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解读“钱荒”背后的中国货币流动性问题

解读“钱荒”背后的中国货币流动性问题

解读“钱荒”背后的中国货币流动性问题
解读“钱荒”背后的中国货币流动性问题

解读“钱荒”背后的中国货币流动性问题

解读“钱荒”背后的中国货币流动性问题

摘要:中国式“钱荒”引发的银行业危机生动地呈现了中国银行业眼下的资金困局,凸显了调整货币流动性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对“钱荒”问题的解读,本文从货币空转、同业业务、地方政府举债、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等四方面入手分析了其背后存在的风险及成因。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政府、银行和企业的角度指出应对资金错配、恢复经济结构平衡的措施。

关键字:“钱荒”;资金错配;债务风险;风险与对策

一、“钱荒”始末

“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2013年6月以来的中国式“钱荒”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纪录,堪称我国银行业经历的最严重“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一路狂飙,各金融机构在市场中挣扎,生动呈现了中国银行业的资金困局。

每年6月末商业银行要面临年中考核和信息披露,银行的资金会比较紧张。随着近年来贷款增长加快,且贷款结构中票据相关业务增多,继而对银行自身的流动性产生了很大压力。同时,5月末和6月末是重要的税收清缴期,缴税意味着资金从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转移到国库在央行的存款,相当于银行间市场资金回笼,直接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缴存也让银行捉襟见肘。此外,大量理财产品在6月底集中到期,在7月份新发理财产品之前银行也需要进行短期融资,而银行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

5月份外汇占款大幅骤降也是此次“钱荒”的重要原因。外汇占款是指一个国家的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对中国来说,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入相应的人民币资金,这就形成了外汇占款。一段时间内,外汇占款是人民币流动性增加的重要来源。5月外汇占款大幅下降,从此前的每月3000亿元左右降至

669亿元。这是自去年12月份以来,单月新增外汇占款首次降至1000亿元以下。资金从大量流入到大量流出的逆转,给银行间市场资金供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紧张。

6月6日,市场传闻光大银行未能向兴业银行按时偿还60亿元的银行间贷款,导致兴业银行的千亿到期资金都未收回,两家银行资金面齐齐告急。虽然光大、兴业均否认传闻,但市场资金面紧张的迹象愈发明显,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全面大幅攀升,隔夜拆房利率大涨135.9个基点至5.98%。银行间市场出现罕见的“黑天鹅”事件。

6月7日,Shibor利率包括隔夜、7天期、14天期、1月和3月拆借利率全线飙升。当日,大额资金交易系统出现历史最长延时,市场大面积出现违约。

6月19日隔夜拆借利率上涨至7.66%,6月20日短时间内飙升578个基点,利率首次超过10%,达到13.44%,创下历史新高,致使盘中最高成交利率高达30%,相当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倍。与此同时,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大涨,“钱荒”进一步升级。

然而,最令银行业大跌眼镜的是央行的态度。以前银行间市场因为供给需求等原因出现紧张局面时,央行一定会在危难时刻采用各种方式向市场注入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但此次央行始终不作为,即使在拆借利率飙升的6月20日,央行仍照常发行了20亿央票,打碎了市场希望央行注入流动性的幻想并直接导致20日回购利率恐慌性的上涨。央行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不会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救急。央行拒绝入市无疑加剧了市场上的恐慌情绪,大银行对流动性的惜售心理造成了回购利率近乎失控性的飙升。

6月24日,受“钱荒”相应市场因素的影响,沪指跌5.30%报1963点,创近4年最大单日跌幅,自2012年12月5日以来再回“1”时代,百点长阴也直逼“建国底”;深成指跌6.73%创出2009年12月8日以来新低,两市近200只个股跌停。

6月25日晚,央行网站发布消息,称已向部分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并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市场稳定,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造良好货币条件。6月

26日,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已回落至5.83%,比6月20日回落592个基点。理财产品发行银行、产品数量及平均预期收益率也出现一定降幅。至此,随着央行释放出的信号,利率波动和流动性紧张状况等“钱荒”问题得到了逐步缓解。

二、“钱荒”的诱发因素

5 月13 日,李克强说,在存量货币较大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较高。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

6 月8 日,李克强总理再度要求“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6月19日,国务院和央行第三次表态要做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相关工作,李克强总理在一个多月内三次提到“存量资金” 问题,表明了政府宁可牺牲速度也要把经济结构调整好的决心。

此次“钱荒”事件的爆发在市场上引起的恐慌,让人心生疑惑。就银行体系本身来说,究竟缺不缺流动性?6 月24日,央行数据显示,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所以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但是,银行的钱究竟投到了哪些地方?笔者认为此次“钱荒”的爆发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大量货币空转,资金错配严重

此次“钱荒”危机中出现了一种很怪的现象:一面是银行缺钱,股市缺钱,中小企业缺钱;另一方面却是大量游资轮番炒作,不少大型企业依然出手阔绰,大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房地产等,民间借贷依旧风风火火。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此次“钱荒”看似来势凶猛,实则是一场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不是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金在空转。贷款投放量和社会融资规模都出现显著增长,但是经济增速却没有明显提升,体现出实体经济明显缺血的状况。这表明相当数量的资金在金融机构之间打转,并没有进

入实体经济的有效循环。在金融体系的资金循环链条中,一些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往往会将银行贷出的资金转向信托市场,以追求更高的回报,而信托资金在层层杠杆后又会大量进入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市场。这样的结果是资金价格越来越高,制造业领域的融资越来越困难。 2.同业批发业务增多,期限错配严重

近年来,在银行间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一些金融机构逐渐发现,通过同业拆借往往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如3%)从其他金融机构快速获得大量资金,再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这些资金能够帮助其在其他市场(如“影子银行”)上获得更高的收益(10%以上甚至达到30%),只要合理安排好到期资金计划,通过循环往复的交易,就可以实现无风险地套取可观的利差。更重要的是,同业业务占用的银行资本金极少,在资本监管越来越严格的银行业,同业业务逐渐从不起眼的边缘业务发展成为诸多大中型银行的重点业务甚至是核心业务。

近几年,中国经济始终处于一种流动性充裕的状态,央行屡次发行货币,宏观数据中M2与GDP的比值不断扩大,到2013年一季度,M2与GDP比值已近200%,这意味着货币投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断减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量的社会融资其实并未投入到实体经济。“钱荒”现象的本质是金融系统的功能错位:原本是从金融业到制造业的信贷业务循环,在通过一系列加杠杆的金融运作之后,变成了从金融业到金融业的资金业务循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变成了“钱生钱”的虚拟游戏。在银行体系四处蔓延的“钱荒”表象之下,实则是实体经济不断“失血”的恶性循环。

3.地方政府冲动性举债,凸显债务风险问题

四万亿元国家投资之后愈发刺激了地方政府举债的冲动,短期内其额度与增长的幅度急剧膨胀引发了国人的关注。但是,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有待规范,欠缺合理性的举债大量存在。

首先,地方政府举债后投资项目绝大部分为基础设施建设,其投资金额大、投资期限长、收益率低,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当地方财政出现偿还困难时,一旦到期不能偿还这些贷款,将会给政府信用带来极大风险,最终导致这部分贷款成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而由中央财政埋单。

其次,地方政府一般不会向商业银行提供详细的政府总贷款数额和财政收支变化等情况,使银行很难全面真实了解当地财政收支等重要信息。银行对举债项目的风险评估不仅要按照企业法人贷款的标准分析,而且要基于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和偿债能力的判断。由于信息不对称,过度信任政府的偿债能力等,一些地方出现重复抵押、虚拟抵押等问题,使银行资金面临较大风险。然而银行无法监控政府债务的资金真实用途及跨银行的资金流向,使银行贷后管理面临很大困难。

最后,地方举债项目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使用周期相对较长,使得银行的贷款集中度显著提高,期限明显延长。一旦出现不确定因素,如未来货币政策调整,财政收入和土地价格波动等,就会使地方政府财政出现流动性危机,致使商业银行潜在的信用风险和流动风险增加。

4.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经济结构失衡

从四万亿投资以来,银行信贷和信托的资金主要流向了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大型国企。这些原本过剩的行业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剧了这些领域的产能过剩,从而使这些行业的未来现金流可能出现大的风险,最终无法对债务进行还本付息。因此,“钱荒”表面上是“过桥资金”的短缺,实质上是担心严重产能过剩背景下的债务违约。中央多次表明要直面过剩产能和经济下滑的风险,然而地方政府和银行都拒绝让陷入困境的企业破产,这些过剩的产能仍逆势开工。为了维系债务存续,资金向产能过剩的部分输送,以至于低效经济占据了大量要素,人工、资金、原料很大程度上处于被无效消耗的状态,这种消耗使得要素价格呈现虚假的“紧平衡”。

与以往产能过剩不同的是,本轮产能过剩是重工业部门的普遍过剩。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中国长期以来赖以高增长的要素基础和国际大环境正在发生趋势性改变,这对于依赖“成本驱动”及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国经济而言,意味着被淘汰出局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这是中国经济实现“升级版”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考验。

三、改善资金错配、恢复经济结构平衡的对策

虽然“钱荒”年年都有,但与以往历次银行体系资金紧张不同,本轮“钱荒”开始后,央行并未急于注入资金,而是选择了暂时“按兵不动”,直到6月25日晚,央行发布消息称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但同时也表示央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放松。这表明了政府宁可牺牲速度也要把经济结构调整好的决心。那么如何才能改善资金错配,恢复经济结构等问题呢?

1.强化对“影子银行”的治理

“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金融结构脆弱体现在杠杆比率高,正规银行体系受资本充足率和法定准备金的约束,但“影子银行”体系并无此约束。期限错配严重,“影子银行”通过大量短期的融资工具来获取资金,支持中长期的融资项目,在负债和资产的期限匹配上有较为严重的错配,远过于银行类机构。“影子银行”是在过去三五年快速发展起来的,风险控制能力弱,没有经历系统性的压力测试,也缺乏透明度。然而,在逼迫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的进程中,必须防范短期融资市场资金冻结对实体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对“影子银行”的治理要从源头入手,更多地把不透明的“影子银行”转化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和商业票据市场。此外,降低地方政府高杠杆扩张和融资冲动、改变大量资金体外循环、真正把金融活水引入实体经济才是治本之计。

2.全面收紧地方政府举债口径

“钱荒”惩戒“影子银行”意在收紧地方政府举债渠道,从而再度强化对地方政府盲目扩张倾向的约束。可以认为,这是中央政府重塑地方政府治理结构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对政府举债的融资额度和期限要有明确规定,严格控制其过度融资。对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要加强监督,防止投资决策的随意性,避免投资失控造成的浪费。政府应加大对投融资平台上隐形负债的披露,使之转变为合规性负债,改变当前信息严重不透明的状况。

遏制地方政府的举债及投资的热情,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树立健康、均衡的财政预算观念。规定地方政府举债的用途、规模、程序、期限、授权、监督、审计与后评估等,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和防范政府举债风险,使地方政府在举债方面上有据可依、有法可依,真正实

现把行政权力装进“笼子”。 3.强化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今后流动性风险评估在银行评估中的重要性会更加显著。银行要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分析、预测和监测指标体系,及时关注房地产市场及相关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发展变化情况,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工作及相关指标分析。

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充分利用社会征信系统对贷款人的资信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充分评估,完善审查评估和贷后跟踪程序。商业银行应从前瞻、持续的角度订立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在综合考虑技术更新、业务发展及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上及时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进行评估和修订。银行主动负债的局限性在此次“钱荒”中凸显,银行应重新明确“存款立行”的方针,使未来拥有稳定存款来源的银行更具市场竞争力。

4.根治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治理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必须标本兼治,有长期战略。除了通过加快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之外,必须要在市场机制的带动下,加快企业技术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企业从价值链的低端走向中高端,以提高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首先,要及时发布重点行业产能等公共信息。经济信息不可能完备充分,但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产量、产能等宏观信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决策失误。其次,要保护知识产权,保证高效企业在竞争中胜出。我国政府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享受研发成果创造良好环境。再次,要推进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防止政府过多干预微观经济运行。最后,要推进配套改革,稳定行政体制改革成果。改革财税体制,保证地方政府与事权相匹配的财力,防止地方政府为政绩和财力盲目攀比。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和出让制度,使城乡土地同地同权,工商各业同地同价。

参考文献:

[1]程捷.流动性紧张真相: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N].北京青年报,2013-06-26.

[2]何晶.“钱荒”背后[EB].中国文摘,http:

//https://www.sodocs.net/doc/f117517360.html,/cn/2013-07/04/content_6086 663.htm.

[3]张丽恒.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研究[J].经济纵横,2011,(04).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最新【精品】范文

(修改后4)2013年中国银行业“钱荒”事件分析

选题2013年中国银行业“钱荒”事件分析院系专业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本选题的意义: 银行业“钱荒”表面上是缺钱,其实质是货币流动性不足,存在资金供不应求的问题。究其根源,就是体制机制出现了问题。所以,对于银行业“钱荒”,尤其是表面原因也有深层次原因。 2013年的6月底,银行业“钱荒”引发了社会的“恐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此次银行业“钱荒”,表面上是由于缺钱、资金供不应求所致,其实是另有深层次的原因。所以,笔者针对此次的“钱荒”,从“表、里”两方面,分析了银行业“钱荒”的原因。并从诸多方面,阐述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研究内容: 1.研究背景 2.银行“钱荒”的表现 2.1今年六月份银行业的“钱荒” 2.2银行迎来“抢钱大战” 3.“钱荒”的原因分析 3.1临近6月底资金需求加大 3.2外汇占款导致资金供给大幅减少 3.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扩大 3.4央行隔岸观火按兵不动 3.5中国经济权利错配和资金错配 4.银行业“钱荒”对经济的影响 4.1对股市的影响 4.2对楼市的影响 4.3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4.4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4.5对煤炭、钢铁等重化工行业的影响 4.6对于高科技行业的影响 5.结论

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 研究方法: 1.规范分析 2. 实证分析 3. 比较分析 4.定量分析 手段: 1.到图书馆查阅相关期刊文献; 2.到网上(中国期刊网、知网等)查询相关文献资料; 3.根据实习过程自身体会了解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4.根据以上研究归纳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初稿,并修改 步骤: 2013年11月—2013年12月确定论文题目 2014年1月-2014年2月收集资料,查找相关文献,构思论文大纲,撰写开题报告 2014年3月-2014年4月撰写论文 参考文献: [1]熊燕军.“钱荒”让改革不在冬眠[J].中国总会计师,2013(07). [2]陆磊.“钱荒”的本质是结构失衡中国 [J].农村金融,2013(07) [3]陈宇,袁一堂.“钱荒”是怎么发生的?[J]中国商人,2013(08) [4]董小君.从“热钱”到“钱荒”:形势逆转的原因、影响及应对之策[J].经济学动态,2013(07) [5]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进行再教育.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网站,2013 年 6 月 29 日. [6]徐笑东.中国银行业的钱荒让谁心慌.财讯网,2013年 6月 22日. [7]贺强,徐云松.“钱荒”溯源[J].价格理论与实践.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 一、研究意义 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因为我国股票市场在资本配置和引导投资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使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力日渐扩大,所以中央银行应该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以及其受到货币政策影响的程度,从而使得所采用的货币政策能够与资本市场的运行相匹配,进而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而在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中,股市流动性是整个资本市场能否稳定有序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鉴于资本市场流动性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对股市流动性造成的冲击效应,不仅可以为中央银行及时了解股票市场变动信息提供指导,进而制定有效的经济调控政策,以引导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而且在理论上也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 二、理论基础 1、国外研究: Choi 和Cook(2005)利用VAR模型对日本后泡沫时期股市流动性与国内宏观经济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股市流动性仅仅对国内总需求产生单向的冲击影响。Chordia、Sarkar 和Subrahmanyam(2005)发现在危机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增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流动性。Goyenko 和Ukhov(2009)[4]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冲击会影响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流动性。由于债券市场对货币政策反应更迅速,因此货币政策冲击通常是先影响债券市场流动性,然后通过债券市场流动性再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 2、国内研究 许睿等(2004)和孙云辉(2005)最早对一些重大的政策和事件对整个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做了分析。他们的政策事件是指股票市场的相关政策法规,而不是专指货币政策。许睿使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发现上海和深圳市场流动性对政策事件有基本一致的反应。孙云辉利用事件研究法发现2001—2004 年间,政府政策对股市流动性有显著影响。当利好政策出台后,股市累积异常流动性明显上升,而当利空政策出台后,股市累积异常流动性大幅度下降,同时也证明中国股市的流动性具有非常大的波动性。周晔(2009)通过对自2005年以来流动性变动的阐述,指出流动性变动与股市巨幅波动之间具有同步相关性。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上的刚性有余、弹性不足导致流动性的过度波动给股市带来负面冲击。可以发现,国内这些相关研究牵涉到货币政策,但大都没有直接研究货币政策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 三、实证检验 本文研究分析货币政策事件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基于事件研究分析法去度量货币政策颁布后股市流动性的累计超额流动性,进而分析货币政策的宣告效应。 1、事件样本:2015年4月20日:央行降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 2、事件窗口的选择 事件研究分析法涉及三个时间窗口的设置,分别为预估窗口,事件窗口,事后窗口。具体时间上的设置如图所示: 其中T0到T1为事件窗口T-1到T0为预估窗口,0为货币政策事件宣告日。由于我国货币政策宣告日和实施日并一定相同,故本文以政策宣告日作为整个事件窗口的中心,由宣告日前后两个阶段

浦发银行流动性分析

浦发银行流动性分析 一、案例分析: 银行流动性问题的成因 自身管理经营的特性和市场定位是产生流动性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例如盈利能力,资产的数量,资产的结构等;此外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宏观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动均会造成中小商业银行资金流量进而影响到稳定性。经济、金融危机等宏观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 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最终破产倒闭的规律性特征? 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时,银行就会出现挤兑现象,挤指的是提款,兑则是兑现,指的是银行或金融机构被大批的存款客户要求提领回自有的储金,通常发生在银行的营运上有重大负面传闻之时,银行遭遇集中且密集的提领,很可能支应不及而宣告营运困难,倘若未得到其他援助或让挤兑情事减缓,则该银行极有可能因此宣告倒闭以及信用破产。在信用危机的影响下,存款人和银行券持有人争相向银行和银行券发行银行提取现金和兑换现金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是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信用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一般采用流动性比率和存贷比率来分析其资产的流动性高低,流动性比例也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监管时考察的主要内容之一。较高的流动性比例意味着较强的短期融资偿债能力。而存贷比则指的是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间的比值,从盈利的角度考察,一家银行如果存款多而贷款少,则该银行盈利能力较低,因为存款有一定的资金成本。但存贷比过高也不可行,因为商业银行需要一定流动性来保证正常的存取款业务及日常结算业务,存款较少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日常业务不能正常运行,严重的会引起流动性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不得低于25%,且各项贷款与存款比不得超过75%,拆入资金比率小于等于4%,拆除资金比率小于等于8%。 浦发银行动性分析(时点均为每年12月31曰) 资料来源:浦发银行2014年年报

从_钱荒_看银行业稳健发展的挑战与应对_施其武

学习时报/2013年/9月/23日/第004版 市场经济 从“钱荒”看银行业稳健发展的挑战与应对 施其武 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迟迟难散,全球银行业饱受垢病,加强银行业监管的措施不断推出。中国银行业在这一轮危机中虽然总体表现良好,很多银行跻身全球1000家大银行之列,但在信贷规模扩张过快、服务实体经济不够等方面也备受争议,特别是今年6月份引起高度关注和广泛热议的“钱荒”现象,看上去好像是简单的流动性管理和资金头寸调度问题,究其实质还是折射出中国银行业发展中的软肋,这既是中国银行业迟早要补上的重要一课,也是衡量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强不强的重要标志。 经济发展减速考验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当前,国际经济复杂动荡,国内经济呈下行趋势,挑战着银行监管底线。从国际上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美国经济萎靡不振、难言复苏,世界银行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1.3%。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50%左右的进出口大国,外部经济的不景气严重拖累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加之国内经济在经历一个较长低水平高速发展的周期后,结构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正处于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关口,当前国内经济呈明显下行趋势。2012年我国GDP增速下滑至7.8%,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2013年一季度GDP增速延续了7.7%的较低水平,二季度更降至7.5%。近十年来,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阳光雨露下,我国大中银行相继股改转型,地方中小银行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银行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经济发展的减速刹车对我国相对稚嫩的银行业来说是一场从未经历的考验,如何在经济下行时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是一个新课题,直接挑战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减速的压力下,钢铁、光伏、船舶等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开始凸显,广大中小企业经营发展面临困境,导致银行信用风险激增。截至2013年3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5265亿元,同比增长20.15%,连续6个季度反弹,为最近三年来的最高值。面对不容乐观的宏观经济形势,银行监管工作要切实加强前瞻性和针对性,以提高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为根本,迎难而上、化危为机。 强化信贷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要继续严格执行贷款新规,以贷款全流程管理为基础,做实做深做透贷款“三查”,努力将信用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鼓励银行建立和完善高级的风险计量模型和风险定价机制,加强对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调整信贷结构。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要契合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以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 强化逆周期监管政策。在经济上行期保持银行业信贷规模的适度增长,在经济下行期也要切实避免银行业信贷规模的过度收缩,并适时推进逆周期资本要求、杠杆率等政策工具,减少金融失衡,缓解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 利率市场化提速考验银行转型发展能力 2012年年中,央行连续出招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尤其是尝试允许存款利率上浮10%,以及决定从2013年7月20日开始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对银行经营影响已经显现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竞争的加剧。当前,在利率市场化加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资本监管约束加强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生存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形势、客户需求和竞争格局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度依赖存贷利差收入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银行业发展转型已箭在弦上。而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强的同质化倾向,过度倾向于做大,大客户、优质企业成为各机构竞相追逐的对象,而对小微企业、三农等弱势群体金融服务明显不足,各类

6月发生的中国式“钱荒”背景及大事记

6月发生的中国式“钱荒”背景及大事记 2013年6月发生的中国式“钱荒”背景是:投资驱动已经走到尽头,10%以上连续高增长不可持续;国内外呼吁中国放宽流动性,进行第二轮经济刺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消化四万亿和地方债后遗症,抑制房地产泡沫,经济转型都需要金融支持,新一任无法沿用“留给后人解决”的手段,需要新思维和新举措,银行理财产品迅猛发展导致存款搬家恐怕会受到制约,这从莫斯科G20会议上周小川和楼继伟的表态可以看出端倪。 在2013年19日至20日莫斯科举行的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于就金融市场长期资金供需问题及长期投融资提出四项建议:重视长期资金供给,提高储蓄率;通过金融市场解决资金供需期限错配问题;提高多边开发机构借贷能力;妥善处理长期投资于环保的关系。不少欧美国家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一些担忧,并且提出希望中国采取积极措施提高经济增速,以此带动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对此,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表示:“我们今年的经济增长如果按GDP算,没有去年高。但是我们新增的就业比去年还多。所以这次会上,其他的财长们都很担心,也很期望中国的经济是不是能增长得再快一点。我告诉他们,你们别想。我们觉得我们的就业很好就非常舒服了。你们自己的功课要自己去完成。” 中国式“钱荒”在2013年6月6日预演,6月20日达到高潮。起爆点是上海银行间债券市场拆放利率(Shibor)急剧攀升,即使延时交易都无法满足大量拆借资金需求。 按照惯例,上海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午9点开盘,下午16∶30收市。因资金紧张,临近收盘部分大行资金缺口未能平复时延时交易20分钟。这种情况在2012年1月17日和2月16日,2013年5月20日都曾出现过,但对股市没有发生影响。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拆放利率是我国短期资金需求的风向标。如果碰到类似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的状况,一些一级交易商会跟央行打电话沟通,向央行申请定向逆回购。一般早上先沟通,看央行的意向,下午打报告,四点前央行就会给钱,相当于定向逆回购。”即使延时交易都无法拆借到资金,通常也不会出现资金违约的情况。 根据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已高达104.2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存款准备金率处于高位。中国不缺资金,流动性充足但“钱荒”还是“发生”了。 中国6月钱荒与资金错配,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有关,信息不透明不及时造成误读也不无关系,以致“钱荒”演变为“心慌”。目前影子银行的定义至今尚无定论,甚至有人认为中国不存在影子银行,所以影子银行的规模无法说清楚,有人估计约30万亿。不少人把银行理财产品列入影子银行。银行表内存款的季度流动与2011年后表外理财快速发展不无相关。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到期时点的设计上,常常排在3月、6月、9月和12月的最后一个或数个交易日内集中到期。理财产品发行后,银行资金从表内存款流出表外;大量的短期理财产品通过滚动方式运作,银行能通过对理财产品的发行和到期时点的摆布,使得理财资金在表内考核时点上又重新流回表内充当存款。 6月中国式“钱荒”大事记 2013年6月6日受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紧张影响,上午招标的今年第10期农发债未能招满,为今年以来首只流标的利率债。一家中型银行无法支付另一家银行60亿人民币贷款,导致上海同业拆借利率高涨,隔日拆借利率升至7.49%, 2013年6月7日千亿交割违约传闻袭来,光大、兴业双双紧急辟谣,银行间市场罕见的“黑天鹅”事件出现。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包括隔夜、7天期、14天期、1月和3

“钱荒”事件回顾透析

“钱荒”事件回顾透析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机构对利率并不敏感。一方面是,利率长期受到管制,银行通 过息差即可获得巨额收益。中国银行业2012年高达1.2万亿的天量利润中,大部分来 源于此。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利用利率管制良机,使自己“低风险、高收益”。 经济规律不会让这一“高低”组合恒久持续。高收益必然对应着高风险。之前,由 于央行不断兜底,高风险被短期压成了低风险。进而,部分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激进 冒进,让实质性的债务风险越垒越高。 问题是,中国宏观经济业已进入中速增长新阶段,业已无需维系高增长的货币放水。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盘活存量”,正是推动结构调整的有利推手。 沉淀于过剩产能中的资金,有望逐渐释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有效引导资金从 低效率的部门流向高效率的部门。经济有望加快出清,经济将因此下行,但经济有望变 得更具质量。 经济出清的同时,土地、财税、金融、国企等供给端的变革已刻不容缓。过去一段 的经济形势表明,需求端的发力,正在面临边际收益递减的难局。而供给端的管制,隐 然已形成横亘多年的路径依赖,拖累着整个宏观经济的转型。 决策层和金融机构的一场掰手腕竞赛,在5天之后,也就是6月25日,以决策层 的适度安抚,结束了第一回合。但是,历经这一回合,市场已经相信,金融市场的洗牌,才刚刚开始。 见“死”不救 6月19日,周三,银行间市场推迟半小时关闭,被称之为“九级地震”的金融震荡 由此开始。 银行间市场由同行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构成。 银行间市场有调节货币流通和货币供应量,调节银行之间的货币余缺以及金融机构货币 保值增值的作用。 银行最核心的问题是流动性问题,并通过流动性管理,保证支付。如果银行流动性 短缺,则需同业拆借,银行间市场成为首选。 自2008年以来,大多数银行持有的现金头寸极为充裕,即使贷款偿付的现金流入 极少,也能够很容易偿还短期债务。但是,随着存款增长放缓、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这种情况出现了变化。国有四大行继续拥有较大的现金缓冲规模,而中等规模银行日益 依赖向金融同业融入资金和贷款偿付来偿还其自身债务。

流动性分析数据指标

国内宏观流动性 一、央行/政策 1、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净回笼):央票到期/发行;逆回购/正回购; 2、存款准备金率:中小型/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3、利率; 4、货币供应量:M1/M2增速; 二、银行 1、信贷投放:新增人民币贷款、人民币贷款增速; 三、外汇占款(外储增量=贸易顺差+FDI+热钱) 1、外汇储备:存量、流量; 2、贸易顺差/逆差; 3、FDI; 4、热钱; 5、银行结售汇顺差/逆差、涉外收付款顺差/逆差; 四、资金价格 1、存贷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贷款利率; 2、Shibor利率:O/N、1W、2W、1M、3M、6M、9M、1Y; 3、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利率:1D、7D、14D、3M、4M、6M、9M、1Y; 4、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1D、7D、14D、21D、1M、2M、3M、4M、6M、9M、1Y; 5、票据利率: 6个月直贴利率: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 6个月转贴利率 6、国债到期收益率:3M、6M、9M、1Y、2Y、3Y、4Y、5Y、6Y、7Y、10Y、15Y、20Y、30Y; 7、央票到期收益率:3M、6M、9M、1Y、2Y、3Y; 8、央票发行利率:3M、6M、1Y、3Y; 五、人民币汇率 1、人民币升值预期:人民币1年期NDF; 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微观股票市场资金供求?微观主体 ?股票市场 一、资金供给 1、股票账户数:新增股票开户数、新增基金开户数; 2、基金:新基金发行数量、新基金募集金额; 3、客户保证金; 4、基金仓位; 二、资金需求 1、IPO; 2、增发; 3、配股; 4、限售股解禁市值;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分析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分析 伍 戈1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 摘 要:货币流动性(M1/M2)测度了货币供应内部的活跃程度,是宏观经济分析中普遍关注的重要变量之一。本文着重对中国货币流动性相对稳定期间(1997-2010年)的情形进行分析,探寻货币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内涵。文章发现,近年来工业增加值的增加和股指的高企引发了货币活化程度的提高。实际利率对货币活化水平有短期负向作用,但其影响系数和显著性有限,这可能与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有关。实际利率与货币活化却存在长期正向关系,这很可能与“金融深化”有关,即长期内实际利率的提升有助于解除资金价格扭曲和金融抑制,增加货币活化程度。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影响货币活化的因素必将不断演变,时常考察其决定因素,有助于为宏观分析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并为前瞻性的宏观金融调控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货币流动性 实际利率 金融深化 货币政策 一、引 言 货币流动性是宏观经济分析中普遍关注的重要变量之一,其变化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经济信息。从定义上来看,“货币流动性”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之间的比值(M1/M2)。因为M1/M2测度了货币供应内部的活跃程度,有人也称之为“货币活化程度”。但在具体分析中,货币流动性还有其他增量形式的表达方法,例如在现实中大家往往会对比M1增速和M2增速的变动趋势,有人把它称为“货币剪刀差”,这在本质上也是货币流动性。中国央行也关注该指标,例如,人民银行发布的2010年2季度《中国货币执行报告》中提到:“M1增速连续10个月高于M2,货币流动性仍相对较强”。 图1.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M1/M2):1985-2010年(%) 1原文载于《金融与经济》2011年第6期。笔者感谢中国人民银行李斌博士和张怀清博士的指点和讨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而非供职单位观点。

修改后42013年中国银行业“钱荒”事件分析

2013年中国银行业“钱荒”事件分析 摘要 2013年6月,一场罕见的“钱荒”将中国金融系统置于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隔夜品种飙涨578.4个基点到13.4440点,导致了银行业的资金更加紧张。6月24日,由于A股市场银行股遭到了恐慌性的低价抛售,导致了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的跌停。“钱荒”年年有,为何今年表现得尤为严重?一度充裕的流动性为何急转直下?为什么中国的广义货币余额已经突破百万亿元,创下了世界纪录,银行业却仍然出现“钱荒”现象?为什么以前对银行业呵护有加的央行这次却一反常态对此事如此漠不关心?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会如何发展?银行资金会不会真正的流向实体经济?本文拟从“钱荒”的原因分析钱荒对银行、股市、楼市、重化工业等的影响以及“倒逼”形成的改革进行系统阐述并且提出关于“钱荒”问题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钱荒银行影响对策 Abstract In 2013 June, a rare "money" will be in the teeth of the storm China financial system in world opinion. In June 20th, the 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 overnight varieties up 578.4 basis points to 13.4440 points, led banking funds more nervous. In June 24th, as the A shares market banking stocks were panic selling price, lead to limit the Industrial Bank and Minsheng bank. "Money" has year after year, why this year is especially serious? Liquidity once abundant why a sudden turn for the worse? Why money balances Chinese has exceeded one million billion yuan, a world record, still appear "is money" phenomenon banking? Why did the banks with the central bank's care was so be indifferent to depart from one's normal behavior on the matter? How monetary policy will China development? Bank funds will flow to the entity economy is not true? This paper from the

“钱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随着货币政策不断加大紧缩力度,“钱荒”从银行体系内萌生、在资本市场被放大,而利率市场“冰火两重天”的现状则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钱荒,一面是资金“饥馑”,一面是游资“过剩”,中国式不对称“钱荒”,折射出的是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匹配。银行业“钱荒”的出现,对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股市、房地产以及中小企业等,面临“钱荒”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一、“钱荒”所带来的经济影响 (一)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股市资金面持续偏紧有三方面的因素:第一,央行货币政策偏紧,从源头上遏制了宽松货币投放格局,将货币投放总量减少。第二,银行在吸取以前钱荒经验教训后,会更加注意本身资金保存量,出借给市场的资金将减少。第三,对于股市‘钱荒’对其影响是巨大的。对于股市来说‘钱荒’的到来对其影响是巨大的。因为股市是一种频繁拆借的金融行业,很多机构手中并没有过多的现金资源,不断的和银行形成战略合作关系是必然,尤其是很多机构并非只赚不亏,特别是大的机构要想控制住一只个股的流通盘远不是几个亿的资金,因此频繁的拆借便为银行提供了放贷的机会,而如今股市的低迷并没有让机构获利丰厚,股市的‘缺血’运行是必然,国家的货币政策‘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对于股市来说增量资金是不太现实的,实体经济并没有显现复苏迹象。随着新股重新开闸,市场将源源不断被抽血。源头上流入资金减少,而新股发行将再度抽血,股市资金面将持续偏紧。市场层面来讲,股市很难有大的变动。自从货币政策从紧格局确定以后,资金增量将减少,流入股市的资金也将减少,对行情推动产生影响;由于权重指标股多处于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信贷投放又更加受限,基本面更加难以乐观。 (二)对房地产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钱荒的出现,带来地产行业融资的紧张,这种背景下,房地产行业资金链有可能出现断裂,或者出现资金的流动性紧张,市场中的投资者不看好地产股,使得地产股暴跌。随着流动性紧张的内在压力以及政府对于风险较高的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投资的控制,银行、尤其是非银行体系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将会有所减少,开发商不得不通过以价换量的方式来保证维持运转,加大房价下行压力。对银行业而言,必须更审慎地约束信贷投向,更有规划地解决期限错配风险。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传统资金渠道将面临阻碍,其必须探求新的资金渠道,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不过尽管资金流动性紧张局面持续会加大房价下行压力,但是刚性需求平稳释放将促使房地产市场不会应声下跌。此外,在需求被压抑、资本账户管制情况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紧张局面不足以刺穿房地产泡沫。总的来说,“钱荒”对房地产行业是有影响的。它会短期内将增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成本,特别是加剧了中小型房地产项目的风险和融资难度。而从中长期看,影响将会逐渐减弱。 (三)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钱荒”现象的出现使得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后,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更加困难,融资成本提高。银行对于贷款企业的挑选,也日趋严格和谨慎,别行业甚至遭到了银行的全面停贷。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的传统制造企业,是目前银行放贷时审核最为谨慎的行业。为了防范信贷风险,银行在对这类企业进行审核时,对于抵押物、企业规模、经营者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多严苛的要求。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如果因为钱荒而纷纷倒闭,必将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经济刺激政策虽然使我国经济成功应对经济危机,但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影响了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步伐,因此换一个角度看,“钱荒”现象也会迫使一些中小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

货币流动性对我国股票交易金额的影响分析 2

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股票交易金额的影响分析 一、摘要 为了研究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股票交易金额的影响程度,建立经济模型进行估计检验,用二元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OLS法和广义差分法进行模型修正,从而得出狭义货币供应量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交易额的影响变化情况。 二、关键字:股票交易额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 三、模型建立与检验 由经济理论知,货币流动性与证券市场密切相关,它是货币政策调整的重要工具,它影响着股票价格和交易额,货币供应量越多,实际利率下降,增加了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货币会由货币市场流入资本市场。反之,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越少,货币会由资本市场流向货币市场。对我国股票交易额建立股票交易金额与货币供应量的函数关系,Y表示股票市场交易额,X1表示狭义的货币供给量M1,M1=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X2表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M1+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 1.建立模型 如下表数据是1995-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即观测值是连续不同年份中的数据。

表一我国股票交易金额与货币供应量资料 对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我们假设先建立如下二元回归模型: Y=C+β1X1+β2X2+u i Y——股票交易额 X1——狭义货币供应量 X2——广义货币供应量 U i——随机干扰项 根据表一中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可得如表二所示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06/10 Time: 15:32 Sample: 1995 2008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15989.0 52017.46 -2.229809 0.0475 X1 12.88979 8.314261 1.550323 0.1493 X2 -3.842880 2.956650 -1.299741 0.2203 R-squared 0.638700 Mean dependent var 82079.93 Adjusted R-squared 0.573010 S.D. dependent var 126996.2 S.E. of regression 82985.04 Akaike info criterion 25.67812 Sum squared resid 7.58E+10 Schwarz criterion 25.81506 Log likelihood -176.7468 F-statistic 9.722821 Durbin-Watson stat 1.005954 Prob(F-statistic) 0.003701 初步方程为: Y=-115989.0+12.88979x1-3.842880x2 (-2.23)(1.55)(-1.30) R2= 0.6387F=9.7228DW=1.0060 模型检验: (一)经济意义检验:X2的符号不符合经济理论的假设,因此经 济意义检验不能通过。 (二)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拟合优度R2= 0.6387,修正后的R2=0.5730, 拟合效果不是很好,说明还有其他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产生影 响。 2.T检验:在5%的显著水平下,临界值t0.025(11)=2.201, x1、x2都 不能通过t检验,说明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广义的货 币供应量和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交易额没有显著影响。

钱荒是什么及其影响

钱荒是什么及其影响 历来被认为是不缺钱的中国银行,在今年6月却露出了破绽。 首先中枪的是两家中型银行的翘楚——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6日当天,两家银行间高达千亿交割违约传闻袭来,当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全线飙升。6月20日,市场上曝出央行向工商银行注资500亿元,及另一国有银行由于流动性紧张发生资金违约等诸多传闻,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大幅上升至13.44%,而银行间债券的隔夜回购利率也一度触及30%的历史高点,而通常这两种利率均在2%-3%左右。 一钱荒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这次钱荒的发生完全是一场“意外”。四、五月份是企业纳税的高峰期,加上银行准备六月底的存贷比检查,以及6月初端午节假期,这些都加大了现金需求。在资金供给方面,外汇流入规模大幅放缓。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5月份结售汇顺差为人民币660亿元,低于今年前四个月3,770亿元的平均水平。但是,难道以前就没有遇到过这些“意外”吗?不,不能用这些市场的意外波动来解释这次波及到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六廿惨案”。 按照专家的观点,现在是不缺钱的。5月末,我国的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104.21亿元,位居世界第一;存款准备金约为1.5万亿,据说也远远超过了正常清算支付所需。但是现实却是6月20日当夜无人能眠,各银行之间疯狂抬高隔夜拆借利率,最终酿成了这场“六廿惨案”。现实给了专家一个响亮的耳光,可见市场的判断并不是以资金是否充裕为标志。事实上,尽管银行手中握有大把的存款,但是这些资金从来都没有沉睡在仓库中,而是以信贷、理财产品等各种金融产品的形式存在于整个社会生产体系中,其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获得利润。从2006年到2012年,信贷总量从22.52万亿增长到62.88万亿,增长了1.79倍,是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1倍。2012年,仅个人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就达到了24.7万亿元,是2006年0.4万亿元的61.8倍,这部分资金又通过信托、债券等渠道进入投资领域。不管是信贷还是理财产品,终究是要获得利息的,如果没有利息,放出去的贷款就彻底成为了银行的坏账,而理财产品则将无法销售出去而实现聚集资金。但是利息又从哪里来呢? 答案很明显,所有这些利息只能来源于非金融行业的生产利润,来自于社会化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随着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理财产品的急速扩张,资金的利润压力也在不断积累。从2006年到2012年,信贷总量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尤其是2009年和2010年更分别达到31.7%和19.9%。这些信贷资本最终都被投放到了生产行业中以获取利润,2007-2011年,中国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其中2009年甚至高达30%。然而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不断下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最高峰12.1%一路下跌到2013年第二季度的7.6%。与此相伴的是利润增长速度的放缓,沪深股市所有上市公司的利润的增加速度在2010年达到金融危机后的最高点,为51.7%,随后则不断下滑,到2012年则只有3.2%,而非金融保险行业的2012年利润则是负增长6.3%。在投资增长速度超过利润增长速度后,资本的利润率必然下降。统计了2007-2012年沪深股市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资本税前利润率,2010年达到金融危机以后的最高点14.6%,随后就一

流动性收紧与货币乘数

E稻菥群莞囫 流动性收紧与货币乘数 厂当前对流动性过剩看法不一。、遵 存量的流动性,即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 于是就有了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危险。作为 流量的流动性。一般以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 币投放、货币乘数各种指标来反映。如何收紧 流动性成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的难题。随 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化与发展,仅仅将货币 供应量或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传导中介目标受 到挑战。 本期新经济研究“流动性收紧与货币乘 数”一文探讨了信贷与利率、货币乘数与超额 准备金率的关系,提出提高利率和法定准备 金率收紧流动性是暂时的,并提出实行新的 差额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建议。一 NewEconomyWeekly/新经济导刊/85

“信贷管制——降低货币乘数——收紧流动性”成为准备金率13.5%以后,货币政策实际的最要传导方式 毒右 抄lL动性收紧与货币乘数 文/刘远征唐海滨 流动性是指在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投放量的多少,当前对流动性过剩看法不一,因为混淆了流动性存量与流量的概念。现在所谓流动性过剩就是指存量的流动性,即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于是就有了投资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危险。造成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来自于贸易顺差和强制结售汇制度,国家就得不断投放人民币。近年来随着人民币的加速升值和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中国货币增速过快,成为信贷盲目扩张、资本市场和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原因。如何收紧流动性成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的难题。 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对冲过剩流动性仍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可能不得不继续面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过多的局面。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判断流动性是否过剩,可以观察一个指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化与发展,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的界限日益模糊,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变量失去稳定的联系,这种制度性的变革对货币政策传导提出了一系 列的新挑战。 从流量来说,很难给流动性 下准确的惟一性定义。一般以热 钱流入、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 币投放、货币乘数与银行间同业 拆借(和回购)货币市场利率各 种描述流量的指标来反映。各项 指标均显示,流动性最泛滥的是 2004年和2005年:而2006年和 2007年则是逐渐收紧的。根据易 纲关于流动性的匡算:过去四年 通过购汇增加的基础货币不到8 万亿元人民币,央行通过发行央 票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收回5 万多亿元,每年的经济增长要求 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需要2万多 亿元。结论是现在流动性是偏多 的,但流动性主要流量部分已经 被对冲掉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学院院长吴军认为,要区分 。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过多。。 过剩是用不掉,现阶段更应该说 是流动性存量过多,而不是过 剩。 中央银行要使货币政策的效 用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必须 充分地掌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 制。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深 化,货币的内生性增强,货币总 量的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下 降。 资本市场的发展使货币需求 函数发生变化,使实际货币需求 与货币政策的数量目标之间出现 较大差异。从货币供给的角度, 货币供给量是由央行、金融机 构、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共同决定 的,而后三者对信用创造的影响 在日益增强,这使得仅仅将货币 供应量或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 目标的做法受到挑战。 “利率一信贷”传导不畅 由于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 内,银行主导着金融体系,因而 银行信用的成本和可得性是中央 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机制。 由于我国的特殊外汇制度, 一方面强制结售汇投放大量的外 汇占款,另一方面需要对冲大量 的外汇占款来吸收流动性。由此 造成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投 放基础货币的途径主要集中在外 汇占款上,货币供应量——信贷 规模是货币政策主要的传导渠 道。 从1998年-2003年的通货 ●‘/新经济导刊/NewEconomyWeekly

货币流动性概念

货币流动性 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经济中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将上升,从而所有的人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若央行继续增加货币供给,将如数被人们无穷大的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所吸收,从而利率不再下降,这种极端情况即所谓的“流动性”。 货币流动性过剩,指货币数量远远超出货币需求,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同时在货币数量剧增状况下,货币资金为追求高额利润必然脱离实际生产体系,疯狂操作大宗商品。 而对金融市场来说,流动性有更广阔的含义:对各国央行而言,它指对“基础货币”发行和市场流动量的管理,流动性过剩就是指基础货币发行过多,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承载力;对商业银行来说,它是指存款大于贷款的比例,若是存款远远地大于贷款,就是流动性过剩;而对企业和投资者来说,流动性是指帐面资产的变现能力,凡是容易变现的资产都属于流动性资产,而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是指可变现资产的过剩。 货币流动性的指标 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是一个关于货币需求(或者说货币供应量)的结构指标,其作用在于考察M1和M2之间的协调关系。这一结构指标近年来在我国的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许多关于研究货币政策的研究报告中频频出现,成为反映货币流动性强弱的结构变化、分析社会即期资金状况、加强金融监测、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反映的是企业和居民货币需求的不同动机,与居民资产结构变化和经济市场化发展程度相适应,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从长期趋势来看,我国的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在1978—1995年呈急剧下降,但是从1996年至今我国的M1/M2则基本保持平稳,这主要体现了这体现了1996年前后我国货币化速度和货币需求特征的差异。然而,伴随着货币流动性变动长期趋势的还有其周期性的波动,它主要受到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利率变动的影响。因为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通货膨胀率升高,消费和投资支出相对比较旺盛,个人和企业对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的需求就会升高,于是微观主体趋向于较多持有流动性强的货币,即M1,那么货币流动性指标M1/M2就升高;另外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当利率下降时,持有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就会降低,因此将会导致居民和企业较多持有现金与活期存款,从而导致MI/M2升高。 M0、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范畴。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中国大陆银行业闹钱荒2013年6月20日疯狂的一天,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涨幅达到史无前例的30%至13.444

中国大陆银行业闹钱荒2013年6月20日疯狂的一天,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涨幅达到史无前例的30%至 13.4440% 银行闹钱荒央行不“放水” 总理一句话浇灭市场期盼 08:52:53 当前货币政策基调从紧,央行亦坚持不放松的态度,各方对短期副作用的容忍度正在提高 “没见过隔夜上30%的交易员,人生是不圆满的。”昨日,众多银行间市场交易员如是感慨。 2013年6月20日,这个疯狂的一天,足以载入中国银行(601988)间市场史册。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在近年来很长时间里,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 时值盛夏,在全国各地笼罩在高温之际,银行间市场同样“高烧”不退。从5月中旬以来,中国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逐步走高;进入6月份,资金面呈现高度紧张状态,连日来资金利率不断创下新高。甚至有传言称,有大型银行(中国银行)出现资金违约,不过消息已被辟谣。 在分析人士看来,商业银行年中考核、外汇占款流入放

缓、债市整顿规范,都与资金面紧绷不无关联;而2013年 6月20日之所以如此疯狂,缘于接连落空的货币宽松预期。 本周三(2013年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此语一锤定音,彻底浇灭了市场对央行“放水”的盼望。而央 行也以坚持发行央票的实际行动,进一步表明了不放松的态度。 在众多经济学家看来,新一届中央政府的政策思路是以改革为重点,通过改革调结构,这意味着对出台短期刺激政策的意愿减弱。尽管同样重视经济增长,但随着政府对经济下滑容忍度的提升,它对收紧流动性产生短期副作用的承受力也在不断增强。 “钱荒”持续 昨日开盘,银行间债券市场隔夜回购利率报10%,7天利率报12%,1个月利率报9%,均为历史高位;盘中行情 惨烈,隔夜回购一度成交在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1个月利率跳涨至18%,均刷新了银行间的历史纪录;截至收盘,隔夜、7天回购利率上行幅度逾300个基点,分别至11.65%和11.449%。

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商业银行是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5年我国正式颁布《商业银行法》以来,商业银行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其中流动性被视作商业银行的生命线,其大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安全与信誉。央行对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问题非常重视,而央行对于包括流动性在内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控的主要手段就是货币政策。 目前关于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结论。现阶段我国采取的是"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说明提升银行流动性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之一。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可以分为资产流动性与负债流动性两个方面。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分别从上市银行整体与单个银行的角度入手,分析货币政策对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与负债流动性的影响。首先,本文选择合适的变量来构建模型。被解释变量为反映银行资产与负债流动性的指标,本文参考Berger和Bouwman(2009)提出的加权流动性创造指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计算出样本期内银行的资产与负债流动性创造能力指标,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分别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基础货币同比增长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最后,为了充分考虑银行异质性和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影响,选择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异质性控制变量,选择通货膨胀率作为宏观经济控制变量。其次,选择VAR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对上市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降低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会逐渐衰减至零。从影响程度的角度来看,资产流动性自身对其波动的影响要强于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 此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于负债流动性的影响会随着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负债流动性自身对其波动的影响,在初期要强于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但在后期,货币政策的影响程度要更强一些。最后,选择动态面板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对单个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同一方向的货币政策的变化(扩张或紧缩)对银行的资产与负债流动性可能会有不同方向的影响,央行采取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