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财务会计》课程标准

财务会计》课程标准

财务会计》课程标准
财务会计》课程标准

《财务会计》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背景

财务会计是本院会计专业最主要的核心课程。其实,综观国内外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财务会计由于着重于传授会计核算理论知识与会计业务操作能力,在会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近几年,随着我国会计概念框架建设的完成和会计核算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要性也越加突出。会计职业能力中关键的核算能力、后续发展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财务会计课程掌握的好坏程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等职称考试也以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为主要考核内容。

二、课程的性质

《我们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财务会计在专业课程中的作用,将财务会计定位为:《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也是会计系企业税务、企业投资与理财等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学习会计核算知识的最主要课程,它继《基础会计》课程的会计基本理论及专门方法,围绕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展开教学,重在会计信息的加工与生成;其他的如《财务管理》、《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技术课程,只有在财务会计课程之后,才能全面展开,这些后续课程重在讲述会计信息的计算机处理;讲述会计信息的利用、分析与检查。

因此,对高职会计教育而言,《财务会计》课程建设的状况,对整个专业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任何其他专业课程所无法替代的。通过对《财务会计》的学习要求达到:一是掌握六大会计要素及其各项目的核算方法;二是掌握会计从原始凭证取得到会计报表编制报出的操作程序;三是掌握不同会计岗位、不同行业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职能要求、程序和方法。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财务会计》是一门基于会计职业活动导向的核心专业课程,因此进行课程设计时,在明确该课程的综合性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再按照综合性学习任务的要求和具体工作过程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行动进行分解形成学习单元,并针对中级会计实务中每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设计课程教学任务,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打破原有的学科限制,按照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重新构建新的课程构架。

《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内容主要是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理念,在掌握基本理的基础上,加大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演示、课后练习、分岗实训和综合实训,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的工学交替,充分体现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本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对教学内容建立三个层次,由学校、教师、学生分别在实施、教学、学习中进行选择。三个层次为:基本知识、扩展知识、链接知识。考核以基本知识为主体。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5、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或“掌握”、“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或“掌握”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的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基本账务处理的操作技能;同时,通过配备职业技能实训,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问题的能力,以便较好地适应从事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质和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的具体目标

课程的具体目标是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是总体目标的分解。课程的具体目标包括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其中专业技能又包含知和行两种能力。因此,具体目标体现为两个方面:专业知识、操作技能。

(一)专业知识目标

由基础知识目标与实务知识目标两部份构成,基础能力目标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解释财务会计的概念、目标、内容、前提、原则与职能。二是描述、计量、记录并分析各类经济业务。三是判断识别各类经济业务的内容与方法。实务知识目标具体有四个方面,一是对各类资产业务的职业判断,选择运用正确的帐户;计量各帐户的金额;写出会计分录;说明分录的经济实质;分析分录的市场背景(即不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能解决什么问题,有何利弊);解析分录的政策取向,归纳分录的终极目标。(如实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及结果,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哪些经济问题,为相关各方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对各类负债业务的职业判断,选用正确的帐户进行核算。三是对各类权益业务的职业判断,选用正确的帐户进行核算。四是解释财务报告的概念、内容、原则及各种编制方法。

(二)操作技能目标

由基础能力目标与岗位执业目标两部份构成。基础能力目标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能合理确定企业的财务目标,熟悉会计核算的前提与原则。二是能识别各种会计要素,并熟悉各要素的计量原则。三是能熟练运用会计方法并按财务会计准则进行各类会计实务操作。岗位执业目标具体有四个方面,一是资产岗位执业能力,包括资产业务的职业判断,相关帐户的选择运用,帐户金额的计量运算,主体业务的帐务处理以及对帐务的解析决策。二是负债岗位执业能力,包括负债业务的职业判断,相关帐户的选择运用,帐户金额的计量运算,主体业务的帐务处理以及对帐务的解析决策。三是权益岗位执业能力,包括所有者权益业务的职业判断,相关帐户的选择运用,帐户金额的计量运算,主体

业务的帐务处理以及对帐务的解析决策。四是财务报告岗位执业能力,包括财务报告的职业判断,报告项目的选择运用,项目金额的计量运算,重要项目的解析决策。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资产

(一)货币资金

1、基本知识

(1)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规定;

(2)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支的会计处理;

(3)库存现金清查和银行存款核对的方法;

(4)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及会计处理。

2、拓展知识

(1)银行账户的种类;

(2)银行转账结算方式的有关规定和业务流程。

3、链接知识

(1)西方会计中的现金概念;

(2)出纳工作与出纳员

(二)应收及预付款项

1、基本知识

(1)应收票据的性质、范围、确认与计量及会计处理(不带息);

(2)应收账款的性质、范围、确认与计量及会计处理;

(3)坏账损失的确认、计提方法及相应的会计处理;

(4)预付账款的性质、范围及会计处理;

(5)其他应收款的内容及会计处理。

2、拓展知识

(1)带息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

(2)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及会计处理;

(3)预付账款业务不多企业的预付账款的会计处理。

3、链接知识

(1)总价法与净价法的区别;

(三)存货

1、基本知识

(1)存货的概念、分类及其确认;

(2)存货的初始计量;

(3)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4)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会计处理;

(5)周转材料的核算内容、摊销方法及会计处理;

(6)委托加工物资实际成本的构成及相应的会计处理;

(7)库存商品的内容及会计处理;

(8)存货清查的方法及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9)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及相应的会计处理

2、拓展知识

(1)外购材料发生短缺或损耗的会计处理;

(2)原材料的明细分类核算;

(3)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4)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具体确定方法

(四)固定资产

1、基本知识

(1)固定资产的概念、特点、分类及确认条件

(2)几种主要渠道(外购、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取得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组成及相应的会计处理;

(3)固定资产折旧范围的确定、折旧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

(4)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划分及相应的会计处理;

(5)固定资产处置的程序及会计处理;

(6)固定资产清查的会计处理;

(7)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2、拓展知识

(1)采用延期支付方式购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2)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3)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五)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1、基本知识

(1)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内容及确认条件;

(2)几种主要渠道(外购、自行开发、投资者投入)取得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及相应的会计处理;

(3)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摊销方法的确定及相应的会计处理;

(4)无形资产的出售、报废的会计处理;

(5)无形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6)长期待摊费用的内容及会计处理。

2、拓展知识

(1)企业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取得的无形资产、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2)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当考虑的相关因素;

(3)出租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3、链接知识

商誉的概念、特点、确认及计量。

二、负债

(一)流动负债

1、基本知识

(1)流动负债的概念、特点、分类、确认与计量;

(2)短期借款的内容及会计处理;

(3)应付票据的内容、计量及会计处理(不带息);

(4)应付账款的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

(5)预收账款的内容及会计处理;

(6)其他应付的内容及会计处理;

(7)职工薪酬的概念及内容、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

(8)应交税费的内容及账户设置;

(9)一般纳税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企业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10)应交消费税和应交营业税的会计处理;

(11)其他税费(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个人所得税等)的会计处理;

2、拓展知识

(1)开出、承兑带息商业汇票的会计处理;

(2)预收账款业务不多企业的预收账款的会计处理;

(3)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

(4)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3、链接知识

(1)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征收范围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2)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征收范围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3)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征收范围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非流动负债

1、基本知识

(1)非流动负债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长期借款的内容、利息的处理方法及会计处理;

(3)应付债券的发行、定价、计息及利息调整;

(4)面值发行债券的会计处理;

(5)长期应付款和专项应付款的内容。

2、拓展知识

(1)溢价、折价发行债券的会计处理;

(2)长期应付款和专项应付款的会计处理;

3、链接知识

(1)公司债券的分类;

(2)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

(3)或有负债的概念及特点

三、所有者权益

(一)基本知识

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组成内容及与负债的区别;

2、一般企业实收资本的会计处理以及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发行股票的会计处理;

3、资本公积的概念、构成及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会计处理;

4、留存收益的概念及组成内容;

5、盈余公积的概念、提取依据、用途及相应的会计处理;

(二)拓展知识

1、其他形式(可转换公司债券、将重组债务转为资本、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等)实收资本增加的会计处理;

2、其他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三)链接知识

1、法定资本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2、可转换公司债券

四、收入

(一)基本知识

1、收入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2、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与计量;

3、一般销售商品业务(包括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销售退回等)的会计处理;

4、其他业务收入的会计处理;

(二)拓展知识

1、特殊销售商品业务(代销商品、分期收款销售、售后回购、售后租回等)的会计处理;

2、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计量与会计处理;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计量。

(三)链接知识

如销售退回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及之前售出的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其会计处理参见《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五、费用

(一)基本知识

1、费用的概念、特点、按照经济用途的分类以及与成本的关系

2、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的会计处理;

3、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具体内容及会计处理。

(二)拓展知识

费用的其他分类(按与产品的关系、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按与产品产量的关系等);

六、利润

(一)基本知识

1、利润的构成内容;

2、营业外收支的内容及会计处理;

3、本年利润结转的方法及会计处理;

4、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及会计处理的应付税款法;

5、利润的分配程序及会计处理。

(二)拓展知识

1、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2、暂时性差异;

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三)链接知识

1、应纳税所得额

2、纳税调整事项

七、财务报表

(一)基本知识

1、财务报表的概念、组成、分类及列报的基本要求;

2、资产负债表的概念、结构与内容及各项目的填列方法;

3、利润表的概念、格式与内容及各项目的填列方法。

(二)拓展知识

1、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作用;

2、现金流量表的概念、作用、结构及编制方法;

3、现金流量的概念及分类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必须让学生处于教学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由单纯的理论叙述转向将理论融入具体任务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由过去的“聚合思维”转向“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普遍性和广阔性。

1、快乐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采取按模块内容教学法,以每个内容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究,发扬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运用提供的企业会计凭证及有关会计资料,独立从事会计核算业务。

2、互动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教学主体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日常教学中,倡导师生、生生、师师间的多边交流,使教学兼具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色彩,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极大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3.分层教学

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兴趣、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实施分层教学。针对我校当前的具体情况,尚无法实行分班级的分层教学,只能在班级内实行分层教学,具体可以采取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二、课程评价

(一)对学生的评价

1.专业知识学习评价以理论考试形式为主,并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结合平时成绩综合评定。基本要求为:及格。

2.操作技能训练评价

(1)校内和校外操作技能训练

实训纪律和态度10%;实训操作数量和质量60%;实训的合作精神和求知欲望20%;实训总结10%。基本要求为:及格。

(2)技能证书

学生毕业前至少参加考核并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3.职业精神熏陶

由校内操作技能训练教师评价,基本要求为:及格。

(二)对教师的评价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三)对课程体系的评价

按照《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评价。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特点,本课程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CPA课件和网络教材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全套教材各司其职,以文字教材为中心,提供内涵不同,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达成教学目标。

(一)教材编写与使用建议

1、必须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要体现模块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案例选取要科学,体现企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教材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达要规范、正确、科学。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导、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3、教材应突出应用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单纯的技能操作,同时要具有前瞻性。

4、教材应以学生为本,内容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切忌编成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罗列。

5、教材中的案例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要贴近社会经济生活,最好能选择企业的真实会计资料案例,以增强教学效果和感染力。

(二)创造辅助学习环境

(1)建立本课程网站

(2)组织技能大赛和知识竞赛

(3)开展考证工作

四、课程改进方向

1、本课程标准指定的每模块教学内容均考虑与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知识点的融合。

2、该课程拓展性知识可以讲座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可以自行决定学习与否,不统一要求学生掌握。

3、本课程标准所列的模块总课时、内容学时为建议学时,不包括“五一”、“十一”各放假一周的时间,但包括考核评价时间,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做适当的增减。建议增加课程实习学时或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会计岗位的实践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