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这一规范的出台,使人们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弥补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而存在的不足,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依据,对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加强单位廉政建设、积极防控风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强调指出,内控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的基石。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以有效防范舞弊和腐败、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实施好内部控制规范,对于规范单位财经秩序、加强单位经费监管、确保资金安全运行、预防贪污和腐败、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范明确指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一个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好坏,与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单位

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组织领导,组建由单位负责人任组长的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一般由财务部门担当),与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打铁还需自身硬”,内控部门应加强对内部控制规范的学习,吃透精神,准确把握内控规范的内涵和要点,结合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积极发挥表率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梳理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瞄准内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强化制度建设,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之中。内部控制工作应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各个业务和事项,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要重点关注本单位重要经济活动中的重大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根据内、外部环境和管理要求的变化,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资金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相关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其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活动的合法

合规性在总体上得到不断提升。但是,有些单位在管理制度上仍存在着设计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监督走过场等问题,财务管理混乱,缺乏内部控制和监督,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损失,财务信息资料失实失真,滋生了贪污和腐败。

一是内控意识不强,内控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力不强,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岗位设置受单位编制限制,人手紧张,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不能相互分离,违背内部制衡性原则,监督和制约作用得不到发挥;人员的选配不合理,专业胜任能力和道德素养达不到要求。

二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资金缺乏有效管理,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此增彼减,随意调剂,专项资金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在资金安排上缺乏统筹和规划,对支出的合理性、效益性分析不够,重复开支现象严重;原始票据等会计资料失真,现金管理混乱;经费开支无控制,开支项目无计划,定额标准不明确;出借银行账户,私设“小金库”,未经批准擅自对外签订经济合同等现象时有发生;不重视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和素质的培养、培训。

三是资产管理和使用混乱。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后,资产的购置得到有效的控制,但管理上仍缺乏

相应的机制,重复购置,重购轻管,缺乏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未按规定的程序处置固定资产,造成资产流失和损失。

四是在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评价过程中存在着预算编制质量低、预算批复不合理、预算执行不严格、评价机制不完善等情况。

因此,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特点和管理模式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三、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建议与思考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内控规范的要求,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全面、客观地进行风险评估,防范单位重大经济活动风险,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内控意识,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带头人,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内控意识,对本单位内控建设持积极态度,直接参与内控建设过程,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支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内控制度,配备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修养兼备的员工,将内控责任落到实处,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加强宣传教育,通过

召开动员大会等形式让全体员工知悉有关知识和制度要求,人人参与,营造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单位文化,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机制,客观公正地进行考核和评价,奖惩分明,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运行良好、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加强会计控制

单位应建立严格的财务体系,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账务信息真实、完整;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如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以及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资产保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对诸如预算管理、业务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内部监督等关键岗位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日常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各项财经纪律,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对于手续不完备、事实不清楚的业务和事项拒绝受理。

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开源节流,量入为出,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牵制;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应明确归入管理部门,实行资源共享,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办理调剂、租借、投资、处置等业务,建立资产台账和盘点制度,确保账实相符,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业务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提升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把会计工作做得更好。

(三)建立健全预算控制体系,加强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预算编制是否规范合理在单位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的组织管理体制,正确把握相关政策,规范编制程序,采用科学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将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建立预算约束机制。加强项目预算控制,增加项目立项与概预算的透明度;加强经费管理,制定部门支出预算定额并严格按照批复的定额和用途使用经费,对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车辆运行费等制定严格的开支标准并认真执行,履行节约,杜绝浪费,对于超定额、预

算外合理的经费开支应履行预算追加调整、审批程序;编制采购预算,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履行采购审批手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督、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管理机制。

(四)运用信息技术,保护信息安全

事业单位应当充发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实施办公自动化、经济活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流程和措施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和常态化,改变信息不共享、信息孤岛等局面;管理方式由传统的日常管理向宏观经济管理转变,使领导有精力和时间处理重大问题、重大风险;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使单位业务高效稳健运行,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事业单位要通过有效的制衡机制和必要的信息手段,加强内控知识的宣传和引导,贯彻实施好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消除隐患,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