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散文小说)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散文小说)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散文小说)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散文小说)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一)

(一)在径山看几朵花

鲁敏

①杭州的余杭,有座径山,山名真好听,谦逊、隐约、天真如君子,真的像看到一条默然的山中小径,通往别一处幽天。此番来径山,一共呆了一天一晚,什么要紧事都没干——除了看了几朵花。

②山脚下,有一处花海,叫千花里,花朵们挤挤挨挨,漫至天际,像跌落人间的斑斓星辰、彩色银河!众人也都算是见过世面的,仍然显得笨嘴笨舌,只会如小学生写作文似的感叹:唉呀,太好看了!你看这一片,简直像一阵紫雾啊!不不不,那一片更好,黄得太梵高了啊!看,这是荞麦的花!还有这名字,叫“粉黛乱子草”!我们不顾一切、像扎猛子似地深入到花海之中,去最大限度地亲近那些花朵,包括花朵的背面,包括它开始卷曲的叶片,包括半有零落的花瓣,以及那些褐色的小小果实——这更加让人感慨了,花从来都不只是花,从它的这一半繁华一半枯萎里,我们分明可以看到时光,看到耐心,看到轮回。

③黄昏的时候,我们转道前去品尝径山最为出名的禅茶。十几位朋友中不乏对茶道颇有研究的方家高人,但两道茶艺观赏下来,还是大为感叹。比如,茶艺师用茶筅调制抹茶粉,使之均匀细腻,形成稠粘泡沫的“无影手” 手法。再比如“水丹青”,却是在抹茶起泡上作画。这是茶道中的高难动作,除了视觉、手法、画质以及最终的口感之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考量因素,即绘写在抹茶泡沫上的“水丹青”能够持续多久。一幅“水丹青” 挑抹点画完毕,众人即安静地等待着,茶席上数目交错,反复盘桓流连于这幅抹茶丹青,等待着它的消瘦,弥散,直至无形。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这一盏抹茶上的手工“水丹青” 仍然完美如初,素然不动,像一朵在时间里定格了的花朵。于是,大家齐齐为茶艺师鼓掌,同时一致决定,不分享这一杯抹茶了,且留下这一幅水丹青在茶室,让花朵自去开放。屋顶那几道素光,光中那半盏温绿,盏里那一朵抹茶花,简直像是茶与人之间的一种珍重与约定。

④晚饭后,整个径山乡村都沉入了一大片甜黑,我们坐在车里,在甜黑里往村子深处里开。车灯照处,可以看到收割后齐刷刷的稻茬,有半塘残荷,还有秋天那些裸露着的田埂与沟渠。走过一条弯弯的小道,甜黑里突然斜挑出几星暖灯,投宿的客栈到了。我们的低语和

笑声惊动了客店里的两只家狗,它们突然高一声低一声地叫起来,直听得我心花怒放、又泫然欲涕——为什么?因为在我整个的少年记忆里,在最脆弱的时常发作的乡愁里,黑夜里回家,头顶繁星点点,耳边狗吠声声,这便是我理解中最完美最真切的家乡的夜晚啊!

⑤把行李放好,我们几个就一齐趿拉着拖鞋聚到客厅,大厅有非常自在的茶室、视听室,还有壁炉与书柜。我们关好大门,烧热茶水,盘腿而坐,分食点心,讲故事讲笑话讲文学讲往事,简直像坐到了上个世纪的俄罗斯小说里,又像是坐到了三百唐诗里,各种意象连绵而来,闲敲棋子落灯花,风雪夜归人,欲饮一杯无……直到困倦如小天使降临,才各自上楼去歇。我站在环形楼梯口,非常郑重地拍下了一长串造型现代的橙色吊灯——这不是古时候照着棋盘与黄酒的青灯,也不是少年求学时等候着我的那盏亲人之灯,它只是这家普通民宿客栈的一串睡前之灯,温和、包容地照着各自掩上房门的行旅者,但它的光泽,它的灯花,我敢保证,一定会开放在每一个旅人的枕边,进入他们的悠远梦境。

⑥我在临睡前,又非常仔细地确认了一下,我在径山的这一天,真的什么要紧事都没干,除了看到几朵花——花海的花,抹茶的花,夜灯的花。但是,我很满意,很平静,甚至接近一种幸福了。径山,晚安。

(选文有删改)

1.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花朵们挤挤挨挨,漫至天际,像跌落人间的斑斓星辰、彩色银河!(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把花朵比作跌落人间的斑斓星辰、彩色银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千花里花的数量繁多和色彩美丽。

(2) 直到困倦如小天使降临,才各自上楼去歇。(作者为什么把“困倦”比作“小天使”? )

把“困倦”比作“小天使”是为了表达当时心情的愉悦。因为“小天使”一般形容可爱的事物,文中大家聊得很愉快,困倦来得本应感到不快,但因为心情实在是好,所以看待“困倦”也觉得可爱了。

2. 第④段中画线部分写了狗叫声引发的联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狗叫声引发了“我”对少年时代乡愁的回忆,这样写不仅写出眼前景象给人一种回到家乡的亲切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为下文民宿客栈也给人一种归家的温馨感作铺垫。

3. 文中两处写到“什么要紧事都没干,除了看了几朵花”,有什么作用?

开头是为引出下文对看几朵花的具体叙述,结尾呼应开头,强调了生活中一些细微的看起来并不要紧的事,也能带给人幸福美好的感受。

4. 作者为什么说“我很满意,很平静,甚至接近一种幸福了”?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作者从花海的花里看到了时光、耐心和轮回,从“水丹青”中看到了茶艺师高超的技艺,从民宿客栈的一串睡前之灯里看到了温和与包容,这种对生命的执着、对技艺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都让作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感到满足与幸福,所以,幸福就是在生活的细节中感受到美好。

(二)野地

李汉荣

①野地并不很野,就在城的郊外。

②在随便什么时辰,对城市作一次小小的逃亡,到野地去呼吸,去想些什么或什么也不想,就一心一意感受那野地,是我的一门功课。

③野地有很多树。柳树、松树、槐树,还有叫不出名字的灌木。它们不仅供给我清新的空气,也免费让我欣赏鸟儿们的音乐会,且是专场,聆听、鼓掌都是我一人。黄鹂的中音,云雀的高音,麻雀的低音,布谷鸟抑扬有度的诗朗诵。报幕的是斑鸠吧,清清朗朗的几句,全场顿时寂静;接着出场的是鹦鹉,不像是学舌,是野地里自学成才的歌手;路过的燕子也丢下几句清唱,全场哗然;喜鹊拖着长裙出面了,它像是不大谦虚也不留情面的音乐评论家:“叽叽喳喳”——它是说“演出很差”?于是众鸟们议论纷纷,议论一阵就暂归于寂静。然后,它们四散开去,各自找自己的午餐。

④林子的外面长满了草,招引来三五头牛或七八只羊。牛有黑有黄,羊一律的白。羊口细,总是走在前面选那嫩的草,那么认真地咀嚼着,像小学生第一次完成作业。我抚摸一只小羊的犄角,它作出抵我的样子,眼睛里却是异常的天真温良,它是在和我开玩笑。那抵过来的角,握在手里热乎乎的,它一动不动地让我握着,我们彼此交换着体温和爱怜。我顺手递给它一株三叶草,又握了握它的角,说了一声“好孩子”,却再也说不出下面的话,因为我忽然想起了我穿过的那件羊皮袄。我觉得我对不起这些可爱又可怜的羊,它们是多么纯真的孩子啊。正想着,一头大黑牛走过来,它埋头吃草,就像我埋头写诗,都是物我两忘的境界。一个小土坎它却爬得很吃力,我这才发现它是怀孕的母亲,脖颈上有着明显淤着血的疤痕,怀孕期间它仍在负重拉犁?我走过去,急忙牵起缰绳拉它一把,它上来了,感激地望着我,我看见了它眼角的泪痕。我向它点点头,示意它快些吃草,祝福它身体健康,分娩顺利,

一路平安。我的心里多少有点苦涩,贴近哪一种生命,都觉得它们很美丽,也很苦涩。我终止了我的联想。我看见,远处那头黑牛,仍不时地抬起头望我……

⑤野地的边缘有一小块瓜菜地。包菜一层一层包着自己内心的秘密,像一位诗人耐心地保存着自己最初的手稿。芹菜仍如古代那么质朴,青青布衣,是平民的样子,也是平民的好菜。红萝卜,通红的小手仍在霜地里找啊找啊,在黑的泥土里它总能找到那么鲜红的颜色。南瓜不动声色地圆满着自己,据说南瓜在夜晚长得最快,特别是在月夜,那么它一定是照着月亮的样子设计着自己,它把月光里的好情绪都酿成内心里的糖。西瓜像枕头,却无人来枕它做梦,我就睡在这枕头上,果然睡着了,梦见我也变成了一个西瓜,在大街上乱滚,差点碰上了钢铁和刀子。于是我又返回到野地,我掐一掐自己,想尝尝,却感到了痛。于是我醒来,看见西瓜仍然自己枕着自己酣睡。

⑥这时,我隐隐听见了水声,野地的前方是一条河,我看见它微微露出的脊背,白花花的脊背,它摸着黑赶路。是子夜了,月亮悄悄地升起来,月光把野地镀成银色。星星们把各种几何图案拼写在天上,地上有几处小水洼,临摹着天上的图案,也不注意收藏,风吹来,就揉碎了。恰好有几片云小跑着去找月亮,月亮也小跑着躲那些云,云比月亮跑得快,月亮终于被遮住了。

⑦星光照看着野地,有些暗,但很静,偶尔传出几声蝈蝈叫,我能听出它们的雌雄……

1.阅读全文,将描写野地的四幅画面补充完整。

鸟儿们的音乐会→与牛、羊的心灵交流

→瓜菜地里的联想→野地的河流和夜空

2.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在随便什么时辰,对城市作一次小小的逃亡,到野地去呼吸,去想些什么或什么也

不想,就一心一意感受那野地,是我的一门功课

..。

功课:这里指“我”将感受野地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2)贴近哪一种生命,都觉得它们很美丽

..,也很苦涩

..。

美丽:指牛羊具有善良勤劳的品质。苦涩:指怀孕后的牛仍负重拉犁,引起作者内心的怜悯和同情。

3.小组合作时,李明同学提出疑问:“《野地》最后一段文字与③至⑤段描写的情境氛围似乎不一致,可以删除吗?”假如你是该班的语文课代表,你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不可以。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星光下野地的幽静,以此收束全文,营造出野地是“我”的精神家园的意境;同时,与文章开头相呼应,再次点题;用景物描写来结尾,意境悠远,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说说作者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甲】我走过去,急忙牵起缰绳拉它一把,它上来了,感激地望着我,我看见了它眼角的泪痕。我向它点点头,示意它快些吃草,祝福它身体健康,分娩顺利,一路平安。我的心里多少有点苦涩,贴近哪一种生命,都觉得它们很美丽,也很苦涩。(李汉荣《野地》) 【乙】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使我不由想起了冯至深情的诗句:“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

(杜卫东《明天不封阳台》)

(1)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人与动物情意相通、和谐相处的情感;(2)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牛和鸟当作人来写,赋予了人的情感。(3)都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了牛、鸟的神态,惹人怜爱,令人同情。

(三)犁杖:最后的方舟

(1)父亲走了,犁杖的寂寞无人能懂。

(2)犁杖靠在墙角,土墙剥落的泥土,覆盖在它刺槐木的把手上。那些木质的纹理,那是被父亲粗糙的大手抚摸过无数次的纹理,此时,都湮灭在无声而落寞的尘埃里。铁铸的犁

铧,有一半湮没在庄稼院的泥土里。曾经的光彩不再,曾经的锋利亦不再;只看见被雨水侵蚀的铁锈,斑驳一地。

(3)犁杖也有年轻的时候,犁杖年轻时和父亲一样讷言有力。父亲牵出他心爱的老牛,只一个眼神,老牛便稳稳站在犁杖的前面。有时候,默契就是这样一种无言的情义,岁月不会给你什么,但会给你挚友般的信任与友情。时光带不走什么,但会让你深深懂得彼此的感念。即使不用言说,对方也会心领神会。再没有如此稳重的行走了,老牛的蹄夹走过万物苏醒的大地,留下一枚枚泥土的印章。不需要褒奖,田野上拔节生长的庄稼就是最好的馈赠;不需要催促,一步一个脚印的乡村,从来就这样稳稳前行。你见过波浪连天的海吗?一头老牛所驾驭的乡村世界,就是一艘通向黎明的方舟。云开了,雾散了,飞鸟翱翔在天空,田野上奔跑着羚羊和驯鹿。所有的生灵沐浴在大地的恩泽中。

(4)打犁杖的六爷,是村里最好的木匠。单是木匠活的选材,六爷都会在一根木头前静默良久。梧桐树,轻便而空灵,可以打造女子的妆奁。一口梧桐木的木箱,历经百年,依然保持原有的形状,敲上去,铿铿有音,仿佛能听见焦尾桐琴的清音;一株历经沧桑与坎坷的苦楝树,一生养育了无数可爱的麻雀精灵。它们喜欢在树枝间穿梭,它们喜欢苦楝树上金黄的果实,它们执拗地把乡村当做可以托付前世今生的家园,叫醒黎明,唤醒炊烟,为寂寞平添一缕清澈的音符;这株已有五十年的树龄的刺槐树,还是父亲在小时候,牵着祖父的衣角,栽种在庄稼院里的。洒落过槐花沁人心脾的清香,蓊郁过遮天蔽日的阴凉。终于有一天,父亲狠狠心,将刺槐树放倒。轰然倒塌的瞬间,一副上好的犁杖,已在父亲的脑海中现了雏形。多么圆润的把手,多么沉实有力的杖柄,每当父亲坐在田埂上,轻抚一把犁杖时,就好像在轻抚情人的脸颊。

(5)跟犁杖“相依为命”的犁铧,那肯定是块上好的铸铁。你能看出打铁人在铸造时专注的表情。淬火,煅烧,锤打,在千百万次的叮当声中,唤来一面犁铧上隐隐的青锋。犁铧不需要尖锐,太过尖利的锋芒会触痛大地的肌肤;犁铧不需要冷漠,太冷漠的表情,会冻结

春华秋实的热情。一面犁铧是内涵丰富的语言大师,当它深深地插入泥土,种子播种的诗行,季节凝成的段落,露珠攒积的词语,已然将乡土的沉浑与壮美抒写得淋漓尽致。父亲在面对一面犁铧时的神情是缄默的,在缄默的表情之下,父亲在如镜的反光中,看见自己与泥土相亲相守的一生。

(6)学吧,学会像一头牛那样,沉着而坚忍,才能开垦出水草丰美的生态家园。

(7)学吧,学会像父亲一样讷言而温情,才能深入泥土的精髓,一次次耕耘,一次次收获,度完这辛苦但充实的一生。

(8)学吧,学一架犁杖,它的沉默就是最好的表达,它的表达便是秋日田野上沉甸甸的谷穗。

(9)我深深记得那样一个暖暖的黄昏。家园的落日挂在玫瑰色的穹顶。父亲交给我那把鞭子,也教给了我所有与泥土相关的箴言,教我怎样与泥土相偎相依,迎向一个华枝春满的生命轮回。

(10)无疑,我的双手在颤抖,当刺槐木的把手握在掌心,我能感知到来自泥土深处大地的心跳。我知道,那天的老牛不是由我来驾驭,而是一头阅尽人间春秋的老牛,在牵引我走向远方的路;那天的犁杖也是隐忍而屈从的,它知道每个乡间的后生就是这样生涩地一路走来。犁沟是弯曲的,在弯弯曲曲的犁沟里,我的身影从此叠印于泥土。从此,无论过了多少年,在深情书写乡村的很多桥段,你都会看见我的名字。

(11)走过就是走过,在最后我宁愿放弃抒发作为一架犁杖的落寞与失意。无论时空如何转变,在史书的册页里,在永恒的大地上,在某个小小的庄稼院里,一架犁杖选择有尊严地老去,告诉我,不要轻易遗忘故乡和土地。

(选自2012年第3期《文苑(经典美文)》) 【注】犁杖:即犁,一种耕地农具,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犁把和犁铧。古时耕地时,牛在前头牵拉着犁杖,犁杖前沿部分犁铧触地翻土,人在后头扶持着犁把。犁铧: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的铁器,略呈三角形。

1.文章开头写道:“父亲走了,犁杖的寂寞无人能懂。”联系全文,说说该如何理解“犁杖的寂寞”?

这把犁杖永远告别了充实的劳动生活,被完全闲置,蒙上了岁月的尘土,自身的价值再也无法实现。与它相处日久、对它有着无言情义的父亲去世了,再也没有人跟它像伙伴一样一起劳作。

2.读下面句子,结合语境,品味加点词的含义。

(1)父亲交给我那把鞭子

..,也教给了我所有与泥土相关的箴言,教我怎样与泥土相偎相依,迎向一个华枝春满的生命轮回。

鞭子:自然朴素的劳动方式。

(2)犁杖:最后的方舟

..。

方舟是指在世界末日来临时,人们最后的避难所。将犁杖所代表的乡村生活比作拯救被工业时代的欲望之海淹没人们的诺亚方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犁杖在过去乃至今天人们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3.有人说第(4)段似乎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够密切,应该删除,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不能删除。①借助六爷的懂材、爱材、惜材来衬托父亲对犁杖的重视,突出犁杖的精致、耐用。②强调父亲选材时的认真、慎重,表明父亲对农作生活的热爱,以犁杖的材料为载体寄托一份美好情感。③赋予平凡的事物以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喻示犁杖具有父亲那样沉实、隐忍的品质。

4.许多曾经美好亲切的事物,如犁杖、蓑笠、炊烟等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在文章结尾,作者说:“在最后我宁愿放弃抒发作为一架犁杖的落寞与失意”,请结合选文,并联系现实中“消逝”的现象,探讨作者这个观点的积极意义。

示例:炊烟、蓑笠、犁杖等农村里常见的事物,不仅代表一种原始、古朴的劳作方式,它们身上更凝结着一种热爱劳动、耕耘一生的精神,代表一种朴实坚韧、健康诗意的生活方式,它们会时刻提醒人们要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不要遗忘故乡和土地。所以,尽管由于时代的更替,生活方式的转变,我们不能经常用这些工具,但不能任其消逝,而应在书上、网上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向我们的后代介绍它们的价值,传承它们的精神。

(四)一只羊其实怎样(2018广州改编)

杨瑞霞

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总会为我们保留一些什么。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另外,还有一只羊。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

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

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我们便永远都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些什么。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

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的思维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地雷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日本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喊了一声“八格亚鲁”。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绵羊当时发了一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

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

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伙子在手心里放了很小的一点干粮渣,然后非常夸张地招呼它。它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走了过去,等它弄明白发生的事情,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在离开的过程中却又出乎意料地转身给了正在得意的那人一个教训,使他记住了捉弄一只羊会得到什么样的报应。

同样它的行为也导致了围观者的一片大惊小怪。是呀,一只羊怎么可以有这么强的自尊心呢,一只羊怎么可以这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呢。

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在于它有个性,还在于它有很强的责任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表达着一种焦虑。父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出了院子。是大绵羊的警觉使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

另外还有它的聪明。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诡异。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栏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板;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和羊单独相处的时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碎了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了。然后它直奔房门,用头一下下撞门。我知道它是过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过了一会儿,听不到撞门声了,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张望,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外的怪诞。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

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而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份。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

(原载《天涯》2001年04期,有删改)

1.本文主要写了大绵羊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大绵羊对拿棍子侮辱它的二哥抗议,追击到二哥投降为止;大绵羊教训拿干粮渣捉弄它的邻居小伙子;大绵羊在雪夜大叫提醒主人羊群逃跑;大绵羊逃出羊栏趴在窗台偷看“我”。

2.根据文本,“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羊有哪些认识?请分点概括。

羊是弱势群体,需要被保护而不是作为保护者;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默默忍受而不会反抗;无话可说,不会表达自己的诉求,没有张扬的个性。

3.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它选择了轻蔑

..地离开。

运用了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的方法,“轻蔑”一词表明这只羊对邻居给予的“好意”表示不屑并干脆拒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只羊的独特个性,表明这只羊像人一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2)(它)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

..,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

它竟然把头侧过去

.....,用一只眼紧贴

..窗玻璃。

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搭”、“张望”、“把头侧过去”、“紧贴”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只羊趴窗窥视房间的情景,表现了这只羊的聪明和神秘,表达了“我”面对这一番场景时绝望、惊诧的心情。

4.本文的标题是亮点,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好处。

交代写作对象,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借儿时回忆向我们展示了一只体面的绵羊“其实应该是怎样的”,所以哪怕它最后又回归了所谓“一只羊的结局”,也让人们记住了这只羊曾经的高傲沉稳。“一只羊其实怎样”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引发读者对主旨的思考,增加对身边生命的敬畏之心。本文以“一只羊其实怎样”为题,以疑问的语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5.本文的结尾谈到了羊的“宿命”,请问羊的“宿命”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不同凡响”却又逃不出“宿命”的羊的形象。

(1)羊的“宿命”是养大后被主人为补贴家用而卖掉。(2)①作者笔下的大绵羊是健壮肥硕、高傲沉稳、具有强烈自尊心和张扬个性的,颠覆了以往人们对羊的固化认知,表达了作者对羊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②这只“不同凡响”的羊,与作者一同成长,关系亲密,相濡以沫,在作者的生命历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迹,充盈了作者的生命历程,但最终却无法逃出“宿命”,表达了作者的悲痛与无奈;③这只“不同凡响”的羊最终无法逃出被卖被宰杀的悲剧宿命,彰显了动物、自然在人类面前的脆弱、弱小,引发读者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一问可以从文章的结尾段找到答案,进行概括即可。第二问需要对文本有较深的理解。可以从题目所给的提示入手,联系这只羊的形象,得

出这只羊的一生“不同凡响”却有着悲剧性的结尾,对比突出这只羊的独特;从文章的主旨入手,这只羊的一生和命运表达了“我”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警示着人们打破成见,放下傲慢的态度。

2019年中考语文小说散文阅读真题汇编(带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小说散文阅读真题汇编 (精选全国中考真题+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保存) 考点击破 小说阅读 考点一概括分析小说的情节 例1 (山东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题目。 最暖心的事 [美]鲍勃·布劳顿 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②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④“等一会儿。”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⑥“这没什么。”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⑦“你真是一个好人。”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 ⑧“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我答道。 ⑨“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 ○11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与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与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XX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⑶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欢迎关注语文月刊公众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 一、熟悉文体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也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二、储足知识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正面描写:对人物或事物进行直接的描写。 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 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6.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

备考2020中考初中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 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 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 (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 2句子语段的作用 1.内容上 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 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 2.结构上: 在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作铺垫、点题……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散文小说阅读

散文小说阅读 一、标题 1、标题的含义(表面意+象征意义/比喻意义/双关意义) 2、标题的作用 (1)方法——比喻、象征、悬念、线索、双关、引用诗句等 (2)内容——写了什么/交代了什么/围绕……展开 突出了……中心/告诉我们……道理 (3)表达效果——含蓄不直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诗意、 令人深思、恍然大悟、句式整齐 二、信息概括题 1、部分信息概括填空,在文中找到词语(有的需要用自己的话概 括) 2、概括文章内容——谁+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 /某物+在什么情况下+怎样 3、概括情节——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三、赏析题目 1、方法(修辞/写法/关键词)关键词的方法有:叠词、仿词、拟 声词、贬词褒用、反复 2、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人某心情/某物某特点 表达了……中心

四、句子/段落/词语的作用 1、方法——修辞/写法(细节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反衬、插叙、 补叙等) 2、内容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人某心情/某物某特点/交代 了……的原因 表达了……中心 3、结构作用——点题、照应、首尾呼应、过度、铺垫、推动故事 情节发展/总结全文/情节曲折 4、表达效果(尾)——……言有余而意无穷/?发人深思/情理之 中、意料之外/文学内涵/想象空间 五、环境描写作用 1、自身作用——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氛围/突出环境特点 2、对人物作用——烘托人物性格、心情 3、对中心作用——突出中心 4、对情节作用——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六、句子含义 七、人物形象 1、说说人物是怎样一个人——从……可以看出……性格 2、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侧面衬托、环境烘托、对 比反衬、先抑后扬

小说、散文知识及阅读解题方法

小说、散文知识及阅读方法指导 一.文体知识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烘托、反衬、以小见人、托物言忐、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等 (1)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 对比手法:通过……与……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入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2.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3.散义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4.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5.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6.描写的方法: ①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②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③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间接描写);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解题技巧。 ★1、“标题”类考题 (1)标题含义是什么 方法: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例1:《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爸爸的去世。 例2:《天窗》。(见练习试卷)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分析标题的作用:内容+结构+情感+效果 ①内容:表明写作对象、揭示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某内容、揭示主旨; ②结构:贯穿全文线索; ③情感:表达……情感; ④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启发读者思考、简洁精练、富有韵味、富有诗意等。 例1:《蔷薇几度花》:标题中“蔷薇”在文中的作用:①引出挑糖担的老人;②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③烘托老人的形象;④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⑤生动形象,激发读者兴趣。 例2:[2008年]《抽打心中的樱桃花》: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作用。(4分) 答:①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情节;②由物及人,形象地揭示了全文主旨;③运用比喻,形象生动。 (3)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方法:以贯穿文章的线索为题;以写作对象(即关键的人、物)为题;以文章的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等。另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4)为什么以此为标题(妙处)。 方法:含义(本义、引申义)+作用(内容、情感、结构、效果) 例:《总与一缕炊烟有关》能否换成《香甜的饭菜》或《我的母亲》?请简述你的理由。 答:不能。因为“一缕炊烟”贯穿全文,是文章的一条线索,而且一缕炊烟是母亲形象的化身,赞美了母爱像炊烟一样温暖、柔和,形象生动,传神,富有诗意。而《香甜的饭菜》不够具体,太平淡;《我的母亲》又太过于概括,范围太大,所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最好。 ★2.体会词语的含义。 步骤:①解释词语的本义②解释词语在本文中的含义③对所在句子意思的表达有何作用。④作者情感。 句式:“xx 如:《老山界》 答: 界的陡峭和险峻。突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理解句子的含义。 方法:圈关键词(比喻词)+联系上下文解释关键词(比喻词)+联系中心整合+(作者、对象)情感 关键词就是那些形象凝练、有强烈表现力或意义深刻、含蓄隽永的词。 如:《好梦何必成真》结合全文,揣摩加点词语,谈谈你对文章末句“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 ..,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黄金的地狱里而已。”的理解。 答:“黄金”喻指富裕的物质生活, “天堂”喻指丰富的精神生活。此句的含义是人类若是只追求物质的享受,放弃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内心世界将变得荒芜贫乏,荣华富贵将成为心灵的囚牢。 如: ,然后联系上下文解释“扫把”喻节俭勤劳的美德。最后进行整合:放心吧,孩子,扫把所代表的节俭勤劳的品德是不会让人丢面子的。此句写父亲对儿子的教育,突出父亲对儿子更深层次的爱。表达作者对这位纯朴善良的父亲的赞美。 4.语句的顺序能否调换? 方法:答:不能。①因为这几个词语或句子之间有前后相承的关系(符合人们由感性到理性或由表及里或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先“”才能“”。 或者②这几个词语或句子与前文或后文某内容(具体)相照应。 5.赏析句子:外在手段及效果+内在作用+对象情感 (1)外在手段: ①修辞: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借代、设问、反问、排比、起兴等 ②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用典、联想、想象、渲染、抑扬、照应、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侧面烘托、虚实结合等 ③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④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⑤感觉器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幻觉 (2)内在作用: ①景物特征②人物情感(心理、性格、品质等)③生活哲理 (3)对象情感 例1:文章第1段,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描写得很有特点,试作赏析。 答:此句从视觉、嗅觉、听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要有动作、有颜色、有气味、有声音的劳动画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生活的艰难,抒发了作者苦涩的情感。 例2:“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叙事性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解题指导》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叙事性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解题指导 【导语】 要点概括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必然涉及的考查内容,也是广大考生备战中考的一大重点。所谓要点概括,就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叙事件、所言事理、所抒情怀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要点概括的过程是一个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过程,要点概括的结果能充分显现学生理解文意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解题步骤】 1.要分清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答题方式和答题语言。 2.要通读全文,理清思路,理解文意,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 3.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和角度。 4.要搜寻标志性语言,筛选出有效信息。所谓标志性语言,就是体现文章结构、主旨、感情倾向等的重要语句,如文章的标题、主旨句、中心句、开头句、结尾甸、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等。5.最后进行归纳整合,准确表述。在此过程中既要关注文章中的显性信息,也要关注文章中的隐性信息。 解题技巧】

1.事件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涉及事件的叙述性文字进行概括。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陈述的对象是人还是物,然后思考用什么样的句式来表达。如果是人,可采用“谁+ 干什么”的句式,如果是物,可采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 2.主旨概括类。 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记叙文的主旨是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解题时可根据命题要求或者题目暗示来筛选信息,也可抓住能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词语来获取信息。这类试题文体不同,概括的方法和语言表达习惯也不一样。如果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对人物的肖像、细节、心理、语言和行动等作具体分析,概括出中心。如果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可通过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进行具体分析,概括出中心。如果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可根据所描写的景和物的特征以及作者赋予它们的意义概括中心。 3.思路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写文章的思维活动过程,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思路,也应从不同的体裁入手。以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从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入手把握线索,概括思路。以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根据文中交代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发展的关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4.形象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对文章记叙的事件进行提炼,概括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与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欢迎关注语文月刊公众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格式考前提分要点

散文文体知识 一、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2、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叫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四、散文的线索、方法:理材料,抓线索,识文眼…… 1、找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理顺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⑥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找线索的方法: 4 5。借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等。 (1)象征

(完整版)散文小说阅读的解题技巧

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 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一、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二、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三、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淡化文体(散文)阅读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 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浓,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散文。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 1

中考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阅读知识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高考小说散文阅读知识最全梳理

高考小说散文阅读知识最全梳理 人物 象,指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人物形象。 情节 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也就是人物在一定的时间内的行动过程。 中林冲逆来顾受、委曲求全的性格和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题就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展现出来的。 环境 的描写,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往往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比如鲁迅《故乡》《药》开头的景物描写。 温习:景物描写的一般的作用(见本资料最后的总结) 如《祝福》中,鲁四老爷那阴冷的书房,对地狱的迷信、对寡妇的鄙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构成了祥林嫂生活和一步步走向生命尽头的社会环境。 例如,《守财奴》描写葛朗台想撬梳妆匣的金板与欧也妮展开争夺时手一摆一推的动作,读者会从这一连串的下意识行为中,感受到葛朗台占有金子的疯狂;《祝福》中,祥林嫂重复叙说“狼吃阿毛”的故事,读者会从中感受到祥林嫂失去爱子的悲痛;祥林嫂的眼神变化更让人感受到她生活境况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如《荷花淀》中水生嫂在听说水生要到大部队的消息后,手指的震动,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一下的细节,读者会感受到水生嫂内心震动与外表镇静的不同心理变化。 3. 从矛盾冲突发展、情节走向中,感受人物形象的深刻意义。 如《阿Q正传》中阿Q在“革命”问题上由主动转为被动的矛盾发展,具体表现为宣布革命、幻想革命、革命和幻想破灭的情节走向,读者就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 氛中感受人物的情趣、心境; 理、性格。 如《药》的结尾描写坟场的自然环境,突出悲凉的气氛,烘托老妇人失去亲人的悲哀。

语文复习资料阅读技巧记叙文(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知识与技巧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记叙文(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知识与技巧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 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4.文章内容(中心)?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内容上: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结构上:使文章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散文小说散文阅读二)

散文阅读(二) (五)湖殇 素素 ①不看湖的时候,美人的深眸便是湖。看了湖之后,湖是城市的心。其实,我所居住的市,只有一个人工湖,在儿童公园的一角,湖面上仅能游开几只白鹅形状的船。 ②湖太小,然而我的生活里毕竟有一个叫做湖的地方。 ③去年有了两次开笔会的机会。先到的南京。南京有玄武湖、莫愁湖。然而我到南京最急切要见的不是莫愁,而是玄武,因为它大。玄武湖是可以追溯到三国吴的。历朝历代都极善待这湖,并竭力地放大它。今人又胜过古人,新中国给了湖以新的生命,这是必然的。总之,千年的湖依然年轻。所以乍见玄武湖,我竟舍不得快走,生怕一走就走到底。我开始明白六朝粉黛为什么迷恋南京,因为有玄武湖。我也开始明白在日渐喧闹的城市里面,为什么保留着这一处静谧的所在,因为湖是城市人最后的空间。但是,就在这时,有一种很杂乱的声音送进我的耳里。细一分辨,是儿童乐园的碰碰车。还有一种声音是从那间很别致的公园小屋里传出的:像野人的嚎叫,像野兽的厮杀,屋外的牌子上赫然写着:当代原始部落掠影海外版录像,票价元。 ④好在玄武湖大,浩茫的湖水能使那些怪异的声音和灰尘渐渐地被吸收,以至于吞没。我终于找到了一条安静而有意味的小路,一边是千年老树,树冠呈弧形绕过人头,垂进另一边的湖里。我认定了这条浓阴穹起的小路,走过去,再走回。直到走累了,才坐在树下的长椅上,面向着绰绰约约的湖,呼吸着这里的清宁。突然,背后“砰地一声枪响,我立刻中弹一般跳起,咫尺之外,竟是一座商业性打靶场。 ⑤玄武湖一下子老了,我的玄武湖之游也到此为止。 ⑥另一次是去泰山开笔会时路经济南,我执意要去大明湖。我没见过大明湖,但我熟悉一支关于大明湖的歌儿,它的鲜荷和丽水,在我心中永远栩栩生动。而且,我知道济南是万泉之城,那一万个泉将使大明湖永远清澈,永不枯竭。所以走进济南,我的心十分安详,玄武湖的那种伤感已是很淡了。 ⑦但是,我在这座以湖命名的公园里未及走进百步,就被与玄武湖十分相似的声浪撞了回。依旧是碰碰车转转车,微小的巨大的,布满了树下和天空。这儿距海较远,所以新建了大型“迷你鱼宫”、“海底世界”,貌似文化的商人们拥挤进湖里,以一种极粗糙的方式,强迫观湖的人观海。各种声响的高音喇叭此起彼伏,像走进一个农贸市场,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