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学院及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

班级:06级教本二班

姓名:赵国杰

学号:060401041237

提交日期:2008年11月20日

题目:自己选择一节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依据系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对其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拆机、装机并通过交流、讨论来识别各个部件的名称与简单功能。

2.协作学习法

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的成员互相协作来完成任务。

3.讨论交流学习法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总结组成,在此过程中,各个小组间得到交流。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可供拆装的计算机。

1.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1)自主学习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小组协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大家集思广益则事半功倍,由于这部分要认识的硬件多而杂,各小组的每个成员仔细研究一、两个部件,然后大家综合到一起,就可以组成完整的硬件系统。

(3)互帮互助法

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有差异,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给基础差的学生讲解,学生之间传递的知识往往比老师传授的更容易接受,这样基础差的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基础好的学生得到知识的巩固。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3个特点:

(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

采用先介绍主机然后引出主机内部结构的顺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参与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特别是主机部分的设备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三)利用课件讲解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枯燥的知识易于理解、掌握而且直观,通过实物与教学课件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初中生物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分析 本节是第七章第一节,意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其中包括探讨人口增长趋势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从而为后续的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打好基础。 本节知识面较广,知识量较多,与人类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环境保护是个热门话题,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认同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目前世界乃至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我国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以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层度和保护我们的家园的一些要求和方法都不是很清楚;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有所耳闻,但也存在一些迷惑和顾虑,他们对保护环境意义和具体措施都不是很了解。 3教学策略 通过丰富的的图片使学生对“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有所了解,知道“计划生育”的基本内容,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例,对环境保护有了感性的认识和了解。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层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小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兴趣,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在观看视频、分析表格中学会思考,学会小组分工、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4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1)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3)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4)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资料,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2)通过小组收集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3)通过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5重点难点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6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及分配工作,各组通过各个渠道查找相关信息。 2.多媒体课件。 7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模板及范例)

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注意事项: 1.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表格从网页上复制到word中,在word中进行填写,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再上传到网上,为了方便辅导老师批阅 大家的作业,请大家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附件形式上传。 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教学设计模板 注:填写表格时,请您删除蓝色部分 课题:心声 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九(5)班课时:1课时提供者:王福军单位:江西省池江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心声》是一篇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学习这篇小说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 2.学习本文,学会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文学常识:(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查阅) 了解作者,介绍作者;了解文体。 二、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掌握生字词,并给重要的字词注音释义。 2、阅读课文,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⑴、按时间顺序:⑵、按情节结构: ⑶、用第一人称“我”复述 三、解读欣赏文本: 1、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主要描写了哪几个人? 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 3、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文? 4、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5、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请大家举例说说。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来认真体会,分析它们的作用。 6、《心声》这篇小说所反映的校园生活,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你对程老师的这节公开课有什么看法?如果你做老师,你将怎样上公开课? 7、你怎样理解文章标题“心声”的含义。 四、质疑: 请把你预习时的疑惑和想考考同学们的问题写下来。 五、小结: 谈谈你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收获(知识、内容、写法、感情等) 六、布置作业: 请用上心理描写,写一段自己的“童年趣事”。 。 一、文学常识:(课前预习查阅) 了解作者,介绍作者;了解文体。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课上交流 2、学生阅读课文,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明确: ⑴、按时间顺序:公开课前→回家路 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⑵、按情节结构:想读课文→偷读 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⑶、用第一人称“我”复述 三、解读欣赏文本:学生发言 1、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 些人物?主要描写了哪几个人? 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 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 3、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 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 文? 4、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 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5、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 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语 言、动作、神态、心理),请大家举 例说说。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 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 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 请同学们找出来认真体会,分析它们 的作用。 6、《心声》这篇小说所反映的校园生 活,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你对程老 师的这节公开课有什么看法?如果你 做老师,你将怎样上公开课? 7、你怎样理解文章标题“心声”的含 义。 四、质疑: 学生圈点勾画。 五、小结: 学生从知识、内容、写法、感情 等方面来谈。 提高学生自主 思考与探究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

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

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

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 一、教案基本格式: 1、首页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年级、专业、层次),课型,学时,授课题目,基本教材或参考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研室审阅意见等。 2、续页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补充等。 3、末页主要包括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下次课复习要点,实施情况及分析等。 二、编写要求 1、以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教材为依据。 2、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将课程内容及其结构与教学对象的认识结构有机对应,构架教学内容的逻辑路线,设计讲述策略。 4、科学安排进度,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注重启发。 5、精心选用教学手段,注明其使用时机。 6、详略得当,书写工整,项目齐全。 教案 20 ~ 20 学年第学期 系教研室 课程名称 教材 专业、年级、班级

教师姓名 教师职称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4节课)设计编写。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教案

活动式教案模板及范例

二、活动式”教案书写模式 “ 备课是教师上课的基础,教师教学的思路要形成教案。改革教案撰写方式,是促进教师加强“活动式教学”研究的有效策略。传统的教案关注教学设计的流程,“活动式”教学方案强调活动的内容、活动的目标、活动的组织、活动的效果,并以此四项作为教案的重点,要求教师写清楚每项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形式。要阐明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活动,突出重点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及教学反思等环节。 (后附“活动式”语文、数学教学方案)

?“活动式”语文教学方案 授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长春版教材第九册第八板块8—1《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品读细节描写的语句,感悟母爱,感受怀念,体会“好好活”的内涵; 3、体会并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抓住人物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难点:体会并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教具准备:PPT

” 体会母亲内心情感 脾气……)引导学生抓 住“突然砸”“猛地摔” 体会“我”的暴怒无常 的。 ②不,我不去!…… 6.动情讲述 二十一岁,人生 中最美好、最狂妄的 年龄,却突然瘫痪了, 这是怎样的人生遭遇? 请同学们设身处地地 想一想,自己先练习 着读一读。 7.引导学生体会叠词 的表达效果 面对暴怒无常、 悲观厌世的儿子,母 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请你们轻声地读一读, 一会找同学来读。 出示:“母亲就悄悄地 躲出去,在我看不见 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 的动静。当一切恢复 沉寂,她又悄悄地进 来,眼边红红的,看着 我。 8.引导学生抓细节,悟 情感 第二件事中,也 有很多对母亲细腻的 描写,请同学们找一 找,静静地读一读,品 一品。 重点引导学生抓 住“挡”字体会母亲细 心,对儿子的担心。 9.引导学生体会省略 号的表达作用 从省略号中你们 作者瘫后心境 听听、读读 在教师动情的讲述 中,了解作者的人生境 遇,感受作者内心的痛 苦,并有感情朗读。 读读、品品、评评 读读描写母亲的语 句,抓住叠词,体会母亲 的内心情感,并感受叠 词表达的效果,有感情 朗读,并进行评价。 读读、品品 抓住描写母亲动作 的词语,体会“挡”字所 表达出的母亲对儿子的 关心和呵护。 品品 品味省略号的表达 作用 生动。 体会语言描写的作 用。 结合背景,渲染气 氛,体会作者的悲 观绝望。 在评价中,体会 “悄悄”“偷偷”两个 叠词所表现出来的 母亲的谨小慎微。 从对母亲的细节描 写中体会母亲的内 心情感,并学习这 种表达方法的妙处。 通过省略号体会母 亲的谨慎,小心。

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声声慢》 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试着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单元解读 《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之一),这个单元所选皆为唐宋诗词文的名篇杰作,本专题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 2、课文特点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李清照作为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为主,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 二、学情分析(包括三维目标整合及重难点确立) 1、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与众不同的学科,它时时震撼学生的内心,常常牵动学生的真情,而三维目标的整合正是这样一个发挥教育功能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个活动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传授新知识时,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接教学对策。 2、三维目标:根据学情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结合本词的特点,我确立三维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3、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丢家弃国之愁”的区别,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2)教学难点: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教师教法 ①诵读感悟法。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②自主合作探究法。 结合学讲计划,结合导学案的“问题导学,互助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启发。 ③比较分析法。 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多诵读、多分析、多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④多媒体“情境法”。 通过多媒体和mp3的展示,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幼儿园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篇一: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级学科:____ 教育学_______________ 所属专业: ____ 学前教育_____________ 课程: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 适用对象:_本科______________ 教师姓名:____闫芃________ 滨州学院 二零一三年四月二十日 1 2 3 篇二:微课教学设计样例 教学设计 1 2 3 4 5 篇三:微课教学设计 小班科学活动微课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小班科学活动 知识点名称:神奇的指纹 教学对象:小班幼儿及家长 授课时长:8分钟 设计者:刘冉冉12032030 一、教学内容 认识和了解指纹,指纹的特点.种类及功能,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通过自主发现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相同的。 2.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指纹的种类及特点和作用 难点:解说词汇“指纹”,介绍指纹形状,指纹的形成过 程解说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总结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实训教学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新课: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让幼儿 观察自己的小手 (2)学习新课: 1.引导幼儿认识指纹 1*了解指纹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教师指着手指肚)这里叫手指肚

2*仔细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肤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有细纹)这些细纹我们叫它指纹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指纹 1*你个旁边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两个的指纹一样吗? 2*请小朋友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 3*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和纸上印的指纹说一说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3.讨论指纹的形状 指纹的形状有:箭形水波形漩涡状 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一生都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指纹辨别人 4.发现触摸过的地方能留下指纹 1*教师演示蘸有红色印泥的手指触摸玻璃杯,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教师: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2教师演示不蘸印泥去触摸这些东西,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会不会留下指纹呢?) 教师: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也会留下指纹,会留下许多汗孔,从汗腺分泌出的汗通过汗孔到达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体时就会留下指纹 (3)归纳总结:教师:你们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了!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

教学案例撰写的格式要求和范例

教学案例撰写的格式要求和范例 1、案例标题:应形式多样化,丰富化。 2、案例正文:包括三大部分,即引言、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3、注意问题: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区别: 所谓教学案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对教学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每个案例都旨在向读者讲述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引发对教育教学的思考,追寻教学事件背后的教育理念,进而用它指导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案例不能混同于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发生在教学之后,教学设计发生在教学之前,且在结构上也不同。 教学案例可以是:引言(引子)、案例描述(故事描写)、案例评析(反思)等。它可以是一个完整小片段,也可以是一节课或多次课的结果。 教学设计往往可能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策略、教学过程、… 4、教学案例举例: 说明:以下是科学课程教学案例,希望能从中借鉴。 教学案例1:科学探究从“鞋”开始--- 一、引言 今天我和5年级的孩子研究摩擦力。在课的开始,我要把学生引导到摩擦力的生活体验上去,再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课前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看汽车轮胎等,可是总觉得离学生的真实感受有点远。直到上课前我都没想到好办法。走进课堂,心里还在思忖,怎样让孩子亲身感受一下摩擦力的存在呢? 二、案例描述: 进了教室,环视四周,发现有个孩子的脚伸在了桌子的外面。我把视线停了下来,这个孩子似乎感觉到我在看他的脚,自觉地收了进去。突然,我灵机一动,对了!他们的鞋子的底应该是可以利用一番的呀!于是我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看看自己的鞋子底部,你看到了什么?”一时间,布鞋、运动鞋、皮鞋的底都朝了天。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有图案,有的说有花纹,有的说没有花纹。我又问:“这些花纹有什么作用呢?”有一个孩子说是为了美观,可是马上被大多数人否定了。一个孩子说:“鞋底是和地面接触的,给谁看呢?所以主要不是为了美观!”这个说法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我又追问:“那究竟是为了什么?”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上部)

目 录 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3、对数的概念………………………………………………… 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5、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 6、函数图象及其应用…………………………………… 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8、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9、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1、循环结构 …………………………………………………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1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14、函数sin()y A x ω?=+的图象………………………… 15、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 1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 1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 18、正弦定理(1)…………………………………………………… 19、正弦定理(2)…………………………………………………… 20、正弦定理(3)……………………………………………………

21、余弦定理……………………………………………… 22、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26、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7、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

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

教案学生活动范文

教案学生活动范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 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本文是小编精心编 辑的教案学生活动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学生证的意义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未来的学生证 2、通过设计学生证能大胆展示自己的创意 3、同伴之间能互相交流、合作分享创造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学生证 2、水彩笔、制作材料等 (三)活动过程与实录: 1、活动过程 (1)了解学生证的意义 (2)展示自己的创意 (3)申请专利 2、活动实录 (1)调查访问 教师事先联系小学生、教师、校长与幼儿一起进行调查、访问 工作了解学生证代表的意义通过调查访问幼儿知道了:学生证是由姓名、年龄、学校三部分组成它是学生在校活动的通行证

(2)设计学生证 认识了学生证的意义以后教师指导幼儿为自己设计学生证刘笑小朋友设计了太阳学生证太阳一边是黄色的电风扇小学生热了就轻轻一动电风扇会自动转送出凉风张潇说:“我的是五星学生证黄色是表示如果你想要一件东西只要轻轻一摸便会马上给你变出来绿色可以帮助你写作业……”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超出了教师的预料教师和幼儿一起将他们设计的学生证放在展览区利用家长开放时间展示给参观的家长幼儿在教师、家长的肯定中得到了自信 (3)推荐学生证 教师与幼儿一起带着设计的作品来到校长室他们争先恐后地向校长介绍自己设计的学生证校长对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能力赞口不绝 (四)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促使幼儿进一步的去接触小学生幼儿的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活动中孩子们能大胆地将自己作品推荐给校方 一、活动的目的: 1、端正复习阶段的学习态度用刻苦勤奋的态度来对待学习 2、能够在复习阶段不打疲劳战进行科学、有效的复习 二、活动过程: 1、导入:一个学期很快就接近尾声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也只差一步了那就是好好复习那么我们是不是用上很多很多的时间就能在期末取得好成绩呢那也不上这还需要有科学的复习方法

教案模板范文(精选多篇)

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第一篇:教案模板 课堂基本信息: 师范生学号姓名性别教材版本 [课题名称]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重点与难点 4.1教学重点 4.2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分析 四、学法指导 五、教辅手段 六、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1)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2.教学环节(2)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 备注:常见的教学环节(不同的课有不同,仅供参考):问题引入,创设情境,探究新知,精讲范例,即时训练,扩展变式,课堂评价,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等. 七、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 1.你认为本节课讲得最好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2.你认为本节课有哪些不足之处?为什么? 九、其它需要补充说明的事项 第二篇: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四、教学课时:1课时(45分钟)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这里只是一个例子) (一)课前自主学习过程 (1)确定主题: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面对高三紧张的复习,学生凸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情绪波动,如静不下心,听不进去课,焦躁不安,心烦意乱,严重地影响了学习进度的正常推进,出现备考危机(请关注)。那么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呢?基于上述内容我将本节课的主题定为《驾驭情绪主宰自我》,希望能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2)搜集资料: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自学情绪的相关知识,设计情境题目,创作并编排短剧,调查分析,搜集、积累、筛选、整合资料与数据。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课内外生活。 (3)形成成果:通过本节课,立足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的亲身经历来突破中学生在遭遇困难时应如何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进而让学生形成共识: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课堂互动实践过程 感悟生活导入新课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一)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起始部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解的不唯一性;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二)数学思考: 体会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主元思想。 (三)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获得求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思路方法。 (四)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里“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理解;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阅读教学法。 学法:阅读、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明受伤事件引入。 师:火箭队最近取得了20连胜,明参加了前面的12场比赛,是球队的顶梁柱。(1)连胜的第12场,火箭对公牛,在这场比赛中,明得了12分,其中罚球得了2分,你知道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本场比赛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能用方程解决吗?列出来的方程是什么方程? (2)连胜的第1场,火箭对勇士,在这场比赛中,明得了36分,你知道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罚进了几个球吗?(罚进1球得1分,本场比赛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你能列出方程吗? 设明投进了x个两分球,罚进了y个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3)在雄鹿队与火箭队的比赛中易建联全场总共得了19分,其中罚球得了3分。你知道他分别投进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设易建联投进了x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师:对于所列出来的三个方程,后面两个你觉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吗?那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吗?你能给它们命一个名称吗? 从而揭示课题。

写教案的格式范文

写教案的格式范文 2.2 教案的格式 教案没有固定的格式,通常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遵循教案基本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编制富有自身特色的教案格式。教案从基本形式上可分为3大类:记叙式教案、表格式教案、卡片式教案。 2.2.1 记叙式教案 记叙式教案是指主要用文字形式将教学方案表达出来的教案。记叙式教案根据内容的详略分为讲稿式的详案、纲要式的简案。 1.记叙式教案的书写格式 记叙式教案的书写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教学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教学课型、上课班级、时间、节次、课室、教师。一、教材内容分析(含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五、课前准备 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准备。六、课时安排:(如2课时)七、教学过程 1. 复习思考与组织教学 2. 引入新课 3. 讲授新课 4. 巩固深化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等。)八、板书板画设计九、教学反思 2.2.2 表格式教案 1. 表格式教案的格式 表格式教案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备课内容的教案。表格式教案具有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方便使用等特点,如表2-2-1所示。 表2-2-1 表格式教案模板之一

2.2.3 卡片式教案 卡片式教案是指将教案的纲要、重点、难点和易忘记点等内容, 以及需要补充的材料等以卡片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案。卡片式教案适合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使用,也可以作为教师授课时的辅助材料。卡片式教案通常有2种作用:一是教案纲要提示;二是教学内容提示和材料补充,如图2-2-1所示。 卡片式教案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其书写 格式,内容的详略。卡片式教案形式灵活、方便,有利于修改与补充,在辅助课堂教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图2-2-1 卡片式教案 教案编制的格式要求 教案是指教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为每一个知识点(群)编制的教学方案,它应该吸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更适合不同层次和专业学生的要求。教案是授课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它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思路、教学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一个问题,由不同的教师来讲授会出现不同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定义与命题的知识在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但作为单独的章节进行学习,还是首次,在设计上体现了对数学本原的思考,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本节课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整个数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由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过渡的重要章节。而作为本章节的第一课时,为学生在本章节中更好的开展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从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角度来学习和理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也是第一次,在教学设计上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程度。另外,上课学校是一所知名学校,学生在学习上,应该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努力应该可以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定义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掌握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将一些命题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经历定义的产生过程,感受定义的必要性。同时对命题的含义有初步的体验。体验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和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 2.教学难点:命题的结构认识和改写。 四、教法与教具选择 1.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2.教具选择:多媒体、其他教具。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程序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创设 情境“硬广告”的问题 引导学生参与 课堂交流 使学生感受到为了 进行有效的交流必 须引入定义。 新课 定义 1.定义的含义 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 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 语的定义。 定义的核心功能是能清楚地规定 名称和术语的意义。 2.对定义的强化巩固 (1)举出几个数学中的定义; (2)举出其他学科名称的定义。 3.如何定义 观察下列多项式的特征.给以名称,并 作出定义: x2–2x–1 2x2+3x+1 x2–2xy+2y2 4a2–4ab+b2 4.定义的价值 例题:校园中,并不令人在意的教室墙 角,却让我产生了兴趣。 问题1:按我们的生活经验,墙角的线 AO与BO 问题2:如何判断(验证)垂直? 强调定义 的功能。 学生自由发言, 组织学生评价, 捕捉学生反馈 的信息,适时地 引导学生感受 数学定义的严 密性和简洁性 等。 师生交流,老师 引导,强调“次、 项”。 与学生交流,教 师归纳。 教给学生获取知识 的方法和途径,让学 生的学习可持续发 展。 从定义出发来判断, 解决问题.既体现定 义的价值,有可作为 定义到命题的情境 过渡。 从定义出发思考问 题的解决。 引例: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 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 作出判断? (1)鸟是动物。学生自主完成。 突出语句的判断功 能。 针对学生在命题理A

教案格式范例

教案格式 学科: 所用教材: 授课年级及学生特点: 课题名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 识记: 理解: 应用: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二.教学重点、实施方案 重点: 实施方案: 三.教学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突破策略: 四.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 2.教学物品的准备 五.教学方法 六.学法指导 七.教学安排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参考教案 学科:语文 所用教材: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语文 (第3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授课年级:二年级 课题名称:秋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识记:秋天的特点 理解:(1)秋天的美 (2)理解词语“渐渐” 应用:(1)用语言描绘大自然 (2)用“渐渐”写一句话 2.能力目标 (1)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喜欢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实施方案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实施方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整体感知,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新课,通过朗读、评读,掌握读句方式,感悟秋天的美。 三.教学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理解两个比喻句的意思;启发学生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保护环境。 突破策略: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用手演示叶子飘落的过程;教师提问,小组讨论。 四.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 学生收集了一些环保资料,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环保知识;课前阅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物品的准备 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落叶、手工叶画 五.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学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含义; (2)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通过“辩一辩”“填一填”“试一试”“做一做”,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理解;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的事例、关心他人,培养一种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义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 难点是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征,在教学中选择激趣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相结合。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互动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问题1:假设你们每人手上有一根长20cm的铁丝,将这根铁丝首尾相连围成一个正方形,围出来的正方形都完全一样吗? 问题2:同样用这根20厘米长的铁丝,首尾相连围成的长方形都完全一样吗?你能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点菜技巧》微课教学设计录制时间:20XX年9月 20日微课时间:10分钟左右 本微课名称点菜技巧 所属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 适用对象酒店管理大二学生 教学背景 点菜服务技巧是《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菜单设计环节的基础上,学生来掌握利用菜单帮助客人点菜的基本技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都有较多的就餐经历,了解服务员点菜的一般过程,为本课程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体验。本课的重点在于点菜服务流程的掌握,熟悉点菜的基本要求以及在整个流程中应掌握的基本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比较之前生活实际中遇到的点菜环节的不足,将点菜的基本技巧应用于日后的实习及生活实践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点菜的流程,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点菜的基本技巧 【情感目标】通过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情感,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点菜的经典案例,让学生对点菜的注意事项有基本了解; 2. 视频教学:通过观看点菜的微视频,让学生对于点菜的技巧加深印象; 3. 现场教学:通过创造餐厅点菜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能深刻全面的了解点菜的流程;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对点菜要求及基本技巧灵活掌握。 设计思路 在回顾上节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本次课程内容,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示出点菜的流程、基本要求、技巧,在展示点菜环节的过程中,一边展示主要的知识点,一边让学生自行模拟各个要点,视频教学与模拟教学同步进行,最后进行总结。

场地要求酒店中餐厅 教学过程 视频展示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辅助资源时间 一、导入(1分钟以 内) 首先,教师进行导入,说明本次课程 的主要内容,并通过PPT显示导入案例, 启发学生思考:点菜前的准备工作? 案例讨论 PPT1-8 页,显示 本节课的 教学内 容,重难 点,案例 说明的问 题:点菜 前的准备 工作 1分钟 二、点菜技巧展示(7分钟左 右)1.客人入场,服务员迎宾引座。给客 人倒茶水,一边观察客人的穿着以 及言谈举止,判定客人的身份,(弹 幕:箭头指向服务人员的眼神,并 打出字幕“观察”) 2.教师入镜介绍:首先要注意观察, 在交流中用眼神不留痕迹的观察客 人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大概判 定客人的身份,掌握点菜的价格区 间。 模拟眼神 观察 PPT第9 页,显示 点菜前的 准备工作 流程环 节,第12 页三个关 键词 1分钟 以内 3.上茶水后,服务人员询问客人是否 点菜,客人同意,拿菜单给客人, 站在主人身后做好点菜准备,正式 点菜之前,首先询问客人是否有饮 食禁忌,客人告知没有。(弹幕:箭 头指向服务人员嘴巴,打出字幕“询 问”), 4.教师入镜介绍:点菜之前必须要询 问客人在饮食方面的禁忌。 5.首先开始点冷菜(弹幕:冷菜要求: 荤素搭配,色彩搭配) 模拟询问 内容 PPT显示 第12-15 页 1分钟 以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