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前心理学教案

学前心理学教案

学前心理学教案
学前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是我校学生今后学习幼儿教育学及相关的教学法的基础,通过对绪论中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及一些有关幼儿心理的小事例的学习,引起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幼儿及自身心理现象的热情。

(二)能力目标

1、能从三个方面理解心理现象和心里的实质。

2、能够对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正确举例。

3、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进行概述和总结。

(三)认知目标

1、正确理解幼儿心理学的定义。

2、从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三个方面掌握什么是心理现象;了解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定义;正确理解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

3、从三个方面了解心里的实质。

4、掌握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5、了解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6、了解本门功课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从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三个方面掌握什么是心理现象;了解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定义;正确理解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

2、掌握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了解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一)物质材料的准备

教材、ppt

(二)知识经验的准备

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案例的收集

四、课时安排

2节

五、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在这一时期有明显的发展。幼儿的心理有自己的独特性。

问:幼儿园的孩子同小学生、中学生、成人的心理一样吗?

他们对同样的刺激的反应一样吗?

举例:“○”像什么?

幼儿园:像…,像…,像…

为什么孩子会认为○○○○○比○○○○○多?

为什么你问幼儿2 + 3 = ? 幼儿会说:不知道

你问:2个苹果+ 3个苹果= ? 幼儿会说:是5个苹果。

为什么幼儿的图书色彩鲜艳,字迹很大,并配有插图?

为什么教师用简单机械地让幼儿跟读的方式学习:

如: 苹果苹果apple; apple apple苹果,孩子的注意只能坚持几十秒?

……

了解幼儿的内心是教育好幼儿的基础,而幼儿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有许多有趣的现象等待我们去探究,这些将是我们今后的学习内容,我们要学好幼儿心理学,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心理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教授新课

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幼儿心理的研究对象

定义:幼儿心理学---研究3~6,7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学科.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年龄心理学,个体从从出生到衰老整个漫长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的心理)

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的,成熟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特点:

1、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

2、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3、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特点

4、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规律:

1、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形成和表现是服从一定的客观规律的。

2、幼儿心理特点的形成,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也是按照一定规律起作用的。

二、心理现象与心理

(一)什么是心理现象

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心理现象。

例如:我们都在教室里听课,有些人聚精会神,有些人心神不定(憧憬未来、回忆过去、冥思苦想今天我今天哪里得罪他了?今天我吃什么?);有人记笔记一丝不苟,有人龙飞凤舞,洋洋洒洒;同班同学有人活泼开朗,有人内向压抑;教室里温度适宜,不冷也不热,我早上没吃饭,肚子有点饿;这个老师上课不错,那个老师说话的声音好听……

但我们从未系统的认识这种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分类:

1、动机

定义——人的一切活动,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这种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动机。

如:我上幼儿师范——我想当幼儿老师

幼儿给你看他的画——得到赞扬

动机的基础是人的需要,需要不同,动机的性质也不同。

实验1:用右手的食指拉砝码

——不同的动机对活动的推动力不同。

如: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可能越好。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实验2:为别人制作小旗

2、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

感知觉:我们在清醒的状态下能够感知的一切事物。

如:教室是什么形状的?

老师的个子高吗?

这个同学漂亮吗?

记忆:感知过的东西在头脑中的再现。

提问:你还记得小学学过的乘法口诀吗?

这是谁的香水味?

我的名字叫什么?

思维: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应。

如:为什么你知道5 + 2 = 7 ?

我为什么比他考得好?

为什么他穿这件衣服比我好看?

想象:如果你中了500万你会做什么?

现实生活中有猪八戒吗?

10年以后你会是什么样子?

注意:注意与我们的心理过程相伴。

思考:为什么有些同学的学习效率非常高?

(2)情感过程:

喜、怒、哀、乐、惊奇、害羞、嫉妒、憎恨、愤怒、羞耻、后悔、尊敬、蔑视(3)意志过程:

人在活动中能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通过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我记笔记记得手疼困,但我坚持记完。

3、个性

人由于遗传、环境、受教育水平不同,心理活动表现出差异。

能力:

气质: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度分为四种类型。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感情用事

多血质:反应迅速、活泼好动、动作敏捷、粗枝大叶、情绪不稳定

粘液质:稳重但不灵活,踏实死板、沉着冷静无生气

抑郁质:敏感、多愁善感、怯弱、孤独、行动缓慢

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热情——冷漠勇敢——胆怯勤劳——懒惰独立——依赖(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大自然、社会生活环境等接触越丰富,孩子心理活动的内容越丰富。

思考:为什么许多家长要带孩子去旅游?

为什么山区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单纯?

3、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主动的。

举例:下雪——农民:高兴瑞雪兆丰年

同学:抱怨,又要扫雪

第二节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

(一)遗传

定义——祖先的生物特性(遗传素质)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举例:先天失明的孩子——后天训练成画家

无脑儿——后天训练生活自理

1、遗传为幼儿心理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举例:训练黑猩猩——最终不能达到人类的心理发展水平。

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每一个儿童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遗传特性。

(二)生理成熟

定义——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儿童的生理成熟或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

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

大肌肉群——小肌肉群

出生头几年处于生长发育高峰——青春期第二次发育高峰

2、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实验: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提前学习对孩子没有多大的作用,他们的生理成熟还没有达到所需要的水平。

3、关键期与孩子的生理成熟有关。

个体在成长的某一时期内,其成熟程度恰好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失去或错过发展的机会,以后将很难学会该种行为,有的甚至一生难以弥补。

如:婴儿爬行的关键期在半岁到一岁之间。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

举例:父母的文化水平高——教育方式多民主

文化水平低——教育方式多暴力

正规幼儿园——非正规幼儿园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差异

(一)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举例:

孩子的语言能力:中国——日本——美国

(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条件

1、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

思考:为什么中国的学校教育不适合搞整体语言教学、主题单元形式的教学?

为什么农村幼儿园和城市幼儿园发展水平差异巨大?

2、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3、具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

(1)家庭:氛围、单亲、经济状况、教养方式

(2)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老师、游戏、活动、批评等

(3)电视等各种媒体:如学会攻击性行为。

三、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的活动

(一)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1、儿童年龄越大,其主观因素对其心理的作用也越大。

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全部的心理活动:

(1)需要:游戏

(2)兴趣爱好: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积极性比较高,活动时间较长

(3)能力:难度太大或太简单的活动都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思考:什么叫跳一跳,摘到桃?

(4)性格:

反应快,多变的孩子喜欢多变的活动;安静、迟缓的孩子可以较长时间做比较细致的工作,如做手工,画画。

(二)幼儿的活动

1、对事物的操作活动:在操作中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质地、功能,发展其观察力、好奇心、创造性。

2、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其社会性和自己的个性。

因此,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也是互相影响,共同作用的。

3、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一、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心理学?

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

举例:问:为什么乒乓球会在水里浮起来?

因为它是白色的。

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么答?

2、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思考:儿童是小大人吗?

3、有助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4、有助于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环境。

通过学习为幼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二、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1、为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

3、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4、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方法

一、学习方法

(一)、抓住幼儿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二)、掌握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把观察、实验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

二、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对研究对象的表现要避免主观性。

2、活动性原则

儿童的心理在活动中形成,通过活动表现出来

3、发展性原则

儿童的心理不断变化发展——孤立静止的看待幼儿对吗?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

1、观察法

——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看书后思考:运用观察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法

——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的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提问:运用实验室提问法应考虑到哪些要点?

测验法

——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主要用来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如:中国比那西蒙智力测验量表、

提问:对学前儿童测验要注意哪些?

4、调查访问法

——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者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提问:调查法有何特殊作用?

5、问卷法

——将调查问题标准化。

也可对较大儿童进行口头问答。

6、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谈话法——通过对儿童的交谈,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

作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去了解儿童的心思。

布置作业:

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

谈一谈你对影响幼儿心理发展因素的看法。

在生活中观察一下人们都有哪些心理现象?并说明心理现象的内容。

小结与反思: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是我校学生今后学习幼儿教育学及相关的教学法的基础,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年龄特征,进一步引起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幼儿及自身心理现象的热情。

(二)能力目标

1、能凭借自己的观察和生活经验概括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2、能够对3——4、4——5、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进行概述并举例或解释。(三)认知目标

1、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并能对其进行解释。

2、了解3岁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掌握各年龄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4、掌握转折期、关键期、敏感期、最近发展区的定义。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并能对其进行解释。

2、掌握各年龄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三、教学准备

(一)物质材料的准备

教材、手绘图形、

(二)知识经验的准备

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案例的收集

四、课时安排

2节

五、教学内容

复习:

提问:

1、人的心理现象由哪三部分组成?

2、人的心理过程包括哪些?

3、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4、什么是学前心理学?

导入新课

思考:

1、幼儿的心理和成人有什么区别?

2、幼儿园小班和中班大班的孩子有区别吗?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表现是各不相同的,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心理表现。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就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哪些一般的特征呢?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一般特征

A:年龄特征

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概念

年龄特征——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分为生理年龄特征(不会走路、说话);心理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一)为何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

1、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时间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儿童年龄越小,生理成熟程度对其心理发展的制约越大。

如:3个月的婴儿是否能开口说话?为什么?

(2)心理的发展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

2、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

(1)文化、社会生活条件、家庭环境、教育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不是说这一年龄阶段中每一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

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

2、可变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1、婴儿期(0——1岁)

新生儿期:0——1月

婴儿早期:1——6月

婴儿晚期:7——12月

2、幼儿早期(先学前期):1——3岁、

3、幼儿期(学前期):3——6岁

4、学龄期:6、7岁——18岁

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转折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

1岁:坚持自己走,自己乱钻

3岁:执拗“我不……”“我偏不……”“我就不当好孩子”

7岁:对成人反抗,作出不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使坏、捣乱、打人

转折期=危机期?

危机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迅速,而导致心理发展上的不适应。

如:3岁头脑中知识量激增,而口语表达能力受到限制——口吃

(二)关键期

奥地利的生物学家劳伦斯从“印刻”现象提出

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些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间容易出现,过了这一个时间就难以形成。

如:狼孩

许多心理能力和特征不是错过了某一特定的时期就不能发展的,所以关键期的概念不普遍采用。

(三)敏感期和最佳期

——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的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2——4岁:简单口语的最佳期,掌握语音的敏感期

6——9月:爬行的敏感期

5——5岁半:数概念的敏感期

(四)儿童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如: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B:一般特征

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如:3岁的孩子听不懂太长的句子,有时说不清自己的意思

4——5岁的孩子可以滔滔不绝给你讲故事

5——6岁的孩子能有条理的叙述,并有生有色的讲故事,并会适当停顿

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一)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

1、通过看、听、摸、尝、闻

2、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依靠直接感知。

3、幼儿记住的事物也是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幼儿容易记住直接接触过的、形象逼真的事物。

4、幼儿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如:幼儿会认为○○○○○比○○○○○多。

(二)表象活跃

表象定义——事物的具体形象在人脑中的映像。

幼儿的头脑中充满了具体形象。

如:游戏开火车即依靠头脑中的表象玩下去

(三)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举例:乒乓球为什么会在水里漂起来?

4岁幼儿:因为它是白色的。

5——6岁幼儿:因为它轻。

三、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一)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

认识过程的无意性——指没有目的、不需作任何努力、自然而然地进行。

无意性——由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很大程度上受情绪支配。

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

如:颜色鲜明、形象生动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

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

幼儿的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

如:幼儿的想象没有目的,尤其是在游戏、绘画当中。

(二)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

如:随心所欲

(三)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小班幼儿:不能很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中大班幼儿:主动积极完成任务

四、幼儿的情感由易变、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一)由情感易变化向逐步稳定方向发展

如:受委屈——成人控制自己

较小幼儿:立即哭泣

(二)由情感易外露、自我控制能力差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展

如:小班幼儿不高兴——哭啼

大班幼儿不高兴——情绪异常

五、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一)出现了初步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兴趣爱好

如:喜欢画画、喜欢跳舞、喜欢语言学习、喜欢唱歌等

(二)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气质特点

活泼、灵活、行动敏捷——缓慢、安静、呆板

(三)表现出最初的性格特点

勇敢——胆小霸道独占——随和谦虚帮助别人——只顾自己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0——1岁人生的第一年

(一)出生到满月(0——1月)

1、心理发展的基础——先天反射

(1)吸吮反射

(2)眨眼反射

(3)觅食反射

(4)怀抱反射

(5)抓握反射

(6)巴宾斯基反射(扇形反射)

(7)惊跳反射

(8)击剑反射

(9)迈步反射

(10)游泳反射

(11)巴布金反射

(12)蜷缩反射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儿童出生后不久,就能建立条件反射。

(1)如:抱在怀里——喂奶

(2)孩子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条件反射活动

3、认识世界的开始

认知表现在感知觉的发展、注意的出现等。

4、人际交往的开端

如:吃奶时看母亲

1周:吃饱睡足后自发性微笑

3——5周:诱发性微笑(抚摸面颊)

(二)婴儿早期:1——6个月

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如:3个月后:积极用眼寻找物体、声源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如:4个月时,伸手抓想抓的东西,但手眼不能协调,4、5个月后手眼开始协调3、主动招人

3个月开始,会咯咯的笑出声,引起成人的注意

4、开始认生

5——6个月幼儿开始认生

思考:婴儿的认生行为说明什么?

(三)婴儿晚期(6——12个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抬头——翻身——坐——爬——站——走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1)五指分工——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动作逐渐分开

如:3——4个月的孩子抓东西,整个手弯起

7个月牢牢抓住

(2)双手配合——将一只手里的东西传递给另一只手

(3)摆弄物体——把东西搬来搬去、敲打、摇晃,放在嘴里咬

(4)重复连锁的动作——扔东西;反复盖上、打开再盖上、打开

3、言语开始萌芽

简单的单音或双音、主谓句

4、依恋关系发展

特别是1岁后离开亲人后明显焦虑

二、先学前期(1——3岁)

(一)直立行走

1、头重脚轻

2、骨骼肌肉比较脆弱

3、脊柱的弯曲没有完全形成

4、两脚和身体动作不协调

(二)使用工具

1岁半:敲敲打打,单纯摆弄

2岁后:用毛巾洗脸;拿笔画画;用勺子吃饭

使用工具的能力需要锻炼。

(三)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1、言语发生

1岁前——言语的准备阶段

1岁到1岁半——言语的理解阶段

1岁半后——开口阶段

2岁——喜爱模仿,词汇量激增,话不成句但喜爱叽叽咕咕的说话

如:

爸爸、妈妈、灯、奶奶、哥哥、姐姐、爷爷、娃娃——弟弟、小姨、小白兔、音乐、谢谢、抱、水、吃、尿尿、狗狗(抖抖)、马、牛、羊

2、想象开始萌芽

如:宝贝手抓积木放在耳边打电话

拿积木梳头

3、思维的出现

如:晚上说“出去玩玩”

现在是晚上,太阳落山了,天黑了,小朋友要睡觉,不能出去玩

妈妈抱——妈妈手疼,一会再抱你好吗?——好的。

4、独立性开始出现

2岁的孩子开始出现“不顺从”的现象

如:吃东西——自己吃,不让成人喂

三、幼儿期(3——6岁)

(一)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如:进入幼儿园,认识老师和更多的小朋友

幼儿具有扩大生活活动范围的条件——身体结实、精力充沛,睡眠时间减少

2、认识依靠行动

如:

(1)行动前于思维——画画时先画后思考

提问:当你问一名3岁的孩子,你要画什么?孩子会准确回答吗?

(2)听话或说话时离不开自己的行动

如:妈妈,今天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不小心从椅子上摔下来了。

(3)注意与动作联系在一起

如:画上有什么?

有小鹿、小白兔、小鸭子还有小猴。

(4)只能直接推理,不能逻辑推理

3、情绪作用大

幼儿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容易受到感染

如:可以为一件小事哭的全身抖动甚至呕吐。

如:新入园的孩子,妈妈越不走越哭,甚至会感染周围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哭

情绪性的故事往往能够打动小班幼儿。

思考: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总是哭老师应当怎么办?

4、爱模仿

看到别的小朋友做什么,他也要做什么。

如:角色游戏开汽车

——所有幼儿都当司机,最后没有乘客

(二)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活泼好动

比小班的孩子能说、能跑、能动、动作灵活、思维活跃,并且已经熟悉了老师、小朋友和集体生活。

许多老师感到:中班的孩子不好带

2、思维具体形象

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

如:

(1)数数时可以不再用手指点数,但可能边点头边数,在头脑中点数代替动作。

(2)一滴水,不起眼——一滴水,肚脐眼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接受任务)

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则

如:不在室内喊叫、大跑;排队;不乱扔东西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会自己组织游戏,确定游戏的主题,这一时期幼儿的合作水平也开始提高

(三)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1、好学好问,求知欲强烈

认知水平提高,非常喜欢智力活动,喜爱动脑筋,做计算题、编故事、编谜语、下棋等。

2、抽象能力开始萌芽

幼儿已能够对事物进行分类,能对事物的关系作出判断并正确的排出顺序,有了初步序的概念

对事物做出简单的因果判断:

如:为什么在水中木头会浮起来?铁会下沉?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如:观察画时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去看

4、个性初具雏形

对事物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爱憎的态度比较明确,看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情绪上可以克制自己,情绪变化要比以前小得多。

开始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思考,甚至有顾虑。

个性处于初步的形成期。

小结与反思:

布置作业:

什么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有哪些?各举一个例子。

3、举例说明3岁以后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有哪些?

4、举例说明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他点有哪些?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1510001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 学制:三年 教学时数:54 学分:2 (以下标题为宋体四号加粗,小标题为宋体五号加粗,内容为宋体五号,表头为宋体五号加粗) 1.课程性质 《学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专业课程,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的一门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学前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概念,开拓学生的学前视野,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什么是学前心理学、具体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各年龄阶段又具有哪些特点。为培养适应学前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的学前专业人才服务。 2.课程定位 本课程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也是学前专业的必修课,其先修课程为,该课程也是后续《学前教育学》、《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学前卫生学》等课程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征、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是幼儿园教师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项目。 3.课程设计 3.1设计理念 按照“以理论思想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促进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幼儿园实践需要为中心构建学前教育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幼儿园对教师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在幼儿园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2设计思路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课程编排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含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要指明是建议课时) 4.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4.1 工作任务 以幼儿教师的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将学前心理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基本技能循序渐进融入各项目之间及项目之下各模块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学前心理学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4.2 课程目标 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具有哪些能力、掌握课程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是要说明具有哪些能力,突出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要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能力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仅要“知道”、“了解”“懂得”、“熟悉”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对于幼儿园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明确了解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得以融合。 4.2.1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幼儿心理探查的能力;对儿童感知觉发展规律了解的能力。 4.2.2知识目标:掌握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4.2.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学前专业理论素质。 5.课程内容与要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 1、0—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系统的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2.掌握中外著名的心理学家的经典理论和相关的教学活动。 3.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能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三)能力目标 1.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2.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儿童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心理空间。 3.在实际教学中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自主学习新知识;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四)素质目标 1.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职业热情和爱心。 3.有转化、传递知识的教学水平和育人的教养能力,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外部和心理环境。 4.通过学习本门课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三、内容标准:

学前心理学 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学前心理学 课程编码: 14203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48学时(理论40学时;讨论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本科)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方法,阐述和介绍了0-6、7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今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幼儿保健学及“五大领域”活动设计等课程奠定了基础。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与特点,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和基本方法,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学目的如下: 1、全面理解和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初步了解和掌握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和技术。 3、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的形成和巩固。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是一门“入门课”,在组织教学内容主要遵循“认识”、“理解”、“领悟”、“运用”四个基本要求。即: 1、正确认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心理观; 2、熟悉理解学前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3、学会领悟学前心理学研究的“悟性”,知道学前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 4、熟练运用所学学前心理学知识和理论,正确看待与解决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 (二)课程具体教学安排 教学学时(48学时)=理论教学(40学时)+讨论与实验(8学时)

第一章绪论(3学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儿童发展的本质内涵 2、能掌握儿童发展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 3、能了解儿童发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4、能熟悉儿童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儿童发展的本质内涵 2、儿童发展的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导入及对本课程学习的初步规划(10分钟) 一、儿童发展的本质内涵(40分钟) 二、儿童发展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50分钟) 三、儿童发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0分钟) 四、儿童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40分钟) 四、作业 1、名词解释:儿童发展年龄特征横向设计纵向设计跨文化研究设计 2、儿童发展有何特点? 3、儿童发展领域包括哪些? 第二章儿童发展的基础(3学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分析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2、能了解遗传及遗传的影响因素 3、能掌握大脑发育及神经的可塑性 4、能熟悉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及原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儿童发展影响因素探析(重点与难点) 2、大脑发育及神经的可塑性(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遗传与产前发育(1学时)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请大家认真复习,都能取得好成绩。 1.观察法 2.遗传决定论及环境决定论 3.幼儿的情绪 4.机械记忆以及意义记忆 5.记忆的种类 6.想象 7.思维方式 8.年龄特征 9.. 10.具体形象思维 11.社会性微笑 12.气质 13.类型 14.视觉悬崖 15.埃斯沃斯的贡献 16.同化 17.个性 18.心理年龄特征 19.依恋 20.《 21.自我意识 22.儿童动作发展 23.学前儿童无意注意 24.学前儿童时间知觉 25.学前儿童自我评价 26.学前儿童同伴交往 27.儿童说谎分析、方仲永案例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学前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C)。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2.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A)。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 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 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 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 B.生理成熟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和教育 5.儿童的年龄越(A),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A.小 B.接近学前晚期 C.大 D.接近于成年 6.儿童的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在(B)出现。 A.0~1月 【 B.4~5月 C.6~12月 D.1~3岁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1.《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的能力为原则,使学生具备从事幼儿教育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规律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品德。本门课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制约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为导向,根据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设计,把导论、心理发展与差异、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实施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面的能力,重点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本课程总学时26 课时,各任务分配学时为5-6 课时。 三、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幼儿教育心理方面上午知识和必备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岗位提供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及掌握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 幼儿学习的种类、模式和幼儿学习的特殊性。

2. 儿童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特点。 3. 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和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 幼儿概念、技能和策略的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幼儿情商、道德与心理健康。 5. 教学中幼儿学习动机与迁移;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导论”,使学生对这门学科有整体的把握。 2. 通过学习“心理发展与差异” ,使学生为因材施教提供心理学依据。 3. 通过学习“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各学科流派之间的差异。 4. 通过学习“学习心理”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的概念学习方法及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 5. 通过学习“教学心理” ,使学生掌握幼儿学习与迁移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素质目标: 1. 具备良好的学前教育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2. 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计划组织能力 3. 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具备通过网络、期刊、专业书籍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5. 具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能力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一、大纲制订的目的和要求: 学前心理学是我国高等师范学院开设的一门主要的教育专业课程。它是结合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具体实际,介绍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规律的一门核心课程。学好学前儿童心理学是毕业生将来到工作岗位上做好学前教育工作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一)目的 1.使学生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 2.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 3.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二)要求 1.学前心理学的教学应在讲授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着重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的认识过程和情感、意志过程的特点、学前儿童的言语、学前儿童的个性、等基本知识,全面的认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的规律。 2.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和需要,适当增加一些本地区学前儿童某些心理特点的科学教材。 3.学前心理学的教学应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教育实践和课外活动等,让学生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培养他们研究学前儿童和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兴趣;提高其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4.学前心理学应结合各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向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本课程教材遍选的指导思想。 学前儿童心理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选用心理科学中有利于实现本课程教学目的的知识,力求做到教材内容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使学生在认识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实质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过程中,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二)吸取学前心理科学的新成就,促进学科内容的现代化。

(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课件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 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答:1)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P25)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3)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P43)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答: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P26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P68) 答1、无意注意为主:1)——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2)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和需要。要多样 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P73)3)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函授专科。 (二)总学时安排 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0学时,自学30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函授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员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本课程要求学员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 h

三、本课程基本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初步了解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方法;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 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节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方法 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学习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理论知识;了解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领会针对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的必要性;初步体会如何针对幼儿年龄特征组织教育活动。 课程内容: 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0-1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注意的表现及其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学前儿童活动中的注意及促进学前儿童注意力发展的策略。 h

学前心理学精彩试题[1]

学前心理学试题(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 ) A.内部动机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机 D.远景动机 3.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4.“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A.亲子关系 B.亲社会行为 C.同伴关系 D.性别角色行为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9.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学话萌芽阶段 D.复杂发音阶段 11.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有意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坚持性 12.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 A.第二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对话语言 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14.属于性格特点的是( ) A.动力性 B.遗传性 C.惯常的行为方式 D.对刺激的反应强度 1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 )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素质与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

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三、课程设计思路 > 《学前心理学》课程建设,应根据高职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课程标准设计紧密结合工作岗位 课程的设计以对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师素质的需求调研为前提。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为基点,充分发挥《幼儿心理学》课程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上的特殊功能。 (二)在能力培养上,体现岗位技能要求 课程的开设是以培养学生岗位核心技能为出发点,课程内容设计紧密结合岗位技能培养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在幼教工作岗位上的创新和教育改革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组织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 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结构合理有序且内容能满足未来岗位工作需要的《幼儿心理学》课程。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向学生一味的讲授理论,而在于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他们以后的工作实践,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幼儿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有效地教育创新和改革,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学前心理学》将有助于要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 四、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前心理学张永红主编教学大纲复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本课程目前主要采用的教材是由张永红主编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30日] 点击数:133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体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以及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为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幼儿教育、幼儿园课程研究、幼儿园管理、幼儿家庭教育等提供必要的心理学基础,是幼教理论研究者和幼教实践工作者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 二、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提高对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兴趣和情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形成和提高运用心理学知识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的行为的能力、解决学前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教育创新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学前儿童教育工作以及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揭示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趋势,同时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的实践密切结合。因此,教学应重点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尤其是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以及社会化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基本理论以教师讲解为主,发展性问题以师生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学生实践的形式为主。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提问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学生实践以去幼儿园实地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主。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分:4 参考学时:总学时:52理论学时:52课内实践学时:0 适用对象: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师观;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学前儿童教育必需的基本技能,初步获得学前儿童教育教学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与之相关的课程还有《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该本课程以《学前儿童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为准绳,融入学前儿童教师资格证鉴定的相关要求,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需要,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与“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增加实践活动分析,强化实践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机会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形成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学习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氛围。该课程总体框架结构安排如下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安排表

二、课程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和课程观。热爱学前儿童,热爱学前儿童教育事业,有奉献精神,诚实守信,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标准.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标准 学时数:36 理论环节学时数:27 实践环节学时数:9学分: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与指导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使学生掌握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与指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幼儿教师职业的情感。 三、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幼儿行为观察 教学内容

1. 幼儿行为观察的目的和意义 2. 幼儿行为观察的类型与操作 第二章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与幼儿行为指导教学内容 1. 理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2. 掌握基于行为主义的幼儿行为改变技术 第三章精神分析与幼儿行为指导 教学内容 1. 理解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的基本思想 2. 掌握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的基本思想在幼儿行为指导中的应用 3. 理解阿德勒的自体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4. 掌握阿德勒的自体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在幼儿行为指导中的应用 5. 理解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 6. 掌握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在幼儿行为指导中的应 用 第四章人本主义与幼儿行为指导 教学内容 1. 理解马期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 掌握马期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幼儿心理健康指导中的应用 3. 理解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 4. 掌握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在幼儿心理健康指导中的应用 四、实践教学内容 不同取向心理学思想在幼儿行为指导中的综合运用 教学内容 1. 掌握运用不同取向的心理学思想指导幼儿攻击性行为 2. 掌握运用不同取向的心理学思想指导幼儿退缩行为 3. 掌握运用不同取向的心理学思想指导幼儿焦虑情绪 4. 掌握运用不同取向的心理学思想指导幼儿告状行为 5. 掌握运用不同取向的心理学思想指导幼儿嫉妒行为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第二章 、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 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 特征是什么? 答:)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 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正确做法: 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 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 会正确的方法。 ()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 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 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 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 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 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第三章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教材) 、无意注意为主:)——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 )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 和需要。要多样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目的,语言组织和引导)把注意对象变成儿童活动的对象。组织游戏活动,增加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第四章 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 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答: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空间知觉.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 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错误 率的提高。 (教材) 第五章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 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答:)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 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 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 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 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第六章 案例分析(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共分)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 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答:)幼儿想像具有夸张性的特点,表现在:①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②混淆假想与真实。 )原因:①认知水平的限制;②情绪的影响;③幼儿想象表象能力的局限。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 总学时72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二、基本要求 (一)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 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32 学分: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 一、课程性质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学习理论,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幼儿学习效率的因素,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后续课程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幼儿游戏指导》等。 依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开设该门课程。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包括一日生活管理、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等,这些任务都属于幼儿教育范畴,要完成这些任务,掌握幼儿教育心理的原理是必须的。 依据幼儿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这些内容学习的因素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学习理论,掌握幼儿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幼儿学习效率的因素,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与此同时,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和热爱。 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职业能力目标: ●促进幼儿知识获得的能力; ●促进幼儿技能形成的能力; ●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能力 ●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学习迁移的能力 ●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能力; ●促进幼儿智力充分发展与合理评价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教材选用与编写应体现专科学生的特点,既要体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又要考虑专科学生的可接受性。在参考以下5本教材的的基础上,作出微调,编制适宜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学习使用的自编教材,见本课程的电子教材部分。 1.《幼儿教育心理学》,陈帼眉,姜勇,2007年第一版 2.《幼儿教育心理学》,林泳海,商务印书馆,2011年修订版 3.《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doc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仅供参考) 【案例】: 当宝宝哭的时候,妈妈在抱起宝宝的同时,用摇鼓弄出声音,宝宝不哭了,后来,当宝宝再哭的时候,妈妈用摇鼓弄出声音,宝宝停止了哭泣,请问这是为什么?请说明原理。 【条件反射,在外界刺激的条件下,婴儿建立了条件反射】 【案例】给幼儿观看两只机器蜗牛,一只爬得快,另一只爬得慢,当快蜗牛停下来的时候,慢蜗牛还在爬,但是最终未能赶上快的蜗牛。让幼儿I可答哪一只蜗牛先停下来,大部分幼儿说慢蜗牛先停下来,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感知觉理论分析。 【幼儿的时间知觉的发展和成熟比较晚,幼儿借助距离的长短认识时间概念,认为走的路程短,时间就短,是典型的时空关系的混淆。] 【案例】有一?位教师在教幼儿背诵前,先把诗的内容绘成美丽的图也,再用故事形式向幼儿讲述诗的内容,进而引导幼儿对诗中提及的“眠”、“晓”、“啼鸟”等进行讨论,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你觉得老师的做法符合幼儿记忆的特点吗?为什么? 【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幼儿的记忆特点。由于幼儿的形象识记优于语词识记,幼儿喜欢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对感兴趣的事物识记效果比较好,教师用故事的方式吸引了幼儿的兴趣,识记的效果当然比单调的灌输要好得多。】 【案例】2010年春晚,一个小女孩背诵《百家姓》的镜头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各方争论。请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评价之。 【幼儿的容易运用机械记忆,所以在记忆《百家姓》这些无意义字符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不要认为这是什么特殊的能力,更不能将其作为“神童”的标志。】 【案例1]周二的早上入园时,小强对老师说:“昨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海南岛玩儿了,太好玩了,还潜水了老师愣住了,昨天是星期一,小强在幼儿园啊!于是就批评小强:“爱撤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请分析小强的行为,并对教师的评价做分析。 【由于幼儿的记忆不精确、不完整,经常记住非木质、富有情绪色彩的或感兴趣的内容,常常把主观想象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混为一谈,所以容易歪曲事实,千万不能借此认为是品德出现问题。】 【案例2]一个孩子的妈妈生病住院了,幼儿很想去看妈妈,但是大人不允许。过了两天,幼儿告诉老师:“我到医院去看妈妈了。”请分析幼儿的反应。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XXXXXXXX学校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 《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素质与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学前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二、课程设计思路 《学前心理学》课程建设,应根据中职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开发的思路与过程 课程标准设计紧密结合工作岗位,课程的设计以对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师素质的需要调研为前提。课程以全面提高这生的理论素养为基点,充分发挥《幼儿心理学》 课程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上的特殊功能。 (二)特点 本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设计以一切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出发点,课程内容设计紧密结合岗位技能培养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在幼教工作岗位上的创新和教育改革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心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结构合理有序且内容能满足未来岗位工作需要的《学前心理学》课程。 3.《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向学生一味的讲授理论,而在于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他们以后的工作实践,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幼儿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学前心理学》将有助于要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三、课程总体教学目标 (一)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系统的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2.掌握中外著名的心理学家的经典理论和相关的教学活动。 3.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能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二)方法能力目标 1.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2.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儿童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心理空间。 3.在实际教学中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自主学习新知识;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