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之洪涝灾害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之洪涝灾害

2020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之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与地形、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为中国大陆近 500 年特大涝灾出现次数图。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城市近 500 年特大涝灾出现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

A.北京、长沙、广州、贵阳B.长沙、北京、广州、贵阳

C.北京、长沙、贵阳、广州D.长沙、北京、贵阳、广州

2.下列关于涝灾分布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降水少,没有涝灾B.东部地区涝灾北多南少

C.华北地区降水变率大,涝灾最多D.东北地区降水少,涝灾较少

3.江汉平原地势低平,是涝灾多发地区,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降低该区域涝灾损失的是

A.修建水库、利用天然湖泊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

B.加固河堤、疏浚河道,减少洪涝灾害出现的概率

C.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建立防灾、减灾的机制体系

D.将富余的水调出到其他流域,减轻洪涝灾害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出现频次依次为长沙8,北京8-10,广州为6,贵阳小于4,据此,近 500 年特大涝灾出现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北京、长沙、广州、贵阳,选A。

2.根据图示材料可知,图示西部地区降水少,但也有涝灾;东部地区涝灾南多北少;华北地区降水变率大,涝灾最多;东北地区降水少,但涝灾并不少,尤其是辽宁省涝灾频次较高。据此分析选C。

3.修建水库、利用天然湖泊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加固河堤、疏浚河道,减少洪涝灾害出现的概率;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建立防灾、减灾的机制体系,这些都是有效降低该区域涝灾损失的具体措施,由于江汉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体多且分散,将富余的水调出到其他流域是不现实不经济的做法,不能有效降低该区域涝灾损失。据此分析选D。

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海岛,全岛海拔百米以下的平原低地约占30%,其余为山地和丘陵,海拔超过3 000 m的高山不下百座,故台湾岛亦被称为“高山岛”。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关于甲、乙所在地自然灾害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发泥石流B.甲地多发洪涝灾害

C.乙地多发滑坡D.乙地多发低温冻害

5.台湾岛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主要是( )

①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活跃

②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生长边界,地壳活跃

③东部山区地势陡峭,岩石破碎

④西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洪涝灾害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4. A 5. A

解析4.图示为台湾岛,甲、乙所在地自然灾害类型的叙述,甲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坡度陡,多发泥石流,A正确。甲地河流短急,洪涝灾害少,B错误。乙地坡度小,位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滑坡灾害少,C错误。乙地纬度低,远离冬季风源地,低温冻害少,D错误。故选A。

5.台湾岛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主要是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活跃,①对,②错。东部

山区地势陡峭,岩石破碎,③对。洪涝灾害属于水文灾害,④错。A对,B、C、D错。故选A。

自2019年6月以来,南方多地遭遇暴雨天气,一些地区出现洪涝灾害。7月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强降雨过程,华北黄淮多地则迎来新一轮高温天气。下图示意我国雨带进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6月-7月,南方地区多强暴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A.东南季风势力强大B.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

C.雨带潜留于华南与长江干流以南D.雨带沿留于长江和淮河干流之间

7.南方地区强暴雨天气带来的自然灾害是

A.冰雹灾害B.洪涝灾害C.风灾D.虫灾

8.6月-7月,华北地区天气特点是

A.连绵细雨B.晴朗高温C.凉风习习D.常见云雾

答案6.C7.B8.B

解析6.连续两个月之久的暴雨天气,主要是徘徊于华南和长江干流之间的雨带长期控制的结果。选项C

正确。

7.强暴雨带来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选项B正确。

8.6月~7月中旬雨带未到华北地区,该地受高压控制,多晴朗高温天气。选项B正确。

城市建设深刻地改变了大自然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某城市土地覆盖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该城市城市化过程中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明显的是()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下渗

10.该城市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诱发()

A.泥石流B.风沙侵袭C.洪涝灾害D.狭管效应

答案9.D10.C

解析9.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不透水层的覆盖面积逐渐增大,导致水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故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明显的是下渗,选D项。

10.水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再加上排水能力不足,最易导致洪涝灾害。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风沙侵袭主要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狭管效应不算自然灾害。选C项。

自2017年6月22日以来,湖南省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平均降雨量197.3毫米。到6月30日14时,湘江、资水、沅水三条干流及洞庭湖区共24个水位站超警戒水位。据湖南省防汛抗早指挥部统计:暴雨造成14个市州117县、市、区一共1196个乡镇334.52万人受灾,紧急转移人口26.3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3.83万公顷,倒塌房屋5141间。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南方为洪涝灾害多发区,平时应做好防洪准备,主要包括的三个方面是()

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②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

③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④准备逃生物资

⑤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

12.同学们进行互救演习时,把落水人救上岸的常见方式有()

①抛救生圈、救生衣②划船去救人③游泳去救人④做人工呼吸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在这次洪涝灾害中,要想对灾区水位进行准确、快速监测,采用的是()

A.遥感技术B.多媒体技术C.水上监测站人工监测D.航空目测一题圈

答案11.C12.A13.A

解析11.防洪准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是减少洪水伤害的措施。故选C。

12.做人工呼吸是落水者被救上岸后的救治手段,④错误。故选A。

13.对灾区水位进行准确、快速监测,采用的是遥感技术。多媒体技术不能用于监测。水上监测站人工监测、航空目测一圈速度较慢。故选A。

下图中,AC线地跨三个国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A地气候特征是

A.最冷月均温小于0℃B.终年炎热干燥C.具有干湿二季D.终年高温多雨

15.B国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A.山地、高原、盆地B.山地、平原、高原

C.高原、山地、平原D.山地、平原、盆地

16.图中C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该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②国家贫困,水利设施差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气温高,山地冰川融化量大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①③

答案14.B15.B16.D

解析14.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A位于巴基斯坦境内,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A地处低纬度地区,最冷月气温高于0℃,故A错误;A地位于印度沙漠,各月降水量少,故B正确;A地为沙漠地区,不是热带草原气候区,没有干湿两季,故C错误;A地不是热带雨林气候,不是终年多雨,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B。

15.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B位于印度境内,印度的地形自北而南分别为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恒河平原和南部德干高原,故选B。

16.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甲国是孟加拉国,由于位于恒河下游,地势低平,且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多洪涝灾害,所以①③正确,故选D。

下图示意2013年我国东南某丘陵山区乡村聚落个数、聚落面积与海拔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区域乡村聚落

A.海拔越高,聚落面积越大B.海拔越低,聚落个数越少

C.海按100~300m聚落规模较大D.海拔越高,聚落密度越大

18.该区域海拔100m以下地区聚落个数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A.交通不便B.土壤贫瘠C.地形崎岖D.多洪涝灾害

19.影响该区域海拔300-1000 m范围内聚落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坡度B.气温C.降水D.岩性

答案17.C18.D19.A

解析1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海拔300m以下地区,海拔越高,聚落面积越大;海拔350m以下地区,海拔越低,聚落个数越少;海拔100~300m,聚落面积增长幅度大于聚落数量增长幅度,故海拔100~300m内的聚落规模较大;海拔350m以上地区,海拔越高,聚落数量越少,但聚落数量减小速度慢于聚落面积减小的速度,故海拔350m以上地区,聚落密度可能会增大,据此分析本题选C。

18.该地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山区,但区域海拔100m以下地区为平原,交通条件较好,土壤多为冲积土壤,相对山上土壤条件较好;但该地降水多,夏季降水强度大,低地容易被淹没,为避免生活生产活动受到洪涝影响,该地的居民多住在地势较高处,导致海拔100m以下地区聚落个数较少。据此分析本题选D。19.根据材料,该地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山区,海拔300-1000m范围内,随海拔的升高,聚落数量及聚落面积都明显减小。该范围内,气温、岩性的变化一般较小,不会对聚落规模、密度等产生决定性影响,降水会影响到聚落的分布,但不会对聚落的面积、密度造成决定性影响,排除BCD。海拔300-1000m 范围内,随海拔升高,坡度增大,可建设用地会减少,直接影响到聚落建设面积,进而影响到乡村聚落数量,因此坡度成为该范围内聚落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据此分析本题A。

二、综合题

20.读我国局部地区河流输沙量示意图,回答问题。

我国局部地区河流输沙量示意图

(1)河流输沙量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水土流失的情况。简述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的空间分布规律。(2)与A地区相比,说明B地区的地质灾害的特殊性,并分析原因。

(3)简述C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答案(1)西北部地区,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呈条带状分布。大致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2)与A地区相比,B地区除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外,还有地震灾害,灾害具有群发性与关联性的特点。原因:暴雨集中;地壳活动强烈,岩石破碎或喀斯特地貌广布。

(3)C地区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地势低平,河道淤积,黄河形成地上河,春季和初冬季的凌汛也易造成洪涝灾害。

解析(1)河流输沙量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水土流失的情况,读我国局部地区河流输沙量示意图可知得知,西北部地区河流输沙量大,总体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呈条带状分布。大致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2)本题为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地质灾害的特殊性”,答题方向“原因”。与A地区(黄土高原)相比,B地区(云贵高原)除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外,还有地震灾害,灾害具有群发性与关联性的特点。原因:云贵地区,受季风天气影响,暴雨集中;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特殊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广布,岩石破碎程度大。

(3)本题为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易发生洪涝灾害”,答题方向“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可以从降水、地形,水文特征等方面思考。C地区(华北平原)降水分布不均,温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夏季;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道淤积,黄河形成地上河;此外,春季和初冬季的此河段的凌汛也易造成洪涝灾害。

21.下图为我国珠江流域示意图,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珠江下游是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试分析原因。

(2)目前,我国已经在珠江干支流上建立了若干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有什么意义?

(3)有人建议云南省应全面停止珠江上游的水电开发,为什么?

答案(1)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强度大;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容易形成较大的洪峰;上游流经山区,流速快,集水速度快;下游平原地区水流速度慢,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2)调蓄径流,减少下游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大量的电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改善流域内的航运条件;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增加收入,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3)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条件不稳定,加上水利工程建设会破坏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故有人建议云南省应全面停止珠江上游的水电开发。

解析(1)珠江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强度大。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在下游地区容易形成较

大的洪峰。上游流经山区,流速快,集水速度快,导致洪水过于集中,排洪不畅。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加上河口海水顶托,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2)珠江上游建设水利工程,有利于调蓄径流,减少下游洪涝灾害,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水库大坝可以提供大量的电能,减轻沿海城市能源的紧张状况。有利于改善流域内的航运条件,延长通航里程。在库区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增加收入,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3)我国西南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条件不稳定。水利工程建设存在安全隐患,也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建设过程会破坏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所以建议云南省应全面停止珠江上游的水电开发。

22.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是流经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和不丹的一条国际河流。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归纳甲河段水文特征。

(2)雅鲁藏布江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但目前开发较少,主要原因有哪些?

(3)乙区域是世界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其成因。

答案(1)甲河段水文特征:径流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有结冰期,水流急。

(2)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投资多;本区域能源消费较少;电力输出成本高;生态脆弱。(3)人口密集;产业集中;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灾害预警和救援能力较弱。

解析(1)甲河段流经青藏高原,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水文特征是径流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海拔高,气温低,有结冰期。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2)雅鲁藏布江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但目前开发较少,主要原因是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投资多。本区域经济水平低,能源充足,消费较少。距东部市场远,电力输出成本高。区域内生态脆弱。

(3)乙区域位于恒河三角洲,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丰富。区域内人口密集,产业集中,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属于发展中国家,灾害预警和救援能力较弱。所以乙地是世界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3.有关南美洲阿根廷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甲为南美洲区域略图,图乙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气候类型图,图丙为图甲中斜线区域景观图。

材料二:2015 年 12 月,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及周边地区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洪水灾害,造成房屋被淹,家园被毁,农业受损,数万人遭疏散。

材料三:马黛茶与咖啡、茶(红茶、绿茶)并称为世界三大茶,马黛茶含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具有清肠解腻、降脂降压等功效,阿根廷政府将其纳入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计划。目前,阿根廷是马黛茶最大的生产国,主产区主要位于和巴西、巴拉圭接壤的东北地区。年产约 3 亿公斤,其中国内消费达 1.8 亿公

斤。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发展,土制的马黛茶越来越少见。商家在马黛茶中加入草莓、柠檬等不同水果味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口味,或制作成以马黛茶为主要成分的药茶。

(1)图甲中斜线区域的气候特点,并分析该气候成因。

(2)图甲中南美洲西海岸北部海岸线比较平直,而南部则非常曲折。分析海岸线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3)从气候、地形、水系等角度分析布宜诺斯艾利斯及周边地区引发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4)简述马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答案(1)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在南纬40°-60°西风带,中纬度地区;终年干旱,少雨处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

(2)南美洲西南段海岸线处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又处在南纬 40-60°西风带迎风处,风大浪大,受海水侵蚀作用强;处在南纬40°-60°西风带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纬度高,离南极洲近,受冰川侵蚀作用强导致地形支离破碎。

(3)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在地区降水多,强度大;地势低平,流速缓,排水不畅;多支流,水量大;地处河流下游入海口,受海水顶托。

(4)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马黛茶的市场知名度;开拓新品种,实行马黛茶产品的多样化,适应不同的消费人群;加大对马黛茶营养价值的研究,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科技创新,提高产量和加工水平;大力发展马黛茶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多平台推进马黛茶文化旅游。

解析(1)考查世界主要区域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由图得知,区域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从纬度位置看,地处西风带,但由于山脉阻挡,区域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

(2)海岸线曲折的原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南美洲西海岸南部是位于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在西风带作用下,风浪大,海水侵蚀严重;地处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多,流水侵蚀明显;位于南极洲附近,受冰川作用大,所以西海岸南部海岸线较北部曲折。

(3)考查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洪涝严重的原因,要求从气候、地形和水系三角度分析。从气候条件看,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集中,区域内来水快。从地形角度看,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排水难度加大。从水系特征看,附近支流众多,汇水快,水量大,所以容易引发洪灾。

(4)考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措施,马黛茶是世界三大名茶之一,相比咖啡,名气略小,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建立和加强品牌意识。马黛茶主要消费市场是中国,可增加产品研发力度,促进产品多样化,适应更多的市场需求。从产业结构角度看,马黛茶产业需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与旅游业结合开发,比如文化创意产业等,推动马黛茶文化旅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