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上海市松江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松江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松江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松江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松江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5月4日经区政府第128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上海市松江区商务和旅游委员会

二○一一年五月

目录

序言 (3)

第一章成就与经验 (4)

一、?十一五?松江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4)

二、?十一五?松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7)

第二章机遇与挑战 (10)

一、?十二五?松江旅游业发展的时代性机遇 (10)

二、?十二五?松江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挑战 (12)

第三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4)

一、?十二五?松江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 (14)

二、?十二五?松江旅游业发展思路 (15)

三、?十二五?松江旅游业发展目标 (19)

四、?十二五?松江旅游业发展指标 (23)

第四章战略布局和重点项目 (24)

一、构建?山城连景,山水联动?旅游发展新格局 (24)

二、布局?三大重点领域? (26)

三、?十二五?松江旅游业发展重点项目 (29)

四、?十二五?松江旅游业发展重点项目库 (35)

第五章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37)

一、增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亮点?效应 (37)

二、整合旅游资源,构建重点旅游产品体系 (38)

三、加大营销力度,积极拓展旅游市场 (41)

四、完善旅游产业要素,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43)

五、加快旅游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 (47)

六、推动旅游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 (47)

第六章发展的保障措施 (49)

一、旅游体制机制保障 (49)

二、旅游政策扶持保障 (50)

三、旅游消费环境保障 (51)

四、旅游安全体系保障 (51)

五、旅游人才智力保障 (52)

序言

《松江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是松江区旅游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城市经济实力的重要规划。

?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松江区委关于制定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上海市、松江区领导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指示精神编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对松江区?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十二五?期间关系旅游业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吸收了《松江区?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研究》、《松江区?十二五?规划调研课题成果汇编》等研究成果,广泛听取并采纳了相关行政部门、旅游企业、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上海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及松江区相关产业规划进行了衔接。

?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是?十二五?时期松江旅游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是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运行和强化旅游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对加快转变松江旅游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松江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推进全区旅游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章成就与经验

一、?十一五?松江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松江旅游业依托城市化进程,把握奥运、世博机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发展主线,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三业互动’、‘三区联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工作思路,着力塑造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新的?亮点?,加快打造世博之旅目的地城市,推动商旅文体农融合,实现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旅游业对经济社会推动作用日益凸显松江旅游业?十一五?时期发展的速度明显高于?九五?和?十五?时期,旅游收入、旅游接待人数等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到?十一五?期末,松江接待境内外旅游者802万人次,是?十五?期末的2.7倍;旅游总收入达到50.1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4倍。在?十一五?期间,松江接待境内外旅游者年均增长21.7%,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7.4%。

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松江服务业中的重要支柱,对松江地区经济社会的推

动作用日益凸显。

(二)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到?十一五?末,全区住宿业460家单位,床位数2.5万张;拥有星级饭店10家,客房1300余间,会议室30个;其中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1家,3星级饭店3家,2星级饭店4家;另有按四星及四星以上标准建设的饭店5家,客房1500余间,会议室35个。全区拥有旅行社44家;另外,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锦江国际旅行社、上航假日旅行社等多家上海著名旅行社在松江建立了营业部。全区拥有旅游景区(点)20余处,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点)有3家。

经过?十一五?发展,松江旅游业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丰富多样的产品结构,相对完善的服务功能,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初现端倪。

(三)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龙头作用初步显现,旅游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功能性项目开发建设成效显著,上海欢乐谷、辰山植物园相继建成开园;佘山国家森林公园、月湖雕塑公园成为国家4A级景区;佘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自2005年起连续6年举办?汇丰冠军赛?,并于2009年升级为世界高尔夫锦标赛汇丰冠军赛;上海世茂佘山艾美酒店、东方佘山索菲特大酒店、佘山森林宾馆、兰笋山庄等高中档度假会务型酒店集聚;著名旅游文化节庆品牌?上海之巅?佘山元旦

登高活动广受市民喜爱。?十一五?期间,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游客接待量持续上升,始终占据全区游客接待总量的半壁江山以上。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上海欢乐谷、辰山植物园等重点功能项目为支撑,高星级酒店集聚为优势,浦南生态休闲旅游板块为补充的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商、旅、文、体、农?产业联动效应加强,已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旅游的聚集地。松江旅游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四)?世博之旅?目的地城市的旅游形象基本确立,旅游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通过整合各类旅游资源,不断深化?世博之旅?目的地城市的理念,不断诠释?世博之旅?目的地城市的内涵,设计开发了?佘山欢乐游?、?松江生态游?、?松江休闲度假游?、?松江商务会议游?、?松江上海寻根游?、?松江工农业观光游?和?松江科普修学游?七大?世博之旅?专线旅游产品,确立了?人文山水秀,欢乐松江游?的旅游口号和旅游VIS标识系统,?世博之旅?旅游产品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升,松江作为?世博之旅?目的地城市的旅游形象基本确立,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扩大,基本形成市民旅游和国内旅游两大市场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但?十一五?期间,松江旅游业发展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缺乏大型全天候旅游项目、会展设施,景区周边商业设施配套不够,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不够完善,消费层次有待提升,旅游

产业的综合带动效应没有完全体现。要整体推进松江旅游产业发展,必须把?十一五?时期发展的薄弱点作为?十二五?时期的着力点、引领点和布局点。

二、?十一五?松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市区两级领导的重视是松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证上海市和松江区两级领导都高度重视松江旅游业发展。?加快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被列为2008年上海市市政府22项重点工作之一。2007年松江区委、区政府提出把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为?十一五?松江?新的亮点、新的品牌?,2008年松江区委三届五次全会和区?两会?进一步提出聚焦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世博之旅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市、区两级领导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为松江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适时增加投入,推进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是松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支撑

松江旅游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各方的适时投入,积极推进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支撑。?十一五?期间,松江开元名都大酒店、上海欢乐谷、东方佘山索菲特大酒店、上海辰山植物园等一大批旅游功能性项目先后在松江投入使用。市、区两级政府尤其是松江区政府又适时加大投入,对松江的区内道路交通、市容市貌等城市基本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升级改造,大大提高了松江旅游接待能力,提升了松江旅游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三)依托优势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是松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松江不但历史悠久,人文灿烂,经济发达,生态优良,以?上海之根,浦江之首,沪上之巅?闻名,而且是联结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枢纽通道。松江的旅游资源在上海具有唯一性,在长三角、特别在江、浙周边地区具有互补性。放大资源的价值,优化服务配套,契合现代旅游者的多样性旅游需求,构建大都市环城休闲度假环境及产品体系,着力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松江旅游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是松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在大城市中设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到建设?世博之旅?目的地城市,松江旅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十一五?期间,松江一方面深化旅游内涵,商、旅、文、体、农结合,提出?人文山水秀,欢乐松江游?的旅游宣传口号,以?春季问山,夏季拜水,秋季寻根,冬季祈福?为主线,策划设计松江?四季?旅游节庆活动,全方位塑造和展示?地域特色鲜明,人文生态相融的文化之城、休闲度假之地?的旅游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围绕世博之旅目的地城市建设,举办?发现松江、发现资源?——松江会务资源推广会,塑造市郊会务旅游聚集地强势品牌,与世博

会对接,设计开发?世博之旅?专线产品。松江商旅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松江旅游发展实际的新思路新措施,开创了松江旅游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为?十二五?及更长时间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第二章机遇与挑战

一、?十二五?松江旅游业发展的时代性机遇

(一)我国旅游业地位提升与旅游消费升级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在国家层面上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确立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服务民生的产业定位和具体化的产业政策导向;另一方面,?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稳步发展,尤其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居民可支配收入将不断提升,加之国务院正在编制《国民休闲纲要》,这都将进一步促进居民的旅游需求,增加旅游消费,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

(二)后世博发展的时代机遇

世博会完善了上海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带动商贸、宾馆饭店、铁路、航空、港口等行业的发展,提高了旅游业服务人员的素质,优化了上海旅游服务的大环境,大大推进了上海城市建设,对上海旅游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作用;世博会期间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聚会上海,7000多万中外观众来上海参观世博会,全球聚焦上海,极大地提升了上海城市形象和城市美誉度。松江通

过传播世博之旅目的地城市形象,提高了在国内外游客中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世博会效应的延伸,将为松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时代机遇。

(三)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的机遇

松江地处沪杭发展轴上重要位臵,是上海辐射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浙江的桥头堡。随着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实施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入新的阶段。?十一五?末,机场高速公路(S32)建成通车,沪杭甬客运专线建成运营;?十二五?期间,轨道交通9号线南延伸段加快建设,沪宁、沪杭、京沪高铁全面开通,长三角地区城市之间的联动效应更加明显。松江对外交通更为顺畅,作为上海西南门户地位更加凸显。全新的城际旅游同城化时代将为松江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关键时期,是上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推动金融信用体系和支付环境改善,为上海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将进一步拓展客源,为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创造条件;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将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松江旅游业将抓住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机遇,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五)上海虹桥商务区加快建设的机遇

虹桥商务区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形成上海?大浦东—大虹桥?双轮驱动的新格局,上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出现重大转变,在进一步深化?向东拓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向西联动?。虹桥商务区的建设将促进交通功能、商贸功能、居住功能、休闲功能等融合发展,其巨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必将充分调动松江各类休闲旅游资源,对松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六)松江新一轮城市化发展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上海城市建设的重点将由市中心向市郊转移,市郊各区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占全市的比重将由?十一五?的30%上升到70%,这为松江新一轮城市化发展带来机遇。松江将进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推动区域战略转型、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有特色有实力的重要城市?的新阶段。松江区新一轮城市化快速推进,将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商务、商业、休闲、娱乐、旅游、文化、教育等服务业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臵,为松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二、?十二五?松江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挑战

(一)区域旅游业激烈竞争的挑战

长三角地区旅游竞争同质化现象严重,松江周边旅游城市,如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常州、嘉兴、桐乡等,在旅游发展上占有一定的先机;高铁时代虽然产生?同城效应?,但也可能带来?过道效应?风险;浦东以迪士尼主题乐园项目为核心的国

际旅游度假区板块的打造,虹桥商务区周边区域大型会展设施的推进,嘉定、青浦、奉贤、崇明、金山、宝山等区县旅游业加快发展,上海中心城区对周边区县的虹吸效应,都给松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松江处在上海中心城区和长三角周边城市之间,旅游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二)上海都市旅游全面升级的挑战

?十二五?期间,是上海都市旅游全面升级的关键阶段,上海都市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将从中心城区为重点转向中心城区与郊区并重发展,在规划、政策和资源上加快向郊区倾斜。如何在上海都市旅游新布局中占有制高点,并成为重要的一极,松江旅游需找准自身的定位,培育出自身独特优势。

(三)?全媒体?时代数字化旅游的挑战

?全媒体?以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为前提,综合运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表现手段,在多平台上进行全覆盖、立体式的传播。?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将会对旅游业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旅游业的发展形态发生深度改变。适时地打造基于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旅游导航、旅游金融、旅游咨询、虚拟旅游等服务平台,是?十二五?期间松江旅游发展面临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第三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十二五?松江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依托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新形势,紧紧围绕《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以?聚焦、融合、创新、提升?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融合,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素质,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松江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完善松江城市功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新松江作出重要贡献,为上海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作出重要贡献。

?十二五?松江旅游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提高旅游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加快旅游发展速度相结合。坚持加快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调整完善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提高旅游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旅游产业能级,促进产业融合,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努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化的旅游产业体系,推进松江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旅游和城市建设、改善民生相结合。松江?十二五?旅游发展,既是着眼于发展旅游产业,又不是单纯的为旅游而做旅游,要在满足旅游者各种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

做到发展旅游与建设休闲城市和宜居城市的完美统一,使发展旅游和改善民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得到紧密结合。

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相结合。松江?十二五?旅游发展,服从于松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总体目标。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动力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柱性产业,将和松江的生态农业、工业、商业、文化产业等融合在一起,共同打造松江新形象。

地方特色与区域协调相结合。松江?十二五?旅游发展,是从松江自身社会经济基础和资源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松江的自然和人文历史优势,凸现松江的地方特色,一方面,积极融入上海都市旅游?十二五?发展整体格局,统一布局,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共创都市旅游的繁荣;另一方面,和江苏浙江周边城市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充分发挥长三角城市群的联动效应。二、?十二五?松江旅游业发展思路

?十二五?松江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聚焦一个亮点,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两个跨越,实现科学发展。

(一)聚焦一个亮点——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我国大都市中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上海独一无二,具有不可替代性。

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是上海旅游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区域,是松江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十二五?期间,松江旅游发展要进一步聚焦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把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松江旅游发展的窗口和样板;要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核心,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为号召,开拓旅游市场,围绕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各类旅游产品。

应努力理顺管理体制与机制,争取使全市各相关部门再次高度关注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支持、参与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把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上海第一个功能完善的旅游服务业集聚区,不仅实现旅游产业集聚还要使其成为旅游产业研发基地和旅游政策试验基地,成为上海旅游业发展的试验田、孵化器、播种机。

(二)实施三大战略——市场先导战略、项目推动战略、人才保障战略

1、市场先导战略

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市场,?十二五?松江旅游发展首先要确立市场先导战略。

实施市场先导战略,一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都要把开展市场营销作为工作重点,明确拓展旅游市场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拓展旅游市场作为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是要把松江的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通过各类有效途径传

递到旅游目标受众市场。塑造松江旅游目的地品牌,要唤起旅游者的消费动机,在目标群体中间营造一种强大的感情上的吸引力。在国内外旅游者中尤其是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市民游客中提升对松江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度和兴趣度,使其产生来松江旅游的强烈感情和积极意愿。

三是各类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都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满足旅游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把市场需求作为各类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的唯一考量。

四是加大松江旅游营销投入,把旅游营销与功能性项目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提高旅游营销经费的投入,确保旅游营销资金到位。

2、项目拉动战略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已经证明旅游业是个大投入大产出的产业,无论是澳门、新加坡还是迪拜,都是通过巨大的投入,依靠大项目的拉动,才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十二五?期间,松江要紧紧围绕跨越发展的主题,全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旅游环境景观综合整治,加快实施旅游景点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为重大旅游项目提供重点服务,着力解决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对重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保障重大旅游项目按计划完工,形成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旅游项目建设格局,确保大项目对旅游发展的强力拉动。

3、人才保障战略

?十二五?期间,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将不断涌现,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形成,竞争压力不断增强,需要大量旅游专业人才。松江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加快松江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推进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和旅游服务人员三支队伍的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并适合国情的旅游人才开发机制,使旅游人力资源供给在数量、结构和素质上,适应松江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推进两个跨越——从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产业强区跨越,从旅游景区(点)到都市商旅休闲目的地跨越

1、从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产业强区跨越

松江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秀丽的山水生态环境,有上海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最早的历史遗址,是上海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区,但是无论从旅游产业规模还是旅游业发展水平来说,松江还不是上海旅游产业强区。?十二五?期间,松江要积极推进三大战略,努力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产业强区的跨越。

2、从旅游景区(点)向都市商旅休闲目的地跨越

松江旅游在旅游者中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大多数旅游者仅把松江各旅游景点作为一个个旅游景区(点)单体,旅游者逗留时间普遍较短,消费方式比较单一。

?十二五?期间松江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是要实现旅游者以?一日游?为主向?过夜游?和?多日游?转变,由单一的旅游观光向都市商旅休闲转变。?十二五?期间松江旅游业发展要努力打造松江旅游整体形象,使松江对度假休闲游客有更大的吸引力,辐射力更强,消费更高。积极推进三大战略,丰富、完善各类休闲旅游服务设施,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升效益,实现从旅游景区(点)到都市商旅休闲目的地的跨越。

(四)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松江旅游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商旅产业整体素质,提升商旅产业综合功能

实现松江旅游业的科学发展,就是要加快转变松江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构建现代化的旅游产业体系作为松江加快旅游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松江加快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民生和群众满意作为松江加快旅游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松江加快旅游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松江加快旅游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功能,使松江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化,旅游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旅游产业集聚效应有效发挥,旅游企业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效益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经济社会功能进一步显现。

三、?十二五?松江旅游业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主体,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提升的主要推动力,是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部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我市加快建设上海南翼开放型经济强市、杭州湾北岸现代化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的必然选择。为指导我市“十二五”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进一步增强我市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依据《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浙江省、嘉兴市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特制定《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任务是明确我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重点产业、政策措施。规划期限为 2011-2015年。 一、发展背景 (一)服务业发展基础 1、总量不断扩大、贡献不断增加 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7.1亿元,同比增长1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7%,“十一五”年均增长14%,实现了总量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3%,比2005年的29.3%提高了2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1%;服务业地税收入完成7.67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占全市地税收入的比重达46.9%;服务业从业人员从2005年末的6.7万人增加到2010年末的11.9万人,占比从24%提高到24.8%。 2、投资不断加大、质量不断提升 2010年,不含嘉兴港区,服务业投资完成53.3亿元,比2005年增长98.1%,“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了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237个,累计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之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二O—O年十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 二、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1) 三、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分析 (14) 四、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 (16) (一)指导导方针 (16) (二)总体目标 (17) (三)重点任务 (18) 五、技术重点方向 (22) 六、政策措施 (39)

前言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全行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和化工 大国。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 别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率先实现 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至45%。这些都对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攻坚阶段,是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 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并组织实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 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整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行业稳定较快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纲要》在总结“十一五”我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分 析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科技需求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总体要求,充分吸纳《我

张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

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规划 1.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注意相关语句通顺) 通过对家港市服务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充分对周边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和分析,确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情况;研究和总结政府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当地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程度和地区部产业的各种联系,定位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大致方针;借鉴国外和国先进的发展模式;运用合适的专业分析模型预测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策略,地区性的重点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之间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带动家港市服务业的长效持续的发展,促

进家港市城市整体性发展。 1.1.2研究的意义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目前该区域的产业正处于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随着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长三角地区纵向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分工并行、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局面正逐步形成。面对这样的态势,家港市必须准确定位,捕捉机遇,主动承接国际及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转移,实现与大都市地区服务业互补,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快速构建家港服务业经济,提升家港在南各县级市中地位。 本次家港的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服务业专项规划,主要是在“十二五”期间,指导和制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方针,使家港市经济的持续有力的发展,解决当前服务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未来5年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以及模式。 1.1.3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包括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对家港市服务业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分析家港市服务业目前发展状况的相关资料; 2.参考文献法:查阅期刊、杂志、报刊、著作、网络等相关资料,借鉴国际、国服务业发展成功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家港市服务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总体发展战略; 3.比较研究法:主要是针对服务业规划的联系和区别的比较,从比较中分析、归纳有关信息。比较时注意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为解决当前的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4.个案分析法:对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服务业规划方案进行个案分析研究,从中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 序言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是依照《中共无锡市委委关于制定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和《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 规划编制的政策依据是:2008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进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进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0年6月江苏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服务业提速打算》以及2011年8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无锡市领先差不多实现现代化行动纲要》、《无锡市产业升级行动打算》等有关文件精神。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要紧分析“十二五”期间无锡服务业进展面临的形势、进展目标、进展任务、空间布

局及政策措施,是无锡以后五年服务业进展的纲领性文件,是营造服务业进展良好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各地区及有关部门编制实施服务业进展规划及相关重点领域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进展基础与形势分析 第一节“十一五”进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无锡服务业呈现健康快速进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我市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服务型经济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服务业贡献程度不断增强 “十一五”以来,无锡服务业总量规模迅速扩张,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2005—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从1055.74亿元提高到2479.57亿元,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由37.8%提高到42.8%,上升5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黄浦区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 静安区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 普陀区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闸北区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 徐汇区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 长宁区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 杨浦区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 卢湾区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 虹口区安置到横沔、罗店、宣桥、祝桥、惠南 浦东陆家嘴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 三个重点发展的核心商务集聚区域: 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 "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 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 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 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 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 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 四川北路地区; 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 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 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 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 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

四个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张江科学城中区、莘庄、真如 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长风、梅陇新都会、大宁北中环、七宝、金桥、漕河泾 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长征、桃浦、江桥、杨行、曹路、九亭 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唐镇、紫竹、周浦、浦江镇。 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临港、松江、嘉定 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的次要新城: 青浦淀山湖——白鹤; 奉贤南桥——奉城海湾; 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 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 1,川沙以南、下盐公路以北,瓦屑坦直以东地区,建设浦东客站、奥体中心,国门商务区,行政文化第二办公中心等,与迪斯尼乐园融为一体。原规划在惠南的浦东铁路客站,不再设立在沪通铁路线上,而是深入该区域内部,服务于整个除了西部沿江地区以外的浦东。沪通铁路提升为高速铁路。 2,南汇新城将扩展,与奉城大团和奉贤海湾联合发展。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先行,大型居住区导入。 3,市规划局已经做了1800公里地铁网络的远期规划,今后新城之间、大虹桥到大浦东之间,也将有快速地铁(四根轨道的地铁)。 4,请大家注意张江科学城中区,那真是未来派的精品。沪通铁路和郊环线将合并过黄浦江。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的第一"我们单位"商务区。 外滩地块,要完成外滩源二期、四川南路地块、十六铺二期、新开河地块、董家渡区片的整体建设,以及薛家浜地块的调整。 陆家嘴花木"我们单位"商务区,要完成上海中心大厦和中心区地下综合体、中心绿地地下综合体以及连廊建设,对港务大厦等9栋早期写字楼进行重建改造;加快上海船厂地 块开发;调整充实世纪大都会、新上海商业城的功能;2013年起逐步进行崂山、乳山、梅园西块、陈家门、竹园南块、东昌东园、天后宫地块等的拆迁。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 发展规划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总则 (2)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重点 (2) (三)规划依据 (2) (四)规划原则 (2) 二、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4)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 (二)面临的挑战 (7) 三、发展思路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发展目标 (9) (三)总体思路 (10) (四)发展指标 (10) 四、重点任务 (12) (一)优先发展民生品质商业 (12) (二)大力发展特色时尚商业 (14) (三)积极推进现代引擎商业 (16) (四)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18) (五)创新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20) 五、优化布局 (22) (一)提升三大标志性商业中心 (22) (二)发展六类功能性商业中心 (22) (三)建设宜居型社区商业 (25) 六、保障措施 (26)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26) (二)优化商业服务业发展环境 (26) (三)加强商业建设的引导 (26) (四)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相关扶持政策 (27)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咨询、教育等社会组织作用 (27) (六)加强行业基础调查研究和规划动态评估工作 (27)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重要时期。商业服务业作为维系民生的重要行业,作为首都经济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的支柱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 适应“十二五”时期首都产业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适应百姓生活方式和消费变化趋势,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服务于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眼于商业服务业内涵式发展,将通过全面、系统、规范建设,构建面向未来,与城市经济运行系统相协调的现代新型商业服务系统,为服务和改善民生,促进北京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规划适用领域为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及典当、拍卖、租赁等特殊流通业。 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2015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 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沪府发[2012]15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2.15 【实施日期】2012.02.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府发〔2012〕1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主要任务之一。发展旅游业将有效带动上海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力提升上海城市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更好地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根据《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机遇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上海旅游业紧密依托城市发展,把握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契机,成功应对了复杂宏观经济环境的考验,抵御了突发事件的严重冲击,实现了旅游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在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0年底,上海共有各类旅馆约6700家、床位约55万张,其中,星级饭店298家,包括五星级饭店44家、四星级饭店64家、三星级饭店123家、二星级饭店65家、一星级饭店2家;旅行社1037家,其中,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42家;A级景区(点)61个,其中5A级景区(点)3个,4A级景区(点)28个,3A级景区(点)30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8个;红色旅游基地30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45个;旅游集散站6个。2010年,上海旅游业总收入达3053.23亿元人民币,较“十五”期末增长90.3%。旅游外汇收入达64.05亿美元,较“十五”期末上涨77.5%。国内旅游收入达2522.94亿元人民币,较“十五”期末增长了约92.8%,年平均增长18.6%。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851.12万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733.72万人次,国内游客2.15亿人次,分别较“十五”期末上涨49%、65%和138.2%。国内来沪游客人数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2010年,受益于上海世博会,突破2亿人次大关。受金融危机影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售后服务}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近年来,鹤壁市服务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已由2005年的42.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6.96亿元,增长速度保持在12.4%左右;2010年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18%。 图1鹤壁市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变化时间序列 (注:2000—2005年数据为公报数据,2006—2010年数据为市统计局修订后数据)图22010年鹤壁市三次产业结构 税收贡献度不断加大。服务业已经成为鹤壁市税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至2010年期间,服务业税收实现了快速增长,由2005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45亿元,占总税收的比重由2005年的22.8%提高到2010年的33.3%;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速高达30.5%,高于全市总税收年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 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鹤壁市作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经过科学规划和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为主要支撑,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和中介等行业竞相发展的格局。2010年,鹤壁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55亿元、25.38亿元、6.45亿元、7.7亿元、4.05亿元和26.83亿元,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分别达到8.5%、33%、8.4%、10%、5.3%、34.8%。

图32010年鹤壁市服务业内部结构 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行政审批(许可)“两集中、三到位”。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成功组建,农商行组建工作积极推进,成立各种担保机构27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引进高层次人才多名,并通过各类高层次人才兼职、担任顾问、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合作研究等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为鹤壁提供智力服务。 (二)发展环境 1、有利因素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鹤壁市地处中原腹地,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也是晋冀鲁豫四省十三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服务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京珠高速、京广铁路、石武高铁和107国道纵贯南北,鹤濮高速,壶台公路和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即长-鹤-泰铁路横穿东西,已成为豫北“十”字交通中心。距郑州国际机场130公里,可以就近与郑州共享航空港。距天津港口500公里,通过无水港的建设,产品可直通海外市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将为商贸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基础设施完善。鹤壁市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城市道路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作者:————————————————————————————————日期: 2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印发《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经信企(2012)416号 索取号: (发布日期:2012-07-18) 各区、县经委(商务委),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各区、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结合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我委组织编制了《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2年7月11日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十二五”时期,加快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本市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工作部署,结合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本市中小企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中小企业已成为创新驱动的活力源泉、劳动者就业的主体、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1.“十一五”发展状况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中小企业(法人型企业,下同)33.9万户,吸纳从业人员805.7万人,实收资本总额为20028.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1924.3亿元,分别占全市企业的99.5%、80.8%、77.1%与64.5%,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企业分布看,上海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业,工业,商务服务业,零售业,建筑业,科研及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业9个行业,总户数为30.5万户,占全市中小企业总数的90.2%。“十一五”期间上海市中小企业行业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十一五”期间上海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图 从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看,2010年上海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工业、批发业、建筑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零售业7个行业,总人数684.5万人,占图2-1 “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主要行业户数情况 -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120,000 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 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科研及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 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 他(户)2006年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vdΓ?ǔeê q

? ? q 8 ] ? @ q q) S??; Ф Ф9? ?e @ pJ?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格局孕育着新一轮重大变革,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创新突破、应用深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信息化发展规划(2O11-2015)》和《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28.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集聚日益明显,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已具备再上新台阶的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6万亿元,是2005年的3.5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10.2%提高到2010年的18%,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产业结构向服务化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所占比重稳步上升,新兴网络软件和应用服务快速发展。 产业聚集效应突出,企业实力明显提高。2010年,广东、北京、江苏、山东、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和四川9个省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之和占全国的87%。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快速提升。2010年,我国年收入过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以下简称软件企业)已经超过2000家,其中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7家,超过100亿元有4家,超过500亿元有1家,大企业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规模发展的主导力量。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取得突破。在“核高基”国家科

尚玉英: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尚玉英: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于2011年9月2日在上海召开。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尚玉英致辞。(来源:新浪财经曹 磊摄) 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于2011年9月2日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尚玉英致辞。 尚玉英: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被邀请参加2011年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今天把上海制造业整个发展的情况和各位做个交流,也是对于我们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和大家一起做一个解读。 我从六个方面简要做一个介绍。首先是“十二五”上海工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或者一些总结。从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整个上海工业保持了非常好的发展情况。“十二五”工业规模持续增长,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们工业含制造业和交通业,我们这里重点介绍制造业部分。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从05年的3995亿提高到了2010年的6226亿,五年累计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8%,我们叫做15000亿提高到了三万亿,分别在03、07和2010年分别突破了一万亿、两万亿和三万亿。工业利润年均达到了17.4%的速度。 我主要从五个方面做一个总结。“十一五”期间,上海工业对于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五年平均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工业税收在全

市税收的总额比重五年42%的速度增长,工业从业人员五年平均300万以上,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接近三分之一。2010年工业对于全市经济和税收增长的贡献率都达到了50%以上。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推进。2009年以来,上海在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下,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上海全力以赴保增长的同时,还是提出了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也就是说在2009年,上海提出了聚焦九大高新技术产业,明确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和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促进产业链的对接。这期间我们推动了新能源汽车,LED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物联网、智能网在世博会的示范应用。2010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我们认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规模来看达到了6327亿,同比增长23.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1%左右。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很多重点领域,关键的技术和环节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三是工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累积完成6858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63%,投资增长总体来看趋于平稳,但是结构明显优化。上海工业投资增长趋势在“十二五”期间基本上还是保持不会有大的增长,大概是0-3左右稳定的持续增长。有多种原因,我们还是觉得内在的结构有明显变化,从“十一五”明显看到,我们技术改造的投资比重逐年提高,到“十一五”末,技术改造占总的工业资产投资达到了50%,我们认为技术改造更多体现在内涵式增长,内涵式发展。另外,工业企业研发的投入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 四是我们产业融合转型趋势明显加快。以总集成、总承包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达到52%以上。 五是我们在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方面力度不断的加大,特别是07年以来,上海明确了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市政府安排了专项资金,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累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2873项,节约标煤480万吨。我们铝合金,平板玻璃全行业基本在上海退出。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企业从2009年开始调整减少到15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的增加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了27%。这是我们总结“十一五”上海工业的基本情况。 上海的制造业还是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从总体上来讲,我们感觉尽管上海的制造业,特别是在很多领域,在国际或者全国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地位,但是我们总的感觉,上海的还是处于国际分工的产业链中低端。我们高端缺位的情况还是需要引起关注。 这么几个方面是我们“十二五”需要进一步面对的挑战。一个是产业国际竞争力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从行业来看,某些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率还是比较低的。我们电子信息行业工业增加值率偏低,在10%以下。 第二、我们创新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整个产业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的改善,特别是对于我们新技术、新产品,怎么让这些新产品、新技术更好地进入市场,特别是支持我们中小企业的发展,包括金融方面的支持。这一方面我们还是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和安排。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门户网站 2012年09月06日 国科发高【2012】8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推动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技部 2012年8月21日1 附件: 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显示产业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时代

的先导性支柱产业,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强。为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加速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全球新型显示技术发展迅速。 显示技术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产业发展迅速的黄金阶段。目 前主要的显示技术有阴极射线管显示、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有机发光显示、激光显示、三维立体(3D)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硅基液晶投影显示、数字光处理显示等。其中,阴极射线管显示已基本退出显示技术历史舞台,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已经成为显示主流技术,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机发光 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将是未来主流显示技术。我国激光显示是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3D 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 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是值得关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2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总产值超过 1000 亿美元,其中90%以上为液晶显示产业创造。在全球液晶显示产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