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真题及答案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真题及答案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真题及答案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真题及答案

2014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选(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

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A.延续性

B.模仿性 C社会性 D.永恒性

2.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当代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睿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A.顺序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计会本体论

C.集体本位论

D.个别差异性一

5.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7.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罝主要是()。

A.分科课程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8.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难易度

D.区分度

9.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0.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1.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练习法

D.情感陶冶法

12.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综合

13.小球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这表明人格具有()。

A.整体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功能性

14.让小丽先后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材料,随后的检査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分化抑制

D.延缓抑制

15.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

A.波浪线

B.斜线

C.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16.孙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怖症

17.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

A.教学支架

B.最近发展区

C.先行组织者

D.互相协助

18.晓东在解决了困扰了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效能感

19.晓颖以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允许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消退法

D.合理情绪冷疗法

20.刘老师与学生一同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21.田和热爰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组织班级同学认真学习,她的这些品质属于性格里面的那种特征?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意志特征

D.情绪特征

二、辨祈题(每题8分,共32分)

2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23.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24.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25.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学校教务活动的基本环节。

27.简述德肓过程的基本规律。

28.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29.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四、分析题(每题18分,共36分)

30.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并且很自卑和孤独,随着他的成长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成就。

问: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18分)

31.材料

学生A:中学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

学生B:平面几何学的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很大联系。

学生A:不光知识这样,弹琴也是,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

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会骑自行反而影响骑三轮车。

学生A:学生有意思,学习很竒妙。

(1)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10分)

(2)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8分)

2014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

1.C

【解析】人类的教育具有社会性、目的性这与动物的本能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

2.D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決定教育领导极和受教育极以及教育目的。

3.D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爱好、兴趣、特长等者不一样。因此,要因材施教,如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创立多种兴趣小组,满足学生发展。

4.B

【解析】造就合格公民,体现了为社会培养公民的教育倾向,属于社会本位论。

5.D

【解析】1619年德国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工业革命后,义务教育发挥着使人们掌握工业知识的任务,义务教育的时间也由最早的3个月至6个月,发展到6年,直至9年。

6.A

【解析】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7. B

【解析】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8. B

【解析】略

9. A

【解析】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王老师讲解了岳飞的事迹,赞扬了岳飞的爱国精神,使学生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

10.D

【解析】道德行为是思想水平的根本标准。

11.C

【解析】略

12.C

【解析】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出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小丹听到刮竹子的声音觉得冷,是由声音联系到了温度。属于联觉。

13.B

【解析】人格是由多种性格特征所组成的,其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人格的这种稳定性是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域上的。小琼性格内向无论什么环境都不爱说话,说明具有稳定性。

14. A

【解析】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的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先学习的效果不如后学习的效果好,说明收到了后面材料的干扰。

15.D

【解析】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可知。

16. A

【解析】这属于强迫症的状况,强坦症包括强迫意识和强迫行为。孙斌属于强迫意识,思考无意义的问题。

17.B

【解析】略

18.B

【解析】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等。在解决疑难问题时,就会产生喜悦的情感。

19.D

【解析】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此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

20.C

【解析】利用群体约定是指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決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是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刘老师与学生讨论了网络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被全班同学认可属于群体约定。

21.A

【解析】热爱学习,关系同学,助人为乐等属于性格中的态度特征。

二、辨析题

22. 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肓。

答:错误。德育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活动。包括四个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题目对德育的理解过于片面,因而是错误的。

23. 直观教学是手段,也是目的。

答:错误。直观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因此它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是一种教学原则。

24. 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答:错误: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而注意的分散是由于个体劳累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现象,是被动而消极的。

25. 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答:错误。班级非正式群体是学生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人格的独立和发展;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 【参考要点】

(1)备课;(2)上课;(3)作业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査与评定。

27. 【参考要点】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品德形成的动力。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德育活动与交往是一种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4)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28. 【参考要点】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9. 【参考要点】

教师的能力结构是指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

(1)教师的一般综合能力。教师的一般综合能力主要指教师具备广泛的基础知识;良好的人品;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2)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形成学科的思维方式。

(3)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包括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较高的教师专业能力。

四、分析题(每题18分,共36分)

30. 【参考要点】

(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但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尼克虽然没有手脚,但他的五官是正常的,并且具有大脑,这为他能够正常接受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3)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环境在为人的发展中提供了现实条件,人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对象,手段和机会。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尼克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都非常好,这为他能够取得成就提供了现实条件。

(4)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与促进作用,因为学校教育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第二,学校教育由专业教师来施教;第三,基础教育处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也不能起决定作用。

(5)人的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人的发展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包括:第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环境和教育是人发展的外因;第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第三,在教育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1. 【参考要点】

(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是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即两种学习之间相互促进。例如学习语法后对学习英语帮助很大;学习平面几何后对立体几何有帮助;会弹电子琴就比较好学钢琴。

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也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例如会骑自行反而影响骑三轮车。

(2)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精选教材。根据同化理论,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决定新的学习与保持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迁移,教师应选择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兼顾学科自身的性质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状况及年龄特征和教

学的循序渐进。

第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结构化: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一体化:教材的各构成要素能整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网络化: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系要沟通、要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联结线,这既有助于了解原有学习中存在的断裂带及断裂点,也有助于预测以后学习的发展带、发展点,为迁移的产生提供直接的支撑。

第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1依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教学安排应符合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列细节的顺序,即渐近分化原则。

○2依据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概念之间、原理之间、知识的前后连贯与单元纵横之间应体现出内在的关系和联系。

○3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材组织应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

第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教师要善于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同时要让学生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鼓励同学之间开展学习方法和经验的交流等来促进学习的迁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一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1)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l20分钟,满分为l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出自于( )。 A.《学记》 B.《论语》 C.《中庸》 D.《大学》 2.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制约,但是教育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对社会政治经济的能动作用,这表明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历史继承性 C.时代性 D.相对独立性 3.( )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 A.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 C.制度文化 D.道德文化 4.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在每个过程中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种做法符合了人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 B.问卷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6.我国初中阶段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校本课程 7.新课改规定,教材管理实行( )。 A.国编制 B.国审制 C.校编制 D.校审制 8.王老师在讲《硝酸》这一课时,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教学:一、首先引导学生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二、讨论6.72L气体为何物;三、让学生试着分析溶液pH=0说明什么;四、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守恒法求解。最后,学生迅速简捷地给出答案。王老师运用了( )教学原则。 A.量力性 B.直观性 C.启发性 D.因材施教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科目代码:30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B)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活动 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C)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人口变化 D.文化传统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B)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 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 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B) A.继承性 B.等级性 C.历史性 D.民族性 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C) A.国家一级管理 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 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D)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卢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3.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4.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5.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面教学活动具有 A.引导性 B.简捷性 D.实践性 C.直接性

6.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 社会意识形态 7.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万法是 A.陶冶法 B.示范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A.指导性教学 B.情境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程序教学 10.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016学年下半学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1)

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 真模拟试卷及答案(1)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l20分钟,满分为l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出自于( )。 A.《学记》 B.《论语》 C.《中庸》 D.《大学》 2.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制约,但是教育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对社会政治经济的能动作用,这表明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历史继承性 C.时代性 D.相对独立性 3.( )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 A.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 C.制度文化 D.道德文化 4.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在每个过程中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种做法符合了人身心发展的( )。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 B.问卷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6.我国初中阶段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校本课程 7.新课改规定,教材管理实行( )。 A.国编制 B.国审制 C.校编制 D.校审制 8.王老师在讲《硝酸》这一课时,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教学:一、首先引导学生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二、讨论6.72L气体为何物;三、让学生试着分析溶液pH=0说明什么;四、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守恒法求解。最后,学生迅速简捷地给出答案。王老师运用了( )教学原则。 A.量力性 B.直观性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大纲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 3、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教育的形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历史脉络:一是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二是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三是未来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于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4、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A、教育与人口:教育对人口数量有制约作用;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主要体现在人口素质)的基本途径;教育可以实现青少年人口的职业分流,调整社会人口的职业构成;特定人口(亚人口群体,如残疾人口、少数民族人口等)与教育。 B、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促进劳动力和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 C、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稳定和发展的舆论力量,教育能够促进民主化进程。 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但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D、教育与精神文化:教育的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融合、文化创新功能。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A、教育与人的发展 B、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孟子“人性本善”,佛洛依德,威尔逊,格赛尔,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外铄论(荀子“人性本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一打健康的婴儿,可以培养出小偷至领袖的各类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阶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8 年上半年(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共21 道题,每题 2 分,共42分) 1. 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 卢梭 B. 培根 C. 康德 D. 洛克 答案:B 2. 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 《学记》 B. 《孟子》 C. 《论语》 D. 《中庸》 答案:A 3. 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B. 阶级性 A. 历史性 C. 社会生产性 D. 相对独立性 答案:D 4. 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 社会生活 B. 科学实验 C. 生产劳动 D. 学校教育 答案:D 5. 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明教学活动具有() A. 引导性 B. 简捷性 C. 直接性 D. 实践性 答案:B 6. 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 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人口数量和质量

D. 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B 7. 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 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 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C.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答案:C 8. 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 ,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B. 示范法 A. 陶冶法 C. 锻炼法 D. 说服法 答案:A 9. 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A. 指导性教学 B. 情境教学 C. 非指导性教学 D. 程序教学 答案:C 10. 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 B. 经验课程 A. 学科课程 D.隐性课程 C. 活动课程 答案:A 11. 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过程是() A. 课程评价 B. 课程实施 C. 课程组织 D. 课程设计 答案:D 12. 维果斯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 A. 文化层面 B. 系统层面 C. 技术层面 D 规范层面 答案:B 13. 当人们听到一种自己觉得可怕的声音时,往往会感到发冷,甚至起鸡皮疙瘩。这种现象称为() A. 适应 B. 对比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3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3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考试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但若教师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就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书呆子型”成就中心的偏向。这说明教育具有() A.正向显性功能 B.负向显性功能 D.负向隐性功能 C.正向隐性功能 答案:D 2.德国首都柏林的得月园内矗立着孔子的大理石像,其基座上刻着德文翻译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下句子中与该句同出于《论语》的是()。 A.“不愤不启,不性不发” B.“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C.“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答案:A 3.西方教育史上,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在各方面都堪称完美的雄辨家,并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的教育著作是()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D.《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答案:B 4.在教育史上,强调“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D.杜威 C.斯宾塞 答案:C 5.在资本主义国家培养的是资本主义统治的维护者,在社会主义国家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一定社会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思想观念的人,是由()决定的。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人口 答案:B 6.华生提出,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这种观点反映的身心发展动力理论是()。 A.原发论 B.内发论 C.外铄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C

7.通常,学校的学风、班风、校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进或干扰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主要体现了()的作用。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B 8.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答案:A 9.牛顿曾说过:“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这句话应用到教学中,体现了教学过程哪条基本规律?()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C.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A 10.历史李老师需要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足够多的历史知识以应对突如其来的考试,他最适合采用()来实施教学。 A.讲授法 B.讨论法 C.问答法 D.读书指导法 答案:A 11.语文老师在课上想测试班上学生写作能力的水平,却让学生做一套阅读题的试卷,说明该测验()较低。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B 12.墙壁上贴着一幅幅具有教育意义的宣传画或有关学习、理想的名言,橱窗里陈设着有教育意义的图片。这种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C.陶冶教育法 答案:C 13.红红帮老师打扫实验室时不小心打碎了二支玻璃试管;明明偷偷溜进实验室玩,打碎了一支玻璃试管:岚岚认为,明明做得比红红更好,因为明明只打碎一支玻璃试管。依据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岚岚日前处于道德发展阶段中的()。

2019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2019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考点 9:教育学的概念

2016上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科目代码:302)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学过程》 D.《轮教学过程最优化》 【答案】C。解析强调发现学习人物是布旨纳,其著作是《教育过程》。 2.如果让六个月婴儿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这说明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决定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答案】A。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答案】B。 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 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A。解析:英国典型学制类型是双轨制。 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答案】C.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年级至高中 【答案】B。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 A.弦琴学校 B.鸿都门学 C.国子监 D.航海学校 2.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冇具有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徳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3.“砖能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A.功能因素 B.定势 C.原型启发 D.负迁移 5.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D.学生亚文化 6.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7.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左他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的()才能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8.()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表 9.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10.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 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 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 1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12.提出“泛智”教冇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13.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1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髙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重点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解析】B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A。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解析】B。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 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解析】A。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解析】A。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解析】C。手指受伤应先冷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受伤组织细胞受热膨胀挤压周围的细胞,也会加速血液流动渗出。24小时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1.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案要点】(1)动机原则。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为好,则要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而定。 (3)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 (4)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 2.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要点】(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率。 3.简述抑郁症的表现。 【答案要点】(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

(3)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4)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5.简述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 【答案要点】艾里斯曾提出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又称ABC理论。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1ief)。情绪反应C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这就是艾里斯理性情绪治疗的ABCDE步骤。 6.简述建构主义学生观。

2018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小学)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题干】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标志是( )。 【选项】 A.经济发展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结构状况 D.基础教育水平 【答案】D 【解析】基础教育水平是衡量另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2.【题干】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 )。 【选项】 A.有教无类 B.道法自然 C.绝圣弃智 D.以吏为师 1

【解析】有教无类 3.【题干】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 )。 【选项】 A.“癸卯学制” B.“五四三学制” C.“壬寅学制” D.“刘三三学制” 【答案】A 【解析】癸卯学制 4.【题干】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 )。 【选项】 A.稳定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2

【解析】顺序性 5.【题干】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 【选项】 A.马斯洛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罗森塔尔 【答案】C 【解析】“道德两难”是科尔伯格。 6.【题干】在发生火灾时,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正确的步骤是( )。 ①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两米左右的上风处 ②倒置灭火器,握紧压把 ③除掉铅封,拔出保险销 ④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啊,左手拿着喇叭筒,对准火源根部喷射 【选项】 A.①②③ 3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7.【题干】在教育研究中,访谈法与问卷法相比( )。 【选项】 A.更具客观性 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更有利于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D.更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 4

2018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小学)

2018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1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2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3《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4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5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6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 7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8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 9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经验中心” 10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三个中心:“儿童中心”“ 活动中心”“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11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 12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13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 (二)教育 教育的涵义 1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 是教育 2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2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是承担教的职责、施加教育影响的人。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3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思想观念等内容。特点目的性和价值性、发展 性、形态的多样性。 4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起源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大纲含考试题型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大纲含考试题型一、考试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2019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科目代码:302)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 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 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 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 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些特征? A.阶级性 B.生产性 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 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 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A.衔接并且对应 B.衔接但不对应 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 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 育的哪种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4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4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著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主张全面和谐教育思想的是() A.布卢姆 B.赞科夫 C.瓦·根舍因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D 2.“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体现的教育特点是() A.教育全民化 B.教育终身化 C.教育多元化 D.教育民主化 答案:D 3.影响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教育结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文化 D.人口质量 答案:B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强调的是()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 A.环境 B.遗传 C.学校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答案:D 5.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寅学制” D.“六三三学制” 答案:A 6.某国采用的学制中没有像英国皇室那样的特权阶层,而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由此可以判断,该国采用的学制是()。 A.单轨制 B.双轨制 D.六三三学制 C.分支型学制 答案:A 7.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曾说:“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作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这体现的是教育目的的() A.生活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答案:B 8.为了改变传统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注重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间的彼此关系,这体现的新课程结构特征是()。 A.均衡性 B.选择性 C.独立性 D.综合性 答案:D 9.在生物课上,老师讲解了多肉的繁殖方法,要求学生回家后都自己尝试一下,养出属于自己的多肉植物。这种方法属于() A.实践活动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法 D.欣赏教学法 答案:B 10.()试图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优点结合起来,既能集体上课,又有一定的研究讨论,还能够进行独立钻研。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个别教学制 答案:A 11.新学期一开始,某校就安排高一新生进行统一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层教学。根据教学评价功能不同的分类,这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答案:A 12.玲玲和小强是同桌,小强上课讲话被老师发现并且受到了批评,回家后玲玲对父母说:“小强上课讲话被老师批评了,所以上课讲话是不对的。”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可知,玲玲应该处于()。 A.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 B.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C.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D.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答案:A 13.小强原来认为空气没有重量,经老师实验演示,他认识到自己错了,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小强的这一认识变化过程属于() A.同化 B.顺应 C.组织 D.平衡

2018上小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 【】 (来源于网络)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意() A.学生自主 B.教师主导 C.教学相关 D.因材施教 正确答案:D.因材施教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义务教育具有() A.公共性 B.民主性 C.免费性 D.强制性 正确答案:A.公共性 3、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整体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正确答案:C.顺序性 4、小学德育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D.班主任工作 正确答案: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育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对抗型 正确答案:B.民主型 6、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以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事研讨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教师专业能力是() A.沟通与合作能力 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与实践能力 正确答案:A.沟通与合作能力 7、如果学生被蜜蜂蜇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 A.肥皂水 B.蒸馏水 C.食用醋 D.稀盐酸 正确答案:A.肥皂水 8、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直觉 B.错觉 C.幻觉 D.联觉 正确答案:D.联觉 9、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正确答案:C.趋避冲突 10、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

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2017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赞可夫 D、布鲁纳 2、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 A、阶级性 B、历史性 C、永恒性 D、平等性 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各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 A、社会流动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社会改造功能 D、人口控制功能 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 A、《理想国》 B、《巨人传》 C、《教育论》 D、《爱弥儿》 5、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影响 D、个体实践

6、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涵的因素是()。 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7、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连贯性 D、差异性 8、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由其部矛盾推动的。学生品德发展的部矛盾是( )。 A、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现在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B、学习德育要求与学生现在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C、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学校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D、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A、主动性、阅读性和引导性 B、探索性、间接性和引导性 C、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复杂性 10、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A、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以综合课程为主 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 11、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是( )。

(完整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题(一)

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 B.领导批评 C.家长意见 D.社会舆论 正确答案:A 解析: [解析]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 2、 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管理模式 正确答案:A 解析: [解析]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认知模式 3、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正确答案:A 解析: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4、 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正确答案:D 解析: [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5、 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正确答案:C 解析: [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正确答案B,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斯宾塞。 7、 ()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B.同化性 C.重组性 D.具体 8、 ()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学习 B.认知 C.自我提高 D.附属 正确答案:C 解析: [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不直接指向知识和任务本身,而看重学业成就。 9、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正确答案:C 解析: [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11、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茨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正确答案:A 解析: [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12、 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