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扬州市翠岗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

⒈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尝试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范式。切实改变无效课堂实验教学形态,提升课堂效率。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尝试建立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方式,达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其学会学习及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式、促进教师钻研实验教学中的指导方法和策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两大目的。

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从现实存在问题入手,结合新课程系列理论、国内外关于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各种观点为指导和参考,根据教材具体内容、学生学习现状和个性、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行动研究并形成我们的观点,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型,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⒈研究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对于不同类型实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教师指导策略和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构建互通的又具有个性化的指导模式,并尝试提炼某些实验方式特有的基本教学模式。

⒉通过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最终达成实验教学中学生得以有效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主动探究的兴趣,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⒊为进一步促进教师努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经过实践检验,找出有效的“实验教学”的指导方式及策略,作为实施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并将之运用到实践教学中。

⒋作为课堂知识的拓展和补充,课后的小实验、小制作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发展也非常重要,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有效的开展这些活动,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三、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⒈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⑴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学习、理论的普及。因此,我们采用了采取

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教学质量与评价的教育教学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边学习边积累边实践,及时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有质量的论文。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⑵结合研修专题,扎扎实实学习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

继续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时刻关注课改的热点,以新课程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学习

新理论,学习新经验,学习新方法;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品位,促进专业发展。

⒉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发展。

⑴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构建交流平台。在教务处的支持下,积极组织课题组

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在校内也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课题展开以来,课题组成员陆续参加的一系列的省市级培训,如:省物理培训专家团队研修、自制教具、心理等。

⑵公开教学,共营互惠。进一步完善共营互惠的教学研究制度,拓展互惠的内涵,积极主

动、坦诚无私地公开自己的教学与思想,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能,进一步提升备课的质量,要在教学目标的设置、重难点的突破、教学语言等方面有自己的思考,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担任实验班教学的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要在校级以上(包括校级)开一节课题汇报课。2010年12月、2011年5月,课题组的王宏伟和潘莉老师围绕本课题,分别上了一节面向全市的公开课,都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2011年10月,尹蒂老师参加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研室举办的“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并获一等奖。

⑶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教师的观念,开阔教师的眼界。通过听取专

家的报告,观摩兄弟学校的研究成果,提高了课题成员的研究意识,增强了研究的积极性。

⒊在研究反思中撰写教学论文。

在注重课堂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对平时的教学行为的深入反思,多积累,多反思。针对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评课讨论中的收获,我们课题组教师能及时总结,笔耕不缀,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论文。在写作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年多来,课题组教师有数篇文章在各级各类论文评选中获奖或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五、课题研究动态及取得的阶段成果

课题开展一年多来,我校课题组始终紧紧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这个中心主题开展研究工作,按研究方案具体实施,达到了预定的实验目标,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⒈学情调查及分析(见材料1)

初二物理学习兴趣调查及报告

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情况的调查及报告(初二、初三年级各一份)

⒉初中实验分类(见材料2)

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理论的学习,并据此将初中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分组)、测量型实验(分组)三大类。根据教学实际,对已有的实验模式进行改进,使之更适合我校教学实际。

⑴演示实验部分

首先,尽可能确保演示实验的顺利完成。如:“哪支蜡烛先灭”是引言中的第1个实验,也是初中物理的第1个实验。该实验让学生分别观察到长、短蜡烛都有可能先灭,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一会儿长蜡烛先灭,一会儿短蜡烛先灭呢?由此产生强

烈的好奇心。然而在教学中短蜡烛先灭的实验总是难以成功。我们经过多次实践,发现只要两支蜡烛的长度、间距及容器的大小选择适宜的话,“短蜡烛先灭”这个实验是可以成功的。

其次,注重借助于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对其观察方法进行指导。如:在讲物质的汽化和液化问题时,常做一个演示实验(如图)。被加热

沸腾的水汽化,水蒸气由玻璃管喷出,在装有冷水的烧瓶壁外凝结

或水滴,靠近烧瓶处有团团白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注意

现象中的一些细节。即沸水瓶中水面上方的气体──水蒸气是无色

透明的,玻璃管口附近的气体──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靠近烧瓶

处的是“白气”。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细小的水滴。通过细致的观

察,学生不仅认识了现象,而且提高了观察能力。

⑵探究实验(分组)部分

着重于对探究实验(分组)教学低效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经过一阶段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探究实验教学低效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来自于教师的原因:⒈教学组织不严密,缺乏有效的指导。以探究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而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如果采取完全放手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操作,学生往往缺乏思考;对探究目标尚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动手操作,所获得的只是一些表象的东西,很难达成探究目标。⒉探究实验时间得不到保证。时间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没有充足的时间,学生的科学探究就会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更不要说有效了。由于受课时的影响,教师往往舍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很多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后设计实验加以验证时,学生刚刚动手,教师就急于询问结果。学生只能按照书本给的知识作出回答,这样的探究实验肯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二来自学生的原因:一方面学生探究活动作表面功夫,多动手,少用脑。虽然“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位老师的心,教师都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但是科学探究多动手,少用脑的现象却普遍存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课堂上,经过学生的一番猜想、讨论与交流之后,学生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探究,而且探究时间也比较长。学生人人在动手,个个在参与,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但若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开展这样的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从中发现了什么,不少学生却说不上来。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差异、性格上的不同和探究能力上的高低等原因,在探究活动中真正参与探究实验的学生占少数,个别学生承担探究全部任务,成了小组探究活动的主角,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作旁观者。

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整个探究过程,而是注重于探究过程的某个环节:对实验过程的合理性的评价、实验结论的分析或实验拓展等方面。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设计实验方案尤显重要。当学生提出猜想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关后,应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出实验方案,并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实验记录表格和实验步骤。只有当学生对探究方法、具体探究步骤及要验证的目标都弄清楚明白后,这才可以动手

实验。这样,一方面可节省课堂上的时间,减少实验盲目性,提高实验的有序性,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的操作更到位。

⑶测量型实验(分组)部分

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进及总结、现象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如:复习,完成既定内容后,要求学生4人一组联系前后知识就“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进行小结并交流。很快就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并就质量、体积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总结,结果如下:

另组内定期开展点课、评课活动,以一课多轮或同课异构的形式出现。

⒌课外实验拓展(详见材料5)

物理部分:自制气体温度计自制液体气压计

自制万花筒针孔照相机

化学部分:自制酸碱指示剂洁厕灵成分探究

污水净化装置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近两年来,我们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研究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寻找问题,思考对策,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⒈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学习了一些相关理论,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理论指导还是不够的,有待加强。同时我们也发现理论对具体实验教学的指导作用没有完全贯彻,往往出现为课题研究而学习,存在要干什么学什么,从学习内容上看,对操作性的知识爱学,学得快,对理论性的知识不求甚解。

⒉实验数据及材料的收集方面我们还需要做得更细致、规范,更科学、准确,以确保其对实验的指导作用。

⒊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收获了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要上升到理论高度难度很大。

⒋学生实验学习的有效性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不能将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与学习效果的评价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七、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课题下阶段主要侧重开展研究活动,整理研究成果,形成显性成果。同时,对前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要积极地在学校教学中推广运用,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

⒈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要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把学科《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继续组织学习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努力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同时,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发展动态和信息,不断调整本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

⒉创设实验课堂教学情境。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实验教学内容适当、教学环节清晰、能有效实现学习目标。实验教学能有效支持教与学的进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动手或动脑建构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⒊积极探索评价改革,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开展对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根据实验教学的有关评价指标,结合学校课题,在教师的公开课、优课评比等活动中,贯彻以上精神。做到在常态教学中实验教学有效性,让课题研究日常化。

⒋资源的再开发

利用习题开发新的实验、利用手边材料尝试进行一物多用类型的实验设计或课本实验改进。

⒌充分利用课题组成员的特点,在广泛汲取各课题组成员的特点中提取共性供于研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发挥各位老师的优势和特长进行有重点的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广泛的教学研讨活动,加强总结和交流,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有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加强开展过程性研究。

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

“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扬州市翠岗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 ⒈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尝试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范式。切实改变无效课堂实验教学形态, 提升课堂效率。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尝试建立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方式,达 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其学会学习及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式、促进教师钻研实验教学中的指导方法和策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两大目的。 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从现实存在问题入手,结合新课程系列理论、国内外关于实验教学 有效性的各种观点为指导和参考,根据教材具体内容、学生学习现状和个性、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行动研究并形成我们的观点,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型,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⒈研究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对于不同类型实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的教师指导策略和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构建互通的又具有个性化的指导模式,并尝试提炼某些实验方式特有的基本教学模式。 ⒉通过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 作技能,最终达成实验教学中学生得以有效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主动探究的兴趣,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⒊为进一步促进教师努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经过实践检验,找出有效的“实验教学”的指导方式及策略,作为实施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并将之运用到实践教学中。 ⒋作为课堂知识的拓展和补充,课后的小实验、小制作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发 展也非常重要,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有效的开展这些活动,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⒈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⑴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学习、理论的普及。因此,我们采用了采取 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教学质量与评价的教育教学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边学习边积累边实践,及时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有质量的论文。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的转变。 ⑵结合研修专题,扎扎实实学习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 继续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时刻关注课改的热点,以新课程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学习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人:毕建祯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新课标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策略;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永靖县三塬学区肖海发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课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科学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门实验课,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无论是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都能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能验证知识提高说服力,同时科学实验是融直观性、实验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能达到揭示自然奥秘的目的,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和爱好,更主要的还是能够提高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重视实验,做好实验,成了学生学好科学课程的必要条件之一。 【关键词】探究实验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无疑是科学学科的关键所在,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活学生创新性思维,如何在科学课中搞好探究性实验教学?谈一些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对于人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是引导儿童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本来就好奇好动,这些实验对他们最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例如在教三年级科学下册12课《让灯亮起来》,课堂上要做的第一个实验,用导线连接电路,叫小灯泡亮起来,为了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我就给学生打谜语“世上千万家,都有这种瓜,两根藤儿牵,夜夜开新花”给同学们猜,同学们各种意见交流、启发、磨石、碰撞,最后绝大多数同学都举起手,异口同声地说是“电灯”。这个谜语既唤起了学生对黑夜中明灯的回忆,又点出灯的特点是

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组主持人:吴永才地点:勤业中学 根据报名情况,第一组应到36人,实到22人,参加沙龙活动的老师主要是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地理及通用技术等学科的相关老师。参加本次沙龙活动的老师大多数做了充分的、积极的准备,有的是带着问题而来,有的是带着经验而来,有的是带着困惑而来,尽管时间短暂,但是沙龙活动有效地激发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了老师们对教学实践的反思。通过沙龙活动,老师们在分享经验、交流体会中,对实验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了更为理性的思考和积极的应对。现将活动的具体情况摘要如下: 吴永才: 首先,欢迎各位的到来,有机会和大家来共同研讨实验教学的问题,我感到非常高兴。近期,我在以往关注和研究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作了认真和积极的准备,了解了更多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尤其是实验教学中先进的经验、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实践,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真正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今天参加沙龙活动的老师比较多,我希望大家积极发言,袒露自己的思想,表白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有分歧和争论,沙龙的目的在于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行为跟进,不断审视我们的教学实践,以有效改善我们的行为,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沈惠梁(五中、物理) ①实验课成为鸡肋,投入和产出不协调。做实验,考试成绩不一定好! ②实验课失去本来目的,很多实验或是只看现象、或是只关注结论。 ③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实验。 崔雅凡(八中、物理)

①实验很重要,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跃教学氛围,实验时,针对学生情况,可选择演示或分组。 ②实验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教学与考试不一致。 ③如何发挥实验对教学的作用。 吴永才: ①在实验教学中开展怎样的实验方式要视情况而定,是教师演示、还是学生演示,学生分组实验又如何分组,是探究还是验证,如何发挥好视频实验的优势,又如何将实验拓展到课外,开展家庭小实验,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②实验教学与考试及考试成绩并不矛盾,我认为实验教学开展得好,更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我认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姜皎(外国语、物理) 观点: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提高学习的能力。 做法: ①分组不一定按照班级座位,我比较两人一组。 ②实验操作要规范。 ③实验素材的选择与利用。 ④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科技节平台、实验设计竞评) ⑤关注、维持学生的实验热情和兴趣。 ⑥加强实验的管理、保证实验的秩序。 吴永才: 有人说,实验室是学习科学的最佳场所,优良的实验文化是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更需要在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中达成,体验过程、学习方法,丰富经验,获得知识,情意和能力协调发展。学生的每一次实验机会,教师要精心的设计,考虑到实验的诸多细节,如姜老师所说的一些方面。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案例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案例 下一页1 2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2.复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3.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 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的体会和领悟。 课时安排:1课时 [引入] 化学实验是化学认识的源泉,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请同学们归纳一下。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2.安全性 3.可行性 4.简约性 [引入]化学实验从传统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发展到

探究性实验为主,教师通过启发性讲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板书]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 1.学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应该符合科学道理,不能凭空捏造。 2.照性的原则。要设计一个对照性的实验,要想这个实验更能够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 3.等量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中的平行反应,试剂的取用应该是等量的。 4.单因子的变量原则。对某个实验的影响,会有很多的因素,实验正是要人为控制条件,使众多变量中,只能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几个是一样的。 [板书]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1.探索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这类实验方案设计过程重在分析比较,操作中的现象是对方案设计合理与否的检验,以及探究性结论得出的重要依据。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可能会多种多样,实验方案相应也会教多,只要无明显失误或不妥,均可由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之后再将方案修正完善。 例1.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褪去。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乙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实验教学中从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开始重视,以方法入手,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多创设探究思维训练情境,学生才能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善生物学知识体系。 标签:生物实验教学 一、理论介绍 探究教学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终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它对于目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实施对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很多实验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微观的、不能动手实验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血液循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等一些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让生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使生物知识易学易懂。 其中对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在生命科学实验中常常用到。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种相关的因素,为了证明某种因素对研究对象是否有作用,在设计实验时通常将其他因素都定为相同,而仅仅使某一因素为变量,对该因素的作用进行探讨。不管学生做什么实验,我总是强调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同时告诉学生:在用到生物活体进行对照实验时,有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对这样的对照实验最好多重复做几次,涉及到的个体数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实验的科学性,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教不完的,但是学会了探究方法可以进行课外探究,甚至终身受益。 二、利用合适的时机,开展互动活动 教师要在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备课,从多层次多角度入手,备课内容要结合生物课程的特点,融合教学目标。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与生活之间联系的认识,以及情感价值观与之的关联。从而转变学生掌握知识的单一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以及价值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对课程的准备要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构建互动桥,对互动桥的搭建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实现。 互动教学过程中不断添加探究实验的条件,教师则在此过程中作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营造利于学生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的互动,比如:需要做对照实验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生命。”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听课中发现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往往只流于形成,实验效果低。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改进教材,有效实验;补充延伸,拓展实验”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存在: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分组不合作,多数作壁上观;动手不动脑,探究层次浅;材料杂而乱,摆弄无结果等问题,导致实验教学往往只流于形式,实验效果低。要达到让小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收获大量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的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策略。我结合教学实践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选择合适材料,方便实验操作;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改进教材,有效实验;补充延伸,拓展实验”等几方面作了探讨。试图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求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创设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在科学课的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组织好学生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那么如何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呢?我认为: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方法(如故事、魔术、游戏、实物、悬念等),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磁铁有磁性》一课中,有位教师是通过游戏创设学习情境的。这位教师拿出一个“钓鱼玩具”,请四位学生上讲台比赛“钓鱼”,一下子学生都抢着上去了,学生的兴趣都上来了。当四位学生完成“钓鱼”比赛后,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鱼竿”能把“鱼”掉上来呢?学生很快就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说是鱼钩,有的说是磁铁……,甚至有学生说拿来研究一下。学生们的探究兴趣都被这个游戏激发了,这样后面的实验探究都能有效的开展了。 二、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胡满意

开题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土默特左旗民中附属小学胡满意 2012年3月15日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土默特左旗民中附属小学胡满意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实验又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质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科学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有效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师、学生及科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要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而科学课堂必须成为科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自实施新课程以来,科学探究的理念已在我校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科学探究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科学课堂教学。科学课上,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明显比以前多了。广大教师经过探索和尝试,也已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但是,就我校目前情况看,在实验探究教学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在采用实验探究学习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时,存在许多误区,导致课堂实验探究活动形式化、表面化,缺乏有效性。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有效性问题。 目前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展提高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教师角度看:有利于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行为,反思教学过程,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帮助教师解决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顺利推进科学课程改革工作。从学生角度看:有效地开展课堂实验探究教学活动,有利于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发展有效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有效的探究方法,掌握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活动的特点和新课程的性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科学实验探究的体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课题的界定: 余文森教授认为:“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通过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有效地指导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基于科学教学的特殊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1-12-22T14:10:50.407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建平 [导读] 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河北省大名县大名中学王建平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教学方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的基本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性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形式,是新课程赋予每一位化学老师不可推卸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 1.高中化学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时代背景 1.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探索活动进行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能力,这就是探究性教学。 1.2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我国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强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活动中,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1.3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是加速教师成长的需要。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依赖化学实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目前没有完整的资料可供借鉴。这对使用惯了传统教材和教法的化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要求每一个化学教师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从而快速掌握探究式实验教学技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1.4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要。一是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力;同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如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计算推理等学习能力。 2.高中化探究性实验的剖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任何实验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验证和探究性,两者不能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那么如何来界定探究性实验呢?根据新课程理念和笔者的教学实践,高中化探究性实验有以下一些特征: 2.1从教学理念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设置为先导;以问题和探究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2从教师作用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通过亲自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的途径,教师在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是整个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组织者,方案指导者,教学氛围的维持者,结论的仲裁者,但不是终裁者。 2.3从实验目的上看 探究性实验既重视规律的验证,实验技能的培训,又强调学生通过实验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得感性体会。简单的说,探究性实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对结论的解释。 2.4从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看 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定一般有两个渠道:第一,可以将书本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变具有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也可以将书本上的具有可延伸的知识点或某一领域的学习内容推向深处,提倡从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体验身边处处有化学。如增加设计联系实际的探索性实验(市售饮品中维生素C含量检测);改进欠佳的实验方案、完善定型实验(Na与H2O反应的实验改进);改进实验装置,增加微型实验等。 2.5从教学模式上看 高中新课程倡导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表达”。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并讲解探究的步骤;第二阶段,实验探究阶段。学生搜集关于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这个问题的信息,将新的条件引入问题情境,以此来观察事物是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第三阶段,解释与结论。教师要求学生组织资料并做出解释;第四阶段,反思与表达。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探究过程,找出最需要以及没有得到的信息类型,同时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并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探究的结果。 2.6从认知顺序上看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课题,选题上要依据学习内容特点、教学条件、学生的基础来选择、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由易到难逐渐扩展和深入;在低年级可以把一些与元素化合物性质有关的验证性实验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高年级可以安排基本理论方面的综合性实验。 基于上述六个方面,以及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思想、实验功能等,一般认为,探究性实验是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实验课题,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进行探索研究,正确处理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形式。 3.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3.1目的性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课题而言,探究的范围都很大,角度都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的条件,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探究性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它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引起学生的观察、思考,便于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也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要想最大程度地发挥探究实验的作用,在探究实验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高可见度 探究性实验的特点是让全体学生对具体的物理现象与实验过程亲身体验,考虑到实验的条件以及感官易受外界条件的制约,要尽可能地增大探究实验的可见度,提高探究性实验的直观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探究性实验的作用。 1.克服空间条件制约。 有些探究实验容易在水平面上完成,却不利于学生观察,如果对此类实验进行“化面为体”的处理,就可以提高可见度。例如磁感线的探究实验,将适量的铁屑均匀地洒在玻璃板上,并置于磁铁上,通过连续轻微的敲击玻璃板,使磁铁屑在磁场中逐渐有序排列。这样实验虽然完成了,但只能进行平面展示。如果用一张合适的稍厚白纸,一面均匀地涂上胶水,把玻璃板上按磁场规律排列的铁屑复制到白纸上就可以进行竖直展示了。当然,也可以用投影器进行观察。 2.克服实验过程瞬变对观察者的影响 有些实验现象变化比较快,不易于学生观察,如果抓住实验的本质,可以转移研究实验的对象。如“探究皮球从手中落地又弹起的这一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实验时,可以给皮球涂上黑颜色,让它落到地面上的白纸上。这样就会在落地处留下了大小不同的黑色圆斑,我们可以根据圆斑的大小以及皮球弹起的高度,比较容易地比较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改进实验装置和方法。 教学中的一些实验性探究的效果往往不尽人如意,如果对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适当改进,可以克服不足,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如在探究电流做功的实验中,可以进行下列改进:将电动剃须刀的直流电动机部分固定在铁架台的顶端,代替了原实验中的滑轮和直流电动机,这样避免了原实验的操作上的复杂性,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 二、增大可信度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论文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论文:“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自1961年施瓦布首次提出了“作为探究的教学”,探究教学就成为当前生物教学的主体模式。探究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探究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探究教学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终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它对于目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实施对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早已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几乎贯穿了整个生物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往往都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而分组实验又多是验证性实验,只有通过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那么身为一线的生物老师在课堂上如何适时适度地进行探究性实验教

学呢?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我们知道,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往往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再作出假设,根据要探究的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并且教会学生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在生命科学实验中常常用到。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种相关的因素,为了证明某种因素对研究对象是否有作用,在设计实验时通常将其他因素都定为相同,而仅仅使某一因素为变量,对该因素的作用进行探讨。不管学生做什么实验,我总是强调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同时告诉学生:在用到生物活体进行对照实验时,有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对这样的对照实验最好多重复做几次,涉及到的个体数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实验的科学性,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教不完的,但是学会了探究方法可以进行课外探究,甚至终身受益。自从学生学会了这种“对照实验”方法后,大部分学生喜欢上做探究实验,特别是对生物、环保感兴趣的学生更是经常在课外探究。我在引导学生做这方面实验时一般是这样做。 一、首先运用各种可以成为榜样的例子,来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4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4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科学实验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在很多小学的实验教学实践中,还是存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学生完成不了实验内容这些方面。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之外,还在很大水准上受到了实验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没有很好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没有准确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环节,压缩学生的实验时间,同时枯燥的实验方法和单一的实验材料都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实验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了小学实验教学有效性不高的现状。要想解决当前小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问题,就需要教师积极主动探索更加高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从增强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开始,持续地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要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增强 对学生良好科学实验习惯的培养。首先就需要学生能 够做到按时上课,并保持顺序进入实验教室,这就需 要班长发挥组织的作用,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外面组成 整齐的队列,并保持安静,按时按点进入到实验室中,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善 于倾听的习惯,每个学生都必须在其他人发言或回答 问题的时候保持专注的倾听。有些学习基础好的学生 在别人发言时经常会自顾自进行实验,有些同学在别 人回答问题时经常会搞小动作,这些现象都严重防碍 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增强对培养学 生倾听能力的重视,及时发现并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为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提供有趣味的科学实验材料

实验教学趣味化的实践与研究

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泄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分享的实验教学趣味化的实践与研究,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实验教学趣味化的实践与研究 本课题的计划研究时间是20111-20112,在课题实施研究期间,得到了学校领导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在严格按预左方案执行研究工作,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实践研究,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研讨、积累、反馈、再实践、再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经过一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生活中的趣味化实验为载体的活动方案设计、课件等。课题的各项研究任务均已完成,研究初见成效,具备了结题的条件。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岀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在农村中学,进行化学实验趣味化实践研究,提高化学实验探究的效率,整合化学课堂教学,最终达到优化整个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髙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化学教学效果的目的。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 教材中减少了选做实验,导致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只能依靠部分演示实验来完成教学,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适时的开展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的趣味实验, 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以化学学科的素养从化学的角度在平时的生活、生产、学习中遇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时去分析问题的实质。 2、课题研究的意义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趣味化学实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发展;通过综合实践课和美育的渗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观察、思考、讨论,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 二、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纵观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成效,多以高考分值为目标的务实性课堂讲解为主,学生真正动手操作或可以进行探索的几率并不多。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基本实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操作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为了学生在师生共同开展趣味实验活动中发展了对科学的兴趣,增长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创新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激发了学生进行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 如何在有限的校本课程课时下,合理设计、开展趣味化实验教学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地策略研究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地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地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地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地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地作用.科学实验教学如此重要.但是,在大部分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要么没有实验,要么就是教师让自己地演示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地始终,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地培养极为不利. 一、实验教学低效性地具体表现 (一)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匮乏或具浅表性 学生地科学实验还只是停留在儿童嬉戏活动地层次,把一个个实验当作体育课里地游戏,“图”个热闹,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小科学家”来研究问题.虽然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得到了陶冶,但是热闹有余、思维不足,科学实验地更重要地任务建构知识层面缺失,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地基础上,对后续地学习存在着很大地隐患. (二)实验活动中学生参与率低下,缺少合作 在实验活动过程中,以小组合作形式是活动地主要形式,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莫不做声,只顾自己做事,毫不理会老师和同学是怎样去研究地,并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觉得自己是“观众”;也有些学生把实验仪器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把这份探究地权利留给自己,并没有合作地意识,这大大影响着实验地开展. (三)实验活动操作不规范,处于无序自由状态 新课开始,学生往往能坚持一段时间,但是总不能坚持很久,他们总想自己操作,总认为实验很简单,无需老师讲得那么清楚,坚信自己能顺利完成实验.随即带来地自由探究带来混乱地状态,学生地学习处于一种发挥性、无序性,对科学地真理现象蛮不在乎,远离了教材地意图,陷入了“玩玩”地状态. 除上述三点外,实验教学低效性地表现还有很多方面,例如,在科学课中,学生地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学习态度不稳定,总凭着一时地兴趣进行学习.这样地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科学知识地积累、科学能力地培养,好多学生地心理活动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探究问题地兴趣和动手创造能力更是不能充分发挥,那么怎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

《高中化学典型的“探究实验”设计及其教学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总结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化学课程改革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自主探索知识。 纵观现今化学教学的状况,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条分缕析,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被扼杀,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 2.课程改革的要求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个性的体验感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发展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也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提出:要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学生的问题空间,增强实验内容的开放性;鼓励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实验,提高实验过程的探究性;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认为:人对世界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能动的过程,只有人这一主体的能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入。 (2)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在适合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都能够释放出来,“实验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学生渴望学习、渴望获得新知的基础上。(3)素质教育理论。传统教学以知识和技能立意,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强调教学的传授和灌输特点,忽略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感受和长效发展。素质教育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在尊重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倡导教学的策略性和科学性,对传统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重新作出解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实验与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反复论证和实践,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1)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实验资源,发现问题。 (2)创设实验情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研究、开发化学实验。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感性认识,也可以通过实验构建化学原理,获得认知未知事物的思维能力和方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达到: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基本理论, ,获得验证有关的化学知识的实验技能;(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推动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化学知识与化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通过化学实验来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问题的水平;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早已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几乎贯穿了整个生物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往往都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而分组实验又多是验证性实验,只有通过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那么身为一线的生物老师在课堂上如何适时适度地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我们知道,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往往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再作出假设,根据要探究的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并且教会学生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在生命科学实验中常常用到。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种相关的因素,为了证明某种因素对研究对象是否有作用,在设计实验时通常将其他因素都定为相同,而仅仅使某一因素为变量,对该因素的作用进行探讨。不管学生做什么实验,我总是强调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同时告诉学生:在用到生物活体进行对照实验时,有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对这样的对照实验最好多重复做几次,涉及到的个体数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实验的科学性,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教不完的,但是学会了探究方法可以进行课外探究,甚至终身受益。自从学生学会了这种“对照实验”方法后,大部分学生喜欢上做探究实验,特别是对生物、环保感兴趣的学生更是经常在课外探究。我在引导学生做这方面实验时一般是这样做。 一、首先运用各种可以成为榜样的例子,来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新教材中,安排了一系列科学发现史,虽然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科学家们发现科学真知的过程,但故事当中,科学家们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用于探索的精神已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生,也就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知识探究的兴趣。为学生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提供原始动力,有了动力也就有了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愿意去进行生物探究实验的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也进一步体验生物科学概念,生物原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变验证性的分组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生物学实验探究的能力 传统的生物实验一般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验证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开发,也减少了学生探索与发现知识的机会。教育家布鲁诺曾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若变换一个角度把适合研究探索的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究性实验,恢复生物探究性的本来面貌,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有了探究的欲望,也就产生了探究的动力,就会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会挖空心思地想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设计出探究实验的方案,使探究过程不断趋向合理。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性实验的魅力。真正由被动接受者上升为主动探究者。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学生来探究,有的实验的确不适合学生探究,我首先立足教材,结合我们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选择本地区能够找到的实验材料,而且是学生能够进行动手操作的可行性实验让学生来探究。例如:在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节时,有一个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因为这是学生学习初中生物遇到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为了顺利完成了课堂教学的某些知识目标,如适宜的生存环境等,实验前我有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找用来做探究实验的鼠妇(既我们当地叫的“西瓜虫”),学生很感兴趣,部分学生会在校园的花坛中找到鼠妇,有些躲在枯枝落叶底下,翻开那些杂物时,它们会很快爬走。通过这个亲身

相关主题