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中考政治复习备考及2020最新考纲

2020中考政治复习备考及2020最新考纲

2020中考政治复习备考及2020最新考纲
2020中考政治复习备考及2020最新考纲

2020中考政治复习备考及2020最新考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中考政治复习备考建议及2020最新考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站更新!

一、2020中考政治复习备考建议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我省大部分地级市的中考考试科目,对于计入总分的科目,对于每个毕业生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初三阶段思想品德科目要结合学科特色,有重点、有技巧地备考。

一.关注时政,在观看时政新闻的同时,有意识思考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因为中考政治中的大部分材料来源于时政要闻,因此关注时政信息是初三备考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考生每天坚持用30分钟,通过电视、期刊、主流网站关注新闻,记录当天要闻,可准备一个时政速记本,记录内容包括时政要闻、新闻评论、个人观点、知识联系等部分。通过日积月累地记录,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当再次看到以此类材料出现的题目时,考生就会从心理上建立起自信,有利于泰然自若地答题。在广东的考生可关注广州品学时政热点专题解读,是广东全省最具影响力的时政热点专题公众号,她既有每年度每天更新的时政热点,更有全省各地名师对重大时政的解读,也有最新时政热点原创题目,还有原创题目的解析。更可贵的是,针对当前发生的重大的时政热点会有特刊推出。如果按广州品学时政热点专题解读进行中

考政治复习,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希望广大考生关注公众号广州品学,将会获益多多!

二、落实基础知识,规范答题语言。

第一轮复习是落实基础知识的黄金时期。考生可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广东省的考试大纲-已经公布)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复习,尽量做到知识点无遗漏。考生要把每节课所复习的内容按照体系归纳整理到笔记本上,并于当天牢固记忆知识点,做相关的典型例题加以巩固,第二天早晨复习背诵知识点,每天滚动记忆知识点,每周总结当周所有知识点,并做典型例题巩固训练。

三、通过做典型试题,加强答题技巧训练。

考生在做题时,首先要训练的是答题技巧。拿到一道题,考生要先看问题,把关键词划出来,明确考查主题;再看材料,也划出关键词、关键句,以便在答题中运用;然后根据主题和材料,按照逻辑顺序,分条写出答案。写答案时,先写出知识点,再分析材料与知识点的结合。其次,需要总结同类型题的答题方法:漫画类题先看图例,重点关注画中的文字信息;图表类题先看图例,再横向、纵向总结变化趋势,同时不能忽视注释中包含的重要信息;评价类题要包括对行为本身的评价、行为的影响或作用、怎么做三部分;建议类题要注意从不同主体提出建议,如对外卖小哥送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建议时,就可以从外卖小哥、外卖平台、消费者三个主体提出建议,建议一定是具体可行的;辨析类题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切不可忽视知识点。

四、采用系统、有步骤的预习,走在复习备考的前面。

寒假期间,考生可做的工作有:整理上学期知识点,画出知识结构图或思维导图,构建对知识的整体意识,这也是重点工作;整理上学期以来的时政要闻,翻阅时政记录本,并把重要时政在记录本上补充完善,添加新的心得体会;准备下学期复习的资料,可提前梳理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内容,构建知识结构图,记录知识漏洞,在复习时有的放矢地听讲;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在走亲访友、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随时记录心得体会,处处留心皆学问。如可多看下央视的新闻联播、春晚、各省市的卫视台的最新贺岁节目,看看他们播的是什么内容,其实这些都可成为年度最热时政热点。

二、2020最新考纲

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约占25%)

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高心理承受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5.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

6.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知道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

懂得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关系。

7.体会生命的价值,懂得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8.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9.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10.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1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学会自我保护。

14.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强化程序思维,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15.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16.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增强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约占30%)

17.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18.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19.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20.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21.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22.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23.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24.懂得诚信是一种可贵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信的人。

25.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26.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

27.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28.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9.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0.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32.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33.知道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不容侵犯,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

34.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约占45%)

35.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做有正义感的人。

36.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37.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弘扬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8.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39.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

40.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4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

4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

43.知道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懂得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有序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4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45.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46.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知道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47.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8.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49.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根本政治制度。

50.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懂得扶贫攻坚的意义。

51.了解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52.知道我国的人口状况,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53.知道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了解我国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54.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55. 懂得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56.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57.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忧患意识。

安徽中考政治试题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思想品德试题(开卷) 注意事项: 1.思想品德试卷满分80分,思想品德与历史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4页。请务必在“答. 题卷 ..”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生答题时可参考思想品德教科书及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24分,12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清代诗人袁枚“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的诗句,赞颂了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花虽如米粒般 细小,但她从不小看自己,依然像牡丹花一样绽放。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 A.自立 B.自傲 C.自信 D.自负 2.欣欣明天要代表学校参加演讲比赛,她在家紧张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看完一段喜剧小品后,她渐 渐平静下来了。欣欣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合理宣泄 B.自我宽慰 C.改变环境 D.转移注意力 3.借助手机里关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生活中的一些人常沉迷于把自己的照片修饰得 光艳完美,但照片中的美图和现实中的真相总是有着一定的差距。这启发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应做到() A.只看优点 B.忽略缺点 C.悦纳自己 D.全面客观 4.马克思为革命颠沛流离40年,先后四次遭到驱逐,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曾因外衣进了当铺而不能出门。 但即便道路如此坎坷,他仍然在为崇高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并在恩格斯的帮助下完成了《资本论》的创作。马克思的人生之路启迪我们,面对困难应() ①坚定正确的人生目标 ②保持顽强的毅力和斗志 ③直面挫折,自强不息 ④主要依靠朋友的帮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边漫画启示我们,对待网络投票要()

2020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0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 和谐世界是继走和平发展道路之后,我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XX年4月,******参加亚非峰会时第一次提出这个理念。同年7月,******出访莫斯科,“和谐的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XX年9月,******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时,系统阐述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在他发表的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中,对建立和谐世界提出四点基本主张。此后“和谐世界”这个新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 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 (1)政治上,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建设各国和谐共处、公正、民主的世界。 (2)经济上,提倡进行互利合作,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 (3)文明方面,提倡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取长补短,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 (4)安全方面,提出实行全球新安全观,建立和平、稳定的世界。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依据 1.建立和谐世界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进入新世界“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国际局势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加快。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机遇,也建立和谐世界提供了条件。我国提出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要争取和抓住世界和平与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2.推动建立和谐世界,是为了适应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遇到了新问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在增加。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应该重视和谐,强调和谐,促进和谐。 3.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 我国在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在经济领域国内生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一)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25分) 1、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A)。 A、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2、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B )。 A、系统化 B、民族化和具体化 C、国家化 D、世界化 3、1942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一致的目标是(A)。 A、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 B、国际化和中国化 C、理论和实际 D、旧中国与新中国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下面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7、下面不属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的是(D)。 A、最终的奋斗目标 B、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C、农民同盟军思想 D、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8、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会议是(C)。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八大 9、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A)中。 A、《论新阶段》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反对本本主义》 D、《实践论》 10、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是在( A )。 A、遵义会议以后 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 C、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 D、红军长征胜利以后 1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 A.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C.共产主义运动席卷全球 D.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 1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A)。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C、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考政治复习时事常见热点问题集锦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中考时事政治常见热点问题集锦(共40题) 1.请分析取得抗冰救灾胜利的因素有哪些?我们中学生在抗击冰雪灾害中能做些什么?答:因素:①中国共产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③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综合国力明显增强。行动:节约零花钱,为灾区人民捐款;写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节约水电等资源,为灾区重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等。 2.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1)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为促进民族团结做贡献。(2)就是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3.“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不断创新,科技实力的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综合国力提升;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等等。 4.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将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应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必然要求;(4)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5)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 5.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办?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答: (1)我们中学生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创新意识; (2)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如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3)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4)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口号或广告:(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 6.请你就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几条建议(措施) ①重奖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②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③积极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投入,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和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气氛;④对在职人员进行各种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在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7.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有什么重大意义? (1)有利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4)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 8.感动中国人物为什么感动中国?(要结合具体人选的事例来分析) (1)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他们的行为弘扬了社会正气,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3)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胸怀大志,战胜挫折,勇往直前(4)他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敢于奉献(5)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6)他们具有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9.青少年如何化感动为行动? 答:要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家里,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社会,遵纪守法,诚信待人,服务社会,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努力做一个道德高尚,

安徽省2018年中考试卷(政治)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思想品德(开卷) 一、选择题(共24分,12小题,每小题2分。 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 符合题意的。) 1. 清代诗人袁枚“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的诗句,赞颂了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 花虽如米粒般细小,但她从不小看自己, 依然像牡丹花一样绽放。这启示我们在生 活中要做到 A.自立B.自傲 C.自信D.自负 2. 欣欣明天要代表学校参加演讲比赛,她在 家紧张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看完一段 喜剧小品后,她渐渐平静下来了。欣欣这 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合理宣泄B.自我宽慰 C.改变环境D.转移注意力 3. 借助手机里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 件的神效,生活中的一些人常沉迷于把自 己的照片修饰得光艳完美,但照片中的美 图和现实中的真相总是有着一定的差距。 这启发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应做到 A.只看优点B.忽略缺点 C.悦纳自己D.全面客观 4. 马克思为革命颠沛流离40年,先后四次遭 到驱逐,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曾因外衣进了 当铺而不能出门。但即便道路如此坎坷, 他仍然在为崇高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并在 恩格斯的帮助下完成了《资本论》的创作。 马克思的人生之路启迪我们,面对困难应 ①坚定正确的人生目标②保持顽强的毅 力和斗志 ③直面挫折,自强不息④主要依靠朋友 的帮助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 右边漫画启示我们,对待网络投票要 ①积极参与赚取实惠 ②拒绝一切网络投票 ③理性对待慎重选择 ④明辨是非坚持原则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6. 现代社会,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关于竞 争与合作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②相互竞争要排 斥合作 ③即勇于竞争又善于合作④在合作中竞 争,在竞争中合作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7. 2017年全国道德模范黄旭华被称为“中国 核潜艇之父”,他敢做惊天动地事,甘做默 默无闻人;他离家正壮年,归来已花甲。 我们应学习他 ①热爱祖国,立志报国②默默奉献,实现 人生价值 ③立足科研,获取荣誉④锐意进取,勇于 开拓创新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8. 校园拒绝欺凌,和谐需要守护。为有效预 防中小学生欺凌行为发生,2017年底教育 部等十一部门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 综合治理方案》。此举主要体现了对中小学 生的 A.家庭保护B.社会保护 C.司法保护D.学校保护 9. 2017年8月开始的“剑网2017”专项行动 通过加大网络版权执法力度,打击网络侵 权盗版行为。此举有助于保护公民的 A.荣誉权B.名誉权 C.财产使用权D.智力成果权 10. 国家进校园、戏曲进校园……近年来传统 文化进校园的氛围日渐浓厚。传统文化进 校园 ①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内容 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③会分散学生精力影响成绩 ④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1. 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 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之所 以要重视民族团结,是国为 ①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民族团结有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 ③维护民族团结就能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④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 义务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2. 党的十九大提出,确保到二○二○年我国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 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 脱真贫、真脱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 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 1 / 4

安徽省2018年中考试卷(政治)

第1页 共6页 第2页 共6页 第3页 共6页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 题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思想品德(开卷) 一、选择题(共24分,12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 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 清代诗人袁枚“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的诗句,赞颂了生 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花虽如米粒般细小,但她从不小看自己,依然像牡丹花一样绽放。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 A .自立 B .自傲 C .自信 D .自负 2. 欣欣明天要代表学校参加演讲比赛,她在家紧张得站也不是, 坐也不是。看完一段喜剧小品后,她渐渐平静下来了。欣欣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 .合理宣泄 B .自我宽慰 C .改变环境 D .转移注意力 3. 借助手机里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生活中的 一些人常沉迷于把自己的照片修饰得光艳完美,但照片中的美图和现实中的真相总是有着一定的差距。这启发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应做到 A .只看优点 B .忽略缺点 C .悦纳自己 D .全面客观 4. 马克思为革命颠沛流离40年,先后四次遭到驱逐,他在最困难 的时候曾因外衣进了当铺而不能出门。但即便道路如此坎坷,他仍然在为崇高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并在恩格斯的帮助下完成了《资本论》的创作。马克思的人生之路启迪我们,面对困难应 ①坚定正确的人生目标 ②保持顽强的毅力和斗志 ③直面挫折,自强不息 ④主要依靠朋友的帮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右边漫画启示我们,对待网络投票要 ①积极参与赚取实惠 ②拒绝一切网络投票 ③理性对待慎重选择 ④明辨是非坚持原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6. 现代社会,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关于竞争与合作下面说法正 确的是 ①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 ②相互竞争要排斥合作 ③即勇于竞争又善于合作 ④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2017年全国道德模范黄旭华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敢 做惊天动地事,甘做默默无闻人;他离家正壮年,归来已花甲。我们应学习他 ①热爱祖国,立志报国 ②默默奉献,实现人生价值 ③立足科研,获取荣誉 ④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校园拒绝欺凌,和谐需要守护。为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欺凌行为 发生,2017年底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此举主要体现了对中小学生的 A .家庭保护 B .社会保护 C .司法保护 D .学校保护 9. 2017年8月开始的“剑网2017”专项行动通过加大网络版权执 法力度,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此举有助于保护公民的 A .荣誉权 B .名誉权 C .财产使用权 D .智力成果权 10. 国家进校园、戏曲进校园……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氛围日 渐浓厚。传统文化进校园 ①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内容 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③会分散学生精力影响成绩 ④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 珍视民族团结。之所以要重视民族团结,是国为 ①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民族团结有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 ③维护民族团结就能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④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党的十九大提出,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 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材料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致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②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④二○二○年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6分,5小题) 【弘扬美德 提升素养】 13. (8分)请观察下面漫画并回答问题。 (1)漫画中人物行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什么内容? (2分) (2)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个人行为是否文明,会影响周围 其他人的日常生活。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做个“中国好邻居”。 (6分) 【学法守法 致敬英雄】 14. (8分) 材料一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一条明确指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材料一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2分) 材料二表明了什么?(2分) (2)谈谈国家制定这部法律的意义。(4分)

2020年重庆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2020年重庆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猜你喜欢: 考研政治论述题解题技巧: 一、搞清题意 论述题的问题大多不直接发问,问的比较委婉,有艺术性,在给同学们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试卷的难度,考生要仔细推 敲“请回答”的问题要求,它们规定了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要依据问题揣摩出题人目的,锁定考点,从脑海中调出相应的原理,作为分析材料的依据。 二、挖掘材料 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材料讲的是什么,同时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用笔勾画出来,方便反复查阅。 三、原理阐述 在运用原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的过程时,以题目中“请回答”所限定的论证角度为依据,因为材料中并非每一句话都需要用原理 去分析,要学会去粗取精。同时注意原理与材料的紧密结合,要把 问题解答的全面、透彻、论述到位。原理阐述要思路清晰,卷面整齐,用一、二、三,将原理准确表述,同时结合题中材料语句,让 原理阐述更加丰满。 四、展开分析 在原理阐述的过程中要做到必要的展开,不可惜墨如金。因为对于任何一道论述题,都存在着理解上的主体差异,答得过少,则很 难将命题人编拟的答题点全部覆盖,甚至无法覆盖主要答题点,从 而造成失分现象。 必须说明的是,虽然展开十分必要,但是也要注意,分析的内容要论点突出、层次分明、轮廓清晰,不能跑偏。倘若分析的内容与

答题点混乱无序,让阅卷老师不知所云,觉得此考生毫无逻辑感,答得再多也是枉然,还会造成印象分的降低。 五、归纳结论 在阐述原理以及充分分析过后,要有一个简短的结论收尾,即先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后面紧跟一个所以如何如何,接着再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如: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我们就要在答题答案的末尾总结:“要把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紧密的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学习了这五步答题技巧,相信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的想通过答题来验证一下这些技巧了,那么就赶快行动吧!愿大家都能把题目解答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2018中考政治时政热点:命题角度-保护环境

2018中考政治时政热点:命题角度-保护环境 命题角度二保护环境 【热点聚焦】 环境状况2017年6月5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6年,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一阶段实施监测的74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2%,比2015年上升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9.1%。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8%,比2015年上升2.1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1.2%。 世界环境日2017年6月5日上午,联合国驻华系统与北京市环保局、通州区政府联合在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举办了主题为“人与自然、相联相生”世界环境日庆祝活动。活动现场,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张世钢说,201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人与自然,相联相生”,旨在呼吁和鼓励大家走进自然,欣赏它的美丽并了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而以行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重在全社会的参与和行动,联合国驻华系统在世界环境日举办主题活动,旨在体现全球的倡议重在落到具体的行动。 直击考点:①环境形势;②空气污染;③保护环境;④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精确设问 1.如何才能防止空气污染现象反弹? ①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加强环保科技的应用,减少废气的排放量; ③倡导绿色出行,鼓励公民步行或用自行车代步,控制机动车污染; ④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人们防治空气污染的意识; ⑤鼓励公民敢于并善于同污染大气的行为作斗争。 2.联合国驻华系统在世界环境日举办主题活动说明了什么? ①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难题,气候问题已经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生态的平衡,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着各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只有携起手来,才能战胜各种挑战; ③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只有积极、真诚地合作,才能创造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共赢共享的美好社会; ④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3.2017年世界环境日为什么要以“人与自然,相联相生”为主题? ①顺应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趋势和潮流; ②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有利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4.“人与自然,相联相生”对国家和公民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国家: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③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依法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 ④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环保知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等。 (2)公民:①落实环保行动,积极践行低碳生活。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少乘汽车多走 路、植树造林等;

2019-2020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Ⅱ

2019-2020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Ⅱ 单选题 1、没有启蒙运动,就不会有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没有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就不会有苏联第一个社会主义围家的建立;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成功;没有邓小平理论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成功。这说明 A.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对社会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B.理论发展创新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各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有国民素质的提高 D.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实践问题的超强指导能力 答案:A 本题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对不同历史任务的解决,必须需要一个先进的指导思想,这就必须根据各种具体的时代特点与面对的不同任务目标而不断地发展创新理论,从而指导社会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答案:C [命题出处]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思路剖析] 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可见,C是唯一的正确选项。A是毛泽东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方针,B 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D是完成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一中心任务的根本保证。[必背考点]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中

2020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解读及试题汇总

2020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解读及试题汇总 一、政治、经济板块 1. 陕西省政府5月7日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226万老区人民开启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考点链接: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全面小康的实现;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取得成效;确保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等等。 2. 在5月6日发改委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规划司司长陈亚军介绍,截至2018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1 3.5亿人、大病保险覆盖10.5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9.4亿人。 考点链接:我国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病有所医;等等。 二、法律、社会板块 3. 深圳一学校疑似存在“高考移民”引发热议。广东省教育厅表示,将要求“高考移民”回原籍地考试,“高考移民”参加高考的将被取消成绩。 考点链接:确保高考公平的重要性,维护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严厉打击扰乱高考秩序的行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等等。 4. 很多名人名言不知道谁说的,就会被网友们恶搞是鲁迅说的,网上出了各种鲁迅说的段子和表情包,最近鲁迅博物馆出了一个关于

鲁迅说过的话在线查询系统。根据官方介绍,该系统由北京鲁迅博物馆文物资料保管部整理,包括鲁迅著作全编、译作全编及研究月刊三个子系统,而系统一切资料版权归北京鲁迅博物馆所有。 考点链接:整顿网络乱象,保护知识产权;科技改变生活,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便利;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等等。 5. 国家发改委印发通知,进一步压减30万吨/年以下煤矿数量,力争到2021年底,将此类煤矿数量减至800处以内。 考点链接:我国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做好清洁能源工作,打赢蓝天保卫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道路;等等。 原创中考模拟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陕西省政府5月7日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226万老区人民开启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这有利于打赢() A.精准脱贫攻坚战 B.蓝天保卫攻坚战 C.污染防治攻坚战 D.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分封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废除的;选项B商鞅变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选项C兼并战争,在题干内容在没有体现,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 2.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外戚干政B.战乱频繁 C.皇权至高无上D.地方权力削弱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代陵阳县,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由此判断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有的“避讳”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避讳”的意思是在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所以“陵阳”避杜皇后名(杜陵阳)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杨广)讳改名南阳,这种“避讳”,体现皇权至高无上,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避讳”无关。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安徽省2018年中考政治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2018中考思想品德真题试题 一、选择题(共24分,12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清代诗人袁枚“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的诗句,赞颂了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花虽如米粒般细小,但她从不小看自己,依然像牡丹花一样绽放。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 A.自立 3.自傲 C自信 D.自负 【解析】袁枚的诗赞颂了苔花自信自强品质,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自信自强的人,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 2.欣欣明天要代表学校参加演讲比赛,她在家紧张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看完一段喜剧小品后,她渐渐平静下来了。欣欣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合理宣泄 B.自我宽慰 C.改变环境 D.转移注意力 【解析】本题考查调节情绪的方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欣欣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是注意力转移法,所以D符合题意。 3.借助手机里关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生活中的一些人常沉迷于把自己的照片修饰得光艳完美,但照片中的美图和现实中的真相总是有着一定的差距。这启发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应做到() A.只看优点 B.忽略缺点 C.悦纳自己 D.全面客观 【解析】照片中的美图现实中的真相总是有着一定的差距,这启发我们要做到全面客观的正确认识自己。所以D符合题意。 4.马克思为革命颠沛流离40年,先后四次遭到驱逐,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曾因外衣进了当铺而不能出门。但即便道路如此坎坷,他仍然在为崇高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并在恩格斯的帮助下完成了《资本论》的创作。马克思的人生之路启迪我们,面对困难应() ①坚定正确的人生目标②保持顽强的毅力和斗志 ③直面挫折,自强不息④主要依靠朋友的帮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磨砺意志和战胜挫折。马克思的人生之路启迪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需树立坚定正确的人生目标,需要直面挫折,自强不息,还需要保持顽强的毅力和斗志,①②③正确;④观点错误。故选A。 5.右边漫画启示我们,对待网络投票要()

2019-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及解析

2019-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及解析 单选题 1、1948年,南斯拉夫对从苏联照搬来的“行政命令式的国家集权式”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是()。 A.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工人自治制 C.人民自治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答案:A 暂无解析 单选题 2、20世纪中国共产党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______。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答案:D A、B、C三项分别是在十三大、十二大、十四大上提出的。 单选题 3、20世纪中共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______。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答案:D

[解析] A、B、C三项分别是在十三大、十二大、十四大上提出的,D项是1997年十六大提出的。 单选题 4、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命名为“邓小平理论”,是因为 A.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 B.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邓小平是其主要创立者 答案:D [解析] 考查对邓小平理论科学涵义的掌握。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型。本题是单项选择题,答案只能是一个。 ABCD都能说明为什么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以邓小平理论命名的原因,其中D予以概括说明。 单选题 5、党的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新的阐述。 A.十五大 B.十三大 C.十二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A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主题,也是十五大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

中考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汇总

2012中考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汇总(40题) 1.请分析取得抗冰救灾胜利的因素有哪些?我们中学生在抗击冰雪灾害中能做些什么? 答:因素:①中国共产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③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综合国力明显增强。行动:节约零花钱,为灾区人民捐款;写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节约水电等资源,为灾区重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等。 2.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1)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为促进民族团结做贡献。(2)就是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3.“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不断创新,科技实力的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综合国力提升;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等等。 4.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将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应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必然要求;(4)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5)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 5.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办?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答:(1)我们中学生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创新意识; (2)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如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3)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4)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口号或广告:(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 6.请你就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几条建议(措施) ①重奖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②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③积极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投入,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和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气氛;④对在职人员进行

2018安徽中考政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2018安徽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开卷) 注意事项: 1.思想品德试卷满分80分,思想品德与历史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4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生答题时可参考思想品德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24分,12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清代诗人袁枚“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诗句,赞颂了生长于阴暗之处的苔花虽如米粒般细小,但她从不小看自己,依然像牡丹花一样绽放。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 A.自立 B.自傲C自信 D.自负 【解析】袁枚的诗赞颂了苔花自信自强品质,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自信自强的人,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 2.欣欣明天要代表学校参加演讲比賽,她在家紧张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看完一段戏剧小品后,她渐渐平静下来了。欣欣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合理宜泄 B.自我宽慰 C.改变环境 D.转移注意力 【解析】本题考查调节情绪的方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欣欣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是注意力转移法,所以D符合题意。 3.借助手机里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生活中的一些人常沉迷于把自己的照片修饰得光艳完美,但照片中的美图现实中的真相总是有着一定的差臣,这启发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应做到 A.只看优点 B.忽略缺点C悦纳自己 D.全面客观 【解析】照片中的美图现实中的真相总是有着一定的差距,这启发我们要做到全面客观的正确认识自己。所以D符合题意。 4.马克思为革命颠沛流离40年,先后四次遭到驱逐,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普因外衣进了当铺而不能出门。但即使道路如此饮坷,他仍然在为崇高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并在思格斯的帮助下完成了《资本论》的创作。马克思的人生之路启迪我们面对困难应 ①坚定正确的人生目标②保持顽强的毅力和斗志 ③直面挫折,白强不息④主要依靠朋友的帮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磨砺意志和战胜挫折。马克思的人生之路启迪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需树立坚定正确的人生目标,需要直面挫折,自强不息,还需要保持顽强的毅力和斗志,①②③正确;④观点错误。故选A。 5.右边漫画(漫画中的字:网络投票、“人情票”、“金钱票”) 启示我们,对待网络投票要 ①积极参与赚取实惠②拒绝一切网络投票 ③理性对待慎重选择④明辨是非坚持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面对网络投票,我们要,理性对待慎重选择,明辨是非坚持原则,③④正确;①②说法明显错误。故选C。 6.现代社会,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关于竞争与合作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②相互竞争要排斥合作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 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质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

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否认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否认它们的相互过渡和转化。如果说,只承认事物的相互区别和界限而不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那么,只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而不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则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 选项BCD错误。相互过渡、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也一定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选项B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指的是,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