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化学与医学的联系

化学与医学的联系

化学与医学的联系
化学与医学的联系

化学与医学的联系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化学与医学的联系

【摘要】:化学与医学间的紧密联系不言而喻。本论文分别从化学元素汞和镍与医学的关系,来浅析化学与医学的联系。

【关键词】:化学医学汞镍联系

【正文】:

一、化学与医学

美国化学家Breslow R曾经说过:“考虑到化学在了解生命中的重要性和药物化学对健康的重要性,医务人员必须学好化学…...”而作为一名医学生,化学学科对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同样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可以说,化学与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形形色色的药物,我们知道是有机化学的产物;精密的医疗器械,离不开有机高分子材料;医院的消毒,需要化学家发明的消毒剂;神奇的化验仪器,也与化学实验密切相关;此外,每当说起医生和化学家,我们也总会联想到那白色大褂......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也已经可以初步地体会到医学与化学之间的千丝万缕了。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医学研究的是人体,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各种化学反应。那么何为生病呢?当人体内某一化学平衡被打破时,人就会展现出病态,医学的目的,就是使人体反应趋于平衡状态。而化学本身,很大一部分都在研究反应的平衡。至于它们的实验研究方法,也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又因为他们都类属于科学,对实验的精密度也都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二、汞与中医

汞(Hg)作为唯一一种在常温下仍呈液态的金属,在医药上的用途广泛。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对它有所研究。着名的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所着的《本草纲目》就曾谈到过汞:“其状如水,似银,故名水银。”《参同契》、《淮南子》又分别把它称作姹女和白澒。

我国对汞的最初认识是从"炼丹术"开始的。众所周知,古代帝王,无论昏庸开明,无一不追求长生不老。在这里呢,“炼丹术”指的是将丹砂(即硫化汞)变成水银的反应。唐太宗以下的六个皇帝为了成仙,都服丹中毒而死。可以说,炼丹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血的教训也终把它淘汰掉了。但值得一提的是,炼丹所掌握的经验对今后医药学的发展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比如关于硫化汞的中药化学就随之发展了起来。人们还发现它有防腐作用,把它用来保存尸体。

中国古代还把汞作为外科用药。《木经》中谈到它的这一功能:“主芥,瘘,痂,白秃,杀皮肤中虱......”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五十二药方》。其中有四个药方就应用了水银。例如把水银与混合,治疗疥疮等。就连秦始皇的墓中也注入了这种神奇的液体呢!

汞除了作为药物,我们所熟知的,还有制造体温计和血压计。它还能与许多金属反应生成合金,我们称之为齐汞,可以杀金银铜锡毒。古代常把它用于镀金。医药上还常用银和锡的汞齐作为补牙剂等等。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汞的两种氯化物——甘汞和升汞。甘汞(Hg2Cl2)又称为轻粉。作为一种中药,我国对它早有记载,外用可以消毒杀虫,内服可以逐水消肿,作为一种缓泻剂。着名的“山道年甘汞片”就是以甘汞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可以驱除寄生虫。升汞(HgCl2)又称为粉霜,它也被做成一种中药,叫白降丹。它是种外用药,,可以有效地驱除因中毒引起的肿疱。升汞与氨水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氯化铵基汞(又称白降汞)可制成软膏,治疗癣皮肤病。升汞还能融于氢氧化钠生成氧化汞,

别名黄降汞。它杀菌能力很强,常用来治疗角膜炎。当然,我们不能忘记升汞本身的杀菌能力,它可以用作医疗器械消毒。

可以说,汞及其化合物的特殊化学性质,在中医药,消毒,消炎等医学领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最后呢,我们也绝对不能忘记汞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着名的水俣病就是食用了含有汞的海产品而导致的中枢神经性疾病。日常生活当中,水银体温计的破碎,服用过量含汞药物,吸入燃烧产生的含汞中药的烟气,也都会引起汞中毒。因此,如何正确利用好汞,防治汞中毒,也成了医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科目。

三、镍与医学

对于镍这种元素,我们更为熟知的可能是镍钛合金。

这是一种形状记忆合金,在某一特定温度下可以自动恢复为原始形状。由于它的耐腐性甚至优于目前最好的医用不锈钢,因此可以很好地满足医学上的应用需求。作为一种优秀的功能材料,镍钛合金适合用作人体植入材料。比如为了更好地治疗骨折,在骨折处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加压应力的作用,于是就有了镍钛合金制成的接骨板;它还能作为髓内钉的制作材料,这特别适合用于股骨的恒形闭合性骨折;又如用于下骸骨内固定以及脊椎侧凸的手术治疗。总之,用它制作植入件是很合适的。

我们再回到镍元素本身。镍有两种价态:Ni2+,Ni3+。前者因其稳定的性质在生物体内起主要作用,数量也最多。后者则主要存在于一些微生物中,并参与酶的作用。

镍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它是多种酶的激活剂,在生物体内激活多种酶,例如脱羧酶,酸性磷酸酶等。镍对心血管有双向作用,当镍浓度过低时会使血管收缩;高浓度则抑制其收缩。镍对人体的主要营养功能是可以促进红细胞的再生,也就是具有刺激造血的功能。研究表明,含镍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体吸收三价铁离子,从而减轻贫血症状。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功能呢?原来镍与铁会产生协同作用。对此有两种解释:一是镍作为辅助因子促进了小肠对铁离子的吸收,二是考虑到镍对酶的激活作用,可能活化了使三价铁离子转化为二价铁离子的酶。总之,镍促进了铁的吸收与利用,共同产生造血效应。镍的剂量与血糖高低也有一定关系,在此不再赘述。不难看出,借助镍对人体的生化反应影响,我们可以更好的研究贫血,糖尿病等疾病了。

由于人体对镍的需求量很少,正常的饮食已经可以满足需求了。相反,镍摄入过多反而会导致中毒和各种疾病。烟草中含有镍约2·0~5·4μg,吸烟的高癌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就与此有关。这里要着重指出羧基镍,它是镍元素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主要物质。它可以由呼吸道进入人体内,诱发呼吸系统癌。

同样的,我们应当科学合理地利用好镍,抹去镍这把双刃剑的锋芒,通过医学的角度让它在人体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结束语

化学的研究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医学的新发现也可以反作用于化学的进步。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病例的不断发现,对化学就起到了一定的敦促作用。化学与医学齐头并进,互相借鉴,协同发展,定会为人类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姚刚( 湖北咸宁学院药学院药化系.. 咸宁.. 437100),《医学与化学的哲学思

考》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 年9月24日

2、何法信,《医药化学学派初探》自然科学史研究第17卷第2期

3、李时珍,《百草纲目》

4、《神农本草经》

5、《Wetall》 1981年第4期

6、百度百科

2021年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三篇

2021年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三篇 一、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 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虽然都有多年的化学教学经历,也都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面对二期课改的新教材,每个人都是新手。首先,我们认真参加市组织的新教材培训,虽然在炎热的夏季,虽然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但我们都自始至终认真学习。接下来,我们组的四位老师分头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的总体脉络和布局,这对整体把握教学是很有好处的。例第一章《化学的魅力》,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知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学习化学最基本的一般方法。这样,我们在实施第一章教学时,就把情感目标放到比较突出的地位。第三步我们再集体讨论教案。经分工,由一名教师主讲,再集体补充、修改,往往在初始拿出的教案还是很陈旧的(难该习惯),但经过集体讨论后的教案一定有发展、有突破、有新意,大家感觉到集体智慧的能量是很大的。 二、“填补”新教材的“空白”,学生智能得以发展 新教材的版面上有很多“空档”,有的空档是实验的现象、结论,还有一些是问题的解释,这与老教材有明显的差别,我们开始觉得很不习惯。我们反复讨论是以怎样的方式“填补”这些“空档”,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那么编写者的意图就变成要我们老师去填空,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我们认真学习二期课程标准,体会到这是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决不能简单地由老师包办代替。于是教材上安排的问题讨论,我们都认真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尽量由学生自己解决,教材上安排的实验,或由老师演示,或由学生完成,然后归纳现象、推出结论。即使是家庭小实验也鼓励学生去尝试,然后交流.但实验受很多条件的影响,各自得到的现象和结论完全有可能不一致,那么如何去面对考试呢?我们组织学生分析原因,然后得到比较客观的(一致的)结论,而且一般要求学生能在课本上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毕竟考试是不可避免的)。“填补”教材“空白”的过程,是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习得知识、又发展了能力的过程,新教材用得好,学生一定发展得好。

认识过氧化物与自由基

认识过氧化物与自由基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认识过氧化物与自由基 1.自由基是什么?自由基是含有不成对电子并且能独立存在的化学物质。根据此定义, 自由基可以是带正电的离子,也可以是带负电的离子,甚至是电中性的分子。 2.自由基产生的方式:(1)正常分子的共价健均衡断裂,产生含有不成对电子的自由 基;(2)正常分子丢失一个电子;(3)向正常分子中加上一个电子。 第一种方式产生自由基需要非常高的能量,这种高能量可能是高温、紫外线,或者离子辐射。同前两种方式相比,第三种方式在生物体内最为普遍。最常见的自由基是活性氧类自由基,比如羟离子自由基(-OH),氧离子自由基(O2-)。 3.自由基是如何产生的呢? (1)人体代谢产物的来源人体在正常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包括:身体细胞内的线粒体在有氧呼吸中产生的自由基、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对脂肪酸进行β氧化时也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黄嘌呤氧化酶在转化成尿酸过程中产生自由基、中枢神经中多巴胺也是一个自由基的重要来源等等。 (2)环境污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基如汽油燃烧中可产生自由基、抽烟可产生自由基、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烧烤食品都会产生自由基,以及一些化工产品的污染(如装修污染等)也会产生自由基。 (3)紫外线产生自由基,强阳光照射的紫外线是产生自由基的最重要来源,也是影响人体健康及造成肌肤伤害的主要因素。 (4)各种的辐射源也会产生自由基如核辐射、电视、电脑、手机、X光机等辐射源均会产生自由基。 (5)其它接触到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体内代谢产生的毒素和体内有害细菌产生的毒素也会产生自由基。 4.过氧化物侵害 过氧化物的定义:含有过氧基-O-O-的。可看成的衍生物,中含有过氧(O22-)是其特征。过氧化物包括金属过氧化物、过氧化氢、过氧酸盐和。周期表中ⅠA、ⅡA、ⅢB、ⅣB族以及某些(如铜、银、汞)能形成金属过氧化物。 当人体细胞受自由基攻击时,体内代谢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立即向氧化增强方向变化,就会生成过氧化物,而过氧化物中不稳定的活性氧,自由基离子会对细胞中的各大分子物质如脂质、糖质、蛋白质、核酸等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引起这些大分子物质的变性、交链、断裂等,导致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破坏。这就是过氧化物的侵害 5.人体细胞过氧化物侵害类型 (1)对脂类的伤害 细胞中的许多组织如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质膜等都含有脂肪,包括磷脂,不饱和脂肪酸等。这些脂肪中首先被氧化的是不饱和双链的α-亚甲基中的H被O离子取代,成为脂类自由基,然后进一步氧化成氧化自由基。而后者再与未被氧化的脂类形成氢过氧化物和脂类自由基。如此不断地连续反应,使脂类不断地被氧化。虽然刚开始所生成的氢过氧化物是不稳定的,但经过多次复杂的分裂和相互作用以后,最终可形成醛、酮、醇、碳氢

生物科与物理、化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

生物科与物理、化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 1 生物学与物理、化学之间的联系 中学理科课程中,生物学与物理、化学之间本来就有很广泛的联系,生物与物理、化学之间的关系是: 2 生物学科知识与物理、化学之间的联系和综合点 2.1生物学与物理学(见表1) 表1 生物学与物理学之间的联系 2.2 生物学与化学(见表2) 表2生物学与化学的联系 ,三者的知识交叉点,如右图所示: 基础 物理 → 桥梁 化学 → 前沿 生物

3 理、化、生三学科的综合热点问题 (1)环境污染与保护方面。(2)能源方面。(3)日常生活方面:物理侧重各种电器、材料,生活中声、电、波等;化学侧重各种化学用品(塑料、橡胶、纤维、电池、厨房用品等);生物侧重食品及药品等。(4)

自然现象:物理侧重天体运动、闪电、潮汐等;化学侧重矿物风化、物质(元素)循环等;生物侧重光合作用、生物的遗传变异等。(5)工农业生产问题。(6)实验问题。(7)前沿科学:纳米技术、超导技术、生物技术、近几年诺贝尔(生理、化学、医学)奖。 4 理、化、生三科研究方法体系上的综合 4.1认识规律上的综合 理、化、生三门学科都是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尽管它们是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自然科学,但自然界本身是和谐统一的,三门学科对自然现象的研究遵循相同的认识规律,即:提出问题,收集材料,经过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提出假说,再设计实验,进行深入研究,检验和修正假说,从而归纳、总结,上升为正确的理论。充分认识到三门学科在认识规律上的结合点和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学好理科知识,处理好理科综合问题,提高综合能力。 4.2实验方法上的综合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观察和实验是发现科学真理的惟一方法,三门学科在实验方法上也有不少的结合点。 (1)三门学科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相同:独立完成实验发能力;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2004年新课程版理科考试大纲》)。(2)三门学科的实验中,有的实验相互渗透的利用,如生物学实验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的色素”实验,用到了化学上的纸上层析法;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必须用光学显微镜。(3)三门学科的实验类型中,都是既有学生实验,又有演示实验;既有验证性实验,又有设计、探索性实验。 4.3研究方法上的综合 三门学科的研究方法上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并且能够相互结合、补充,具体说有下列常用方法。 (1)模型法:模型法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对于上些复杂的自然现象和过程,根据已掌握的事实材料,首先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加以描述,使研究对象形象化、具体化。如生物学中的细胞模型、DNA模型;物理学中电场线、磁感线、原子的核式结构型等。(2)理想化法:理想化法是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它通过源于实际又高于实际的科学抽象,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使研究条件达到理想化程度,以便抓住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本质。三门学科中,理想化方法的具体体现是提出理想模型和设计理想化实验。前者如理想气体,后者如惯性定律实验和模拟仿生实验。(3)移植法:移植法是将一个学科领域中发现的新原理或新技术,应用或移植到其他学科领域中去。在化学中,利用物理学气体的性质,研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利用电荷移动的原理和电荷守恒定律,研究电解液电解、导电的特性;研究物质的成分时,移植光谱知识;生物教学中,将光学中的显微技术、光谱等知识移植来,分析生物的构成;利用放射性元素的特征,在生物学和化学上作为示踪原子,研究化学反应的进行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功能。 在上述方法中,充分体现了各学科知识的相互结合和渗透,奠定了自然科学和各学科相互综合的基础。

新课程环境下“DIS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新课程环境下“DIS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发表时间:2011-12-07T10:12:49.770Z 来源:《素质教育》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唐文伟 [导读] 新课程教学环境下,以校本课程形式开展DIS教学实践,其课程设计思路始终以学生需要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本。唐文伟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14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对实验的重要性、教学目的、结构和内容逐渐有了更深的认识,新的实验环境和实验设施设备的出现,逐步突破了传统的框架。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改革了实验教学目标和性质,因此必须相应地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新课程DIS(数字化信息系统)化学校本课程实验 DIS环境下化学校本课程以数字化自主学习为核心、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下实践的一门崭新的校本课程,实施的是以数字化为载体的自主学习方式。课程学习活动主要在学校DIS实验室这一包括计算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以及互联网等设备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验的;课程学习内容是经过教师精心开发设计的数字化实验探究的学习资源;课程学习知识是学生利用信息工具可以进行重构和创造的诸如实验数据、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等。课程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一、DIS化学校本课程的开设背景 校本课程,相对于基础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灵活性、适应性、及时性。DIS环境下化学校本课程的开设体现了教与学的需要,是现代技术发展与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必然产物。2009年9月,南菁高中新校区建成使用,学校以建设“数字化”校园为契机,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配备了三个DIS实验室,实现了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为DIS环境下化学校本课程的开设作了硬件保障。 二、DIS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 新课程教学环境下,以校本课程形式开展DIS教学实践,其课程设计思路始终以学生需要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本。课程开发设计思路应紧紧围绕激发学生对DIS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能力。在这样的设计思路指引下开展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学生能通过DIS化学实验探究,体验科学规律,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建立DIS化学校本课程备课组 建立DIS化学校本课程备课组是课程成功开设的保证。备课组由有志于数字化实验研究的DIS教学的教师组成,是化学教研组中的一个体现数字化特色的备课组。备课组主要有以下几项任务: 1、制定具体教学目标。任何一门课程的实验都必须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更何况DIS化学校本课程是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开发的新校本课程。备课组以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为依据制定DIS化学校本课程总教学目标。在测量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及探索性实验中要求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前提下,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DIS传感器、相应仪器和工具,准确获得实验数据,合理处理实验数据;通过归纳、演绎得出实验结论并学习撰写实验报告;学会简单实验故障的排除,进行初步实验误差分析;探索性实验中注重假设、猜想及DIS实验方案设计,学会独立操作分工协作,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克服困难,共同进步。 2、研究DIS技术,开发全新化学实验。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说过: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资源,要加强校外课程,要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因此,实施DIS校本课程时要注重研究选择并整合校内外资源,联系社会热点开展课题研究,努力克服无现成器材、资料等困难,运用创新的思维,开发新实验。 3、认真进行备课组活动。要在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安排每学期的教学内容,精心备课,精心准备每项DIS化学实验,探讨实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课堂教学进行反馈与评价。每节课学生均需完成一份DIS化学实验报告,教师以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做好教学反思及资料积累。 四、选择课程生源 在学校众多的校本课程中,DIS化学校本课程属于理科拓展类课程,备课组将DIS化学校课程开发宗旨通过学校电视广播节目进行宣传,并以海报广告形式将课程内容、招生要求在校内展示。课程吸引了众多学生积极报名参加。之后备课组根据年级分班,每3-4位学生组成一个化学实验操作小组(使用一台计算机及一套DIS设备)。 五、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总课程表,由学校统一安排,一般每周1-2课时,但在具体教学时间上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如在进行河道水体污染等课题研究阶段,可以安排学生走出校门去校外实地进行水体采样、pH值、浊度及溶氧量等数值的测定,教学时间则另行安排在课余或周末。 六、体会与反思 教学实践证明:DIS化学校本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由于DIS课程是一门全新的且科技要求高的校本课程,因而实施中具体教学目标宜采取“因年级而异”、“因每一教学内容而异”、“因人而异”等原则,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要积极爱护,从实验条件、设备、环境等具体情况出发,力求把探究过程做好,不强求结果好,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这是以探索为主的崭新的实验课程,不确定因素很多,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多做充分准备,对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话,那么教师的这一桶必须是“数字化的鲜活之水”。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Na2CO3与NaHCO3的化学性质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永定县金丰中学王高城 一、教材实验解读与教学 (一)活动性栏目在教材中的位置 1.模块:鲁科版必修《化学1》 2.年级:高一 4.章节:第3章第1节第1课时 (二)活动性栏目所包含的实验内容及其教学价值: 1.本栏目包含:Na2CO3与NaHCO3分别与盐酸的反应、NaHCO3与NaOH反应和NaHCO3的热分解四个实验。 2.本实验内容的教学价值与教学策略: ①培养学生应用类比方法由已知探知未知的能力:由于碳酸钠和碳酸钙相似都属于碳酸盐,学生可以在已有的碳酸钙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类比探究,进而继续由组成的相似探究碳酸氢钠的性质。 ②启发学生驾驭化学规律拓展学习的能力。在初中化学酸、碱、盐复分解反应规律基础上,前章又学习了电解质理论,在碳酸钠除了与酸还可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的假设中利用盐+盐,盐+碱的规律,应该拓展出与象CaCl2、BaCl2、Ca(OH)2和Ba(OH)2等溶液反应的情况。 ③培养学生创新实验的思维能力:Na2CO3与NaHCO3虽然都能与盐酸反应,但是其反应机理和产生气体的速率是不同的,可以通过指示剂将其巧妙地揭示出来。 ④培养学以致用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要善于从身边的生活生产实际中学习化学知识,同时经常性地将书本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由石灰石的应用引出纯碱、小苏打在生活中使用,进而顺利过渡到小苏打受热易分解的性质学习。 (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Na2CO3、NaHCO3的物理性质。 (2)通过试验探究掌握Na2CO3、NaHCO3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由假设、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3)了解Na2CO3、NaHCO3的用途。 2.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学重点1个:Na2CO3、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 教学难点是进行科学探究:借用指示剂对比研究Na2CO3、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掌握Na2CO3与酸反应的历程。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CaCO3的性质,同时生活中纯碱和小苏打的应用常识,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来掌握Na2CO3、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的性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学生动手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实验设计与操作过程中形成严谨、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生物化学08-09临床医学各专业试题

温州医学院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2008年级临床医学各专业《生物化学》试卷(B ) (卷面100分,占总成绩80%) 考试日期:2009年6月16 日 考试时间: 考试说明:1、请选择题部分答案全部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一律无效。其余试 题的答案写在试卷上。 2、请在答题卡上填涂好姓名、班级、课程、考试日期、试卷类型和考号。 试卷类型划A ;考号为学号,请填涂在“考号”的后九个空格并划线。 3、答题卡填涂不符合规范者,一切后果自负。 4、所有试卷不得带出考场之外,否则以作弊论处。 5、在考试进行到70分钟时,监考老师先收答题卡,考试结束时,再收试卷,并以班级为单位,按学号顺序整理好。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60分) 1、精氨酸与赖氨酸属于哪一类氨基酸( ) A. 酸性 B. 碱性 C. 中性极性 D. 中性非极性 E. 芳香族 2、胰岛素分子 A 链、B 链间主要连接键是( ) A. 肽键 B. 二硫键 C. 磷酸酯键 D. 磷酸二酯键 E. 盐键 3、细胞内重要的还原剂是( ) A. 谷胱甘肽 B. 内啡肽 C. 脑啡肽 D. 短杆菌肽 E. 缓激肽 4、将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时产物中含有: ( ) A. 脱氧核苷和核糖 B. 核糖、磷酸 C. D-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D. D-α-脱氧核糖、磷酸、尿嘧啶 E. D-α-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5、在 DNA 的双螺旋模型中() A. 两条多核苷酸链完全相同 B. 一条链是左手螺旋,另一条链是右手螺旋 C. A+G/C+T 的比值为 1 D. A+T/G+C 的比值为 1 E. 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共价键结合 6、tRNA 的分子结构特征是() A. 有密码环 B. 有反密码环和 3'-端 C-C-A C. 3'-端有多聚 A D. 5'-端有 C-C-A E. 有反密码环和 5'-端 C-C-A 7、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种效应() A. 减色效应 B. 增色效应 C. 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D. 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转移 E. 溶液粘度增加 8、Km 是() A. 饱和底物浓度时的反应速度 B. 是最大反应速度时的底物浓度 C. 饱和底物浓度 50%时的反应速度 D. 50%最大反应速度时的底物浓度 E. 降低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9、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特点是指抑制剂() A. 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B. 与酶的产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C. 与酶的底物竞争非必需基团 D. 与酶的底物竞争辅酶 E. 与其他抑制剂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10、有机磷农药作为酶的抑制剂是作用于酶活性中心的:() A . 巯基 B. 羟基 C. 羧基 D. 咪唑基 E. 氨基 11、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 酶分子上的几个必需基团 B. 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C. 酶分子结合底物并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三维结构区 D. 酶分子中心部位的一种特殊结构 E. 酶分子催化底物变成产物的部位 12、同工酶的特点是:() A. 催化作用相同,但分子组成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B. 催化相同反应,分子组成相同,但辅酶不同的一类酶,

论文 化学与医学

化学与医学 【摘要】:化学是医学的后勤和研究基地,一直以来,化学和医学总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本文简要讨论了化学和医学的发展,并着重阐述了铁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讨论了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及实例。 【关键词】:化学医学铁元素 【正文】: 一﹑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物质,浩瀚的宇宙和地球上人类肉眼能见到的和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以原子或分子形态存在的物质,都是我们要了解和研究的对象,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 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天然的和人造的各种化学物质,因此化学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21世纪化学已被公认为是一门中心科学。 医学是研究人类与疾病斗争的科学,它研究人体中生理、心理和病理现象的规律,从而寻求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以保证人类健康。化学是医学的基础,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和自然具有相同的化学元素组成。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化学反应,只不过这些反应比体外反应更复杂、更有效、更精确。 化学与医学的联系是十分复杂的,它们有共性有区别,同时

又互惠互利,然而也正是在他们的共同发展下,进一步推进了社会前进的脚步。 二、铁元素的分布 自然界中的分布 铁(Iron)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地壳中含量居所有金属元素的第二位,仅次于铝,约占地壳总质量的4.75%。铁都是以化合物的状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以氧化铁的状态存在的量特别多。含铁的矿物种类很多,其中有工业价值可作为炼铁原料的铁矿石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镜铁矿、针铁矿、褐铁矿。此外还有一些含有铁的矿物:黄铁矿、白铁矿、磁黄铁矿、毒砂和臭葱石等。这些矿物也含有大量的铁,但因硫和砷都是有害元素,不能用作炼铁的原料,其他含铁的硅酸盐和磷酸盐,也不能作为冶炼铁的矿物,因此都不算为铁矿石。 在人体中的分布 人体内的铁按其功能可分为必需与非必需两部分。必需铁占体内铁总量的70%,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血红素酶类、辅助因子等。非必需铁则作为体内的贮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脾和骨髓中。铁在大脑中主要存在于大脑白质,基底核中含量最高,包括苍白球、尾状核、豆状核和黑质,而皮质及小脑中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小学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四年级科技活动实践课程) 一、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力树学校品牌,争创学校特色、大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二、课程总体目标 创造性地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验证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在本校科学性和可行性,深入研究和有效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推动本校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 三、课程具体指导思想 1.校本教材要体现基础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要根据本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条件和需要设计开发教材。 3.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 4.积极倡导研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学习方式,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5.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 6.从学生实际出发。

四、教学内容介绍

五、课程具体设计思路: 该册校本课程一共分为3个模块:趣味化学,身边的力和晴天娃娃。这三个模块涉及到简单化学、常见的力以及电学知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对能力的要求都成递进关系,三个模块的所有课程都是实践性的,需要学生动手探索或探究去完成。在“趣味化学”模块中,利用身边常见的物质来完成一些化学实验,让学生了解一些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一模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身边的力”模块中,重力、大气压力、离心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都会被介绍和探究到,在这一模块中,探究过程会被强调,比如,探究如何使竹签陀螺稳定,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竹签陀螺的稳定性等等,通过学习,学生会自主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在“晴天娃娃”模块中,“项目式”和“任务式”被突出出来,这个模块的最终任务是要学生自主完成一个下雨报警器的设计和制作,通过前4次课的知识积累,学生应该可以自主设计完成一个报警器的制作,通过最终作品的呈现也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课程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加强"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注重基础知识应用中逐步渗透,不需要太强调学科系统性。 4.遵循科学实践教育规律,注重基于课程整合理念的"任务驱动"。 5.以"动手实践"为主线,注重能力培养。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7.注重教材内容的兴趣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8.注重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更容易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中,或者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教学案例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教学案例 沁水中学化学组郑静慧 教学背景 高三课本中对制备实验方案和性质方案实验的设计,都要求从反应物的用量和生成物的产率等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从高考出题方面看,在主观题中也经常会出现;例如:2005年全国理综卷,2008年重庆理综卷都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考察,所以我认为让同学们进行简单的定量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很有必要。 教学课题: 碳酸钠中混有氯化钠,请设计实验方案测定碳酸钠的纯度。案例设计: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出能测定其纯度的方案,越多越好,然后6人一组进行讨论,找出尽可能好的实施性较强的方案。 一设计方案 经过讨论,各小组把设计方案交回老师。然后老师进行归类,结果整理出了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1:向称取的m1g样品中加入足量盐酸或稀硫酸,用氢氧化钠或碱石灰吸收生成的CO2并称量其质量为m2g,用m1和m2计算碳酸钠的纯度。 方案2:向称取的mg样品中加入足量盐酸或稀硫酸,测量出

所生成的CO2体积VmL,在方程式中按比例求解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其纯度。 方案3:称取m1g样品溶于水,滴加足量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其固体m2g,用m1和m2计算碳酸钠的纯度。 方案4:称取mg样品溶于水配成V1mL溶液,取V1/10mL溶液滴加甲基橙或酚酞指示剂,再用已知浓度(C)的盐酸滴定,测出所消耗盐酸的体积V2mL,用m,C,V1,V2计算碳酸钠纯度。 二动手实验,发现问题 对学生讨论出的方案,仍由学生整理出各方案所需仪器,药品,并写出实验步骤,我检查后,在实验室为学生准备好所需的仪器和药品。实验课时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要求仔细观察现象,称量物质质量,测量气体体积,做好实验记录并进行数据处理。 三讨论并解决问题 将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展示出来,共同讨论,尽可能当堂解决。现将问题和讨论结果介绍: 对于一方案: 问题1:若用盐酸,再在浓硫酸前加一个盛有饱和NaHCO3的洗气瓶是否可行? 分析讨论:不可行,因为盐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02,会使

临床医学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doc

生物化学试题答案(2) 一、名词解释(20) 1、乙醛酸循环(2分) 是某些植物,细菌和酵母屮柠檬酸循环的修改形式,通过该循环町以收乙乙酰CoA经草酰乙酸净生成葡萄糖。乙醛酸循环绕过了 柠檬酸循环中生成两个C02的步骤。 2、无效循环(futile cycle)(2 分) 也称为底物循环。一对爾催化的循环反应,该循环通过ATP的水解导致热能的释放。Eg匍萄糖+ATP=ffi萄糖6-磷酸+ADP与匍萄糖6-磷酸+H20二匍萄糖+P i反应纽成的循环反应,英挣反应实际上是A TP + H20二ADP + Pi。 3、糖异生作用(2分) 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內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匕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屮不曾出现的酚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 4、生糖生酮氨基酸:既町以转变成糖或酯的氨基酸。 5、启动子:DNA分子中RNA聚合酶能够结合并导致转录起始的序列。 6、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2 分) 在含有错配碱基的DNA分子屮,使正常核昔酸序列恢复的修复方式。这种修复方式的过程是:识别出下正确地链,切除掉不正确链的部分,然后通过DNA聚合酌和DNA连接阳的作用,合成正确配对的双链DNA。 7、外显子(exon)(2分) 既存在于故初的转录产物屮,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昔酸序列。术语外显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内含子的DNA中的区域。 8、(密码子)摆动(wobble)(2分) 处于密码子3 '端的碱基与之互补的反密码子5 "端的碱基(也称为摆动位置),例如I可以与密码子上3 '端的U, C和A配对。 山于存在摆动现象,所以使得一个tRNA反密码子可以和一个以上的mRAN密码子结合。 9、魔点:(2分) 任何一种氨基酸缺乏,或突变导致任何一种氨基酰-tRNA合成酚的失活都将引起严谨控制生长代谢的反应。此时细胞内出现两种不同寻常的核昔酸,电泳时出现2个特殊的斑点,称之为魔点。为ppGpp, pppGpp. 10、Q循环:(2分) 在电子传递链屮,2个氢酿(Q112)分别将一个电子传递给2个细胞色素C,经过细胞色索Bl, Bh等参与的循环反应,生成一个氢服和服的循环。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众所周知,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许多元素。化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化学与人类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人类有重大意义,跟生活也有很大关系。化学能帮人们做有用的事。衣、食、住、行、用,化学无所不在。 衣方面,化学可谓给生活增添温暖。尼龙,分子中含有酰铵键的树脂,自然界中没有,需要靠化学方法得到;涤纶,用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合成的纤维。还有类似的许多衣料,丰富了人们的衣橱。 在食方面,化学同样重要。用纯碱发面制馒头,松软可口。各种饮用酒,经粮食等原料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制得。槟榔是少数民族喜爱的食物,在食用前,槟榔必须浸泡在熟石灰中,切成小块。到一定时间后,才可食用。 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装饰。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 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车辆根本无法开动。化学能是它们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即使用了电做动力,也不能忘记化学能伟大的贡献。在现在,化学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对人们出行起重大作用。 化学无时不在人们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洗涤剂是含磷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人们清洗器具、纺织、造纸、农药等部门。用磺铁矿燃烧制硫酸,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王水”检验金子是否纯。用酸洗去水垢。用汽油乳化橡胶做粘合剂。用氢氟酸雕画玻璃。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爽口的汽水,用小苏打做可口的饼干。用腐蚀性药品清除管道阻塞。 生活中,化学的频繁使用不是举例能举完的,它已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我们的生活也将随着它的进步而进入美好的未来。化学在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就拿放鞭炮来说吧。每年除夕之夜,人们都用燃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在一片片震耳欲聋的巨响之后,留下的是满地纸屑和弥漫的烟雾。这种习俗虽然能给人们带来节日的欢乐气氛,但也往往给人们造成一些危害。鞭炮的原料是火药,主要成分为硫磺、碳粉、火硝(硝酸钾或氯酸钾)。据文字记载,我国制作和燃放鞭炮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鞭炮除了“嘭、啪”二响的高升,大炮仗和“噼噼啪啪”的小炮仗、电光炮之外,还有点燃后会窜出五颜六色火花的烟花炮和焰火。烟花炮或焰火是火药中按一定的配比另外加入了镁、铝、锑等金属粉末和硝酸锶、硝酸钡、硝酸钠等硝酸盐。燃放焰火时,不同的金属或金属离子便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知道了鞭炮的主要成分后,就不难了解它引燃后的种种产物了。鞭炮点燃后,其迅速燃烧,激烈爆炸,喷射火焰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CO2、NO2、CO等有害气体和各种金属氧化物的粉尘。其中NO2是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的氧化物。危害极大的酸雨主要就由这类气体溶于雨云中形成的。大量燃放鞭炮时如果适逢无风或低气压的天气,那么地时无法飘散的有害气体就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使人咳嗽,引起气管炎等疾病。鞭炮在制作、运输、燃放的任何一个环节中,只要稍有差错,就会像炸弹一样爆炸,伤人或起火。据统计,我国各地发生的鞭炮伤人事故屡见不鲜,轻则伤人皮肤,重则炸伤眼睛、

化学校本课程之《新能源与材料》

化学校本课程之《新能源与材料篇》 课程说明 我国传统能源面临的紧缺危机越来越凸显,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将缓解能源危机,并且对于我国的节能减排具有现实性的重大意义。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角逐新能源,为自身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加快满足经济发展中必需的能源。另外,气候变化要求我们开发清洁能源,传统能源对环境的污染不容质疑,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敲醒了警钟,是全世界人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这里让你看一些新能源的资料,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新能源的知识,帮助你了解我国开发新能源的重大意义。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能源现状,应如何合理利用传统能源,意识到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课程目录 专题一新能源------------------------------------ 2 专题二材料 ------------------------------------ 8

新能源与材料 在上个世纪,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三种,就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假使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不加节制,那么,地球上这三种能源能供人类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240年、40年和50年了。四五十年,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实在是非常非常的短促;试想一下,对于今天20来岁的年轻人来说,到他们六七十岁的时候,如果地球上已经没有石油和天然气可用,我们能不为此感到惊愕吗?所以,开发新能源,替代上述三种传统能源,迅速地逐年降低它们的消耗量,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中的紧迫课题。 专题一新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 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 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 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 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 能等。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 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太阳能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 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 地球每天接受的太阳能相当于 1.73亿家大型发电厂的发电量。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一、A型选择题 1.在荧光定量分析法中,下列哪种不是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A.荧光物质的浓度 B.溶剂的性质C.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 D.温度E.溶液的pH值 2.琼脂糖凝胶电泳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可以把血清蛋白质分成五条区带,由正极向负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 A.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 B.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C.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β-球蛋白 D.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白蛋白 E.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γ-球蛋白、α2-球蛋白 3.在区带电泳中,能产生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的固体支持介质有() A.醋酸纤维素薄膜、纤维素、淀粉B.纤维素、淀粉、琼脂糖 C.硅胶、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D.淀粉、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 E.醋酸纤维素薄膜、硅胶、纤维素 4.利用流动相中的离子能与固定相进行可逆的交换性质来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方法是() A.凝胶层析法B.吸附层析法C.分配层析法D.亲和层析法 E.离子交换层析法 5.通过在波片或硅片上制作各种微泵、阀、微电泳以及微流路,将生化分析功能浓缩固化在生物芯片上称() A.基因芯片B.蛋白质芯片C.细胞芯片D.组织芯片E.芯片实验室 6.离心机砖头的旋转速度为20000γ/min的离心为() A.低速离心B.平衡离心C.高速离心D.超速离心E.等密度离心 7.标本条码下有10个阿拉伯数字,其中第4~5位表示()

A.标本号B.标本类型C.组合号D.月份E.日期 8.由实验室自己配置或为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的标准品为()A.一级标准品B.二级标准品C.控制物D.参考物E.原级参考物 9.经过详细的研究,没有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或在某些方面不够明确的方法为()A.决定性方法B.推荐方法C.参考方法D.常规方法E.对比方法10.测定恒定误差的试验是() A.重复性试验B.回收试验C.线性试验D.干扰试验 E.检测能力试验 二.X型选择题 1.酶免疫分析的基本技术组成为() A.应有高活性的酶和高质量的酶标抗体B.最佳固相载体和抗体包被技术 C.最佳酶作用的底物D.通过电场来精确控制整个分析过程 E.检测放大系统及再生技术 2.免疫比浊测定应注意的事项为() A.抗原或抗体量不能大大过剩 B.应维持反应管中抗体蛋白量始终过剩 C.高血脂标本易受干扰D.易受环境温度和pH值的影响 E.加入聚合剂可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3.流式细胞仪接受并分析的信号主要有() A.光散射讯号B.光吸收讯号C.荧光讯号D.电流讯号 E.生物发光讯号 4.鉴定纯酶度的常用方法是() A.比活力测定B.电泳分析C.免疫学分析D.活性浓度测定 E.Km测定 5.影响血标本成份变化的因素有()

化学与医学的联系

化学与医学的联系 【摘要】:化学与医学间的紧密联系不言而喻。本论文分别从化学元素汞和镍与医学的关系,来浅析化学与医学的联系。 【关键词】:化学医学汞镍联系 【正文】: 一、化学与医学 美国化学家Breslow R曾经说过:“考虑到化学在了解生命中的重要性和药物化学对健康的重要性,医务人员必须学好化学…...”而作为一名医学生,化学学科对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同样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可以说,化学与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形形色色的药物,我们知道是有机化学的产物;精密的医疗器械,离不开有机高分子材料;医院的消毒,需要化学家发明的消毒剂;神奇的化验仪器,也与化学实验密切相关;此外,每当说起医生和化学家,我们也总会联想到那白色大褂......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也已经可以初步地体会到医学与化学之间的千丝万缕了。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医学研究的是人体,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各种化学反应。那么何为生病呢?当人体内某一化学平衡被打破时,人就会展现出病态,医学的目的,就是使人体反应趋于平衡状态。而化学本身,很大一部分都在研究反应的平衡。至于它们的实验研究方法,也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又因为他们都类属于科学,对实验的精密度也都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二、汞与中医 汞(Hg)作为唯一一种在常温下仍呈液态的金属,在医药上的用途广泛。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对它有所研究。着名的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所着的《本草纲目》就曾谈到过汞:“其状如水,似银,故名水银。”《参同契》、《淮南子》又分别把它称作姹女和白澒。 我国对汞的最初认识是从"炼丹术"开始的。众所周知,古代帝王,无论昏庸开明,无一不追求长生不老。在这里呢,“炼丹术”指的是将丹砂(即硫化汞)变成水银的反应。唐太宗以下的六个皇帝为了成仙,都服丹中毒而死。可以说,炼丹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血的教训也终把它淘汰掉了。但值得一提的是,炼丹所掌握的经验对今后医药学的发展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比如关于硫化汞的中药化学就随之发展了起来。人们还发现它有防腐作用,把它用来保存尸体。 中国古代还把汞作为外科用药。《木经》中谈到它的这一功能:“主芥,瘘,痂,白秃,杀皮肤中虱......”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五十二药方》。其中有四个药方就应用了水银。例如把水银与雄黄混合,治疗疥疮等。就连秦始皇的墓中也注入了这种神奇的液体呢! 汞除了作为药物,我们所熟知的,还有制造体温计和血压计。它还能与许多金属反应生成合金,我们称之为齐汞,可以杀金银铜锡毒。古代常把它用于镀金。医药上还常用银和锡的汞齐作为补牙剂等等。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汞的两种氯化物——甘汞和升汞。甘汞(Hg2Cl2)又称为轻粉。作为一种中药,我国对它早有记载,外用可以消毒杀虫,内服可以逐水消肿,作为一种缓泻剂。着名的“山道年甘汞片”就是以甘汞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可以驱除寄生虫。升汞(HgCl2)又称为粉霜,它也被做成一种中药,叫白降丹。它是种外用药,,可以有效地驱除因中毒引起的肿疱。升汞与氨水反应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

制取二氧化碳的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原理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检查气密性,动手制取二氧化碳 3、认识复分解反应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 教学用具: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止水夹,集气瓶,毛玻片,火柴,酒精灯 新课 板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一演示实验 (1)在锥形瓶中加入几块石灰石,把燃着的木条伸到玻璃导管末端,观察木条有没有熄灭? (2)再打开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把燃着的木条伸到玻璃导管末端,观察木条有没有熄灭? 板书:碳酸钙 + 盐酸氯化钙 + 二氧化碳

提出实验室还有其他两种方法制取氧气 板书: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板书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二,提问:制取氧气的装置怎样来设计? 两种发生装置和三种收集装置的选取非常重要。(小黑板展示) 请同学们自己来选择并说明理由 演示制取氧气,同时附上步骤 板书:步骤 1 检查气密性 2装入药品 3 固定装置 4 加热 5收集 讨论: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试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 试管口塞棉花的原因? 导管伸入发生装置少许的原因? 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的原因? 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探讨。对一些方法和步骤还比较陌生,有时还不知所措。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指导和提示。同时,随时要紧扣本节教学目标,落实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课前的准备要充分,特别是实验的准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制造机会,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怀疑勇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制取氧气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制取气体,对学生要求规范的操作对以后的实验教学很重要。在实验中学生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并能按规定操作制取氧气。结合氧气的性质对学习效果有明显提高。

自由基生物学

第一章自由基的产生及其化学性质 一、什么是自由基 如方程式(1)、(2)所示,当A与B两个分子或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可以看作它们共享一对电子,这两个电子既可以是一个分子所提供的,也可以是每个分子各贡献出一个电子,前者称为配位作用,后者称为共价结合。 A:- + B+A:B (配位作用)(1) A.+ B. A:B (共价结合)(2) 其逆过程,即当一个共价键离解时,必须要供给能量(自由能)。反应式(1)的逆过程称为异裂,反应式(2)的逆过程称为均裂。在均裂时所产生的分子或原子含有一个不配对电子,这种分子常具有高度化学活性——氧化活性。正因为如此,它们的寿命也极短暂。这些可以单独存在的具有一个或几个不配对电子的分子或原子就称为自由基(free radical),用R·表示,即在分子式的右上角加一个黑点作为自由基的特征标记,以表示存在着不配对电子。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知道氯原子(Cl·)、氧原子(O:)和OH.等都是自由基。 有些自由基即使在室温的溶液中也是稳定的,如氧原子(一个稳定的双基)。有些自由基带有负电荷或正电荷,所以叫做离子自由基或离子基。这种自由基往往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中间产物。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中性分子接受一个电子而变成负离子基,或失去一个电子而成为正离子基。 二、自由基的产生 一般而言,自由基是通过共价键的均裂而产生的,但也可通过电子俘获而产生。 R + e-R. 天然存在的自由基一般都是有用的自由基(如氧原子),或者是半衰期比较短的自由基(如氯原子)。但是,由于某些分子,尤其是共价结合的有机分子吸收外部能量而产生均裂时,所形成的自由基是非常有害的。共价分子发生均裂而形成自由基的机制有:热解、光解和氧化还原反应。 (1)热解 很多化合物,特别是含有弱键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发生热均裂反应,生成活泼的自由基。典型的例子是热锅炒菜时,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等有机营养物发生的热均裂反应;抽烟时,烟草的不完全燃烧也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2)光解 电磁辐射(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或粒子轰击(如高能电子)都可提供使共价键裂解的能量而形成自由基。如紫外线照射可使水发生均裂而生成羟自由基(OH.): H2O 紫外线H.+ OH. 羟自由基可与机体内的有机物发生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机体损伤,突变,甚至死亡。这就是紫外线杀菌的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