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归纳

必修一 知识归纳

第一章 从 实 验 学 化 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实验安全:标志(爆炸品、易燃物、剧毒、腐蚀品、回收)、安全操作 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操作

不加热的:过滤(固—液)、洗气(气—气)、萃取分液(液—液)、渗析(溶—胶) 加热的:蒸发(挥发性差别大)、蒸馏(沸点差大)、分馏、结晶(溶质—溶剂)

(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重结晶、在HCl 气氛中加热)

除杂提纯原则:不增(新杂质);不减(有用成分)。

一般方法:①生成↓或↑,②除杂试剂一般要稍过量,③最后再用易挥发性酸处理 操作须注意:①判断某离子已除完——上层清液 ②洗涤沉淀 ③烘干、称量固体 3.检验溶液中的离子(粗略确定)

CO 32—

(滴加CaCl 2溶液/滴加HCl 溶液) Cl —(加入AgNO 3溶液)、SO 42—(加入BaCl 2溶液) 如检验Na 2CO 3、Na 2SO 4两溶液 鉴定溶液中的离子 Cl —

(先加入HNO 3溶液-无现象、再加AgNO 3溶液-有沉淀)、

SO 42—

(加入HCl 溶液-无现象、再加BaCl 2溶液-有沉淀)

其中酸的作用是排除其它离子(OH —、CO 32—、SO 32—

)的干扰

如鉴定明矾[KAl(SO 4)2·12H 2O ]溶液中含有SO 42—

离子

4.粗盐(含泥沙、Fe 3+、Ca 2+、Mg 2+、SO 42—

等)的提纯

①过滤 ②NaOH 溶液 ③BaCl 2溶液 ④Na 2CO 3溶液 ⑤过滤 ⑥盐酸 ⑦蒸发结晶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公式

(1)n =A N N =M m

=mol L V /4.22标气=c ×V

溶液

M(混)=)()

( n m

①结构微粒:10e 粒子:(分子)Ne 、HF 、H 2O 、NH 3、CH 4;

(离子)Na +、Mg 2+、Al 3+、NH 4+、OH -、NH 2-、F -、O 2-;

14e _ 粒子:Si 、N 2、CO 、C 22-、CN-; 18e _

粒子:(分子)Ar 、HCl 、H 2S 、PH 3、SiH 4;F 2、H 2O 2、N 2H 4、C 2H 6、HOF 、CH 3OH 、

CH 3NH 2等(离子)K +、Ca 2+、Cl -、S 2-、O 22-、HS -等

②物质状态:常态或标况下为液体的有H 2O 、C 2H 5OH 、CH 3COOH 、汽油等

(2)标准状况下的气体:M =22.4L·mol —1×ρ标气=22.4L·mol —

1× (3)溶液c=

溶液

溶质V n )(=

M

ω

ρ??1000 V 溶液=溶液溶液

ρi m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

理解公式的要求: m 1×ω1=m 2×ω2 或 c 1V 1=c 2V 2

①符号的含义 ②适合的条件及状态 ③常数 ④单位 ⑤运用时有效数据的处理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

用固体配制溶液用称:天平、药匙 用浓溶液配稀溶液用量:量筒、滴管

任 意 条 件 标 况 溶液

任 意 状 态 气 体

标气V m 混 混

判断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差依据:c=

溶液

溶质V n )(=

溶液

溶质V M m )(

偏小的:计算和称量时溶质的量偏小,损失溶质、没有进行洗涤;实际所量溶液体积偏大;偏大的:清洗量筒中的溶质,实际所量的溶液体积偏小,温度高于室温 不变的:容量瓶中有蒸馏水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分类

根据物质的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分类法有:单一性、分枝性、交叉性),写出分类依据。

本质特征 透过半透膜 透过滤纸 丁达尔现象 (实验验证)

混合物 溶液 粒子(分子或离子)<1nm √ √ × 胶体 粒子(大分子或带电胶粒) × √ √

物质 浊液 粒子(大分子) >100nm × × × 单质 :金属、非金属

纯净物 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强电解质

化合物 酸 或为 或为 弱电解质

碱 和 盐 有机物 非电解质 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Fe 2O 3、两性~ Al 2O 3、酸性~ Mn 2O 7、特殊~ Na 2O 2);

非金属氧化物(两性氧化物SeO 3;酸性氧化物SO 3 ;不成盐氧化物NO 、CO)

(2)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化合反应、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根据参加反应的粒子 分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离:化合物在水(或熔融液)中离解成离子的过程。但不能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

可用导电实验来验证(程度与离子浓度有关)。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3.离子反应:(1)环境:水溶液 (2)必备条件:①有↓、↑或水 ②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差异

(3)溶液中离子的共存(即不反应):熟记溶解性表;HSO 3—、HCO 3—不与H +、OH —

共存

(4)溶液中离子的推断思维:逐一分析、假设验证、抓突破口、统计法

4.离子方程式:定义、意义、书写步骤、判断正确的原则

5.氧化还原反应

(1)判断反应类型的依据(2)判断反应物(3)判断物质发生的半反应 (4)表示方法:单线桥、双线桥

(5)定量:电子转移的数目N(e —

)=N(氧化剂)×价变数=N(还原剂)×价变数

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n(e —

)=n(氧化剂)×价变数=n(还原产物)×价变数 6.常见氧化剂有:(1)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 3、O 2、Cl 2、Br 2、I 2 ;

(2) 含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KMnO 4、HNO 3、FeCl 3、H 2SO 4

常见还原剂有:(1) 金属单质:Na 、Al 、Zn 、Fe

(2) 含较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CO 、NH 3、H 2S

当物质中某元素既能生升高又能降低时,该物质性质是:SO 2、H 2SO 3、FeCl 2

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地球上元素的质量分数:O >Si >Al >Fe >Ca >Na )

金属单质物理性质(金属通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光泽 化学性质:(不加热且在水溶液进行的反应应写出其离子方程式) 1、钠元素

4Na +O 2=2Na 2O 2Na +O 2 Na 2O 2 2Na +Cl 2 2NaCl

2Na +2H 2O =2NaOH +H 2↑ 2Na +2H 2O =2Na ++2OH —

+H 2↑

2Na 2O 2+2H 2O =4NaOH +O 2↑ 2Na 2O 2+2H 2O =4Na ++4OH —

+O 2↑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固体颜色黄变白) 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NaHCO 3+HCl =NaCl +CO 2↑+H 2O HCO 3—+H +

=CO 2↑+H 2O

Na 2CO 3+2HCl =2NaCl +CO 2↑+H 2O CO 32—+2H +

=CO 2↑+H 2O 纯碱(苏打)Na 2CO 3 小苏打NaHCO 3

焰色反应为多数金属元素(除Fe 、Pt 外)在灼烧时火焰的颜色,记住:K 浅紫Na 黄色 区别Na 2CO 3、NaHCO 3固体(或同浓度溶液)逐滴加入稀HCl

2、铝元素

4Al +3O 2 2Al 2O 3 2Al +6HCl =2AlCl 3+3H 2↑ 2Al +6H +

=2Al +3H 2↑

2Al +2NaOH +2H 2O =2NaAlO 2+3H 2↑ 2Al +2OH —+2H 2O =2AlO 2—

+3H 2↑

Al 2O 3+6H +=2Al 3++3H 2O Al 2O 3+2OH —=2AlO 2—

+H 2O

Al 2(SO 4)3+6NH 3·H 2O =2Al(OH)3↓+3(NH 4)2SO 4 Al 3++3NH 3·H 2O =Al(OH)3↓+3NH 4

+

Al(OH)3+3H +=Al 3++3H 3O Al(OH)3+OH —=AlO 2—

+2H 2O 耐火材料MgO 、Al 2O 3(熔点较高) 铝槽能耐浓HNO 3、浓H 2SO 4的腐蚀

验证溶液中含Al 3+(或AlO 2—

)的方法是:逐滴加入NaOH(或HCl)溶液

3、铁元素

3Fe +2O 2 Fe 3O 4 4Fe +3O 2+6H 2O =4Fe(OH)3(铁生锈)

Fe +H 2SO =FeSO 4+H 2↑ Fe +2H +=Fe 2+

+H 2↑

Fe +CuSO 4=FeSO 4+Cu Fe +Cu 2+=Fe 2+

+Cu Fe x O y +yCO

xFe +yCO 2 FeO +2H +=Fe +H 2O Fe 2O 3+6H +=2Fe 3+

+3H 2O

FeSO 4+2NaOH =Fe(OH)2↓+Na 2SO 4 Fe 2++2OH —

=Fe(OH)2↓ 4Fe(OH)2+O 2+2H 2O =4Fe(OH)3

2FeCl 3+Fe =3FeCl 2 2Fe 3++Fe =3Fe 2+

2FeCl 2+Cl 2=2FeCl 3 2Fe 2++Cl 2=2Fe 3++2Cl —

FeCl 3+3KSCN =Fe(SCN)3+3KCl Fe 3++3SCN —

=Fe(SCN)3(难电离物)

第四章 非金属及化合物

1、硅元素

SiO 2+4HF =SiF 4↑+2H 2O SiO 2+CaO CaSiO 3

SiO 2+2NaOH =Na 2SiO 3(有粘性)+H 2O SiO 2+2OH —=SiO 32—

+H 2O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 △ 高温

Na 2SiO 3+H 2O NaHSiO 3+NaOH(使酚酞变红) SiO 32—+H 2O HSiO 3—+OH —

Na 2SiO 3+2HCl +H 2O =H 4SiO 4↓ SiO 32—+2H +

+H 2O =H 4SiO 4↓

SiO 2+2C Si +2CO ↑ SiO 2+2Cl 2 SiCl 4 SiCl 4+2H 2 Si +4HCl

石英(光纤)主要为SiO 2(玻璃的原料) Na 2SiO 3是在洗涤时起除去Ca 2+、Mg 2+

的作用

2、氯元素

2Na +Cl 2 2NaCl 2Fe +3Cl 2 2FeCl 3 Cu +Cl 2 CuCl 2

Cl 2+H 2O HClO +HCl Cl 2+H 2O HClO +HCl 2HClO 2HCl +O 2↑

Cl 2+2NaOH =NaCl +NaClO +H 2O Cl 2+2OH —=ClO —+Cl —

+H 2O 2Cl 2+2Ca(OH)2(石灰乳)=CaCl 2+Ca(ClO)2+2H 2O Ca(ClO)2+CO 2+H 2O =CaCO 3↓+2HClO

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MnO 2+4H ++2Cl — Mn 2++Cl 2↑+2H 2O HCl +AgNO 3=AgCl ↓+HNO 3 NaCl +AgNO 3=AgCl ↓+HNO 3 Cl —+Ag +

=AgCl ↓

Na 2CO 3+2AgNO 3=Ag 2CO 3↓+2NaNO 3 CO 32—+2Ag +

=Ag 2CO 3↓

Ag 2CO 3+2HNO 3=2AgNO 3+CO 2↑+H 2O Ag 2CO 3+2H +

=2AgNO 3+CO 2↑+H 2O 漂白粉为Ca(ClO)2、CaCl 2 有效成分为 Ca(ClO)2 。

有漂白作用的有:强氧化性有Na 2O 2、H 2O 2、NaClO 、Ca(ClO)2、HClO 、O 3;

与有色的有机物加成有H 2SO 3;吸附性而漂白有活性碳、Al(OH)3胶体

3、硫和氮的化合物

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硫铁矿(黄铁矿)FeS 2 黄铜矿CuFeS 2 石膏CaSO 4·2HO 芒硝Na 2SO 4·10H 2O 明矾KAl(SO 4)2·12H 2O 软锰矿MnO 2

S +O 2 SO 2 SO 2+H 2O H 2SO 3 2SO 2+O 22SO 3

SO 3+CaO =CaSO 4 SO 3+H 2O =H 2SO 4 SO 3+Ca(OH)2=CaSO 4+H 2O

Cu +2H 2SO 4(浓) CuSO 4+SO 2↑+H 2O C +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N 2+O 2 2NO 2NO +O 2=2NO 2 3NO 2+H 2O =2HNO 3+NO 4NO +O 2+2H 2O =4HNO 3 N 2+3H 2

2NH 3 NH 3+H 2O =NH 3·H 2O

NH 3·H 2O NH 3↑+H 2O NH 3+H 2O =NH 3·H 2O =NH 4+

+OH

NH 3+HCl =NH 4Cl NH 4HCO 3 NH 3↑+H 2O +CO 2↑

NH 4NO 3+NaOH NaNO 3+H 2O +NH 3↑ NH 4Cl NH 3↑+HCl ↑ 4NH 3+5O 2

催化剂

4NO +6H 2O 2NH 4Cl +Ca(OH)2 CaCl 2+2H 2O +2NH 3↑

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Cu +4H +

+2NO 3—

=Cu 2+

+2NO 2↑+2H 2O

3Cu +8HNO 3=3Cu(NO 3)2+2NO ↑+4H 2O 3Cu +8H ++2NO 3—=3Cu 2+

+2NO ↑+4H 2O

4HNO 3(浓) 4NO 2↑+O 2↑+2H 2O 钝化:常温下浓HNO 3、浓H 2SO 4使Al 、Fe 片的表面产生致密氧化膜,而不能持续反应的现象。 浓HNO 3、浓H 2SO 4工业上常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浓H 2SO 4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如HCl 、HNO 3等)

气体干燥剂:(固体)P 2O 5、NaOH 、CaO 、碱石灰、MgCl 2、CaCl 2、硅胶、CuSO 4粉末;

(溶液)浓H 2SO 4

生成氢气的反应:较活泼金属与酸(或水)反应;电解水;高温下碳与水反应。

△ 高温

高温 点燃 点燃

点燃 光照

△ △

△ 点燃 △

△ △

放电或高温 △或光照

高一化学必修2需记忆的内容

A.化学用语

一、原子序数:0族元素:He(2)、Ne(10)、Ar(18)、Kr(36)、Xe(54)、Rn(86)、(118)

二、结构示意图:Na原子:

三、电子式:1.

离子化合物:Na

2O

2

:MgCl2

:NH4Cl

2.共价化合物:HCl:

CO

2

3.形成过程:KF的形成过程:

四、化学式:

1.N的氢化物NH3(显碱性);

2.Na、Al、N、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Al(OH)3、HNO3、H2SO4、HClO4 。

3.同一元素的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生成盐:NH4NO3

五、电解质的化学式

H、C、N、O四元素形成

强电解质:NH4NO3、NH4NO2、CH3COONH4、HNO3 。弱电解质:HNO2、CH3COOH、NH3·H2O、H2C2O4。

六、化学方程式:(写出相应的现象及在各节所表述的原理)

1、2Na+O

2 Na

2

O

2

2Na+2H

2

O=2NaOH+H

2

2K+O

2 K

2

O

2

2K+2H

2

O=2KOH+H

2

2、Cl

2+2NaBr=2NaCl+Br

2

Cl

2

+2KI=2KCl+I

2

Br

2

+2KI=2KBr+I

2

Cl

2+2Br—=2Cl—+Br

2

Cl

2

+2I—=2Cl—+I

2

Br

2

+2I—=2Br—+I

2

3、Mg+2H

2O△Mg(OH)

2

+H

2

4、2Al+6HCl=2AlCl

3+3H

2

↑ 2Al+2NaOH+2H

2

O=2NaAlO

2

+3H

2

2Al+6H+=2Al3++3H

2↑ 2Al+2OH—+2H

2

O=2AlO

2

—+3H

2

5、Al

2O

3

+6HCl=2AlCl

3

+H

2

O Al

2

O

3

+2NaOH=2NaAlO

2

+H

2

O

Al

2O

3

+6H+=2Al3++3H

2

O Al

2

O

3

+2OH—=2AlO

2

—+H

2

O

6、2Na+Cl

2 2NaCl H

2

+Cl

2

2HCl

7、2Al+6HCl=2AlCl

3+3H

2

↑ Ba(OH)

2

·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HCl+NaOH=NaCl+H

2

O

8、Zn+H

2SO

4

=ZnSO

4

+H

2

↑ Zn+2H+=Zn+H

2

(-)负极 Zn-2e—=Zn2+ (+)正极 2H++2e—=H

2

9、2H

2O

2

2H

2

O+O

2

↑ 2H

2

O

2

2H

2

O+O

2

10、Fe

2O

3

+3CO2Fe+3CO

2

(配平的特点:Fe

x

O

y

+yCO xFe+yCO

2

11、CH

4+2O

2

CO

2

+H

2

O C

2

H

4

+3O

2

2CO

2

+3H

2

O

2C

6H

6

+15O

2

12CO

2

+6H

2

O C

2

H

6

O+3O

2

2CO

2

+3H

2

O

12、CH

4+Cl

2

CH

3

Cl+HCl CH

4

+2Cl

2

CH

2

Cl

2

+2HCl

13、CH

2=CH

2

+Br

2

─→CH

2

Br-CH

2

Br(无色液体)

5CH

2=CH

2

+12MnO

4

—+36H+─→12Mn2++10CO

2

↑+28H

2

O

15、CH

2=CH

2

+H

2

CH

3

CH

3

CH

2

=CH

2

+HCl CH

3

CH

2

Cl MnO2 FeCl

3

点燃

点燃

点燃点燃

高温高温

Ni

催化剂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光光

1

Na+离子:

:

..

..

.

Cl

H

CH 2=CH 2+Cl 2 CH 2ClCH 2Cl CH 2=CH 2+H 2O CH 3CH 2OH

nCH 2=CH

2

16、

Br 2(

Br +

HNO

NO 2+H 2O

3H 2 (环已烷)

17、2CH 3CH 2OH +2Na 2CH 3CHONa +H 2↑ 2CH 3

CH 2OH +O 2 2CH 3CHO +2H 2O 18、2CH 3COOH +CaCO 3 Ca(CHCOO)2+CO 2↑+H 2O

CH 3COOH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羧脱OH 基醇脱H 后结合成H 2O ) 19、C 16H 34(十六烷)

C 8H 18(辛烷)+C 8H 16(辛烯) C 4H 10(丁烷)

CH 3CH 3+CH 2=CH 2

20、nCH 2=CH 2 nCH 3CH =CH 2 nCH 2=CHX

21、金属的冶炼

Fe :Fe 2O 3+3CO 高温

2Fe +3CO 2(高炉炼铁) Fe 2O 3+2Al

高温

2Fe +Al 2O 3(铝热法)

Cu : Cu 2S +O 2

高温

2Cu +SO 2(火法炼铜) Fe +CuSO 4 =FeSO 4+Cu (湿法炼铜)

Al :2Al 2O 3(熔融) 4Al +3O 2↑

Mg :MgO +C

高温

Mg +CO MgCl 2(熔融) Mg +Cl 2↑

Na :2NaCl (熔融) 2Na +Cl 2↑ (附:高温下:C +H 2O 高温

CO +H 2)

22、 2I —+2H ++H 2O 2=I 2+2H 2O B 基本概念

1.五同(对象、内容)

同位素(原子,同质子数)、同素异形体(单质,同一元素)、

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分子式同、结构不同)、同系物(结构相似,相差原子团CH 2)、 同一物(化学式,结构均同,性质也同)。 2.化学键:

1)分类: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 2)存在: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共价键(存在于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单质、离子化合物)(除0族单质外)

催化剂

催化剂

n CH 2—CH 2

催化剂

Ni

△ Cu /△ n

CH 2—CH 2

催化剂 n CH —CH 2

催化剂 △

CH 3

n CH 2—CH

通 电 通 电 通 电

3)辩别:离子化合物(阳离子:①金属离子NaOH②含有NH

4+离子:NH

4

Cl、NH

4

NO

3

)

共价化合物(以分子形式存在,均为非金属元素。但含NH

4

+离子的化合物除外)

4)物质的化学键键能越大,所处的能级越小,则该物越稳定。如N

2

(含N≡N) 3.反应热

中和热:在稀的强酸强碱反应时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

4.化学平衡的标志——可逆反应

1)①方向:有正、逆反应②比例:与计量系数呈正比

2)方程式中的某一成分的含量不随时间变化

例在一容器中进行反应N

2+3H

2

2NH

3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同一时间生成H

2

的速率和消耗的速率相等;记为v逆(H2)=v正(H2)

②同一时间生成H

2的速率为生成NH

3

的速率的1.5倍;记为v正(NH3)/2=v逆(H2)/3

③N2的含量不随时间变化

C、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表示元素的位置(周期数、族类及数)

2.元素周期律(递变规律):主要针对的是主族元素(又以第三以下周期为主) 1)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原子半径 3)元素的主要价态

4)元素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

D、有机物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能溶于水的:乙醇、乙醛、乙酸

2)难溶于水的、且密度比水大的:CCl

4

、硝基苯

2.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卤代、酯化、硝化、水解

2)加成反应:有机物的键数减少 3)消去反应:有机物的键数增多

4)氧化反应:得氧去氢 5)还原反应:得氢去氧

6)聚合反应:碳原子数呈倍增多 7)裂化反应:碳数减少

3.基团:

基团:分子减去H原子余下的部分(定有单电子如甲基-CH

3、乙基-CH

2

CH

3

)

官能团:决定物质特性的基团(也有单电子)

如:卤原子(氯原子-Cl 、溴原子-Br)、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 酯基(-COO-) 硝基(-NO 2) E .部分无机物 1.海水

1)淡化: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2)用途:制NaCl 固体、烧碱、纯碱,制取Mg 、K 、Br 2单质 2.气体

1)(煤干馏)焦炉气:H 2、CH 4、CO 等 (煤的气化)水煤气:CO 、 H 2 2)天然气、瓦斯气、沼气:均含CH 4,但含量依次降低

3)石油液化气:C 3H 8(丙烷)、C 4H 10(丁烷)、C 3H 6(丙烯)、C 4H 8(丁烯)

4)石油裂解气:C 2H 4(乙烯)、 C 3H 6(丙烯) 、C 3H 4(丁二烯) 3.污染

1)空气污染指数:SO 2、CO 、NOx 、可吸入颗粒

2)温室效应:CO 、CH 4 3)酸雨:SO 2、NOx 、 4)白色污染:塑料、薄膜等 5)臭氧空洞:卤代烃引起 F 、图像

1.标识图:可循环回收图

2.能级图:

3.有机物的分子模型:比例模型、球棍模型

4.实验装置图:蒸馏装置、原电池

5.元素周期表:

能量反应过程

1mol/LH 2SO 4溶液 1

3

4

5

6

7

8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化学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杂,对于高一的新生们很不友好,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 1.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4.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5.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化学方程式汇总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化学方程式汇总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必修1 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4Na +O 2=2Na 2O (白色) 2Na + O 2 △ Na 2O 2 (淡黄色) 2Na +Cl 2 点燃 2NaCl 2、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浮、熔、游、响、红) 3、 氧化钠 过氧化钠 Na 2O+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O 2↑ Na 2O+CO 2=Na 2CO 3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Na 2O+2HCl=2NaCl+H 2O 2Na 2O 2+4HCl=4NaCl+2H 2O+O 2↑ 6、Na 2CO 3和NaHCO 3 ①、与酸的反应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NaHCO 3+HCl=NaCl+H 2O+CO 2↑(反应速率更快) ②、与碱的反应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2NaHCO 3+Ca(OH)2=CaCO 3↓+Na 2CO 3+2H 2O NaHCO 3+NaOH = Na 2CO 3+H 2O ③、与盐的反应 Na 2CO 3+CaCl 2=2NaCl+CaCO 3↓ Na 2CO 3+BaCl 2=2NaCl+BaCO 3↓ ④、相互转化 2NaHCO 3 △ Na 2CO 3+H 2O+CO 2↑ (加热分解) Na 2CO 3+H 2O+CO 2=2NaHCO 3 (向Na 2CO 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 2) 二、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结合Al 2O 3 和Al(OH)3的两性进行记忆!) 1、铝与非金属: 4Al + 3O 2 == 2Al 2O 3 2、铝与弱氧化性酸: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2Al+6H + == 2Al 3++3H 2 ↑ 铝与强氧化性酸:钝化(浓H 2SO 4、浓HNO 3) 3、铝与碱:2Al+2NaOH +2H 2O==2NaAlO 2 + 3H 2↑ ; 2Al+2H 2O+2OH -==2AlO 2-+3H 2↑ 4 ①、氧化铝与酸反应:Al 2O 3 + 6HCl == 2AlCl 3 + 3H 2O ②、氧化铝与碱反应:Al 2O 3 +2NaOH == 2NaAlO 2 + 2H 2O 5、氢氧化铝制备:可溶性铝盐和NH 3·H 2O AlCl 3+3NH 3·H 2O==Al(OH)3↓+3NH 4Cl Al 3++3NH 3·H 2O==Al(OH)3↓+3NH 4+ 6、氢氧化铝的不稳定性: 2Al(OH)3 △ Al 2O 3+2H 2O 7、氢氧化铝与酸反应:Al(OH)3 3 + 3H 2O 8、氢氧化铝与碱反应:Al(OH)3 +NaOH == NaAlO 2 + 2H 2O 9、“铝三角”(氢氧化铝的反应在上面已经提到,略): AlCl 3+3NaOH (少量)=Al(OH)3↓+3NaCl Al 3++3OH -=Al(OH)3↓+ AlCl 3+4NaOH (过量)=2NaAlO 2 + 2H 2O +3NaCl Al 3++4OH - = AlO 2- +2H 2O NaAlO 2+HCl (少量)+H 2O=Al(OH)3↓+NaCl AlO 2- +H + +H 2O =Al(OH)3 ↓ NaAlO 2+4HCl (过量)=AlCl 3+3NaCl+2H 2O AlO 2- +4H + =Al 3+ + 2H 2O

高一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全方位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 ★重点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 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逐渐减弱 三、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一化学必修1从第一章复习提纲及试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班别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确保实验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①药品安全存放和取用②实验操作的安全③意外事故的处理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识别一些常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腐蚀品 [练习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练习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在食盐溶液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D.过滤时,慢慢地将液体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①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或主要物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可用重结晶法;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除去,然后再结晶得到主要物质。 ②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不溶于液体,可用过滤法;若固体溶于液体,可用结晶或蒸馏方法。 ③液体与液体混合物:若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若互溶在一边且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馏法;若互溶在一起且沸点差别不大,可选加某种化学试剂萃取后再蒸馏。 ④气体与气体混合物:一般用洗气法,可选用液体或固体除杂试剂。 (2)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练习3]、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B.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 C.倒入漏斗的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 D.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溶液 [练习4].请从上面选择下列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填序号) (1)食盐水与泥沙____________ (2)海水晒盐__________________ (3)苯和水_______ (4)蒸馏水的制取_________(5)用CCl4将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______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化学方程式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化学方程式归纳 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与氧气:常温: 点燃: 2.钠与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 3.钠与硫酸反应: 4.氧化钠与水反应: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 7.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离子方程式: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离子方程式: 8.①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向稀盐酸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②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 ③碳酸钠与氢氧化钙: ④碳酸氢钠与盐酸: ⑤少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 少量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⑥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 ⑦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

⑧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二、铝及其化合物 1.铝与氧气的反应: 2.铝与氧化铁反应(铝热反应): 3.铝和稀盐酸: 离子方程式: 4.铝和NaOH溶液: 离子方程式: 5.氧化铝和稀硫酸: 离子方程式: 6.氧化铝和NaOH溶液: 离子方程式: 7.氢氧化铝和盐酸: 离子方程式: 8.氢氧化铝和NaOH溶液: 离子方程式: 9.氢氧化铝受热分解: 10.硫酸铝与氨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 11.AlCl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12.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13.电解氧化铝: 三、铁及其化合物 1.铁与氧气反应: 铁与硫反应: 2.铁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铁与CuSO4溶液: 离子方程式: 3.铁和水蒸气: 4.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5.氧化铁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6.CO还原氧化铁: 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 离子方程式: 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 离子方程式: 9.氢氧化铁加热分解: 10.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11.除去FeCl2中的FeCl3: 离子方程式: 12.FeCl2和Cl2反应: 离子方程式: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 (一)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 1.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 例:用500mL容量瓶配制450mL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8g。分析:偏小。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用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以所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要称取2.0g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0mL溶液,再取出450mL溶液即可。 2.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 例:配制5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g。分析:偏小。胆矾为CuSO4·5H2O,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应为12.5g,由于所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小。 (二)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 3.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 例: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部分失水。分析:偏大。失水的生石膏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仍用生石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使溶质硫酸钙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硫酸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4.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分析:偏大。氧化钠固体在配制过程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31.0g氧化钠可与水反应生成 40.0g氢氧化钠,相当于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使结果偏大。 (三)由称量不正确引起的误差

5.称量过程中溶质吸收空气中成分。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分析:偏小。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使所称量的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导致其物质的量浓度偏小。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速度要快或放在称量瓶中称量。 6.称量错误操作。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分析:偏小。在纸片上称量氢氧化钠,吸湿后的氢氧化钠会沾在纸片上,使溶质损失,浓度偏小。 7.天平砝码本身不标准。 例:天平砝码有锈蚀。分析:偏大。天平砝码锈蚀是因为少量铁被氧化为铁的氧化物,使砝码的质量增大,导致实际所称溶质的质量也随之偏大。若天平砝码有残缺,则所称溶质的质量就偏小。 8.称量时药品砝码位置互换。 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量溶质4.4g,称量时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分析:偏小。溶质的实际质量等于砝码质量4.0g减去游码质量0.4g,为3.6g。即相差两倍游码所示的质量。若称溶质的质量不需用游码时,物码反放则不影响称量物质的质量。 9.量筒不干燥。 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用没有干燥的量筒量取浓硫酸。分析:偏小。相当于稀释了浓硫酸,使所量取的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 10.量筒洗涤。 例: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 分析:偏大。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量筒中的残留液是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表总结的总结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 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 (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 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 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 ),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 到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点燃 点燃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超全)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 第一册 第一章 卤素 第一节 氯气 1、NaCl 2Cl Na 22??→?+点燃 2、22CuCl Cl Cu ?? →?+点燃 3、32FeCl 2Cl 3Fe 2??→?+点燃 4、HCl 2Cl H 22?? ??→?+点燃(光照) 5、32PCl 2Cl 3P 2??→?+点燃 6、523PCl Cl PCl →+ 7、HClO HCl O H Cl 22+→+ 8、O H 2CaCl ClO Ca Cl 2OH Ca 222222++→+)()( 9、HClO 2CaCO O H CO ClO Ca 3222+↓→++)( 10、O H NaCl NaClO Cl NaOH 222++→+ 11、↑++?→? +? 2222Cl O H 2MnCl MnO HCl 4 12、O H 8Cl 5KCl 2MnCl 2HCl 16KMnO 22224+↑++→+(浓) 13、2O HCl 2HClO 2+?? →?见光 第二节 氯化氢 14、↑+→+HCl NaHSO SO H NaCl 442(浓) 15、↑+?→? +? HCl SO Na NaCl NaHSO 424 16、↑+?→?+? HCl 2SO Na SO H NaCl 2424 2(浓)(14、15结合) 17、33HNO AgCl AgNO HCl +↓→+

18、33NaNO AgCl AgNO NaCl +↓→+ 19、33KNO AgCl AgNO KCl +↓→+ 20、↑++→+2223CO O H CaCl CaCO HCl 2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21、O H Cu H CuO 22+?→? +? 22、O H 2NO 4CO HNO 4C 2223+↑+↑→+ 23、O H 3NO NH NO Zn 4HNO 10Zn 4234233++?→?+? )((极稀) 24、4243324SO H 15PO H 6P Cu 5O H 24CuSO 15P 11++→++ 25、O H 3KCl Cl 3HCl 6KClO 223+↑→+(浓) 26、O H 3NO NH NO Mg 4HNO 10Mg 4234233++?→?+? )((极稀) 27、O H 31SO K SO Fe 9SO Cr SO H 31O Fe 6O Cr K 2423423424243722+++→++)()( 28、↑+↑+→++2223CO 3N S K S C 3KNO 2 第四节 卤族元素 29、HF 2F H 22→+ 30、HBr 2Br H 22→+ 31、HI 2I H 22→+ 32、22Br NaCl 2Cl NaBr 2+→+ 33、22I KCl 2Cl KI 2+→+ 34、22I KBr 2Br KI 2+→+ 35、33NaNO AgBr AgNO NaBr +↓→+ 36、33KNO AgI AgNO KI +↓→+ 37、2Br Ag 2AgBr 2+?? →?光照 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 第一节 摩尔

最新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化学知识点 第一章 一、重点聚焦 1.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知识网络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 1.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创伤急救 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3)眼睛的化学灼伤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如果碱性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5)扑灭化学火灾注意事项 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PCl3、PCl5、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等着火。 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CS2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③反应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蒸馏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全)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三篇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三篇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 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对于很多刚上高中的同学们来说,高中化学是噩梦一般的存在,其知识点非常的繁琐复杂,让同学们头疼不已。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2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常见金属的冶炼:①加热分解法:②加热还原法:铝热反应③电解法:电解氧化铝

2、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金属活动性序表中,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的还原手段来还原。(离子)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的组成:含八十多种元素。 其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总量占99%以上,其余为微量元素;特点是总储量大而浓度小 2、海水资源的利用: (1)海水淡化:①蒸馏法;②电渗析法;③离子交换法;④反渗透法等。 (2)海水制盐: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备得到各种盐。 三、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理念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高中化学方程式汇总情况

高中所有化学方程式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 、C 、Si) 1、氧化性: F2+H2=2HF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 =2NaF+I2 F2+Cl2 (等体积)=2ClF 3F2 (过量)+Cl2=2ClF3 7F2(过量)+I2=2IF7 Cl2+H2=2HCl 3Cl2+2P=2PCl3 Cl2+PCl3=PCl5 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 Cl2+2FeCl2=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2NaI =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Na2S=2NaCl+S Cl2+H2S=2H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H2O2=2HCl+O2 2O2+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CS2 S+Fe=FeS S+2Cu=Cu2S 3S+2Al=Al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N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N2+6Rb=2Rb3N P4+6H2=4PH3 P+3Na=Na3P 2P+3Zn=Zn3P2 2.还原性 S+O2=SO2 S+O2=SO2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HNO3(稀)=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X表示F2、Cl2、Br2)PX3+X2=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 C+2Cl2=CCl4 2C+O2(少量)=2CO C+O2(足量)=CO2 C+CO2=2CO C+H2O=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Si(粗)+2Cl=SiCl4 (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 Si+C=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 3、(碱中)歧化 Cl2+H2O=HCl+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高一下化学方程式汇总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甲烷隔绝空气高温分解 甲烷分解很复杂,以下是最终分解。CH4→C+2H2(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条件都为光照。)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 加热)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 (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 (条件为点燃) 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 (条件为点燃)

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这是总方程式) 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乙酸和氧化钙 2CH3COOH+CaO→(CH3CH2)2Ca+H2O 乙醛氧化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或加温) 烯烃是指含有C=C键的碳氢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烯烃分子通式为CnH2n,非极性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容易发生加成、聚合、氧化反应等。 乙烯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略小比空气,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1) 氧化反应: ①常温下极易被氧化剂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由此可用鉴别乙烯。 ②易燃烧,并放出热量,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 2)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醛:官能团,醛基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