妇禁忌。 (5)杞菊地黄丸:具有滋肾阴,清肝热的作用。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眩晕,眼花目涩,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年老体弱,病程较久的高血压病。每次9克,日服2次,适用长期服用。 (6)安宫降压丸。功用:清热镇惊、平肝降压。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头晕目眩、脑涨项痛、心悸、失眠、多梦、易烦易躁等症。每次1~2丸,一日2次。 (7)降压避风片。功用:清热平肝、降火。主治:肝火上炎型高血压,头痛、目赤、口苦、烦躁易怒等。每次3~6片,一日2次。本

品是一种中西药配伍组方的中成药,含有利尿剂,请勿与西药利尿降压药合用,糖尿病者慎用。 (8)复方羚角降压片。功用:平肝抑阳。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头晕目眩、风气内动,及有中风先兆等。每次4片,一日3次空腹服。本品可预防脑卒中。 (9)降压灵片。功用:清热利水、平肝潜阳。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头痛、头晕、耳鸣、眼涨、烦躁易怒。每次6片,一日3次。 (10)降压袋泡茶。功用:清热泻火、平肝明目。主治:肝火上炎或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头痛、目赤、面红、耳鸣、口苦、小便黄赤等。本品是药品不是保健品。沸水泡饮,每次1袋,一日3次。(11)降压丸。功用:清肝滋肾、泻火。主治:肝阳上亢型或肝火上炎型高血压,头痛眩晕、耳鸣、腰痛等。每次6克,一日3次。(12)罗布麻降压片。功用:平肝潜阳、熄风活血。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头晕头眩、动脉硬化和血脂升高等。每次4~6片,一日3次。 (13)高血压速降丸。功用:清热熄风、平肝降逆。主治:痰火壅盛型高血压,头晕目眩、头涨头痛、项强颈痛、颜面红赤、烦躁不宁、言语不清、步履不稳、知觉减退等症。每次20小丸,一日2次。 (14)牛黄降压丸。功用:清心化痰、平肝泻火。主治:痰火壅盛型高血压,头目晕眩、烦躁不安等症。小蜜丸每次20丸,一日3次。 (15)山绿茶降压片。功用:清热解毒、平肝潜阳。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高脂血症,眩晕耳鸣、头痛头涨、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每次4片,一日3次。 (16)山楂降压片。功用:滋阴平肝。主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眩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标签: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西药;中医辩证 在临床中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可发现造成血压上升的确切病因的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不可发现造成血压上升的确切病因的高血压,其中在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大部分属于原发性高血压。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中医辩证治疗,并获得显著且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复合《2005年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排除精神病、系统原发疾病患者,孕妇,药物过敏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哺乳期妇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3±12.4)岁,平均病程(16.4±2.3)年;观察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64.7±13.6)岁,平均病程(16.3±2.7)年,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高血压分型标准实施分型[2],分为肝阳偏亢型5例,阴虚夹痰型6例,肝肾阴虚型8例,阴阳两虚型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口服卡托普利片,2次/d,25 mg/次,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治疗,主要如下:(1)肝阳偏亢型患者:症状表现为面部烘热、眩晕、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头痛、脉弦数、尿黄便秘、失眠多梦及舌红苔黄等。治疗原则为平肝熄风,补益肝肾,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药方为: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栀子、益母草、柴胡、当归、杜仲、牛膝、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甘草等构成;(2)肝肾阴虚型患者:症状表现为双目干涩、视物模糊、脉弦细数、舌红苔少、心烦热、便干、口干欲饮、腰腿酸软等。治疗原则为滋肾养肝明目,采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药方为:枸杞子、菊花、熟地、丹皮、桑寄生、川芎、杜仲、泽泻、山萸肉、茯苓等构成;(3)风痰上扰型患者:症状表现为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论治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论治 高血压病是指一种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为特征的,可伴有心脏、血管、脑、肾脏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多归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范畴,以“眩晕”居多,是以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为主要病机。高血压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中医药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尤其是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中医治疗高血压并的基本原则是补虚泻实,协调阴阳。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治疗 1. 气虚痰阻 治法:益气化痰 黄芪30g、党参10g、天麻10g、清半夏10g、白术15g、陈皮10g、茯苓15g、葛根15g、川牛膝15g、川芎15g、泽泻15g、竹茹10g、甘草10g。 临证加减:若痰淤化热者,加黄芩10g、胆南星10g;若项强语塞者,加竹沥10g、络石藤15g;大便不畅者,加大黄6g、莱菔子10g。 2. 痰热互结证 治法:祛痰化浊,清热燥湿。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 苍术10g、薏苡仁15g、黄连10g、黄芩10g、胆南星10g、车前子15g、川牛膝15g、川芎15g、泽泻15g、甘草10g。 临证加减:烦躁易怒,加白芍15g、郁金10g、菖蒲10g;口苦咽干者,加元参15g、麦冬15g;胸闷心悸者,加瓜蒌15g、薤白10g。 3. 肝阳上亢证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g、钩藤15g、黄芩10g、石决明15g、夏枯草15g、豨莶草15g、杜仲15g、川牛膝15g、桑寄生15g、磁石15g、珍珠母15g。 临证加减:肝阳化火加水牛角10g、丹皮10g;肢体麻木、力弱者,加地龙10g、丹参15g;大便干燥者,加大黄6g、芒硝6g;头痛失眠者,加栀子10g、莲子心15g、磁石15g。 4. 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养肝肾、平肝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怀牛膝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龟版15g、生杭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10g、生麦芽10g、茵陈15g、杜仲15g、桑寄生15g、罗布麻叶15g、甘草15g。 临证加减:寐差,加桑椹子15g、夜交藤15g;尿频数,加覆盆子15g、菟丝子15g;心悸心慌,加生龙牡15g。

全国名老中医治高血压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高血压病经验 严世芸,全国名老中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严老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肝阳”、“中风”等证范畴,与肝、肾两脏有关,体质的阴阳偏盛或偏虚,气血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内在因素。病机关键及由于情志不遂、饮食失节、内伤虚损引起阴阳气血平衡失调所致,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肾,兼及心脾。病损脏器不同,其病理机制、临床表现亦有表现差异。 病变在肝,多由于精神激动或忧愁思虑,导致肝郁气滞,疏泄升发太过,肝阳偏亢或郁而化火,肝阳肝火上扰清窍;临床表现以头脑胀痛、眩晕口苦为主,病属实证。病位在肾,多由于秉赋不足或烦劳过甚或房室过度,导致肾精亏耗,肾阴虚损,既不能上充脑髓,又不能下涵肝木,以致肝阳上亢;临床表现以头脑空痛、眩晕腰痛为主,病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高血压病因复杂,病机多端,临床诊治当首辨虚实、或补或泻、方不致误。一般而言,虚则肾阴虚兼及心脾,阴虚于下,水不涵木,脑髓失养使然;实则肝阳亢盛、痰浊上蒙、瘀血阻滞所致,治疗以滋补肾阴,平肝潜阳为主,兼顾活血化瘀。治疗的目的在于调理阴阳,恢复阴阳气血之平衡。严老在临床上据证施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遣方用药,不拘一格。现将其治疗高血压病经验简介如下: 平肝潜阳法:适用于肝阳上亢型患者,症见眩晕、耳鸣,头痛头胀,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苔黄,脉弦滑,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夜交藤、生石决明(先煎)各20克,钩藤(后下)、杜仲、牛膝、桑寄生各15克,白蒺藜、黄芩各12克,远志10克,水牛角粉3克(分吞)。肝火之症明显时,可与丹栀逍遥散合用。 育阴潜阳法:适用于阴虚阳亢型患者,症见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弦细,自拟方:生地、熟地、生石决明(先煎)各20克,麦冬、枸杞子、菊花、白蒺藜各12克,钩藤(后下)、白芍各15克,珍珠母(先煎)40克,天麻20克。 平肝温胆法:适用于肝胆郁热型患者,症见头晕头痛,口苦耳鸣,失眠多梦,心烦胁胀,脘腹痞闷,或有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陈皮、甘草各6克,半夏、枳壳、竹茹、胆南星各12克,茯苓、钩藤(后下)各15克,天麻、生石决明(先煎)各20克。 滋阴补阳,协调阴阳法:适用于阴阳两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症见头晕颧红,气短健忘,腰膝酸软,夜尿增多,男子阳痿、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此时治疗单以甘寒养阴则阳气益耗,纯用辛温助阳则阴气益伤,治疗以二仙汤加减:仙灵脾、生地、熟地各20克,仙茅、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各12克。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和分类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及其分类 在中医方面,将高血压分为以下三个类型,即: 1、肝阳偏盛型,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目赤,治疗上以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2、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部空虚感、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手足心热、腰膝无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治疗上以滋养肝肾,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3、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严重的眩晕,走路觉轻浮无力,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胸闷,呕吐或突然晕倒,治疗上以温阳育阴,用地黄饮子加减。根据国内文献报告,某些单味中草药也有一定的降压效果。此外,近年国内外对黄芪、人参、刺五加等药物进行研究,这类药物除能增强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外,还能使用调节紊乱的功能趋于正常化,例如,能使低血压病人的血压升高,又能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下降等等。 除方药治疗之外,在中医方面,针刺疗法、磁疗法、气功疗法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且疗效巩固;气功通过主动性锻炼来调整,维系机体的动态平衡,提高了抗高血压能力,从而保持血压稳定。 另外,可通过增强人体正气,避免和消除导致高血压的内外致病因素,例如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其中太极拳气功等均有良好的作用,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避免过度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厚味或过咸伤肾之品,尽可能及戒除烟酒,这些都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中医对症治疗高血压自测类型选对药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中医根据不同类型的高血压对症开出一下中药方,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是怎样对症治疗高血压的吧。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是以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分型方式。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是,病之本为阴阳失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8例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8例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5-10-23T16:37:40.0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4期供稿作者:陈立山[导读] 黑龙江省大庆康复医院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应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 陈立山 (黑龙江省大庆康复医院 163453)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中医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23例,治愈率33.82%、显效26例,显效率38.23%、有效16例,有效率23.52,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6%。结论:通过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于单纯降低血压,重点在于调整机体阴阳的平衡,以期从根本上解除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治疗;中医药;辩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375-01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应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黄帝内经》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是对高血压的最早认识。后世医家还提出了“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观点,对本病的病因有所论及[1]。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应用中医药治疗68例高血压患者治疗方法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其中男34例,女34例,年龄最小35,最大72岁,平均年龄53±5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3±2.5年。经临床诊断后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心悸不宁等临床症状。 1.2 方法 1.2.1肝阳上亢眩晕,头痛头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平肝潜阳取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10g,石决明15g,杜仲12g,黄芩9g,川牛膝12g,栀子9g,益母草12g,夜交藤10g,茯神10g。头痛甚者,加菊花、龙胆草;阳明实热便秘者,加大黄。 1.2.2痰湿内蕴眩晕头痛,头重如裹,呕吐痰涎,舌胖苔腻,脉滑。化痰祛湿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g,陈皮12g,白术12g,天麻12g,茯苓12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呕吐重者,加代赭石、旋覆花;脘闷不食者,加木香、砂仁。 1.2.3瘀血阻络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精神不振,面或唇色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活血化瘀方药为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5g,生地30g,赤芍15g,川芎15g,枳壳15g,牛膝30g。加减:气虚者,加黄芪;五心烦热者,加生地、知母。 1.2.4气血两虚眩晕,劳累即发,神疲懒言,面白少华,或萎黄,纳减体倦,舌淡质胖嫩,脉细弱。补益气血选取八珍汤加减。人参12g,当归20g,茯苓20g,甘草15g,熟地30g,白芍20g,川芎12g,黄芪20g。兼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 1.2.5阴阳两虚眩晕,头痛,畏寒肢冷,心悸,气短,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调补阴阳采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30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25g,泽泻12g,丹皮12g,白芍20g,补骨脂15g,杜仲15g。加减:头痛腰酸者,加杜仲、续断、天麻。 1.3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明显好转,血压明显降低。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改善,血压有所降低。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血压无明显降低。 2.结果 降低血压,调整机体阴阳的平衡,改善心、脑、肾血流供求平衡。68例患者经治疗治愈23例,治愈率33.82%、显效26例,显效率38.23%、有效16例,有效率23.52,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6%。 3.讨论 高血压病大多属中医眩晕范畴,多在中年以后发病,临床上常见眩晕、头痛等症状。其病机主要为肝肾阴阳失调、水不涵木,痰瘀阻络,气血亏虚,清浊升降失常。头晕、头痛,甚者肢体麻木。分七种特征:①肝火上炎特征:伴见目赤口苦,烦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②痰浊上蒙特征:伴见头重如蒙,头胀昏晕,胸闷脘胀,恶心,呕吐痰涎,苔白腻,脉弦滑[2]。③瘀血阻窍特征:伴见眩晕耳鸣,面唇紫黯,舌质紫黯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脉弦涩或细涩。④肝阳上亢特征:伴见眩晕耳鸣,遇劳、恼怒则加重,眼干涩,口干少津,腰膝酸软,肢麻震颤,或颜面潮红,失眠多梦,舌红苔黄少津,脉弦细数。⑤肾精不足特征:伴见腰膝酸软,健忘早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⑥气血亏虚特征:伴见倦怠懒言,少气自汗,面色无华,心悸不寐,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细弱。⑦阴阳两虚特征:伴见眼花,耳鸣,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肢冷麻木,夜尿频数或少尿水肿,舌质淡紫,苔白,脉沉弦细。本病的发生多由年老肾虚、饮食失节、情志不遂、先天禀赋不足等所致,是本虚标实之证,实指风、火、痰、瘀;虚指气、血、阴、阳之虚。病变脏腑以肝、脾、肾为重点,三者之中又以肝为主。临床表现在头窍,体质的阴阳偏盛偏衰、禀赋不足、脏腑亏损等均为发病的内因,过度精神紧张或强烈精神刺激是发病常见因素。病机主要为阴阳气血失调,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瘀、虚。临床根据其兼次症可辨别证候的病因病机属风、火、痰、瘀的哪一种,属虚实的哪一类。 本病的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及虚实兼夹,辨证总为风、痰、虚、火、瘀。本虚多为肝肾阴虚、肾精不足、气血亏虚、阴阳两虚;标实多为风、火、痰、瘀。肝肾阴阳失调、清浊升降失常是本病主要病机[3]。早期以实证为多,晚期以虚证为多,虚、痰、瘀可互为因果,正虚可以导致邪实,邪实亦可加重正虚。本病的病位在肝,涉及肾、脾、心。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结合病史、兼次症及舌脉,分清标本虚实,确定治疗原则。 【参考文献】 [1] 方药中.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10. [2] 刘力生.临床高血压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3,310-316. [3] 韩鹏程.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2008,(27):4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